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与美学精神

合集下载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各朝代的优秀电视剧盘点,非常值得看!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各朝代的优秀电视剧盘点,非常值得看!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各朝代的优秀电视剧盘点,非常值得看!远古时代:《伏羲女娲》,该剧讲述了蛮荒时代,在火山、洪水、野兽肆虐的环境之中,人类的部落之间为抢夺生存环境和生活资源而相互争斗、频繁厮杀的故事。

是唯一反映远古历史的电视剧,没有虚无缥缈的神话色彩,有的只是远古人民朴实而纯朴的情操。

夏商周时代:《封神榜》,历史与神话的结合,一部古文化的瑰宝,这一时期基本上没别的电视了,虽说封神榜充满了神话色彩,但却是目前唯一一部反映商周时期历史的电视剧。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列国春秋篇》,以单本故事为主,大大回避反复的历史,每一集一个,每一个故事讲叙一个人物,故事叙述新颖,人物出场与事件起落都有很好叙述。

且人物台词优美,故事与历史都有据可考,春秋篇中包含历史、语言、传说等多种文化及演员们丰富舞台化的表演都迎合原著。

另外还有《东周列国战国篇》。

秦朝:《大秦帝国》三部曲,分别是《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讲述了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一统天下,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

是一部以秦国为主要视点来展现战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

作品注重尊重史实,只进行了适度的艺术加工,其中还融合了不少最新考古史料。

向观众展现秦始皇能统一中国的原因,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偏蛮小国由几代秦国人奋发图强,历经磨难才实现大国梦,本作就是想拨开历史迷雾,以电视剧的表现方式让更多的观众重新认识这段历史。

汉朝:《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另外还有一部96年的电视剧叫做《汉武帝》,相对来说更偏重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首推《三国演义》,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剧,这里不再赘述。

说一下前段时间热播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严格意义上这不是一部历史正剧,因为剧中有很多与史实不符的地方,但电视剧就是电视剧,总要给导演和编剧一些发挥的空间。

论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对含蓄蕴藉传统美学精神的艺术表现

论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对含蓄蕴藉传统美学精神的艺术表现

含 蓄蕴 藉 是 一个 重 要 的传 统 美学 范 畴 .中 国 长 面对 强敌 . 坚 守 在 关帝 庙 . 此 时 电影 画面 中给 出
人深 受 儒 家思 想 的影 响 . 民族性 格 中有着 温 柔 敦

个关 帝 庙 大殿 上 方 “ 忠义 千 秋 ” 匾额 的特 写 镜
虽 然 只是 一 个 无声 的镜语 , 但 导演 的意 图非 常 厚的特点 , 待人接物 、 表情 达 意也 内 敛 多 于 显 露 、 头.
项 目( MJ 1 2 — 0 2 ) ; 四 川省 哲 社 重 点 研 究基 地 “ 四) 1 1 思 想 家研 究 中心 ” 项 目( S X J Z X 2 0 1 2 — 0 1 5 )
作 者简 介 : 岳 振 国( 1 9 7 3 一) , 男, 内蒙 古 丰镇 市人 , 西 南 民族 大学 副 教 授 , 博 士后 。研 究 方 向 : 影视 美 学 。
韵 致 .力 图 以一 种 以委 婉 含 蓄 的方 式 表现 丰 富深 众 则心 领 神会 . 是“ 心 有灵 犀 一 点通 ” 。 电影 《 开国 厚 的思 想 内涵 . 实现 言 近 旨远 的艺 术 表 达效 果 . 给 大典 》 中有 一个 镜 头 . 1 9 4 9年 4月 2 3日人 民解 放 人 以审美 的愉 悦
蓄 蕴 藉 的 传统 美 学精 神 得 到 优 良的 传 承 和 艺术 的表 现 . 而 含 蓄 蕴 藉 的 美 学 追 求 也 使 得 影 片产 生 强烈 的 艺 术 感 染
力. 令人心驰神往 . 回味 无 穷
关键词 : 含蓄蕴藉 ; 传统 美学; 艺 术表 现
中 图分 类 号 : J 9 0 1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0 5 1 ( 2 0 1 4 ) 0 1 — 0 1 0 7 - 0 4

风风火火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审美内涵

风风火火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审美内涵
.老书 ;
尝寸 平
影视评
焦作师专 }石立干
【 摘要】历史题材电 视剧的繁荣构成了近年来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权力斗争与权术运用构
成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人物塑造上以帝王将相、 王公贵族为主, 体现了一种“ 高大权” 的 特征。 本文旨 在挖掘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审美内涵.揭示其“ 风风火火闯九州” 的原因。
剧里有一股“ 豪华风”剧中 , 人物多是大款大 腕, 入高级饭店, 出 行则名车居则豪宅;即使
表现普通人的故事 , 到极致的
赫的权贵人物在屏幕上占据了先导地位。 从 一、 满足了 老百姓对封建社会权力运作 昔日 王家生活搬上荧屏, 演一演当 年的辉煌 《 努尔哈赤) K 末代皇帝》 ] ( 末代皇妃》 的知情权。 R 再至 K , 虽不能说权力的争夺是和“ 阴谋” 气派, 让今人也见识见识? 于是帝王题材走 从《 唐明皇)R 1 雍正王朝》 ( 再到《 康熙王朝》 连在一起, , 起码也是和“ 神秘” 连在一起。 世 红, 权势与富贵交响, 国事与家事变奏, 其宫 碱 武则天R K 大明宫词陌 至 还珠格格) ( K , 世代代 , ) 老百姓不仅没有参与的可能, 连弄 殿之巍峨, 府第之豪华, 金碧辉煌, 续罗绸 从 孝庄秘史A lK 乱世英雄吕不韦》 铁齿 清楚的权利都没有。 《 ( ( . 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 缎, 那是何等的富贵,那是富贵之巅, 谁人 铜牙纪晓岚》 以及《 大宅门》 走向共和笋 、 《 等 式. 根据人物性格, 历史情势和艺术的可能 不仰慕? 就满足人们的富贵乃至权贵之梦 等, 另外, 还有《 汉武帝》 秦始皇》从这一 性对团团迷雾进行符合艺术逻辑的想象和 想而言, 、 《 。 大概没有比皇家更合适的了。 无论 系列剧名可以看出 达官贵人粉墨登场, 滚滚 演绎, 就好像历史的真实再现, 比那干巴巴 如何, 皇家是人世间种种世俗梦想的一个集 而来 , 成为历史剧的主人公 , 尤其皇帝更是 的历史教科书不知要生动形象多少倍, 极大 合之地, 是人世间欲望的一个极地, 你想要 无处不在, 占据了历史剧的中心。 这里绝没 地满足了人们知解历史内幕的需求, 也极大 什么? 权力? 金钱? 美女? 奴仆? 抑或是 有平民百姓的位置, 虽然历史是人民创造 地满足了人们对几千年来秘而不宣的封建 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 爱民如子, 救民于 的, 但他们默默无闻, 名不见经传, 不在“ 历 权力的知情权。 可不是吗? 政治权力争夺有 水火的使命与责任?这一切都一应俱全。 但 史” 的记载范围之内, 也就不可能成为“ 历史 着深刻的人性根源, 封建社会最高统治集团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天高皇帝远,西北 “ 居” 」中的主人公。 剧作家为什么要把这些帝 内部是文明社会最惊心动魄的政治舞台, 却 望长安, 可怜无 山”老百姓不可能看到皇 ,

经典历史战争题材电视剧推荐

经典历史战争题材电视剧推荐

经典历史战争题材电视剧推荐依历史朝代表推荐中国古代历史经典电视剧历史剧能让人们了解过去的文明和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远古帝国的政治角逐,封建王朝的后宫阴谋,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都让今天的我们津津乐道。

下面我依历史朝代顺序推荐历史经典电视剧,这些历史剧有的耐人寻味、有的堪称经典。

一、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1、《东周列国〃春秋篇》东周列国春秋篇,该剧中很多演员同时也参演了三国演义,担任主要角色。

该剧特色鲜明,每一集的开头都以流动字幕加旁白的形式对这集的主要内容作一总结概括,剧情完美展现了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孔子、伍子胥、勾践等春秋时期的杰出人物,只是风格略显阴森,其对白文绉绉的,插曲很多都是用《诗经》原句。

2、《东周列国·战国篇》此篇历史感都很足,不论是道具,服装,还是内在的气势,都令人喜欢!此历史剧在以历史为源的基础上,还高于了历史,战国篇则做得很好。

3、《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简介,战国时期,世外奇人鬼谷子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孙子,另一个是庞涓。

庞涓先于孙膑出山,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传于孙膑。

庞涓率魏国大军在方城与楚国军队相持不下。

4、《吕不韦传奇》。

①别名:乱世英雄吕不韦②演员:张铁林陈好宁静③简介: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曾产生过七个大英雄。

他们是:老聃、孔丘、孙武、范蠡、商鞅、吕不韦、秦始皇。

他们以艰苦卓绝的个人奋斗,影响或改变过历史过程。

本剧讲述的是——吕不韦一生波谲云诡的传奇故事。

战国末年,群雄争霸,诸侯割据,战乱纷纷。

然而,乱世待有英雄出,大商人吕不韦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财资,经过一生的艰难竞争,做成了古今中外最大的一笔生意——买卖国王!吕不韦弃商从政,执掌秦国大权十二年之外,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代中国统一的奠基人。

5、《大秦帝国》(推荐)侯勇王志飞主演。

此剧是中国历史剧中的另类之作,全剧突出了“法治”二字。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电视剧《十送红军》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电视剧《十送红军》

文化艺术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电视剧《十送红军》□姜磊/文电视剧《十送红军》2014年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现象,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1)“高扬主旋律、情满长征路”满足了观众渴求信仰和爱的心理诉求;(2)“悲壮的故事情节、惨烈的战争场景”满足了观众受虐的情感体验;(3)“借鉴中外、制作精良”满足了观众渴求精品的审美期待。

电视剧《十送红军》2014年6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就算碰上世界杯开赛,仍然以1.234%的高收视率夺冠,市场份额达到了3.503%。

从索福瑞调查数据可以看到,该剧开播后,在中央电视台全部频道播出的电视节目中的收视率居于榜首。

例如,《黔南日报》在2014年7年16日的一篇名为“《十送红军》用信仰与牺牲感动新一代青年人”的文章中提到:“《十送红军》开播以来,稳居收视榜单前三甲。

……在电视剧播出期间电视剧《十送红军》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已逾1.4亿人,讨论量近三百万。

”截止收官日的不完全统计,相关微博的覆盖量达到1.05亿。

以“电视剧十送红军”为关键词的搜索词条在百度搜索引擎的峰值达36万次/日。

据各大视频网站的剧集点击量显示,其剧集视频以破亿的高点击量登上了视频网站的优势推广资源位,花絮、片花等周边视频也在播出期间突破了两千万的点击。

作为一部网站外购的国产电视剧,其点击量甚至高于一些青春偶像题材的国产作品以及网站购买的海外版权剧。

这反映了主旋律同样能拥有众多的观众、同样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这部由北京小马奔腾制作出品、李修文编剧、毛卫宁导演的战争片,用信仰与牺牲感动了观众。

分析该剧在当时形成热播的原因,可从接受美学角度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高扬主旋律、情满长征路”满足了观众渴求信仰和爱的心理诉求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后,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充分接触、深入交流及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受到了西方理性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及市场经济金钱至上等负面价值观的影响[1]。

影视剧中史诗性叙事手法的建构

影视剧中史诗性叙事手法的建构

影视剧中史诗性叙事手法的建构摘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史诗性电视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决定了这类电视剧独具风格的创作手法。

一方面,作为历史的总结和展现,要求此类电视剧需按照史传的叙事传统来结构全剧,另一方面,作为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门类,要求此类电视剧需给人以意味无穷的审美效果。

因此,此类电视剧注重以史诗性的叙事手法为特征,塑造伟大的英雄形象,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关键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史诗性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剧的复苏,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周总理的一天》、《故园行》、《洁白的手帕》、《父亲》等作品于80年代初期为这一类电视剧开了好头。

到80年代中期,出现了诸如《上党战役》、《忻口战役》等偏重于历史事实再现的文本。

1987年8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在北京成立,加强了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宏观规划和统一协调以及对剧本和成片的审查工作,从此,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迎来高峰,《少年毛泽东》、《黄河纤夫》、《铁血共和》、《一二九风云》、《百团大战》、《彭真和他的农民兄弟》、《大渡桥横铁索寒》、《东北义勇军》、《开国领袖毛泽东》、《日出东方》、《中国命运的决战》等优秀电视剧作品播出,塑造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英雄群像,为革命志士的丰功伟绩唱出一曲悠扬的颂歌。

2001年,由王朝柱编剧,金韬、唐国强共同执导的电视剧《长征》在央视播出,这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双赢的作品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成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发展中重要的历程碑。

继《长征》之后,《雄关漫道》、《延安颂》、《八路军》、《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受到众多好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登上荧幕,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电视剧中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独特品牌。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史诗性电视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史诗性的叙事手法为特征,塑造伟大的英雄形象,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中国电视剧类型

中国电视剧类型

中国电视剧类型
中国电视剧类型
1.古装剧
1.1 宫廷剧:描绘宫廷生活的剧情,包括皇帝、皇后、后妃、宦官等角色的故事。

1.2 武侠剧:以武功、江湖义气为主题,讲述侠客们的英勇故事。

1.3 仙侠剧:以修仙、仙魔斗争为背景,展现修仙者的仙侠世界。

1.4 历史剧:改编自历史事件或传奇人物的剧情,以历史题材为基础。

1.5 穿越剧:主角通过时空穿越回到古代,与历史人物发生交集的剧情。

2.现代剧
2.1 都市剧:以城市生活为背景,反映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与价值观。

2.2 家庭剧:以家庭关系为主线,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故事情节。

2.3 警匪剧:描绘警察与犯罪分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2.4 职场剧:以职场生活为背景,呈现职场人士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2.5 青春剧:以青少年为主要角色,探讨他们的成长、友情和爱情。

3.动画剧
3.1 儿童动画剧:以儿童为主要受众,内容轻松、有趣,教育为主题。

3.2 青少年动画剧: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内容更加复杂和成熟,涉及更深层次的主题。

3.3 成人动画剧:内容更加成熟,涉及到更复杂的情节和主题。

4.非虚构剧
4.1 纪录片:真实记录事件、地点或人物的纪实性剧情。

4.2 真人秀:真实展示参与者的生活和互动,观众可以参与其中。

5.网络剧
5.1 网络电影剧:以网络视频平台为发行渠道的电视剧,具有较高自由度和创新性。

5.2 网剧:特指在互联网上播放并获得较高关注度的剧集,通常会与网友进行互动。

附件:
本文档没有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三峡好人》的美学价值研究

《三峡好人》的美学价值研究

《三峡好人》的美学价值研究《三峡好人》是一部以中国三峡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讲述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展现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这部电视剧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灵,展现了令人感动的美学价值。

从剧情的情感表达角度来看,《三峡好人》通过描写英雄人物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等精神品质,表达了对于人性善良的崇敬和肯定。

在电视剧中,每一个好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

这种情感表达激励了观众对美好品质的认可和追求,也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三峡好人》在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过程中注重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内心品质。

在电视剧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注重了他们的外在形象和行为举止,更着力于展示他们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使观众能够对主人公有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了解,也让观众更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和情感联系。

从叙事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来看,《三峡好人》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叙事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

镜头的运用、音乐的搭配、剪辑的处理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

这种叙事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使《三峡好人》呈现出了一种更加真实和感人的艺术魅力,让观众感受到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从文化价值传递的角度来看,《三峡好人》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

在电视剧中,主人公们展现出的无私奉献、勇敢无畏、忠诚敬业等精神品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美德和品质。

这种文化价值传递不仅使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

电视剧《三峡好人》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情感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文化价值传递的方式,展现了其在美学价值上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与美学
精神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可分为电视历史剧、电视历史故事剧、电视神话神魔剧三个大类。

在艺术与历史生活的能动审美反映关系上,电视历史剧和电视戏说剧这三类电视剧分别采用了“考事
见真”、“失事求似”和“仿事成戏”的文本策略;在文本内部故事情节和主题表达构成的“形神关系”上,它们分别强调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和文本间性。

在当代电视审美文化生态格局中,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再现文本、表现文本和戏仿文本的多元互渗,“真实冲动”、“审美冲动”和“游戏冲动”诸种美学精神的互动共生。

【关键词】历史题材电视剧/电视历史剧/再现/表现/戏仿
一、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
从艺术发展史角度考察,我国古代没有“历史剧”这一概念。

在建国前后很长一段
时间内,“历史题材戏剧”和“历史剧”的概念经常是混同来使用的。

所以,对“历史剧”这一概念内涵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
解方式:广义上说的历史剧可以等于“历史题材戏剧”,狭义上的历史剧则要求戏剧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有比较充分的历史根据。

这两种对“历史剧”的理解各有其渊源,可分别以郭沫若和吴晗为代表。

郭沫若理解的“历史剧”是一种广义
上历史剧,也就是现在一般说的“历史题材戏剧”。

抗战时期郭沫若提出的“失事求似”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创作理论,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大影响。

郭沫若曾说:“凡是把过去的事迹作为题材的戏剧,我们称之为历史剧。

这过去的时限是很难定的,一转眼间一切都成了过去,这样严格说来,差不多就没有
‘现在’这样东西……不属于真正的史实,如古代的神话,或民间传说之类,把它们拿来做题材,似乎都可以称为历史剧。

假使这样广泛地来规定,凡是旧时代的戏剧,无论中国的或外国的,可以说都是历史剧”。

在这里,郭沫若理解的“历史剧”,主要是按
照戏剧中反映的艺术事件离开当代生活的
时间距离来说的,侧重于对历史“时间纬度”的理解,建议“离开目前二十年左右的事迹就算是过去”。

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并没有太关注戏剧人物和戏剧事件历史根据的“充分性”,这与郭沫若“失事求似”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创作观念有内在联系。

吴晗和郭沫若一样都集历史学家和历
史剧作家于一身,并且都在两个领域卓有建树。

1959年,他们两人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罗贯中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和一些据此改编的“三国戏”提出了批评,认为它们“肆意歪曲历史,肆意丑化曹操”。

郭沫若说:“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

曹操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确实是有过贡献的人。

在封建时代,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

但以前我们受到宋以来的正统观念的束缚,对于他的评价是太不公平了。

特别是经过《三国演义》和舞台形象的形容化,把曹操固定成为了一个奸臣的典型——一个大白脸的大坏蛋。

连三岁的小孩子都在痛恨曹操”。

郭沫若历史剧
《蔡文姬》的演出,一方面推动了历史剧的创作高潮,另一方面也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初学界对历史剧理论和美学问题的热烈
讨论。

大致说来,讨论和争鸣主要围绕下述几个问题展开:1、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
关系。

2、如何评价封建统治阶级中的英雄
人物。

3、如何表现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4、历史剧的“古为今用”问题。

这次“历史剧”学术争鸣,对我们当前考察近20年来的历史题材电视剧艺术生态,仍然具有重要参照意义。

也就是在这次“历史剧”美学问题大
讨论中,诞生了吴晗狭义概念上的历史剧观念,并且在今天获得了大部分专家学者的认同。

吴晗在《谈历史剧》中这样讲过:“包公戏也是广大人民所喜爱的戏。

包拯是确有其人的,是个刚强正直的清官。

但是像《秦香莲》、《探阴山》这些戏能不能算历史剧呢?我看还是不能算,因为历史上并不存在这样的事实。

这些戏都不算历史剧,算什么呢?我说应该算故事剧”;“至于历史剧,和神话剧不同,和故事剧也有本质上的差别。


史剧和历史有联系,也有区别。

历史剧必须有历史根据,人物、事实都要有根据……同时,历史剧不同于历史,两者是有区别的。

假如历史剧和历史一样,没有加以艺术处理,有所突出、集中,那只能算历史,不能算历史剧”。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说吴晗眼中的“历史题材戏剧”包括了“历史剧”、“历史故事剧”、“神话剧”三个艺术样式。

吴晗的“历史剧”观念是一种狭义意义上的
历史剧,他没有像郭沫若那样主要从时间纬度上理解“历史”,而是强调了戏剧的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必须有历史根据”,“人物、事实都是虚构的,绝对不能算历史剧”。

这一理解得到了当时和现在大部分学者的
认可,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历史剧观念。

在历史题材艺术作品家族中,电视剧和话剧、戏曲的外部艺术假定性真实不同,但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艺术真实
性把握和处理方面,有着较大的共性。

笔者在本文中采用狭义的历史剧观念,与此相联系,参照、综合郭沫若和吴晗二人以上有关论述,并且主要依据吴晗的观点,根据电视
剧文本中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历史根据充分性”程度,我们把广义上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分为电视历史剧、电视历史故事剧、电视神话神魔剧三个大类。

电视历史剧主要人物和事件有比较充
分的历史根据,属于“真人真事”的叙事模式。

可按照时间纬度,它又可分为古代题材、革命历史题材。

一般来说,电视历史剧无论采取审美再现还是审美表现的文本策略,都要具有对“艺术真实性”的主体追求,或追求客观艺术真实性,或追求主观艺术真实性,从而具有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美学风格,这是由电视历史剧的类型属性所决定的。

电视历史剧的审美价值并不必然高于电视历史
故事剧以及电视神话和神魔剧,在对它们进行的文化诗学研究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茅盾在《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中曾将历史剧划为“真人假事、假人真事、人事两假”三类。

仿照此例,根据文本中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历史根据充分性,以及在美学精神方面究竟是追求艺术真实性,还是大众文化文本
的游戏精神追求,笔者把电视历史故事剧分为以下四种亚类型:1、“真实追求中的真人假事”类型。

它们是作者在“尊重”已有历史传说故事基本框架基础上加以改编的
电视剧,如《水浒传》、《杨家将》、《孝庄秘史》等。

2、“真实追求的假人假事”类型,亦即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两假、但具有历史意蕴真实性和艺术真实性追求
的电视剧,如《红楼梦》、《东方商人》、《晋昌源票号》、《大清药王》。

3、“游戏追求中真人假事”类型——主要指“电视戏说剧”,它们多具有戏仿与反讽的后现代文本特征,属于当今颇有社会影响力的通俗文化产品。

如《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还珠格格》等。

4、“游戏追求中的假人假事”类型。

它们是以娱乐游戏为宗旨的大众文化文本,如《新梁山伯与祝英台》、《皇嫂田桂花》。

多数武侠历史故事也属于这一类型,如“金庸系列”。

一部电视历史故事剧,可能是具有“艺术真实性”追求的再现文本
或表现文本,也可能是以娱乐游戏宗旨、以
戏仿为文本策略的大众文化文本,具有后现代文化倾向。

其中,“电视戏说剧”以“背离历史”、“戏说历史”为策略,以“游戏和狂欢”为旨趣,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名称仅仅具有“符号”性质,剧中不少人物、事件及其组成的故事情节,是当代许多社会热点问题的“置换与浓缩”,以文本的现实相关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具有某种“荒诞现实主义风格”。

“戏说剧”文本比较复杂,但并不意味着必然“低俗”,对戏说剧的审美分析要采取一种辩证观。

电视神话神魔剧文本有《炎黄二帝》、《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系列、《新白娘子传奇》、《春光灿烂猪八戒》。

一般来说,像《炎黄二帝》、《西游记》、《封神演义》这样的电视神话神魔剧或具有久远的民间
传说作为再创作基础,或本身就是古典“神魔小说”的电视剧改编,具有“天然的”民间文化底色。

其共同点在于以尊重原作、忠实再现民间传说的故事原型为原则,属于古代民间文化文本的电视剧版。

《新白娘子传奇》、《春光灿烂猪八戒》等则是当代人新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