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K简介

合集下载

cc-link控制与通信总线原理及应用

cc-link控制与通信总线原理及应用

cc-link控制与通信总线原理及应用CC-Link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化领域的控制与通信总线。

它是一种高速、可靠、开放的总线,能够支持从简单的数字输入输出到复杂的运动控制等多种应用。

本文将介绍CC-Link的控制和通信原理以及应用。

控制原理CC-Link的控制原理是基于主从式的通信结构。

主控是指能够对从站进行读写控制的设备,如PLC。

从站是指接口设备,它能够连接传感器、执行器、伺服驱动器等各种控制器。

主控和从站之间使用了CC-Link通信协议实现数据的交互,实现了从站设备状态监控和控制;CC-Link的控制原理如下:1.从站向主控发送数据请求;2.主控读取从站的数据,进行处理;3.主控向从站发送指令,控制其执行相应的任务;4.从站执行任务,将执行结果返回给主控;5.主控结束数据交互,返回控制结果。

通信原理CC-Link采用基于帧的通信方式,采用同步通信方式实现数据传输,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CC-Link总线上所有设备以其物理地址为基础建立,每个设备分配了独立的物理地址,每个设备的地址是唯一的。

CC-Link采用了采样同步等同步方式,同步周期为2ms,这使其适用于高速运动控制。

1. 主控向从站发送通信请求;2. 从站接收到请求后,开始数据传输;3. 主控接收到从站的响应数据,判断数据是否有效;4. 如数据有效,则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数据无效,则返回错误代码;5. 主控发送结束信号给从站,该通信任务完成。

应用由于CC-Link具有高速、可靠的通信和控制特性,CC-Link总线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控制、监测和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方面:1. 机械设备控制:如数控机床、切割机、压力机等机械设备的控制和监控;2. 运动控制:如机器人、运动平台等复杂的运动控制系统;3. 智能楼宇:如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自动化控制系统;4. 电力控制:如变压器、停电设备等控制系统;5. 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信号灯、收费站等公共基础设施通信和控制系统,等等。

cc-link协议家族

cc-link协议家族

动力+ 负荷
普通开关、 传感器
普通负荷
CC-Link Safety特点
高速通信的实现 实现10Mbps 的安全通信速度。凭借与CC-Link同样的高速通信,可构筑具高度响应性能的安全系统。
通信异常的检测 能实现可靠紧急停止的安全网络。 具备检测通信延迟或缺损等所有通信出错的安全通信功能,发生异常时 能可靠停止系统。
ӷ‫༹ڞ‬ ‫ۉ‬ጱׂ೗
ഛ‫כ‬
ӭሏ
୍ᇔ߾‫׍‬ ੦዆࠶૙
ᆇຘ ࣅბ ๋೗
ഄ໱
MFEᇱ֌ଙጎ‫ڀ‬ऐLjৗೌჺఉऐLjMDEิׂ၍LjENQยԢ IEEჺఉऐLjQDCׂ೗၍LjᅂৗॠֱยԢčč ཱጎဣཥLj݀‫ۯ‬ऐ‫د‬ໃยԢLj‫כ‬ଈፇጎ၍Lj൸դዡ‫ۉ‬ጱेඤยԢ ࡰথ‫ت‬૙Lj෬‫כ‬ጎዃLjஅۤॕࠦԍࢺยԢLjഛ‫ۉכ‬ጱև‫ݴ‬Ljčč ᆰॲ‫ݴ‬ૌยԢLj‫ۉ‬ഗยԢ‫ݴ‬ໃ၍LjDSU‫د‬ໃ၍LjODጎऋยԢ ऐ‫ׇ‬ऋ࿿ሏໃဣཥLjఢ߾ऐႁ‫د‬ໃ‫ټ‬LjᆇຘยԢ‫د‬ໃဣཥ-čč CBဣཥLjGBဣཥĂ‫ۉ‬૰॔๫ဣཥLj዇ీࣅၭ൶त‫୍ٷ‬ ᇺ‫ײ‬๕‫ד‬՗ဣཥLjऐ‫ׇ॔‬๫ဣཥLj߾‫࠶׍‬੦ဣཥLjčč ‫ڇ‬ᆇຘऐLjገ୾ᆇຘऐDŽၞೄӲLjԒኽDžLj ဢ‫ڵ‬वጎ‫ୁڀ‬຤၍Ljၞঌ֪ଉLj୾໹ิׂ၍Ljටሰ߫ิׂ၍ ༩ٍᇨ‫ت‬૙LjᇱଙჺఉLjጲ‫׬ۯ‬ଉLjčč ๋೗ԈጎऐႁLj‫ݹ‬఍ְ዆ፕ၍Ljčč ૝ࢾ඘‫ݣ‬ጎዃLjਝჶิׂဣཥLjዡ‫׶‬዆ሰLjཎ‫כڢ‬ଈ‫୾כ‬ॠ֪ आ૰݀‫ۉ‬ऐፇࡒୗ‫أࣨأ‬ቀ‫ۉ‬੦Ljեဗ൦߀ሰ߾‫ײ‬ ྲհेඤጎዃLjčč
开放式网络技术
CC-Link/LT利用和CC-Link相同的 开放式网络技术。你可以从众多的 供应商中灵活选择合适的设备,藉 以提高系统构建的机动性。
不需要参数设置

EPSON cclink通讯

EPSON cclink通讯

Master Device CC-Link Network Motor Driver from Company A Motor Driver from Company B fr Intelligent I/O om Company C Intelligent I/O from Company DPhoto Sensor from Company E HMI Device from Company FAnalog Device from Company G主设备CC-Link 网络A 公司的电机驱动器1.5CC-Link1.5.1CC-Link 概述CC-Link 是在控制设备(PLC 、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等)之间提供简单互连的现场总线网络。

CC-Link 是开发的开放式通信标准,用以连接各种现场设备(传感器、执行器、机器人控制器等)。

由于该开放式通信标准,CC-Link 的用户可利用世界各地开发的各种设备轻松构建多供应商系统。

B 公司的C 公司的电机驱动器智能I/O E 公司的光传感器G 公司的模拟设备D 公司的F 公司的智能I/O HMI 设备1.5.2CC -Link 的特点减少配线与并行配线相比,CC-Link 采用了三层屏蔽的双绞线电缆,大幅减少了必要电线的数量、配线时间和成本。

可拆卸通信连接器可实现设备(节点)间的简单配线和轻松的网络分离或重建。

快速通信通信速度为156k bps 至10M bps 。

10M bps 的速度是仅次于PROFIBUS-DP 的最快现场网络。

传输控制通信网络包括主站和从站。

通常,PLC 会作为主站。

最多64个从站可连接至主站。

从站包括远程设备站(处理位数据和字数据)、远程I/O 站(处理位数据)等。

主站存储网络中从站的类型和地址等信息并控制整个网络。

开放式标准(多供应商)由于是开放式通信标准,因此许多制造商的各种设备均可使用。

标准化通信连接器帮助您轻松实现网络重建。

现场总线CC-Link网络结构及传输速度和距离

现场总线CC-Link网络结构及传输速度和距离

现场总线CC-Link网络结构及传输速度和距离————————————————————————————————作者:————————————————————————————————日期:现场总线CC-Link网络结构及传输速度和距离一般工业控制领域的网络分为3、4个层次,分别是上位的管理层、控制层和部件层。

部件层也可以再细分为设备层和传感器层,CC-link 是一个以设备层为主的网络,同时也可以覆盖较高层次的控制层和较低层次的传感器层。

-link的网络结构一般情况下,CC-link整个一层网络可由1个主站和64个子站组成,它采用总线方式通过屏蔽双绞线进行连接。

网络中的主站由三菱电动机FX系列以上的plc或计算机担当,子站可以是远程I/O模块、特殊功能模块、带有CPU的PLC本地站、人机界面、变频器、伺服系统、机器人以及各种测量仪表、阀门、数控系统等现场仪表设备。

如果需要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主站和备用主站冗余备份的网络系统构成方式。

采用第三方厂商生产的网关还可以实现从CC-link到ASI、S-link、Unit-wire等网络的连接。

-link的传输速度和距离CC-link具有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0Mb/s,其数据传输速度随距离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传输速度和距离的具体关系如表所示。

表传输速度和距离的对应关系CC-link的中继器目前有多种。

第一种为T型分支中继器AJ65SBT-RPT,每增加一个距离延长一倍。

一层网络最多可以使用10个。

第二种为光中继器AJ65SBT-RPS或AJ65SBT-RPG,用光缆延长,因此在一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环境可以采用。

光中继器要成对使用,每一对AJ65SBT-RPS之间的延长距离为1km,最多可以使用4对;每一对AJ65SBT-RPG之间的延长距离为2km,最多可以使用2对。

第三种为空间光中继器AJ65BT-RPI-10A/AJ65BT-RPI-10B,采用红外线无线传输的方式,在布线不方便,或者连接设备位置会移动的场合使用。

CC-LINK简介

CC-LINK简介

开放式现场总线 CC-Link 综述相关专题:电子元器件?? 虽然 CC-Link 在中国的市场表现良好,国内已经存在大量广泛的应用和一些合作伙伴,但是关于 CC-Link 的全貌的介绍相对较少。

作为包容了现场总线最新技术的 CC-Link ,其先进的技术性能和特点非常鲜明。

有必要逐步向广大的用户和合作伙伴及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CC-Link 有关技术和应用情况。

使 CC-Link 的技术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所了解,为中国的现场总线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开放式现场总线 CC-Link 技术背景和 CLPA??????? 在 1996 年 11 月,以三菱电机为主导的多家公司以“ 多厂家设备环境、高性能、省配线” 理念开发、公布和开放了现场总线 CC-Link ,第一次正式向市场推出了 CC-Link 这一全新的多厂商、高性能、省配线的现场网络。

并于 1997 年获得日本电机工业会( JEMA )颁发的杰出技术成就奖。

CC-Link 是 Control& Communication Link ( 控制与通信链路系统 ) 的简称。

?????? ?即:在工控系统中,可以将控制和信息数据同时以 10Mbps 高速传输的现场网络。

CC-Link 具有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使用简单、节省成本等突出优点。

作为开放式现场总线, CC-Link 是唯一起源于亚洲地区的总线系统,CC-Link 的技术特点尤其适合亚洲人的思维习惯.于 1998 年,汽车行业的马自达、五十铃、雅马哈、通用、铃木等也成为了 CC-Link 的用户,而且 CC-Link 迅速进入中国市场.1999 年,销售的实绩已超过 17 万个节点, 2001 年达到了 72 万个节点,到 2001 年累计量达到了 150 万,其增长势头迅猛,在亚洲市场占有份额超过 15 %(据美国工控专业调查机构 ARC 调查),受到亚、欧、美、日等客户的高度评价。

CC-link培训

CC-link培训

CC-link简介1.MELSEC-I/O通信系统这是一个由PLC控制远程I/O组件的系统。

它不需要附加任何编程知识和网络参数设置,就能控制远程I/O组件。

远程I/O组件含远程输入组件(如型号为AJ55TB3-4D、AJ55TB3-8D组件)和输出组件(如型号为AJ55TB2-4R、AJ55TB2-8R组件)。

这些I/O点只需用X、Y编程,就如同标准的I/O 组件一样。

2.MELSECNET/10网络MELSECNET/10网是令牌网,它通过网络组件(A1SJ71LP21、A1SJ71LP21GE,令牌环形网;A1SJ71BR11,令牌总线网)将任意的CPU组件挂到网络系统中,它的传输速度最大达10Mbps。

它可以承担以计算机为支撑的工厂柔性制造系统众多的数据流,有很强的网络监督能力。

3.MELSECNET/II网络MELSECNET/II网的网络组件是A1SJ71AP21、A1SJ71AP21-S3等。

它是双环网络。

其中一个为正向环(或称主环路),另一个为反向环(或称副环路)。

如果主环路发生故障,系统自动切换到副环路;如果两个环路都发生故障,则仍然在连接的站之间保持数据通信。

它可以执行从一个本地站向主站或从主站向任意本地站的数据通信,可以用通信位软元件和字软元件去改变或监控任意站的ON/OFF状态和数据值。

4.MELSECNET/H网络MELSECNET/H网可以与MELSECNET/10网兼容,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最大达25Mbps。

它使用QJ71LP21-25网络组件,可连接8个从站,具有强大的远程I/O管理能力,能实现大规模大容量的集中管理和分布式管理的控制。

例如:链接数为10个站,远程输入RX 从D1000开始,远程输出RY 从D1020,远程寄存器RWr 为D1040,远程寄存器RWwD10805 SDA6 RDB 8 P5S7 SG 3 RDA 4 SDB2 P5S 1 SG 变频器正面向下看81PCCC-LINK 网络布线图远程输入输出开关量读取区域示意图(每一个“”为一个站号)远程寄存器读取区域示意图远程输入输出开关量地址站号分配情况远程输入输出开关量地址站号分配情况一、实验目的1.使学员理解Q系列主站的结构与软件的基本设置2.GX Developer软件的基本操作与运用3.了解Q系列主站与变频器及PLC之间的通信及监控二、实验器材Q系列主站(Q02CPU)1台QJ61BT11(Q主站CC-LINK通信模块)1台A540(变频器)1台A5NC(变频器CC-LINK通信模块)1台PC电脑1台编程电缆线(Q02CPU专用)1条编程电缆线(FX2N)GX Developer编程软件1套F940GOT-SWD 1台SWOPC-FXDU\WIN-C 1套32CC-LINK(PLC通信模块) 1套FX2N-48MR 1台PC-F940GOT通讯线1条三、控制要求Q主站能够通过触摸屏对变频器进行正反转运行及读取电压与运行频率的改变等简单操作,对PLC的输入点Xn、输出点Yn进行监视及能控制输入信号。

cc-link简介

cc-link简介
cc-link简介
cc-link



CC-Link是Control&Communication Link(控制 与通信链路系统)的缩写。 在1996年11月,由三菱电机为主导的多家公司 推出,其增长势头迅猛,在亚洲占有较大份额,目 前在欧洲和北美发展迅速。在其系统中,可以将控 制和信息数据同时以10Mbit/s高速传送至现场网络, 具有性能卓越、使用简单、应用广泛、节省成本等 优点。其不仅解决了工业现场配线复杂的问题,同 时具有优异的抗噪性能和兼容性。 CC-Link是一个以设备层为主的网络,同时也 可覆盖较高层次的控制层和较低层次的传感层。 2005年7月CC-Link被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 为中国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CC-Link发展

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在中国汽车行业的 应用非常广泛,同时CC-Link技术也在不断 的发展,近期,CC-Link协会推出了CCLink的升级版本CC-Link Ver.2.0(将数据通 信量扩大了8倍),和CC-Link的更底层网 络CC-Link/LT,标志着CC-Link技术在不断 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会为制造业和其他行 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CC-Link是一个能够提供高速的过程控制和 信息数据处理的局部网络系统,为客户提 供高效、综合性产业和过程自动化。使用 CC-Link的用户可以减少控制变量数、复杂 生产线路所需的电源线路。因此用户可以 从支持CC-LINK的其余的354个领域的设备 中选择出合适的设备,那么多供应商环境 的扩展将会变得很容易。
楼宇控制 系统

系统改造后,经精心调试,完全达到各项 控制功能的要求,由于采用了工业控制的 通用设备,系统的实时性较以往有了大幅 提高且稳定可靠,投资和维护费用低,备 件充裕,可确保系统长期可靠使用。特别 是冷热源系统部分的控制程序经多次测试 和优化,不但操作简便且节能效果明显, 平均可达20%左右;同时末端设备控制更加 方便。在举国关注节能减排的形势下,该 控制系统值得在推广。

CC-Link现场总线的结构及应用

CC-Link现场总线的结构及应用

CC-Link现场总线的结构及应用融合了控制与信息处理的现场总线CC-Link(Control &Communication Link)是一种省配线、信息化的网络,它不但具备高实时性、分散控制、与智能设备通信、RAS等功能,而且依靠与诸多现场设备制造厂商的紧密联系,提供开放式的环境。

Q系列PLC的CC-Link 模块QJ61BTll,在继承A/QnA系列特长的同时,还采用了远程设备站初始设定等方便的功能。

为了将各种各样的现场设备直接连接到CC-Link上,与国内外众多的设备制造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使用户可以很从容地选择现场设备,以构成开放式的网络。

2000年10月,Woodhead、Contec、Digital、NEC、松下电工、三菱等6家常务理事公司发起,在日本成立了独立的非盈利性机构“CC-Link协会”(CC-Link Partner Association,简称CLPA),旨在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普及CC-Link技术。

到2001年12月CLPA成员数量为230多家公司,拥有360多种兼容产品。

1.CC-Link系统的构成CC-Link系统只少1个主站,可以连接远程I/O站、远程设备站、本地站、备用主站、智能设备站等总计64个站。

CC-Link站的类型如表7-5所示。

表7-5 CC-Link站的类型CC-Link系统可配备多种中继器,可在不降低通信速度的情况下,延长通信距离,最长可达13.2km。

例如,可使用光中继器,在保持10Mbps通信速度的情况下,将总距离延长至4300m。

另外,T型中继器可完成T型连接,更适合现场的连接要求。

2.CC-Link的通信方式(1)循环通信方式CC-Link采用广播循环通信方式。

在CC-Link系统中,主站、本地站的循环数据区与各个远程I/O站、远程设备站、智能设备站相对应,远程输入输出及远程寄存器的数据将被自动刷新。

而且,因为主站向远程I/O站、远程设备站、智能设备站发出的信息也会传送到其他本地站,所以在本地站也可以了解远程站的动作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式现场总线 CC-Link 综述相关专题:虽然 CC-Link 在中国的市场表现良好,国内已经存在大量广泛的应用和一些合作伙伴,但是关于 CC-Link 的全貌的介绍相对较少。

作为包容了现场总线最新技术的 CC-Link ,其先进的技术性能和特点非常鲜明。

有必要逐步向广大的用户和合作伙伴及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CC-Link 有关技术和应用情况。

使 CC-Link 的技术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所了解,为中国的现场总线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开放式现场总线 CC-Link 技术背景和 CLPA在 1996 年 11 月,以三菱电机为主导的多家公司以“ 多厂家设备环境、高性能、省配线” 理念开发、公布和开放了现场总线 CC-Link ,第一次正式向市场推出了 CC-Link 这一全新的多厂商、高性能、省配线的现场网络。

并于 1997 年获得日本电机工业会( JEMA )颁发的杰出技术成就奖。

CC-Link 是 Control& Communication Link ( 控制与通信链路系统 ) 的简称。

即:在工控系统中,可以将控制和信息数据同时以 10Mbps 高速传输的现场网络。

CC-Link 具有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使用简单、节省成本等突出优点。

作为开放式现场总线, CC-Link 是唯一起源于亚洲地区的总线系统,CC-Link 的技术特点尤其适合亚洲人的思维习惯.于 1998 年,汽车行业的马自达、五十铃、雅马哈、通用、铃木等也成为了 CC-Link 的用户,而且 CC-Link 迅速进入中国市场.1999 年,销售的实绩已超过 17 万个节点, 2001 年达到了72 万个节点,到 2001 年累计量达到了 150 万,其增长势头迅猛,在亚洲市场占有份额超过 15 %(据美国工控专业调查机构 ARC 调查),受到亚、欧、美、日等客户的高度评价。

为了使用户能更方便地选择和配置自己的 CC-Link 系统, 2000 年 11 月,CC-Link 协会( CC-Link Partner Association 简称 CLPA)在日本成立。

主要负责 CC-Link 在全球的普及和推进工作。

为了全球化的推广能够统一进行,CLPA(CC-Link 协会)在全球设立了众多的驻点,分布在美国、欧洲、中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负责在不同地区在各个方面推广和支持CC-Link 用户和成员的工作。

CLPA 现在有“Woodhead” 、“Contec” 、“Digital” 、“NEC” 、“ 松下电工” 、“idec” 和“ 三菱电机” 等 7 个常务理事会员。

到2002 年 4 月底, CLPA 在全球拥有 250 多家会员公司,其中包括浙大中控、中科软大等等几家中国大陆地区的会员公司。

二、 CC-Link 的通讯原理CC-Link 的底层通讯协议遵循 RS485 ,具体的通讯方式请参照下图 .图1:通信原理CC-Link 提供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 2 种通信方式。

一般情况下, CC-Link 主要采用广播-轮询(循环传输)的方式进行通讯。

具体的方式是:主站将刷新数据(RY/RWw )发送到所有从站,与此同时轮询从站 1 ;从站 1 对主站的轮询作出响应( RX/RWr ),同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然后主站轮询从站 2 (此时并不发送刷新数据),从站 2 给出响应,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依此类推,循环往复。

广播-轮询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请参照下图,该方式的数据传输率非常高。

除了广播-轮询方式以外, CC-Link 也支持主站与本地站、智能设备站之间的瞬时通讯。

从主站向从站的瞬时通讯量为 150 字节 / 数据包,由从站向主站的瞬时通讯量为 34 字节 / 数据包。

瞬时传输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请参照下图,由此可见瞬时传输不会对广播轮询的。

所有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讯进程以及协议都由通讯用 LSI -MFP(Mitsubishi Field Network Processor) 控制,其硬件的设计结构决定了CC-Link 的高速稳定的通讯。

MFP 构成图三、 CC-Link 的卓越性能一般工业控制领域的网络分为 3 到 4 个层次,分别是上位的管理层,控制层和部件层。

部件层也可以再细分为设备层和传感器层, CC-Link 是一个以设备层为主的网络,同时也可以覆盖较高层次的控制层和较低层次的传感器层。

1 、 CC-Link 的网络结构现场总线 CC-Link 的一般系统构成如图所示:图: CC-Link 系统构成一般情况下, CC-Link 整个一层网络可由 1 个主站和 64 个子站组成,它采用总线方式通过屏蔽双绞线进行连接。

网络中的主站由三菱电机 FX 系列以上的 PLC 或计算机担当,子站可以是远程 I/O 模块、特殊功能模块、带有 CPU 的 PLC 本地站、人机界面、变频器、伺服系统、机器人以及各种测量仪表、阀门、数控系统等现场仪表设备。

如果需要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主站和备用主站冗余备份的网络系统构成方式。

采用第三方厂商生产的网关还可以实现从CC-Link 到 ASI 、 S-Link 、 Unit-wire 等等网络的连接。

2 、 CC-Link 的传输速度和距离CC-Link 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以达到 10Mbps ,其数据传输速度随距离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传输速度和距离的具体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传输速度和距离的对应关系CC-Link 的中继器目前有多种:一种为 T 型分支中继器 AJ65SBT-RPT ,每增加一个距离延长一倍。

一层网络最多可以使用 10 个。

第二种为光中继器AJ65SBT-RPS 或 AJ65SBT-RPG ,用光缆延长,因此在一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环境可以采用。

光中继器要成对使用,每一对 AJ65SBT-RPS 之间的延长距离为 1 公里,最多可以使用 4 对;每一对 AJ65SBT-RPG 之间的延长距离为 2 公里,最多可以使用 2 对。

第三种为空间光中继器AJ65BT-RPI-10A/AJ65BT-RPI-10B ,采用红外线无线传输的方式,在布线不方便,或者连接设备位置会移动的场合使用。

空间光中继器也必须成对使用,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 200 米,还有一些方便接线的中继器和与其他网络相连的网关和网桥。

CC-Link 提供了 110 欧姆和 130 欧姆两种终端电阻,用于避免因在总线的距离较长、传输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由于外界环境干扰出现传输信号的奇偶校验出错等传输质量下降的情况。

3 、 CC-Link 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CC-Link 提供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 2 种方式的通信。

每个内存站循环传送数据为 24 字节,其中 8 字节( 64 位)用于位数据传送, 16 字节( 4 点 RWr 、 4 点 RWw )用于字传送。

一个物理站最大占用 4 个内存站,故一个物理站的循环传送数据为 96 个字节。

对于 CC-Link 整个网络而言,其循环传输每次链接扫描的最大容量是2048 位和 512 字.在循环传输数据量不够用的情况下, CC-Link 提供瞬时传输功能,可将 960 字节的数据,用指令传送给目标站。

CC-Link 在连接 64 个远程 I/O 站、通信速度为 10Mbps 的情况下,循环通信的链接扫描时间为 3.7 毫秒。

稳定快速的通信速度是 CC-Link 的最大优势。

4 、 CC-Link 丰富的功能1 )自动刷新功能、预约站功能CC-Link 网络数据从网络模块到 CPU 是自动刷新完成,不必有专用的刷新指令;安排预留以后需要挂接的站,可以事先在系统组态时加以设定,当此设备挂接在网络上时, CC-Link 可以自动识别,并纳入系统的运行,不必重新进行组态,保持系统的连续工作,方便设计人员设计和调试系统。

2 )完善的 RAS 功能RAS 是 Reliability (可靠性)、 Availability (有效性,可用性)、 Serviceability (可维护性)的缩写。

例如故障子站自动下线功能、修复后的自动返回功能、站号重叠检查功能、故障无效站功能、网络链接状态检查功能、自诊断功能等等,提供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网络系统,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网络系统。

3 )互操作性和即插即用功能CC-Link 提供给合作厂商描述每种类型产品的数据配置文档。

这种文档称为内存映射表,用来定义控制信号和数据的存储单元(地址)。

然后,合作厂商按照这种映射表的规定,进行 CC-Link 兼容性产品的开发工作。

以模拟量 I/O 开发工作表为例,在映射表中位数据 RX0 被定义为“ 读准备好信号”,字数据 RWr0 被定义为模拟量数据。

由不同的 A 公司和 B 公司生产的同样类型的产品,在数据的配置上是完全一样的,用户根本不需要考虑在编程和使用上 A 公司与 B 公司的不同,另外,如果用户换用同类型的不同公司的产品,程序基本不用修改。

可实现“ 即插即用” 连接设备。

4 )循环传送和瞬时传送功能CC-Link 的 2 种通信的模式:循环通信和瞬时通信。

循环通信是数据一直不停地在网络中传送,数据是安站的不同类型,可以共享的,由 CC-Link 核心芯片 MFP 自动完成;瞬时通信是在循环通信地数据量不够用,或需要传送比较大的数据(最大 960 字节),可以用专用指令实现一对一的通信。

5 )优异抗噪性能和兼容性为了保证多厂家网络的良好的兼容性,一致性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只是对接口部分进行测试。

而且, CC-Link 的一致性测试程序包含了抗噪音测试。

因此,所有 CC-Link 兼容产品具有高水平的抗噪性能。

正如我们所知,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 CC-Link 。

除了产品本身具有卓越的抗噪性能以外,光缆中继器给网络系统提供了更加可靠、更加稳定的抗噪能力。

至今还未收到过关于噪音引起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报告。

四、应用特点简介由于 CC-Link 可以直接连接各种流量计、电磁阀、温控仪等现场设备,降低了配线成本,并且便于接线设计的更改;通过中继器可以在 4.3 公里以内保持 10M 的高速通讯速度,因此广泛用于半导体生产线、自动化传送线、食品加工线以及汽车生产线等各个现场控制领域。

在中国国内,也已经有不少地方使用了 CC-Link 。

现将其应用特色归纳如下:a) 便于组建价格低廉的简易控制网作为现场总线网络的 CC-Link 不仅可以连接各种现场仪表,而且还可以连接各种本地控制站 PLC 作为智能设备站。

在各个本地控制站之间通讯量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CC-Link 可以构成一个简易的 PLC 控制网,与真正的控制网相比,价格极为低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