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三年)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三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三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第六讲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早饭,妈妈没给我买肉夹馍。

二是坏了,我又忘记带书了。

教学目的:1、帮助家长教育孩子克服自我为中心的偏激心理,学会关爱别人。

2、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不丢三落四。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克服自私和冷漠。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教材导读法。

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阅读教育故事,引出课题。

一、早饭,妈妈没给我买肉夹膜播放情景对话的录音。

这一部分内容是以一个小故事女儿抱怨妈妈没有买肉夹馍而引出来的。

并由此引出现在的独生子女缺乏责任心,自我意识严重的话题。

接下来引导家长朋友一起阅读教育故事。

二、坏了,我又忘记带书了。

教育故事:儿子已是本学期第七次忘记带书了,为了给孩子送书,妈妈耽误了早上的重要会议,被领导批评,并扣发了当月的奖金。

无奈,妈妈求助于专家,帮助孩子克服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教师对于这两个教育故事进行总结说明,引出今天的话题: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二)走进专家课堂,听专家分析支招。

第一部分,专家启示我们,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

父母要善于从自身寻找原因,为孩子补上爱的教育这一课。

1、面对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父母要做到批评巧妙不落痕迹,切不可把自私、冷酷等字眼强加到孩子身上。

要像教育故事中的妈妈那样,利用一篇感人的文章唤醒孩子沉睡的爱。

2、父母要有让孩子回报的意识,让孩子帮自己做点事情。

3、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养一种小动物。

4、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分享。

第二部分专家课堂:孩子出现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孩子的性格导致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

2、家长没有及时纠正孩子做事马虎的不良行为。

3、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事心不在焉。

4、孩子需要做的事情多了,容易忙中出错。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改掉丢三落四的坏毛笔,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心平气和,善待孩子。

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做到亡羊补牢。

2、学会自然惩罚法则。

幼儿园品格教育案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幼儿园品格教育案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幼儿园品格教育案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品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其中最核心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如何在幼儿园中进行品格教育,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方面,是每个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责任心,作为品格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律、尊重和使命感。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品格教育中,有很多实践案例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幼儿园品格教育案例中培养责任心的做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1. 渗透日常生活:在幼儿园中,老师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让幼儿自己整理书包、桌子,组织小游戏、清理玩具等。

在这些日常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到他们的责任,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

这样的实践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

2. 参与集体活动: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孩子们往往要共同合作,这是培养责任心的好机会。

通过参与集体游戏、班级活动、演出等,孩子们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和承担责任。

在表演剧目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他们需要按时到达、准备好自己的表演、合作舞台表演等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责任心,让他们懂得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是如此重要。

3. 自主决策:在幼儿园中,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自主权也是培养责任心的重要方式。

老师们可以让孩子们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的活动或玩具,让他们自己做出决定和承担后果。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学会权衡利弊,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从而培养其责任心和自制力。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的品格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需要从日常生活、集体活动和自主决策等方面进行全面实践。

通过渗透日常生活、参与集体活动和自主决策等方式,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出孩子们的责任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承担。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三年)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三年)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三年级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常听不少家长抱怨,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都缺乏责任感呢?先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几组镜头。

镜头一:“赶紧上床睡觉,书包我来给你收拾。

”母亲对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说。

镜头二: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可是在校除了对学习还有点进取心外,对其他事情都是不管不问,连值日扫地也是极不负责,应付了事,总是要其他同学帮他收“尾巴”。

镜头三:?“妈,把我明天要穿的衣服给我拿出来,这套衣服赶紧给我洗了,后天上体育课要穿的。

”这是已经上六年级的女儿晚上临睡前对母亲所说的。

这些孩子常常让人操心,做事虎头蛇尾的,学习自觉性、耐劳性差,对成绩优劣无所谓,更有甚者,对爸妈态度恶劣,喜怒无常……为什么一部分孩子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自觉性还没有很好形成、自制力比较差、坚持性不够等。

然而,只要家长再深究原因就会发现,孩子自身还缺乏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责任心。

我想要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我们在座的家长和老师一定不会反对吧?的确,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不仅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家庭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

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能够帮助孩子们长大。

然而,我们却经常听到家长老师无奈地感叹:现在的孩子太缺乏责任感了!尤其是独生子女,更是缺乏责任感!他们不仅不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上也表现得被动与厌倦,做事有头没尾。

很多家长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上一年级了,全家人都很高兴,认为孩子从此长大了。

但哪知他经常从学校打电话回来,一会儿语文书没拿,一会儿数学书忘带,一会儿作业本落在家里了……全家人于是“惶惶不可终日”。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对很多家庭来说,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

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爱心

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爱心

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爱心【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爱心】在幼儿园阶段,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通过生命教育的主题课程,可以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责任心和爱心的种子,培养他们做一个有责任感、有仁爱心的人。

1. 引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爱心是至关重要的。

而幼儿园是孩子接触教育的最初阶段,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在幼儿园中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授,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孩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从而培养责任心和爱心。

3.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内容(1) 引导孩子关爱小动物(2) 引导孩子关爱植物(3) 引导孩子关爱他人4.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实施方法(1) 观察与体验(2) 生活实践(3) 游戏互动5.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对孩子的影响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实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爱心。

他们会在关爱小动物、关爱植物、关爱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责任和爱心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更多的关爱和责任。

6. 结语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在幼儿园中的实施,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有着积极的影响。

教师在实施这一课程时,应注重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

我的观点和理解: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我认为这种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孩子接触和体验生命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关爱他人,如何对待生命。

这些都是日后他们健康成长所必不可少的素质。

我十分赞同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进行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实施。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旨在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爱心,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再来详细探讨一下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内容包括引导孩子关爱小动物、关爱植物以及关爱他人。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到责任和爱心的重要性。

如何制定实用的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教案

如何制定实用的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教案

责任心是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的品质之一。

责任心不仅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是将来能够成功的必备素质之一。

有责任心的孩子更容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加自立自主,能够独立思考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让孩子培养责任心是每位家长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如何制定实用的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教案呢?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步骤:一、制定明确的目标在制定教案之前,必须要明确要达到的目标。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孩子一起讨目标,确定应该掌握的技能和时间表。

例如,孩子可能需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或家务义务,尽可能避免迟到或缺席,把重要物品放在指定的位置等。

二、制定实施计划制定实施计划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步骤之一。

这一步包括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

具体来说,应该指定任务分配和时间表。

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需要完成的任务,明白任务的重要性,并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三、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功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建立奖励计划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计划中,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奖励措施。

例如,派生出孩子做家务,按时完成作业和任务,都可以得到奖励。

奖励不一定是物质奖励,可以是夸奖或其他鼓励的方式,以鼓励孩子更好的表现。

四、负责任的表现家长作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推动力,负责任的表现非常关键。

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给孩子良好的榜样。

例如,按时完成任务,保持承诺,遵守规定和规律等,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典范。

五、持续跟进孩子培养责任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

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持续的跟进。

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与孩子一起进行评估,查看孩子是否达到目标。

如果孩子的表现不尽如意,家长可以重新制定计划,并调整奖励策略,帮助孩子更好的克服自己的问题。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步骤。

但是不同年级、不同孩子的教育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对家长来说,实用的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教案需要按照不同的情况不断调整和改变,以更好的适应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程速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责任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一、家庭培养责任感1.树立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必须自己身体力行地展示责任感。

他们应该按时完成家务、工作和其他义务,不迟到不早退,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是责任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责任观念。

2.给予适当的责任。

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给予他们一些合适的责任。

例如,让他们负责喂猫、整理房间、和同学一起完成小组作业等。

通过承担这些责任,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形成对责任的认识。

3.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父母需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让孩子自己决定参加哪些课外活动,对于选择的活动,他们需要承担参与的责任。

这样的经历有助于他们发展独立思考和责任感。

二、学校培养责任感1.制定明确的规则。

学校应该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和制度,让学生了解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例如,规定学生按时到校、认真完成作业、遵守校规等。

这些规则的存在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违反规定会带来什么后果,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2.开展志愿者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责任感。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帮助贫困学生等活动,这样的经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设立班级职务。

学校可以设立一些班级职务,让学生担任班长、纪律委员等职位。

通过这些职务,学生需要负责完成一些与班级管理相关的任务,并帮助老师维护秩序。

这样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培养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是一个全社会的任务。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给予孩子适当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责任感。

培养责任心主题班会教案

培养责任心主题班会教案

培养责任心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班会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责任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PPT课件:包括责任心的定义、重要性、培养责任心的方式等内容。

2. 角色扮演道具:小组活动中使用,用于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责任行为。

3. 提问环节准备:整理出与责任心相关的问题,用于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4. 奖励措施:为激励学生参与活动,准备一定数量的小奖品。

三、活动流程1. 开场语:老师简要介绍本次班会活动主题,引入责任心的讨论。

2. 责任心概念解释:通过PPT课件,向学生解释责任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角色扮演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出不同场景下的责任心表现。

4. 提问互动:老师提出与责任心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5. 经验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责任心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6. 奖励环节: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树立更多的责任心。

7. 总结发言:对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培养责任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提升自己的责任心。

四、活动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情况以及互动交流的效果来评估本次班会活动的实施效果。

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今后的班会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活动心得通过本次培养责任心主题班会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明白责任心是影响个人成长和团队合作的关键。

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互动,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以上是培养责任心主题班会教案的具体内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责任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责任心的指引下茁壮成长,成为有担当、有担责的社会栋梁。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意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至关重要。

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在学习、生活和社交中都会表现出更加优秀的品质和行为。

那么,家庭、学校和社会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呢?一、倡导积极的责任观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父母要树立正面的榜样,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并鼓励孩子逐渐承担起他们的责任。

家庭中可以通过制定日常规定、制定家务分工等方式,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另外,父母应当多和孩子交流,引导他们明确正确的责任观念,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二、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是培养责任感的基石。

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方式,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规章制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定,并通过评比、表彰等形式,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自主学习是激发孩子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管理时间,并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能够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树立起对学习事业的责任感。

四、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并乐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父母和学校可以共同引导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五、注重奖励与引导适当的奖励和引导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当孩子完成自己的责任时,父母和老师可以适当地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同时,父母和老师也要在奖励的同时给予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责任是一种应尽的义务,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奖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三年)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三年级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常听不少家长抱怨,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都缺乏责任感呢?先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几组镜头。

镜头一:“赶紧上床睡觉,书包我来给你收拾。

”母亲对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说。

镜头二: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可是在校除了对学习还有点进取心外,对其他事情都是不管不问,连值日扫地也是极不负责,应付了事,总是要其他同学帮他收“尾巴”。

镜头三:“妈,把我明天要穿的衣服给我拿出来,这套衣服赶紧给我洗了,后天上体育课要穿的。

”这是已经上六年级的女儿晚上临睡前对母亲所说的。

这些孩子常常让人操心,做事虎头蛇尾的,学习自觉性、耐劳性差,对成绩优劣无所谓,更有甚者,对爸妈态度恶劣,喜怒无常……为什么一部分孩子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自觉性还没有很好形成、自制力比较差、坚持性不够等。

然而,只要家长再深究原因就会发现,孩子自身还缺乏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责任心。

我想要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我们在座的家长和老师一定不会反对吧?的确,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不仅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家庭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

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能够帮助孩子们长大。

然而,我们却经常听到家长老师无奈地感叹:现在的孩子太缺乏责任感了!尤其是独生子女,更是缺乏责任感!他们不仅不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上也表现得被动与厌倦,做事有头没尾。

很多家长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上一年级了,全家人都很高兴,认为孩子从此长大了。

但哪知他经常从学校打电话回来,一会儿语文书没拿,一会儿数学书忘带,一会儿作业本落在家里了……全家人于是“惶惶不可终日”。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对很多家庭来说,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

二、为什么孩子没有责任心?那么为什么孩子会没有责任心呢?我们通过分析现状,发现主要有两大原因:1、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出现有很多不负责任的现象,这种现象对孩子们的影响不可小觑,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例子。

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的李雪梅同学说: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一代没有责任感,对此我想说:其实我们也很无奈。

上小学时,我经常能见到校长,有时还一起挤公交车。

那时,校长经常对我们说上车要让座,见了老师要打招呼等。

我们也非常听话,按照校长的话让座、打招呼,从来都没有谁认为这么做可笑。

我也就逐渐养成了这些习惯。

可上中学后,有些同学就会笑我傻,刚开始我还不介意,后来慢慢的我也不好意思了,只会在我一个人见到老师时才问好,一个人坐公交车时才让座。

是害羞,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也说不好。

我们班选劳动委员时,其实我认为自己能行,若让我做,肯定会做好,但是我从来都不敢主动推荐自己,而是等老师来找我。

有时,我们的行为举止从表面看好像对集体不关心,其实并不是没有责任感,而是怕众人嘲笑,说自己做样子,在老师面前卖乖,那样是会被同学们孤立起来的。

在班里,我可不愿意“脱离群众”。

我想,好多同学都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青柠说:我是中学生,平心而论,在同学中,对集体、他人缺乏责任感的现象确实不少。

不擦黑板、不做值日、迟到、早退是每个班都有的现象,而且老师管也管不住。

我思考了很久,觉得家庭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如果父母经常带着孩子在公交车上抢座位,孩子长大后在车上让座的几率大不大?我想不会很大,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那种“上车要抢座”的教育,怎么可能去给别人让座呢?父母对我们常说的话就是:“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不用管。

”想帮忙做点家务时,总会被赶走:“去去,学习去,这事不用你。

”听着这样的话长大的我们,怎么会想到要去主动做家务呢?心里想的当然就是“我只管学习,别的不用管”。

因为一直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所以也没觉得有啥不妥。

孩子小的时候是一张白纸,在他还不懂事的时候,家长们往上面写什么,他们就是什么,他们没有甄别、拒绝的能力,等到懂事了,习惯已经养成了,再改就很难了。

所以我奉劝各位家长们,一定要对我们的成长负责,对没有颜色的“白纸”要慎重下笔。

2、教养方式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对刚入学和低年级学生而言,父母的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责任心发展影响影响深远。

首先我们来谈谈三种对儿童责任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三种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

溺爱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全部由父母代劳。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连吃饭、睡觉、洗手、刷牙等事都认为是在替父母做,与自己无关。

如此过分的关爱使得孩子不懂得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要学会关心爱护自己,且这种关心爱护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父母亲教养态度为顺从过度时,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孩子的个性中更多地表现出无责任心,不利于责任心的发展,尤其是集体责任心的发展。

放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冷淡,给予孩子绝对性质的自由,虽有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

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极易对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规则熟视无睹。

因为孩子每次对这些规则的违反都被父母所放任。

如此下去,父母在无形中为孩子提供了违反规则的便利条件,使得孩子不自觉地形成了不良行为,失去了责任心发展的良好环境。

因此,这种放任型教养方式下,儿童缺乏责任感,极其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也可以说它是影响孩子责任心发展主要的消极因素。

专制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品,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与放任性相对的是,这种父母过分干预孩子的行为,过分压制使孩子服从,孩子没有发言权,要求孩子言听计从,稍有违背就会加以训斥和惩罚,这些父母始终在以一种挑剔的目光审视着孩子。

他们往往忽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很少考虑孩子自身的愿望和要求,苛刻地要求孩子无条件遵循各项规则,但又缺少对规则的解释。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大多爱撒谎,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以免遭到惩罚,缺乏社会责任感。

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处理与孩子有关的事情时,会因为时间、地点、自己的心情而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长此下去,父母会缺乏温情地对待孩子的各种行为,有时不问不管,顺其自然,怀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而有时又严加管制,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混乱的教养方式,缺乏始终如一的要求和态度。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责任行为要求不一致,使孩子不能预期自己对责任行为所做的反应会得到惩罚还是鼓励,孩子无所适从,对责任做出的反应更多采取保守行为,即使有了正确的责任认知也不会付诸相应的责任行为。

长此下去,孩子逐渐漠视他人及集体,甚至自己的承诺,其责任心自然得不到发展。

以上所讲的四种父母教养方式都是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形成与发展,那怎样的教养方式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养环境,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我相信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是最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责任心的了。

这样从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谈起。

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重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和主动精神,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交流,并尊重孩子的要求、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的失误。

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一般自理能力比较强,有着强烈的“我自己能做”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且主动性强,不需要成人的时刻提醒,民主性家庭中的儿童具有更多的责任感。

因此,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责任心的发展。

上面讲了一大堆的理论,也许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那培养孩子良好的责任心,有些什么具体的方法吗?“知心姐姐”卢勤说,责任感的培养是父母和孩子双方的事。

由此看来,责任心的培养有赖于我们家长的平时教育。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1、在家里应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明确孩子与家长的平等地位,让孩子知道“我是家中的一分子”。

强化孩子是家中“一分子”的意识,让他们享受“一分子”的待遇,也要付出“一分子”的劳动。

有这样一位父亲从小就告诉孩子:“你是家里的一分子!”,所以平时总会让孩子在家参与不同的劳动。

吃饭的时候,父亲会把把拿菜的任务交给儿子。

开始时,小家伙总是会问:“为什么要我拿呀?我拿不到怎么办?”这是父亲就问他:“三个人分工,拿菜、烧菜、饭后收拾,你喜欢哪一样?”权衡了半天,孩子觉得还是拿菜比较适合,从此以后,孩子就帮着家里的端菜。

有一天,孩子外婆到家里来玩,看见孩子去冰箱里拿菜,就忙不迭地冲过去,“我来拿,我来拿,怎么能让孩子拿菜呢?才这么小的孩子。

”谁知孩子却义正词严地说:“外婆,我来拿,这是我的责任。

我是家里的一份子。

”当孩子再大一点时,我们还可以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自我服务或服务家人是一种责任,在孩子完成任务后不要有物质奖励,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自我服务或服务家人是为了得到某种“好处”,要淡化有形的物质奖赏,代之以精神的爱抚和勉励。

孩子每天下楼拿菜,就应该得到夸赞,得到一个吻或一个拥抱。

父母应在亲友面前对孩子的尽责表示赞赏,使孩子有长久的动力保持下去。

2、从身边小事做起,经常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

对孩子来说,责任感是实实在在的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

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爸爸妈妈的事,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分清这点以后,就让孩子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

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顾自己;每天早晨闹钟一响,就应该马上起床,再困也要起来,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自己的书包自己背;准时去上学,遇到刮风或雨雪天气,就应该提早起床,坐不上车,走也要走到学校,绝不能迟到;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等,让孩子逐渐养成习惯,自己做的事情必须有始有终。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有的家庭要求家人洗澡后把换下的衣服放进洗衣机,可8岁的王刚经常忘记,妈妈让他用本子记下洗澡后该做什么事,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从此以后,王刚再也没有忘记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他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