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_基于设计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

—基于设计的研究

张伟平,杨世伟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笔者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对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即通过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和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的实施框架,归纳总结出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模型,并总结出影响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信息化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自有教学活动以来,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就对教学如何才能达到有效的结果进行探索和研究。可以说,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永恒的话题,不断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受到关注。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实践和研究的重点逐步由技术与资源建设转向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1]高校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如“使用教育软件就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校园网就是信息化”、“教师只要掌握计算机操作就可以实现信息化教学”等。[2]在高校教学中开展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对于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

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思想由来已久,但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则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目前,对于有效教学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来自J.M. Border和J.H.Dorfman,他们认为有效教学是指“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完成教学目标”;[3]另一种来自C.Kyriacou,他认为“有效教学主要关心某种教育活动怎样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理想学习”。[4]国内学者综合两种观点,指出有效教学即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5]

信息化教学中的有效教学也符合以上定义,所不同的是,它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中的有效教学。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时间、空间、资源等的限制,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各种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如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We-bQuest模式、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案例的学习模式等,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充分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就意味着有效教学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成功的信息化教学的原因更多地应该归功于良好的教学设计和充分的教学准备。[6]因此,考察信息化教学是否有效,仍然要从教学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出发,综合教学目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过程等多方面因素,从而探索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客观规律。

2.基于设计的研究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简称DBR)是近年来在西方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最早由Ann Brown和Allan Collins在1992年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K08CXJ007);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

B30767)

[文章编号]1003-1553(

103

提出的“设计实验”(Design Experiment)演变而来。目前比较公认的关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定义来自Feng Wang&Hannafin,M.J.:“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系统而又灵活的方法论,其目的是在真实情境中,以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协作为基础,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反复循环,来改进教育实践,并提炼对情境敏感的设计原则和理论。”[7]概括而言,基于设计的研究具有“实用性”、“务实性”、“迭代性”、“整合性”、“情境性”[8]等几个基本特征。

基于设计的研究引起诸多领域研究者的兴趣,在美国形成了专门研究的团队DBRC(Design-Based Research Collective),其中包括来自认知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人类学、生物学、数学、人机交互学以及教学设计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一直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在国外基于设计的研究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如Ann和Campione (1994,1995)的“培养学习者社区”(Fostering a Com-munity of Learners,FCL)模型等。国内对于基于设计的研究是最近几年开始出现的,主要包括对它的介绍,对其作为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论的讨论和理论归属等问题的探讨。实践应用的案例主要有陈维超(2008)人工智能教学系统“希赛可”的设计和教学应用,杨雪(2008)在网络三维虚拟实验中的应用研究等。

对于基于设计的研究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祝智庭(2008)指出“是特别适合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式”,因为教育技术应用活动的核心是设计,采用设计研究方法,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制定目标,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设计干预并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实施干预,以检测设计的效用,针对设计缺陷提出设计改进方案和新的理论假设,通过迭代过程优化理论和实践。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教学中应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开展研究,对于揭示信息化教学的内在规律、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水平和理论水平,促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导致有效教学的必然发生,只有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将技术和教学法进行有效结合,制定出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的教学设计方案,成功地实施方案,有效教学才会发生。而成功的教学设计是与特定的教学环境密切相关的,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可充分考虑实际的教学环境,经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反复循环制定出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促进有效的信息化教学。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和内容

本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公共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教学为例,运用网络教学加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对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开展基于设计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是面向全体师范生的一门公共课程,研究中对课程不同内容的教学采用了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具体如表1所示。

“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媒体基本概念和理论”属于认知性的知识。教学中采用WebQuest 模式开展教学,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介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有关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体的理论的资料,包括网站和理论文章,鼓励学生将自己和别人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并创建自己的网页,课堂教学中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网页。“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网络教育应用”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学习模式开展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讲授教学设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展示成功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学习和讨论。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分组,课后通过网络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作品,并开展讨论。

表1“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内容和对应信息化教学模式

在完成全部教学后,要求学生使用概念图制作软件“MindMap”,自己动手绘制“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图,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绘制的概念图并进行评价,然后展示教师制作的概念图。研究中使用的“MindMap”为“EDrawMindMap1.0”版本。

2.实施方案

整个教学采用了课堂教学加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将表1所示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教学模式划分为三个大阶段,分别是“WebQuest”模式阶段、“案例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阶段和“基于概念图的教学模式”阶段。这三个阶段均按照图1所示教学实施框架开展教学和研究。限于篇幅,这里以“案例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阶段为例说教学内容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WebQuest模式

教学媒体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学设计

案例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

多媒体课件制作

网络教育应用

课程复习基于概念图的教学模式

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