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人员名单
骨干医师培训总结

骨干医师(yīshī)培训总结骨干(gǔgàn)医师培训总结骨干医师(yīshī)培训总结近两年我院在自治区人民(rénmín)医院进修的有闫纪伟,主治医师外三科,进修泌尿科6个月。
吴庆军,住院医师口腔科,进修口腔正畸学6个月。
王晶住院医师,进修病理科6个月。
潘虹,住院医师检验科,进检验细菌学修1个月。
张霞住院医师,功能科,进修脑电图及闹多普勒6个月。
王敏霞,住院医师内科,参加自治区级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6个月。
戎聪学,住院医师外科,进修神经外科6个月。
张燕,主治医师内科,进修血液透析3个月。
陈慧林主治医师骨科,进修骨科专业3个月。
在福州协和医院进修的有刘丽英,副主任医师,妇科进修妇科内分泌腔镜3个月。
朱志英,主治医师外科(wàikē),进修骨科,骨关节镜3个月。
在新疆医科大医院进修的有张燕,主治医师内科,进修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师培训工程3个月。
文慧,主治医师CT室,进修影像医学专业3个月。
通过对我院骨干医师的培训,拓展了我院骨干医师的临床思维,提高了骨干医师医患关系沟通能力和临床技术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我市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疾病诊疗适宜技术,并且加深了解了局部疑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知识,提高了医院专科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效提高我院的效劳水平。
扩展阅读:医师培训总结医生培训总结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组织人员开办了这期骨干医生培训班,让医生学员们收获颇多,这些收获并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全面的多层次的收获。
相信在这次培训中所学到的东西会让医生学员们在未来的医务工作中做的更加出色,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培训班培训内容的安排:理论结合实践,丰富而不繁杂,紧凑而不匆忙。
活动的组织工作十分到位,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很少遇到因安排不周而产生的困难,这是每一位医生学员都应该认真去学习和体会的。
骨干医生培训班开班典礼,各个班级的主要班委和医生学员积极参加并响应。
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一、背景县级医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医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县级医院医师队伍存在一定的人才短缺和技术水平不平衡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培训和提升。
二、培训目标本培训项目的目标是提高县级医院骨干医师的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加强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推动县级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培训计划1. 培训时间:每年进行两次,每次为期一个月。
2. 培训内容:(1)临床技能课程: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常见科室临床诊治技术的提升;(2)管理技能课程:如医学管理、医保管理、患者心理辅导、医疗纠纷处理等内容的培训;(3)专业知识课程:结合实际需要,安排各类专业知识培训,如心电图、B超、CT等影像学技术、超声诊断等;(4)临床案例研讨:通过讨论临床疑难病例,提高医师的诊疗能力,增强医师的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5)实践实习:安排医师到更高级别医院和其它地区视察学习和实习,除了熟悉最新技术和理念外,同时拓宽其视野,增强其抗压能力。
四、培训实施1. 筛选培训对象:我院根据医师的个人素质、工作经验、临床能力和科室服务水平等因素,进行筛选确定培训对象。
2. 渠道选择:我院将根据课程内容、学员数量等因素,优先考虑结合在线视频、远程互动等方法开展培训。
3. 讲师选择:我院将根据教育背景、临床经验等因素,从外部专业人才及内部高级医生中挑选讲师,保证讲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4. 考核评价:经过培训后,每一位学员都需通过学科考试,及培训经验的总结回访,基于考核成绩和调查意见,根据绩效分数选取出优秀学员,并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
五、资金保障本项目主要涉及教育培训、差旅费、课堂用品、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费用支出,我院将从科室经费中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予以扶持,同时依托国家各级医疗教学和研究机构、相关行业基金及其他外部资源提供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学员的成本负担。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河南省县级中医医院临床骨干培养项目方案及培训大纲的通知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河南省县级中医医院临床骨干培养项目方案及培训大纲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1.10.25
•【字号】豫中医〔2011〕42号
•【施行日期】2011.10.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政医管
正文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河南省县级中医医院临床骨干培
养项目方案及培训大纲的通知
豫中医〔2011〕42号
各省辖市、直管县卫生局(中医管理局)、省直中医单位: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豫政〔2010〕22号)精神,切实加强我省县级中医临床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县级中医院在农村中医药工作中的龙头作用,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我局决定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临床骨干培养工作,现将《河南省县级中医医院临床骨干培养项目方案》和《河南省县级中医医院临床技术骨干培养项目培训大纲》印发给你们。
请按照《河南省县级中医医院临床骨干培养项目方案》要求遴选学员,于
2011年11月9日前按分配名额(附件1),上报人员名单及《河南省县级中医医院临床骨干培养学员申请表》(附件2)。
申请表一式三份报我局业务处,同时,将电子表格发电子邮箱:***************。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0.09.13•【字号】甘卫医管函[2010]479号•【施行日期】2010.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卫医管函〔2010〕479号)各市、州卫生局、甘肃矿区卫生局,省属各医院,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安排,省卫生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安排207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到三级医院接受专科方向的规范化培训。
现将《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请各市、州卫生局根据《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信息表》(见附件4)的填写要求,务于2010年9月20日前将确定的培训医院、带教医(技、护)师、县级医院、培训医师相关信息汇总后分别报省卫生厅医管处及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根据骨干医师专业统一安排省级培训医院带教老师;省级培训医院负责将带教老师信息于2010年9月25日前分别报省卫生厅医管处及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卫生厅医管处联系人:魏雪峰联系电话:(0931)4818574传真:(0931)4818762电子邮箱:****************省中医药管理局联系人:张红伟联系电话:(0931)4818126传真:(0931)4818135电子邮箱:***************附件:1.甘肃省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2.省卫生厅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领导小组名单3.甘肃省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名额分配表4.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信息表二0一0年九月十三日附件1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实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0〕670号)精神,提高我省县级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我省全面实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
优秀骨干医师人才评选工作方案

优秀骨干医师人才评选工作方案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强我县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一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服务优质、群众赞扬的医务人员,激励和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更好地为全县人民健康服务,根据《省江淮名医选拔培养方案(试行)》《关于开展第三届“乡镇卫生院优秀骨干医师”选拔培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人才工作部署,通过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春谷名医”“优秀青年医师”,激励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强化临床业绩意识、品德意识,展示全县医务工作者刻苦钻研医术、甘于奉献、精益求精、恪尽职守的精神风貌,为保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
突出医疗水平和临床业绩贡献,注重医德医风表现,向临床一线医疗人员倾斜,建立科学的选拔培养机制。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
采取自下而上、逐级选拔推荐的程序进行,将选拔的范围、条件、评选过程向社会公开,加强对选拔过程的监督,确保选拔工作公平、择优。
(三)实行动态管理。
从X年度开始,至X年度结束,每两年推选“学科带头人”“春谷名医”“优秀青年医师”X名,X年共推选X 名左右,每人每届只能申报一项,不可连任。
三、选拔范围、在全县各医疗机构执业并在相应等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医师。
四、选拔数量、每届“学科带头人”X人、“春谷名医”X名、“优秀青年医师”X名。
五、选拔条件。
(一)学科带头人。
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发挥学术和技术领军示范作用;具有高级职称,并在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X.获得省级及以上卫生主管部门授予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
X.作为科室学术带头人,科室被省级以上卫生主管部门确定为省级及以上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并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
医院骨干医师培养

医院骨干医师培养
1、培养专业:影像/超声3人
儿科14人
妇产科25人
NICU 1人
麻醉1人
2、培养对象:县级医院主治医师或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的执业医师为主。
3、培训方式:采取“导师制”,指定专人承担“一对一”临床技能培训任务。
4、培训时间: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临床医师不少于1年。
5、培训内容:重点培训骨干医师临床思维、医患关系有效沟通和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帮助受训人员熟练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适宜技术。
了解部分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知识,了解县级医院专科建设和管理基本知识,有效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6、需交材料:填写进修表、协议书、单位介绍信并加盖公章,身份证、执业证、资格证、职称证原件和复印件,一寸照片两张到教学科研办办理。
(进修表及协议书请见附件)。
7、报名时间:9月14日当天。
报名地点:
8、进修费用:主治医师免费进修,其他人员培训费3000元/年。
9、住宿安排:本院可安排女士住宿。
进修公寓:200-600元/月,咨询电话XX。
男士由医院统一安排在附近住宿。
用餐自理(可在院职工食堂)。
郑大三附院教研办
2011年9月1日。
2024年基层骨干医师培训计划

2024年基层骨干医师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岗位上胜任的骨干医师,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认识,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面向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执业医师,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及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一)临床技能培训1. 临床诊断技能:加强基层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重大传染病的诊疗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各类疾病的诊断水平。
2. 急救技能:加强基层医生对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创伤处理、中毒处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3. 常见病防治技能:加强基层医生对各类慢性病、传染病的防治技能培训,提高其对各类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卫生管理培训1.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加强基层医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技能培训,包括医疗资源整合、医疗费用控制、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2. 卫生宣教技能:加强基层医生对卫生宣教工作的技能培训,包括卫生宣传教育技巧、健康教育策略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三)专业知识培训1. 传染病防治知识:加强基层医生对各类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的培训,包括对疫情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2. 慢性病管理知识:加强基层医生对各类慢性病的管理知识的培训,包括对慢性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四、培训方式(一)理论学习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学习班、病例讨论等形式,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培训。
(二)实践操作安排基层医生到指定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实践操作,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督导。
(三)综合评估采取考试和实践操作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
五、培训周期本次培训周期为3个月,包括1个月的理论学习、1个月的实践操作和1个月的综合评估。
六、培训要求(一)学习要求1. 基层医生应按时参加培训,认真听课,做好学习笔记,对重要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
2024骨干医师培训计划

2024骨干医师培训计划
一、背景
2024年,医疗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骨干医师的培训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
我们特别制定了2024年骨干医师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对医疗资源的需求。
二、培训目的
•提高骨干医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养骨干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提升骨干医师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增强骨干医师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三、培训内容
1. 理论知识学习
•医学基础知识
•临床诊疗指南
•先进医疗技术
2. 临床实践训练
•手术操作技能
•诊疗方案制定
•医患沟通技巧
3. 团队合作培训
•多学科协作
•急救与抢救培训
•院内交流与协调
4. 职业素养提升
•医德医风培养
•规范医疗行为
•素质拓展与自我管理
四、培训安排
•每周定期课程学习
•实践操作演练
•阶段性考核评估
•个性化指导辅导
五、培训师资
为确保培训质量,本计划将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历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师,为骨干医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六、培训成果
经过培训,预期骨干医师将具备更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七、结语
2024年骨干医师培训计划旨在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医疗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本计划,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为社会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