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人工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饲养蝗虫技术

饲养蝗虫技术

饲养蝗虫技术蝗虫俗称“蚂蚱”,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蝗虫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蝗虫的养殖技术飞蝗Locustamigratora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蝗虫,已知有10亚种,其分布遍及欧、亚、非、澳四大洲。

我国有3个亚种: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亚洲飞蝗L.mgratoriamgratoria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西藏飞蝗LocustamigratoriatibetnsisChen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区的许多河谷与湖泊沿岸地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亚飞蝗发生面积约521万hm2,经过贯彻“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1951~1997年间,全国已累计净改造蝗区面积367.8万hm2,使蝗区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70.6%。

现有蝗区县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28个减少到151个,取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注目的成就。

蝗虫的生活习性交配中的蝗虫蝗虫]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

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

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

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

幼虫只能跳跃,成虫可以飞行,也可以跳跃。

大多以植物为食物。

人们常说的蚂蚱(少数地方不区分大小都叫蚂蚱)只是蝗虫的幼虫,并不是单独的物种。

另有一种常见昆虫草蜢,又名蚱蜢,在中国北方也称蚂蚱,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蚱蜢亚科。

俗称扁担勾,常易同蝗虫幼虫混淆。

植食性。

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

每年夏、秋为繁殖季节,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发育时期之二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

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

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种形态的昆虫又叫“若虫”。

蚂蚱的养殖技术

蚂蚱的养殖技术

蚂蚱的养殖技术这年头什么都可以吃,包括以前人们都非常痛恨的蝗虫,蝗虫又叫做蚂蚱,富含高蛋白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可能有很多朋友都在不少景点发现过,很多虫子都被摆上了特色美食的餐桌。

没错,现在养殖蚂蚱也是一种致富手段,下面一起学习一下蚂蚱的养殖方法和要点。

一、场地选地蚂蚱对于农业种植来说是一种害虫,所以养殖地应选在远离农作物以及水果种植的地段,并且阳光要比较充足、排水系统较好的沙壤,最后就是养殖场地应该要很安静,因为,蚂蚱很怕人和声音,如果比较闹它们就会逃跑甚至绝食。

选好常地之后就要建立好养殖棚,棚高两米左右,并且将养殖棚进行消毒杀菌。

二、孵化管理蚂蚱的孵化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温度的调控,首先百度文库要将刚采购进来的蚂蚱卵轻轻的放入养殖棚中,然后选择一处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将土整平,再将蚂蚱卵均匀的撒在上面,用细土掩盖,将棚内的温度控制在二十五到三十度左右,同时需要利用日光灯进行照明,因为每天至少要保证十二个小时的光照时长,一般十到十五天左右即可孵化成功。

三、幼虫管理刚孵化出的幼虫是很脆弱的,而且适量也很小,百度文库可以在棚内放置一些新鲜的玉米、小麦以及嫩菜叶等,一般可以持续到它们第一次蜕皮。

等到一周左右小蚂蚱就会慢慢的蜕皮,此时他们适量还是不大,至少要等到它们脱了三次皮以后才算正式的蜕变,这时百度文库要保证棚中有充足的食物。

在幼虫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脱皮的时候千万不要去移动它们,不然死亡率极高。

四、饲料管理蚂蚱的养殖成本很低,对它们来说绿色植物都可以是食物,所以日常的饲料就是嫩草、嫩菜叶,这些基本上就可以维持它们的正常生长了,但如果想要蚂蚱长的更快更肥,那么可以适量的加入一些玉米粒、小麦、高粱、谷子、麦秆粉等之类想对比较有营养的食物。

五、成虫管理蚂蚱从幼虫蜕变为成虫一般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在次期间百度文库只需要注意养殖场内的温度、水分以及饲料即可。

其中成虫比较重要的一件是就是进行交配产卵,最好是在蚂蚱十五天左右的时候进行,并且在产卵期要控制食量,这样产卵率会有所提高。

蝗虫人工养殖技术

蝗虫人工养殖技术

蝗虫人工养殖技术(一)蝗虫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

从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完成第一代;很快,第二代蝗虫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到9月初产卵于地下,然后死去,虫卵可以自然越冬。

我国自古代就有食蝗虫的记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这种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工养殖前景看好。

一、蝗虫的养殖与管理1.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整理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可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

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

土质最好采用沙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子叶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1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

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

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上拉锁。

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

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

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

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

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卵的孵化与管理蝗虫卵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

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

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

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

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

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蝗虫养殖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蝗虫养殖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蝗虫养殖的方法和技术要点蝗虫养殖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普遍应用的养殖技术,用于生产饲料和食品、生物防治和科学研究。

以下是蝗虫养殖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要点:1. 筛选合适的蝗虫品种:选择适合养殖的蝗虫品种,如斑蝗、草蝗等。

根据需求选择具有高产量、耐逆境和易于管理的品种。

2. 繁殖和孵化:为了繁殖蝗虫,通常需要设置专门的繁殖器具和环境。

提供适宜的温度(通常在25-30摄氏度)和湿度条件来促进蝗虫的交配和产卵。

孵化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要根据不同蝗虫品种的需求进行调节。

3. 建立适宜的栖息环境:为了保持蝗虫的生长和繁殖,需要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蝗虫需要良好的通风和阳光照射,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饲养箱的大小应根据蝗虫数量而定,以确保蝗虫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4. 提供适宜的饲料:蝗虫是植食性昆虫,主要以植物为食。

根据不同蝗虫品种的饲养需求,提供适宜的饲料。

常见的饲料包括各种草、禾本科植物、玉米等。

饲料应保持新鲜和清洁,以确保蝗虫的健康和生长。

5. 控制疾病和害虫:定期检查蝗虫群体,注意防治蝗虫常见的疾病和害虫。

如发现有害虫或疾病的存在,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持蝗虫群体的健康。

6. 繁殖管理和收获:定期检查蝗虫的繁殖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促进繁殖。

根据养殖目的,可选择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蝗虫的收获和利用。

收获后,应及时处理残渣和清洁养殖设备,以为下一轮养殖做好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蝗虫养殖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疫病的传播、养殖环境的管理和市场需求的不稳定等。

在进行蝗虫养殖之前,建议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了解当地的法规和市场需求,以确保养殖业务的可行性和成功。

蚂蚱的饲养方法蚂蚱养殖方法

蚂蚱的饲养方法蚂蚱养殖方法

蚂蚱的饲养方法蚂蚱养殖方法蚂蚱的饲养方法|蚂蚱养殖方法如何饲养蚱蜢1、场地选地蝗虫是农业种植的一种害虫,其孳生地应在远离农作物和水果种植的沙土中,有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排水系统。

最后,繁殖地应该非常安静,因为蚱蜢非常害怕人和声音。

如果吵闹,他们会逃跑,甚至绝食。

在选择常规土地后,我们应该建立一个高度约为两米的养殖棚,并对养殖棚进行消毒。

2、孵化管理蝗虫孵化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温度的调节。

首先,我们应该将新购买的蝗虫卵轻轻地放入饲养棚中,然后选择一个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平整土壤,然后将蝗虫卵均匀地洒在上面,用细土覆盖,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度左右,并使用荧光灯照明,因为每天至少要保证12小时的光照。

一般来说,它可以在10到15天内成功孵化。

3、幼虫管理新孵化的幼虫非常脆弱,数量很少。

我们可以把一些新鲜的玉米、小麦和嫩菜叶放在棚里,通常可以一直保存到它们第一次蜕皮。

等到一周左右,小蚱蜢就会慢慢蜕皮。

此时,他们的适当数量仍然很小。

至少要等到他们脱皮三次之后,他们才能被正式改造。

这时,我们应该确保棚里有足够的食物。

在幼虫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件事是剥皮时不要移动它们,否则死亡率很高。

4、饲料管理蚱蜢的繁殖成本很低。

对它们来说,绿色植物可以作为食物,所以它们的日常饲料是嫩草和嫩菜叶,这基本上可以维持它们的正常生长。

然而,如果你想让蚱蜢长得更快、更胖,你可以添加适量的营养食物,如玉米粒、小麦、高粱、小米和麦秸粉。

5、成虫管理蚱蜢从幼虫变成成虫通常只需要一个月,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只需要注意农场的温度、湿度和饲料。

对成年人来说,更重要的事情之一是交配和产卵。

最好在15天左右完成,并在产卵期控制食物量,以提高产卵率。

蝗虫养殖技术

蝗虫养殖技术

蝗虫养殖技术蝗虫作为一种寄生虫,不仅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同时也是一种可供养殖的资源。

蝗虫养殖技术是近年来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蝗虫养殖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养殖环境、饲料选择、疾病防控等方面。

一、养殖环境蝗虫的养殖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在温度方面,蝗虫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摄氏度,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蝗虫的生长繁殖。

湿度方面,蝗虫适宜的湿度为50%-70%,过湿或过干的环境都会对蝗虫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光照对蝗虫的生长繁殖也有一定的影响,适宜的光照条件是每天12-14小时。

二、饲料选择蝗虫的饲料选择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蝗虫属于植食性昆虫,主要以植物叶片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饲料植物,如小麦、玉米、蔬菜等。

同时,还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优质饲料,如豆类、鱼粉等,以提高蝗虫的食物营养价值。

三、疾病防控蝗虫养殖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疾病的侵害。

为了有效防控疾病,需要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蝗虫舍的干燥通风,定期清理粪便和残渣。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疾病防治药剂,如杀菌剂和消毒剂等。

四、养殖管理蝗虫的养殖管理包括饲养密度、繁殖控制和成虫捕捉等方面。

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保证蝗虫的生长发育,一般建议每平方米养殖面积控制在500-1000只左右。

在繁殖控制方面,可以通过减少光照时间和控制饲料供应量等方法,调控蝗虫的繁殖速度。

成虫捕捉是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采用蝗虫诱捕灯或人工捕捉的方式,防止蝗虫逃逸和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五、经济效益蝗虫养殖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蝗虫作为饲料、食品和生物制品的供应商,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同时,蝗虫养殖还可以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减少对农田的化学农药使用,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在总结中,蝗虫养殖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养殖技术,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养蝗虫的窍门及养殖技术等

养蝗虫的窍门及养殖技术等

一、种卵孵化应注意事项:孵化蝗虫种卵用几块砖砌成池子,池子撒点水再用土铺平,把种卵均匀的撒在上面,然后用拌湿的锯末盖上2--3公分,等小蝗虫出来时从锯末里就轻松的钻出来,在这期间气温要达到25度以上蝗虫才开始孵化的快,上面的的锯末要2--3天进行一次喷水,太干了会把种卵晒坏的,在喷水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喷家里面特别凉的水,如果能在外面晒几个小时的温水最好,尽量的下午把温水喷在上面,因为太凉的水会影响它的孵化慢。

二、小蝗虫(也就是蚂蚱)的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刚刚出来的小蝗虫只有苍蝇那么大,是很小很小的,如果正赶上下大雨,就要用塑料布盖一部分,以免被大雨冲死,一般就那几天很少赶上下雨的时候,7天后就是下雨淋点也没有关系了。

刚出来的小蝗虫采食量很少,所以您最好是能给它吃点比较嫩绿的草,那样长出来的小蝗虫比较健康,个头也大。

蝗虫7天脱一次皮为一龄,到了3龄以后就可以给喂一些老一点的草也行,还可以给喂一些干草粉,用水拌湿了撒在棚里面就行。

三、蝗虫(蚂蚱)的饲养应注意的问题:一般大家都知道蝗虫要吃草,还可以喂草粉,但什么时候给它喂既好又不挨饿了,蝗虫如果太饿的时候大蝗虫会吃小蝗虫,其实它不是每天24小时都会互相咬的,晚上,早晨和傍晚后都不会咬的,主要就是中午的这个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您让他又饥又渴的话,那样他就会大吃小,所以这几个小时最好是给喂一次青草就什么都解决了,有很多养殖户就是没有抓住这点关键,就让很多蝗虫在中午的时候挨饿互相残吃。

四、如何处理棚里的蚂蚁和蝼蛄有的养殖棚里会有蚂蚁,蝼蛄等一些虫子,对蝗虫的危害不大,但尽量的还是没有好,但要清除有的就觉得用点农药就什么都解决了,其实这可是不能使用的方法,因为以后都会有残留对蝗虫的生长有害无益。

消灭蚂蚁可以把窝捣开,用开水汤死,蝼蛄可以用灯泡照明,下面放一大盆子水,晚上蝼蛄就会奔有灯光的地方,你就可以给扑杀。

蚂蚱的养殖技术(一)蚂蚱的生物学特性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

蝗虫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蝗虫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蝗虫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蝗虫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同时也具备其他用途和价值,在一些地区进行蝗虫的养殖成为一种有益的利用方式。

本文将介绍蝗虫的养殖方法,包括适宜的环境条件、饲养和繁殖技巧,同时强调了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帮助养殖者成功培育蝗虫并有效地控制其数量。

正文:一、适宜的环境条件养殖场地的选择是蝗虫养殖的首要问题。

由于蝗虫大量繁殖和整个群体的迁飞特性,适宜的环境条件对蝗虫养殖的成败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确保养殖场地阳光充足,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并且没有严重的湿度问题,否则会影响蝗虫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养殖场地的周边环境要清洁,远离农田和果园等可能产生农药污染的区域,以防止蝗虫摄食带有农药残留的植物。

二、饲养技巧1.选择适宜的饲料:蝗虫的饲料种类繁多,包括谷类作物、禾本科植物、菜蔬以及各种草类等。

饲养者应当根据蝗虫的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宜的饲料,确保食物丰富多样,养殖环境的共同偏好。

同时,饲养者应注意饲料的保鲜和补给,避免新鲜食物不足导致蝗虫发展受阻。

2.合理的喂食频率和用量:蝗虫的饲养量和食量随着生长阶段的变化而不同。

在最初的幼期,蝗虫饮食量较小,需每天提供3-5次的小量食物;而在成长期,可以逐渐增加喂食次数,但每次投喂都要控制在一定量,以免浪费和过度饱食。

三、繁殖技巧1.合适的养殖密度:蝗虫的养殖数量必须根据养殖场地的大小和管理者的能力进行科学规划。

养殖密度过高将使得蝗虫间隔不足,无法正常生长和展翅飞行,同时也易导致疾病传播。

合理的养殖密度有助于蝗虫更好地发展,并为养殖者提供更方便的管理。

2.控制繁殖周期:蝗虫的繁殖周期较短,但适时控制繁殖能够保持养殖数量的稳定。

通常情况下,蝗虫需要投喂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产卵,而卵孵化成为幼虫的时间也需要较长。

饲养者可以通过控制投喂的时间和用量来控制蝗虫繁殖周期,以满足自身需求并避免数量过多的蝗虫引发问题。

注意事项:1.防止蝗虫逃逸:蝗虫的迁飞特性使得其具有一定的逃逸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蝗虫人工养殖技术
蝗虫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

从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完成第一代;很快,第二代蝗虫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到9月初产卵于地下,然后死去,虫卵可以自然越冬。

我国自古代就有食蝗虫的记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这种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工养殖前景看好。

一、蝗虫的养殖与管理
1.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可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

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

土质最好采用沙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子叶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1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

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

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上拉锁。

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

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

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

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

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卵的孵化与管理
蝗虫卵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

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

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

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

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

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3.三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

三龄以上飞得特
别快,食量逐步增大。

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

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

三龄以上蝗虫可加麦麸。

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

蝗虫经5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4.蝗虫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

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作为产卵区。

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

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穴产卵。

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

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略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毫米不等。

每块蝗卵有卵粒35~90粒,也有极少数超过100粒的。

此为夏蝗。

蝗卵产于棚内土中,用于孵化第二代“秋蝗”的卵,在棚中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二代秋蝗幼蝗会
自然出土,时间在7月20~25日左右,准备出售或暂不用于第二代的蝗卵,要及时取出,用湿度为10%~15%的土,一层土一层卵,最后一层是土的装法,装于大罐头瓶中,将瓶口密封,放于5℃的冰箱内保存。

产卵前后的饲养条件方法,与三龄以上的蝗虫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每天光照要达16小时,饲料要充足和多加些精饲料。

二、卵的越冬管理
蝗卵的越冬很简单,我们可让棚中的蝗卵在原地过冬,入冬后蝗虫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可起到保温的目的。

三、喂养注意事项
1.主要预防阴雨天气,注意遮盖防雨,及时清棚,保持棚内干湿度,连续大风天要及时防护,防止纱布开裂或边沿泛起造成损失。

2.秋蝗要选择优质牧草(如墨西哥玉米草),这样可以使棚内清洁无杂物,防止蝗虫吃到发霉变质的饲草,避免引起霉菌感染,造成损失。

3.由于夏季多雨空气湿度较大不利于蝗虫生长,当空气湿度大时会造成蝗虫的自然死亡。

为了减少死亡避免损失应保持棚内一定的湿度应及时清理大棚四周的杂草和障碍物保持棚内通风。

有条件的话可以
装上鼓风机加快棚内蒸发使棚内湿度适宜蝗虫生长。

4.秋蝗在上午9时以后至下午4时之前蜕皮较多应注意防止惊吓,人员少在棚周围走动,喂养应小心轻放牧草。

5.秋蝗后期要有充足的饲草,并注意保温以延长饲养周期。

添喂牧草应在早7点至晚6点前。

这段时间温度较高适应蝗虫采食。

四、蝗虫对食物的喜恶与天敌
1、东亚飞蝗的采食范围很广,就像喂羊一样,它喜食: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等。

禾本科: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飞蝗不喜吃的植物。

2、在给飞蝗采集食物时,要十分注意避免采用带农药的食物。

如对采集来的食物认为没有把握时,可在水中清洗后进行喂养。

另外需要注意和提醒的是,初养户的种源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那里购买,引进蚂蚱或卵均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