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合集下载

中药知识必学:牡丹皮

中药知识必学:牡丹皮

中药知识必学:牡丹皮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牡丹进入皇家园林可追溯至隋朝。

皇帝酷爱牡丹则上行下效,大小官员乃至布衣百姓均以种植、观赏牡丹为荣。

唐代是牡丹的兴盛期,牡丹价重,价格昂贵是达官显贵互比豪侈之物。

王侯家为牡丹贫,有钱人家为炫耀财富不惜倾家荡产争先一步购进牡丹最新品种。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牡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富贵的象征,其色、姿、香、韵俱佳。

花开万紫千红,花香宜人,追求富贵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有牡丹花的地方就有牡丹皮,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牡丹皮。

牡丹皮牡丹花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牡丹在我国的栽培已有1500余年历史,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牡丹作为花中之王,不仅是一种名贵的观赏花卉,更是良药。

牡丹的花、根、皮均可入药。

花性平,味苦淡,具活血调经之效,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牡丹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牡牝乃天地称,牡则为群花首,牡丹为花中之王,乃木气之最荣泽者;丹,英华色也,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药用其皮故名牡丹皮。

牡丹生汉中,剑南所出者,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红花者偏于利,白花者偏于补。

秋实圆绿,冬实赤色,凌冬不雕,根似芍药,肉白皮丹。

牡丹养肝通脉与芍药功颇近,但芍药味胜主敛,而牡丹气胜主散。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多于栽培3年后采收,采收当年春季要及时进行摘蕾,防止养分损失。

通常在10~11月挖出根部,除去须根及茎基,用刀直剖皮部,抽去木部,将根皮晒干称原丹皮;若先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后再剥取皮部晒干的,称为刮丹皮或粉丹皮。

牡丹皮别名丹皮,条丹皮,连丹皮,粉丹皮,凤丹皮。

处方中写丹皮、牡丹皮、粉丹皮、凤丹均指生牡丹皮,为原药材切段入药者。

炒丹皮为丹皮段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

丹皮炭谓取牡丹皮片入锅内,以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为度,喷淋清水,取出,凉透。

历代本草重要著作

历代本草重要著作

历代本草重要著作:《神农本草经》秦汉载药365《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730种《唐本草》唐苏敬等《本草拾遗》唐陈藏器《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图经本草》宋苏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中药品种混乱的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2本草记载不详○3一药多基愿○4历史沿革变化○5无专业知识,误种、收、售、用○6掺伪作假○7类似品取代影响中药材质因素:○1栽培变异○2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3产地○4采收季节、时间○5运输贮藏○6掺伪或用非药用部位○7提取、干燥后再用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发掘民间草药○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3以有效成分为线索○4药理筛选结合临床治疗○5从古代草本中寻找○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中药采收规律:○1根及根茎:秋冬○2茎木:秋冬或全○3皮:春末夏初○4叶: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5花:在花完全盛开前○6果实种子:果实在成熟或未成熟幼果或随熟随采,种子在果实成熟时○7全草:茎叶茂盛时○8菌藻地衣:视品种而定中药鉴定的依据:1中国药典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二者均称部颁药品标准)取样原则:1有代表性2均匀性3留样保存中药鉴定常用方法:1来源2性状:十要素(形状、大小、颜色、表面、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3显微4理化:物理常数测定、常规检查、一般理化检查、色谱、光谱、色谱—光谱联用仪分析、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中药拉丁名的命名方法:1药用部位+属或种名2药用部位+属名+种名3药用部位+et或seu+药用部位+属名4药用部位+属名+seu+属名5如有形容词形容前面药用部位名词时,则列最后6直接以属名或种名,或俗名命名,或国际通用名称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加工品人参: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柴胡来源:为伞形科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分别称北柴胡和南柴胡。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凉血化瘀牡丹皮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凉血化瘀牡丹皮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凉血化瘀牡丹皮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

仅除去木心者称连丹皮,再刮去粗皮者称刮丹皮。

又名:丹皮、丹根、条丹皮、粉丹皮、牡丹根皮。

原植物牡丹又名花王、木芍药、百两金、洛阳花、云南牡丹,全国各地均有,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栽培。

本品药材性状:连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

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

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皮。

规格等级:牡丹皮:一等干货,呈圆筒状,条均匀,稍弯曲,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栓皮脱落处呈粉棕色,质硬而脆,断面粉白色或淡褐色,有粉性,有香气,味微苦涩,长6cm以上,中部围粗2.5cm 以上,碎节不超过5%,去净木心,无杂质、霉变;二等:长5cm以上,中部围粗1.8cm 以上,其余同一等;三等:长4cm以上,中部围粗1cm 以上,其余同一等;四等:凡不符合一、二、三等的细条,断支碎片均属此等,但最小围粗不低于0.6cm,无木心、碎末、杂质、霉变。

粉丹皮(刮丹):一等干货,呈圆筒状,条均匀,刮去外皮,表面粉红色,在节疤、皮孔根痕处,偶有为未去净的栓皮,形成棕褐色的花斑,质坚硬,断面粉白色,有粉性,气香浓,味微苦涩,长6cm以上,中部围粗2.4cm以上,皮刮净,色粉红,碎节不超过5%,无木心、杂质、霉变;二等长5cm以上,中部围粗1.7cm以上,其余同一等;三等长4cm以上,中部围粗0.9cm以上,其余同一等;四等,凡不符合一、二、三等长度的断支碎片均属此等,无木心、碎末、杂质、霉变。

出口商品:分刮丹和连丹两种,均分为1~2个等级:一等刮丹,口径2.4~3.5cm,长6~13cm;二等刮丹,口径1.8~2.2cm,长6~12cm;一等连丹,口径 2.4~3.5cm,长8~15cm;二等连丹,口径1.8~2.2cm,长7~13cm。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口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口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一、7个历代本草代表作:1.《神农本草经》:汉代,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

(神在最早的时候有,农民经常流汗(汉代))2.《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集注,是对神农本草经进行集注,通过自然属性分类来集注)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图文并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新修:重新来修,是由国家组织的,因此有图文,唐代的兴盛也造就了这第一部官修本草)4.《证类本草》: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

(宋代包拯破案讲究证据)5.《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珍视明滴眼液)《本草纲目拾遗》:清代,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拾遗:捡漏,所以新增最多)6.《中华本草》:当代作品,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当地的作品,集继往开来的成就,所以载药最多。

)二、道地产区及药材:道地产区药材关药人参(吉林)、鹿茸、哈蟆油、(辽)细辛、(辽)五味子、关防风、龙胆、甘草(内蒙古)、黄芪(内蒙古)北药党参(山西)、金银花、阿胶(山东)、板蓝根、青黛、大青叶、黄芩(河北)怀药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地黄【口诀】牛山菊花遍地黄西北药大黄(青海)、软紫草(新疆)、当归(甘肃)、枸杞子(宁夏)、秦艽、秦皮、猪苓(陕西)藏药炉贝母、冬虫夏草、藏红花、雪莲花【口诀】母虫藏雪川药黄连、黄柏、附子、金钱草、丹参【口诀】二黄付钱买丹参贵药杜仲、吴茱萸、朱砂、五倍子、黄精、天冬、天麻【口诀】杜仲与沙悟净跪两天华南药泽泻(福建)、薄荷(江苏)、牡丹皮、木瓜(安徽)、枳实、枳壳(江西)浙药杭菊花、杭麦冬、白术、白芍、延胡索(元胡、玄胡)、玄参、山茱萸、浙贝母【口诀】二杭,二白,二玄,加茱贝广药又称“南药”阳春砂、广藿香、槟榔、穿心莲、肉桂、桂枝、蛤蚧、巴戟天“四大南药”为槟榔、巴戟天、益智仁、砂仁云药木香、茯苓、三七、重楼【口诀】香菱晕七楼三、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加工方法目的适用范围拣、洗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适用:大多数药材不适用:具芳香气味,如薄荷、细辛、木香等;含多量黏液质的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等切片利于干燥适用: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如大黄等;坚硬的藤木类,如鸡血藤等;肉质的果实类,如木瓜等不适用: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不宜切成薄片,如当归、川芎等蒸、煮、烫易干燥、使酶失活(1)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如白芍去皮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延胡索煮至恰无白心(2)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发汗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剌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揉搓使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的药材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玉竹、党参、三七等明的目的干燥除去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不适用:要求鲜用的药材,如石斛、鱼腥草、地黄、益母草四、根及根茎类药物的药用部位:1.药用部位是块茎的中药是: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延胡索、半夏、白及。

细辛--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细辛--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细辛(《本经》)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全草。

前两者习称“辽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华细辛主产于陕西等地。

原植物喜生于林下坡地或山沟阴湿而肥沃的地上,喜冷凉、阴湿环境,耐严寒,忌强光与干旱。

味辛,性温。

归肺、肾经。

功效散寒解、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开闭。

临床生用,名称细辛。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辛,温。

主治咳逆。

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

《名医别录》:无毒。

主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药性论》:味甘,辛。

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痒,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日华子本草》:治嗽,消死肌,疮肉,胃中结聚。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不可阙也。

《药类法象》:气温,味大辛。

治少阴头痛如神,当少用之。

独活为使,为主用药也。

《药性赋》:味辛,性温,无毒。

升也,阳也。

其用有二:止少阴合病之首痛,散三阳数变之风邪。

《汤液本草》:气温,味大辛,纯阳。

性温,气厚于味,阳也,无毒。

少阴经药。

手少阴引经之药。

《象》云:治少阴头痛如神,当少用之。

独活为使,为主用。

《珍》云:主少阴经头痛。

《心》云:主诸项头痛,诸风通用之。

味辛热,温阴经,散水寒以去内寒。

《本草》云: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久服明目,利九窍。

东垣云:治邪在里之表,故仲景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也。

易老云:治少阴头痛。

太阳则羌活,少阴则细辛,阳明则白芷,厥阴则川芎、吴茱萸,少阳则柴胡。

用者随经不可差。

细辛香味俱缓,故入少阴,与独活颇相类。

丹皮

丹皮

牡丹皮牡丹皮,中药名。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

产于安徽、山东等地。

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

生用或炒用。

《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

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现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

Tree Peony Bark,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ame. its Latin name is cotex moutan. Cotex,in English it means the root bark, which refers to the meditative part of the plant. Moutan is the latin name of peony.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eony Bark is paeonifolrin, oxypaeoniflorin, benzoylpaeoniflorin, paeonol, paeonoside, paeonollide, apiopaeonoside, benxoyloxy-paeoniflorin, 2,3-dihydroy-4-methoxyacetophenone,3-hydroxy-4-methoxyacetophenone, 1,2,3,4,6-pentagalloylglucose, gallic acid etc.Totally sai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function of peony bark is cooling heat and the blood. In the view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the pharmacologic action of peony bark is as follows.1、peony bark can increase coronary blood flow, reduced cardiac output and de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work role of an anesthetized dog heart. It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experimental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can last for a long time, while reducing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2、Paeonol can relieve fever of the mice which is caused by eaten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vaccine, and reduce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normal mice.3、effects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4、Inhibition5、anticogulation6、Effects on the immune system7、effects On lipid metabolism8、other effects化学成分根皮含芍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牡丹酚新甙(),苯甲酰基氧化芍药甙(),2,3-二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3-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没食子酸()等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的影响:牡丹皮对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丹皮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丹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牡丹皮 Moutan Cortex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 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 牡丹皮规格 Moutan Cortex specification 牡丹皮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牡丹皮等级 Moutan Cortex grade 在牡丹皮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牡丹皮不同品质的依据。 亮银星: Paeonol crystals 牡丹皮中常见的发亮结晶(丹皮酚)。 木心:Duramen 牡丹根最中心,形成层内侧木质部部分,在产地加工中应去除。 青丹:Qingdan 指牡丹皮生长时,根露出地面,时久丹根变青者。
条均匀,长度≧8cm,中部直径≧
刮丹皮:干货。多呈圆筒状或半筒状,略内 0.8cm。
卷曲,稍弯曲,表面淡棕色或粉红色,在节
疤,皮孔根痕处,偶有未去净的栓皮,形成 棕褐色的花斑。断面粉白色,有粉性、有香 大小混杂,间有碎末。
气,味微苦涩。无木心、青丹、杂质、霉变。
(1)当前市场上所售丹皮多数为亳州所产丹皮,一般认为铜陵丹皮质量最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牡丹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牡丹皮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牡丹皮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丹皮的中医传承

丹皮的中医传承

丹皮的中医传承1.张元素:牡丹皮,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八味丸用之,能泻阴中之火。

牡丹皮入手厥阴、足少阴,治无汗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阴、手少阳,治有汗骨蒸也。

牡丹皮治无汗之骨蒸,须与青蒿子、天麦门冬、沙参、地黄、五味子、牛膝、枸杞之属同用,始得其力。

2.李杲: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

3.《本草纲目》: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

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

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

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4.《本草经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

寒热者,阴虚血热之候也。

中风瘛疭、痉、惊痫,皆阴虚内热,营血不足之故。

热去则血凉,凉则新血生、阴气复,阴气复则火不炎而无因热生风之证矣,故悉主之。

痈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

凉血行血,故疗痈疮。

辛能散血,苦能泻热,故能除血分邪气,及症坚瘀血留舍肠胃。

脏属阴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矣。

《别录》并主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者,泄热凉血之功也。

甄权又主经脉不通,血沥腰痛,此皆血因热而枯之候也。

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无汗,及小儿天行痘疮,血热。

东垣谓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亦此意也。

5.《本草汇言》:沈拜可先生曰:按《深师方》用牡丹皮,同当归、熟地则补血;同莪术、桃仁则破血;同生地、芩、连则凉血;同肉桂、炮姜则暖血;同川芎、白芍药则调血;同牛膝、红花则活血;同枸杞、阿胶则生血;同香附、牛膝、归、芎,又能调气而和血。

若夫阴中之火,非配知母、白芍药不能去;产后诸疾,非配归、芎、益母不能行。

又欲顺气疏肝,和以青皮、柴胡;达痰开郁,和以贝母、半夏。

若用于疡科排脓、托毒、凉血之际,必协乳香、没药、白芷、羌活、连翘、金银花辈,乃有济也。

牡丹皮,清心,养肾,和肝,利包络,并治四经血分伏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皮(《本经》)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多系栽培。

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

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耐旱、怕涝、怕高温、忌强光。

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或粉砂壤土最宜生长。

味苦、辛,微寒。

归心、肝、肾经。

牡丹皮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炭功效凉血止血。

临床用名有牡丹皮、牡丹皮炭。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辛,寒。

主治寒热,中风,契从,痉,惊痫,邪气,除徵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治痈疮。

《名医别录》:味苦,微寒,无毒。

主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药性论》:能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膝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女人冷热血气。

《开宝本草》: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药类法象》: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之要药。

犀角地黄汤中之一味也。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辛。

阴中微阳。

辛苦微寒,无毒。

手厥阴经,足少阴经。

《象》云: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必用之药。

《珍》云:惊骨蒸。

《本草》云: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

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

安五脏,疗痈疮,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之气,腰痛,风噤,癫疾。

易老云: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八味丸用之。

牡丹乃天地之精,群花之首。

叶为阳,发生;花为阴,成实;丹为赤,即火,故能泻阴中之火。

牡丹皮;手厥阴,足少阴,治无汗骨蒸;地骨皮,足少阴,手少阳,治有汗骨蒸也。

《本草衍义补遗》:苦辛,阴中寒阳,厥阴足少阴之药,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之要药,及治无汗骨蒸。

《本草发挥》:洁古云: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必用之药。

是犀角地黄汤中一味也。

《主治秘诀》云:辛、苦,阴中阳也。

凉骨热。

《本草纲目》: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

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

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

后人乃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牡丹之功更胜也。

此乃千载秘奥,人所不知,今为拈出。

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本草经疏》:牡丹皮禀季春之气,而兼得乎木之性,阴中微阳,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其色赤而象火,故入手少阴、厥阴,足厥阴,亦入足少阴经。

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

寒热者,阴虚血热之候也。

中风瘈疭,痉惊痫,皆因阴虚内热,荣血不足之故。

热去则血凉,凉则新血生阴气复,阴气复则火不炎,而无热生风之证矣,故悉主之。

痈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凉血行血,故疗痈疮。

辛能行血,苦能泄热,故能除血分邪气,及癥坚瘀血留舍肠胃,脏属阴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矣。

《别录》并主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者,泄热凉血之功也。

甄权又主经脉不通,血沥腰痛,此皆血因热而枯之候也。

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无汗,及小儿天行痘疮血热。

东垣谓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亦此意也。

忌胡荽。

赤花者利,白花者补。

简误:牡丹皮,本入血凉血之药,然能行血。

凡妇人血崩,乃经行过期不净,并忌与行血药同用。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寒。

阴中微阳。

无毒。

经入足肾少阴,及手厥阴包络。

忌葫蒜,畏菟丝。

凉骨蒸不遗,止吐衄必用。

除癥坚瘀血留舍于肠胃中,散冷热血气攻作于生产后。

仍主神志不足,更调经水欠匀。

治风痫定搐止惊,疗痈肿排脓住痛。

谟按:牡牝乃天地称,牡则为群花首。

花为阴成实,叶为阳发生。

丹系赤色象离,阴中之火能泻。

故丹溪云:地骨皮治有汗骨蒸,牡丹皮治无汗骨蒸。

盖有见于此尔。

《本经》又云:主神志不足。

神不足,手少阴也;志不足,足少阴也。

张仲景八味丸用者,又非主于斯乎。

《本草乘雅》:牡,门户枢。

丹,英华色也。

取象与色,当入足少阴厥阴。

以少阳经主枢,府主决断,厥阴肝主色,主筋,主藏魂,主藏血,主谋虑故也。

牡丹精胜者色,辛发者味,宣气散生者性,合鼓吾身风大,以全木德者也。

故主中风寒热,瘈疭惊痫,痈肿疮疡,谓外来风气使然亦可。

谓身风大不及亦可。

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固肝主藏血,坚瘀留碍,则非所应藏物矣。

所当决而断之,安五藏,美颜色,十一藏皆取决于胆,安而后能虑,枢机其神乎。

《药性解》:牡丹皮,味辛苦,性微温,无毒,入肝经。

治一切冷热气血凝滞、吐衄血瘀积血、跌扑伤血、产后恶血,通月经,除风痹,催产难。

畏菟丝子,忌蒜。

按:丹皮主用,无非辛温之功。

禹锡等言其治冷,当矣。

《本草》曰性寒,不亦误耶。

夫肝为血舍,丹皮乃血剂,固宜入之。

本功专主行血,不能补血,而东垣以此治无汗骨蒸,六味丸及补心丹皆用之,盖以血患火烁则枯、患气郁则新者不生。

此剂苦能泻阴火,辛能疏结气,故为血分要药。

《药鉴》: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也,无毒。

凉骨蒸灵丹,止吐衄神方。

惟其苦也,故除癥坚瘀血留舍于肠胃之中。

惟其辛也,故散冷热血气收作于生产之后。

月水欠匀者,服之即调。

风痫时搐者,用之可定。

痈疽用之,消肿住痛。

痘家用之,行血排脓。

清胃汤中止牙疚,快斑饮内散血热,何也?为其养真血而攻坏血,固真气而行结气耳。

又治手少阴神不足,足少阴志不足,故仲景八味丸用之。

孕妇所忌。

《景岳全书》:味辛苦,气微凉,气味俱轻,阴中阳也。

赤者行性多,白者行性缓,入足少阴及手厥阴经。

忌葫蒜。

凉骨蒸无汗,散吐衄于血,除产后血滞寒热,祛肠胃蓄血癥坚,仍定神志,通月水,治惊搐风痫,疗痈肿住痛。

总之,性味和缓,原无补性,但其微凉而辛,能和血凉血生血,除烦热,善行血滞,滞去而郁热自解,故亦退热。

用此者,用其行血滞而不峻。

《本草备要》:泻伏火而补血。

辛甘微寒。

入手足少阴、心、肾。

厥阴。

心包、肝。

泻血中伏火,色丹故入血分,时珍曰: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

世有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故仲景肾气丸用之。

和血凉血而生血,血热则枯,凉则生。

破积血,积瘀不去则新血不生。

通经脉,为吐衄必用之药。

血属阴本静,因相火所逼,故越出上窍。

治中风五劳,惊痫瘛疭。

筋脉伸缩抽掣为瘛疭,或手足抽掣,口眼歪斜,卒然眩仆,吐涎身软,时发时止为痫。

皆阴虚血热,风火相搏,痰随火涌所致。

除烦热,疗痈疮,凉血。

下胞胎,退无汗之骨蒸。

张元素曰:丹皮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治有汗之骨蒸。

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肾气丸用丹皮,治神志不足也。

按《内经》云:水之精为志,故肾藏志,火之精为神,故心藏神。

畏贝母、菟丝、大黄,忌蒜、胡荽、伏砒。

时珍曰:花白者补,赤者利,人所罕悟,宜分别之。

《本经逢原》:牡丹皮入手、足少阴厥阴,治血中伏火,故相火胜肾,无汗骨蒸为专药。

《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惊痫等证,以其味辛气窜,能开发陷伏之邪外散。

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

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王安道云:志不足者,足少阴病也,故仲景肾气丸用之。

后人惟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

又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及阴虚吐血、衄血必用之药,以能行瘀血,而又能安好血。

有破积生新,引血归经之功,故犀角地黄汤用之。

凡妇人血崩,及经行过期不净,属虚寒者禁用。

又赤者利血,白兼补气,亦如赤、白芍药之义。

诸家言其性寒,安有辛香而寒者乎?《本草崇原》:牡丹根上生枝,皮色外红紫,内粉白,命名曰牡丹,乃心主血脉之药也。

始生西北,气味辛寒,盖禀金水相生之气化。

寒热中风,瘛疭惊痫。

邪气者,言邪风之气,中于人身,伤其血脉,致身发寒热,而手足瘛疭,面目惊痫。

丹皮禀金气而治血脉之风,不渗灌于络脉,则留舍肠胃,而为癥坚之瘀血,丹皮辛以散之,寒以清之,故主除焉。

花开五色,故安五脏,通调血脉,故疗痈疮。

《本草求真》:[批]泻肾血分实火实热,治无汗骨蒸。

牡丹皮专入心、肾、肝。

辛苦微寒,能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以治三经血中伏火。

时珍曰: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

相火炽则血必枯、必燥、必滞,与火上浮而见为吐、为衄;汪昂曰:血属阴,本静,因相火所逼,故越出上窍。

虚损与风与痰与火相搏,而见五痨惊痫瘛疭;瘛则筋急而缩,疭之则筋缓而伸,或伸或缩,手如拽锯,谓之瘛疭,即俗所谓为搐。

惊则外有所触,心无所生。

痫则卒然昏仆,身软吐痰,时发时止。

五痨:一曰志痨、二曰心痨、三曰思痨、四曰忧痨、五曰疫痨。

瘀结而见疮疡痈毒产难,并无汗滑蒸。

阴虚又兼邪郁,故见无汗骨蒸。

用此不特味辛而散血中之实热,且有凉相火之神功,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胜。

盖黄柏苦寒而燥,初则伤胃,久则败阳,苦燥之性徒存,而补阴之功绝少。

丹皮赤色象离,能泻阴中之火,使火退而阴生,所以入足少阴而佐滋补之用,较之黄柏,不啻霄壤矣。

张元素曰:丹皮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治有汗之骨蒸。

神不足者手少阴心,志不足者足少阴肾,仲景。

肾气丸用丹皮,治神志不足也。

《内经》曰:水之精为志,故肾藏志;火之精为神,故心藏神。

但补性少而泄性多,凡虚寒血崩,经行过期不尽者,为并禁焉。

赤者[批]赤丹皮,利血白者[批]白丹皮,兼补气。

《得配本草》:牡丹皮,畏菟丝子、贝母、大黄,忌葱、蒜、胡荽,伏砒。

辛、苦,微寒。

入手足少阴、厥阴经血分。

泻心胞伏火,清膻中正气,除血中内热,退无汗骨蒸。

以其善行血滞,滞去而散热自解。

下胞胎,治惊痫,除瘛疭,疗痈肿,行瘀血。

配防风,治颓疝偏坠。

入辛凉药,领清气以达外窍;入滋肾药,使精神互藏其宅。

胃虚者,酒拌蒸;实热者,生用。

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以其凉少阴之火。

牡丹皮清神中之火以凉心;地骨皮清志中之火以安肾。

丹皮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治有汗之骨蒸。

丹皮、川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

盖肾恶燥,燥则水不归元,宜用辛以润之、凉以清之,丹皮为力。

肾欲坚,以火伤之则不坚,宜从其性以补之。

川柏为使,故川柏退邪火之胜剂,勿得以丹皮为稳于川柏,而置川柏于无用也。

《本草经解》:牡丹皮气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辛无毒,行地西方之金味,入手术阴肺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寒水太阳经行身之表,而为外藩者也,太阳经虚,则皮毛不密,而外藩不固,表邪外入而寒热矣,其主之者,气寒可以清热,味辛可以散寒解表也。

肝者,风木之脏也,肺金不能制肝,肝风挟浊火而上逆,中风瘈疭惊痫之症生焉,丹皮辛寒益肺平肝,肝不升而肺气降,诸症平矣。

小肠者,受盛之官,与心为表里,心主血,血热下注,留舍小肠,瘀积成瘕,形坚可徵,丹皮寒可清热,辛可散结,所以入小肠而降瘕也。

五脏,藏精者也,辛寒清血,血清阴足而安脏也。

营血逆于肉里,乃生痈疮,丹皮辛寒,可以散血热,所以和营而疗痈疮也。

《神农本草经读》:丹皮气寒,秉水气而入肾;味辛无毒,得金味而入肺。

心火俱炎上之性,火郁则寒,火发则热,凡皮秉水气而制火,所以主之。

肝为风脏,中风而言其筋,则为瘈疭;中风而乱其魄,则为惊痫,丹皮得金味以平肝,所以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