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教案-新人教版

8 美丽的颜色导入(故事导入):同学们,在世界科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你知道她是谁吗?(玛丽·居里)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她的女儿给她写的传记吧。

1.作者简介艾芙·居里,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于1904年出生在巴黎。

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

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于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2.知识链接居里夫人及《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并描写出了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谦虚,视金钱如粪土的可贵精神。

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

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3.积累字词(1)注音微.妙(wēi) 简陋.(lòu) 燥.热(zào)骤.雨(zhòu) 窒.息(zhì) 吹嘘.(xū)沥.青(lì) 荧.光(yíng) 轮廓.(kuò)猝.至(cù) 炽.热(chì) 踱.步(duó)和颜悦.色(yuè)(2)解释词语①燥热: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

第二单元《美丽的颜色》教案八年级语文

第二单元《美丽的颜色》教案八年级语文
2.词汇和写作手法的掌握:在讲授词汇和写作手法时,我通过课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词汇和手法在描绘颜色时的作用。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3.实践活动的效果: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加深了对颜色描绘的理解。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够主动,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并引导。
-口语与写作的结合:教学中,如何将口语表达与写作技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思所想流畅地表达出来,也是一大难点。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促使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美丽的颜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颜色的美丽和变化?”比如,夕阳下的天空、春天的花朵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颜色之美的奥秘。
3.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在描绘颜色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会将这些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颜色之美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5.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爱的颜色及原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写作实践: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以“我眼中的美丽颜色”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美丽的颜色》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颜色描绘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K12推荐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美丽的颜色教案 新人教版

K12推荐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美丽的颜色教案 新人教版

8* 美丽的颜色1.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重点)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提高品质细节描写的能力。

(难点)3.学习居里及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热情,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理想。

1.朗读法;2.讨论探究法。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一猜:她是一位女性,出生在波兰,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颇有建树,先后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的丈夫与女儿也是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她发现并提炼出了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她是谁?(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跟着她的女儿艾芙·居里一起,去感受一个科学家的刚强又柔和的一面。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作者简介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科学家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的小女儿,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曾撰写其母传记《居里夫人传》。

2.作品人物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3.字词积累炽.热(chì)猝.(cù)窒.息(zhì)吹嘘.(xū) 骤.雨(zhòu) 镭.(léi)钋.(pō) 踱.(duó) 沥.青(lì)轮廓.(kuò)炽热:温度高,极热。

炽,火旺。

猝:突然。

吹嘘:夸张的宣扬。

景况:情况。

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筋疲力尽:比喻身体和精神疲劳,完全疲乏,没有一点力气。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颜色》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颜色》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字词的含义,如斑斓、渲染等,并能正确读写。
2.课文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如何运用色彩描绘四季变化,讲解课文中的色彩象征和对比手法。
3.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自然色彩的热爱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以学生熟悉的自然景色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一组四季变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界中色彩的变化。随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四季的色彩变化了吗?这些色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表达对色彩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美丽的颜色》,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4.写作技巧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讲解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表达出色彩的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课文中哪些色彩描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b.你认为作者运用色彩描绘四季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c.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美丽的色彩?可以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观察和感受。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例如:“作者是如何运用色彩描绘四季变化的?”“色彩在课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通过小组汇报、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设计范文三篇世界上影响范围大的人我们学习了好几个,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设计范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一、导入新课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篇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荣誉。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谁?对,她就是的居里夫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了解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的过程,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提问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的语句,概括环境的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是娄蒙路的棚屋,这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

她大部分工作,要在院子的露天地里完成。

由此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工作环—1—境简陋、艰苦。

提问2: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他们是怎样分工的?明确: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之后,他们进行了分工,提炼镭的工作由居里夫人一个人来完成。

提问3:居里夫人是怎样工作的?明确:她做的是壮工的工作,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在烟的刺激下,用铁条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着的材料。

长年累月的工作,一个人搬运容器,移注溶液。

提问4:怎样理解比埃尔说的“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明确:“它”指放射性物质镭,从“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提问5: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颜色》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颜色》教案、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他们对颜色的敏感度和感悟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文学表达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用心观察身边的颜色,选择一种你认为最美丽的颜色,记录下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这种颜色,以及它给你带来的感受和联想。
2.创作作业:以“我眼中的美丽颜色”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和颜色象征意义,表达你对这种颜色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3.阅读作业:阅读一篇关于颜色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分析作品中颜色的象征意义,并撰写一篇阅读笔记,分享你的阅读心得。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美丽的图片,包括彩虹、晚霞、碧海蓝天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美丽的颜色。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美丽的颜色?这些颜色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生活中颜色的观察和感悟。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美丽的颜色的文章——《美丽的颜色》,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世界,感受她眼中颜色的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颜色象征意义的理解。”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3.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4.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颜色象征意义的内涵。
(四)课堂练习,500字
(二)过程与方法

推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新人教版

推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新人教版

8 美丽的颜色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感受科学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坚忍、忘我的人格魅力。

2.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3.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一、导入新课在《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中我们得知,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许多科学家穷尽一生也未必与该奖有缘,但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却在一生中两次获此殊荣。

她是谁?对,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从中了解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的过程,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文中哪几段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环境,请概括他们工作环境的特点。

明确:第1-6段记述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环境。

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工作,这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他们大部分的工作都要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

由此可以看出,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简陋、艰苦。

2.详细记述居里夫妇工作状态的是哪几段?请你说说他们提炼镭的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第8-19段;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当发现分工工作效率更高之后,居里夫人做“男子的职务”,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她“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日复一日地做着提炼工作。

3.当居里夫人提炼出镭之后,居里夫妇有着怎样的表现?明确:当镭被提炼出来后,这对为之付出无数心血的工作者却十分平静,他们只是静静地欣赏他们的科研产物,观赏它美丽的颜色。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在极度艰苦的工作环境下,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努力,更需要这位伟大的科研工作者集一切美好的品质于一身,居里夫人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请你细读文章,找到表现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句段,探究居里夫人的精神品格。

明确:(1)对科学事业诚挚的热爱。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 8* 美丽的颜色(教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炼意志,热爱科学。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lòu) 炽热(chì) 猝至(cù) 窒息(zhì) 吹嘘(xū)沸腾(fèi) 咽喉(yān) 溶液(yè) 触目(chù) 踱步(duó)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3.背景介绍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科学家。

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交流点拨】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美丽的颜色
1.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重点)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提高品质细节描写的能力。

(难点)
3.学习居里及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热情,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理想。

1.朗读法;2.讨论探究法。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一猜:她是一位女性,出生在波兰,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颇有建树,先后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的丈夫与女儿也是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她发现并提炼出了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她是谁?(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跟着她的女儿艾芙·居里一起,去感受一个科学家的刚强又柔和的一面。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
1.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科学家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的小女儿,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曾撰写其母传记《居里夫人传》。

2.作品人物
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3.字词积累
炽.热(chì)猝.(cù)窒.息(zhì)
吹嘘.(xū) 骤.雨(zhòu) 镭.(léi)
钋.(pō) 踱.(duó) 沥.青(lì)
轮廓.(kuò)
炽热:温度高,极热。

炽,火旺。

猝:突然。

吹嘘:夸张的宣扬。

景况:情况。

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筋疲力尽:比喻身体和精神疲劳,完全疲乏,没有一点力气。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4.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炼镭的过程。

5.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1)描写居里夫妇居住的棚屋的残破简陋,突出他们工作条件的艰苦。

(2)描写居里夫妇提炼过程的艰辛困难,突出他们对科学的痴迷和坚定的信念。

(3)描写居里夫妇观看镭美丽的颜色的情景,突出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文章如何描写娄蒙路的棚屋“不舒服”的?有何作用?
(1)把棚屋比作“温室”,突出其夏天的燥热。

“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棚屋的残破。

(2)作用:作者写棚屋的燥热,残破展示了居里夫妇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艰苦,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从事繁重的、艰辛的科学研究,突出他们迷恋科学、乐观坚定的科学精神。

2.“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再现了居里夫人炼制镭时的情景,“在院子里”“被风吹”“周围的烟”写出了工作环境的艰难;“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飘起来”“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写出了她炼制镭的劳动强度大、工作艰辛危险,突出了她不畏艰难、热爱科学、乐观坚定的科学精神。

3.从居里夫妇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
居里夫人“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的神态,表明她对科学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心。

“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

”“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天真的话语,表露出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迷恋。

4.课文第24段,怎样描写居里夫妇对他们的科研成果“镭”的态度?用意何在?
“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坐下了”“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这些细节描写写出了居里夫妇对凝聚着他们心血的科研成果——镭的珍视以及发现镭的喜悦之情。

二、探究写作特点。

(1)典型的细节描写。

(2)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补充历史细节,展示居里夫人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文章的叙事节奏,使行文更生动。

如文章在描写了棚屋的简陋之后,引用居里夫人的一段话,“……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

”补充了他们在旧棚屋的生活细节,展示了他们当时的心理感受,突出了他们坚定乐观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态度,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3)环境烘托。

文章开头写棚屋的残破,展现出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艰难,与他们获得的成果形成巨大的反差,更突出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步骤四当堂演练拓展迁移
《美丽的颜色》中的“美丽”指什么?
(1)镭盐闪耀着的蓝色荧光。

(2)发现镭的喜悦心情。

(3)居里夫人热爱科学、潜心科研、乐观坚守的科学精神。

步骤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的颜色
镭色彩之美
心情之美
精神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