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旅游业也在逐渐壮大,特别是在对国际旅游者的吸引方面。
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长白山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本文以目的论为视角,对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向国际游客传达长白山的文化魅力。
二、目的论的概述目的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它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明确翻译的目的,然后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目的论尤其重要,因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向国际游客传达景点的文化信息和吸引力。
三、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现状长白山作为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其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对于吸引国际游客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存在一些问题,如翻译不准确、语言不地道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国际游客对长白山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也影响了长白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目的论在长白山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应用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翻译者需要明确翻译的目的,即向国际游客传达长白山的文化魅力和旅游信息。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准确性原则:翻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并使用准确的英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信息。
在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中,翻译者需要了解长白山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等信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相结合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兼顾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注重原文的形式和意义,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因此,在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中,翻译者需要使用自然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同时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旅游信息。
3. 目标语读者导向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在长白山旅游文本的英译中,翻译者需要使用符合国际游客习惯的英语表达方式,以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长白山的文化魅力。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英译探究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146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英译探究强艳颜, 佟彤(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目的论的核心观点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
用目的论来指导旅游文本的翻译能使译者脱离“等值”翻译的束缚,着眼于翻译目的,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效果。
关键词:目的论;旅游文本;翻译技巧一、前言随着旅游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来到我国领略大好河山,感受丰厚的文化底蕴。
为吸引国外游客,各旅游景区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将英语作为传达信息和树立形象工具,因此加强了对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视。
旅游文本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二、旅游文本特点“旅游文本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检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有着词汇量大、知识面宽、文化面广、措辞讲究、风格人性化、功能多样化等特点”[1]。
在对旅游文本进行翻译时,译者不仅要考虑原文的内容形式,更要注意文本自身的目的性——吸引游客和传播中华文化。
三、目的论概述目的论Skopos是一个希腊词汇,意为“目的”,由德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弗米尔提出。
翻译目的论的定义是:“在目的语背景下,为目的语的目的,和目的语环境读者,生产一个文本”[2]。
该理论包含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
目的论认为“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是首要原则,它决定着翻译的过程”[3],即“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采取的的方法策略”[4]。
连贯原则又称语内连贯原则,是指“译者注意译文内部的连贯性,所呈现出的译文对读者来说能够被理解”。
忠诚原则又名语际连贯原则,指“译文与原文之间具有连贯性,而这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了解”[5]。
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为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从属于目的原则。
四、目的论在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应用旅游文本翻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和弘扬中国文化,因此在翻译该类文本时要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使译文具有可读性。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指南文本英译探究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指南文本英译探究北京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旅游资源,也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城市。
几乎是海外游客来中国必选城市之一。
其中北京海淀区的旅游资源尤其丰富,旅游产业非常发达。
但也面临世界各个城市旅游业的强大竞争,城市旅游指南作为游览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外宣工作就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在目的论理论下对《北京海淀区(新)旅游一图通》中英译版本进行研究。
该旅游指南涵盖方面广泛,包括缘梦海淀(皇家园林、乐水乐山、聚光科技、古迹遗韵、名校风采、民俗采摘等)、驻梦海淀(酒店住宿、餐饮美食、文化娱乐等)及便捷交通三大版块。
内容的丰富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笔者在目的论指导下对该旅游指南进行研究,形成一些旅游指南文本中的翻译策略同时也发现其中一些翻译错误。
提出了在旅游指南文本翻译中3个基本策略:增补法、删减法、改写法。
鉴于该旅游指南文本的丰富性,期望该研究有利于其他城市旅游指南文本进步。
此外,笔者建议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料信息,在宣传媒介上面加以创新。
标签:目的论;旅游指南;文本类型;翻译策略;电子媒介1.引言1.1 论文研究背景。
北京海淀区的旅游资源尤其丰富,旅游产业非常发达。
但同时也面临世界各个城市旅游业的强大竞争,城市旅游指南作为游览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外宣工作就变得更加重要。
1.2 论文写作目的。
《北京海淀区(新)旅游一图通》涵盖方面广泛,包括很多版块和领域,内含多种类型文本。
内容的丰富性、文本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指南英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和借鉴。
借助目的论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归纳出旅游指南文本中的一些基本策略进而进一步指导实践。
同时笔者建议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料信息,在宣传媒介上面加以创新。
1.3 论文结构。
论文首先回顾并明确研究背景及写作目的,进而结合《北京海淀区(新)旅游一图通》中英双语版本从文本类型和文本的功能两方面进行文本分析,结合目的论中的翻译目的和翻译原则进行阐述,随后总结文本发现中的翻译难点、问题,接着提出解决策略,最后提出结语和建议。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旅游文本的翻译

862014年2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旅游文本的功能是在于通过对旅游景点的介绍,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
因此,翻译旅游文本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
本文先从目的论出发,对目的论做了简要介绍,并以此为指导原则进行旅游文本的翻译。
一、目的论简介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欲达目的不择手段”。
(Shuttleworth & Cowie ,2004:156)。
在这一原则下,源文本只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在译入语环境中,所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的需求。
旅游文本属于呼吁性文本,其中包括旅游景点的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景点名称,旅游广告标牌,古迹楹联等等。
旅游文本的翻译,在语言上,应该注意与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相贴近,达到以语言的魅力吸引游客的目的。
二、英汉旅游文本语言特点及风格差异1.中文旅游文本的特点(1)语言渗透主观感受。
所谓“三分像,七分想”,就是在指中国人喜爱抒发内心的感情,尤其是在描述自然景观的时候,将自身的想象与现实景色相结合。
例如:南溪山,双峰并列,峭拔挺立,烟翠凌空,山形似马鞍。
每逢空山新雨,阳光映照,可见石色洁白如玉,恰似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丹青。
这种富有人文色彩的结合,将人的主观情感根植于描述的语言之中,同时,佐以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语言产生动人的魅力,是其他效果所不能比拟的。
(2)用词典雅,简约华美。
中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意合,将句子前后的语意相关联,辅以形容词的变幻多端,给人典雅的感受,同时,汉语的表达,通常会运用大量的对偶平行句子,以追求文章的对仗工整,声律和谐,以期达到音形意皆美的完美表现。
简单的三言两语,简约概括的表达原作者的意思。
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完整的概括了中文的语言特点,旅游文本亦是如此。
(3)古诗词的引用。
在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都有着诉不尽的历史渊源,更不乏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诵诗词。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一、“目的论”视角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意义“目的论”是指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功能。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游客,让他们对目的地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旅游文本的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更要注重传达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情感。
二、旅游文本翻译的策略和方法1. 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避免出现生硬、呆板的译文。
如果原文是充满诗意的描述,译文也要通过词语的精美和句式的优美来传达原文的意境;如果原文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译文也要具有同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过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2. 强化目的地的文化和特色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重强化目的地的文化和特色。
这就要求译文中充分体现出目的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地标建筑、美食特色等方面的信息,让游客在阅读译文时就能感受到目的地的魅力和独特性。
在翻译介绍北京的旅游文本时,要注重体现北京的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特色小吃,而在翻译介绍上海的旅游文本时,要突出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特色。
3. 照顾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照顾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这就要求译文中不仅要传达目的地的文化信息,还要根据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翻译旅游指南时,要注意将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信息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说明,以便游客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
4. 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
这就要求译文中不仅要传达信息,还要引导游客参与到目的地的文化体验中来,让他们在阅读译文时就能感受到目的地的魅力和独特性。
在翻译景点介绍时,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引人入胜的叙述,让游客仿佛置身其中;在翻译美食介绍时,可以适当增加口味、刺激味蕾,让游客愿意品尝当地特色食品。
5. 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在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中,功能目的论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可以帮助翻译者有效地转换和传达源文本的意义和功能。
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讨论。
功能目的论强调翻译应该考虑到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功能差异。
在旅游文本中,源文本的功能通常是为了吸引读者,宣传旅游景点或活动,鼓励读者选择某个目的地进行旅行。
翻译者需要在目标文本中保留这个功能,并尽可能地传达源文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翻译者可以通过采用一些翻译策略来实现上述的目标。
可以考虑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可以使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旅游景点的美丽和吸引力,或者使用一些表达强调的句子结构。
翻译者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文化修辞手法,以适应目标文化的习惯和口味。
在翻译食物介绍时,可以使用目标文化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来描述食物的口感和特色。
翻译者还应该注意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口语化和正式化的差异。
在一些目标文化中,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可以更好地与读者产生共鸣,但在一些正式的文化环境中,使用正式化的语言可能更为合适。
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来决定如何调整语言风格。
翻译者还需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群体的特点。
不同的读者群体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因此翻译者应该根据目标读者群体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如果目标读者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可能可以使用一些时尚流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功能目的论是一个重要的翻译策略,在旅游文本英译中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传达源文本的意义和功能。
翻译者可以通过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化修辞手法和适当的语言风格来实现这一目标。
翻译者还应该考虑到目标读者群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英译

、
旅 游 文本 的语 篇 功 能
代开始 , 先后提 出、 丰富并加 以完善。其 主要 内容 为: 翻译 方法 和 翻译 策 略必 须有译 文 的预期 目的或
功能 决定 。译 者在 整个 翻译过 程 中的参 照系应 是译
二 、 语 旅 游 文 本 的 英译 分 析 汉
英 汉 语 之 间 不但 在 遣 词 造 句方 面具 有 不 同 的
文讨论的范围之 内; 第二类可称之为翻译 “ 内伤” , 因此 , 游 文本 的 翻译 目的 跟文学 文本 的翻译 旅 主要 是 字 词 句 上 的简 单 生 硬 对 应 , 达 上 亦 步 亦 目的有所不 同。旅 游文本 的 翻译 属于一 种实 用性 的 表 趋 , 能灵 活 运 用 各 种表 达 手 段 , 式 上 是 做 到 了 翻 译 , 旅 游 资 源 向 目的语 读 者 推介 , 他们 理 解 未 形 将 使 忠 实于 原文 , 但却 未能传 达 原文 的营销 功能 。 并乐 于接受 从 而达到 旅游文 本 的营销 目的 。旅游文 本的翻译应注重突出译文的营销功能 , 注重信息传 递 的效果 , 分 揣摩译 文 读者 的文化 心理 和 审美 习 充 “ 能 目的论 ” 功 由德 国功 能学 派 翻译 理 论 的代 惯 , 从原 文 中选 取他 们 易于理 解 并乐 于接 受 的旅游 表 人 物莱 斯 、 费米 尔和诺 德 等学 者从 2 0世 纪 7 0年 信 息在译 文 中予 以表 达 。
能为 出发点 , 用符合译文读 者接受期望 , 以译文接
不 同语 篇类 型 的文 本具 有 不 同的交 际 功能 , 如 受 目的相符 的表 达 方式 进行 调整 。[ 3 1 笔 者将 结 以下
收 稿 日期 :0 9 0 — 7 2 0 — 3 2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一、目的论简介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德国学者赫尔德·费雷尔-霍尔兹(Hans J. Vermeer)和其合作者所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方法,翻译的质量应该以目的是否达到为评判标准。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翻译不再仅仅是语言对语言的转换,而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尊重源文本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译文的接受对象和使用场景,从而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二、目的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意义旅游文本是指引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了解旅游景点、规划行程的一种重要文本类型。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传达准确的信息并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愉悦感是至关重要的。
而目的论恰恰提供了一种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视角,为旅游文本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的论提醒翻译者要充分了解译文的使用环境和受众特点。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译文可能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比如外国游客、本地居民或者旅行社工作人员。
针对不同的受众,翻译者可以灵活调整词语、句式以及行文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可读性。
目的论指导翻译者要注重译文的实际效果。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译文的目的通常是引导读者进行旅行选择、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或者享受阅读乐趣。
翻译者应当注重译文的实际效果,通过精准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产生积极的行动意愿。
目的论要求翻译者要权衡源文本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一些地名、景点名称、民俗风情等文化特色的翻译常常需要考虑到源文本和译文之间的差异,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目的论的指导原则,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源文本和译文之间的文化传播和意义表达。
1. 注重读者导向。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译文的受众特点,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如果译文面向外国游客,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介绍,以增强译文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
科技交流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旅游业也迈进全球化时代。
很多外国游客渴望通过旅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因而汉语旅游文献的翻译已成为我国对外宣传、吸引国外游客的重要途径。
根据Reiss的文本类型理论和Vermeer的目的论,原文本的类型不同,其翻译目的也会有所不同,翻译不同类型的文本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从文本的角度探讨旅游资料的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目的论
功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在1971 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思想的雏形。
而后,汉斯·威密尔在与赖斯合著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功能目的论”这一概念,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并强调翻译并非简单的由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
之后,克里斯汀娜·诺德对功能派理论进行全面总结,使其更加系统、完善。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行为的目的,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使译者拥有更大的自由。
目的论指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译文读者是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译文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阅历,每一种类型的翻译都有特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所以,在目的论下进行旅游文本翻译,需要充分考虑旅游文本和景点的特点的同时,并高度重视译文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功能,以提高译文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三、旅游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目的
旅游文本包括经典介绍、广告标语、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内容,是一种对外宣传资料(方梦之,毛忠明;2005)。
旅游文本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读物,其目的是帮助游客了解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方面的知识。
就其问题功能而言,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是旅游资料的两个主要功能,因而其语言表达必须准确、通俗、简洁,能雅俗共赏,利于不同层面读者理解和接受(贾文波,2004)。
因此,旅游文本翻译应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到读者的阅读目的和阅读习惯,注重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体功能的对等,最大限度的取得旅游产品的预期效果。
英国翻译家纽马克将文本类型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和呼唤型。
旅游文本属于呼唤型文本,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旅游翻译应注重突出译文的“呼唤”功能,注重信息的传递效果,使译文读者尽可能获得与原文读者
相同的感受。
四、南海神庙旅游资料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翻译旅游文本时,译文对原文的形式和语言结构依赖程度不同于文学文本翻译,译者应将重点放在原文内容上。
译者需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以南海神庙旅游景点为例,在翻译旅游文本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一)增译法
增译法是对源语文本中的字、词句的字面意思进行注解说明,这种翻译方法能使外国读者了解字、词、句本身的字面意思。
二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一些字、詞、句增加一些目的语读者可能缺乏的相关的背景信息,使得目的语文本更容易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
旅游文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人名、地名、朝代、历史事件、典故传奇等等,目的语读者往往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
运用增译法,可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如:例句1
原文:南海神庙坐落在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
古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至今已有1415年的历史。
译文:Nanhai God Temple,located in Miaotou Community,Suidong Street,Huangpu District of Guangzhou ,was built in the year of 594 in the Sui Dynasty with a history of 1415 years.
源语读者因了解国家的历史,可能对“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很熟悉,但目的语读者却可能对此一无所知。
翻译时用年代数字解释“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增补了古庙修建的确切时间,既保持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也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古历史和文化。
(二)省略法
根据目的论的“目的原则”和旅游文本的特点,只要汉语文化词是作为华丽的辞藻出现在文本中,不是读者理解原文的必要信息,就可以采用省略的方法.只要省略能够在达到译文目的的同时不损害作者的意图,就不违背“忠诚原则”。
原文:拜亭俗称礼亭,是历代帝王御祭南海神的地方,这座拜亭是仿明风格的现代建筑。
歇山重檐,红柱红梁,富丽堂皇,中间放置汉代铜鼓,气派威严。
这种拜亭在广州是很罕见的。
译文:The Worship Pavilion,commonly known as the Ceremonial Pavilion,was where emperors of the past dynasties would worship God of South Sea. The Worship Pavilion is a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Ming Dynasty style. With multiple eaves,red pillars and red beams,it’s grand and magnificent. In the middle of the pavilion is a copper drum,which is very stately. The Worship Pavilion of such kind
is a rarity in Guangzhou.
原文中的一些修饰词出现在译文中会显得繁杂,不符合旅游文本的特点,夸张有余而真实感不足。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可以选择适当的省略不必要的信息,只译出原文的主要内容,使译文显得流畅自然,景物描写得真实客观,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实现旅游文本的宣传功能。
五、结语
本文根据翻译目的论这一理论,结合旅游英语翻译的目的和特点,分析了南海神庙旅游资料的翻译,指出翻译目的论这一理论对旅游英语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并为旅游文本翻译提供了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期促进旅游翻译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