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高了》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我长高了》 (2)4篇

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我长高了》 (2)4篇

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我长高了》 (2)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我长高了》 (2)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身高的重要性,理解生长发育的概念。

2.培养学生关注自身身高的意识,并了解一些有助于身高生长的方法。

3.通过观察和比较自身身高和同龄人身高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或实物展示学生的身高线。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相应的教具:可测量身高的尺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通过问学生问题来导入话题。

老师:大家好!你们有没有觉得自己长高了?长高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可以变得更高、更强壮。

老师:对了!身高的变化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长高了》。

Step 2: 探究老师给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并询问学生问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以看到这张图片上有很多线,它们是什么线?学生:是身高线。

老师:那你们知道身高线是什么吗?学生:是标记出我们的身高变化的线。

老师:很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身高线发生变化了呢?老师和学生一起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在纸上。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吧!请大家排队依次来测量。

Step 3: 分享老师让学生比较身高的变化,并分享自己和别人的身高变化情况。

老师:同学们,你们测量完身高了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身高变化情况呢?学生们交流自己的身高变化情况,并互相比较。

Step 4: 学习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身高生长的方法。

老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身高的生长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注意饮食和运动,会加快我们的生长速度哦!你们知道哪些食物有助于身高的生长吗?学生:牛奶、鱼肉、鸡蛋等。

老师:很好!这些食物都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对我们的身高生长很有帮助。

此外,我们还要保持良好的体态,站直了背,才能让身高更显高大。

还有,适当的运动也能帮助我们长高哦!Step 5: 总结老师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并反思自己的身高变化。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长高了》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长高了》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长高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我长大了》中的第四章《我长高了》。

详细内容包括身高测量、成长记录、身体发育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身高的概念,学会用工具测量身高。

2.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表达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身高变化的能力。

3. 增进幼儿对身体健康、成长发育的认识,激发他们关爱身体、健康成长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身高测量方法、成长记录的制作。

教学重点:身高的概念、观察和记录身高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身高尺、画笔、纸张、成长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学具:身高尺、画笔、纸张、成长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量身高”的活动,让幼儿相互测量身高,分享成长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身高尺,讲解身高测量的方法。

(2)教师示范如何制作成长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身高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身高测量,相互协作完成测量任务。

(2)幼儿制作成长记录表,记录自己的身高变化。

(1)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身高测量和成长记录的成果。

(2)教师点评幼儿的表现,强调身高的概念和健康成长的意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身高的概念2. 身高测量方法3. 成长记录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记录本周自己的身高变化。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成长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身高测量和成长记录过程中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身高测量和成长记录。

(2)组织幼儿参观医院儿童生长发育科,了解身体发育的更多知识。

(3)开展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相互测量身高的活动组织。

2. 例题讲解中身高测量方法和成长记录表制作的步骤。

中班我长高了教案20篇

中班我长高了教案20篇

中班我长高了教案20篇这是中班我长高了教案20篇,是优秀的中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美术活动教案:长高了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意图:幼儿美术教育就是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引导幼儿发现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像,表达自己的认识,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画正面人,表现出自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蜡笔,白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在长高了呢?”(引导幼儿说出。

)小结:二、观察自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1、提问:请你们互相看看对方的胳膊、腿是怎么样的,再看看自己穿的是什么衣服,看看对方的发型是怎么样的,长相如何。

2、共同确定头在画纸上的位置,在纸的上方画头部,把脸蛋画大。

3、教师示范。

按由上而下的顺序,由幼儿提示,教师逐一添加。

4、观察人物整体特征,说说还可以画什么。

提问:小结: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在纸的上方画个大大的脸。

2、有顺序地画出身体各部分的特征。

3、添加某些细节,添加得越多表示自己观察越细致,手越灵巧。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1、把自己的作品和师生共同创作的人物画放在同一基底线上,比一比画中人物的高矮。

2、寻找作品中的细节,比一比谁画得更仔细。

3、教师总结:五、活动延伸1、游戏:我们会长高幼儿用作品一起玩我们会长高的游戏。

2、选择长度不同的长条纸画人,从矮到高排一排。

教学反思孩子们从小班升入中班了,应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我们长大”了,激发幼儿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帮助其萌发初步的责任意识,并尝试体验自我服务和集体服务的快乐。

活动中孩子们大都能完成,只有个别幼儿将手画到了头上去,可能要求还不够明确吧。

大班健康我长高了教案5篇

大班健康我长高了教案5篇

大班健康我长高了优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健康领域教材《我长高了》,主要涉及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详细讲解身体生长发育的知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促进身高的增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认识到身高增长与饮食、运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身高增长与饮食、运动之间的关系,并付诸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高尺、食物模型、运动器材。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身高尺,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

(2)学生分享自己身高的变化,引出本节课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身高增长与饮食、运动的关系。

(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讨论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促进身高增长。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情况。

(2)学生根据记录表,分析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小组讨论(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和运动经验。

(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我长高了》2. 内容:(1)身高增长与饮食、运动的关系(2)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3)运动意识的增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记录自己一周的饮食和运动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人制定一份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2. 答案:(1)饮食记录表:日期:饮食情况:运动情况:2022年9月1日早餐:牛奶、面包;午餐:米饭、蔬菜、瘦肉;晚餐:面条、蔬菜、瘦肉早上:跑步;下午:跳绳(2)家庭饮食和运动计划:家庭成员:爸爸、妈妈、我饮食计划:早餐:牛奶、鸡蛋、面包午餐:米饭、蔬菜、瘦肉晚餐:面条、蔬菜、瘦肉运动计划:爸爸:每天下班后散步半小时妈妈:每周三次瑜伽课我:每天放学后跳绳、跑步各10分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身高增长与饮食、运动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024年小班语言活动我长高了教案

2024年小班语言活动我长高了教案

2024年小班语言活动我长高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语言启蒙》第二章第三节《我长高了》。

内容包括身高测量、比较、描述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和表达自己的成长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身高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语言描述身高变化,进行观察、比较、表达。

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比较、合作、分享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身高测量尺、挂图、卡片、故事书。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身高测量,让幼儿观察、比较,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身高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卡片展示,讲解身高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身高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互相测量身高,用语言描述彼此的身高变化。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自己的身高长得更快?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培养合作、分享的品质。

5. 故事分享(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身高变化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成长。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长高了》2. 板书内容:身高测量方法语言描述身高变化观察比较表达合作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和好朋友的身高变化。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身高测量,共同记录幼儿的成长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入4. 小组讨论的组织5.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我长高了》这节课中,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关键。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长高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长高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长高了》教案一:我长高了教学目标:1.了解身体的变化并提高自我认知。

2.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幼儿们的语言表达本领以及感官认知技能。

3.培育幼儿的自我探究和检验方法的本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4.让幼儿通过学习更加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和个人本领提升。

教学过程:一、起始环节1.课堂热身老师与孩子们唱歌跳舞,活跃气氛。

2.自身介绍老师向幼儿们介绍本身,包括本身的身高,体重,衣裳鞋子的尺码,引导幼儿们也可以介绍本身。

3.讨论老师问“小伙伴们,你们是否感受到本身的身体正在不断变化呢?”引导幼儿们打开本身的心路历程。

二、正式环节1.老师说故事小鸟长大的故事。

通过叙述小鸟的成长过程,培育幼儿的古怪心和求知欲。

2.孩子们的个人认知讨论老师带领幼儿们通过呈现和描述,让孩子们讨论本身身高,体重,鞋子和衣裳的尺码,以及其他个人的数据。

3.测量身高老师引导幼儿们测量本身的身高,直到他们都测完本身的身高。

4.测量体重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什么是体重,并引导幼儿们测量本身的体重。

5.小组活动幼儿们被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量某个物品的尺寸大小,例如绳子的长度,小球的直径等。

6.共享和讨论幼儿们共享和呈现本身与小组的工作成果,老师知道他们的想法和想法时,则引导孩子们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结束环节1.讨论老师与孩子们讨论他们从本节课所学习到的新学问。

2.总结老师总结课程,强调重点,让幼儿们进一步牢记课堂内容。

3.拓展活动老师引导幼儿们参加室外运动,如跑步,跳绳等,以及其他相关的活动。

评估方法:1.课堂表现评估孩子们的参加度,对课堂的反馈程度。

2.个人表现考虑个别孩子在自我认知、体感反馈和运动技能培育方面的表现。

3.作品表现评估幼儿们在测量身高、体重和其他物品的表现。

【创意幼教】最新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我长高了教案(四篇)

【创意幼教】最新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我长高了教案(四篇)

【创意幼教】最新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我长高了教案(四篇)在幼儿园中班的健康活动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身高。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关于“我长高了”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1.1 认识身体各部位我们要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腰部、臀部、手臂、腿部等。

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孩子们了解自己身体的大小和比例关系。

也可以引导他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身体部位,并解释原因。

二、1.2 测量身高体重我们要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

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还可以让他们学会用数字来描述自己。

在测量之前,我们要告诉孩子们不要担心自己的身高或体重是否达标,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三、2.1 分享成长经历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邀请几位小朋友来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在去年还是班里的小矮子,但是今年已经长高了很多;有的孩子可能一直都很健康,但是最近开始注意饮食和运动,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通过这样的分享,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四、2.2 学习健康知识除了分享成长经历之外,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们一些健康知识。

比如,要让他们知道如何保持良好的姿势、如何合理饮食、如何进行适当的运动等等。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还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更加健康快乐。

五、3.1 制作身高记录表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让他们制作一张身高记录表。

在表格中,他们可以写下自己每天的身高数据,并且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来表示自己的情绪状态(比如高兴可以用笑脸表示)。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3.2 制定健康计划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制定一份健康计划。

这份计划可以包括他们每天的运动量、饮食习惯、休息时间等等。

幼儿园健康活动精品教案我长高了

幼儿园健康活动精品教案我长高了

幼儿园健康活动精品教案我长高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健康领域教材《我长高了》,主要围绕幼儿身体成长的话题,详细内容涉及第一章“认识身体”,第二节“我们的生长发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身体成长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成长过程,掌握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身体成长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身体成长的过程,了解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注自身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高尺、生长发育图、水果蔬菜模型、故事书《小熊拔萝卜》。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书《小熊拔萝卜》引入话题,让幼儿关注小熊的身体变化,引发幼儿对自身身体成长的兴趣。

2. 讲解:使用身高尺和生长发育图,向幼儿讲解身体成长的过程,让幼儿了解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3. 实践:让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水果蔬菜模型,观察并描述其特点,然后进行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身体成长的期待。

4. 例题讲解:以“小熊为什么会长高?”为例,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的身高,并与同伴比较,分享成长快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长高了2. 内容:身体成长过程发育规律健康成长习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身高,并与家人分享成长故事。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幼儿发挥想象,真实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身体成长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共同关注幼儿健康成长。

同时,鼓励家长在家中开展相关活动,如共同制作身高墙,记录幼儿成长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长高了》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我长高了》说课
一、分析教材,把握中心。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
三单元数学活动课《我长高了》。

2、教材简析:《我长高了》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
认识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测量长度的活动。


测量长度活动中,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两
手伸开长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
的认识,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
米的认识;(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
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的方法,会
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难点是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
思想。

二、选择教法,指导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
设计了一条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动手操作,从感知中加深对
厘米和米的认识,掌握正确测量方法的途径,采取导一扶一
放的教学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在重视教法选择的同
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猜测感知:通过猜一猜讲桌和窗的长度,感知厘米
和米的和长度。

2、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掌
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同时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3、归纳概括:在活动中,教师用统计表记录数据,使
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积累一些对统计初步知识的
感性认识。

4、自由测量:通过指导学生自由测量,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

三、优化教程,合理安排。

本课时计划分四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设立不同的侧重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逐步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1、温故铺垫:比划出1厘米、1米的长度,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厘米和米实际长度的回忆。

2、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能猜一猜讲桌的长和窗户的
宽吗?通过大家自由猜测,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这时教
师提出大家的猜测是否准确这一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
欲。

第二个环节:实际测量,掌握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测量讲桌的
长和窗户的宽,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准确;然后教师将学生
测量的结果收集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
有的会不一样?学生思考后发现有的同学在测量时方法不
对,因而出现了误差;最后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在学生叙述后再用课件展
示加深印象,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并
将此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个环节:渗透统计内容,建立感性认识。

1、谈话引入:猜一猜同学的身高大约是多少?怎样知
道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2、请同学演示并叙述测量身高的正确方法。

3、分小组开展活动,测量自己的身高。

4、将同学的身高数据收集整理成一张表,引导学生学
习看统计表,初步了解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
息。

5、让学生讨论后再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内容,逐
步渗透统计初步知识,建立对统计初步知识的感性认识。

第四个环节:自由测量,深化发展。

在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去自由测量,想测量什么就
测量什么,通过对各种不同实物的测量,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同时也可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
中的一些常识性的数据。

资料提供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