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经济情况
儋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十二五”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儋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大政方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一市双城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强党建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3.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城乡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4.97亿元。建成了洋浦大桥、中兴大道西延线、滨海大道、粤海铁路儋州站出口路、迎宾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完成了西环高铁白马井站、银滩站、海头站三个站站前广场和出口路建设。完成11个镇“一镇一街”建设。建设县道砂土路和通村公路479.58公里,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5条。新改扩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座,架设供电线路2731里。完成防洪防潮堤工程4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1宗、农村饮水工程203宗。整治田洋11.86万亩。创建文明生态村305个。实现市域通信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随着西环高铁开通和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儋州机场建设的推进,儋州作为海南西部交通枢纽中心的地位日益提升。
第五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83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体系………………………………………………90
序 言
“十三五”是海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完成国际旅游岛建设主要任务的决胜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儋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及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海南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背景下,在儋州市入选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和获批升格为海南省第四个地级市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本规划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海南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共儋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编制而成。《纲要》主要阐明儋州市委、市政府未来五年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谋划,全面提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编制专项规划和其它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十三五”期间,儋州要紧紧围绕国家和海南重大决策部署,抢抓发展机遇,着力建设一市(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双城(那大城区和滨海新区)三区(北部滨海经济区、中部综合功能区、南部生态保护区);四地(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基地、互联网信息产业基地、现代临港工业基地、国际旅游岛旅游度假目的地),推动儋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儋州气候为何是海南最差的

儋州气候为何是海南最差的
儋州气候为何是海南最差的,因为儋州市处于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的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岛内中部隆起的五指山脉的阻隔,处于背风面,又濒临北部湾,故又有独特的小气候。
儋州全年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每平方厘米110~130千卡。
南部山区较少,每平方厘米约110千卡;西部沿海最多,每平方厘米130千卡左右。
夏季太阳辐射量最多,占全年辐射量的31%;春季次之,占28%;秋季占23%;冬季最少,占18%。
然而,即使是冬季,南部山区每平方厘米20千卡的太阳辐射量仍能满足热带作物生长的需要。
各地年雨量900~2200毫米,年均1815毫米,大部分地区达1500毫米以上。
各地年平均风速1~4米/秒。
南部山区年平均风速小于2米/秒,中部丘陵地区年平均风速2.0~2.9米/秒。
儋州旅游发展情况

儋州市旅游发展情况介绍一、儋州旅游概况及旅游经济总量儋州,最早建制于公元前110年,古称儋耳郡,是海南岛最早的古郡之一,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濒临北部湾,是海岛西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她拥有着全省十分之一土地,九分之一海岸线,八分之一人口(面积3343平方公里,海岸线225公里,人口100多万)。
儋州居于海南发展现代新型工业的核心地带,其经济发展与海口、三亚呈三足鼎立之势;举世瞩目的国家级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全国第四个保税港区——洋浦保税港区,以及科教力量雄厚的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地处境内。
儋州是海南西部唯一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文化古郡、魅力之都,其文化底蕴之厚重,被誉为“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以及“诗乡歌海”之美誉。
儋州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战略支点,禀赋着丰富的全国稀缺的生态、文化、温泉和滨海旅游资源。
近二十多年来,在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以及省旅游局的正确指导下,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经过近20多年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努力提升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优先加快发展”的发展战略之后,儋州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均高速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旅游接待过夜游客43.98万人次比2007年的41.76万人次增长5.3%;接待47.66万人天比2007年的46.21万人天增长3.1%;旅游总收入2.51亿元比2007年的2.44亿元增长2.9%。
旅游总收入(不含社会旅馆)占全市GDP(83.6亿元)的3%,占全市第三产业GDP(21.9亿元)的11.4%。
由此可见,儋州旅游业对本地国民经济的贡献日渐增多,并真正成为了第三产业的龙头,推动了我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1-2008年儋州旅游发展情况注:2006年旅游人均消费:527.56元/人天;2006年以前的旅游人均消费:526.33元/人天。
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儋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24•【字号】•【施行日期】2021.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020年度)一、国有资产基本情况(一)市属企业国有资产。
2020年市属企业资产总额154.29亿元,负债总额82.45亿元,所有者权益71.84亿元。
累计实现营业收入0.64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0.18亿元。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2020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77.32亿元,负债总额43.33亿元,净资产133.99亿元。
其中行政单位国有资产117.33亿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59.99亿元。
(三)自然资源国有资产1.土地资源情况。
根据2019年儋州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和2020年统一时点更新成果,儋州市全市国土总面积为340538.82公顷(含洋浦)。
2.矿产资源情况。
我市境内的矿产资源17种,具有优势的矿种是水泥用灰岩约1.2亿吨、建筑用花岗岩约1.05亿立方米、地热(热矿水)日产约5.2千立方米,其他矿种的资源储量有限。
3.林业资源情况(1)林地资源。
根据《儋州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我市划定林地总量为172558.63公顷,占国土面积52.43%(不含洋浦经济开发区)。
(2)湿地资源。
全市湿地面积约为4.09万公顷,总量位居全省第二。
儋州市海岸线蜿蜒,湿地类型多样,还拥有全省面积最大的独立人工湿地(松涛水库)和全省面积最大的淡水玉蕊林湿地(中和镇七里村)。
(3)植物资源。
儋州市植物种类繁多,市内植物有644种,隶426属128科。
天然林树种有530多种。
其中珍贵木材树种有青梅、母生、坡垒、银珠、苦梓、油楠、红木罗、鸡占、胭脂、花梨和白格等20多种。
(4)陆生野生动物资源。
儋州融创现状分析报告

儋州融创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儋州市是中国海南省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是海南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而与此同时,融创中国作为中国知名房地产企业,也在儋州市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项目。
本报告将对儋州融创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和发展前景。
儋州融创的项目儋州融创在儋州市投资和开发了多个项目,包括住宅、商业和旅游地产等。
其中最为知名的有儋州融创乐城、融悦海岸、国际度假区等。
这些项目在儋州市乃至整个海南省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并且不少项目已经竣工并开始运营。
儋州融创的影响儋州融创的项目对于当地经济和就业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工,从而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其次,儋州融创的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儋州市,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这不仅增加了当地税收的收入,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商业和娱乐选择。
此外,儋州融创的项目对该地的城市形象和品质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升了儋州市的城市品质,并使其成为引领当地发展的典范。
儋州融创的项目不仅具备现代化的设施和功能,还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虑,为儋州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儋州融创的发展前景儋州融创在儋州市的项目在取得了初步成功的基础上,有望在未来继续发展壮大。
首先,儋州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未来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儋州市仍然是一个被广大游客所看好的目的地。
因此,儋州融创将继续受益于旅游业的繁荣,同时也会带动当地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儋州融创在房地产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品牌影响力,也将有助于其在儋州市的项目的发展。
融创中国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房地产项目,儋州市的项目也不例外。
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和市场影响力,儋州融创有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客户,从而加速项目建设和销售进程。
最后,儋州融创还可以通过不断推出新的项目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其在儋州市的市场份额。
海南省18市县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海南省18市县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作者:熊园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经济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对海南省18市县2010~2014年的经济差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各市县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差异处于公平范围内,且差异在不断缩小,但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经济差异区位商基尼系数一、引言海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的原则,继续落实“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思路,强化区域功能定位发展[1]。
这表明区域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是未来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差距,生产力水平和发展很不平衡,不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着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瓶颈。
基于该背景,本文选择海南省18市县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相关决策及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海南省18市县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一)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GDP、人均GDP、人均GDP增长率一般被用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2]。
2010~2014年海南省18市县的经济规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除琼中县外,其余16市县的GDP增长速度都超过10%,增长速度最快的儋州市的增长率高达42.36%。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来看,2010~2014年海南省18市县人均GDP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除海口外,其他市县的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
儋州市受到洋浦开发区战略的影响,经济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人均GDP增长速度达到了43.82%,位居全省之首。
从市县之间发展差距来看,2010年人均GDP最高市县与最低市县之比为3.74,2011年下降为2.89,2014年上升为3.20,相对差距有所降低。
儋州未来的发展趋势

儋州未来的发展趋势
儋州作为海南省的一个经济发达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旅游业发展:儋州地处海南岛东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海岛风光,因此未来可能会继续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推动海滩度假村和生态旅游景点的建设。
2. 农业与农村旅游:儋州拥有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并结合农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吸引游客和投资。
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随着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儋州可能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4. 国际合作与交流:儋州位于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可能会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城市国际化发展。
总的来说,儋州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在旅游业、农业与农村旅游、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海南儋州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海南儋州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海南儋州位于中国南海岸线,是海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海南省唯一的地级市。
儋州市是海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海南省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
儋州市的产业发展情况备受关注,下面就儋州市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儋州市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良好。
儋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儋州市的农业主要以热带水果、蔬菜、橡胶和椰子等为主,其中椰子产业更是儋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此外,儋州市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次,儋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儋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如热带海洋景观、热带雨林景观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儋州市还大力发展养生旅游、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儋州市的工业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儋州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锰矿、铁矿等,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儋州市的工业主要以矿产加工、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儋州市的现代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儋州市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也在不断壮大,为当地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儋州市的产业发展情况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农业、旅游、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儋州市将继续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打造海南省的经济增长极和现代化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情况
据统计,2012年儋州地区生产总值419.98亿元(含洋浦),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17亿元,比上年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89.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工业增加值16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建筑业增加值2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138.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依次为23.0:45.1:31.9。
2012年儋州市生产总值176.78亿元(不含洋浦,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47亿元,比上年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工业增加值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9.8%,建筑业增加值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
10.8%;第三产业增加值6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依次为51.2:14.5:34.3。
从三次产业的贡献率来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3%,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7%,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0%,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
从动态看,我市经济增速呈现降后加快,逆势而上。
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7%,上半年增长8.5%,前三季度增长9.5%,全年增长9.8%。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2012年农业总产值达130.88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种植业产值33.47亿元,比上年增长5.9%;林业产值23.02亿元,比上年增长5.3%;畜牧业产值22.56亿元,比上年增长7.6%;渔业产值5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0亿元,比上年增长8.5%。
2012年拉动我市农业增长的主要产品是瓜菜、水果、生猪、橡胶和水产品。
工业生产持续下滑
2012年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61.28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49.49亿元,比上年增长3.8%。
到目前止产值超亿元的规上企业有儋州供电公司、儋州长坡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儋州春江南华糖
业有限公司、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海南蓝岛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儋州珠联食品有限公司、儋州建鹏钢业有限公司、海南金路水泥有限公司等八家,其中儋州供电公司和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产值超十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5.04亿元,比上年增加25.51亿元,增长51.5%。
其中,69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4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67.2%。
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进度决定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进度。
消费市场继续保持活跃,物价涨幅平稳
2012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分消费地区来看: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4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乡村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稳步发展
2012年,全市交通运输业客运量达21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客运周转量为831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1%;货运量2348万吨,比上年增长8.3%,货运周转量10772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8%。
2012年,接待过夜游
客63.8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5%,旅游收入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地方财政收支快速增长,金融形势运行良好
2012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9.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截止2012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178.91亿元,增长19.2%;各项贷款余额67.66亿元,增长60.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4.02亿元,增长15.6%。
(八)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
2012年,全市民生财政支出35.2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8.9%,比上年增长12.0%。
2012年,从业人员在岗平均工资为37175元,比上年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544元,比上年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763元,比上年增长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