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道地药材标准 银柴胡

道地药材银柴胡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银柴胡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银柴胡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 术语和定义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3.2 银柴胡Yin Chaihu产于陕西米脂、佳县、榆林;内蒙古阿巴嘎旗、鄂托克前旗、苏尼特左旗、乌审旗、鄂托克旗;宁夏盐池、灵武、同心、平罗、原州区、彭阳、红寺堡、中卫及贺兰山等地区野生和栽培银柴胡药材。
4 来源及形态4.1 来源主要来源于石竹科(Caryophyllaceae)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 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
4.2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呈扁球形,高15—30厘米。
主根粗长,圆柱形,直径约1厘米,灰黄褐色,深入地下。
茎多数丛生,由基部开始多次二歧式分枝,被腺毛或腺质柔毛,节部膨大,叶无柄,叶披针形、条状披针形、短圆状披针形,长5—25毫米,宽1.5-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稍抱茎,全缘,两面被腺毛或腺质柔毛,有时近无毛,下面主脉隆起。
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试题及答案

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试题及答案2016年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试题及答案执业药师分(西)药师和中药师两种。
本文为大家分享的是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的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备考执业中药师考试有帮助!一、最佳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1.历代本草著作中记载藏药最多的是 EA.本草经集注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晶珠本草2.《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规定,低温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 DA.30℃B.40℃C.50℃D.60℃E.70℃3.植物类药材显微鉴定时,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发生的后含物是 CA.碳酸钙B.硅质块C.草酸钙结晶D.糊粉粒E.淀粉粒4.《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已不收载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是 BA.发汗B.熏硫C.蒸煮烫D.切片E.晾晒5.目前,中药定性鉴别使用最多的色谱法 CA.高校液相色谱法B.气相色谱法C.薄层色谱法D.纸色谱法E.柱色谱法6.苦参原植物所属的科是 BA.苋科B.豆科C.伞形科D.兰科E.百合科7.下列药材伪品中,质坚实,难折断,横切面可见数轮同心环纺的是 AA.人参伪品商陆的根B.柴胡伪品大叶柴胡的根茎C.龙胆伪品桃儿七的根D.山药伪品山薯的根茎E.天麻伪品马铃铃的块茎8.远志中具有祛痰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 AA.皂苷类成分B.蒽醌类成分C.树脂类成分D.生物碱类成分E.酚酸类成分9.表面具有“砂眼”,根头具有“珍珠盘”的药材是 BA.地榆B.银柴胡C.南沙参D.桔梗E.续断10.大黄粉末的甲醇温浸液点于滤纸上,以45%的乙醇展开,晾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此实验检查的成分是 AA.土大黄苷B.大黄酸C.番泻苷D.大黄素E.芦荟大黄素11.切面韧皮部有红棕色至黑棕色分泌物,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型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的药材是 AA.鸡血藤B.大血藤C.降香D.苏木E.川木通12.原植物属于木兰科的药材是 CA.肉桂B.秦皮C.厚朴D.杜仲E.黄柏13.外表面有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的药材是 BA.黄柏B.桑白皮C.白鲜皮D.香加皮E.地骨皮14.常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苞片外表面紫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绒毛的药材是 DA.丁香B.红花C.槐花D.款冬花E.金银花15.木瓜的道地产区 CA.广东B.广西C.安徽D.新疆E.辽宁16.种子水浸后种皮显黏性的药材是 BA.沙苑子B.葶苈子C.决明子D.酸枣仁E.薏苡仁17.形似橘瓣状,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加水浸泡种皮显龟裂状的药材是 AA.牵牛子B.女贞子C.牛蒡子D.补骨脂E.巴豆18.《中国药典》2010版本第一部规定,叶不少于20% 的`药材是 CA.益母草B.香薷C.广藿香D.槲寄生E.蒲公英19.叶对生,茎方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有特殊清凉香气的药材是 BA.穿心莲B.薄荷C.紫苏D.香薷E.紫花地丁20.与水共研能形成黄棕色乳状液得的药材是 BA.乳香B.没药C.血竭D.青黛E.冰片21.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22个环节,从第二节起,每体节两侧有步足一对的药材是AA.蜈蚣B.地龙C.全蝎D.斑蝥E.水蛭22.《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规定,应测定相对密度的药材是 DA.血竭B.儿茶C.蟾酥D.蜂蜜E.冰片23.具有“剑脊”和背鳞行数成双性状特征的药材是 AA.乌梢蛇B.滑鼠蛇C.金钱白花蛇D.王锦蛇E.蕲蛇24.下列矿物类药中,属于氧化物类的药材是 DA.雄黄B.白矾C.石膏D.赭石E.轻粉二、配伍选择题(共48题,每题0.5分。
九种商品柴胡的鉴别

九种商品柴胡的鉴别
刘晓芳;陶虹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05(023)005
【摘要】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述。
其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功能为和解表里。
疏肝,升阳。
中医主要用于感冒发烧,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状。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刘晓芳;陶虹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检验所,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检验所,83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银柴胡、北柴胡、南柴胡的鉴别 [J], 何斜
2.柴胡与其混淆品小叶黑柴胡及锥叶柴胡的鉴别 [J], 胡双丰
3.北柴胡、南柴胡及藏柴胡的鉴别分析 [J], 周燕燕; 郭禅英; 蔡彩敏
4.基于ITS序列位点特异性PCR鉴别北柴胡掺伪藏柴胡 [J], 赖晶;史中飞;宋平顺;王子夏;倪琳;滕宝霞
5.北柴胡、南柴胡与大叶柴胡紫外光谱及导数光谱指纹鉴别 [J], 李同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材银柴胡

中药材银柴胡别名:银夏柴胡、银胡、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药用部位:根产地: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近年来宁夏的陶乐、平罗、固原、西吉、隆德、彭阳等县试行栽培科:石竹科繁缕属原植物:银柴胡植物情况:喜温暖或凉爽气候,耐严寒,忌水浸。
适宜砂质壤上栽培。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
主根圆柱形,直径1-3cm,外皮淡黄色,根头处有许多疣状的茎部残基。
茎直立而纤细,上部二叉状分枝,密被短毛或腺毛;节略膨大。
单叶对生;无柄;叶片披针形,长4-30mm,宽1.5-4mm,先端锐关,基都圆形,全缘,上面疏被短毛或几无毛,下面被短毛。
花单生于叶腋,直径约3mm;花梗长约2cm;萼片5,披针形,长约4mm,绿色,边缘白色膜质;花瓣5,较导片为短,白色,先端2深裂;雄蕊10,2轮,花丝基部合生,黄色;子房上位,花柱3,细长。
蒴果近球形,外被宿萼,成熟时先端6齿裂。
种子通常1粒,椭圆形,深棕色,种皮有多数小突起。
花期6-7月,果期8-9月。
银柴胡药材性状:"根呈类圆柱形,长15-40cm,直径l-2.5cm,支根多已碎断。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花,纵皱纹。
明显,向下渐吴向左扭曲状,疏具孔状凹陷(细根痕),习称“沙眼”。
顶端根头部略膨大,密集灰棕黄色、疣状突起的茎痕及不育芽胞,习称“珍珠盘”。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射线与木质部束相间而致)。
气微,味淡、略甘。
银柴胡药性:【炮制】银柴胡:拣去杂质,去芦,用水洗净,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鳖血银柴胡:取银柴胡片,置大盆内,淋人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
(每银柴胡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性味】甘;性微寒【归经】肝;胃经【功能主治】清虚热;除疳热。
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发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柴胡--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柴胡(《本经》)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
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
原植物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四川等地。
原植物柴胡生长于向阳旱荒山坡、路边、林缘灌丛或草丛中;狭叶柴胡生长于干燥草原、狭叶山坡及灌木林缘等地。
味苦、辛,性微寒。
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截疟、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临床用名有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苦,平。
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
主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
亦可作浴汤。
《药性论》:能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良。
《日华子本草》:味甘,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狂热乏绝,胃胁气满,健忘。
《开宝本草》:味苦,平、微寒,无毒。
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温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开宝本草》:仲景治伤寒,有大、小柴胡汤,及柴胡加龙牡、柴胡加芒硝汤等,故后人治寒热,此为最要之药。
《本草衍义》:《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
呜呼!凡此误世甚多。
尝原病劳,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
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中,治劳热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已。
若或无热,得此愈甚,虽至死,人亦不怨,目击甚多。
《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
《药性论》亦谓治劳乏羸瘦。
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释本草,一字亦不可忽,盖万世之后,所误无穷耳。
苟有明哲之士,自可处治。
中下之学,不肯考究,枉致沦没,可不谨哉?可不戒哉!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虐状,用柴胡汤,正合其宜。
《药类法象》:除虚劳寒热,解肌热,去早晨潮热。
重点-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学1-7章)

共性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清热解毒
作用特点 疏散风热之力较强
个性
清心火解毒力强,又善于消痈散结,为“疮 家圣药”之称 长于凉血消斑
长于解毒利咽散结 长于清肝泻火,息风定惊
尤善治乳痈肿痛,为治乳痈要药 功专解毒,善疗疔疮
清泻肝火
凉血消斑,燥湿
既清气分热,又清血分热
为治梅毒要药
国百科全书。
6、《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 921 种,新增药物 716 种,对《本草纲目》作了重
要订正和补充;是清代代表性本草著作。
7、《滇南本草》,明代,兰茂,为我国内容最丰富、现存较完整的地方性本草著作。
书名
年代
作者
载药
新增药 物
主要内容价值
《神农本草经》 东汉末年 —
365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 著
374 种 716 种
16 世纪中国百科全书
我国内容最丰富、现存较完整 的地方性本草著作
第 2 章 中药的性能 1、四气: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2、五味:中药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作用。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3、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易耗气伤阴。
苍耳子 辛夷
发散风寒,通 有毒 鼻窍,主治鼻 尤为治鼻渊要药 渊
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偏寒性,发散风热)
小结:
发散风热药
共性
个性 作用特点
薄荷
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力较其他发散 风热药强
其他功效 清利头目 舒肝行气
牛蒡子 蝉蜕
疏散风热、利 咽透疹
中药银柴胡的研究进展

中药银柴胡的研究进展于凯强;焦连魁;任树勇;李梦雪;马伟宝;彭励【摘要】银柴胡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清虚热、除疳积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银柴胡含有甾醇类、环肽类、生物碱类、酚酸类、挥发类等化学物质,具有抗炎、治疗过敏性疾病、扩张血管等作用.本文分别从中药银柴胡的本草考证、基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化学成分、药材鉴定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银柴胡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银柴胡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5(017)011【总页数】7页(P1223-1229)【关键词】银柴胡;药用历史;化学成分;生物学特性;人工种植技术;鉴定【作者】于凯强;焦连魁;任树勇;李梦雪;马伟宝;彭励【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750021;中国中药公司,北京102600;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75002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nceolata Bge.的干燥根,微寒,味甘,具有清虚热、除疳热之功能,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痨热、小儿疳热等症[1] 。
临床常应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发热、久病发热、阴虚潮热、感冒高热等疾病。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银柴胡不仅具有清热凉血功能,还具抗炎、治疗过敏性疾病、抗癌、扩张血管等作用[2]。
为了进一步对银柴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关于银柴胡的药用历史、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人工种植技术、药材鉴别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1.1 银柴胡原植物考证有关银柴胡名称的记载最早见于《雷公炮炙论》(公元420~470年南北朝时期)中柴胡项下,曰:“柴胡出平州平县,即今银州银县也”,即今陕西榆林一带[3],银柴胡也因此而得名[4]。
北柴胡退热解郁--银柴胡阴虚潮热----沈绍功

北柴胡退热解郁--银柴胡阴虚潮热----沈绍功33.四种柴胡各有所主药用柴胡分为四种:北柴胡,又称硬柴胡,《神农本草经》别名“地蒸”《中药大辞典》别名“山菜根”。
南柴胡又称软柴胡,系狭叶柴胡,辽宁地产别名“蚂蚱腿”。
竹柴胡,又称竹叶柴胡、茅胡、春柴胡。
产于银州色白黄而大者为银柴胡。
另有石竹科银柴胡的干燥根也称银柴胡。
柴胡功效有6:解热,抗痈,为透表泄热药,用于少阳痈疾,寒热往来和不明原因的发热;抗菌、抗病毒、抗流感、抗结核;改善肝功,降转氨酶,利胆排石,疏肝调经;镇痛、镇静、抗惊厥,尤治胁肋痛;消炎,治泌尿系感;少用5g升举阳气。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北柴胡生用。
调经止痛醋制,退虚热憋血炒,升提止泻酒制,润肺止咳蜜炒;肝郁劳热,南柴胡生用。
竹柴胡疏肝止痛之力更强。
银柴胡专退阴虚潮热,小儿疳热。
柴胡比较复杂了,品种比较多。
它总的作用解热、消痈、抗菌、抗病毒。
碰到过这样一个病人,没超过25岁,内心发烧,40度,检查清楚,怎么治呀?想起了《伤寒论》叫热入血室,是什么?《伤寒论》张仲景教我们,月经入血室,热到了血室。
他用的是什么?小柴胡汤。
当然小柴胡汤这个组成啊明天要讲了,柴胡是主药,他加了黄芩,关键问题用了党参,扶正祛邪,半表半里呀,调和营卫呀,这三个药不能缺,别的药用不用无所谓,我就用这三味药,因为扁桃体炎,他血象不高,完全是个病毒性的扁桃体炎,就拿柴胡来退热抗病毒,加了30g的党参,当然别的还有加减,中药并不是慢郎中啊,只要对证,三付药,烧退了,当然扁桃体炎得7天以上慢慢消,烧退得很快,就用了柴胡的抗病毒,就各种柴胡都有这个作用,而且保肝,降转氨酶,排石,抗流感,肝胆的病都可以用柴胡。
镇静、止痛、消炎、抗真菌,这是柴胡,各种柴胡都有这么些的功能。
底下不同柴胡有不同的功能。
北柴胡,用于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半表半里或者是肝气郁结,这个时候你就要用到北柴胡。
南柴胡就用于肝郁劳热,肝区郁结,劳热就不是外感,也不是半表半里的热了,是劳热,也就虚热,肝热虚热用南柴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柴胡(《纲目拾遗》)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主产于西北部、内蒙古等地。
原植物生于干燥草原及山坡石缝中。
喜温暖或凉爽气候,耐寒、忌水浸。
以砂质土壤最宜生长。
味甘,性微寒。
归肝、胃经。
功效退虚热、清肝热。
临床用名银柴胡。
【本草汇言】
《本经逢原》:甘微寒,无毒。
银柴胡行足阳明、少阴,其性与石斛不甚相远,不独清热,兼能凉血。
《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苏鸡丸中用之。
凡入虚劳方中,惟银州者为宜。
若用北柴胡,升动虚阳,发热喘嗽,愈无宁宇,可不辨而混用乎!按柴胡条下,《本经》推陈致新,明目益精,皆指银夏者而言,非此柴胡所能也。
《本草求真》:银柴胡专入肾,兼入胃。
味甘微寒,无毒。
功用等于石斛,皆能入胃而除虚热。
但石斛则兼入肾,涩气固筋骨,此则入肾凉血之为异耳。
故《和剂局方》用此治上下诸血,及于虚痨方中参入同治,如肝痨之必用此为主。
且不类于北胡,盖北胡能升少阳清气上行,升清发表,必有外邪者方用。
此则气味下达,入肾凉血。
与彼迥不相符。
若用北胡以治虚痨,则咳嗽发热愈无宁曰,阴火愈升愈起。
可不辨而混用乎。
《本草纲目拾遗》:《经疏》云:俗用柴胡有二种;一种色白黄而大者,名银柴胡。
专用治劳热骨蒸。
色微黑而细者,用以解表发散。
《本草汇》:柴胡产银夏者,色微白而软,为银柴胡。
用以治劳弱骨蒸,以黄牯牛溺浸一宿,晒干,治劳热试验。
甘微寒无毒,行足阳明少阴,其性与石斛不甚相远,不但清热,兼能凉血。
《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鸡苏丸中用之,凡入虚劳方中,惟银州者为宜。
北柴胡升动虚阳,发热喘嗽,愈无宁宇,可不辨而混用乎?按:柴胡条下,《本经》推陈致新,明目益精,皆指银夏者而言,非北柴胡所能也。
周一士云:凡热在骨髓者,非银柴胡莫疗。
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
《本草分经》:专治骨蒸劳热,小儿五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