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白--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葱白

释义词目:葱白拼音:cōng bái详细解释1.淡青色。
《说文·马部》“骢,马青白襍毛也” 清段玉裁注:“白毛与青毛相闲则为浅青,俗所谓葱白色。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马棚里卸着一辆糙席篷子大车;一头黄牛,一匹葱白叫驴,都在空槽边拴着。
”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六:“她穿着一件洗白了的葱白竹布衫子。
”2.葱的近根处。
色白,故称。
可食。
亦可入药,用为通阳发表药。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羹臛法》:“小蒜白、及葱白、豉汁等下之。
令沸,便熟也。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羹臛法》:“猪肉琢作臛,下葱白,--长二寸一虎口。
”[编辑本段]药名【药名】葱白【别名】葱茎白、葱白头、大葱白、鲜葱白、绿葱白、大葱。
【汉语拼音】cōng bái【英文名】Fistular Onion Stalk【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ium fislulosum L.【归经】肺;胃经【药理作用】1.抗菌:葱白在体外志贺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10对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滴虫:研磨的滤液1:4在试管内经30分钟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鳞茎含粘液质(macilage),粗脂肪(crude fat),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粗纤维(crude fiber),无氮浸出物(Nfree exteact),戊聚糖(pentosan),多糖类(polysaccharides),其中粘液质主要成分是多糖,其次是纤维素(cellulose),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原果胶(protopectin)及水溶性果胶(pectin),还含糖(sugar),维生素(vitamin)C,胡萝卜素(carotene),维生素(vitanin)B1、B2、A、PP,草酸(oxalic acid),脂类(lipids),亚麻酸(linolen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nitic acid),油酸(olei 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泛醌-9及泛醌-10(ubiquinone-9 ,-10)。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郁金

郁金(《新修本草》)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广西莪术、姜黄、莪或川郁金的干燥块根。
前三种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
多系栽培,主产于四川、广西、浙江等地。
原植物生于土质肥沃湿润的向阳水旁或田地。
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以土层深厚肥沃、上层疏松、下层紧密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苦、辛,性寒。
入肝、心、肺经。
功效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临床用名有郁金、玉金、醋郁金。
【本草汇言】《药性论》:单用亦可。
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磨服之,亦啖马药,用治胀痛。
《开宝本草》:味辛、苦,寒无毒。
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汤液本草》:味辛苦,纯阴。
《珍》云:凉心。
《局方本草》云:郁金,味辛苦寒,无毒。
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药性论》云:单用亦可。
治妇人宿血结聚,温醋磨服。
《经验方》云:尿血不定,葱白相和,煎服效。
《本草》云:药用治胀痛,破血而补。
《本草衍义补遗》:本草无香,属土与水。
性轻扬,能致达酒气于高远也。
正如龙涎无香,能散达诸香之气耳。
因轻扬之性,古人用以治郁遏不能散者,恐命名因于此始。
《本草发挥》:洁古云:郁金,味辛、苦,纯阴。
凉心经。
《本草纲目》:郁金入心及包络,治血病。
《经验方》治失心癫狂,用郁金七两、明矾三两,为末,薄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有妇人颠狂十年,至人授此。
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
此惊忧痰血络聚心窍所致。
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
庞安常《伤寒》云:斑豆始有白泡,忽搐入腹,渐作紫黑色,无脓,日夜叫乱者。
郁金一枚,甘草二钱半,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切片焙研为末,入真脑子(炒)半钱,每用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调下,不过二服,甚者毒气从手足心出,如痈状乃瘥。
凡胸膈痛,即用升麻或胆矾吐之;若膈下痛,急以米汤调郁金末二钱服,即泻出恶物。
葱

葱葱英文: Scallion科学分类域:真核生物域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百合目科:百合科属:蒜属种:Allium fistulosum葱(学名Allium fistulosum)是中国的一种很普遍的调味品或蔬菜,也是一种荤菜,草本植物,叶子圆筒形,中间空,青色。
中国人习惯于在炒菜前将它和姜切碎一起下油锅中炒至金黄后再将其他蔬菜倒入锅中炒。
也有在做清汤面时,在面条熟后将切碎的葱末撒在面上。
百合科葱属多年生宿根草本。
以叶鞘和叶片供食用。
中国的主要栽培种为大葱。
叶片管状,中空,绿色,先端尖,叶鞘圆筒状,抱合成为假茎,色白,通称葱白。
茎短缩为盘状,茎盘周围密生弦线状根。
伞形花序球状,位于总苞中。
花白色。
有分葱和楼葱(龙爪葱)两个变种。
还可按假茎和高度分为长白葱(梧桐葱)、中白葱(鸡腿葱)和短白葱(秤砣葱)3个类型。
性极耐寒,-10℃可不受冻害,在中国东北部也可露地越冬。
生长适温20~25℃。
根系弱,极少根毛。
宜肥沃的砂质壤土。
常见病害有紫斑病、霜霉病、软腐病和锈病;虫害有葱蛆和蓟马等。
高25~70cm。
鳞茎圆柱状,单生或簇生,粗1~2cm,外皮白色,膜质,不破裂,叶圆筒状,中空,粗0.5~2cm,花葶圆柱状,中空,从叶丛中抽出,长30~50cm,总苞片膜状,2裂,伞形花序近球形,多花,小花梗纤细,基部无小苞片,花白色,花被片长5~7mm,先端渐尖,花丝为花被片1.5~2倍,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全缘,子房倒卵形,花柱细长,伸出花被外。
种子具6棱,黑色。
花、果期2~7月。
胡葱或称火葱和香葱,是中国南方栽培的两个葱种。
葱含有挥发性硫化物,具特殊辛辣味,是重要的解腥、调味品。
葱白甘甜脆嫩。
中医学上葱有杀菌、通乳、利尿、发汗和安眠等药效。
补充汉语解释:葱#cōng【释义】①草本植物,茎叶有辛辣味,是普通蔬菜或调味品。
②青绿色:葱绿|郁郁葱葱。
【葱葱】#cōngcōng 草木茂盛的样子:郁郁葱葱。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1.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 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 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2.用于亡阳证。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故可用治心肾阳虚, 阴寒内盛所致之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地龙 本品为巨蚓科环节பைடு நூலகம்物参环毛蚓和缟蚯蚓的干尸。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主治】1、用于壮热惊痫、抽搐等证。2、用于痰鸣喘息。3、用于热痹 之关节红肿热痛、屈
伸不利等证。4、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 闭不通等证。此外本品尚有降压作用,可用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症。 【成分】 【药理】 【用法用量】5-10g。鲜品 10-20g。研末吞服 1-2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桔梗粗皂甙有很强调溶血作用,用量过大可引起呼吸抑制、 惊厥等。
白果 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皮 【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 【功能】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 【主治】痰多咳喘,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成分】种子含少量氰甙等,种皮含有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 化白果亚酸,白果酚,白果醇等。 【药理】1、抗结核作用 2、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6-10g 【注意事项】大量与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
------------------------------------------------------------------------------------------------------------------------平肝熄风药 天麻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
“药食同源”说葱

R 黍■ 西■r 蕞■
葱, 也叫“ 大葱 ”百合科 多年生宿根 草本O自古 以来 , 就有元旦和立春前后食 在《 本草纲 目》 中说 : 旦 、 己 立春以葱 、 、 蒜
“ 五辛菜” 的风俗。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
药 食 胃 源E 』 1 说葱
蓼 、 辛嫩之菜和面食, 芥、 名日辛盘; 迎 取 新 之义 谓之五辛盘 ; 代诗人杜甫所谓 : 唐 ‘ 日春盘细生菜’ 纯 是矣” 葱是人们四季 。 经常食用的蔬菜, 调味品。 它被称为和事 草, 也有“ 中和事佬 菜 的雅称毒不论生吃 、 ¨ j 拌 菜t- , 凉 03 常见的葱爆羊肉、 . 葱烧海
一
。
参、 大葱炒鸡蛋 、 姜葱煮 鲤鱼等菜肴中’ 都 以 的身影 。 | | 一
经测定 , 10 每 0 克新鲜大葱 中含蛋 白 质 1 克、 . 脂肪 0 克 、 7 . 3 碳水化合物 5 克 、 . 2 膳食纤维 1 克 、 萝 卜 6 - 3 胡 素 0微克 、 维生 素 B0 3毫克 、 . 0 维生 素 B0 5 克 、 2. 毫 0 烟酸 0 毫克 、 . 5 维生素 C 7 1 毫克 、 维生素 c的含 量比苹果高 1 倍 , 0 比柑橘高 2 。维生素 倍
E. O 3毫克 、 2 毫克 、 0 毫 克 、 0 钙 9 铁 . 7 锌 . 4
毫克 、 0 7 硒 . 微克 。 6 大葱的茎 叶可供食用, 能去腥降腻 , 增香提味。 俗话说 : “ 无葱不成 菜”在许多菜肴烹调 中, 。 大葱虽非主角 , 但 却是不可缺少的调料。 葱含有大蒜素 , 因此 常吃大葱 , 可使身体健康。 吃葱还能保持大
冬 天 洗 澡 最 好 先 洗 脚 , 样 对 心脏 的 冲 击 力 可 以 减 小 , 其 是 这 尤 对 有 心 脏病 者 , 应 该 注 意 。 冬 天 洗 澡 的 合 适 水 温 为 3 ℃ ~ 2 。 更 7 4℃
《本草纲目》安神补脑的食物

安神补脑的食物1小米小米,又称粟米,性味甘咸,凉。
陈粟米性味苦,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其功用在于“健脾、和胃、安眠”。
据现代医学认为:饭后的困倦程度往往与食物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有关。
色氨酸能促使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一种使人欲睡的血清素--5-羟色胺,它可使大脑思维活动受到暂时抑制,人便产生困倦感觉。
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这种物质越多,人就越感到困难。
小米中色氨酸的含量在所有谷物中独占鳌头,每百克食部含色氨酸量高达202毫克,是其他谷类食物无法比的。
另外,小米富含易消化的淀粉,进食后能使人产生温饱感,可促进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进一步提高脑内色氨酸的数量。
2牛奶牛奶,又称牛乳,性味甘,平。
牛奶是一种治疗失眠较理想的食物。
牛奶中含有使人产生困倦感觉的生化物质色氨酸,可以起到使人安眠的效果,加上牛奶的营养所产生的温饱感,更可增加催眠的效果,脱脂牛奶与不脱脂牛奶具有同样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天当人们运动肌肉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出钙,而血液运载着它流入睡眠中枢,当睡眠中枢贮存了一定数量的钙,人们便觉困意撩扰了。
这就是说,血液中必须有足够的乳酸,方能带动钙随着血流到睡眠中枢,脱脂牛奶就含有钙和乳酸,尤其是中老年人,身体难以同时获取这两种有效成分,因而,服用脱脂牛奶的同时服用钙片,可增强其疗效。
试验还证明:一般安眠药的作用是逐渐减弱,而牛奶的催眠作用是逐渐加强,特别是下半夜睡得更香更甜,对治疗老年失眠症更为理想。
3百合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临床多用于治肺痨久咳、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
《日华子本草》谓其“安心,定胆,益志……”经临床观察,百合对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心悸、失眠、多梦有较好疗效。
4灵芝灵芝,性味甘,微苦,微温。
有益气,养心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
用于心气虚或气血不足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
灵芝为味甘、平和之品,能益心气、宁心神、增智慧,故治上述诸证,并可广泛用于一切虚劳体弱之症。
中医古籍

《傅青主女科》
又名《女科》,2卷,傅山撰,约成书于十七世纪,而至道光七年(1827)方有初刊本:后收入《傅青主男女科》中,合刊本多《傅氏女科全集》,后附《产后篇》2卷。故或又为《女科?产后编》、陆懋修《世补斋医书》收入之校订本、将女科析为8卷、八门。改称《重订傅徵君女科》、《产后编》改名《生化编》。今本《傅青主女科》(《女科》)上卷载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等五门,每门下又分若干病候,计38条、39症、41方。下卷则包括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诸症,亦五门,共39条、41症、42方。《产后编》上卷包括产后总论、产前产后方症宜忌及产后诸症治法三部,分列为17症;下卷继之而分列26症,并附补篇一章。
12.斑龙丸
斑龙丸用鹿胶霜 苓柏菟脂熟地黄
等分为丸酒化服 玉龙关下补元阳
发表之剂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伤寒服此汗淋漓
7.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 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 喘咳痰血肺家伤
8.补肺阿胶散
补肺阿胶马兜铃 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 顺气生津嗽哽宁
9.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虚劳腹冷服之瘥
增入黄芪名亦尔 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 阴班劳损起沉疴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常用中药材第二十四章:辛温解表

常用中药材第二十四章:辛温解表…………………………………………………………………………………………………………………………第二十四类:《辛温解表》(14味/桂枝、防风、生姜、麻黄、细辛、羌活、白芷、辛夷、苍耳子、香薷、藁本、葱白、荆芥、鹅不食草)…………………………………………………………………………………………………………………………《桂枝》(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别名——桂尖、桂枝尖、嫩桂枝、柳桂。
药科——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药类——辛温解表。
药性——温。
药味——甘、辛。
入经——心、肺、膀胱。
功效——发表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主治——风寒感冒,心悸,奔豚,血寒经闭,脘腹冷痛,关节痹痛,痰饮,水肿。
现治——中风,发热,筋抽疼痛,伤风头痛,头眩,目眩,手足发冷作麻。
参治——善除肢节间痰凝血滞,伤寒,风寒表证,风湿相搏,啬啬恶寒,渐渐恶风,阴弱,身体不仁,身体痛烦,手足烦热,汗自出,发汗过多,短气,发落,咽干口燥,鼻鸣干呕,妇人宿有症瘕,下焦蓄血,漏下不止,脚肿如脱,冻疮。
药理——领药至痛处,专行上部肩臂,温中,利湿,解热,发汗,行血,消肿,祛邪,镇静,健脾,燥胃,开腠理,和肌表,利肺气,抗菌,抗炎,镇痛,抗病毒,抗过敏,抗凝血,抗惊厥,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用法——水煎,丸剂,散剂。
用量——水煎(常量3~9克)。
禁忌——孕妇忌服,一切血证不可误投,血热妄行者忌服,温热病者忌服,阳气内盛者忌服,阴虚之人忌服,阴虚阳盛之症忌服,阴虚血乏者忌服。
…………………………………………………………………………………………………………………………《防风》(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别名——屏风、铜芸、茴芸、茴草、百枝、闾根、风肉、百韭。
药科——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产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葱白(《本经》)葱白为百合科植物葱近根部的鳞茎。
我国各地均有种植。
味辛,性温。
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临床鲜用,名称葱白。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可作汤,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通大小肠,霍乱转筋,及贲豚气,脚气,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闷。
《开宝本草》: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精,杀百药毒。
《药性赋》:味辛,性温,无毒。
升也,阳也。
其用有二:散伤风阳明头痛之邪,主伤寒阳明下痢之苦。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无毒。
入手太阴经,足阳明经。
《液》云:以通上下之阳也。
《活人书》伤寒头痛如破,连须葱白汤主之。
《心》云:通阳气,辛而甘,气厚味薄,阳也。
发散风邪。
《本草》云:葱实,主明目,补中不足。
其茎白,平。
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气。
安中,利五脏,益目精,杀百药毒。
葱根:主伤寒头痛。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葱白之辛,以通阳气。
《本草纲目》:葱乃释家五荤之一。
生辛散,熟甘温,外实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
肺主气,外应皮毛,其合阳明,故所治之症多属太阴、阳明,皆取其发散通气之功,通气故能解毒及理血病。
气者,血之帅也,气通则血活矣。
金疮磕损,折伤血出,疼痛不止者,《百一方》,用葱白砂糖等分研封之,痛立止,更无瘢痕也。
又葱吹盐入玉茎内,治小便不通及转脬危急者极有捷效。
余常用治数人得验。
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乳汁,散乳痈,利耳鸣。
金疮折伤血出,用葱白连叶煨热,或锅烙炒热,捣烂敷之,冷即再易,好后不见痕迹,余用此方活人甚众。
又凡人头目重闷疼痛,时珍每用葱叫插入鼻内二三寸,并耳内,气通即便清爽也。
《本草经疏》:葱禀天之阳气,得地之金味,中空象肺,其味辛平,平即凉也,而性无毒。
气厚味薄,升也,阳也。
入手太阴,足厥阴,足阳明经。
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气,故外来怫郁诸证,悉皆主之。
伤寒寒热,邪气并也。
中风面目肿,风热郁也。
伤寒骨肉痛,开始中也。
喉痹不通,君相二火上乘于肺也。
辛凉发散,得汗则火自散,而喉痹通也。
肝开窍于目,散肝中邪热,故云归目除肝邪气。
邪气散则正气通,血自和调,而有安胎。
安中利五脏之功矣。
其曰益目睛,杀百药毒者,则是辛润利窍而兼解散通气之力也。
简误:病人表虚易汗者,勿食。
病已得汗,勿再进。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
味薄气厚,升也,阳也。
同蜜菘菜啖,易致杀人。
若服常山,亦须戒忌。
凡资治疗,务取白根。
入足阳明胃经,及手太阴肺脏。
出汗疏通骨节,归目驱逐肝邪。
理霍乱筋转难当,治伤寒头疼如破。
杀鱼肉毒,通大小肠。
散面目肿浮,止心腹急痛。
去喉痹,愈金疮,安妊娠,塞衄血。
脚气贲豚气,连须煎可除;蛇伤蚯蚓伤,和盐音即解。
功专发散,食多神昏。
病属气虚,尤勿沾口。
《本草乘雅》:白根层理,绿茎空中,上达横遍,阳气前通之象也。
方之奇方、急方,剂之宣剂、通剂也。
故主阳气闭塞,致寒风外侮,作汤荡涤之,前通阳气,扬液为汗也。
葱叶离白转大,去根气味更胜,故从根底,直彻巅项。
仲景云:少阴病面赤者,四逆汤加葱白主之。
阴经面赤,谓之戴阳。
葱白不离于阴,以通阴中之阳也。
蕲阳云:葱管吹盐入玉茎内,治小便不通,及转胞。
虽是吹入,实是透出,虽是下通,实是上达。
活人书云:头痛如破者,连根葱白半斤,佐生姜二两,水煮温服。
病头用根,欲从甲乙,直作丙丁,邪始净尽。
深师方云:胎动下血,痛极抢心,葱白煮浓汁饮之,未死即安,已死即出。
葱白虽通阴分之阳,其机轻捷,使邪遽出,无容留碍,故中气无损,娠妊为宜。
宗奭云:葱主发散,多食昏神。
发散心王之邪,其机数数,宁免自伤。
其气开出,当入太阴,其性通明,当入阳明,倘阳明阖机不及者,投之为害不浅。
卒中闷绝,多属阳气闭塞,葱力内开骨节,外达毫窍,下及趺踵,上彻巅顶,可使生阳遍周四大,若出入之神机废弛,无能为矣。
《药性解》:葱白,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肝三经。
善发汗,通骨节,逐肝邪,明眼目,去喉痹,愈金疮,安胎气,止鼻衄,治霍乱转筋,理伤寒头痛,杀鱼肉毒,通大小肠,散面目浮肿,止心腹急疼、脚气、奔豚气。
连须煎可除蛇伤、蚯蚓伤,和盐即解。
按:皮毛腠理,肺所司也;风淫木旺,肝所患也;邪传入里,胃所疾也。
葱白功专发散,又主通中,三经之入,有由来矣。
多食则伐气昏神,虚者戒之。
《景岳全书》:味辛,性温。
善散风寒邪气,通关节,开腠理,主伤寒寒热,天行时疾头痛,筋骨酸疼,行滞气,除霍乱转筋,奔豚脚气,阴邪寒毒,阳气脱陷,心腹疼痛,及虫积气积,饮食毒百药毒,利大小便,下痢下血,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尿血,通乳汁,散乳痈,消痈疽肿毒。
捣罨伤寒结胸,及金疮折伤血瘀血出,疼痛不止。
涂犬伤,亦制蚯蚓毒。
《本草备要》:轻,发表和里;宣,通阳活血。
生辛散,熟甘温。
陶弘景曰:白冷清热,伤寒汤中不得用青。
外实中空,肺之菜也。
肺主皮毛,其合阳明,大肠。
故发汗解肌,以通上下阳气。
仲景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并加之以通脉回阳。
益目睛,白睛属肺。
利耳鸣,通二便。
时珍曰:葱管吹盐入玉茎中,治小便不通及转脬危急者极效。
治伤寒头痛,时疾热狂,阴毒腹痛。
阴证厥逆,用葱白安脐上熨之。
气通则血活,气为血帅。
故治吐血衄血,便血痢血,《食医心镜》:葱煮粥食,治赤白痢,薤粥亦良。
折伤血出,火煨研封,止痛无瘢。
乳痈风痹,通乳安胎。
妇人妊娠伤寒,葱白一物汤,发汗而安胎,加生姜亦佳。
《删繁方》合香豉、阿胶,治胎动。
通气故能解毒,杀药毒、鱼肉毒、蚯蚓毒、疯犬毒,诸物皆宜,故曰菜伯,又曰和事草。
取白连须用,亦有用青者。
同蜜食杀人,同枣食令人病。
《百一方》患外痔者,先用木鳖煎汤熏洗,以青葱涎对蜜调敷,其凉如水。
《独行方》:水病足肿,煮汤渍之,日三五度佳。
《本经逢原》:辛温上升,入手太阴、足阳明经,专主发散,以通上下阳气,即《本经》作汤以下主治。
故伤寒头痛如破,用连须葱白香豉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脉微者,白通汤内用葱白,以其辛温通阳气也。
妊娠风邪喘嗽,非葱白、橘皮不除,且能安胎顺气。
金疮折伤,血出疼痛不止者,用葱连叶煨熟傅之,冷即频易,其痛立止,更无瘢痕也。
以葱叶专散血气,葱须专行经络,葱花主心痹痛如刀刺,葱子明目,补中气不足。
《得配本草》:忌食蜜。
辛,平、温。
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气分。
通阳气而达表,行经络而散寒。
治面目浮肿,心腹急痛。
其根发汗,无微不达。
得紫苏,通血壅;得郁金,治溺血;得川芎,治胎动下血;得乳香,捣涂阴囊肿痛。
配大枣,治霍乱烦躁;配淡豆豉、生姜、盐,熨脐,治大小便闭。
合铅粉,止蛔虫心痛;入粳米粥,治赤白痢疾;和蜜,捣敷;疔疮恶肿;煎生姜饮,治妊人伤寒;葱管吹盐入玉茎内,治小便不通,及转脬危急。
青热,白冷。
连须用,脚气贲豚,连须煎服;脱阳厥逆,炒熨脐间。
跌扑金疮,炒熟捣烂,乘热涂之,冷即再易。
疮疥水肿,煎叶频洗。
虚气上升者禁用。
服地黄、常山人忌食葱。
怪症:面上及遍体生疮,光彩如猫眼,绝无脓血,痛痒非常,饮食减少,名曰寒疮。
多将葱、韭拌鸡鱼肉,食之自愈。
《本经疏证》:葱之为物,其下层层紧裹,而色白,其上空中锐末,而色青,其实又含孕两者而白黑,若求象形,于人身舍目又谁似哉?则能补目中不足,无惑矣。
茎,葱之去叶者也;汁,捣全葱而绞出者也。
茎性平,汁性温,则陶隐居白冷青热之说不虚矣。
然其一主发表一主止血者何居?其层层紧裹之中,莫不茎叶悉具,特既出为叶则温,未出内含则平,此其间自有精义,可容思索。
盖内苞者为阳涵于阴,既已透达,则纯乎阳矣。
伤寒寒骨肉痛,是阳气外出,与所中之风寒争而不胜也。
中风面目肿喉痹不通,是阳气为风寒所束缚,欲透达而不能也。
葱茎中饱具从阴达阳之叶,直至根柢,其数难稽,跃跃欲透,而仍未透,乃复中含稠涎,外包紧束,是其发表也。
能使阳仍不离于阴,则与他物之发散异矣。
血亦气之汁,从气而化,随气而行,内阴外阳,上顶下踵,周流灌溉,无有已时,此其常性也。
乃或上而不下,则为吐为衄;下而不上,则为溺为利。
设使邪火内停,正当中焦受气变赤之处,则迫气化血,迫津化血,就近则涌阳明为衄,就便则溜太阳为溺。
葱汁正上下流通出阴贯阳之液,其辛温之性味,又足以驱散内停之邪火,使火者循常,行者复故,是以不特别录著其止溺血,后世且复阐其止衄血矣。
肝者阴中之阳,胎者静中之动,不使阳羁于阴,而肝家留邪,其用在葱之气,不使动阂其静;而胎气不宁,其用在葱之液,能如是则谓其安中利五脏也。
夫可恧焉?葱至难死,任凭藏弃,但置阴处,未曾浥烂,临风日不至枯极,寸根著土,即便森然。
夫生气皆阳气也;死气皆阴气也。
于死阴中得一线生阳,即可栽培扶植,使之回于黍谷,则仲景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用葱之义矣。
盖病至下利圊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色,一段阴寒景象,仅仅外热面赤身不恶寒数事,可以知阳之未尽,然亦已离根而浮于外矣。
下利厥逆无脉,干呕而烦,阳之尚不澌灭,亦只一线之烦,而阴寒下盛,逼阳上越,已经昭著,乃均赖难死之葱茎,培种微阳,即以剔去阳中依附,揣情合理,于仲景微意,不既确切而熨贴耶。
特通脉四逆汤证,腹痛者去葱,加芍药,此则犹有说焉。
夫阴经下利,无用芍药者,何则?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灭之,以胃气弱易动故。
故真武汤证,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其他则仅有桃花汤证,腹痛而又下利,于此可见纯阴下利之候,本腹痛也。
盖阴之逼阳,有散有结,论其证则涣散者盛,结聚者微,故其治法,散者直随阳之所在而使生根,不然,则阴阳遂离散矣。
结则尚可破散其阴,冀阳得转而布于其间,较之随地培阳者为犹易也。
此芍药与葱之异致,芍药与葱之性,即可于此识之。
本经别录所载葱之目,有实有茎,有根有汁,是其用各有偏胜,而不得相溷。
仲景用葱凡五处,在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旋覆花汤,皆但曰葱,至言其数,则曰几茎,亦可知即本经之葱茎矣。
而本经其茎已下,别录即紧注之曰葱白,则五方所用,均葱白也。
更夷考本经别录四目,则葱白者,下不连根,上须去管,何则?以别著根而其名为白,则必不兼用其青也。
乃今之用旋覆花汤者,动曰葱管,积习相沿,盖不知何人作俑矣。
旋覆花汤之证,在五脏风寒积聚篇,曰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在妇人杂病篇曰:寸口脉革,妇人半产漏下。
夫革者外兼有余,内纯不足也。
常欲蹈,可见肝之著而气不得条达,不曰渴而曰欲饮,且所欲饮者,不喜寒而喜热,更中插先未苦时句,则令欲蹈时,已不欲热饮,则肝之著非他,乃外寒内热,阴蓄阳,阳不得达耳。
再证之以脉弦而大之革,亦为外阴逼迫,内阳虚备,此犹不以旋覆花去其在内坚韧之阴,葱白通其在内敝疲之阳,以绯帛之新者,和其血络而谁恃哉?故葱之为用,仍是别录除肝中邪气一语,无他甚奥微义,则不用白而用青者,其意究何居耶?《本草新编》:葱白,味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