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_基于设计的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设计的研究在“现代学习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基于设计的研究在“现代学习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究, 全面关注整个研究 过程 的发展 和变 化 , 以增 加研究 的科 学性和可信度 。 本文 旨在依托 “ 现代学习技术” 课程 的教学改革 , 以问题
我们 近年来 的研 究热点。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 设计 ” “ 是 教 育技 术学的核心。面向真实情境 的问题 , 过设计将 理论 通 运用 到实践 中, 好地 缩 小理 论研 究 与应 用 实践 之 间 的鸿 更 沟, 这既是教育技术 专业 发展 的需求 和动 力源 泉 , 同时也 与 D R改进实践和提升理论 的 旨趣 相一 致 。这 门课程 为我 们 B
【 关键词】 基于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学习活动; 活动理论
【 中图分类 号】G 2 43 【 文献标识码 】A 【 章编 号】 1 7 19 20 )507 - 文 0 . 7 (09 0- 1 6 02 0 0
力依然是需要不断摸索 的问题 。2 0 0 8年秋季学期 , 该课程在
两个校 区同时开课 , 且选课 人数 较多 , 是增加 了教 学难 而 更 度 。在跨校区的大 班上课 , 怎样才 能取得 更好 的教 学效 果? 这引发 了“ 现代学 习技术 ” 学团 队的多次 头脑风 暴。现实 教
提供 了恰好 的研 究契 机 , 我们不 只是 教学 实践 的参 与者 , 还
来源 、 理论驱动 、 析与设计 、 分 教学实施 、 价与反思 、 评 迭代设
计作 为设计研究 的主线 , 以设计研究 的特征作为此 次研究 的
是教学设计 的理 论研 究者 , 重身 份 的统一 使这 次 D R更 双 B
研究方法 , B D R的 目的是 在真实情 境中以研究者与实践者 的
协作 为基 础 , 通过分析 、 设计 、 开发 和实施 的反 复循环来改 进

《2024年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范文

《2024年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范文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其中,翻转课堂理念的应用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信息化环境中,如何基于翻转课堂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分配,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在信息化环境中,借助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而课堂上则进行互动交流和问题解答。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分析信息化环境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教学特点;其次,分析信息化环境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四、教学设计要素分析1. 教学目标: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学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以便于教学评价。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同时,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中的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形式和内容。

3. 教学方法:翻转课堂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包括在线学习和面对面交流。

在线学习阶段,学生可自主学习相关知识;面对面交流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问题解答。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2024年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范文

《2024年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范文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面临着一场由数字化和信息化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因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个性化、灵活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在信息化环境中,如何基于翻转课堂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背景当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内容、方式、手段等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了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

三、翻转课堂理念及其优势翻转课堂,即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堂上则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 提高课堂互动效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深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3. 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在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制作优质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课件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 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通过布置预习任务、阅读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4. 构建互动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基于设计的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设计的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解该单元的知识难点和重点;在教学 内容部分,以多媒 体课件
学习的积 极性不高 。由于学校 已经开设 了计算机课程 ,学生 都已具备 一些 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所 以为该游戏系统 的
实施创造 了有 利的条件 。本次教学测试分 为三个阶段 ,每阶 段历时三周,分别从全班 4 3人 中抽取学号是双号的 2 人作 1 为样本 ,这些 被抽 取的学生去微机室上课 ;另外 的学生作为 控制组 ,在教 室按 照传 统方式授课 。该研究主要采用量 的研 究方法 ,通过成绩测试 收集 被测试学生的分数 ,并进行数据 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系统的实旌过程 ,如图 2所示 。

该研究选择 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小学 四年级科 学课 内容。 基于上述系统设计理论 的指导 ,我们和科学教师就学 习内容 的组织形式达成一致 的观 点,即将学习 内容渗透于游戏 的任 务和 目标 中或是 以学 习内容 组织游戏的障碍 ,显然 ,这种竞 争机制 的教学 ,与教师在课堂上 的说教相 比,更加有效 。
学习者提供真实 的学 习情 境和任务活动 ,并为学生提 供实时 的指导和帮助 。游戏化 学习理论强调 以人为本 ,使学 习者在 轻松娱乐 的游戏 中获得知识 ,达到寓教于乐的 目的。 2系统 的具体设计 本设计研 究主要从学 习内容 、学习支持和教学过程三方
面 对 干 预 系 统 进 行 设计 分析 。 ( )学 习 内容 设 计 1
引言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 《 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学 科 科 学习要 以学生探究为核心 ,亲 身经历 以探究为主 的学 习活 动
是 学生 学 习科 学 的 主 要 途 径 。 [ 么 ,应 该 如 何 创 设 这 种 探 ”1 ] 那
究为主 的学 习活动呢 ?信 息技术 的出现 ,为上述 问题 的解决 营造 了有利 的条件 :其 能为学生创设 良好 的课堂 教学情境 ; 能为学生建立虚拟 的学 习环 境 。然而 ,在利用信 息技 术进行 科学教学过程 中,怎样有效 设计和 组织有利于学 生 自主探 究 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充分体验 学习科 学的乐趣 ,是许 多科 学 课教师和研 究者亟待解决 的问题 。基于 设计的研究强调在具 体教学情境 中,分析具有普遍性 的教学 问题 ,设计具有教学 理论特征 的教 学干 预,并通过不断应用 、评估 、修正的渐近 过程来探索实际问题 的解决方案和理论解释f; 它从多元方法 】 论的角度来促进信息技术 与科学课程的整合 ,从而优 化课堂 教学过程 ,增强小学生 的科 学探 究能力 。笔者利用这种新 的 研究方法,对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进行 设计和实施 ,在不 断总 结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逐 步完 善了科学教学 的理论与实践 。

2022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2022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2022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会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会计方向(一)财务会计1.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具体谈某一准则)的思考2.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3.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4.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构建的探讨5.具体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6.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分析7.会计工作规范化问题的探讨8.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9.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10.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11.论会计目标12.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1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14.债务重组会计研究15.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16.试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17.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18.试论我国会计监督体系19.小企业会计准则研究20.高校会计制度研究21.医院会计制度研究22.社会团体会计制度研究23.政府会计研究24.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比较研究25.会计信息质量研究26.会计假设研究27.会计确认研究28.会计计量属性研究29.账户分类研究30.会计凭证研究31.会计报表附注研究32.资产负债表研究33.利润表研究34.现金流量表研究3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研究36.会计报表体系研究37.会计职业道德研究38.会计档案研究39.会计人员胜任能力研究40.会计人员职权研究41.会计法规体系研究42.会计环境与会计(应具体化:WTO.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43.破产清算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比较44.企业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及其协调45.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46.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47.财务会计报告改进的探讨48.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49.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50.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51.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5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53.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54.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55.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56.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57.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58.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59.试论重组会计60.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61.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62.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探讨63.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64.或有事项会计探讨65.债务重组会计探讨66.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探讨67.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68.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69.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70.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71.借款利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72.企业税收筹划实证探讨73.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探讨74.收入确认方法探讨75.资产计量方法探讨76.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探讨77.关于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78.会计报表勾稽关系的探讨79.实证会计方法探讨80.会计教育体系探讨81.中美会计异同探讨82.关于复式簿记的发展趋势探讨83.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账簿体系的探讨84.试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85.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若干问题的探讨86.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87.论财务报告中关于收益的不同观点的比较88.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的探讨289.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利用90.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盈余管理91.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更92.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93.改革财务报告体系问题的探讨94.揭示现金流量的目的与方法95.应收账款风险与管理96.财务造假的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措施97.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局限性及中国应采取的改进措施98.论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99.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100.论会计核算中的资产减值101.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102.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103.对我国会计法律问题的思考(二)高级会计方向104.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思考105.会计信息透明度评价指标的探讨106.会计信息透明度与投资者知情权的关系探讨106.关于缩短年报披露时限可行性的探讨107.企业合并购买法相关问题的探讨108.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相关问题的探讨109.企业合并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比较110.企业合并中所得税问题的研究111.论企业分部报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应用112.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转换问题的探讨113.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114.企业兼并会计问题探讨115.经营租赁会计问题探讨116.企业破产会计问题探讨11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探讨118.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119.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120.总分店会计问题探讨121.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与盈余管理122.环境会计问题探讨123.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购买法124.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权益结合法125.论企业合并的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126.论企业合并商誉127.论合并财务报表128.论购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129.论购并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130.论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131.论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3136.论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137.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42.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14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关问题探讨144.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分析及改进的对策措施145.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问题——以某某某公司为例146.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模式探讨147.四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评论148.试论功能货币在我国外币报表折算中的应用149.企业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与比较150.管窥外币会计准则151.租赁会计研究综述152.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探讨153.租赁会计准则的新发展154.租赁会计准则应用若干问题探讨155.浅谈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以某某某公司为例156.融资租赁会计处理问题及建议157.我国租赁会计准则面临新挑战158.国际租赁会计准则改革内容以及影响159.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处理的探讨160.浅析经营租赁会计变化及其财务影响16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租赁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162.论经营租赁财务分析163.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164.论新租赁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影响165.对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的改进166.租赁会计制度创新和我国的路径选择167.债务重组会计研究综述168.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建议169.关于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探讨170.债务重组会计核算的探讨171.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下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浅析172.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及实例分析173.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中的应用174.以资产抵债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175.企业债务重组会计及税务处理4176.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综述177.论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178.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初探179.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探讨180.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81.浅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182.试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列报与改进183.后金融危机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184.我国企业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调查185.所得税会计研究综述186.所得税会计准则应用调查187.探讨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存在问题188.所得税会计处理——理论与方法189.企业所得税会计的解析与思考190.所得税会计的沿革191.实例简易解读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192.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所得税会计处理19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初探194.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195.探析企业所得税会计中暂时性差异核算196.所得税会计的实务分析——来自###公司实例197.公司所得税会计核算案例解析(三)会计教育方向198.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199.环境变化与会计教育改革200.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新发展201.会计专业学习体会与改革的思考202.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体会与思考(四)行业会计及税务会计方向20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探讨204.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205.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会计防范206.商业银行实施会计准则的难点与对策207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分析208.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209.递延所得税对会计信息的影响210.企业重组中会计和税务问题探讨211.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212.企业经营与决策中的税收筹划213.税务筹划中会计政策的运用214.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与核算的思考5215.对我国政府会计构建的思考21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17.如何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218.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219.中外政府会计比较(五)成本管理会计方向1.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发展2.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特征研究3.成本管理会计的决策系统研究4.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成本研究5.短期经营决策的方法研究6.本量利分析的实际应用问题研究7.标准成本系统研究8.责任会计的理论与实践9.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研究10.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11.剩余收益与EVA12.EVA与业绩评价13.平衡记分卡与业绩管理14.平衡记分卡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15.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研究16.战略管理会计研究17.标准成本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18.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研究19.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的研究20.质量成本研究21.生命周期成本研究22.企业战略地图在企业中的应用23.企业信息系统下的预算管理研究24.成本习性分析与成本管理的关系研究25.关键业绩指标与企业内部管理行为关系研究(六)国际会计方向1.中美会计准则比较2.国际会计准则最新进展及启示3.经济环境变革对会计影响4.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5.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6.新会计准则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及其对企业业绩影响7.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业绩影响8.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问题探析9.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610.非经常性损益会计问题研究11.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市场反应12.新会计准则捐赠会计处理探析13.资产负债观与上市公司业绩报告14.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市场反应15.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6.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17.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18.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19.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20.应用型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会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与审计信息化方向1.在线会计服务中的契约问题2.在线会计服务系统中的内部控制鉴证问题3.在线会计服务中的产权问题4.在线会计服务与财务会计外包问题5.在线会计服务与公司治理问题6.在线会计服务中的信息披露效果研究7.在线会计服务系统建设问题8.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现状、问题及其治理10.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研究11.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程序化控制问题研究12.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内部控制嵌入问题研究13.网络时代会计控制模式探讨14.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探讨15.IT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设16.ERP环境下财务与业务协同问题研究17.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实证调查分析18.中国会计信息化应用效果实证分析19.基于ERP环境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20.会计信息化相关问题研究21.企业会计信息化焦点问题与对策22.ERP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研究23.网络会计相关问题研究24.中国某BRL分类标准体系构建问题研究25.某BRL环境下审计模式探讨26.基于某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研究27.某BRL标准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28.某BRL在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9.某BRL实施案例调查与研究30.某BRL信息披露模式与投资者反应31.基于某BRL的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模型构建研究732.企业信息化投资效益研究33.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审计风险评价与控制34.审计信息化准则体系构建研究35.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与评价研究36.独立审计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37.审计作业信息化管理研究38.在线审计模式的选择与评价研究39.审计信息化的风险与控制问题研究40.审计信息化效果评价研究41.新会计准则与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协调性研究42.中外《会计信息系统》教材比较研究43.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相关问题:案例研究44.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化相关问题:案例研究45.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相关问题:案例研究46.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化理论问题研究47.ERP 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48.基于集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决策模式研究49.基于集成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模式研究50.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51.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分析和解决对策52.会计准则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53.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构想54.企业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分析和解决对策55.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问题研究56.企业如何实现管理风险由“人控”向“机控”的转换57.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体系构建初探58.网络环境下会计人员的职业新趋向探析59.会计人员的网络伦理与网络道德问题研究60.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职业独立性问题研究61.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信息化研究62.会计信息系统成熟度模型的构建与评价63.会计信息化时代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64.会计信息化准则体系构建研究65.云计算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66.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战略67.用友ERP对提升企业信息化的作用68.基于用友ERP供应链系统的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对策69.财务建模对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70.财务建模的理论基础及方法71.财务建模的应用平台建设72.基于MATLAB语言的财务软件开发73.MATLAB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功能开发及使用74.移动网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75.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876.基于移动网络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77.数据挖掘技术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作用78.中外会计软件对比研究79.基于SAP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80.特殊行业会计信息化建设81.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构建与评价问题82.企业资金管理系统构建与评价问题83.企业合并报表系统功能性设计问题研究审计方向(一)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1.中小企业审计模式探析2.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3.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4.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审计风险探讨5.论应收账款的审计风险6.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导向模式探析7.公共投资项目绩效链审计模式探析8.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9.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10.浅谈审计风险及防范——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11.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与发展研究12.风险导向审计在财务舞弊中的应用——对某某公司舞弊的分析13.对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的探讨14.试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15.试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完善我国国家审计技术方法的启示16.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基于某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例分析(二)审计质量控制17.关于政府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18.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业务的质量控制19.论注册会计师非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20.我国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的质量控制研究21.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案例岳华事务所精密股份的分析(三)环境审计22.论环境审计的评价标准体系923.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发展24.论政府环境审计的内容与发展趋势25.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26.政府环境审计相关问题研究(四)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社会责任审计27.论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28.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9.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浅析30.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31.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思考32.基于ERP环境下的效益审计33.试论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应用34.浅析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基于某某的分析35.关于政府绩效审计效果的研究36.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探讨37.关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运用效果的分析38.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39.加强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40.浅析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4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国有企业领导人经营目标责任的研究视角(五)审计对象衍生金融工具42.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防范——某某危机的启示43.论金融资产的审计风险44.商业银行舞弊审计策略及方法45.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评价46.发挥金融审计免疫功能的若干思考47.浅析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以某某为例(六)IT审计48.论信息系统审计的审计风险49.基于IT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用研究50.论网络审计方式与特点51.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探讨52.网络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53.电子商务的审计轨迹分析54.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问题——基于某某的案例分析55.网络环境下审计方法发展探析56.数据库的审计策略模型与框架研究57.论电子商务的审计流程与方法10。

高校课堂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案例的内容分析

高校课堂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案例的内容分析
设 计及课 堂应 用方 面存 在 的 问题 。针 对这 些 问题 , 据 多媒 体教 学理 论 , 出 了 Pw ron课 件 设 计 与应 用 依 提 o ePit 的若 干策略 , 学科教 师设 计与 应 用 Pw ro t 件参 考 。 供 oeP i 课 n [ 键词 ]多媒体 课件 关 设 计 与应 用 多媒 体教 学 [ 图分 类 号 ]C4 00[ 中 , 2 . 文献 标识码 ]A [ 章编 号 ]62— 43 2 1 )3- 03— 4 6 文 17 37 (0 2 0 0 7 0

73 ~
付志义


寻计
析 , 人分 别填写 内容 分析类 目表 , 两 形成 初步 的统计
表 1中的数 据 和所 占的 比例 , 是对 12个 Pw 0 o. ePit ro 课件进 行 内容分析 的情 况 , 表 1 n 从 的数 据 , 我 们 可 以得 出 以下 的一些 结论 : 1 图片 、 等多媒体 元素 较丰 富 的仅 占 1% 。 . 视频 5 这说 明具 有文字堆砌 、 多媒体元 素有 限 , 图表 、 图文 相 互 配合 不够等 问题 的 Pwro t o e i 课件还较 多。 Pn
终有效样本为 12 0 个。课堂教学录像课例样本的信 度均 高 于 0 9 1 样本 均为 有效 。 . ,0个
( ) 究 结果 四 研
中 , 字 体 尤 其 是 标 题 类 的 文 字 排 版 合 理 的 仅 对
表 1 P w ron 课 件 分析 类 目与 分析结 果 o eP it
Pw ro ePi 课 n 3 从 来看 , 收集 的样 本从 2 0 到 2 1 0 6年 0 1年均 有 , 以反 可 应 其 变化 的趋势 ; 本 分 布 于 l 教学 院系 , 量 样 5个 数 最 大 的 院系 占 1% , 4 最小 的 占 3 , 自不 同学科 背 % 来 景 的教师 , 以 反应 学 校 整体 的水 平 。基 于 Pw r 可 oe—

石家庄铁道大学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学校资助课题一览表

石家庄铁道大学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学校资助课题一览表

表1 石家庄铁道大学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校级资助立项一览表课题类结题时负责人课题名称单位成员编号别间以工程项目建设驱动的多专业综合实王辉、井向阳、刘新社、郝成林、王兴鹏、张锦、雷书华、110101 2014.6 秦一方经管学院习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段英文、李素英、李志远、刘春娇、王学辉、潘晓、吴雷王瑞敏、赵晋津、王育华、丁占来、赵田臣、于旭光、110102 李艳廷我校教育部新设功能材料专业建设材料学院2013.12 重李旭春、丁建国大基于CDIO 工程教育理念的卓越工程110103 孟丽军土木学院魏显峰、曹立辉、郭忠贤、赵静、韩颖、张岩俊、卜建清2014.3 课师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题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通信工程人才孙晓云、石彦丛、燕延、郝绒华、马增强、张之猛、刘敏、110104 高蒙2014.3电气学院培养模式探索刘岳巍、杨明太阳能光伏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110105 杨庆芬数理系闫宗林、李同锴、史严、乔治、刘向民、张彦立2014.3创建与研究110206 重陈珊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学生成绩评建艺学院刘昆、付杰、刘华领、樊海彬、马中军、封文娜、魏卓2014.31点定体系研究课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全日制专研究生110207 黄琳康学梅、张耕宁、王扬、杨茜、庄乾坤2013.12 题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网络110208 王战中机械学院高国生、范晓珂、韩彦军、马冰玉、贾素梅、祖炳洁2013.12 化平台的规划与研究“大学生写作指导中心”网络平台建设110209 宋俊丽刘素萍、陈立敏、苏喜娥、杨会永、张悦、王艳军、高月娟2013.12与管理人文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由教材体系向110210 孙炳芳陈宝松、王立芳、王甲成、张学礼、张学军、段晓亮2013.12 教学体系转化研究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110211 徐红四方学院杨子光、李周男、杜以昌、高艳玲、郑绍冰、任俊岭、高瑛2013.12实践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10212 张艳辉经管学院王英辉、郭跃显、梁建峰、刘春娇、吴雷、王书海、冯国杰2013.12 (MBA)教育培养模式研究110213 重张光磊“三位一体”式专业建设模式的研究与材料学院于刚、付华、秦国强、张希清、吕臣敬、李彦芳2014.32点实践课基于专业评估和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土110214 王景春王宁、侯卫红、范玲玲、田运生、吴红娟、左金库、刘维华2013.12 题木安全工程培养体系研究土木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110215 张保俭陈祥军、杨广庆、张昀青、侯兆霞、杜学玲、赵玉2014.3建刘博航、牛学勤、黄守刚、陈队永、孙海龙、刘润芬、王丽娟、110216 康拥政交通工程专业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实践交通学院2013.12徐海峰110217 高占凤工程训练中心创新训练模式研究工程中心毛晚堆、尉耀元、吴文江、王振彪、曹学风、孙祎英2013.12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开放式实验教学管110218 邓晓燕电气学院张之猛、吴瑰丽、王晶、石彦丛、刘敏、刘岳巍、陈国华2013.12理设计与实践基于CDIO 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110219 刘立嘉信息学院王建民、牛江川、邸书灵、褚蓓蓓、刘丹、毛晚堆、刘展威2014.2才培养体系研究语言教学平台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公外110220 张云岗外语系王立军、王晓玲、郭磊、包桂影、孙峻、曾妹云、赵振宇2013.12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3“开放·交叉·融合”一体化土建类专业教110321 武勇、王军、周官武、韩宗良、胡欣、封文娜2013.12 高力强育模式研究建艺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实110322 彭鹏武勇、刘瑞杰、杨玲艳、宋雪雅、周官武、刘丽2013.12 质性应用策略方法研究当前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程新体系与110323 谢宝义图书馆袁丽琰、段君淼、唐淑娟、吕德阳、刘丽杰、杜国芳、朱玉兰2013.12 一分阶段多模式教学方法研究般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110324 王玉梅图书馆吴国峰、杜国芳、秦建宁、段君淼、袁丽琰2013.12 课讨题校园网公共应用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建110325 肖众教育中心严世强、耿鹏、姚奕、张志刚、郑向2014.2设110326 郑明军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王海花、郝如江、王军、张伟、冯国胜、赵金生2013.12机械学院整体对象教学模式在《机械设计》中的110327 汪西应邢海军、范晓珂、申永军、马冰玉、程林章、冯桂珍、王军2014.2尝试110328 一马怀祥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机械学院高国生、刘进志、徐明新、马立明、李申山、祖炳洁、高文中、2013.124般育培养模式研究朱齐平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我校创新性教学王海林、王宇、赵存宝、武秀丽、刘嘉武、陈士通、徐光兴、110329 张耀辉2014.3国防所题实践中的作用孙志星110330 谭化俊高等函授教育规范性研究与实践成教学院陈佩寒、兰海波、吴力宁、王为杰、段士杰、魏耀田、梁敬东2013.1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大型数据库开发110331 潘晓王兴鹏、吴雷、陈艳春、贾玉峰、赵宁、王雪芳、刘文梅2014.1 与管理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110332 王淑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李前进、刘芳、雷书华2014.2经管学院基于PDCA 循环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110333 段英文王辉、冯国杰、聂国权、张永林、刘敬严、吴雷、潘晓2014.2及保障体系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110334 赵维刚结构所侯哲哲、李义强、王庆敏、李剑芝、陈树礼2014.2才的研究110335 亐道远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高技学院戴树合、田江涛、张弨、贾丽丽、刘进2013.12材料实验中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网上110336 彭政材料学院赵军钗、王永强、赵晋津、秦国强、周炬、王少辉2013.12 预约系统的开发5110337 唐广《工程制图》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常建梅、周乔勇、信丽华、张德莹2014.3基于培养工程型人才的桥梁工程系列110338 向敏葛俊颖、朱英磊、艾庆华、孟庆峰、王兴珍、张运波、王慧东2014.2 课程教育平台构建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环境下开放式土木工程创新严战友、王建西、卜建清、张永满、牛红凯、赵慧丽、马超、110339 张晓东2014.2 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实践土木学院李向国《钢结构设计原理》精品课程中虚拟实110340 邓海严世强、王树栋、肖众、赵志国、许宏伟、安蕊梅2014.4验技术研究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桥梁工程110341 陈伟艾庆华、王兴珍、王国安、孟庆峰、赵曼、向敏、王慧东2014.6 实践教学虚拟现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面向交通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110342 张慧丽交通学院颜月霞、王明生、姚胜勇、闫小勇、陈对永、周小平、孙海龙2013.12 程考试改革与创新邓晓燕、吴瑰丽、田瑞兰、刘玉芝、胡晓娟、高静巧、胡立强、110343 邸建红铁道信号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研究电气学院2013.12王晶110344 一赵晔高等数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数理系刘炜、胡俊美、张保才、王永亮2014.26般应用数学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的110345 牟卫华、田瑞兰、李京艳、孙秋杰、郭志芳2013.12 郭秀英课研究与实践110346 题王正友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井海明、沙金、刘晨晨、刘玉红、韩艳峰、王彦芳2014.2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教育与实郑丽娟、胡迎新、周文峰、葛占胜、张庆红、綦朝晖、褚运雪、110347 赵永斌2014.3践能力培养信息学院李文雄电子信息类实验室开放与学生实践创110348 刘展威韩艳峰、刘晓星、刘玉红、褚蓓蓓、佟宽章、刘立嘉、王威2013.12新能力的培养110349 房学谦有限元法“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刘淑红、郭树起、薛雁、孙静茹、孔艳平2013.12基于ANSYS 结合工程实例的结构力力学系110350 符立勇杨从娟、李延强、任剑莹、刘军、李华、武兰河、2013.12 学直观性教学研究110351 李玉洁构建“多元化外语评价体系的研究张在钊、宋迎、李云、佟宝琰2013.12110352 刘立勇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与交际能力培养王隽雅、张志、高俊丽、张树淼、白洁2014.3外语系网络环境下项目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110353 孙维王晓玲、朱秀丽、崔文明、宋迎、何琛2013.12 中应用的实证研究7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研110354 李桂红教务处郭跃显、冯国杰、王智、段淑凤、尹士闪、贾玉峰、张常有2013.12究与实践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10355 高峰体育部王幼军、聂国权、宋颖、宋恩强、周莹、张云岗2013.12构建表2 石家庄铁道大学“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自筹经费课题立项一览表课题号负责人课题名称单位备注结题时间以应用型培养为导向的建筑学专业毕业110401 何国青建艺学院邓可祥、马兰、姜玉艳、刘华领、樊海彬2013.9 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基于系统数据资源分析的读者服务优化110402 唐淑娟图书馆谢宝义、吕德阳、朱玉兰、张丽平、肖岭2014.2研究信息化校园学科馆员服务交流平台体系110403 殷建秋刘丽杰、余克、段君淼、张哲、李炜、冯文杰、宋平、孙静茹2013.9创建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研肖众、郑向、张志刚、严世强、刘建华、韩立华、朱富铭、教育中心110404 耿鹏2013.6究姚奕以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为背景的省属研究生康学梅、张耕宁、赵霞、张晓东、王建西、严战友、马超、110405 王扬2013.12 高校研究生学位授权体系建设学院赵慧丽张永满、王天亮培养建环专业学生工程素质的教学方法焦永刚、郝长生、韩鹏、李敏霞、罗勇、田玉卓、马长捷、110406 尤占平2014.4 研究与实践高玲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电气类课程立体110407 刘进志李韶华、李申山、马立明、尤占平、智小慧、高文中2014.3 化教学资源研究机械学院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机械类毕业设计探110408 李韶华李俊良、韩彦军、智小慧、郝长生、陈娜2013.12 索与实践机械类本科生基于工作过程专业课程开110409 张银彩王战中、祖炳洁、王海花、朱齐平、乔丰立、王军2013发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制度体系110410 胡延广范晓珂、刘卫红、窦竹君、孟喆、于彩辉、张兰芳、王晓云2012.6化研究人文学院“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法学教学中110411 韩爱芹陈瑞英、张兰芳、王晓云、张智远、孟喆、刘卫红2013.10 的应用研究110412 赵存宝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国防所王宇、赵星、张耀辉、陈建国、王海林、梁瑞芬、武秀丽2014.3110413 杜以昌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四方学院李继光、宋强、刁保辉、徐红2013.12 110414 李志远公共管理学科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刘冬梅、陈慧青、王迎春、付红、张贵平、李玉红2014.7 110415 陈志君我校学生毕业实习模式研究罗小艳、董巧婷、刘芳、王淑雨2011.12 110416 齐荣光“开放性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方法探索与实践李素英、李香者、梁权、梁建峰、刘世英、郝成林2013.12 110417 董巧婷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王辉、雷书华、沈英明、刘新社、顼志芬、陈志君、张新宁2011.12工商管理专业多维有效互动教学模式经管学院110418 张永林刘敬严、张俊勇、段英文、覃炎、张萌、耿立艳、李敏霞2013.5 研究与实践田丽红、吴晓艳、唐俊虎、张新宁、蒋春燕、宋志慧110419 张锦互动教学法在经济类课程中的应用2012.7夏艳辉、赵玉斌、王霞智能材料结构课多维教学模式与创新人110420 李剑芝结构所王庆敏、陈树礼、赵维刚、李义强、孙宝臣2013.9 才培养的研究《物理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与110421 孙秀果李更辰、顾业强、周炬2014.3应用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110422 吕臣敬王建雷、梅世刚、田秀淑、任书霞、张新炜、刘金革2014.2 式的研究与实践材料学院大材料环境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创新型110423 秦茶齐海波、朱浩、赵田臣、许昌玲、张洋2013.6 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嵌入式自110424 王育华肖凤娟、杨惠芳、李艳廷、王少辉、李炜2014.3 主学习教学方法研究基于提高青年教师创新实践性教学技能张彦玲、魏显峰、李运生、郭忠贤、李文平、韩颖、申兆武、110425 陈建国2013.12 的教育改革研究乔文涛110426 林玉森大土木下的结构试验室教学改革探索刘志勇、信丽华、张运波、李运生2014.2110427 李强“结合实际、突出专业特色”原则下勘查技张保俭、齐清兰、吕鹏、高成雷、霍倩、丁军霞2014.6术与工程新专业建设和评估研究基于MATLAB 的水力学教学体系与教学土木学院110428 霍倩齐清兰、司春棣、安蕊梅、李强、史佩哲、庞巍2013.11 模式研究土建类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110429 熊保林路春娇、汤劲松、张保俭、高成雷、王希良、丁军霞2013.12 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工程模拟案例库”,提升工程类专业110430 赵玉成范玲玲、王宁、王景春、左金库2014.3 生产实践教学效果高校创新教育“形势-模式-绩效”理论与实110431 朱正国朱桃杏、朱永全、贾晓云、孙明磊、宋玉香2014.3践研究110432 尚艳亮应用型路桥工程测量教学研究黄羚、梁建昌、李少元、杨腾峰、张文胜2012.5Seminar 教学模式对交通运输学科研究110433 王兴举交通学院姚胜永、宋颖、温少芳、高桂凤、刘博航2014.12 生教学改革的启示及实践研究110434 高桂凤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质量控制体罗玉屏、颜月霞、许宏伟、王雪红、张良、王兴举、张天伟2014.3系研究110435 王振彪推广网络预约,建实训开放教学平台工程中心吴文江、杜伟胜、刘虎、毛晚堆、尉耀元、张建超、高占凤2012.3高静巧、韩兵欣、石彦辉、薛强、闫德立、胡晓娟、杜立强、110436 刘利贤为“卓越”目标构建电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2014.2王硕禾、马月辉110437 石彦辉《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魏英静、韩兵欣、杜立强、王小平、胡立强、冯涛、何朝峰2012.5电气学院信号处理系列课图形交互式数字共享教110438 杨明狄卫国、杨勇、刘颖娜、赵晓博、燕延2014.2 学与实验综合平台研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突出工程技术人才培110439 刘虎崔建坡、冀建利、郑乔、高凤菊、李国科、杜伟胜、杜明辉2015.2 养特色的实践与研究数理系110440 李华构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牟卫华、王丽英、赵士欣、刘炜、胡俊美2012.3 110441 王丽英多维立体式、人文化大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孙海珍、刘宝友、王亚红、李华、吕桂稳2014.3高校院系教学资料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110442 綦小芹贺海宏、徐小胜、张庆海、钟谦、张宏壮、刘莉2014.2践信息学院110443 姚雄伟数字媒体技术方向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常樱、王晓芬、陆凯、段淑凤、王晓华、李中华、张常有、2014平台建设孟繁中引领式在线学习参入高校课题教学的探110444 韩立华胡畅霞、李建华、尹士闪、刘晓星、石玉晶、王学军、李静2014.3 究与实践张翠肖、马新娜、赵志宏、刘永军、雷宇、封筠、高志伟、110445 孙素静面向工程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2014.3陈娜基于质量工程的《结构力学》网络课程的110446 任剑莹力学系杨从娟、符立勇、李延强、陈明长、武兰河、李华、刘军2013.3 设计与实现110447 朱秀丽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师角色研究刘英、李桂芝、李斌、张树淼、谭红2013.3网络环境下CBI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110448 邸立英孙维、周莹、王隽雅、张在钊、郭磊、李云2013.2 应用型外语人材实证研究110449 荣高悦大学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张云岗、刘英瑞、孙峻、赵振宇、杨亚萍、马晓莹2012.3外语系网络环境下的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110450 何琛白杰、张志、张幸成、刘旭、张建华2014.3 革与建设110451 周莹信息技术条件下函授英语教法研究李建峰、李兰冬、李斌、姚丽萍2013.3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110452 杜明辉程林章、王克丽、聂国权、张变芳、刁建志、高文中、李忠2014 革的研究与实践冯怀平、尹士闪、王智、常建梅、李韶华、杨春燕、宋恩强110453 李俊良教学管理人员在线培训系统的开发2013.3教务处李剑芝、王救文高校本科创新能力培养实验管理体系建杜明辉、李敏霞、王战中、冯国杰、高文中、吴文江、110454 程林章2014.3 设的研究与实践马冰玉110455 聂国权地方高校教育安全评估与风险控制研究王救文、王海花、宋恩强、高峰2013.3。

基于设计的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运用

基于设计的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运用

1学生学 习课程前对本实验 的了解程度
表 1是否接触过数码摄像机调 查比例表
选项

小计
6 4
比倒
4 .% 48

7 9
5. 52 %
表 1 显示 的是关于学生在学 习本实验之前是否接触过数 码摄像机 的调查 ,其 中 5 . 52 %的学生接触过 ,4 . 48 %的学生未
评 价 反馈 , 最 后 提 出 对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实 验 课 教 学 的建 议 。
【 关键词 】基于设计 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课程 ;任 务驱动教学法 ;Mo de 台 ol平 【 中图分类号 】G 00 7 4 .5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编号】10 - 8 9 2 1 )0 — 0 5—.5 论 0 9 0 7( 0 1 8 0 5 0
第 2 卷 1
现 代教 育 技 术
M o e d c t n l e h oo y d m E u ai a c n lg o T
V_ _ 0 21 l
2 1 年第 8 01 期
NO 82 1 . 0 l
基 于设计 的研究在 《 现代 教育技术 》实验课 中的运用
刘 颖
( 中师 范大 学 信息技术系 ,湖北武汉 4 0 7 ) 华 3 0 9
【 摘要 】文章针对基于设计பைடு நூலகம்的研究方法运用 于现 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进行探究 ,以数字视频采集 与处理 实验 为例 进行 详细
论述 。以问题 缘起、分析设计 、教学实施 、评价反思作为逻辑主线 ,介绍 了 “ 数字视频采集 与处理 ”实验 的设计、教学实施、
接触过 。
的教育技术 能力直接影 响教师专业技能 的提 高和信息 化进程 的发展 ,师 范生教育技术应 用能力 的培养 主要取决于现 代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张伟平,杨世伟(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要]笔者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对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即通过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和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的实施框架,归纳总结出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模型,并总结出影响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信息化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自有教学活动以来,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就对教学如何才能达到有效的结果进行探索和研究。

可以说,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永恒的话题,不断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受到关注。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实践和研究的重点逐步由技术与资源建设转向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高校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如“使用教育软件就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校园网就是信息化”、“教师只要掌握计算机操作就可以实现信息化教学”等。

[2]在高校教学中开展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对于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1.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思想由来已久,但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则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目前,对于有效教学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来自J.M. Border和J.H.Dorfman,他们认为有效教学是指“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完成教学目标”;[3]另一种来自C.Kyriacou,他认为“有效教学主要关心某种教育活动怎样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理想学习”。

[4]国内学者综合两种观点,指出有效教学即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

[5]信息化教学中的有效教学也符合以上定义,所不同的是,它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中的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时间、空间、资源等的限制,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各种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如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We-bQuest模式、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基于案例的学习模式等,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充分发展。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就意味着有效教学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成功的信息化教学的原因更多地应该归功于良好的教学设计和充分的教学准备。

[6]因此,考察信息化教学是否有效,仍然要从教学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出发,综合教学目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过程等多方面因素,从而探索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客观规律。

2.基于设计的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简称DBR)是近年来在西方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最早由Ann Brown和Allan Collins在1992年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K08CXJ007);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B30767)[文章编号]1003-1553(103提出的“设计实验”(Design Experiment)演变而来。

目前比较公认的关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定义来自Feng Wang&Hannafin,M.J.:“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系统而又灵活的方法论,其目的是在真实情境中,以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协作为基础,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反复循环,来改进教育实践,并提炼对情境敏感的设计原则和理论。

”[7]概括而言,基于设计的研究具有“实用性”、“务实性”、“迭代性”、“整合性”、“情境性”[8]等几个基本特征。

基于设计的研究引起诸多领域研究者的兴趣,在美国形成了专门研究的团队DBRC(Design-Based Research Collective),其中包括来自认知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人类学、生物学、数学、人机交互学以及教学设计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一直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发展。

目前,在国外基于设计的研究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如Ann和Campione (1994,1995)的“培养学习者社区”(Fostering a Com-munity of Learners,FCL)模型等。

国内对于基于设计的研究是最近几年开始出现的,主要包括对它的介绍,对其作为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论的讨论和理论归属等问题的探讨。

实践应用的案例主要有陈维超(2008)人工智能教学系统“希赛可”的设计和教学应用,杨雪(2008)在网络三维虚拟实验中的应用研究等。

对于基于设计的研究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祝智庭(2008)指出“是特别适合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式”,因为教育技术应用活动的核心是设计,采用设计研究方法,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制定目标,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设计干预并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实施干预,以检测设计的效用,针对设计缺陷提出设计改进方案和新的理论假设,通过迭代过程优化理论和实践。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教学中应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开展研究,对于揭示信息化教学的内在规律、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水平和理论水平,促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导致有效教学的必然发生,只有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将技术和教学法进行有效结合,制定出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的教学设计方案,成功地实施方案,有效教学才会发生。

而成功的教学设计是与特定的教学环境密切相关的,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可充分考虑实际的教学环境,经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反复循环制定出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促进有效的信息化教学。

二、研究设计1.研究对象和内容本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公共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教学为例,运用网络教学加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对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开展基于设计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是面向全体师范生的一门公共课程,研究中对课程不同内容的教学采用了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具体如表1所示。

“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媒体基本概念和理论”属于认知性的知识。

教学中采用WebQuest 模式开展教学,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介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有关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体的理论的资料,包括网站和理论文章,鼓励学生将自己和别人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并创建自己的网页,课堂教学中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网页。

“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网络教育应用”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学习模式开展教学。

课堂上教师在讲授教学设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展示成功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学习和讨论。

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分组,课后通过网络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作品,并开展讨论。

表1“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内容和对应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完成全部教学后,要求学生使用概念图制作软件“MindMap”,自己动手绘制“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图,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绘制的概念图并进行评价,然后展示教师制作的概念图。

研究中使用的“MindMap”为“EDrawMindMap1.0”版本。

2.实施方案整个教学采用了课堂教学加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

将表1所示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教学模式划分为三个大阶段,分别是“WebQuest”模式阶段、“案例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阶段和“基于概念图的教学模式”阶段。

这三个阶段均按照图1所示教学实施框架开展教学和研究。

限于篇幅,这里以“案例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阶段为例说教学内容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和理论WebQuest模式教学媒体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设计案例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教育应用课程复习基于概念图的教学模式104明研究方案的实施。

在教学之前,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数据库相关专家、教师和往届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学习需求的了解,并进行需求分析,为进行有效性研究做好前期准备。

在此基础上,根据现有技术和设备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课件。

随后,进入“案例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教学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学,即“教学设计”的教学。

教学过程中记录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结束后对教学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

在分析教学的有效性后,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进入下一阶段,即“多媒体课件制作”阶段的教学,一直到这个阶段的教学结束。

在所有的教学结束后,总结整个教学和研究过程,提出本科生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分析模型。

图1“数据库基础”信息化教学实施框架3.有效性分析图2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分析模型研究中,对阶段性教学效果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解,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性分析。

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分析应该综合考察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过程,看教学效果是否符合教学的目的,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在借鉴孟琦(2008)信息化有效性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如图2所示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分析模型,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用它对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主要从考察信息化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然后分析经过教学过程后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是否符合教学目的。

在完全符合和完全不符合这两个极端之间有许多情况,如图中双箭头所示。

笔者将教学效果分为五个等级,非常有效和完全无效之间有比较有效、一般有效、不太有效等几种情况。

三、信息化教学有效性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

1.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调查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否、应用恰当与否、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效果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有效性影响的调查问卷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学有效性影响问卷调查从表中可以看出,88%的同学认为教学和学习条件相符,89%的同学认为宿舍有没有上网电脑、61%的同学认为网上有没有丰富的材料、75%的同学认为本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高低等因素对教学效果具有影响。

这当然与课程性质和教学条件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本身就是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要掌握这些技能必须有一定的实践机会。

而“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基本上又都是理论教学,没有相关的实验课程对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进行训练,所有的实践技能的操作只与同学交流协作的效果4453912宿舍有没有能够上网的电脑6029101网上有关资源的丰富与否1825570本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高低3243241问题教学是否符合你的学习条件影响很大%62有影响%26无影响%12不清楚%105能由学生自己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