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疾病课件

合集下载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生脓性肉芽肿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生脓性肉芽肿_课件模板

谢谢!
病因:
生脓性肉芽肿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生脓 性肉芽肿
(一)发病原因 化脓菌在皮肤受损伤后侵入皮肤,引 起炎性肉芽肿反应。 (二)发病机制 系皮肤受损伤后化脓菌侵入皮肤伤口, 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肉芽组织过度增生, 最终形成血管瘤样或乳头样损害。也有资 料认为本病与感染无关。
内科学疾病部分:生脓性肉芽肿>>>
并发症: 生脓性肉芽肿并发症_生脓性肉芽肿有哪 些并发症 暂无相关资料。
内科学疾病部分:生脓性肉芽肿>>>
治疗:
生脓性肉芽肿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生脓性 肉芽肿
西医治疗 硝酸银棒涂擦后加压绷带,或手术切 除。局部可外用抗生素软膏。中医治疗可 外用黑布化毒膏,内服消疮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 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
内科学疾病部分:生脓性肉芽肿>>>
预防:
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 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 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 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 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 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 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简介:
生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又 称毛细血管增生性肉芽肿(granuloma telangiectaticum),系皮肤受损伤后化 脓菌侵入皮肤伤口,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 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最终形成血管瘤样或 乳头样损害,也有资料认为本病与感染无 关。
内科学疾病部分:生脓性肉芽肿>>>
症状及病史:
生脓性肉芽肿症状_生脓性肉芽肿有什么 症状
基本损害为圆形或略扁平的绿豆至樱 桃大小乳头状肉芽肿,表面光滑呈淡红或 暗红色,柔软而有弹性,触之易出血,无 自觉症状,偶有溃破、糜烂,渗出少量发 臭的脓液,干涸后结成污褐色的脓痂。可 发生于任何年龄。损害往往单个,t;>>

Wegener肉芽肿

Wegener肉芽肿

Wegener肉芽肿Wegner肉芽肿(Wegner’s granulomatosi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具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

1931年Klinger首先描述了此病。

5年后,Wegner全面地描述了这一疾病,并将其与结节性多动脉炎区别开来。

就其完整的形式而言,此病以上、下呼吸道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血管炎和肾小球肾炎为特征。

通常将无肾病者称为此病的“非完全”形式但是人们已经对这种非完全型Wegner肉芽肿在疾病分类学中是否可作为一独立的病疾病概述Wegener肉芽肿病因不明,发病率每年为0.4/10万人,见于各年龄组,30-5 0岁为高峰,男性略多。

组织学改变为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的肉芽肿性炎症及坏死。

常有发热、关节肌痛等。

同时有以下特点:鼻炎,鼻旁窦炎常是首发症状;继之出现咳嗽、咯血、肺炎或胸膜炎,X线示肺内结节,薄壁Wegener肉芽肿空洞,多发性较单发性更常见,肺浸润可为弥散性或分叶性;局灶性坏死性肾小球炎常较晚些出现。

以上特点被称为Wegener肉芽肿三联征。

如无局灶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则称二联征。

血管炎是造成本病多系统损害的基础,病变波及鼻软骨,造成马鞍鼻。

有表现为巩膜炎、皮疹、皮肤溃疡、神经炎、关节痛、关节炎、甚至心肌缺血者。

血C—ANCA阳性是一特征。

早期病例阳性率为50%,三联征活动期病例可达1 00%,静止期常为阴性,大多病例的滴度与病情活动程度呈平行关系。

过去死亡率很高,自从联合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缓解率在90%以上,4年存活率为88%。

病变局限在呼吸道者,有人主张用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基异恶唑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疗。

流行病学Wegner肉芽肿属于非常见病,且易误诊,其流行病学还不十分清楚据估计美国Wegner肉芽肿的发病率接近3×10-5。

来自英国的四项研究显示该病的年发病率为0.5×10-6~8.5×10-6。

肉芽肿性疾病PPT课件

肉芽肿性疾病PPT课件
肉芽肿性疾病PPT课件
目录
• 肉芽肿性疾病概述 • 常见肉芽肿性疾病 • 肉芽肿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 肉芽肿性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肉芽肿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肉芽肿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肉芽肿性疾病是一组以肉芽肿形 成为其共同病理特征的疾病。
分类
感染性肉芽肿、免疫性肉芽肿、 结节病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
社交康复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提高社交能力,促进社会融入

患者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肉芽 肿性疾病的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基本知识。
自我管理教育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 的方法,指导患者如何 进行日常护理和保健。
心理调适教育
帮助患者学会调节情绪, 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
情绪的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多发于肺部和淋巴 结。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结节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 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该病多发于肺部和淋巴结,但也可 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结节病的症状和体征因累及的器官而 异,但通常包括咳嗽、呼吸困难、乏力、体重下降等。治 疗结节病的方案因病情而异,可能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 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等。
02
这些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 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需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严格遵守治 疗规程。
预防措施
预防肉芽肿性疾病的措施包括加强个 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致病因素、 定期体检等。
避免接触可能的致病因素,如某些化 学物质、放射线等,可以预防某些特 殊类型的肉芽肿性疾病。
加强助于预防皮肤肉芽 肿的发生。

crohn病(克罗恩病)

crohn病(克罗恩病)

胺吡啶,口服大部分到达结肠、经细
菌分解为5-ASA与磺胺吡啶。
内科治疗
氨基水杨酸制剂作用机理:5—ASA滞留
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稀酸 代谢的一个或多个步骤,而抑制PG合成, 清除氧自由基而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免 疫细胞的免疫反应等。
内科治疗
氨基水杨酸制剂用法:4g/d,
1、腹痛:较常见。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 歇性发作,为痉挛性疼痛伴肠鸣。常于进餐 后加重,排便、排气后缓解。腹痛与下列因 素有关(1)肠内容物通过炎症,狭窄肠段, 局部痉挛。(2)不全或完全肠梗阻;(3) 病变肠段急性穿孔;(4)炎症波及腹膜或腹 腔内脓肿形成。
2、腹泻:粪便为糊状,一般无脓血及粘液, 病变涉及下段结肠或肛门直肠者,可有粘液 血便及里急后重。腹泻先是间歇性发作,后 期可转为持续性。主要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 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引起,也是本病 常见症状之一。 3、腹块:见于10—20%患者,位于右下腹 与脐周,是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 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固定的 腹部包块提示有粘连,多已有内瘘形成。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在发病至确诊往往需数 月至数年,有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 缓解期交替,有终身复发倾向。多 数急性起病,可表现为急腹症,酷 似急性兰尾炎或急性肠梗阻。临床 表现不同病例差异较大,多与病变 部位、病期及并发症有关。
临床表现
消化道(胃肠道)表现 : 腹痛 腹泻 腹块 瘘管形成 肛门直肠周围病变
鉴别诊断
肠结核 (1)多继发于肺结核;(2)病变 主要涉及回盲部,有时累及近结肠,不呈 节段性分布;(3)瘘管及肛门有肠周围病 变少见;(4)PPD(+);(5)抗TB治 疗有效;(5)切除病变肠段与肠系膜淋巴 结病理组织学为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

《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课件

《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课件

新药研发
01
02
03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的 特定基因突变或免疫异常 ,开发具有高度选择性的 靶向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药物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慢性 肉芽肿性疾病的细胞,包 括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 等。
小分子药物
针对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的 特定分子机制,开发具有 高度活性的小分子药物。
研究前景与展望
预后
患者病情反复,生活质量 较差。
病例二:特殊病例分享
病史
患者在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呼吸 困难、喂养困难等症状。
治疗
经过长期抗炎、抗感染治疗, 症状有所缓解,但无法根治。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2岁,因反复肺部 感染就诊。
诊断
慢性肉芽肿性疾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后
患者病情反复,生活质量较差 。
病例三:成功治疗案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5岁,因 反复发热、咳嗽、气 促就诊。
病史
患者自出生后即出现 反复肺部感染,曾多 次住院治疗。
诊断 慢性肉芽肿性疾病。
治疗
经过长期抗炎、抗感 染治疗,症状有所缓 解,但无法根治。
预后
患者病情反复,生活 质量较差。
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的最新研
05
究进展
研究动态
01 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
03 免疫调节剂
对于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使 用免疫调节剂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缓解疾 病症状。
手术治疗
01
病灶切除手术
对于局限性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可以通过手术 切除病灶,以缓解症状和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02
器官移植手术
对于某些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如肺肉芽肿,可能 需要通过器官移植手术来替换受损的器官。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肉芽肿性松弛皮肤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肉芽肿性松弛皮肤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症状及病史:
临床表现不难区别。③后天性皮肤松弛: 皮肤损害的边界较不清楚,早期见少量中 性粒细胞,弹性纤维呈片段或颗粒状改变。 ④斑状萎缩;损害处指压后可向外呈袋状。
内科学疾病部分: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诊断: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肉 芽肿性松弛皮肤
内科学疾病部分: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相关疾病: 坏疽性脓皮症、结节病、老年人结节病、 皮肤松垂、小儿结节病。
谢谢!
有关症状:
结节、丘疹、斑疹、结节、丘疹、斑疹、 皮肤的非干酪性肉芽肿、进行性肉芽性溃 疡坏死、环状肉芽肿、颈部皱纹多、膨胀 性萎缩纹、皮肤丰满度丧失。
内科学疾病部分: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检查项目:
血常规、皮肤试验、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血常规、皮肤试验、血清免疫 球蛋白M(IgM)、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
(一)治疗 可参考MF治疗。松弛部位可手术切除。 约1/3的本病患者在数年或数10年后可发 展为Hodgkin病。 (二)预后 皮损为大片浸润性红色斑块伴皮肤异 色症,可持续多年。
内科学疾病部分: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预防: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预防_肉芽肿性松弛皮 肤怎么调理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内科学疾病部分: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别名: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
内科学疾病部分: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腹股沟肉芽肿演示ppt课件

腹股沟肉芽肿演示ppt课件

晚期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腹股 沟淋巴结的破溃、瘘管形成以 及皮肤溃疡等。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腹 股沟肉芽肿可分为多个类型, 如溃疡型、增生型、混合型和
特殊类型等。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腹股沟区出现无痛性、红 色或紫红色的肉芽肿样病 变,可伴有溃疡、出血或 坏死。
病史
患者常有不洁性交史或局 部损伤史。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摩擦或搔抓 患处、穿着宽松透气的内衣等,以减少疾病复发和促进康复。
心理支持策略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患者的感受和情绪, 给予关心和支持。
情绪疏导
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局部外用药物
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可 涂抹在肉芽肿表面,有助于消炎、止 痛和促进愈合。
手术治疗
切除术
对于较大或反复发作的肉芽肿,可考虑手术切除整肿,需进行切开引流和清创处理,以促进伤口愈合。
其他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
通过激光照射病变组织,可促进 局部血液循环和炎症消退,有助
生活质量改善措施
疼痛管理
皮肤护理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症状,采取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等措施,以减轻疼痛对生 活质量的影响。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皮肤护理,如使用温 和的清洁产品、避免刺激性化妆品等,以 改善皮肤状况。
饮食调整
运动锻炼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蛋 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食物,有助于 促进皮肤修复和增强免疫力。
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如协助患者保持局部清洁、提供舒 适的休息环境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小儿慢性肉芽肿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小儿慢性肉芽肿病_课件模板
3.白细胞输入和输血治疗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慢性肉芽肿病>>>
治疗:
输血可纠正持续重症感染导致的贫血。 输注白细胞可用于控制危及生命的感染, 有报道称输注白细胞与干扰素联合使用, 成功治愈CGD患者并发多发性肝脓肿。
4.干扰素治疗 人重组干扰素-γ可增 加NADPH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感染发生 频率和严重程度。用量为重组人干扰素γ50U/m2,皮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慢性肉芽肿病>>>
病因:
珠菌、克雷白杆菌、E组大肠埃希杆菌、 黏质沙雷菌等的杀菌功能,但对能产生过 氧化氢的链球菌、肺炎球菌仍有杀灭作用。 总之,是有粒细胞内过氧化物杀菌力缺乏 而造成的疾病。性联隐性遗传的慢性肉芽 肿病的各亚型均是由于编码细胞色素b的 qp91-phox亚单位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 被命名为CYBB(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慢性肉芽肿病>>>
诊断:
小儿慢性肉芽肿病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小 儿慢性肉芽肿病
诊断 婴幼儿反复发生皮肤、脏器的化脓性 感染,伴肝脾肿大者,应做四唑氮蓝实验, 筛查白细胞功能,再结合相应的X线检查 确诊。 鉴别 应与下述疾病鉴别: 1.G6-PD缺乏症 患者白细胞G6-PD活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慢性肉芽肿病>>>
诊断:
正常的80%左右。这种病人容易发生溶血 性贫血及反复感染。由于酶的缺乏,白细 胞中测不到单磷酸己糖旁路的代谢活动。 它不能为亚甲蓝纠正,以此和CGD区别。
2.白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缺乏症 病情较CGD轻,家族中无杂合子患者。
3.家族脂色素组织细胞增生症 起病 晚,仅女性发病。其粒细胞缺陷与CGD相 似。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慢性肉芽肿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青年人,20~40岁多发, 女性略多于男性 全身各个系统均可累及,常侵犯 肺(约90%以上),其次是眼、 皮肤、淋巴结等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肺: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广泛的肺实质 纤维化 眼:慢性虹膜睫状体炎、色素膜炎 皮肤:暗红色丘疹、结节,分布在面部和 四肢 淋巴结:颈部淋巴结慢性肿大,不粘连, 无波动 肝、脾肿大,心、肾、骨等亦可受累
第三节 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
定义:一种发生于消化道黏膜的 慢性 复发性肉芽肿性炎症,以淋巴组织最 为丰富的末端回肠发病病最多见,从 口腔到肛门各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 段性分布
【病因】 不明 可能与感染、腹部外伤、过敏反应、 遗传及精神等因素有关
病理表现
非干酪化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并 朗格汉斯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肠病变为肠管水肿、肌层增厚及 肉芽肿形成
【预后】良好
第五节 浆细胞肉芽肿 (plasma cell granuloma)
是一种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 症性肉芽肿性病变良性病变
【病因】不明,可能与变态反 应有关
病理表现
基本肉芽肿表现 大量密集的成熟浆细胞及少量淋巴 细胞 有浆细胞退化形成的Russell小体
第二节 结节病 (Sarcoidosis)
又名 类肉瘤病、Boeck肉芽肿 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发生非干 酪化上皮样细胞慢性肉芽肿性疾病。 有自限性,多数预后良好,有自然 缓解的趋势
【病因】 不明 可能与免疫、遗传、细菌或病毒 感染、过敏反应等有关
病理表现
镜下: 上皮样细胞结节,内有小血管,无干 酪化 上皮样细胞多,巨细胞及淋巴细胞少 免疫荧光: 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沉积
年龄:任何年龄,11~40岁多见 性别:女性多于男性 表现:好发于牙龈,尤其好发于前牙牙龈; 高出粘膜的深红肿块; 表面光滑或者有分叶,有蒂或者无蒂; 中等硬度,易出血; 破溃后形成溃疡。
化脓性肉芽肿
[诊断]
1.局部因素:刺激、外伤、感染因素 2.临床表现:瘤样增生,有或无 蒂,深 红色,易出血,有时表面溃疡 ,或呈粉 红色硬质肿块 3.组织病理: 血管增生性肉芽肿
【诊断】 口腔黏膜溃疡 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和泡沫细胞 不侵犯骨等Fra bibliotek鉴别诊断
骨嗜酸性肉芽肿 10-20岁发病, 骨组织(颅骨、下颌骨、肋骨)最 常受侵;侵犯牙龈、牙槽突,出现 牙龈肿胀,坏死,牙齿松动;X线表 现为卵圆形或圆形穿凿样骨缺损
治疗及预后
【治疗】局部溃疡消炎、止痛、促愈合 单发病损放射治疗 敏感(1020Gy) 多发病损 放疗+激素治疗
诊 断
依据口腔黏膜水肿性线性溃疡、 回肠末端节段性肠炎、X线检查肠管 狭窄可做出诊断
治疗及预后
治疗:无特效 内科保守治疗 抗生素控制感染,予激素治疗 口腔局部可使用含漱液漱口,严重 者使用激素局部注射 预后:可自行缓解,易复发
第四节 嗜酸性肉芽肿 (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oral mucosa)
肝脏结节病
双侧肺门淋巴 结肿大
临床表现
口腔表现 多发于唇、颊粘膜、牙龈、 舌及大涎腺 黏膜增厚、肿胀,形成巨唇,口周皮肤 呈暗红色,可触及结节样物,质韧 牙槽骨:可有骨质破坏,牙齿松动 腮腺:双侧受累,肿胀,口干,可及硬 结,无痛


口腔颌面部结节样肿大、肺门淋巴 结增大、全身性肉芽肿 结核菌素反应减弱、Kveim反应阳 性、血沉加快 非结核结节的病理表现
口腔粘膜肉芽肿性疾病
口腔粘膜肉芽肿性疾病
口腔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层的肉芽肿性病变
局限于口腔,如化脓性肉芽肿等 病因明确,如梅毒、结核等感染性疾病 原因不明,累及口腔、面部和全身其他系统, 病程长,疗效较差。
第一节 化脓性肉芽肿 (pyogenic granuloma)
是组织对创伤及感染的一种反 应性病变,为口腔粘膜的一种良 性病变。
一种稀有的独立疾病,主要表现 为黏膜溃疡,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病因】 不明 可能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 皮肤疾病、血液病及肿瘤、自身 免疫病、肺源性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症、药物等有关
【病理】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组织细胞增生 组织细胞中有泡沫样细胞
临床表现
男性多见 好发于舌、龈、唇、腭 边缘不整的黏膜溃疡,面积大,微 黄色渗出;牙龈处病损似坏死性龈 口炎,自愈,可复发 可伴皮疹,红色斑点或於点
鉴别诊断
1、周缘性巨细胞肉芽肿 好发牙龈或牙槽 黏膜,质硬,可侵及骨面造成破坏,组 织内有大量多核巨细胞 2、周缘性骨化纤维瘤 色白、质硬,无疼 痛,无化脓,可造成骨破坏
[治疗] 1.去除刺激因素 2.病变发红且小: 去除刺激 因素后消炎治疗 3.溃疡性病损:局部消炎止 痛、促愈合 4. 手术切除: 较大的增殖性 溃疡
临床表现
病程缓慢,男女无差异 口腔黏膜:10%出现口腔病损,线状溃 疡,或形成肉芽肿、小结节及龈增 生 消化道症状:腹胀、腹痛、腹部肿块, 晚期肠梗阻、肠穿孔 消化道外病变:骶髂关节炎、脊椎炎、 眼色素膜炎、皮肤红斑结节、肾结 石等
实验室检查:贫血、血清铁、叶酸、维 生素B12降低,大便隐血阳性 肠道X线检查:肠管狭窄呈”香肠状“, 典型”卵石征“ 结肠镜检查:可见回肠末端及邻近结肠 肠壁结节状突起
[病因]
1. 慢性刺激-牙石、充填物 悬突、残根残冠、咬伤等 2. 感染 3. 内分泌变化 (妊娠期 及青春期) 组织对局部刺激因素的敏感 性增强,发生牙龈妊娠瘤等
病理
血管增生性肉芽肿组织
血管高度增生,形成无数毛细血管 较多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 胞浸润 趋向愈合时血管减少,纤维成分增 多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1、结核病 结核接触病史,口腔结核溃疡特征 表现,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结节,结核菌素实 验阳性,X线片表现,及抗结核治疗有效
2、梅-罗综合症 颌面部复发性肿胀,肉芽肿性 唇炎、面瘫、沟纹舌 3、克罗恩病 口腔粘膜水肿性线状溃疡,回肠 末端节段性肠炎及X线肠管狭窄
治疗
治疗:无特效,有的可自愈 口内病灶去除 唇部肿胀可局部注射激素类药物 全身器官损害者,可口服激素类 药物治疗 预后:部分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5~8% 患者可致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