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e_PVP纳米杂化材料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基于CdTe量子点自组装的超分支结构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基于CdTe量子点自组装的超分支结构的制备及发光特性段彬;王志伟;潘根才;潘凌云【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14(35)11【摘要】We propose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build thre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 Driven by the strong dipole interaction, CdTe quantum dots can form the hyper-branched nanostructures with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process. The HRTEM images show that the prepared hyper-branched nanostructures are poly-crystal structures and composed by the original CdTe quantum dots. Thus the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of o-riginal quantum dots is inherited by formed nanostructure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figur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curing time, pH value of solution and proportion of precipitati-on agent. The luminescenc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formed hyper-branched nanostructure well keep the 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original quantum dots, therefore these nanostructures own the great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the field of photovoltaic conversion, sensor and so on.%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制备立体型纳米结构的方法。
光助水溶性CdTe纳晶的荧光增强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助水溶性CdTe纳晶的荧光增强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方面也越来越普遍,并且在光电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其中,半导体材料因其良好的光电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和传感器等领域。
CdTe是一种常用的光电材料,具有宽带隙和较高的量子收率,在生物医学成像、固态照明和半导体电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然而,CdTe纳米晶的量子产率受到表面缺陷的影响很大,其发光效率低、稳定性差,而且在脊椎动物细胞中还存在一定的细胞毒性。
因此,提高CdTe纳米晶的光量子产率、降低其细胞毒性、增强其稳定性是当前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
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金属离子或有机配体对CdTe纳米晶进行表面修饰,能够显著改善其光学性能和细胞毒性。
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光助合成法制备CdTe纳米晶,并通过表面修饰增强其荧光强度和稳定性,在生物成像和化学分析等领域中得到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制备CdTe纳米晶。
采用光助合成法与水热法结合的方法制备CdTe纳米晶,并通过性质表征手段确定其物理化学性质。
(2)纳晶表面修饰。
利用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对CdTe纳米晶表面进行修饰,研究其对纳晶荧光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3)性能评价和应用研究。
通过荧光光谱和荧光显微镜等手段,评估不同表面修饰的CdTe纳米晶的荧光性能和稳定性,并探究其在生物成像和化学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光助合成法和水热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CdTe纳米晶,并通过表面修饰增强其荧光性能和稳定性。
具体实验操作如下:(1)光助合成法制备CdTe纳米晶。
将CdCl2和TeCl4混合在去离子水中,添加柠檬酸和TETA分别作为表面分散剂和还原剂,通过紫外光和热处理的方式制备CdTe纳米晶。
(2)水热法制备CdTe纳米晶。
将CdCl2和NaHTe混合在去离子水中,加入柠檬酸和SDS分别作为表面分散剂和还原剂,然后进行水热过程,制备CdTe纳米晶。
多色CdTe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荧光的能测定

多色CdTe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荧光的能测定一、研究意义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生物、医药等多个学科与领域,成为世界各国重点研究的高技术前沿阵地。
半导体量子点具有以下的荧光特性:(1)具有很宽的激发光谱;(2)可以制备荧光光谱各异的量子点;(3)量子点用于生物生物标记时,荧光光谱易识别,更利于分析(4)量子点比有机染料稳定,可以经受长时间、反复多次的光激发,不易发生荧光漂白现象。
因此量子点有望代替传统的有机染料分子探针,促进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并拓展量子点材料的应用范围。
二、实验目的1、了解纳米材料及量子点的基本知识2、了解量子点光致发光的基本原理3、熟悉荧光光谱仪的结构、原理和应用4、了解Ⅱ-Ⅵ族半导体量子点的合成方法5、掌握CdTe半导体量子点的合成方法三、实验原理(1)纳米材料及半导体量子点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是介于宏观物质与微观原子或分子间的过渡亚稳态物质。
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
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半导体量子点又称为半导体纳米晶具有窄带隙而表现出优异的荧光特性。
量子点中低的态密度和能级的尖锐化,导致了量子点结构对其中的载流子产生三维量子限制效应,从而使其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发生变化,而且量子点在正入射情况下能发生明显的带内跃迁。
这些性质使得半导体量子点在单电子器件、存贮器以及各种光电器件等方面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2)激子在固体中,由于库伦作用使电子和空穴结合在束缚状态中,这种束缚状态称为激子。
(3)量子点的发光原理和特性量子点的发光机理:量子点由于粒径很小,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能带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因此其光学行为与一些大分子(如多环的芳香烃)很相似,可以发射荧光"由于光谱禁阻的影响,当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直径小于其玻尔半径(一般小于10nln)时,这些小的半导体纳米晶粒就会表现出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CdTe量子点的合成及作为离子荧光探针的应用

米晶,其光学行 为与一些大分 子很 相似 ,可以发 金属 H 离子的高灵敏度检测。 g 射荧光…。量子点 的表面效应 和尺寸效应使其具
有独 特 的光 学 光 谱 特 性 ,在 生 命 科 学 和 医 学 上 得
1 试验部分
到广泛应用 ,如在药物 的高速筛选 以及基 因和 1 1 仪器 与试 剂 J . 蛋白质的分析方面显示出巨大 的应用价值 。水 J
第3 0卷 第 1 期
21 00年 2月
桂 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u a fGul iest f e h oo y o r l in Unv ri o c n lg n o i y T
Vo. O No 1 I3 .
Fb e. 2 l 00
文章 编号 :10 0 6—54 (0 0 1 1 3— 4 4 X 2 1 )0 -0 3 0
3 mn, 搅 拌 边 迅 速 滴 入 2 L H e 液 , 0 i 边 m K T溶 使 n C “ )/ H e ): : 继续 于 9 ( d :, T 一 34, 7 ( 5℃ 下加热搅 拌
回流 ,通 过控制 加 热 时 间 获 得 不 同颜 色 、透 明 的
C T 溶液C T 子 点的 制备 .. de量 氮气 保 护下 ,在 20 0
m 浓度为 00 2 o L的 C C 水溶液中,加入 L .0 m l 5 / d1
0 1m . L巯 基 乙 酸 ,用 1m lL的 N O 溶 液 调 节 o / aH
p 为 9左 右 ,在 强 磁 力 搅 拌 下 ,继 续 通 N 除 氧 H
桂 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2 1 拄 00
0 1 B .2gK H 置于 干净 的反应 瓶 中 ,混 合 均 匀 ,加 入 2mL重蒸 馏 水 ,在 6 5℃水 浴 和 磁 力 搅 拌 下 反
一种pvp修饰的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种pvp修饰的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普鲁士蓝是一种常见的蓝色发光材料,具有高透明度、高强度、高发光效率和好的生物相容性。
PVP(聚己内酰胺)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可以用于修饰普鲁士蓝纳米材料,以提高其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一种制备PVP修饰的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的方法是将PVP(聚己内酰胺)和普鲁士蓝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PVP(聚己内酰胺)溶解在水中,形成PVP溶液。
2. 将普鲁士蓝溶液加入到PVP溶液中,通过摇晃均匀的方式使普鲁士蓝均匀分布。
3. 通过气相色谱法或凝胶渗透法,将PVP修饰的普鲁士蓝纳米材料制备出来。
4. 将制备好的普鲁士蓝纳米材料通过TEM或STEM分析,确定其纳米结构。
5. 将制备好的普鲁士蓝纳米材料进行发光测试,以评估其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制备出PVP修饰的普鲁士蓝纳米材料,它具有高透明度、高强度、高发光效率和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制备光学器件或生物传感器等。
PVP调控纳米立方银制备及自组装应用研究

PVPPVP 调控纳米立方银制备及自组装应用研究摘要: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以纳米立方银为例,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纳米立方银制备及自组装应用的影响。
通过调控PVP 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得到了具有不同形貌和尺寸的纳米立方银,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同时,还研究了纳米立方银的自组装应用,探讨了其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中的潜在应用。
关键词:纳米立方银;聚乙烯吡咯烷酮;自组装应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1. 引言纳米技术在近年来广受关注,主要因为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可以用于改善生活质量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纳米材料中,纳米立方银由于其卓越的电学、光学和热学性质,在电子学、光学、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3]。
人们一直在尝试寻找一种高效、可控、可重复的方法来制备纳米立方银。
目前,化学还原法是一种流行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制备优质的纳米立方银,但该方法中使用的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4]。
为了制备更环保、更生物兼容性的纳米立方银,研究人员引入了PVP 这种表面活性剂。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常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
PVP 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和生物成像等领域[5,6]。
此外,PVP 还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并控制其形态和尺寸[7,8]。
因此,PVP 与纳米立方银的制备与自组装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实验方法2.1 矿物质制备在一个250 mL 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0 mL 的1mL/L 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水溶液,用机械搅拌器将其均匀搅拌。
加入Balgram 矿物质的乙醇溶液(170 μ L、200 μ L 和230 μ L,在不同的实验中使用不同浓度)。
在搅拌的同时,将25 mL 的AgNO3 (1mL/L)的水溶液缓缓加入其中。
多色CdTe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测定

多色CdTe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测定班级:姓名:学号:多色CdTe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测定摘要:Cde (E二S、Se、Te)量子点可以使用多聚磷酸盐或疏基化合物为配体在水相屮直接合成。
讎基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稳定C/2+的良好配体,同时也与生物体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有较好的亲和性,可以在合成后不经表面修饰直接应用于生物标记领域,其中TGA利MPA等被广泛用于量子点的合成。
本实验采用TGA为配体來合成水溶性的CdTe星子点。
关键词:纳米材料半导体量子点荧光一、引言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
包括纳米微粒、量子点等零维材料,自径为纳米量级的线状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
纳米材料具有很特殊的表而效应和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
半导体星子点是指当半导体材料的粒径从体相逐渐减小至一定临界尺寸以后电子在三个维度上都受限制的材料。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II〜VI族的CdS、CdSe. CdTe等半导体量子点。
本次实验重在了解纳米材料及量子点的基本知识及量子点光致发光的基本原理和II〜VI族半导体量子点的合成方法,并且熟悉荧光光谱仪的结构、原理和应用,掌握CdTe^导体最子点的合成方法。
二、实验部分2・1研究意义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生物、医药等多个学科与领域,成为世界各国重点研究的高技术前沿阵地。
半导体量子点具有以下的荧光特性:(1)具有很宽的激发光谱:(2)可以制备荧光光谱各异的量子点;(3)量子点用于生物生物标记时,荧光光谱易识别,更利于分析(4)量子点比有机染料稳定,可以经受长时间、反复多次的光激发,不易发生荧光漂白现象。
因此量子点有绍代替传统的有机染料分子探针,促进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并拓展量子点材料的应用范围。
目前,量子点己被应用的领域有:(1)最子点荧光探针;(2)多色编码技术:(3)生物相容及特异性吸附蛋白:(4)免疫检测:(5)生物成像技术:(6)活体组织成像:(7)指纹显现。
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杂化发光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
纳米杂化发光材料能够发出明亮的荧光,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优良的光稳定性,因此在生命科学、光电子学、信息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
第一部分: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是通过配位化学方法合成纳米杂化发光材料。
例如,可以用有机分子或无机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再通过加入聚合物或胶体等辅助剂,制备成纳米尺度的发光材料。
这种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是目前研究中的主流方法之一。
另外,还可以利用溶液法制备纳米杂化发光材料。
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将离子溶解在溶液中,然后通过调控反应条件,使离子逐渐沉淀成纳米尺度的发光材料。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制备效率和粒径可调性,适合大规模生产。
第二部分: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首先,研究者对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荧光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
例如,利用单光子计数技术,可以测量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
通过调控杂化材料的化学成分和表面结构,可以提高荧光量子产率,并在生物成像和传感器等领域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其次,研究者还关注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光学性能。
纳米杂化发光材料具有发光波长可调性以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特点,这使得其在光电子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仔细控制杂化发光材料的组分和结构,可以实现对其发光行为的精确调控,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
此外,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光稳定性也备受关注。
研究者通过暗室和高温环境下的测试,发现纳米杂化发光材料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能够长时间保持发光性能稳定。
这使得纳米杂化发光材料在显示技术和光电子学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综上所述,在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中,配位化学方法和溶液法是两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6期2009年11月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ANJ I N G UN I V ERSI TY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 on )Vol .31No .6Nov .2009doi:10.3969/j .issn .1671-7627.2009.06.012CdTe /PVP 纳米杂化材料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程玉鹏,陈 莉,陈 苏(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收稿日期:2009-05-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606016,20576053,1067601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重点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KJA53009)作者简介:程玉鹏(1979—),男,湖北麻城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组装及其无机2有机杂化材料;陈 苏(联系人),教授,E 2mail:chen 2su@njut .edu .cn .摘 要:以巯基水相法将硫基乙酸(TG A )合成一系列不同粒径的Q 态CdTe 纳米晶,再与聚乙烯吡咯烷(P VP )杂化制备出具有红、黄、绿3种颜色的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UV 2vis )、X 射线衍射(XRD )、光致发光(P L )等表征方法考察Q 态CdTe 纳米晶的尺寸、晶形及其光学性能并系统考察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pH 从9185变化到5122,荧光强度有一定的增大.所制备的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具有优越的荧光性能及荧光稳定性,其聚合物中的CdTe 纳米晶仍然保持很好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良好的分散性.关键词:CdTe 纳米晶;聚乙烯吡咯烷酮(P VP );纳米复合材料;杂化物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627(2009)06-0054-05Prepara ti on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 es of CdTe /PVP nanohybr i dsCHENG Yu 2peng,CHEN L i,CHEN Su(State Key Laborat ory of M aterials 2O riented Che m ical Engineering,College of Che m istry andChe m ical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Three kinds of CdTe /P VP nanohybrids with red,yell o w and green e m issi on col ors were synthe 2sized using poly (N 2vinyl pyrr olidone )(P VP )with as 2p repared CdTe quantu m dots (QD s )stabilized by thi 2oglycolic acid (TG A )via the thi o 2aqueous synthetic app r oach .U ltravi olet 2vusubke s oectrisci ot (UV 2vis ),Fourier transf or m infrared s pectra metry (FT 2I R ),X 2ray diffracti on (XRD )and phot olu m inescence (P L )measure ments were used t o investigate the as 2p repared CdTe nanocrystals al ong with the P L p r operties of CdTe /P VP sa mp les .Results sho wed that phot olu m inescence p r operties could be i m p r oved by pH fr o m 9185t o 5123,CdTe /P VP nanohybrids behaved good phot olu m inescence p r operties and fluorescent stability,the CdTe nanocrystals were well dis persed in poly mer nanohybrids and had a g ood quantu m size effect .Key words:CdTe nanocrystal;poly (N 2vinyl pyrr olidone )(P VP );nanocomposites;hybrids 半导体纳米晶(如CdS 、CdTe 、CdSe 等)由于其显著的量子限域效应、尺寸效应、超快速的光学非线性响应、紫外光吸收及光致发光等特性,在光电子、化工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7].然而半导体纳米晶与其他无机粒子一样,由于表面原子多、表面原子配位数不足、表面能高,具有很高的活性,容易发生团聚,加工成型困难,影响了其在工业上的实际应用.到目前为止,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通过与有机聚合物的组装制备出新型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一方面可有效防止纳米晶粒子的团聚,保持粒子良好的空间分布,解决纳米材料物理和化学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聚合物良好的可加工性能,得到综合性能优越的纳米复合材料.近来,学者们在此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Zhang 等[8]用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苯乙烯氯化铵(OVDAC )作为表面活性剂将水溶性的CdTe 纳米晶转移到苯乙烯单体溶液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透明的CdTe 2PS 纳米复合材料.Sun 等[9]通过带负电的CdTe 纳米晶与带正电荷的咔唑基团聚合物之间的静电作用制备了聚合物基纳米杂化材料,并研究了静电作用力的强弱对纳米杂化材料荧光强度的影响.Cao 等[10]通过CdTe 量子点表面修饰的—NH 2与水性聚氨酯(W P U )预聚体中的—NCO 反应制备了CdTe 2W P U 纳米杂化材料.本文在巯基水相法合成系列不同粒径Q 态CdTe 纳米晶的基础上,通过CdTe 纳米晶表面的负电荷与聚乙烯吡咯烷(P VP )的正电荷进行静电组装,制备出具有红、黄、绿3种颜色的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并系统考察了其荧光性能.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料CdCl 2・215H 2O ,上海凌峰化学试剂公司,分析纯;巯基乙酸(TG A ),上海凌峰化学试剂公司,分析纯;Te 粉,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分析纯;Na BH 4,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分析纯;HCl,3615%,上海凌峰化学试剂公司,分析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 290(P VP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分析纯.1.2 CdTe 纳米晶的制备以TG A 为配体,CdCl 2为Cd 源,以Na BH 4还原Te 粉制备出的NaHTe 为Te 源,采用巯基水相法合成CdTe 纳米晶.具体的实验方法为:将TG A 和CdCl 2混合溶液用011mol/L 的Na OH 调到pH 1112,剧烈搅拌下用N 2脱氧20m in .然后迅速加入制得的新鲜NaHTe 溶液,继续搅拌10m in,得到前驱体溶液.最后,在N 2保护下,将前驱体溶液回流反应一定时间,即得到高质量的CdTe 纳米晶溶液.其中NaHTe 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一定量的Te 粉和Na BH 4(摩尔比1∶2)置入反应瓶中,加入适量的高纯水,无氧条件下反应,大约反应8h 后,黑色的Te 粉消失,并产生白色晶体,上层清液即为NaHTe溶液[11].1.3 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制备采用巯基水相法,以TG A 为配体制备的CdTe 纳米晶,其表面的TG A 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CdTe 表面带有负电荷,因而可和带正电荷的P VP 通过静电组装制备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其制备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 CdTe /PVP 纳米杂化材料形成示意图F i g .1 Sche ma ti c prepara ti on of CdTe /PVP nanocom posites 其具体的实验方法为:以P VP 为基体及水为溶剂,通过溶液共混法,在一定的pH 下,将其与不同粒径大小的Q 态CdTe 搅拌混合,超声分散均匀,得到一系列CdTe /P VP 纳米晶杂化材料溶液.将溶液均匀涂覆于聚四氟模板上,置于80℃的烘箱中,待溶剂挥发完毕,即制得CdTe 2P VP 纳米杂化材料透明膜.1.4 分析及表征红外光谱(FT 2I R )由美国产AVAT AR 236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收集,采用K B r 压片法;X 射线衍射分析(XRD )试样在D8ADVANCE 型的X 射线衍射仪上进行分析测试,采用Cu Kα作为辐射源,衍射角2θ为10~80°;采用Cary Ecli p se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样的荧光光谱,以波长为440n m 的激光作为激发光源;采用紫外透射反射分析仪进行紫外透射分析,试样置于石英比色皿中,选取302nm 透射光源进行照射,拍摄照片,与白炽灯下照射进行对比.2 结果与讨论2.1 TG A 修饰的CdTe 纳米晶的紫外2可见光吸收性能测试 图2为不同反应时间制备CdTe 纳米晶的吸收光谱图.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CdTe 纳米晶的吸收带边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根据吸收光谱中第1个激子吸收峰的峰值,可以估算其55 第6期程玉鹏等: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纳米晶的粒径大小.D =(918127×10-7)λ3-(117147×10-3)λ2+110064λ-194184[12](1)式中:D 为纳米晶直径;λ为激子峰所对应的波长.根据式(1),计算了不同反应时间的CdTe 纳米晶的粒径,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看出,纳米晶粒径随回流时间的增长而变大.图2 不同反应时间制备CdTe 纳米晶的吸收光谱F i g .2 UV 2v is spectra of CdTe Q D s cappedw ith TGA i n aqueous soluti on表1 不同反应时间的CdTe 纳米晶的粒径Table 1 The parti cle si zes of CdTe nanocryst a ls w ithd i fferen t reacti on ti m e回流时间/h激子峰位置/n m粒径/n m0154560163474114114952122252721935570314图3 不同反应时间的CdTe 纳米晶溶液的荧光谱F i g .3 P L spectra of CdTe QD s capped w ithTGA i n aqueous soluti on212 TG A 修饰的CdTe 纳米晶的光致发光性能测试 当前驱体溶液中Cd 2+、Te 2-、TG A 的摩尔比为110∶015∶214时,将其反应不同时间制得一系列不同粒径的CdTe 纳米晶.图3为不同反应时间的CdTe 纳米晶溶液的荧光谱图.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CdTe 纳米晶的粒径逐渐增大,荧光出现明显的红移,也即所制备的CdTe 纳米晶的荧光发射具有尺寸依赖性.2.3 TG A 修饰的CdTe 纳米晶的XRD 表征测试图4是反应时间为15h 制备的CdTe 纳米晶的XRD 粉末衍射图.由图4可以明显看出,在2θ分别为2411°、40185°和45165°时,出现3个明显的衍射峰,与JCP D s 粉末衍射标准值(P DF1520770)对比,可判断所制得的粉体CdTe,结构为立方闪锌矿结构.图4 CdTe 纳米晶的XR DF i g .4 XRD pa ttern of the CdTe nanocryst a l powder图5 TGA 修饰的CdTe 纳米晶粉末的FT 2I R 吸收谱F i g .5 FT 2I R absorpti on spectru m of th i oglycoli c ac i dcoa ted CdTe nanocryst a l powder2.4 TG A 修饰的CdTe 纳米晶的FT 2I R 测试图5是以TG A 为稳定剂,回流时间35h 制得的CdTe 纳米晶粉末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图.图5中292316、2852124c m -1分别为TG A 中CH 2的对称伸缩振动与反对称伸缩振动;而1629158、138815c m -1分别归属于COO -的反对称伸缩振动与对称伸缩振动;77513c m -1为COO -的变形振动.此外,在2580c m -1处没有出现TG A 的S —H 的振动峰,说明TG A 中的巯基是通过化学键的形式与纳米晶表面的Cd 原子相结合的[13].在174410、337416c m -1处[14]均没有发现对应COOH 的C O 及OH65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第31卷 振动峰,说明在CdTe 纳米晶表面,TG A 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由于以羧基的形式存在,CdTe 表面带有负电荷,可以与带有正电荷的P VP 通过静电组装制备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2.5 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溶液的荧光性能以TG A 为配体制备的CdTe 纳米晶,其荧光强度受周围化学环境的影响较大,如在不同pH 条件下,CdTe 纳米晶溶液的荧光强度差别明显[15].为了考察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的荧光化学稳定性,研究其在不同pH 值下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溶液的pH 从9185变化到5122,其荧光强度有一定的增大;在酸性条件下,其荧光强度较强.这主要是由于CdTe 纳米晶与P VP 之间静电作用力变化引起的.在酸性条件下,CdTe 纳米晶与P VP 之间静电作用力较大,纳米粒子被P VP 更有效的包覆,其表面的非辐射跃迁减少,表面缺陷也减少,因而其荧光强度增强.图6 在不同pH 条件下CdTe /PVP 纳米杂化材料溶液的荧光光谱F i g .6 P L spectra of CdTe /PVP nanocom positessoluti on a t d i fferen t pH va lues图8 CdTe /PVP 纳米杂化材料透明膜的发光照片F i g .8 Photographs of the CdTe /PVP nanocom posite tran sparen t fil m s2.6 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透明膜的荧光性能 以不同粒径的CdTe 纳米晶,通过静电组装制备了3种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透明膜.图7为以不同粒径的CdTe 纳米晶制备的CdTe /P VP 纳米杂化物的荧光光谱图.从图7可以看出:在CdTe /P VP 纳米杂化物中,CdTe 纳米晶仍然保持很好的量子尺寸效应.3种CdTe /P VP 纳米复合膜的荧光峰值分别为552、593和638n m ,对应的发光颜色分别为绿色、黄色、红色.图7 CdTe /PVP 纳米杂化材料膜的荧光光谱F i g .7 PL spectra of the CdTe /PVP nanocom posite为了直观地考察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的光致发光性能,将所制备的CdTe /P VP 杂化材料分别在白炽灯和302n m 为发射源的紫外灯下进行照射,并拍摄了发光的照片.图8为3种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透明膜在白炽灯和紫外灯照射下拍摄的照片.在白炽灯的照射下,CdTe /P VP 纳米复合膜几乎透明;而在以302nm 为发射源的紫外灯的照射下,其呈明显的荧光,分别显示出绿光、黄光和红光,并与图7中的荧光发射峰相吻合.由此可知,CdTe 纳米75 第6期程玉鹏等:CdTe /P VP 纳米杂化材料制备及其荧光性能晶在CdTe/P VP纳米杂化材料中分散均匀,其与P VP基体之间有着良好的协同作用,所制备的CdTe/P VP纳米杂化材料仍然保持CdTe纳米晶才具有的荧光特性.值得指出的是:90d后,CdTe/P VP纳米杂化材料膜仍然保持透明均一,其荧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由此可见通过静电组装制备的CdTe/P VP纳米杂化材料膜具有很好的荧光稳定性.3 结 论本文在采用巯基水相法以TG A为配体合成高质量Q态CdTe纳米晶的基础上,通过CdTe纳米晶表面的负电荷与带正电荷的P VP进行静电组装成功制备出具有红、黄、绿3种颜色的CdTe/P VP纳米杂化材料.通过考察pH对CdTe/P VP纳米杂化材料溶液荧光强度的影响,找到了制备CdTe/P VP纳米杂化材料的最佳工艺.通过对CdTe/P VP纳米杂化材料荧光性能的研究,发现通过静电组装制备的CdTe/P VP纳米杂化材料具有优越的荧光性能及荧光稳定性,其聚合物中的CdTe纳米晶仍然保持很好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良好的分散性.参考文献:[1] Gaponik N P,Talapin D V,Rogach A L,et al.Electr oche micalsynthe2sis of CdTe nanocrystal/poly pyrr ole co mposites f or opt oelectr onic ap2plicati ons[J].J Mater Che m,2000,10:2163-2166.[2] Gao M Y,Sun J Q,Dulkeith E,et teral patterning of CdTenanocrystal fil m s by the electric field directed layer2by2layer as2se mbly method[J].Lang muir,2002,18(10):4098-4102. [3] Komarala V K,Rakovich Y P,B radley A L,et al.Em issi on p r op2erties of coll oidal quantum dots on polyelectr olyte multilayers[J].Nanotechnol ogy,2006,17:4117-4122.[4] Gallardo D E,Bert oni C,Dunn S,et al.Cathodic and anodic ma2terial diffusi on in poly mer/se m iconduct or2nanocrystal compositedevices[J].Adv Mater,2007,19(20):3364-3367.[5] Ma medova N N,Kot ovN A.A lbum in2CdTe nanoparticle bi oconju2gates:p reparati on,structure,and interunit energy transfer with an2tenna effect[J].Nano Letters,2001,1(6):281-286.[6] Chu M Q,Zhou L H,Song X,et al.I ncor porating quantum dotsint o poly mer m icr os pheres via a s p ray2drying and ther mal2dena2turizing app r oach[J].Nanotechnol ogy,2006,17:1791-1796. [7] Rogach A,Susha A,Carus o F,et al.Nano2and m icr oengineering:32D coll oidal phot onic crystals p repared fr om sub2μm2sized poly2styrene latex s pheres p re2coated with lum inescent polyelectr olyte/nanocrystal shells[J].Adv Mater,2000,12(5):333-337. [8] Zhang H,Cui Z C,W ang Yao,et al.Fr om water2s oluble CdTenanocrystals t o fluorescent nanocrystal2poly mer trans parent com2posites using poly merizable surfactants[J].Adv Mater,2003,15(10):777-780.[9] Sun H Z,Zhang H,Zhang J H,et al.Effect of electr ostatic inter2acti ons on the phot ophysical p r 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of CdTenanocrystals and carbaz ole2containing poly mers[J].J Phys Che mC,2008,112(7):2317-2324.[10] Cao X D,L i C M,Bao H F,et al.Fabricati on of str ongly fluores2cent quantum dot2poly mer composite in aqueous s oluti on[J].Che m Mater,2007,19(15):3773-3779.[11] Gaponic N,Talap in D V,Rogach A L,et al.Thi ol2capp ing ofCdTe nanocrystal:an alternative t o organometallic synthesis r outes[J].J Phys Che m B,2002,106(29):7177-7185.[12] Yu W W,Qu L H,Guo W Z.Experi m ental deter m inati on of theextincti on coefficient of CdTe,CdSe,and CdS nanocrystals[J].Che m Mater,2003,15(14):2854-2860.[13] Hoppe K,Geidel E,W eller H.Covalently bound CdTe nanocrys2tals[J].Phys Che m Chem Phys,2002,4:1704-1706.[14] 谢颖,徐静娟,于俊生,等.水溶性的CdSe/ZnS纳米微粒的合成及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04,20(6):663-667.Xie Ying,Xu Jingjuan,Yu Junsheng,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2terizati on ofwater2s oluble CdSe/ZnS core2shell nanoparticles[J].Chinese Journal of I norganic Che m istry,2004,20(6):663-667.[15] Mandal A,Ta mai N.I nfluence of acid on lum inescene p r opertiesof thi oglycolic acid2capped CdTe quantum dots[J].J Phys Che mC,2008,112(22):8244-8250.85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第31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