求商的近似值 (1)

求商的近似值 (1)
求商的近似值 (1)

备课格式要求:(设计完成后,删除本项,不打印)

表内各个栏目名称均是黑体4号、加粗;其他是仿宋体小4号,不加粗;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页面设置A4,行距为固定值15磅(找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右边设为15磅)。下载内容清除格式后,复制粘贴进入本模板,按上述要求进行排版、打印。

求商的近似值教案

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9—42页。 教学目标: 1.在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近似数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2.掌握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截取商的近似数一般方法。 3.通过生活实例体会取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值。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1.学生明确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法。 2.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值。 教具、学具:情境图、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峡工程的很多信息,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除了三峡大坝之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水利工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情境图) 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通过表格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提出有关用除法解答的问题,如: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十三陵蓄能坝的多少倍?把其他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课后再解决。

学习目标: 1.在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近似数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2.掌握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9页的内容,重点看红点后的内容,思考: (1)“红点”中商是如何取近似值的?采用的什么方法? (2)你能说一说计算小数除法时,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怎样的吗? (3) 你能总结出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5分钟后,看谁的收获最多。】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分析问题 (1)谈话: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185÷33 谈话:该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呢?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当然也可以用笔算。 (2)将你的结果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有什么发现。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由于学生计算器不同,显示的小数部分位数可能不同,也有的计算器上显示字母E。 谈话:怎么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不同呢?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学生明确因为除不尽,小数部分有无数位,而计算器只显示小数部分的前几位。 (2)学生通过笔算发现小数部分数字总是“60、60”重复出现,发现此题不能除尽。 谈话:你们很善于观察,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求得结果。(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小数除法不能除尽时,我们按实际情况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复习》导学案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复习课》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二、复习铺垫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取商的近似数有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实际把数填一填。 ①.一些苹果,一辆汽车5.6次运完,实际需要运()次。 ②.可以买4.8瓶饮料的钱,实际能买()瓶。 ③.一些布可以做42.6套儿童服装,实际可以做()套服装。 三、自主整理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算式: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 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算式: 3、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进一法”呢? “去尾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测评 (一)基础练习,评练内化 1、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用”去尾法”还是”进一法”) ①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②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③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求商的近似值张静1

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9页信息窗3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值,掌握“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明确取商的近似值时,小数位数要比要求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省略尾数。 (2)能按要求灵活取商的近似值。 (3)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能按要求灵活取商是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用所学方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计算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毛泽东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到: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2006年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这一伟大构想终于实现了!你知道三峡大坝的高度吗?(185米)为了体现她的雄伟,老师还收集我国部分大坝的高度,并把这些数据整理成了统计表。课件出示课本39页信息窗3的主题图:(请插图、表)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统计表,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吗? 问题预设: 1、三峡大坝的高度是葛洲坝的多少倍? 2、三峡大坝的高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 3、三峡大坝的高度是十三陵蓄能坝的多少倍? 4、葛洲坝的高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 (有选择的板书问题2:三峡大坝的高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三峡大坝的高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研究。 1.列出算式并计算。(笔算,也可用计算器计算) 2.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小组交流:计算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预设: a计算结果是5.60606060……好像永远除不完。 b计算器的显示屏满了5.60606060… 思考:应该怎样写计算结果呢?引出用“四舍五入法”表示商的近似值方法。 3.小结并揭示课题。一般情况下,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4.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1)保留两位小数:185÷33≈ (2)保留一位小数:185÷33≈ (3)保留整数:185÷33≈ 独立尝试,把保留结果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课题:商的近似值(2)第 13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法或“进一”法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取近似值。 2.能根据除数判断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发现并探索其中的规律,熟练地解决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商的近似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取值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 1.足球的单价是50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 2.若足球的单价是45元,那么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 3.明确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二、自学例13。(12分钟左右) 1.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就是求什么? (2)得数应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3)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是否合理?想一想,合理的近似值应该是几?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有时也要根据所求问题的特

点,采用更加灵活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求得的结果符合实际。 三、练习。(18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重点讨论该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提示:尽管装了13壶还剩1千克油,但这1千克油仍需要1个油壶来装,所以至少需要14个这样的油壶。 2.“练一练”第2题,独立解答后思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是否合理?为什么? 提示:由于做13套之后剩下的布不够做1套,所以结果只能是“可以做13套这样的衣服”。 (二)比较练习。 1.练习十三第12题。 先计算,再比较商和被除数的大小,有什么发现? 总结:通过比较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发现,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所得的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商比原来的数大。这里所说的“一个数”不包括0。 2.练习十三第13题。 不计算,直接填写比较符号。 提示:联系上面一题的计算规律进行思考。如:因为0.9比1小,所以2.07÷ 0.9的商一定大于2.07。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三第14题。 点拨:(1)运了3次后,余下的橘子怎么办?(2)买了8副球拍后剩下的钱能否再买1副? 2.练习十三第15题。 提示:要求行使100千米大约需要多少千瓦时的电,就是求100里面有多少个8.5。 3.练习十三第16题。 提醒:用较大的海洋面积,依次去和较小的海洋面积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归纳:通常情况下,还是应该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四)拓展练习。 1.练习十三第17题。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简析: 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和小学除法、计算器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本节课通过二个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该灵活选用“去尾”与“进一”法。这样,通过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教学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与

“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相关配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的呢?(根据要求保留小数的相应位数,除的时候多算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如:在20xx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的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仅用了12.91秒,获得了奥运冠军。刘翔平均每秒跑 110÷12.91=8.520526……米,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跟商的近似值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一般方法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四舍五入法”、“去尾法”与“进一法”的比较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谈话: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有很多的旅游景点。水上世界同学们去过吗?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个与它有关的数学问题,你能帮忙解决吗? (1)呈现问题情境:水上世界门票45元一张,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张?

求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商的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初步理解近似值比精确值在某种范围更有应用性。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能根据实际不同的情况,初步学会选择确定去近似值的方法和取近似值所需要的精确度。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认真计算、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 1.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准确数(或者说是精确数),但更多的是近似数:由于统计、计算和交流的方便,生活中自然地产生了通过直接计数或者经过四则计算得到的近似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近似数和求商的近似数是一种生活实际应用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上来展开整个新知的探索过程。从生活实际所存在的近似数的现象引入,创设情境,通过设疑引出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知识迁移、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与教师的精心点拨、指导与启发,从而成功建构新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去超市购物,一般采取什么方式购买?(有时需要零买,有时需要整买)零买和整买还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 2.提供信息

马上要秋游了,几个同学约好一起买食物,一打优酸乳共3瓶,标价5.50元;一袋妙芙蛋糕共个,标价9.50元。 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买法?(引导学生得出合买相对合算)为什么?(渗透估算) 二、探究发现 1.尝试解决 如果合买,一瓶优酸乳需要多少钱呢?一只妙芙蛋糕要多少钱呢?你会不会解决?列式、计算。 2.反馈交流 预计会出现三种情况: A除不尽,不知怎么办?B保留两位小数C保留一位小数 师: (1)这道题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2)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3)你这样解决的理由是什么? (4)你发现他们哪里相同?哪里不同?怎样不同? 3.发现方法 (1)说一说:商保留两位小数怎样求?一位小数呢?整数呢? (2)想一想:商的近似值该怎样求?学生间相互说一说。 (3)初步归纳:求商的近似数,一般除到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巩固应用 1.练习 (1)学校秋游,五(1)班共有47人,分成7组,平均每组大概几人? 解决一个根据实际必须保留整数的问题 (2)从校园到公园大约有 1605米,同学们步行20分钟到达,平均每分钟大约步行多少米? 在求商的近似值时,有时候尽管没有明确告诉我们需要保留小数,但根据实际需

解决问题的练习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练习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35第6、7题 (1)P35第6题 问:“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最多”? 理解后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吃完蛋糕,我们还要吃点水果,果农民正在运葡萄,请你们帮忙算一算,需要几个纸箱? (2)P35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对比第6、7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 2、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问:你们还发现生活中哪些问题也是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解决的呢?教师可请学生将搜集的问题进行汇报。 二、指导练习 1、解决下列问题 (1)一筒橙汁粉450克,每冲一杯需要14克橙汁粉和8克方糖,冲完这筒橙汁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P35第9题) 提醒学生橙子粉瓶上隐藏了450克这个条件;学生在计算450÷16时就要遇到取商的近似值,然后再用取的近似值与9相乘,这种情况是学生第一次经历。因此,教师要给以必要的指导或提示,避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走过多的弯路。 (2)电信局为新建小区的680户居民安装宽带网,工人平均每周安装70条,电信局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安装完? 请学生先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然后再在练习本上独立练习,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2、P35第8题 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P35第10题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4、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 三、课堂练习:P35第9题。

《解决问题》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例11)和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例12). 1.例11及“做一做” (1)需要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例如, 220.5千克奶,既与3头奶牛有关系,也与一周(7天)产奶时间有关系,这类问题的应用比较广泛. (2)题中“7天”这个条件通过“上周”这个词隐藏了起来. (3)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两个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都没有完全呈现,让学生自己参与完成. (5)“做一做”的题目,在解决问题中不但要用到小数除法,还要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 2.例12及“做一做” (1)安排了两道小题,分别教学: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用“进一法”(第1小题)和“去尾法”(第2小题)取商的近似值. (2)两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由于要求的瓶子数和礼品盒数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计算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3)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4)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进一法”“去尾法”这些概念,只要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掌握这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就行了.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或“去尾法”,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 3.练习六 第5、6、7题都是取商的近似值,第6题用到“去尾法”,第7题用到“进一法”.第8题,需要两步计算解答,最后的结果需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另外“8本相册”对于解答“孙老师还可以买几枝钢笔?”是多余条件. 第9题,注意:①橙子粉瓶上隐藏了450克这个条件;②在计算450÷16时就要遇到取商的近似值,然后再用取的近似值与9相乘. 第10题,按一般的分析解法为:6.3÷10000÷7×50000×31,由于出现的小数位数太多,可以这样想,50000平方米是10000平方米的5倍,10000平方米每天可以吸收6.3÷7=0.9(吨)二氧化碳,50000平方米8月份可以吸收0.9×5×31=139.5(吨)二氧化碳.不仅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也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求商的近似值》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十课时: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例6。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地按照题意求出商的近似值。b5E2RGbCAP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 0.63 --7=0.09 0.24 --0.3=0.8 0.65 --0.13=5 72 --144=0.5 1.44 -06=2.4 5.6 --0.08=70 24.723 --67=0.369 20.88 “58=0.36 p1EanqFDPw 板演后结合算式教师把计算法则再复习一遍。 二、新授。 1 、引入新课。 小数除法有时会碰到永远除不尽的情况,有时虽然能除尽但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多的小数位数,这样求出的商就只要按题目要求取它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学习:求商的近似值。(板书课题)DXDiTa9E3d 2. 教学例6。 例6 :一个玩具厂试制了35架玩具飞机,共花156元,平均每架飞机多少元? (1)读题、审题,根据题目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 156 --35 4.46 (元) (2)指导学生按照整数除小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4.457 1 56 1 40 160 140 200 175 250 245 (3)除到小数第三位商时,组织学生讨论。

1 ?为什么这里除到第三位就可以了?(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也就是说,得数只要保留两位小数就可以了,除到小数第三位就行了)。 RTCrpUDGiT 2?现在该怎么办?(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4)讨论书写的计算格式。 答:平均每架玩具飞机约 4.46元。 (5)指出答句中“约”是什么意思? (6)教师归纳小结:计算钱数的时候,通常只算到“分”,算式只要保留两位小数,商除到小数第三 位就可以了。千分位上是7,根据“四舍五入法”,7向前一位进1, 5变成6,约等于4.46,写答句时要 加上一个“约”字,表示近似值。5PCzVD7HxA 3 、补充例题:计算132 437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A)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B)讨论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的一般方法。 4 、总结:算小数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时候,一般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把末一位去掉。jLBHrnAlLg 三、巩固练习。 1 、指导看书,后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2 、练习六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六第2、4、5题。课后小结: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备课教案

商的近似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计算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0.63÷70.24÷0.30.65÷0.13 72÷144 1.44÷0.6 5.6÷0.08 2、按“四舍五入法”求出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2.9456 0.5429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样计算?(学生讨论交流算法)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 (1)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158÷7 (3)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什么? 生:怎么除也除不尽 师:这下可难倒五(1)班的同学们了,怎么也算不出一个一个果篮里大约有多少钱的水果。现在同学们开动你们聪明的大脑,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生:可以求商的近似数 师: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法 师,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该怎样求商的近似数呢?(板书课题: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同学们买回水果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师:怎样求商的近似呢?保留哪一位比较合适,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联系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动脑想一想,说出你的想法。 生:小组讨论 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单位是元,小数点后第二位是分,是最小的面值,所以保留两位小数。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 生: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后是1.62元(用“≈”连接) 师,其实在付钱的时候,有时候2分没法付了,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生:交流,保留一位小数,找零也不方便,就可以精确到角,所以只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那你只要除到哪一位? 生: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后是1.6(用“≈”连接) 师:回答得很好。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去感悟、体验、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需要,激起学生探究欲望,使他们在反思、调整中不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2、归纳、总结求出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计算小数除法时,需要求商的近似数的时候,一般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求商的近似值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青岛版

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9—44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求商的近似数和循环小数。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三峡大坝的场景,并以统计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部分大坝的高度情况。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除法问题,引入求商的近似数和循环小数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创设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能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掌握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近似数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选择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峡工程的很多信息,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除了三峡大坝之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水利工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情境图)[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 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 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十三陵蓄能坝的多少倍? 把其他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课后再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情境图,整理信息,进而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1)谈话: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是一节计算课,它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这节课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通过教给学生计算技巧,利用现代化工具减轻学生的计算压力,帮助学生在数学课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一开始,老师从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师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让学生在计算后交流) 整节课教师都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使探索落到实处。这样学生的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商的近似值

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五上P99例8,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不同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求出商的近似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求出商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计算器 【设计理念】:在连贯的故事情景中引导学生凭生活经验探索、争辩、交流,找到合理、恰当的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提高合理、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星期天“阳光”小学五(1)班的3名老师和40名学生一起去公园游玩,他们尽情地玩乐,开心极了,在玩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在玩中学数学应该是学生所喜欢的。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会感到数学是自己身边的,是鲜活、有趣的,因为解决玩当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谁不原意啊!] 二、解决问题 [问题1]多媒体出示师生对话的情境图:公园离学校800米,同学们以平均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大约几分钟可以达到公园? 1.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用计算器) 2.汇报交流,重点说出“大约”的意思,是怎样求近似值的? 师:其实求近似值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吧了! [设计意图:数学是精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要知道大略的结果就行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说明求近似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为新课中合理求商的近似值埋下伏笔。] [问题2]出示买票的情境图:售票处规定个人票每张一律15元,团体买票(超过10人)每张一律12元,王老师拿出5张100元的人民币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票?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买票的方案。(以团体的方式买票)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想法和答案。(可能有500÷12=42.666……≈43(张);500÷12≈42(张) 4.将上面不同答案的学生分成两个阵营进行争辩,找出合理的答案。(引导学生知道42.666……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确实是43,但如果联系实际卖了42张票后剩下的买不到1张,所以最多买42张) 师:进了公园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来划船的地方。 [问题3] (图片出示)公园规定,为了安全每条船限坐6人,同学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1.学生尝试解答 2.交流学生的想法和答案。(可能有43÷6=7.1666……≈7(条);43÷6≈8(条) 3.引导学生找出合理的答案 4.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在解决上面三个问题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知识?但又有什么不同? 5.全班交流,使学生知道要联系实际求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陆续接触这些内容),大部分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1)》备课教案

商的近似值(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在家里测量自己每步走多远,谁来告诉老师, 你每步走多少米?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汇报略。 教师:有个班的小朋友也在测量自己的步长,他们又是怎样测量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下情景) 学生1:我走一步量出是0.35m。 学生2:我走4步量出是1.33m,平均每步是0.3325m。 …… 学生3:我家客厅长6m,我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刚好走15步,算出平均每步是0.4m。 学生4:我走了7步,共3m,可是我算平均每步走多远时,除不尽,算不出来,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教师:屏幕上的这个小朋友提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商的近似值。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只走一步测出的结果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走路时,有时迈得长一些,有时短一些,所以要多走几步测得才比较准确,比如小明走8步,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学生看时,老师告诉学生:小明走路时每步的长短大致是相近的。课件显示:小明走

8步,并量出共2.97m。 教师:请同学们帮小明算算平均每步走多少米。(两名学生板演) 2.97÷8=0.371 25(m) 教师:谁来说说0.371 25m中的“3”,“7”,“1”分别在哪一位上,各表示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7”,“1”分别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表示3 dm,7 cm,1 mm。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看7cm,1mm有多长呢?并用手指比划一下。 学生看、比划其长度。 教师:1mm长吗? 学生:太短了。 教师:1mm对我们走一步的影响大吗? 学生:不大,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教师:既然没什么影响,每步的长度也不需要非常精确,保留到厘米就行了。怎样保留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那么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应是多少?为什么? 学生:商应该是0.37,因为第3位小数是1,比5小,所以要舍去后面的小数。 教师:0.37这个商是一个近似值,我们写商时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符号。 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强调对话框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例1的竖式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不需要除尽,后面两步的计算是无用的,只计算到商是0.371就行了。 教师:请同学们共同完成刚才屏幕上提出的问题,走7步共3m,平均每步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2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保留商的近似值。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教师: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7箱饮料共重53kg,平均每箱饮料大约重多少千克?

《商的近似值》精品教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商的近似值▎冀教版 商的近似值 教学目标: 1、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具体求商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生活经验灵活选择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经验灵活选择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导入 (一)计算下面各题 2.3×4.8 (积保留一位小数) 2.7×0.45(积保留两位位小数) 【设计意图;这两题用来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唤起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记忆,为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做准备。】 (二)出示课题:求商的近似值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求“商的近似值”的有关知识。 活动2【讲授】探索新知评论(0) 1、出示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什么? 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以下两个学习目标进行(出示幻灯片):

(1)取商的近似值与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一样吗? (2)求商的近似值有哪几种方法? 2、初步体验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1)出示书32页例题呈现问题情境,出示书32页例题 【导入语,一方面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导入例题情景。自古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在一次抗洪救灾中,几位解放军叔叔受了伤,住进了医院,育红小学的同学准备去慰问,请看(出示幻灯片)情景图,你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例:育红小学五(1)班的全体同学决定去慰问在“抗洪”中受伤的7位解放军叔叔。他们把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凑在一起,买了158元的水果分装在果篮里。平均每个果篮里大约有多少元钱的水果? (2)点名一生说题中所得数学信息及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并请有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板演。【预设:“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取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一直除不知如何解决的各一位】 (3)请把商保留整数、一位、两位的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预设:生1,我感觉这就是估计以下每个果篮里有多少元钱的水果,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保留整数就可以了;生2,现在几乎就看不见几分的钱了,我感觉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

求商的近似值(定稿)

课题:求商的近似值(2)(定稿) 时间:2020年11月9日第11周星期一上午第2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法或“进一”法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取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除数判断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发现并探索其中的规律,熟练地解决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商的近似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取值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1.足球的单价是50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 2.若足球的单价是45元,那么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3.明确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二、自学例13。 1.自学。 导学单 (1)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就是求什么? (2)得数应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3)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是否合理?想一想,合理的近似值应该是几?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有时也要根据所求问题的特点,采用更加灵活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求得的结果符合实际。 三、练习。 (一)适应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重点讨论该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提示:尽管装了13壶还剩1千克油,但这1千克油仍需要1个油壶来装,所以至少需要14个这样的油壶。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求近似值的三种不同方法而且能灵活运用三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数除法单元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你们学得怎么样?老师要考考你们。出示习题 1 1.55÷3.8≈(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习题2利用生活发现引导学生复习四舍五入法的方法 及说明使用场合:

昨天刘老师去超市购物,买了2.1千克的桔子,每千克6.46元,我想总价应是单价乘数量,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等于积中的小数位数。所以积应是三位小数。 于是就用计算器计算,得到是13.566元。而商品标签上的价格是13.57元。 哪位同学能帮老师解释这是为什么?(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计算到分。) 3.看来同学们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掌握得不错。老师这还有一组题目,请你们判断能不能应用四舍五入法(1)、每件童装钉3颗纽扣,共有6颗,可以钉几件?7颗纽扣可以钉几件?8颗呢? (2)、同样是6颗纽扣,我要把它放在盒子里,一个盒子只放3颗,至少准备几个盒子?如果有7颗,至少准备几个盒子?8颗呢? 同样是纽扣,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却有不同的结果,看来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来解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求商的近似值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揭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五年级数学:《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实在的体现《新课标》,实施“智慧课堂”的科研课题,因此在苏教版第九册“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不仅关注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关注了学生情感和体验。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

求商的近似值(一)

求商的近似值(一) 教学内容: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 5.347 4.003 3.996 3、计算下面各题: 7.3×0.315(保留两位小数) 0. 27×0.45(保留三位小数) 4、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要先计算出整个积的值,然后看比要求保留位数多一位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二、新授: (一)教学例7 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 动物名称海狮海豚飞鱼 速度(千米/时)40 50 64 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 40÷60=0.666……(千米)

0.666 60 4 0 .0 3 6 0 40 0 36 0 4 0 0 3 6 0 40 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和商有什么特点? 说明:像0.666……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这道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40÷60≈0.67(千米) (二)试一试。 用计算器算一算,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大约各是每分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50÷60≈64÷60≈ (三)综合练习 1、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0.1818……≈ 1.290290……≈ 0.5656……≈ 6.74949……≈ 2、用四舍无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