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隐喻、概念隐喻与语法隐喻的比较研究
语法隐喻

9/20/2017
2.2.1 Metaphor of Modality
情态隐喻
。 其中明确主观与明确客观是隐喻性的,他们主 要靠小句来表达。非明确主观与非明确客观是非隐 喻性的,它们一般由限定性的情态动词或副词来表 达。
2.2.1 Metaphor of Modality
(
1) I think Mary is ill.
9/20/2017
2.语法隐喻的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deational metaphor概念隐喻
Halliday
Interpersonal metaphor人际隐喻 Textual metaphor语篇隐喻
Martin
9/20/2017
第七节 关于语法隐喻理论
Contents
1.语法隐喻的概念 1.1 词汇隐喻vs.语法隐喻 1.2 一致式和隐喻式 2.语法隐喻的分类 2.1 概念隐喻 2.2 人际隐喻 2.2.1情态隐喻 2.2.2 语气隐喻 2.3 语篇隐喻 3.对语法隐喻的批判
9/20/2017
1.语法隐喻的概念(Grammatical Metaphor)
9/20/2017
2.1 Ideational Metaphor 概念隐喻
2.2 Interpersonal metaphor人际隐喻
Metaphor of Modality 情态隐喻
Metaphor of Mood 语气隐喻
9/20/2017
2.2.1 Metaphor of Modality
• 语篇语法隐喻的优势在于:有助于篇章的紧密衔 接与连贯关联;有助于体现篇章的意图指向和文 体价值;有助于提高篇章的可接受性;有助于篇 章的情境再现。 • 韩礼德对语篇隐喻扔持保留态度。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
例 3:
上网有很多方式,如通过专线接入、分组交互网接入、 普通市内电话网拨号接入、ISDN接入等等。其中通过市 话网拨号接入既能享受到Internet上面的全部服务,又 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费用低,简单易行,方式灵活,是 最普通的接入方式,很适合通信量不大的个人家庭用户 和商业用户。 其次,语法隐喻在语篇中的使用并不是零星的、偶然的 现象,而是呈现出系统特征,参与构建语篇中新旧信息 互动和发展的“信息流”(the information flow),故 而有助于保证语篇的连贯性。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与意义进化论
种属进化维度显然是人类语言发展历程中最为 漫长的维度,也许可以追溯到数万甚至数十万 年以前,从最初的与其它动物的交际系统类似 的哺乳动物式(mammalian)的原始语言 (protolanguage),到表达层面和内容层面 的解构,直到词汇语法层面进化成功,成为介 乎表达形式(即传统语言学所谓的符号或能指) 和内容(即一般所说的意义或所指)间的弹性 接面(an elastic interface),标志着现代意 义上的人类语言的进化成功。
语篇的优化是以上所讨论的各种机制共同作用 的结果。首先,通过语法隐喻的凝聚机制,某 些表达形式被确定为术语,甚至成为人们耳熟 能详的日常用语;这一发展过程是语言发展的 “非隐喻化”过程。语法隐喻的这一特征对于 语篇优化的意义在于可以剔除许多累赘的词汇, 使得语篇显得紧凑,内涵却更为丰富。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与意义进化论
种属进化(phylogenesis)和个体进化 (ontogenesis)概念是韩礼德等人借用自生 物进化学研究领域的两个概念,逻辑进化 (logogenesis)一词则是韩礼德独创的。如 果从词源看,该词显然是logos和genesis两词 的融合;logos一般理解为理性或逻辑性,韩 礼德汲取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中关于逻辑 诉诸logos、人格诉诸ethos和情感诉诸 pathos的区分;结合韩礼德本人对该词的解释, 将logogenesis理解成逻辑进化是比较贴切的。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商务英语中经常用到的语言表达方式。
隐喻通过比较或象征的方式来传达某种含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和丰富。
在商务交流中,隐喻常常被运用来描述商业活动、市场行情、管理策略等场景,因此对于商务专业人士来说,了解隐喻的使用和翻译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就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1. 商务活动在商务活动中,隐喻常常被用来形容和解释商业行为和市场现象。
当人们说“市场竞争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时,就是用隐喻来比喻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商业运作的复杂性。
这样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能够更好地传达思想和观念。
2. 管理策略在描述管理策略和运营方式时,隐喻也经常被运用。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可能会说:“我们需要打破沉闷的局面,吹响新的号角”。
这里的“打破沉闷”和“吹响新的号角”都是隐喻,用来形容改革和创新的管理策略。
这样的隐喻让管理理念更加生动和具体,更容易引起共鸣。
3. 财务状况财务报表和数据分析中,隐喻也经常被用来形容企业的财务状况。
当人们说“公司的财务状况像一条起伏不定的曲线”时,就是用隐喻来形容公司的盈亏变化。
这样的隐喻能够让复杂的财务数据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
1. 直译在商务英语中,有些隐喻可以直接翻译成中文而不失其原意。
“市场竞争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直接翻译成中文“市场竞争激烈”即可。
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隐喻的意义,又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2. 意译在翻译隐喻时,有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意译来保持原意的表达。
“吹响新的号角”在中文中可以翻译为“提出新的计划”或“展开新的行动”,这样的意译虽然不是直译,但可以更好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3. 省略有些隐喻在翻译成中文时可以省略部分修辞表达,只保留其直观的意义。
“财务状况像一条起伏不定的曲线”可以翻译为“公司的财务状况变化较大”,省略了原文中的比喻,但仍然能够传达出同样的含义。
1. 上下文理解在翻译商务英语中的隐喻时,需要充分理解上下文和语境,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隐喻

隐喻Metaphor字体[大][中][小]指用一个或多个概念、意象或象征喻示另一个概念、意象或象征,使其表达更加生动,述意更加复杂,含义更加深广。
隐喻有多种说法,它们的性质与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迄今仍有异议。
因此还不可能提出一种立即能为大家接受的关于隐喻的更加确切的定义。
对于隐喻关系有各种不同的描述:比较、对比、类比、相似、并列、相同、张力、冲突、融合等。
对于隐喻在诗歌中的性质、用法与功能,也有不同的见解。
近年来有一种受到重视的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构成诗歌特有的内部关系的基本手段。
有些批评家认为隐喻是区别诗歌的想象与表达方式和其他体裁作品的逻辑与推理方式的标志。
另一些批评家则从人类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一切语言都是“隐喻”。
然而,传统的观点则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或者是一类比喻手段(包括两种或四种不同用法的比喻手段),用于语言修饰、生动描写、阐述意义或制造某种神秘感。
首先讨论一下认为隐喻是一种比喻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这种观点的首倡者。
他在《诗学》一书中写道:“隐喻即是以一事物的名称指称另一事物;这种转移可以是由属至种,也可以是由种至属,或由种至种,或者以类比为根据。
”后来的语法学家把亚里士多德所列述的四类指称“转移”重新进行了分类,定名为“提喻”“转喻”“牵强比喻”等。
这种分类法与亚里士多德的分类并不完全一致。
自古罗马的西塞罗和昆提利安以来的语法学家又根据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中的有关论述,主张隐喻成分之间须具备相关性或一致性,隐喻本身须具有一定的清晰度。
因此,传统修辞学反对使用“混杂隐喻”以及把隐喻局限于描写或说明用法的观点。
乔治·坎贝尔在《修辞理论》(1841)一书中写道:“在隐喻中存在的惟一关系是相似。
”语法学家也注意到隐喻成分之间存在某种逻辑不一致性,因此提出:隐喻不仅转移或改变意义,而且可以歪曲意义。
《简编牛津英语词典》对隐喻所下的定义称:“一种修辞格;一个名称或描写语转用于某个在严格意义上它并不完全适用的事物。
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

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一、概述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增加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
功能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词语修辞方式延伸至语法的隐喻方式,提出了语法隐喻理论。
语法隐喻指概念在词汇语法层的隐喻化表达方式,与之相对的是一致式。
韩礼德主要从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方面对语法隐喻进行了探讨[1]。
概念语法隐喻主要表现为及物性隐喻,即过程类型的转化。
人际语法隐喻涉及情态意义和评价意义的表达。
两种隐喻形式都广泛存在于语言中,并以变化的句法形式反映人类经验和概念结构,为语篇的建构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文章重点探讨人际语法隐喻的语篇建构功能,关于概念语法隐喻的语篇建构功能将另行撰文论述。
二、人际语法隐喻语言不仅可以表达说话者的亲身经验和心理活动,还具有反映说话者身份、态度以及他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等功能。
语言的这一功能称作“人际功能”。
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不是一一对应,除了一致式之外,人际语法隐喻也是实现“人际功能”的有效手段。
人际语法隐喻包括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两部分。
(一)情态隐喻情态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体现,还可以通过其他语言形式实现。
如例 1:(1)Probably that pudding never will be cooked.(2)I don't believe that pudding ever will be cooked.例 1(1)中的情态意义由副词 Probably 和 never 体现,是一致式的表达形式;而该情态意义在例1(2)中,由小句I don'tbelieve 体现,虽然该小句的语法成分齐全,但在功能上体现的是情态语义。
体现情态意义的小句相当于一个语气状语,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同一情态意义,在语法层上形成一个隐喻结构。
[2]情态可分为两种类型:情态化和意态化。
情态化包括可能性和经常性,意态化包括义务和意愿。
韩礼德认为[1],情态意义的体现形式由情态取向决定。
隐喻理论探究

第 2 第 6期 4卷
胡萍英 : 隐喻 理 论 探 究
是动物 , 他们属于两个不同的义域 , 但是乔治和狮子有
动的修辞效果 。
3互 动 理论 ( t at nT er) . I e c o h o nr i y
相 似性 ……“ 勇猛 ”所 以把 乔治 比作狮 子 , , 是想 表达
制和功能价值 的认识将更全面 、 更到位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束定芳博士 的专著《 隐喻学研 究》 言简意赅地 阐述
了隐喻研 究的概 况 , 介绍 和评述 了各种 隐喻理论 , 隐 对 喻的产生 、 质 、 性 功能 、 运作机制 、 理解过程和认知价值 等作 了详尽而独到的论述 ,使人们对隐喻研究有 了全
“ 乔治像狮子一样勇猛” 意。 之 表 1 隐喻解释理论 比较列表
理论 名称 比较理论 时间 代表 人物 研究 对象 工作机期 主要 功能 基 本 特点
看, 隐喻解释理论 可归为三类: 修辞 隐喻 、 知隐喻和语法隐喻 , 认 但是这三类隐喻理论都有局 限性 : 修辞 隐喻弱化 了隐 喻的作用 , 忽视 隐喻的认知功能; 概念 隐喻却夸 大了隐喻 的作用和功 能, 似乎概念 隐喻无所不能; 语法 隐喻过于强调 语 言形式, 把语 言表达形式的转换看作是语法隐喻 。
理论 , 涉及 隐喻 的实质 问题 , 以了解 隐喻理论有助 于 所
修辞学家说 , 隐喻是一种修辞格 , 是一种修饰话语 的手
段; 逻辑学家说 , 隐喻是一 种范 畴错 置 ( 逻辑 错误 ) 哲 ;
学 家说 , 隐喻是语言 的根本特性 , 人类语 言从 根本上来 说是 隐喻性 的; 认知学家说 , 隐喻是人类认 知事物的一 种基本方式 那么 , J 】 。 隐喻到底是什么? 至今善无定论 。 随着隐喻理论研究 的深入 , 人们对 隐喻 的性 质 、 工作机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具体翻译分析【摘要】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在商务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比喻和隐喻进行沟通可以使信息更加生动形象且有效传达。
本文首先介绍了隐喻的概念以及在商务英语中的作用,然后详细探讨了商务英语中常见的隐喻,隐喻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并举例说明了隐喻在商务沟通和写作中的应用。
强调了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隐喻运用水平的建议,并探讨了隐喻翻译对商务沟通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并提高在商务交流中的应用水平,从而有效促进商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关键词】商务英语、隐喻、翻译分析、作用、翻译技巧、翻译策略、商务沟通、写作运用、重要性、提高水平、沟通影响1. 引言1.1 什么是隐喻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指借用某种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的比喻方式。
在商务英语中,隐喻被广泛运用,可以使得文本更具表现力和生动性,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
隐喻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信息,也可以让文本更加富有启发性和想象力。
通过隐喻,作者可以用一个简明扼要的描述来传达复杂的信息,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商务英语中,隐喻经常用于描述市场情况、企业管理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商务信息和情况。
熟练掌握隐喻的运用技巧对于提高商务英语写作水平和沟通效果至关重要。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学修辞,更是一种可以帮助传达信息、引导思考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和运用隐喻,可以让商务交流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1.2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作用在商务英语中,隐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隐喻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和表达各种商务概念,使得信息传达更加生动和有趣。
通过隐喻,我们可以用熟悉的语言和形象来解释和描述抽象的商务概念,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隐喻在商务英语中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紧密的沟通关系。
一些通俗易懂的隐喻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容易与他人共鸣,还可以在商务谈判或交流中化解尴尬和疏远感。
语法隐喻与认知概念隐喻_陈友军

意义的描述在语法层面上有两种方式 : 一种是一致式 , 或叫无标记形式 ; 另一种是隐喻式 , 或叫有标记形式 。 按照 H 一致式的概念是指通过用名词 表 达 事 件 的 参 与 者 , 用 动 词 表 达 事 件 过 程 的 发 生, 用形容词表达事 a l l i d a y 的观点 , 用副词或介词词组表达事件 发 生 的 时 间 、 地 点 以 及 方 式 等 环 境 意 义, 用连词表达句子的逻辑层面的 物所具有的特点或特征 , 意义等 , 即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意义和语义层所表达的意义相一致 ; 隐喻式的 概 念 是 指 通 过 用 名 词 表 达 事 件 过 程 的 发 生 或 用 使词汇语法层所表达的意义和语义层所表达的意义变得不一致 。 H 名词表达特点或特征等 , a l l i d a y 把这种现 象 究, 先 后 出 现 了 五 种 主 要 研 究 理 论, 它们 自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把隐喻当作一种修辞学 现 象 到 今 天 , 、 “ 、 “ 、 “ 。 各种理论都在试图弥补或超越前人的研究 。 隐喻研究经历了 从 替代论 ” 比较论 ” 互动论 ” 映射论 ” 和“ 概念合成论 ” 是“ 随着西方哲学 的 语 言 学 转 向 , 哲学家、 心理学家、 符号学家等纷纷 修辞学到语言学再到人类认知的过程 。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 开始关注语言学的研究 。 隐喻这一现象成为了一个众多跨学科的研究对象 。 其中 , 上世纪 8 提出了 0 年代兴起的功能语言学 , 意味着隐喻不仅仅是在词汇 层 面 上 的 语 言 现 象 , 还是在语法层面上发生的变 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区分 。 语法隐喻的提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隐喻、概念隐喻与语法隐喻的比较研究作者:苏红瑞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6期[摘要]本文主要区分修辞隐喻、概念隐喻与语法隐喻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修辞隐喻概念隐喻语法隐喻[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067-02长期以来,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只停留在修辞隐喻上。
1980年,Lakoff & Johnson合著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并提出,“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的方式,隐喻是从一个认知领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这标志着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
1985年Halliday提出了语法隐喻的理论,他认为语法隐喻指的是在句子层面用一种语法结构代替另外一种语法结构的表达方式。
人们对这三种隐喻存在认知上的模糊,所以笔者将在本文区分这三种隐喻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修辞隐喻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把属于一个事物的词或短语给予另外一个事物,用表示一事物的词来表示另一事物。
他反复强调隐喻的功能是修饰文字词句,能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且生动有力。
他还认为隐喻主要运用于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亚里士多德对隐喻的定义和功能的解读成为之后2000多年西方学者的参照标准。
后来,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Quintilian)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提出了替代论(substitution theory),他认为隐喻就是替代,是用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的替代现象。
如:He is an old fox (他是个狡猾的老狐狸)。
其中fox(狐狸)用来替代crafty(狡猾的)。
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定义还是昆体良的定义,他们都将隐喻看成是词汇层面上的修辞手段,并将隐喻的功能看成是一种能使语言变得形象灵动的“装饰”。
并且,两种理论都认为隐喻结构无法用常规语言规则解读,它是对常规语言规则的一种偏离。
至于人类在说话时为何会用“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他们怎样用“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替代过程是否有规律可循,以及替代之后的句子是如何被听话人所理解的,这些问题,修辞隐喻理论都无法做出满意的答复。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修辞隐喻理论是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虽然它有不足,但毕竟为人们解读语言提供了一种新鲜视角,也为之后各种新隐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参照。
二、概念隐喻Lakoff & Johnson于1980年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概念隐喻的概念,他们认为概念隐喻是指人们用“源域”(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比如“植物”plants)中的词汇来描述“目标域”(一个抽象的概念域,比如“爱情”love)。
见下例:(1)Their love flowered/withered.(2)They are now taking good care of their bud of love.(3)Love should be carefully watered and nourished, then it can blossom and bear fruit.在这三个例子中,flower、wither、bud、water、nourish、blossom and bear fruit这些词汇和短语本来是用来描述“植物”的,现在用于描述“爱情”。
所以,我们是把“爱情”当成了“植物”,即“爱情是植物”(love is a certain type of plant)。
Flower、wither、bud、water、nourish、blossom and bear fruit这些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实际就是系统中的一词多义,它们在“植物”系统有一个意义,在“爱情”系统又获得了另外一个意义,即隐喻意义。
Lakoff认为诸如“爱情是植物”这样的观念在我们人类的认知概念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他们把这种观念统称为“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的核心是“隐喻是跨概念(cross-domain)的系统映射”,即是让我们用已知的、具体的、熟悉的概念领域去理解抽象的概念领域,其具体方式就是把源域的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
所以“隐喻”的实质是让人类用对一种事物的经验来理解另一种事物。
”(Lakoff&Johnson,1980)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根据源域的不同,可分为三类: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空间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本体隐喻是指人们将抽象的、无形的、模糊的心理状态、活动、事件等抽象概念看做是具体有形的实体,尤其是人体本身,从而就能给抽象概念做出相应的物质性描写,比如指称、分类、量化、范畴化等等。
本体隐喻最典型的一种类型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它指的是将边界模糊的非容器本体,如事件、活动、视野、行为等看成是结构立体、边界分明的容器。
比如这些例子:(4)He finally gets out of poverty.(POVERTY AS CONTAINER)(5)She is in danger.(DANGER AS CONTAINER)(6)The ship is coming into view.(VIEW AS CONTAINER)结构隐喻是把抽象概念(比如时间,情绪,思想等)看作是人们熟悉的具体的物质实体,让人们通过物质实体来理解抽象概念。
比如“time is money”,由这个隐喻出发就可衍生出很多相关的隐喻表达。
比如:(7)She is running out of her competition time.(8)How will you spend your weekend?(9)Going shopping cost her two hours and a half.空间方位隐喻是指用空间方位系统中的词语,比如前后、左右、高低、上下、深浅、远近、内外等来理解其他抽象概念系统(比如心情,健康状况,事业等)。
比如:(10)She is feeling down.(11)His health slumps into the lowest ebb this year.(12)His career peaked last year.三、语法隐喻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并且他认为语言是有层次的,从低到高分别是音系层、词汇语法层、语义层。
音系层体现词汇语法层,词汇语法层体现语义层,三层是层层体现的关系。
(Halliday:2004,24)韩礼德着重讨论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之间的关系。
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决定着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之间有特定关系。
当一种语义结构在词汇语法层上表现出接近人们口头表达习惯的自然关系时,被称为“一致式(congruent)”,不一致时,就产生了语法隐喻,被称为“隐喻式(metaphorical)”。
韩礼德认为,语法隐喻主要分为两种: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
(Halliday:2004,342)(一)韩礼德的概念语法隐喻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概念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来体现的,通过及物系统,他把人类经验分成了六种过程,分别是关系过程、心理过程、存在过程、言语过程、物质过程、行为过程。
韩礼德的概念语法隐喻理论认为,在这六种过程中,任何一种过程都可隐喻其他过程,这就是及物系统内各过程的隐喻化。
随着过程发生变化,过程内的各要素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1a)Social mobility is growing in recent years.(物质过程)→(1b)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a growing social mobility.近来人们的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大。
(心理过程)(2a)He roars savagely.(行为过程)→(2b)He lets out a savage roar.(物质过程)在上述例句中,a句转为b句,语义虽未变化,但及物系统中的过程却发生了变化,1a转化为1b,是由物质过程转化为心理过程,2a转化为2b,是由行为过程转化为物质过程。
过程一发生变化,过程内的各要素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在1a中,“in recent years”是物质过程中表示时间的环境成分,但在1b中,“in recent years”却变成了心理过程中心理活动的感受者。
在1a 中,由“grow”体现出来的物质过程,却转化成了1b中的“growing social mobility”,成为了心理过程中的“现象”。
在2a中由“roar”体现出来的行为过程,转变成了2b中的“a savage roar”,转变成了物质过程中的目标。
由此可见,韩礼德的概念隐喻指的是功能结构间的隐喻化。
在上述四个例句中,1a和2a在词汇语法层上表现出了接近人们口头表达习惯的自然关系,所以它们被称为“一致式(congruent)”。
1b和2b这两个句中的各要素成分在性状上没有保持一致,这样的句式被称为“隐喻式(the metaphorical form)”。
(二)韩礼德的人际语法隐喻人际功能主要体现在语气和情态上,所以人际隐喻被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
语气系统的功能是能传达说话者的交际目的,交际目的共有两大类,一类是交换服务与产品,一类是交换信息。
相应地产生了四种基本言语功能:陈述、提供、命令和提问。
这四种功能在词汇语法层面分别由陈述语气、意态化的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来体现。
如下例:①陈述(陈述语气):She traveled abroad this summer.②提问(疑问语气):Do you like winter?③命令(祈使语气):Please pass me the newspaper.④提供(意态化的疑问语气):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当四种基本言语功能没被相应的语气来体现时,就产生了人际语法隐喻。
比如,③除了可用祈使语气体现之外,还可以用疑问语气和陈述语气来体现,③Please pass me the newspaper.→You should pass me the newspaper. →Woul 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newspaper?转化的这两句话都是③的隐喻表达。
这就是语气隐喻。
情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说话者传达自己对所说人或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情态系统在词汇语法层面主要是由各种情态副词和情态助动词来体现。
当语义层面上的情态意义不是由各种情态副词和情态助动词来体现,而是由其他词汇、短语或句型来体现时,就产生了情态隐喻。
如下面三个例子:①Tom is probably thirsty.②I believe Tom is thirsty.③It’s likely that Tom is thirsty.这三句话虽然意思相同,但①是一致式,因为它有情态副词proba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