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本质及译学方法专题研讨会记要
翻译本质浅析

翻译本质浅析翻译是一项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和科学。
尽管翻译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对于翻译的本质和方法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讨论。
本文将对翻译的本质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一些翻译过程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翻译的本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方式。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翻译可以帮助人们跨越这些差异,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翻译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的词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词语,更重要的是要传递原文中所包含的意义和情感。
翻译需要有深入了解原文和目标文化的能力。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和语言结构的差异,直接对原文进行简单的替换是不够的。
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用词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来重新构建原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这要求翻译者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感知力。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
翻译需要传递原文的信息,同时还要考虑目标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语言习惯和受众的背景知识来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翻译的目标是要使得目标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的意义和情感,并与原文作者产生共鸣。
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题和挑战。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翻译的不准确性。
这可能是因为某些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没有对应词语,或者某些表达方式在目标文化中不被接受。
翻译中的误解和误译也是常见的问题。
翻译者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翻译者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
翻译者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素养,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翻译者可以积极与原文作者沟通,了解原文的背景和意图,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翻译者还可以利用翻译工具和资源来辅助翻译工作,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翻译是一项复杂而有挑战性的任务。
它既是一种文化交流方式,又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同时还要求翻译者具有深入了解原文和目标文化的能力。
翻译本质浅析

翻译本质浅析翻译是一种语言交流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其本质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翻译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术。
本文将对翻译的本质进行浅析。
翻译是一种语言交流的方式。
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翻译的目的是通过将原文中的信息转化为目标语言,让不同语言的人能够理解和交流。
翻译者需要掌握原文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才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翻译是一种需要高度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活动。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翻译的目的是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桥梁,让文化之间的差异得以理解和传递。
翻译者需要具备对原文背后文化背景的了解,才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含义。
翻译者也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以确保翻译结果在目标文化中能够得到恰当理解。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尽管翻译的目的是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但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可以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要求,进行适度调整和转换。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翻译并不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的词语替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词语,而是需要翻译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力,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翻译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
翻译是一种双向的过程。
翻译者需要同时具备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能力,能够理解源语言的细微差异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
翻译者需要具备双向的语言转换能力,即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转换能力,也需要具备从目标语言到源语言的转换能力,以便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校对和修改。
翻译的本质浅析

作 认 识 的基 础 上再 现 原作 的创 造 性 活动 。
【 关键 词】 翻译 ; 本质; 认识 活动 ; 创造性
0 前 言
翻译活动 由来 已久 . 是人 类最早从事 的智力活动之 一 , 它的历史 作用和现实价值都不可低估 , 但是对 于这样一 项古老 、 重要 、 与人类 文 化、 思想交 流密切 相关 的活动 , 人们至今 没有 一个全 面的 、 本质 的、 科 学的认 识。康德指出 : “ 如果 想要把 一种知识建 立成为科学 , 那就必须 首先能够准确地规定出没有任何 一种别 的科学 与之有共 同之处 的、 它 所特有 的不 同之点 . 否 则各种科学之 间的界线就分不 清楚 . 各种 科学
的任何一种就不能彻底地按其性质来对待了。 ” 实际上 。 译 学上的许 多 重大 问题 , 如翻译 的标准 问题 、 直译或 意译 问题 、 学科 归属问题 、 是科 学还是艺术上 的争论 。 最终都可 以归结为对 翻译本质认识 的不同。所 以.弄 清楚 翻译 的性质 . “ 是 翻译理论 的第一主 要任务 。” ( 谭 载喜 , 1 9 9 5 ) 很多其它 的争论便会不攻 自破。本文试 图对 翻译 的本 质进行 阐 述
科技信息
0外语论坛 o
S C I EN C E&T E C H N OL OG Y I N F O R MA T I O N
2 0 1 3年
第 5期
翻译的本质浅析
叶 晓兰 , 2 ( 1 . 琼 台师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 海南 海 口 5 7 1 1 2 7 ; 2 . 海 南 大学 旅游 学 院 , 海南 海口 5 7 1 1 2 7 )
文学翻译本质

文学翻译本质问题探讨一.文学翻译与艺术文学翻译,从字面意思理解:文学翻译即对文学作品的翻译。
许多人认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翻译的核心是语言,因此当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所谓艺术,即是存在美学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艺术的创造在形式上具有创造性和美感,这一点与文学似有共同之处:文学作品的内容总体上是虚构的、想象的;其目的是审美;文学关注的重点不是语言的意义,而是语言本身,表达的是人类的情感;文学的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与语言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在形式上富于美感和创造性,具有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节奏和韵律。
简言之,文学的想象性、审美性、创造性、抒情性是它与非文学(科学与日常语言)的显著区别。
当然,我们也必须明白:“艺术与非艺术、文学与非文学在语言用法之间的区别是流动性的,没有绝对的界限。
”总之,从内容上讲,文学翻译是对文学作品语言形式、艺术手法、情节内容、形象意境等的再现;从语言特征上讲,文学翻译作品的语言也应具有想象性,审美性,创造性和抒情性。
在于艺术本质的对比过程之中,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显得更为明晰。
文学翻译相对于非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并不能说明它是一门艺术。
要判定它是不是艺术,还得将它与真正的艺术本质相比较来进行概念的界定。
谈到艺术,具有感性形象的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和诗歌等艺术作品往往会第一时间跳入人类的脑海之中。
并且人们常常把它们与艺术等同起来。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艺术与艺术作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艺术是人类的一项活动,而艺术作品则是这项活动的产物。
那么艺术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活动呢?关于艺术的定义,自古以来说法很多,“艺术是一种愿望的想象性表现”(弗洛伊德),“艺术即情感语言”(杜卡斯),“艺术是对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用形象思维”(别林斯基),等等。
尽管说法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艺术是一种创造,具有审美的属性,也就是说,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的把握。
我们再来看文学翻译与艺术的异同。
对翻译本质的思考

[>] 性与艺术性统一的翻译才可真正称得上佳译。 的美, 一条数学定理的准确、 简洁, 都离不开语言的艺术。
原文:?)2&+,"- @&7 <$ ,&"2 -.&- (.$$0, *17 A%$*"@&: ?.$ ’)1* 【参考文献】 湖 南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1<<$* -"*$, )’ -.$ &1-)%)<"0$ %)#$ A%$*"@& -.*)18. ()*5 &72 ;0&+ : [B] 黄 振 定 翻 译 学 [ : G] : 长 沙: 译文: (B)今天我们可以说, 美国是靠汽车轮子运转的。 >LLL : 汽车的四个橡胶轮子载着美国人去上班, 去游玩。 [>] 杨自检 :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 G] 上诲外语教育 : 上海: (>)今天我们可以说, 出版社, 美国是靠汽车轮子运转的。四个 >LLL : [C] 橡皮轮子推动着美国人的工作和娱乐。 [D] 黄振定 : 文学翻译评价的科学性及其科学论 [ M] : 外国 语, 译文 (B) 语言的艺术性较强, 读来形象生动, 与译文 (>) 一 ,=) : BNNN( =N K CO : 样同等地再现了原文, 而译文 (B) 更美, 更便于读者理解。科 [=] 崔永禄 :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 G] 南开大学 : 天津: 技翻译中科学性与艺术性应有机地接合起来, 灵活掌握其限 度。 诗歌翻译中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D、 出版社, >LLB : [C] 黄振定 : 科技翻译的艺术性及其艺术论 [ M] : 外国语, ,B) : >LLB( OP K PD :
中译法研讨会五个坚持

中译法研讨会五个坚持中译法研讨会五个坚持在中译法研讨会上,我们需坚持五个原则,以确保在中法翻译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上能够取得卓越的成果。
这些原则是:坚持学习与交流、坚持专业与创新、坚持合作与竞争、坚持研究与实践、坚持规范与灵活。
一、坚持学习与交流学习与交流是研讨会的核心价值。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中法两国翻译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巧,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
我们也要主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促进与他人的交流互动。
通过学习与交流,我们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坚持专业与创新在中法翻译领域,专业性是核心竞争力。
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翻译质量的高水平。
我们也要勇于创新,发掘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语言和文化环境。
专业性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坚持合作与竞争研讨会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我们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解决翻译领域中的难题。
在合作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和贡献,团结一致,共同进步。
也要保持一定的竞争意识,激发个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通过合作与竞争的双重机制,我们能够推动中法翻译领域的不断发展。
四、坚持研究与实践研究与实践是我们不断提高翻译水平的关键。
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中法翻译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才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研究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将为中法翻译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坚持规范与灵活在翻译中,规范性是保证质量的基础。
我们需要遵循行业的规范和标准,确保翻译作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我们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和变通。
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平衡是我们在翻译中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的应用,才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总结回顾:研讨会的五个坚持,即学习与交流、专业与创新、合作与竞争、研究与实践、规范与灵活,构成了中法翻译领域的核心价值观和行动准则。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翻译概论Chapter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Chapterl----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D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蜡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一一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Sayers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一一“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本质及译学方法专题研讨会”记要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联合主办的“翻译本质及译学方法专题研讨会”,于2008年12月19—22日在北国冰城哈尔滨隆重召开。
中国译协发来贺辞,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负责人杜桂枝莅临大会并发表讲话,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致欢迎辞。
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35家单位的52名专家学者齐聚黑龙江大学,另有20余人列席会议。
与会代表共提交48篇论文,其中36人做了精彩的大会发言。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两次学术沙龙,围绕翻译本质问题是否应该悬置、翻译方法与译学方法之别、语料库与翻译、发掘传统与引进西方、纯理思考与注重现实、变译与全译之分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大会安排井然有序,内容丰富,讨论热烈,针对性强,基本达到了会议预期的目的,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综合所提交论文与大会发言以及沙龙互动的内容,讨论要点可归结为以下三大方面:
1.翻译本质多视角研究
在翻译学学科建设日益迫切的今天,翻译本质问题是其根本性的问题,任何一个研究者不论自觉与否都会考虑这个问题,对其明确与否,了解得全面与否,都会无形中影响其翻译研究,决定其研究选题的取舍。
从与会文章来看,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多的关注。
提交的会议48篇论文中有23篇从各自的立场多视角地考察了翻译的本质问题,如从语思统一角度考量翻译本质(高金岭);取文学翻译视角考察翻译本质(焦鹏帅);从双语词典翻译考察翻译本质(陈伟);从可译性角度论及韵体译诗之可行性(郦青)、从翻译模式论及翻译本质(刘泽权、张丽)。
学者们认为:建国前中国翻译具有民族性和异质性(贾洪伟);翻译是多元的(陆永昌);“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一字可以穷尽译理(罗新璋);翻译具有历史性,由此可以反思翻译的对等论、相似论以及重译等诸多问题(庞秀成);翻译是一种语言审美实践(武锐);翻译属于第二级传播(肖胜文);“化”是全译的本质(余承法、万光荣);文学翻译的本质是隐喻性语言的转换生成(苏艳);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观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张文英);视域融合论是翻译的绝对本质属性(张永中、王国平);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在原文与译文间寻求均衡促成了翻译均衡论(周领顺)。
2. 译学方法多学科研究
方法论研究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译学方法论的建设开始受到关注,说明译学开始走向成熟。
走向成熟,并非成熟,而只是起步。
翻译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在国内开始受到关注,此次会议有所体现,如当前翻译研究应该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翻译是忠实还是背叛、翻译研究的范式与视角区别何在等问题,值得三思(张会森);翻译学研究从相邻学科借用思想与方法越来越多,值得探究(杨晓荣);全译与变译研究奠定了翻译学的基石(李亚舒);穆雷从翻译学博士论文写作现实出发阐述了翻译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性;胡庚申从术语学角度厘清了译事、译技、译见、译论、译学等核心概念。
机器翻译研究和翻译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本次会议也成为一个亮点,如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把翻译看成解读密码的过程(冯志伟);翻译具有再生性,对人译与机译理论建模和工程实践中的学术探索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易绵竹);形式语法的本质是自然语言建模,对机器翻译、信息检索和抽取、自动校对均具重要价值(许汉成)。
语料库是时兴的翻译研究手段,越来越多的学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如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胡开宝、邹颂兵)、基于《天演论》变译平行语料库的变译思想研究(黄忠廉)、基于本体的俄汉机器翻译基本句库的设计(姚爱刚)。
另外还有学者从文本类型学角度论科技翻译(丛亚平)、从场景—框架语义理论研究文学翻译(邓静)、从对比语义学角度探讨词汇的转换(高兰英)、用关联原则解读幽默讽刺话语的翻译(黄杨英)、从模因的角度看归化与异化的动态统一过程(尹铁超、王娜)、从术语学角度讨论语言学术语的翻译(彭玉海)。
3. 其他议题
与翻译相关的论题还有:赵为“中国武侠小说俄译初探”、张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译外教学探讨”、孙翠英“文学翻译中异国情调的传达——情感模式的翻译”、高雅古丽·卡德尔“语篇理论在高校翻译教学中的移植与实践作用”、韩振宇“翻译的社会功能标准”、李利群“俄罗斯文学作品标题翻译技巧”、刘丽芬“俄语标题结构汉译模式”、阎萍“商贸日语文章中的翻译问题”。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