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高二文言文阅读练习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高二文言文阅读练习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高二文言文阅读练习文言文阅读2008-09-09 0044王维,字摩诘。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开元九年进士,通音律而授大乐丞。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擢其为右拾遗。

后九龄罢相,王维倍感沮丧,有归隐心。

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

日益信佛。

安史乱中被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

后累迁给事中、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诗中“接舆”是指春秋时期的一个隐士。

“五柳”则指(朝代)诗人,其诗文代表作品有2.本诗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转”“日”二字进行分析。

答:3.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答:4.分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5.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请问诗中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景?6.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注解:王维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细致,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

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语言精美,音节舒缓,表现的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首联写山中秋景。

时在寒秋,山间泉水潺潺作响,天色向晚,山色苍翠。

“转”和“日”巧妙。

“转苍翠”,示山色愈来愈深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动态。

“日潺湲”,即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感觉始终如一的守恒。

【高中古诗词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赏析

【高中古诗词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赏析

【高中古诗词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赏析《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

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

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直至晚。

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

转,转为,变为。

苍翠,青绿色。

潺?(chányuán):水流声。

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

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

余:又作“馀”。

孤烟:炊烟。

墟里:村落。

孤烟:直升的炊烟。

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

在这里是代指裴迪。

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

这是诗人自比。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

接舆,陆通先生的字。

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

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五柳,陶渊明。

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译文秋天的山略显寒意但也愈加显得郁郁葱葱,那条小河也开始缓缓流淌。

我拄杖倚在我家柴屋门前,和着风的方向听着日暮时分蝉的鸣叫。

夕阳的余晖洒在那渡头上,一缕烟从村里的烟囱中冒出。

又碰上裴迪喝醉了,在恰如陶渊明的我前发酒狂。

【韵译】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升。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答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答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答案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答案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王维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2)。

足下方温经(3),猥不敢相烦(4)。

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5),清月映郭(6)。

夜登华子冈(7),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夜,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发,春山可望。

轻出水(8),白矫翼,露湿青皋(9),麦陇朝(10):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11),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无忽。

因驮黄人往(12),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13)(《王右丞集》)[注释](1)裴迪:陕西关中人,曾任蜀州刺史,是王维的诗友。

秀才:这里指曾中进士科的人。

(2)故山:旧居之山,即川山。

川,水名,在陕西蓝田县南。

王维的别墅在川谷口。

(3)足下:对人的敬称。

经:经书。

(4)烦:打扰。

(5)玄:碧青的`水。

水发源于蓝田,流入渭水。

(6)郭:外城。

(7)华子冈:川谷的胜景之一。

(8):白鱼。

(9)皋:泽边的高地。

(10):这里泛指野鸡叫。

(11)天机:天性。

(12)黄:即黄柏,中药名。

(13)山中人:王维自称。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题目:(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饭讫( )②村( )③夜( )④昔( )⑤仄( )⑥青皋( )⑦轻( )⑧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猥不敢相犯________②北涉玄________③水沦涟________④复与疏钟相间________⑤草木发________⑥白矫翼_______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麦陇朝雌____通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②傥能从我游乎____通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昔,携手赋诗,步仄,临清流也。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唐代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黄昏时寒冷的山野变得更加苍翠,秋水日夜缓缓流淌。

我拄着拐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口一片寂静,只剩斜照的落日,村子里升起缕缕炊烟。

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注释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

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

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

转:转为,变为。

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

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声。

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

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

余:又作“馀”。

墟里:村落。

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值:遇到。

接舆:陆通先生的字。

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

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五柳:陶渊明。

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赏析本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

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

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古诗鉴赏参考答案

古诗鉴赏参考答案

课堂巩固参考答案1、《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1)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它在诗中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暗示了人物的性格与追求。

(2)颔、尾两联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刻画了两位安闲、潇洒、超然物外、以诗酒为乐的狂士形象。

2、《西楼》答:暴风雨即将来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奔涌而至的壮观。

这一反常的行为动作,很好地写出了诗人胸襟开阔、内心充满豪情的猛士形象。

3、《江汉》答:运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四个意象。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刻画出作者羁旅他乡、思归不得、像片云孤月一样孤独无依的形象。

“落日”、“秋风”句意境雄阔,又展示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的精神面貌。

4、《青玉案.元夕》答:(1)“那人”是一个孤高、淡泊的女性。

(2)这是将她与一群穿着华丽、结伴游乐的妇女进行对比而表现出来的。

(3)词人借这个形象寄托了他政治上失意后的苦闷心情,也可以看出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第55课即时演练1、《浣溪沙》答: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思念的词人形象。

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

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人之苦。

2、《从军行》答:(1)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陈诗突出对环境的恶劣描写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典型事物烘托征人们的壮志与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既用“别情”、“边愁”点出征人的离愁别恨,又用凄清的“新声”、“秋月”等景物来烘托这种感情,写得一波三折。

3、《野步》答: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训练及答案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浸。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下,王维曾在此隐居三十余年。

裴迪,王维诗友。

②接舆: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装狂遁世。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山中秋景。

“转”字形象地写出了山色因季节而变的动态;“日”字让流动的水带给人始终如一地守恒之感。

B.颔联写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日暮蝉鸣。

柴门表现田园隐居生活;倚杖临风,则表现了诗人安闲潇洒的意态。

C.尾联用典,诗人自比楚狂接舆,塑造出完全不同于颔联的狂士形象,以此表现自己与裴迪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

D.本诗是一首兼具诗、画、乐五律。

风光、人物、歌声,接替呈现,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6.阅读以下链接文字,回答问题。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

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

”说着便把□□□的“□□□□□,□□□□□)”翻了出来,递与香菱。

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选自《红楼梦》“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有改动)化用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将他人作品语言,根据表达的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

虽然黛玉认为前人的句子更“淡而现成”,但本诗的化用仍有其精妙之处,请你结合诗句分析本诗化用之妙。

(6分)参考答案:15.C."诗人自比楚狂接舆"错。

“接舆”指裴迪,尾联刻画了裴生的狂士形象,表明诗人由衷的好感和欢迎,扣合诗题中的“赠”字。

16.①本诗的“墟里上孤烟”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上"化用"依依”。

②本诗借用陶诗情境,暗写“墟里"远离“渡口”,表现居处远离世俗的清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练习题答案及赏析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唐代:王维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休憩(qì) 多思曩昔(rǎnɡ)B.辋水沦涟(wǎnɡ) 携手xié)C.犬吠(fèi) 黄檗(niè)D. 猥琐(wèi )村墟夜舂(cò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

殊:特殊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间:疏远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矫:矫健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故山殊可过A.孤之过也B.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C.一日,大母过余曰D.是谁之过与?4.下列句中粗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C.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山僧饭讫而去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然其中有深趣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斯之不远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答案1、D(猥wěi ,舂chōng)2、B(A、很,十分;C、稀疏的;D、举,张开)3、B(拜访。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篇一」辋川闲居王维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①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寂莫於陵子②,桔槔方灌园。

[注]①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

②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

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史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

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

1.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5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二、四联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这两句诗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的辋川风景图: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殿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

(2分)青菰、绿水与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

(答出“动静结合”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除了“对比映衬、动静结合”以外,答对偶的也给1分。

)2.本诗表达了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2分)第二联的“时倚”、“远看”再现了诗从安逸洒脱、怡然自乐的心情。

(2分)尾联以於陵子自况,暗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

(2分)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篇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9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j。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k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潺湲:(chán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②接舆:春秋时楚国狂人,诗中借指裴迪。

(1)这首诗描写一幅深秋山水田园图,请结合首联和颈联,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4分)(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3分)答案:10.(7分)(1)水落石出的寒秋,时近黄昏,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山间泉水不停地潺潺作响,渡头夕阳欲落,村落炊烟初升。

(3分)诗歌通过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图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②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

这里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接舆相比
(1)诗歌一、三联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2分)
(2)诗歌尾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勾勒出一副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

(2分)(2)诗人将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并以陶潜自况,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及见到志趣相投的友人的喜悦之情。

(3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文学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