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漫谈
漫谈数学文化—读《漫话数学》

漫谈数学文化—读《漫话数学》漫谈数学文化—读《漫话数学》我个人很喜欢数学,但感觉没领略数学的精髓。
精髓是什么呢?可能是一种思维方式,可能是一种创造性。
当今数学学习中,太多问题被公式化了,太多东西被套路化,学生只要不停的练练练,就能熟悉到能应付一切考试的地步。
如果仅仅是为了专业学习,无可厚非,但仅仅靠做做题,看看课本,很难领会到数学内在的一种美。
当然具体我也说不出美在何处,但我可以明白的说出数学打动我的是什么,那就是一个问题能从不同角度出发而都能得到解决,不同选择可能决定了解题难度的不同,比如从几何角度,比如代换,很多化归思想很奇妙。
高中时我看过《漫话数学》这本书,让我真的觉得数学的奇妙,感到数学不仅仅是课内的公式定理和题目。
你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可能这个过程中又触类旁通引出千千万万个问题,这个过程是一个思想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任何人一旦进入其中,就沉浸于思考的乐趣而无法自拔。
遗憾的是,我很少有这种感觉,虽然做题很顺,但却觉得做的索然无味。
也就是在为考试而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发觉数学思想的精彩。
数学和文化,在我乍一看来似乎不怎么搭边。
但也可以说数学是一种文化,它影响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很多学科如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石的建立和一些重要发现都离不开数学的帮助。
物理和数学甚至很多地方都互相交融,难以分割。
这点在牛顿身上可以得到验证,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离不开他天才般的数学思维。
数学问题从古至今近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很难一本《漫话数学》就能概括完的。
在我看来,这本书主要起一个引发兴趣的作用,里面的很多问题和课堂数学贴近,但又深入地探讨了一些公式或是概念的来龙去脉。
比如洗衣服的问题涉及函数部分,比如极限的阐述,比如定积分的问题,比如数系的扩充,一下子引入复数范围的方程,又高于数学课本的阐述,比如几何部分对三大尺规作图问题的解释,又引出蔓叶线,螺线之类的概念,让你真正叹服:数学的灵巧多变,绝非一个人一生能穷尽的就能学习尽的。
漫谈数学文化.ppt

13
“数学素养”的专业说法
● 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 ● 熟练地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 想的素养; ● 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 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 ● 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从多角度探寻 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 ● 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 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3
“数学文化”的内涵
狭义: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 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广义: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 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 人文成分、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
4
数学素养使人终身受益
一个人的学历教育中,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一年级, 一般要学十三年的数学课程,只有语文课能与之相比;但 许多人并未因为学的时间长就掌握了数学的精髓。相反, 大多数学生仍然对数学的思想、精神了解得较肤浅,对数 学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较差,数学素养较差;甚至误以 为学数学就是为了会做题、能应付考试,不知道“数学方 式的理性思维”的重大价值,不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实 践中的重要作用,不理解数学文化与诸多文化的交汇。
14
举例: 1。乒乓球比赛问题 2。头发数目问题 3。Haoli塔问题 4。悖论:山村理发师问题 5。换啤酒问题:小明父亲买回10瓶啤酒,
商店规定3个空瓶可以换回一瓶啤酒。问他 不再化钱,最多可以喝多少瓶啤酒?(类 似有11头羊各分1/2,1/4,1/6.如何分)
15
微软公司招考员工的一道面试题
11
“数学素养”的通俗说法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
数学文化漫谈汇编

陈宇
还生我的气吗? 我总是喜欢叫你术子,知道为什么吗?因为 你的名字和我最喜欢的数学有一个字发音相同, 而且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就叫做算术。 也许你真的是生我的气了,然而你知道为 什么我陪你的时间在定义域里变成了一列减函数 了吗?我是有原因的。我们都高三了,面临着即 将到来的各种新的排列组合,我是多么想继续和 你呆在同一个集合里无穷下去,我多么希望我们 的爱情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不是 一根只有高中三年那么丁点儿长的线段。 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都努力学习,则上面 的理想可以实现。这是一个真命题。我所作的一 切一切都是在为我们的将来作辅助线,∴你不应 该生我的气,→我对你说:“别生气了。”
6、最近研究表明,用脑可以减肥,所以 数学家不会有肥胖的后顾之忧。 7、因为数学家当不了物理学家、文学家、 政治家...所以他只好去当数学家。 8、据说全世界的数学家正准备联合起来 成立一个机构然后上市,每个数学家可以 分到XXX万股,所以大家要当数学家。 9、现在失业率太高,而当数学家永远也 不会失业。 10、当政治家往往在下台后被万人唾骂, 当数学家就没有这样的名誉风险。
好了,现在,还生气吗? 我与“她”就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与坐标横 轴,而我对“她”的心:△<<<0,∴不会有 交点。 我与“她”就像是两根异面直线,无论怎样延 伸,不会有交点。 我与“她”就像是双曲线的两支。尽管有些对 称,但是没有交点。 其实,术子,到现在,我仍然没有求出你所说 的那个“她”的具体值是多少。 不要再提“她”了,让“她”永远消失吧!
术子, 你是我的值域, 如果没有你, 我不知道该去哪里;
当数学家的15个原因
1、从楼上砸下一个西瓜,会有九个经理 被砸着,而一个数学家都不会有。 2、当利息或税率调整时,数学家是算的 最清楚的一个。 3、数学这个职业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职 业之一。只需要投入一枝笔加几张纸。 4、数学家永远不会象发明家那样被专利 困扰,他不怕有假冒伪劣产品出现。 5、当数学家犯了常识性错误时(比如: 走路撞墙、洗衣服用味精),人们给予 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批评。
数学文化漫谈

万物皆数,数生万物 古希腊柏拉图在自己的学院门口写道:
不懂几何,不准入内
古中国: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数学的价值: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 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A.N.RAO) 一个人不识字可以生活,但是若 不识数,就很难生活了 。 繁荣的中国需要数学
感受数学文化 日常的语言和文字中蕴涵着数学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一不做二不休 十拿九稳
三分治七分养
略知一二
不三不四
六十年风水轮流转
中国文学中的数学
1)我国成语中的数学
中国成语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字,犹如嵌在其中的珠 玉,为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所不及。如能把成语的 范围再扩大到民间俗语、谚语和歇后语,那么题材 就更丰富了。例如: 40÷6 = ? 谜底是“陆续不断”。它就同循环小数挂上了钩。 也可以用成语、俗语通过算式反映一个数学关系。 中国有很多的咏物诗、怀古诗可以为我们所鉴赏。
一部数学思想方法变革史,也是人类思 想文化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数学思 想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不 仅影响数学本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 人类社会的其它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科 学技术和哲学。数学思想方法在它产生 和形成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蕴含着一种 理性主义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人 们“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
再次,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子系统, 有其特殊的发展动力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力 量有:环境力量、遗传力量以及符号、文化传 播、抽象、一般化、一体化、多样化等等。 有的学者把数学的发展与生物的进化进行 比较之后,认为上述各种力量,归纳起来就是 环境力量和遗传力量,数学之所以能蓬勃地发 展就是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境力量又称外部力量,主要来自于生产 实践和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的需要,遗传力量 又称内在力量或内驱动力,它主要是指形成的 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理论、数学问题、数学传 统等等)对数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数学文化漫谈

王建磐:华东师范大学 校长 简历: 1949年1月2日生于福建古 田县。数学教授、博士 生导师,兼任国际数学 联盟数学教育委员会执 行委员会成员。1967年高 中毕业后曾插队农村, 当过中学民办教师和县 剧团编剧。1978年靠自学考取华东师范大 学数学系研究生,198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 并留校工作,1982年考取本校在职博士研 究生并于当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是我国 首批18位自己培养的博士之一。1991年聘 为教授。1997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代数群与量子群,在代数
11、本来不是数学家,但大家都称呼数学 家,于是就当了数学家。 12、在很多领域有种族、性别的歧视,当 数学家就不需要享受此待遇。
13、数学家经常有免费出国的机会。
14、数学家是最先实现家庭办公的职业。 15、据不完全统计,数学家的婚姻都很幸 福。当然,也有数学家终身未娶(嫁), 因此也没有婚姻的烦恼。
数学文化 漫谈
陈宇
还生我的气吗? 我总是喜欢叫你术子,知道为什么吗?因为 你的名字和我最喜欢的数学有一个字发音相同, 而且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就叫做算术。 也许你真的是生我的气了,然而你知道为 什么我陪你的时间在定义域里变成了一列减函数 了吗?我是有原因的。我们都高三了,面临着即 将到来的各种新的排列组合,我是多么想继续和 你呆在同一个集合里无穷下去,我多么希望我们 的爱情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不是 一根只有高中三年那么丁点儿长的线段。 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都努力学习,则上面 的理想可以实现。这是一个真命题。我所作的一 切一切都是在为我们的将来作辅助线,∴你不应 该生我的气,→我对你说:“别生气了。”
谷超豪:复旦大学校长 简历: 1926年生于浙江温州。 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数学系,1953年起在复 旦大学任教,1957年赴 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 获科学博士学位。历任 复旦大学副校长 和中国 科技大学校长。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 物理学部委员。专长偏 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 数学物理 。
漫谈数学文化

漫谈数学文化曹之江全国首届名师曹之江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主要标识,是一个无比广博、与时俱进的范畴,而数学文化仅是它的特殊分支。
这里所谓的“数学”,当前在国际上有个名称——Mathematics,这是一个西文的名词。
根据历史资料所载,它发端于纪元前几百年的古希腊,直到中世纪才传播到欧洲及全世界,并得以发扬光大。
因此对我们中国人来讲,Mathematics乃是一个西方的舶来品。
在一百多年以前,中国基本上还没有人知道Mathematics为何物,直到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开这个缺口以后,才逐渐传入到了中国。
然而,因为Mathematics是一种理性的产物,它不像猫、狗、石头等物质,东西方都有,因此存在着对应的名词可以互相翻译。
而在中国的典籍中却没有Mathematics对应的东西,因此要把它译成中文就很困难。
我们的前人把Mathematics译为“数学”,他们这种译法自然有自己的深谋远虑,我们作为后人不便评说。
然而“数学”这种译法很容易使人把Mathematics理解为“数”的科学。
诚然,“数的科学”——就像华罗庚、陈景润等人搞的数论,它虽然是Mathematics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却远远不是Mathematics的全部。
因此,从字面上看“数学”不能反应出Mathematics的全貌,然而,因上百年来我们都是用的“数学”这个词。
由于约定俗成,我们下面的行文仍然沿用“数学”这个词来代表Mathematics。
但我们所讨论的都是Mathematics这种舶来学问。
全国首届名师曹之江在书房看书为了说明数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或者说,数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我们需要先简介一下人类的理性主义文化。
人类在长期的争取生存和求得自身发展的斗争中需要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了解它们的变化发展。
例如他们需要观察大自然中声、光、热、电、磁以及各类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它们之间的表面作用力等原理和规律,这种知识积累多了,就形成了后来的物理学。
顾沛:漫谈数学文化

中国大学生在线-化成天下-人文讲座第1257期顾沛:漫谈数学文化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5-15 10:34:56 编辑:点击次数:880“十三年的数学学习后,那些数学公式、定理、解题方法也许都会被忘记,但是形成的数学素养却终身受用。
”5月9日晚7点,在东九C103教室,南开大学数学科学院副院长顾沛教授给我校学子上了一堂精彩的“数学文化”课。
顾沛在谈及“数学文化”的内涵时,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做了阐释。
他讲到,从狭义上说,“数学文化”即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及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广义上说,除了狭义的内容外,“数学文化”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
顾沛指出,由于数学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局限,尽管一个人经历至少长达13年的数学学习,但对数学的精髓却毫无概念,在宏观上把握数学的能力较差,也就是所谓的数学素养较差。
甚至误以为学数学就是为了解题,考试,而不了解数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谈到数学素养的问题时,顾沛讲到自己已经成功地在南开大学开设了数学文化课程,他说,之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正是为了克服数学教学中忽视数学文化的这一弊病。
那什么是数学素养呢?顾沛解释道,通俗地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数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 顾沛强调了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并且给大家看了一道微软公司招聘员工的考题。
“一个屋里有50个人,每人带一条狗,其中部分是病狗。
主人只能通过对其它狗的观察得知自己的狗是否是病狗,并在发现当天用枪打死自己的狗,第一天没有听到枪声,第二天没有听到枪声……直至第十天听到一片枪声,问屋里有多少病狗。
”当顾沛读完题目,许多同学都忍不住笑了。
可是这道看似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其实是一道巧妙的数学应用题。
正确的解答需要结合运用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答案的揭晓让在场的同学惊叹不已。
数学文化漫谈范文

数学文化漫谈范文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一直以来都在人类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数学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它渗透到了人类的各个领域,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还包括了艺术、哲学和文学等。
数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既是人类对数学的研究和应用的结果,也反过来影响和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本文将从数学的历史、数学与艺术、哲学、文学的关系以及当代数学文化的发展等方面来谈论数学文化。
首先,数学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历史。
古代数学家们以各种方式进行数学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
例如,古希腊的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了《几何原本》,奠定了几何学的基础,这对艺术和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外,古埃及人还利用数学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土地测量和建筑设计等,这些对其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当代数学文化正在迎来新的发展。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在当代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数学文化的兴起。
例如,数学在金融、通信、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数学与实际问题解决的紧密结合。
另外,数学的普及和推广也成为了当代数学文化的一种形式,例如数学竞赛、数学科普教育等。
这些都表明了数学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文化漫谈
顾沛教授清华演讲“从数学文化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对当今全体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之一是在大学教育中充分践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培养既有人文素养又有科学精神、既懂得人文价值又掌握科学方法的高素质人才;而使更多的青年学子真正迈出梁思成所谓“半人时代”的樊篱,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大用之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共同关心和探究的教育问题与文化问题。
以此为出发点,“清华新人文讲座”新近推出系列之(七):“科学与人文:双赢和融合”。
5月29日下午,该系列正式开讲,首场演讲特邀南开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顾沛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数学文化漫谈”,其中所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理念以及所蕴含的广博深刻的科学文化内涵激起了清华师生的浓厚兴趣和热烈反响。
“数学文化”对许多人来说也许比较陌生。
它是指从文化这一角度来关注数学,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
顾沛教授从“数学文化”一词的使用入手,剖析了“数学文化”的狭义和广义内涵:狭义上指的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
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而广义上则指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
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思想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这种数学素养使人终身受益。
那么,什么是数学素养呢?顾沛教授从两个角度进行了说明。
从通俗角度讲,就是能从数学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从专业角度讲,数学素养是指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熟练地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如何提高数学素养?顾沛教授认为数学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的。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但要理解数学知识,更要体会数学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文化,了解“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接着顾教授列举了若干个数学文化的实例,其中包括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的数学危机和几道
与实际生活相关、富有挑战意味的数学逻辑思考题,展示了如何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抓住症结、解决问题的角度、步骤和方法。
顾沛教授勉励大家要掌握数学观点,理解数学思维;学会数学方法,使用数学语言;了解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质,他特别强调清华学生需要注意养成准确、清晰、完整地表达数学关系和数学结论的素质。
顾沛教授从数学中的文化元素出发,指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绝不是彼此孤立或对立的关系,是可以双赢和融合的。
他的演讲就体现了这一点,讲座自始至终洋溢着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水乳交融,穿插其中的师生互动和问题抢答生动地演绎了素质教育、创新学习、融会贯通的育人理念与实施方法,使在场的师生深受启发和触动,不少同学在讲座结束后纷纷围拥到讲台上,继续追问有关数学文化、创新思维、全面成才等问题,并询问相关著述和图文资料。
据悉,顾沛教授主讲的《数学文化》课程和他领导的“数学文化全国优秀教学团队”,正在受到国内很多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他们的创新经验和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也正在通过应邀讲学、研讨交流等方式在全国很多大学产生积极影响。
此次顾沛教授不但应邀来清华大学演讲,还应邀与清华大学理学院和国
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有效开设来进一步落实和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问题。
本次讲座是“清华新人文讲座”系列之(七)的第一讲,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清华大学理学院教授白峰杉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