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2012年4月2011年,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落脚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在调结构、转方式,强产业、增动力,惠民生、促和谐上狠下功夫,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云南“十二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2](GDP)完成875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7.8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990.9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3352.17亿元,增长11.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44.6:40.0调整为16.1:45.6:38.3。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8957元,比上年增长13.0%。
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3679.7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1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增值税完成136.64亿元,增长 21.2%;营业税277.71亿元,增长17.0%;企业所得税110.6亿元,增长34.4%。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5.2%、28.9%、29.0%、35.3%和26.8%。
图2 2006-2011年云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7%。
云南省2011年各县市区 GDP经济总量排名

云南省2011年各县市区GDP经济总量排名经济总量排名各县市区 2011年GDP(亿元)1 五华区 608.172 官渡区 565.23 红塔区 511.94 麒麟区 370.15 盘龙区 301.96 西山区 288.057 大理市 210.948 楚雄市 194.429 宣威市 178.1810 弥勒县 176.311 安宁市 168.2312 昭阳区 147.9913 个旧市 147.3414 富源县 133.6915 隆阳区 127.216 文山市 12517 沾益县 11718 陆良县 115.119 宜良县 113.0320 会泽县 112.9321 开远市 108.6822 景洪市 10623 禄丰县 100.0524 罗平县 9325 蒙自市 88.3326 腾冲县 87.4627 呈贡区 84.8528 祥云县 77.8229 建水县 75.7630 晋宁县 72.3831 新平县 71.9932 思茅区 65.4833 镇雄县 6534 古城区 62.635 砚山县 6236 师宗县 61.9937 香格里拉县 61.6538 宾川县 56.239 通海县 55.940 云县 53.5541 芒市 53.1442 凤庆县 52.9343 景谷县 51.344 嵩明县 50.645 广南县 50.5846 盈江县 48.3847 勐海县 48.0148 勐腊县 47.3449 寻甸县 46.150 东川区(估值) 45.3651 石林县 44.6852 澄江县 44.0553 泸西县 43.5854 马关县 43.355 江川县 43.0656 临翔区 42.8357 昌宁县 42.0158 富宁县 41.159 华宁县 40.3160 易门县 39.5261 耿马县 39.1862 禄劝县 38.6963 峨山县 37.9264 元江县 36.0465 永胜县 35.2866 瑞丽市 35.267 鹤庆县 34.9568 澜沧县 34.8169 大姚县 34.6770 华坪县 34.3571 富民县 34.3172 景东县 34.0173 龙陵县 3474 彝良县 33.9975 巧家县 33.0176 永善县 32.1477 石屏县 31.8678 丘北县 31.6779 水富县 30.9580 麻栗坡县 30.5781 洱源县 30.4982 鲁甸县 29.783 墨江县 29.4584 武定县 28.985 永德县 28.4986 兰坪县 28.4787 马龙县 28.188 弥渡县 27.9989 巍山县 27.6990 施甸县 27.6691 宁洱县 26.9192 玉龙县 26.8193 南华县 26.6594 元谋县 26.5195 盐津县 25.9996 牟定县 25.5697 威信县 24.7798 姚安县 24.5799 元阳县 24.06 100 金平县 23.45 101 云龙县 23.44 102 泸水县 22.83 103 河口县 22.61 104 维西县 22.29 105 镇沅县 22.2 106 南涧县 21.49 107 陇川县 21.14 108 永平县 20.78 109 镇康县 20.23 110 宁蒗县 19.22 111 双江县 17.43 112 红河县 16.65 113 西畴县 16.35 114 沧源县 16.33 115 双柏县 16.07 116 剑川县 15.96 117 江城县 15.49 118 绥江县 14.91 119 大关县 14.9 120 屏边县 14.79 121 德钦县 14.5 122 永仁县 14.41 123 绿春县 13.65 124 漾濞县 13.05 125 孟连县 12.99 126 梁河县 11.93 127 福贡县 6.1 128 西盟县 5.57 129 贡山县 4.79。
大理州大理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理州大理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大理市统计局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2011年,市委、市政府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文教兴市、创新活市、和谐稳市”的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全力加快以“两保护、两开发”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全年生产总值(GDP)完成2163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9330万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05131万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08758万元,增长12.7%。
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7:51:42;非公经济创造的增加值1130936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3%;人均生产总值35540元,比上年增长14.55%。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70789万元,比上年增长21.8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0967万元,比上年增长20.27%;在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37842万元,增长26.76%,其中:增值税完成56672万元,增长16.6%;营业税54938万元,增长43.41%;企业所得税38150元,增长39.39%。
财政总支出完成281547万元,比上年增长33.86%,其中: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6.44%、34.93%。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1%;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3.4%;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3.7%;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3。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8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63%;其中,种植业产值114758万元,增长15.14%,林业产值2790万元,增长15.58%,畜牧业产值153111万元,增长14.13%,渔业产值9973万元,增长13.83%。
德宏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宏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德宏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龙头,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积极应对挑战,全州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境安宁、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72.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5%。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41亿元,增长7.8%,拉动生产总值增长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85亿元,增长22.0%,拉动生产总值增长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06亿元,增长15.0%,拉动生产总值增长6.0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3.5%,47.8%,38.7%。
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5:33.9:39.6调整为26.4:34.7:38.9。
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70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6%。
物价总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4%。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
其中,农业产值43.18亿元,增长9.1%;林业产值7.84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16.13亿元,增长9.6%;渔业产值2.4亿元,增长13.1%;农林牧渔服务业1.9亿元,增长9.5%。
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7.91万亩,比上年增长4.0%;粮食播种面积210.73万亩,比上年增长4.9%;油料种植面积19.61万亩,下降3.3%;甘蔗种植面积81.57万亩,增长1.8%;蔬菜种植面积19.89万亩,增长4.9%。
烟叶种植面积10.51万亩,增长6.8%。
年末实有茶园面积35.63万亩,增长0.3%。
六盘水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六盘水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在中共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努力克服凝冻、旱灾的影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为6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60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4.69亿元,增长20.1%,其中工业增加值353.06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7.10亿元,增长12.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7.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9%。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5%、62.72%和32.13%。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68个百分点和1.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
图2 2010及201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二、农业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7.13亿元。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8.25万公顷(273.7万亩),增长1.1%;油料种植面积7038公顷(10.56万亩),增长1.1%;蔬菜种植面积1.89万公顷(28.29万亩),下降1.2%。
年末果园面积4440.9公顷(6.66万亩),下降6.5%。
主要农产品中,受凝冻和旱灾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56.46万吨,比上年下降15.2%;油料作物产量8463吨,比上年增长135.7%。
表1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林业稳步发展。
全年林业实现增加值1.70亿元。
生漆、油桐籽等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表2 2011年主要林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畜牧业平稳发展。
全年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1.99亿元。
2011年迪庆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迪庆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迪庆藏族自治州统计局2012年3月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和迪庆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四州”战略和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切实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州呈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民生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测算,2011年全州生产总值9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1%,增速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7.4%,二季度增长17.9%,三季度增长18.1%,四季度增长19.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8%,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9%,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0.7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40.2亿元,增长28.6%,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57.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1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28.4%,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0.8%,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5.9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28.9%,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2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5.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14%,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8.4%,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7.3个百分点。
按总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24317元(总人口为年平均人口),比上年增加4266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5%。
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9.3:38.5:52.2调整为8.4:41.7:49.9,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2011全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

统计局: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比上年增长9.2%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连续八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长2.5%;早稻产量3276万吨,增长4.5%;秋粮产量41218万吨,增长5.1%。
全年棉花产量6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长1.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长4.3%。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803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比上年下降0.4%。
生猪存栏46767万头,比上年增长0.7%;生猪出栏66170万头,比上年下降0.8%。
全年禽蛋产量281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656万吨,增长2.2%。
二、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集体企业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4%。
2011云南省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和2011年度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利息计算办法的通知
云人社发〔2011〕99号
各州、市劳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央驻滇和省直有关单位:
根据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参考银行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现将2010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以及2011年度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利息计算办法通知如下:
一、2010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0177元,月平均工资为2515元。
二、2010年度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年平均基本养老金为15372元,月平均基本养老金为1281元。
三、2011年度(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利息计算办法:
(一)职工至本年底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上年底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3.25%)+个人账户本年记账金额×(1+3.05%×1.083×1/2)。
(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年利息=(个人账户年初余额—当年支付养老金总额)×3. 25%+当年支付养老金总额×3.05%×1.083×1/2。
退休人员记账利率年末一次性记入个人账户余额,但基本养老金不再重新计算。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
【发布部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
【发布日期】2012.04.01
【实施日期】2012.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 2012年4月)
2011年,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落脚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在调结构、转方式,强产业、增动力,惠民生、促和谐上狠下功夫,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云南“十二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875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7.8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990.9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3352.17亿元,增长11.8%。
三
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44.6:40.0调整为16.1:45.6:38.3。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8957元,比上年增长13.0%。
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3679.7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1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增值税完成136.64亿元,增长 21.2%;营业税277.71亿元,增长17.0%;企业所得税110.6亿元,增长34.4%。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5.2%、28.9%、29.0%、35.3%和
26.8%。
图2 2006-2011年云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6%。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3%。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7.6%。
表1 2011年云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