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语中的隐喻和换喻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隐喻和转喻的概念从人类社会的语言实践来看,在日常的交际语言及诗词歌赋中都会运用隐喻或转喻来表达感情。
从认知语言学来看,它不仅是人类表达语言的主要表现,也是最为基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更是扩展词义的实现要素。
通常来讲,隐喻以及转喻都被视为修辞学中的两种手段,之前的主流语言学家将隐喻与转喻划入到语言异体形式。
但是,从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以及转喻表达属于人类语言表达现象,也应将其纳入在语言研究中。
它们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两种最基本的语言认知方式。
语言学在解释语言时运用了与众不同的理论,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效途径,并且在日常生活的语言沟通以及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将相似性当成了自身的认知基础,从而为人类认识宇宙万物以及自身之间搭建关联域。
而且出现了两个有密切关联的概念域,其中之一为始源域,也可以被称作始发模型,其二为目标域,也可以被叫做目的模型.目标域或始源域在形成关联是相互而存在的,而且分别形成了各种的概念网络体系,包括了人类在认知该事物之前的经验以及概念。
从隐喻来看,目标域以及始源域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关联,它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脑中的认知语境。
人类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形成了认知语境,它涵盖了语言上下文、直接场合、社会心理表征以及知识等。
与目标域(本体)相对比而言,说话者或听话者要要更为熟悉隐喻的始源域(喻体)。
但是,在二者形成关联以及发生互动反应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激活与日常观念相关的联想系统。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人们通常比较熟悉的事物映射到人们不太熟悉的事物上(在结构与内容方面)。
这样一来,隐喻就可以为人们深入把握目标域的特点以及结构提供较大帮助,人类的认知功能也因此而形成。
隐喻在此过程中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特征的过程,它表现为人们利用所熟悉的事物,从而不断认识、把握未知事物,深入理解已知事物的活动。
文学理论导论(第二章·俄国形式主义)

【评论】 芒克的创造价值在于,他突破了 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违反了人们对 于向日葵的惯常认识。他写一种不向 日的向日葵,一种“把头转向身后” 的向日葵,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和 新的价值取向。他要为向日葵重新命 名,他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向日葵。与 其说芒克是在写向日葵,不如说他是 在借向日葵传达一种声音。 咏物诗从来不是单纯咏物。芒克 这首诗的意旨是不难理解的。它是对 千万颗头颅被一根绳索牵着机械运转 这样一种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现 象的沉痛控诉与批判。
二、基本理论
(三)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将文学的本质归结为“陌生化”,其含义 是,把人们本来所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东西置入一种新的、 陌生的环境中考察,进而使人们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新的 感受。“陌生化”又被称为“反常化”、“奇特化”等,是 一个与“自动化”、“无意识化”相对的概念。
【举例:句子】
1.春天来了
二、基本理论
(一)文学性 “文学性”问题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心问题、 核心概念,它是指文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的独特性质,也 是文学能够与其他的学科区分开来,成为一门独立自主的系 统科学的显著标志。
【注解】 1.文学是独立自主的学科,它有自己内在的研究对象: 作品本身。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审美产品 的特殊性,也即“文学性”。在什克洛夫斯基看来,文学性 不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及与之相关的外在社会因素中,而 是存在于文学的艺术形式和形式构成之中,它是指文学作品 的语言、语气、技巧、结构、布局、程序等因素,正是这些 因素使一部作品具有了文学性和审美特点。形式主义者特别 关注的是语言形式的操作所产生的审美效果,既然文学是语 言的艺术,诗学的形式研究就不能不归结到对语言的诗性特 征的研究,他们大量运用语言学、修辞学术语来分析文学作 品的文学性特性,如隐喻、转喻、明喻、暗喻、象征、对话、 词语、句子等都成为文学理论的重要操作术语。如雅各布森 所说:“诗不过是语言的美学操作。”
论俄语颜色喻词белый

论俄语颜色喻词белый论俄语颜色喻词белый内容简介:论俄语颜色喻词белый色彩是每个国家、民族都存在的事物,然而,它在各个国家也各不相同。
色彩能够表现民族和个人的观念和情绪,它的这种功能主要是依靠联想而实现的,而这种联想意义又常常和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风土人情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俄语颜色喻词белый色彩是每个国家、民族都存在的事物,然而,它在各个国家也各不相同。
色彩能够表现民族和个人的观念和情绪,它的这种功能主要是依靠联想而实现的,而这种联想意义又常常和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特点。
同时,联想的结果使词语有了比喻义义和象征意义。
现实证明,俄语中有不少颜色词汇除了具有本义之外,还具有比喻和象征意义。
这些比喻和象征意义被称为喻义,而具有喻义的词就叫做喻词。
一、俄语颜色词белый概述在俄语中белый 这个词,从古至今词形就没有改变过,但其意义却不是一开始就与颜色有关。
在古代俄语中белый 通常被理解为明亮的。
例如:在16世纪的古俄文献中就有这样一句描写:А Пётр рожеем белорус,очибелы,ростом велик 而这里的очи белы 就意为светлые глаза 就是用来形容光明灿烂的人间。
但是белый 一词正如《俄语详解词典》中所解释的那样Цвета снега или мела ,所以其主要表示的还是如雪的白色,这是任何一个词也替代不了的,白色就是白色:белая бумага ,белые облака 。
二、俄语颜色词белый 的喻义俄语的белый 在其基本语义层面是和汉语的白完全等值的,然而,俄语颜色词белый对于独特的俄罗斯民族而言又具有丰富喻义。
白银时代象征派诗人把绝对精神看成是通向美好和谐的必经之路,为此,他们主要描写神秘的、永恒的女性。
他们把色彩作为象征的一部分,用белый 象征永恒的女性。
浅谈俄语语义辞格

浅谈俄语语义辞格作者:古力米热.阿不都热衣木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1年第01期[摘要]语义辞格的运用通常是为了表达与原有意义相关的另一客体的含义,因而也称为转义。
该文章分析了语义辞格的传统概念,概述了一些著名的语义辞格理论研究者的主要观点,客观阐述了这一理论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归纳总结了语义辞格的种类,深入分析了在语义辞格分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关键词]语义辞格;修辞;表现力一、什么是语义辞格语言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语言本身没有力量,如果我们将它表达的切合题旨情景、恰当地传情达意,那就会让我们借助这个简单的工具来引起周围的关注,使我们成为交流中一颗闪耀的星星。
语言反映着人类的两种思维方式:形象(感性)思维和逻辑(理性)思维。
辞格,特别是语义辞格、比喻语,一般说来,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因为它要通过很多的手段来修饰语言,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来引起对方的注意。
语言处在千变万化的状态中。
根据语言的发展历史来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加深,很多词词义得到丰富扩大,有些逐渐失去了最原始的意义,甚至有些则被新意所代替,语义辞格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丰富语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词是语言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俄语中一个词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
比如说俄语中的《€%鐎%銆%鎬%纭罚ù盎В┳畛醯囊馑际牵骸霸诼シ炕蛘呤墙煌üぞ呃镂苏谧⊙艄睾涂掌纳枋薄K婕从殖鱿至耍骸拔嗣翘峁┑难趸蜓萁驳钠教ā薄S钟校骸霸朴谠浦洌氡涞姆煜丁薄!秬%鄝%迉%鋩%迉%鎬%魛%狻罚躺臼且桓鲅丈疲罄慈嗣怯谜飧龃世葱稳荨安怀墒臁薄懊挥芯榈哪昵崛恕钡鹊取T谝陨侠又校秬%鐎%銆%鎬%纭?《€%鄝%迉%鋩%迉%鎬%魛%狻?第一个解释便是它们的直译,而后面的则是转义了。
我们常使用词语的转义来达到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这些则要通过使用诸多的修辞手段。
而据我们所知赋予词语成为更形象,更生动的修辞手段则是语义辞格(€%雬%閫%鐎%鑰%簦在语言界对术语《语义辞格》又叫《转义辞格》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在我们看来最为准确的定义是俄罗斯语言学家€%?€%?€%脌%踿%醼%鎬%雬%醼%鋩%醼%賭%嫠档模河镆宕歉袷墙莆绞挛锏拇视镒糜诔莆搅硪皇挛锏谋泶锸址āK墙⒃诖驶虼首榈淖迨褂没系亩逃?其作用是加强语言描绘急表现力。
俄语商业广告的特征与翻译方法研究

俄语商业广告的特征与翻译方法研究随着中俄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在俄罗斯的确立,俄语商业广告在俄语中迅速发展起来。
它不仅推动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俄语语言的发展,影响到了俄语语言的使用。
笔者将借助具体的俄语商业广告修辞的实例,重点阐述俄语商业广告翻译实践中所积累的商业广告的修辞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一、俄语商业广告的修辞特征(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在俄语商业广告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段,能够激发消费者的想象,产生美好的联想和印象,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比喻包括明喻、暗喻、隐喻和换喻等。
明喻。
明喻就是指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其中一件事物是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另一件是喻体,即用来作比较的事物。
两者之间常用как 等连接。
明喻常用来塑造鲜明的广告形象。
Платье легко как лёгкий ветер,мягко как облока.连衣裙轻若微风、柔若彩云。
这则连衣裙的广告以明喻的手段描述了连衣裙质地之轻柔和穿上后飘逸之感觉。
暗喻。
暗喻就是用“是”直接把一种事物名称与另一事物连接起来,或“是”省略不用,直接运用喻体,而当中的喻体与本体间的关系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暗喻运用于俄语商业广告中常能更生动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语言的表达力,获得简练、贴切、生动、含蓄的修辞效果。
Внимание! Приглашает Ванфуцзин! 注意!王府井请君来!此处的“王府井”暗喻“王府井百货大楼”。
隐喻。
隐喻是用表达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去比喻另一事物,此比喻是隐藏不露的,所以本体和喻体之间关系很紧密。
隐喻能够揭示产品非常重要的方面,激发消费者兴趣。
Рай на земле.人间天堂。
这则土耳其旅游广告公司的广告采用隐喻的手段,以喻体代替本体。
换喻。
换喻就是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它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手法;它反映两个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常出现而固定下来,因此可用指称甲种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种现象。
俄语语言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 2021

伴随着信息时代得不断发展,网络新词成为一种独特得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与人类通过认知加工千变万化得客观世界密不可分,其产生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从认知语言学来看,语言得创新总潜藏着一定得认知动因。
下面是俄语语言学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俄语语言学论文第一篇:汉俄“圆/круглый”得自由联想实验及其结果分析---------------------------------------------------------------------------------------------------------------------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摘要:作为俄语心理语言学得一个重要研究对象,语言意识是由于它能够反映不同民族语言、思想和文化得独特性。
“圆”作为一种形状,不仅具有哲学和美学价值,更蕴含着博大得精神和生命得品格,它可以体现和谐、兼容、完美得美感,并具有活泼流畅得精神。
本文借助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自由联想实验研究方法,对中俄两国大学生”圆”和“круглый”得联想场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揭示汉俄语言意识、民族思维及语言定型等异同。
关键词:圆; 语言意识; 自由联想实验; 民族文化特点;语言意识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得研究重点,它反映“人得内在世界、意识、观念、思想同其外部表达语言得形式相互交叉、渗透得关系,是分析不同民族文化特点得工具。
通过语言意识得对比研究能够反映民族文化特点及人们得内在世界,即各民族是如何认知世界、对待世界得”。
俄语隐喻性言语动词的认知分析

活动领域 的投射 。隐喻性言语动词 的语义源 自 同的概念域 , 与动 词的初始 语义有 着密切 的联系 , 不 但 存在理 据性 。从 修辞色彩来看 , 隐喻性言语动词 多数带有否定的感情色彩 , 属于 口语和俗语 。
关 键词 : 言语 动词、 隐喻化 、 语义类别 、 知分析 认
[ 中图分类号]H3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30251(010— 0—5 10 5021)40 70 0
言语行为或 活动的动词 中除了一部分词语的初 始意
1 .引言
义为“ 语义外 , 说” 很大一部分词语的语义是 由其他主 题类 别的动词通过 隐喻和转喻机制衍 生而来的 , 如 63pT , OTT , aaa 4b a nb 0Jab 6p6m T 等动词 的初始语义并 a I 不表示 言语活动 , 其派 生语义才 表示 言语 活动 。在
动 的隐喻性称名”MTd p  ̄ Ke O- a ̄ sp— ( ea0ne n M HI Hr oe l 3 c H H . o I H
H 缸 M TC p qC H O H a H eeo Ⅱ 缸eI 0— H , ea3 H eK eH M H l HpRB f e TJ H c 1 0 k i b
p H [D,  ̄ BK 6 3KO T  ̄,  ̄ BK 3 nr T e ct O YT 3 I e Ce I I a :e a T  ̄,Re T 3 i XH b,
M b qaT ; l B
6长 时间地说 :aoo ̄LS M  ̄ TT, ano— ) 3rBpTC , OOHb pcpc
指示 性 、 诺 性 、 情 性 、 告 性 、 问性 等 语 义 群 。 承 表 宣 疑 Wirbce 将英 语 2 9 言语行 为 动词分 成 3 ezi r k 2个 7个词 汇语 义群 ( 守满 20 :0) 钟 0 5 19 。
俄语换喻类型的分析

俄语换喻类型的分析换喻属于传统修辞学的范畴,在修辞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质上是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方式。
其目的在于达到简化或者形象化的效果。
换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语言中的体现更是显而易见的。
标签:换喻;代替换喻(Метонимия)又称为转喻,借代。
是指不使用该事物原本的名称,而用其他与该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替代。
换喻是一种反常搭配,是语义错置形成的偏离效果。
但换喻与正常表达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它经常依靠邻近关系。
例如:На фоне призывов к отставкешера Пентагона американцы увеличивают численность войск в Ираке(在一片吁请五角大楼首领辞职的背景中美国人增加了伊拉克驻军的数量。
)这里用五角大楼指美国国防部。
以所在地的名称转指坐落在其中的机构。
又如:我们队中的“小瘦子”是个超级投手。
这是用部分的突顯特征“小瘦子”代替整体“篮球队员”的典型例子。
运用换喻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属性,使人获得鲜明、深切的感受,使语言表达含蓄、生动。
换喻是涉及人类推理和语言使用的一种心智策略和认知过程。
是一种概念映射,是人们自发地、无意识地利用两事物相邻的常规关系的认知过程。
在人们的认知结构中突显性是换喻的基本特征。
换喻的语言学分类可以分为相符关系和相连关系。
相符关系指的是两个对象的一种结合方式,其中每一个都构成相对分离的整体。
而相连关系指两种对象形成一个整体,互为包含。
这里讨论的是相符关系下的换喻类型。
尝试将常见的换喻类型分为三大类,作出举例分析:一、代人(1)人所在地点代替人1、Вся улица боится её,считая колдуньей.街上都认为她是女巫,大家都怕她。
(街道代替街上的人)2、Город спал,только в некоторых окнах мелькали огни.全城都睡了,只有几户人的窗户还有光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 给人 以形 象 性 和 诗 意 的 感 受 , 而换 喻 中 人 们 对 隐 喻 的 研 究 由 来 已久 。二 十 世 纪 , 着 语 言 学 、 化学 、 随 文 心 提 供 新 的 信 息 , 述 某 种 现 象 , 改 为 因 理学、 逻辑 学 等 多 学 科 的 发 展 及 其 相 互 的 交 叉 结 合 . 喻 的研 究 已 经 的 逻 辑 混 淆 . 变 原 来 的 逻辑 性 是 为 了简 化 . 了形 象 地 表 现 事 物 。 隐 成 为语 言 学 的 热 点 。换 喻 是和 隐 喻 同 样 重要 的 辞格 , 代 语 言 学 家从 此 . 喻 和换 喻 都 是 “ 辑 混 淆 ” 现 隐 逻 的产 物 。 25其他 . 称 名 、 辞 、 义 、 法 等 角 度 研 究 和 分 析 换 喻 现 象 。B3 M H教 授 通 修 语 句 .H H 隐 喻 和换 喻 在 使 用 范 围 和表 达 效 果 上 也有 相 似 之 处 。 们 同样 可 它 更 更 饱 可 结 果 ,而 换 喻 是 依 据更 复 杂 的 意 义 联 系 ,即 相关 的联 想 而构 成 的 。 ” 以 把 事 物 描 写 得 更 准 确 、 形 象 、 鲜 明 . 含 丰 富 的 感 情 色 彩 , 以 激 起 读 者 丰 富 的联 想 和 想 象 。二 者 均 广 泛 应 用 于 艺术 领 域 . 用在 文 学 ( 2) 5,9
3 1 成 前 提 .形
隐喻 的形 成 前 提是 甲 与 乙 之 间 存 在 着 相 似 性 . 甲 、 两 物 在 某 即 乙
一
2 隐喻 和 换 喻 的共 性 .
点 或 某 一 方 面类 似 , 、 甲 乙之 间 没 有任 何 实 际 的联 系 , 乙 来 刻 画 或 用 隐 喻 和 换 喻 本 质 上 都 是 本 体 和 喻 体 之 间进 行 转 换 形 成 的 比喻 方 说 明 甲 , 以 其侧 重点 为 “ ”。换 喻 的形 成 前 提 是 甲 与 乙之 间有 相 关 所 喻
过 对 隐 喻 和换 喻 的 分 析 研 究 指 出 : 隐 喻 是 词 的 语 义 内部 深 层 改 变 的 “
隐 喻 是 将 一 个词 、 语 用 于 转 义 , 据 相 似 性 或 相 象 性 来 表 现事 作 品 和 诗 歌 语 言 中 . 过 词 语 的替 换 . 喻 和 换 喻 可 以使 语 言 变 得 生 短 根 通 隐 物 ( 象 或 行 为 ) 用词 方 法 。换 言 之 , 据 一种 事 物 与 其 它事 物 的相 动 有 力 而 活泼 有 趣 . 人 以鲜 明深 刻 的 印象 。 政 论 语 体 、 学作 品 中 现 的 根 给 在 科 似 之处 , 用一 种 事 物 名 称 来 说 明 和 刻 画 另 一 事 物 , 词 语 获 得 形 象性 也 可 见 . 不 用 于 公 文 语 体 中 。 使 但 转义 , 以增 强 语 言 的 表 现力 和感 染 力 。 别 于 隐 喻 . 喻 是 根 据 相 关性 区 换 从一种事 物( 现象 或 行 为 ) 移 到 另 外 一 种 事 物 ( 象 或 行 为 ) 转 现 的称 名
式 , 词 的转 义用 法 , 于 修 辞学 中语 义 辞 格 。 者 有 相 似 之处 和共 同 性 , 相 似 之 处 , 有 不 可 分 离 的 联 系 『 是 属 二 无 但 乙是 甲 的 一 部 分 或 甲 与 乙 邻
的特如下: 21 语 替 换 .词
近 1 通 过这 种 联 系 , 乙 完全 替 代 甲 。 以 , 的侧 重 点 为 “ ”。 然 。 用 所 它 换 虽 都是替换 . 但侧 重 点和 基 础 不 同 。
108 ) 5 0 0
【 摘 要】 隐喻( T巾 p ) Mea 0 a 和换喻 ( e0 H M ) M T H M 丑 均属于传 统修辞 学范畴, 一直作 为主要 的修辞格被语 言学家们加 以研 究, 存在一定的共性
【 关键 词 】 隐喻 ; 喻 ; 换 共性 ; 差异
隐 喻 和换 喻均 来 自传 统 修 辞学 领 域 ,一 直 受 到 语 言 学 家 的关 注 . 换 喻 中 , 上 文 例 句 B p  ̄ T H O O OT H I I 如 o o aCO TYB p TFCH H ̄ 。句 中 6 p  ̄ b ooa 尤 其是 对 隐喻 的研 究 , 是 渗 透到 不 同的 科 学 领 域 。换 喻 的 使 用 也 十 f 更 胡子 】 人 体 的 一 部 分 , 是 如何 站 在 门 口? 实 际上 , 以上 的 逻 辑 混 淆 是 一 分 广泛 , 者 都 起 到 增 强语 言表 现 力 , 描 述 生 动形 象 的 目的 。 二 使 种 特 殊 的 反 映事 物 的方 式 。 这种 反 常 搭 配 形 成 表 面 上 的 偏 离效 果 . 这 恰 恰 是形 成 隐喻 和 换 喻 的 必 要条 件 。 隐喻 中 的 逻辑 混 淆 , 据 相 似性 . 依 1概 念理 解 .
方 式 。 这 种 称名 方式 主 要 是 依 据 事 物在 语 言 意识 中 的联 系 . 词义 得 使 到 转 换 而 指 称 另 一事 物 , 得 形 象 性 和表 现 力 。 获
3 隐 喻 和换 喻 的 差 异 .
隐喻 和 换 喻 有 相 似 的特 征 , 作 为 不 同 的修 辞 格 . 要 差别 如 下 : 但 主
维普资讯
科技信息
0外语教研 0
S IN E&T C O O F R CE C E HN L GYI O MATO N IN
20 0 8年
第 7期
论俄语中的隐喻和换喻
黄杨春
( 尔滨师 范大 学俄 语 系 黑龙 江 哈尔滨 哈
和 差 异 。 在修 辞 学 中 , 至 在 整 个语 言 学 中对 两 种 辞 格 进行 研 究和 探 讨 是 必要 的 。 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