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1-3单元材料题
2007-2008学年度八年级下册历史试题(第一-第三单元)【试题】【北师大版】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试题(中国现代史:第一-第三单元) 2008.4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主要含义是 A.取消鞠躬、跪拜礼,人们可以站起来走路 B.人民不再受地主、资本家剥削,完全按劳分配C.国家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在政治上成为国家主人D.人民获得所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成为主人 2.右图直接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B.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C.“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D.“大跃进”运动 3.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推行顺序正确的是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A .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4.“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儿传四方”这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的战争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表明我国①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②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C.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D.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7.从1985年开始的全面展开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 .建立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 B .国有企业改革C .实行新的工资制度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A .第一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 .中共八大9.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朴D.人民公朴、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10.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A.就业制度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医疗保险制度D.再就业制度11.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贡献有①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②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政权,解放了全中国③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④12. 下列关于西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D.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13.20世纪50年代,有报纸撰文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已经进入了一个由渐进到跃进的阶段,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出多少就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来。
初二历史下册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下册试题及答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秦汉时期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不是秦始皇对中国进行的制度改革的是:A. 统一文字B. 统一货币C. 统一度量衡D. 统一宗教答案:D2.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目的是:A. 方便贸易B. 统一计量标准C. 便于征税D. 推行统一制度答案:C3. 秦朝最重要的修筑工程是:A. 长城B. 道路C. 宫殿D. 陵墓答案:D4. 汉武帝开辟了对外贸易的道路,这条道路是:A. 丝绸之路B. 茶马古道C. 海上丝绸之路D. 中亚古道答案:A5. 在“王莽即位”后发生了望族萧何等人起义的事件是:A. 新朝B. 刘邦起义C. 红眉起义D. 赤眉起义答案:C二、填空题1. 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篆2. 秦朝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
答案:暴政3. 汉朝时期边塞建立的屯田制度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答案:农业4. 新朝时期,一度废除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市肆制度5. 朗朗乾坤下一“子之不肖,_________________之祸。
”。
答案:无穷三、简答题1. 秦始皇对统一货币的改革有何影响?答案:秦始皇对统一货币的改革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货币统一,方便了贸易和征税。
统一货币的引进使得商业活动更为便捷,加强了国家财政控制的能力。
2.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案:汉武帝开辟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互通有无的重要贸易路线,促进了中国丝绸等商品的出口,也引进了大量外来文化和商品。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红眉起义和赤眉起义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这两次起义有何相似之处?答案:红眉起义发生在新朝时期,赤眉起义发生在王莽统治时期,它们都是对新政权的抗争。
两次起义都揭露了望族篡位的野心和暴政,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八年级历史下册分析题专项材料(含答案)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八年级历史下册分析题专项材料(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1953年;实行赎买政策(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详解】(1)依据“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
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根据所学可知,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睛】注意识记与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新⼈教版⼋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部编⼋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中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民经过⼀百多年的英勇⽃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主的国家;中国⼈民从此站起来了。
请回答(1)中国真正成为独⽴⾃主的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中国⼈民⼀百多年的英勇⽃争”是从何时开始的?(3)为了推翻三座⼤⼭的统治,中国⼈民进⾏了哪些英勇的⽃争?(⾄少举出三个事例)(4)“中国⼈民从此站起来了”你得到最深刻的感悟是什么?参考答案:(1)中华⼈民共和国的成⽴(2)1840年鸦⽚战争(3)天平天国运动、⾟亥⾰命、北伐战争、抗⽇战争、解放战争等(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它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得到了⼟地,成为⼟地的主⼈。
这使⼈民政权更加巩固。
⼤⼤解放了农村⽣产⼒,农业⽣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请回答(1)材料所描述的重要事件是什么?(2)中国何时彻底摧毁封建⼟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3)为了摧毁封建⼟地制度,中央⼈民政府颁布了哪部法律?(4)此后中国建⽴起何种⼟地制度?(5)通过这件事,你得到什么感悟?参考答案:(1)⼟地改⾰的完成(2)1952年底(3)《中华⼈民共和国⼟地改⾰法》(4)农民⼟地所有制(5)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切实解决农民的⼟地问题,是真正代表⼈民利益的党。
3、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的⼈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极⼤地增强了中国⼈民的民族⾃信⼼和⾃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请回答:(1)材料所评价的是什么事件?(2)这件事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3)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数的英雄⼈物,请列举出其中的两位。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单元考试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单元考试试题(含答案)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历史试题: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单元考试试题(含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单元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你想组织全班同学召开题为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55周年”的主题班会,日期最好选择在( )
A 9月的某一天B 10月中下旬的某一天
C 6月的某一天D 7月的某一天
2、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表明我们( )
A 已经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B 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C 中国已经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3、新中国和平解放西藏最主要的原因( )
A 武力解决有一定的难度B 担心外国势力干涉
C 避免进一步伤害民族感情,实现民族团结 D 西藏上层愿意服从中央政府领导
4、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D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5、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
”这个停战协定是指( )
A《淞沪停战协定》B《双十协定》C《停战协定》D《朝鲜停战协定》。
历史八年级下册试题

历史八年级下册试题第一章: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本章主要讲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路线,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丝绸之路的起源 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
汉武帝派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建立。
丝绸之路是一条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的综合体,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
2、丝绸之路的发展 丝绸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
古代中国人运用技术优势,制作出丝绸等珍贵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丝绸的出口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文化和思想交流。
3、丝绸之路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存在对中亚、西亚、东欧以及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文化以及其他东方文化传播到了西方,同样西方文化也输入到东方。
这种东西文化的交流对于古代世界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回鹘汗国的崛起与辉煌 本章主要讲述了回鹘汗国的崛起、辉煌以及对丝绸之路的影响。
回鹘是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他们统治了中亚地区,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1、回鹘汗国的崛起 回鹘人是一个西突厥部落的分支,他们居住在今天的中亚地区。
在唐朝时期,回鹘汗国逐渐崛起,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并开始对邻国进行侵略扩张。
2、回鹘汗国的辉煌时期 回鹘汗国在其辉煌时期成为了中亚地区的最强大国家。
他们控制了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回鹘汗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回鹘汗国对丝绸之路的影响 回鹘汗国的崛起和辉煌对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保护了丝绸之路商人的安全,维持了贸易的畅通。
回鹘人还在医药、农学、历法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章: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扩张 本章主要讲述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扩张过程。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庞大的伊斯兰帝国,它的建立对中亚地区和丝绸之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八年级下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全附答案)

岳麓版八年级(下)历史材料分析与问答题汇总(一)材料分析部分1、1949年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此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辟;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很多困难,你认为应当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参考答案:继续追击国民党残余势力;稳定物价;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从196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6月6日,再次发出《关于为京津沪和辽宁调运粮食的紧急通知》,这四个地方库存的粮食够维持几天呢?北京是7天,天津10天,上海几乎已经是没有大米库存,随到随销,辽宁8-9天。
这四个地方,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天津、辽宁是工业基地,如果粮食供不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连这样必须力保的地方都如此困难,全国的粮食供应状况不言而喻。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所述的情况?(2)后来党中央对经济作出了调整,到什么时候经济开始复苏?经济建设的错误从根本上解决没有?为什么?参考答案:(1)因为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又掀起大跃进、大炼钢铁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1962年;没有;因为左倾错误继续发展,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中国进入十年内乱时期。
3、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预言家声称:“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当时,全国粮食总产仅1亿吨,一块优质钢材、一枚建筑铁钉都得依赖进口,工、农业总产值比例为3∶7,生产方式极其落后。
经过55年奋斗,我国经济天翻地覆,粮、棉、油、肉、禽、煤、钢、水泥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二、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差距逐渐缩小,高速路四面畅达,“村村通”遍及乡野,机场港口一派繁忙,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捷报频传……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6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国民经济迈上一个大台阶。
八年级历史下册1-3单元选择题

八年级历史选择题1、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北平和平解放D.开国大典2、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面是四枚主题为《20世纪回顾》的邮票,再现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你认为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开国大典②抗战胜利③中共诞生④五四运动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3、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
其解放方式是A.和平解放 B.武力攻克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4、小明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下面两本书,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他最近感兴趣的可能是A.北伐战争B.解放战争C.土地改革D. 抗美援朝5、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14.5 54.8 7.9 8.6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6、1949年—1953 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7、建国初期,毛泽东曾经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A.进行土地改革B.实行“一五”计划C.开展“三大改造”D.发动“大跃进”运动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A.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9、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0、某班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测试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
请根据下列揭示写出相关内容。
(3分)
(1)彻底摧毁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引导农民参加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政策是
2、阅读下列材料及图片:
材料一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
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
材料二
请回答: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在哪里?(1分)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2分)
(3)材料二中有A、B、C三个城市,其中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请在横线处写出英文字母代号)(1分)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这是怎样的一种格局?(2分)
3、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中国印度美国
项目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竖轴数字为100、200、300、400,右数第2条矩形数值为329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年1992年2002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343.4 1826 7073 28762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
(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2分)(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1978—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速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4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分)
4、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
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4分)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2分)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4分)
5、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请回答:(12分)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最少三项)(8分)(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它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什么愿望?(4分)
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的60华诞,为此某中学九年(1)班同学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进行探究,搜集了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中共一大会址
(1)据材料一,写出有关“一大”的情况。
时间:____年;地点:____;代表人物:、、毛泽东等。
(2)材料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了庆祝这一盛典,54门礼炮齐鸣28响。
想一想,为什么礼炮齐鸣28响?
(3)材料三是邓小平在哪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7、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没计师是谁吗? 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展望来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8、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到l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四 -
时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粮食产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3642亿元1607亿元30477万吨343元
2007年246619亿元107367亿元50150万吨13786元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
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性质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l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动?
(4)材料四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其变化说明的根本问题有哪些?
2009年______________7799.5万 1997年中共十五大_____________5800多万
1992年______________5100多万
1977年中共十一大_____________3500多万 1956年中共八大_____________1073万
1949年______________449万
1945年中共七大____________121万
1927年中共五大_____________57967
中共一大_____________50多名党员
该会议提出建立⑦(经济体制)
该会议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是_⑧_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56年底,_⑤_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从此进入_⑥_新时期。
1949年10月1日,__④_成立。
秋收起义后,开辟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②__。
该会议召开于__③__(地名)。
__①__(时间),中国共产党成立。
9、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1)伟大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