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的叙述主体及其特征分析] 市场主体登记是什么意思
通讯及其结构

通讯及其结构了解通讯的特点、主题、通讯的结构形式第一节通讯的特点与主题一、通讯的特点通讯的基本特点是三性,即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但它又有别于消息、有别于文学作品,也有别于新闻评论,在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上各有其独特性,是三性的有机统一。
1、新闻性通讯是新闻体裁之中的一种,和消息一样,都具有新闻性,不仅要要真实,而且要新鲜,也就是说,它写的也是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亲经验等。
因此,人们常把通讯看作是详细的消息,事实上,报刊、广播中的许多通讯常和消息配发,或者是消息的后续报道,将消息深入化、形象化,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但通讯毕竟一种独立的新闻体裁,不同于一般的消息,在时效性、主题、选材、结构、语言表达方面都与消息有很大的不同。
1)从时效来看:消息的时效性更强,通讯一般多是报道已经发生或出现了一段时间后的新人新事等。
2)从主题来看:消息表达形式比较客观,主题思想蕴含在事实中,通讯则有明确的主题思想。
3)从选材看:首先,消息侧重写事,即使是人物新闻,也主要是写人做的事,以事显人,少有人物刻画,特别是内心的刻画;而通讯除工作通讯外,其他几种都注重写人,人物通讯常有较细致人物刻画,即使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也要写好事件、风貌中的人物精神和人物心理。
其次,消息在写事时,主要写最基本、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少有细节描写,其中的细节也十分简略;而通讯不仅要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要具体描写事件发生的样式,所以通讯除了抓主要的新闻事实,还要抓能体现主题、表现人和事物特征、个性的细节。
注意,没有细节就不会有好通讯。
4)从结构看:除了悬念式和时间顺序式外,大多数消息都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第一段;通讯很少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第一段,常是以最吸引人的情节、议论、引语开篇。
5)从表现手法看:消息主要是叙述事实,较少议论、描写,更少抒情;通讯不仅需要用事实说话,还要以形象吸引人,以情感感染人,以道理说服人。
因此,不仅要叙述主要的事实,还要展示情节、再现场景、刻画人物、阐发道理,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并融为一体。
第五章市场主体制度概述

重点:市场主体及其分类:自 然人、法人概述,民事权利能力与 民事行为能力,法律地位等
第一节 市场主体以及市场主体法律概况 一、市场主体概念 二、市场主体分类 (一)法人型与非法人型市场主体 (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市场主体
(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其他所有制形 式的企业
三、市场主体法律制度概况 相关的立法情况
1、有自己的名称 2、有相对独立的财产 3、有承担责任的资格。
与法人的区别
二、法律地位的认识
三、其他组织的范围: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 业、分支机构等
四、其他组织的财产责任:无限责任和连带责 任
第五节 中小企业促进法
一、中小企业的含义
《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是指:在中国 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 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 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 形式的企业。
观调控体制 三、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五、为企业提供社会报务 六、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的机关
特点:1、所有权、 2、企业经营权 3、法人资格 4、经营责任形式多样:承包、租赁等
二、国有企业法的定义和调整对 象
国有企业法是调整国家在管 理国有企业以国有企业在生产经 营或服务性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 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我国国有企业的立法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三节 国有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二、职工代表大会 (一)地位 (二)职权 1、提出意见和建议权 2、审查同意和否决权 3、审议权 4、评议、监督权 5、选举权 6、签订集体合同
第五节 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协调、监督、
管理、服务的职责,具体有: 一、确保企业财产的国家所有权 二、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建立宏
什么是市场主体

市场经济是一种主体经济,但这里的主体既包括政府,也包括企业(由于个人为企业所包容并为企业所体现,企业是区别于政府最主要的市场主体,所以在这里个人一并为企业),因此,这里就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在市场主体中,经济管理主体本位还是市场主体本位? 经济管理主体本位还是市场主体本位,体现着经济体制选择的不同指导思想。 经济管理主体本位意味着:经济管理主体处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决策中心、指挥中心,政府是社会资源的最主要配置者,政府是企业的司令官;而市场主体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是被支配地位,少有或没有自主权,只不过是政府意图的忠实履行者,政府政策的严格执行者。以经济管理主体本位为指导思想所选择的经济体制就是政府主治的经济体制。 在历史上政府主治的经济体制确实也发挥过巨大的历史作用,比如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如果不是政府本位、没有政府主治,那么就不能那么迅捷顺利地积累原始资本并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以及真正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如果果政府不诱导发展,那儿也许从来就不会发展。 市场主体本位意味着:市场主体处于社会经济的中心,市场主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主体是社会经济的各分散决策主体,市场是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不是市场主体隶属于政府而是市场主体独立于政府,不是政府集权而是市场主体分权,不是市场主体听命于政府而是政府服务于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成为市场经济最主要、最适当的主体。 当然,以市场主体为本位并不是不要政府,但要求政府干预减少到最适当的限度,并且这最适当限度的政府干预也必须恰当地依法进行,就象一个照顾植物的园丁,为植物生长创造最适宜的条件一样,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政府管理市场主体是使市场主体成为市场主体还是使市场主体成为自己的附属物是衡量政府管理成功与失败的根本而具体的标准。排斥市场主体本位,政府就是越俎代疱。以市场主体本位为指导思想所选择的经济体制就是市场主治的经济体制也即市场经济体制。只有以市场主体为本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分散在社会中的各种知识,才能最广泛地调动最大多数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充分地利用市场,才能最有效地进行自由竞争,才能最有力地抑制政府的非法干预,才能最根本地确立市场主体的市场主体地位。 实践证明,只有以市场主体为本位,一切为了市场主体,一切依靠市场主体,社会经济才能发展。强大的市场主体就是强大的经济和强大的国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明确提出:“美国的事业是市场主体。”对此,我们完全可以接着说,中国的事业也是市场主体,甚或说,一切发展社会经济的事业都是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的概念

一、市场主体的概念1.市场主体,是指经国家批准进入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2.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广义的市场主体包括市场的管理者、市场的生产经营者、市场的消费者及市场活动的中介机构等。
本书所指的市场主体为狭义的市场主体,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及经营活动的市场竞争主体。
二、市场主体的特征经营性、营利性、独立性、经国家核准三、市场主体的分类1.按照市场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分类2.按照市场主体隶属关系分类3.按照市场主体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分类4.按照市场主体的规模分类5.按照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分类四、企业法人的概念企业法人,是指经国家批准,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五、企业法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必须经国家认可2.有自己的名称、固定的住所以及组织章程3.必须有自己能够支配的独立财产4.有一定的组织机构,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和进行诉讼六、公司的特征1.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2.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3.公司是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经济组织4.公司是依法定程序设立的经济组织七、公司的种类1.无限责任公司2.有限责任公司3.独资公司4.两合公司5.股份有限公司6.股份两合公司八、公司设立的基本原则申请设立公司必须符合公司的法定条件,符合条件者即可直接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登记注册。
但法律法规规定的有些公司设立必须先经政府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必须在公司设立登记注册之前办理审批手续,然后再持这些前置性审批手续到登记注册机关申请登记注册。
因此,我国目前公司设立实行的是准则主义为主、审批主义为辅的两者结合的原则和制度。
公司设立的条件九、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十、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2.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4.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6.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公司设立申请程序十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申请程序设立条件:1.股东代表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公司名称预先核准2.由发起人组织制定公司章程,并提交全体股东通过3.股东依约缴纳出资,全部出资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4.选任公司组织机构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经理等5.股东代表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登记注册6.公司获准登记注册后,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宣告成立。
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概览:讲义

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概览(讲义)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而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需要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如何培育好、发展好、规范好各类市场主体,使它们成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需要国家采取必要的干预活动,而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管正是这种国家干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管的概念上来讲,它是指国家规范和管理市场主体设立、变更、终止,确认其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的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着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的重要职责。
一、市场主体(一)市场主体的概念什么是市场主体?通俗地说,就是指在市场上从事交易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从市场经济理论上来看,市场主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市场主体包括市场的生产经营者、市场的消费者和市场中介机构等,而狭义的市场主体,仅指以营利为目的在市场上从事经营活动,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或者组织。
可见狭义的市场主体概念不包括消费者、公益基金会等不以营利为目的个人或组织。
一般而言,我们所说的市场主体是指狭义的市场主体。
(二)市场主体的特征市场主体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主体,除具备民法中民事主体的基本特征,如自然人要有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法人要有独立人格、独立财产、独立责任等,还具有一些不同于民事主体的特殊法律特征,主要有四个特征:市场主体的第一个法律特征是市场主体具有法定性。
什么组织和个人能够作为市场主体参加市场经济活动,这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确认和赋予,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商法。
各国均以商法典或者单行法的方式对市场主体作出相应的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目前并没有形式意义上的统一商法典,有关商事制度大多以《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单行立法形式存在。
市场主体法定性的特征有多种含义,包括公示法定、类型法定、内容法定三个方面。
市场主体公示法定是指,作为市场交易的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使得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大大增加。
市场主体登记与监督管理

市场主体登记与监督管理市场主体登记与监督管理讲义第一部分市场主体的概述一、市场主体的概念市场主体是指能依法独立从事商品生产或经营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它们是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简单地说,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组织。
广义的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居民、政府和其他非营利性机构,这里介绍的是狭义的市场主体——营利性经济组织和个人。
二、市场主体分类市场主体按照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市场主体所有制划分,可分为:1、国有经济组织。
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2、集体经济组织。
是指生产资料归公民集体所有的一种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所办的企业以及部分个人组建集资所办的合作制企业。
3、私营经济组织。
是指生产资料归公民个人所有,以雇用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经济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及私营公司。
4、个体经济组织。
是指生产资料归公民个人所有,依法经营核准登记,以个人经营或家庭经营为主,雇工8人以内从事工商业经营的经济实体。
5、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
是指由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的经济组织。
如国有投资主体和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二)按照市场主体组织形式划分:1、公司制企业。
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组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
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2、合伙企业。
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组建和登记的合伙企业。
3、个人独资企业。
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组建和登记的个人独资企业。
4、非公司制企业。
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登记注册的企业,包括传统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等。
5、个体工商户。
公务员初任培训预习资料之一市场主体登记

(公务员初任培训预习资料之一)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第一章合伙企业登记管理第一节合伙企业概述一、合伙(一)合伙及其特点合伙制度起源于罗马法。
在罗马法上,合伙是一种合意契约,两人以上相互承担义务将物品或者劳作集中在一起,以实现某一合法的且具有共同功利的目的。
它具有形式简单、集资快捷灵活、成员稳定且关系紧密、信用较高等优势。
作为一种经营方式,它是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从事某种经营活动,从而分享经营所得。
在《合伙企业法》出台之前,我国目前调整合伙的法律规范,主要有《民事通则》当中有关个人合伙和法人联营的规定。
其特点:1、合伙必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与法人。
2、组织合伙的目的是共同投资所从事经营活动,从而分享经营所得。
3、合伙人共同投资,共同受益、共担风险。
4、合伙由全体合伙人共同经营。
(二)合伙的分类1、民事合伙与商事合伙民事合伙突出合伙的契约性。
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临时性的,不需要登记。
而商事合伙则强调合伙的组织性。
商事合伙往往具有固定的合伙关系,营业活动具有连续性。
依法需要履行法定的商业登记手续。
合伙企业应属于商事合伙。
2、一般合伙与隐名合伙隐名合伙是指存在隐名合伙人的合伙,而不是说合伙本身是隐名的。
因此,民事合伙和商事合伙通常就是一般合伙。
二者的区别实质上就是隐名合伙人与一般或显名合伙人之间在主体资格、出资方式和责任承担上的不同。
民事合伙和商事合伙的合伙人是合伙的权利主体,对外代表企业,对内享有表决权。
合伙人可以资金、实物、劳务、知识产权还有技术、商誉等方式进行投资,并对合伙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
隐名合伙人不是合伙的权利主体,对外无权代表合伙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对内也没有表决权。
一般只能以资金和实物的方式进行出资,其出资的财产也只能由一般合伙人来使用,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债务承担责任。
3、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普通合伙就是一般合伙,全体合伙人均参与合伙事务管理,并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市场主体登记制度

市场主体登记制度1.市场主体登记体制(1)公司登记体制《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设立公司必须进行登记。
公司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核准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未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不得以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登记是公司成立的条件。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对公司登记管理制度作了具体规定。
1)公司登记机关。
公司的登记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全国的公司登记工作。
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公司登记工作。
2)登记管辖。
公司登记实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包括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三级登记管辖。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国务院授权投资的公司、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部门单独投资或者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的登记。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本级人民政府授权投资的公司、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部门与其他出资人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本级人民政府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部门单独或者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委托登记的公司。
市、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登记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的登记。
此外,为了提高注册登记效率,对外商投资公司的登记,包括中外合资经营的公司、中外合作经营的公司、外商独资经营的公司,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除自己负责部分公司直接登记注册外,已授权部分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登记注册。
(2)企业法人登记体制企业法人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设立,具备法人条件,经登记注册机关核准登记注册成立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其主要特征有:①必须符合法定条件,经核准登记成立。
符合法定条件是企业法人的实体要件。
一般企业法人设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一定数量的独立财产,即必须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资金数额;二是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企业章程和住所;三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讯的叙述主体及其特征分析] 市场主体登记是什么意思一叙述主体又称为叙述者,是指叙事作品“陈述行为的主体”。
①叙述者讲述故事会用不同的方式,这些不同的方式在叙述学上被称为叙述声音,它是记者出现在通讯叙事文本中的标志。
根据叙述声音的强弱可以把叙述者分为不同的种类。
美国叙事学者查特曼把叙述者分为三类:缺席的叙述者、隐蔽的叙述者和公开的叙述者,他们的声音在文本中的强弱不同。
缺席的叙述者和隐蔽的叙述者几乎是不带任何痕迹地存在于叙事文本当中,这两类叙述者在通讯中是非常少见的。
而在通讯当中,记者一般情况下是以公开的叙述者身份出现的,只是他讲述的声音强弱不同。
所谓公开的叙述者是指我们能够在文本中听到清晰的叙述声音。
②公开的叙述者的声音分为三类,即描写、概述和评论,但是这三者声音的强弱程度也是不同的,以评论最重。
描写和概述可以很好地隐藏叙述者的观点,只有评论是叙述者观点的流露。
二一般情况下,在通讯中叙述主体呈现的是两种状态。
第一,记者作为公开的叙述者。
这种情况下记者是主要的讲述者,读者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记者在进行讲述。
首先,记者通过描写告诉读者他所看到的情况,包括所见到的客观现场,也包括人物的言行和动作,这种方式的采用使记者的叙述声音比较弱。
例如,新华社1980年11月21日的通讯《在被告席上》,记录“四人帮”接受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情况,主要记录了江青、姚文元、张春桥等人在法庭上的神态动作。
江青“身穿黑色上衣,脚着黑绒棉鞋,头发照旧梳得溜光,鼻梁上架着一副深色宽边眼镜,一举一动还保留着她惯有的那种矫揉造作的姿势……在众目睽睽之下,故意抬着头,把脚步放得很慢,作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③张春桥在法庭上“一直歪着脑袋,不是歪到这边,就是歪到那边,始终没有摆正。
他的两个嘴角向下撇着,两只眼睛左右斜视,还是群众形容的那副‘奸臣相’。
他坐的是被告席左侧的第一个座位。
他多次把身子歪靠在椅背上,呆若木鸡”。
④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到是记者在描述当时这几个人在法庭上的表现,记者的讲述就像是摄像机在进行拍摄,显得非常客观,没有记者主观情绪的明显流露。
有一些通讯是直接的场景描写,记录人物的对话和现场的活动,这样的讲述能够增强报道的现场感。
比如,《北京有个李素丽――21路公共汽车1333号跟车记》,从题目可以看出,是有一个人向读者讲述他看到的情况,但是全文由李素丽在工作的场景组成。
现选取一个场景:车厢里。
一位中年妇女走到李素丽身边:“姑娘,你太累了。
我看你的脸色不太好。
”李素丽莞尔一笑:“大嫂,我挺好的。
”“可要保重身体呀。
”大嫂说着把一大把鲜荔枝塞进李素丽手里,说:“这是新鲜荔枝,听说吃了补身子。
”李素丽难为情了:“大嫂,这怎么行呢?”“怎么不行!”大嫂说,“吃吧,我看着你吃。
”李素丽被逼无奈,吃了一颗。
大嫂爽朗地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⑤这一段,以李素丽和乘客的对话为主,读者被对话吸引,似乎可以看到当时感人的场面。
以记者为主体叙述者这种方式,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使通讯有较强的现场感。
其次,叙述者通过概述的方式对事件或者人物进行必要的介绍。
与上面的描写相比,文章中的概述可以知道事件以后的进展,并且有一点记者主观感情的流露,记者的声音又稍微的强了一点。
1981年3月26日《光明日报》刊登的《追求》,记述的是优秀知识分子栾�为了祖国的事业而鞠躬尽瘁的事迹。
文章开头中有一段对他情况的概述,讲的是栾�入院后,仍然要按时完成出版社的出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对栾�作了介绍,“是的,‘这些书是他需要的。
而他,更是祖国需要的。
1949年,正在台湾大学读书的栾�,怀着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热烈向往,逃离了当局对他的迫害,从台湾回到了大陆。
31年来,在他那既有过欢乐,也有过痛苦的生命历程上,布满了追求真理的足迹;在他那火热的胸膛里,始终跳动着一颗赤子之心”。
⑥讲述者对栾�的经历作了一个短小的概述,使读者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更为重要的是,这段概述在整个通讯的开头,对下文起了一个铺垫的作用,于是读者知道,文章紧接着就会写到栾�对真理的追求和他的赤子之心。
最后,叙述者通过评论的方式对事件进行评价。
评论是三种形式中叙事声音最强的,记者通过评论,或对事件进行评价,或对事件作出简单的分析,它带有叙述者的主观色彩,尽管这种评论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的。
通讯属于新闻报道的一种,新闻是以事实说话的,评论在通讯当中也很少运用。
但是这些评论往往是点睛之笔。
《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中的通讯就有很多这样的议论,它们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往往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例如,在《孤儿院不是我家》这篇通讯里,记者了解到福利院里被认养的孩子与认养家庭之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记者也产生了深深的疑问:“是什么阻断了孤残儿童与社会的交融?是什么使他们觉得金钱更胜于亲情?是什么使他们和世人产生这样的隔膜?我们决定到他们中间去,到他们成长的环境里,到看着他们长大的老师那儿,甚至到他们被捡来的那个地方,去寻找答案。
”⑦这段疑问明显地使读者感受到记者是在思考并且要去寻找答案。
记者在了解了儿童福利院里孩子们的身世后发出一段由衷的感慨:“如果不是孩子们身上一眼可见的残疾,如果不是后来知道了他们的身世,如果不是用他们的眼睛来看他们的世界,你会觉得他们和所有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一样,拥有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太阳。
然而,他们眼中的蓝天和太阳,是另一种颜色的。
”⑧这段评论引起了读者对孩子们的强烈同情。
在通讯中,记者讲述声音的强弱是不同的。
描写和概括很好地隐藏了记者的观点,而作为通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议论明显地表现出记者的存在,在通讯中记者应尽可能地减少这种声音。
第二,多个叙述者的交叉。
多个叙述者的交叉,有两层含义:首先,记者与事件的主人公都进行讲述,都可以作为叙事者,文章中有记者的声音,也有当事人的声音;其次,通讯中可以有多个人物进行讲述。
在这种情况下,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公开的叙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与记者同时出现在通讯当中,人物的讲述使通讯的感染力增强。
例如,《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讲的是当年的北京知青王春英的故事,她留在了陕北。
故事主要由王春英和她的丈夫进行讲述,故事中间有一段是几个北京知青向记者倾诉他们的痛苦,全是人物的话,七嘴八舌,让人感慨不已。
通过他们的讲述,读者知道这些没有回北京的知青有很多的苦恼和委屈。
说起来都管我们叫知青,我们还算是知青吗?再过几年,都要退休了。
在这儿安了家,死,也是这儿的鬼了,凑合着过吧。
等将来娃大了,我们也就完了。
我们这些人,有的在北京就和父母挤在一间小屋里,有的父母都不在了,回去没有地方住。
我们的婚姻,当初家里都不同意,现在孩子回去,家里都不爱带。
我们就好像被人遗弃了一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⑨值得注意的是,人物讲述者一般是通讯中的一部分,是在记者作为主要讲述者的前提下进行的。
三通讯的叙述主体有这样的特点,即通讯叙述主体的变化是为了增强通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记者虽然是叙述者,但是他有意识地弱化自己的声音,用各种叙述方法隐藏自己的观点。
在通讯中,存在大量的描写和概述,而评论只是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才出现,记者虽然是叙述的主体,但是他有意识地弱化自己的声音,让整个通讯显得更加真实客观。
其次,叙述者的多元化趋势。
记者让较多的人物亲自讲述自己的经历,而不是自己代劳。
这样做可以增强整个通讯的感染力和真实性,人物的讲述给通讯增色不少。
《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中的通讯很好地体现了通讯在讲述上的特点。
通讯《钢琴神童和他的父亲》写的是钢琴神童郎朗成才的故事。
记者让郎朗和他的父亲两个人作为故事的主讲人,讲述郎朗学习弹钢琴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神童的经过。
阅读整个通讯能够感到是郎朗父子在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许多动人之处催人泪下,使整个通讯的感染力大为增强。
比如,郎朗的父亲亲自讲了一个帮助郎朗树立坚定信心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感觉到郎朗的父亲在教育郎朗成才的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思想斗争。
“老师不教了,郎朗有些灰心丧气,有一节课竟然跟同学出去玩了。
我那时情绪不好,想刺激一下孩子,要不然就完了。
我孤注一掷,把一瓶毒药扔在桌上,板着脸对他说:‘现在你有3条路可走:一是吃药自杀,二是爬到学校11层楼顶跳下去,三是回沈阳。
’郎朗惊呆了,他知道我向来说话算数,眼泪刷地掉下来,哭着求我:‘爸爸,我再也不这样了!’我内心难受得很,我们父子俩孤身在外,相依为命,这样折磨他真是于心不忍。
但我仍然凶着脸。
郎朗认为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了,就含着泪水,考虑起那3条路。
回沈阳对他来说根本不可能,他的自尊心不允许。
他打量起那瓶药。
那是交沙雷素,杀白血球的,药性很厉害,他打开盖子,眼瞅着就要吃了,我赶紧故意上别的屋,他一下子就醒悟过来了,把药一摔说:‘我不吃了,怎么的吧!’我心想,再弄下去他要成神经病了,赶紧适可而止吧……”{10} 通过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郎朗的父亲在郎朗成功的过程中,也一样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和痛苦的洗礼。
“……决赛完了,我一个人躲到一个角落等待宣布名次。
主席从第五名开始念,念到第三名还没有郎朗,我想完了,我咋也不敢想郎朗会在前两名里,结果最后一个念到郎朗。
我眼泪刷一下就流了出来,这是一个没人认识我的角落,我也不控制自己了。
这么多年不记得流过多少眼泪。
郎朗的奋斗被承认了。
这是国际上的承认,你再白眼、嘀咕、不满都没有用。
”{11}通过这一段,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感觉到郎朗的成功是付出了多少努力,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和挫折啊。
郎朗的成功的确不易!在通讯的最后一段,记者这样写道,“我知道郎朗还会回来的,他们父子这样说过。
”{12}没有议论但是已经很能说明记者的主观感受了,给全文作了一个精彩的结束语。
让人物进行讲述,增强整个通讯的感染力,人物的感情真实地流露,一些想法和认识远比记者说出来要好得多。
注释:①胡亚敏:《叙事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36页。
②罗钢:《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25页。
③④辛华:《新时期中国优秀通讯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68页、69页。
⑤⑥丁柏铨、胡素华:《通讯范文评析》,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88页、39页。
⑦⑧⑨李大同:《冰点――中国青年报专题报道精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53页、255页、22~23页。
⑩{11}{12}李大同:《冰点98――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年版,92~93页、95页、99页。
(作者为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编校:张红玲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