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别嘌呤醇导致剥脱性皮炎原因护理论文
别嘌呤醇药疹的护理

一汐国目嘧露
别 嘌呤醇药疹 的护理
邓 玮 华 叶 莹 莹 邓 冬英
( 三明市第一 医院 , 福建 三明 3 5 0 ) 6 00
【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别嘌呤醇所致药疹的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1 剐嘌呤 醇所致 药疹病例 的各型特 点 , 6例
实施相应 的护理措施、 健康 宣教。 结果 护理质 量明显提 高。 避 免及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住 院 日。结论 严 密观察病情
之皮质类 固醇激 素的大量应用 , 引起全身感染 , 此预 防是 易 对
关键 。 因此 , 我们采取严格 的消毒隔离措 施 ,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 无菌操作 , 将病人 安置在单间病房 , 持室 内温度在 2 保 0℃~ 2 2 ℃, 采用暴露疗法时室 内温度 在 2 8℃~ 0℃。保持病室内空气 3 新鲜 , E定 期开 窗换 气 , E紫外 线空气 消毒 2次 , 每 t 每 t 每次 3 0 分钟 ~ 0分钟 。每 E 2次使用 1 0 g 6 t 0m / 0 L含氯 消毒 液清 洁地 面, 擦拭物品 , 保证血压计 、 听诊器 、 温计等诊疗用 具专人 专 体
保持 疱壁 完整 ,勿 使 其破 溃 。对渗 液 较 多 的糜烂 面用 浸 入
1: 0 500呋喃西林溶液 的无菌纱 布 6 8层湿敷 3 ~ 0分钟 ,每 E t 2 3次 , ~ 对渗液 较少 的糜 烂面可涂油 剂保 护 , 并用烤 灯照 射[ 4 1 。 重症药疹剥脱性皮炎 型及 恢复期 病人 , 全身布满大小不一的痂 皮 , 士要向病人讲解 强行撕去痂皮 的危 害 , 协助病人 逐渐 护 并 剪去痂皮 。 25 黏膜 的护理 . 别嘌呤醇所致 药疹 的发病机 制与免疫
~
别嘌呤醇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别嘌呤醇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张育云【摘要】别嘌呤醇是次黄嘌呤的同分异构体,在体内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而抑制体内尿酸合成,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唯一一个抑制尿酸合成的抗痛风药,其可诱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SJS/TEN虽较为少见,却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
因此对于SJS/TEN发病机制的认识,可以有效预防SJS/TEN的发生,而正确治疗措施的采取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本文就SJS/TEN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Allopurinol was an isomer of hypoxanthine, and could inhibit uric acid synthesis by inhibiting xanthinoxidase in vivo. Allopurinol was the only antipodagric which inhibit uric acid synthesis, it currently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and may be induced 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SJS/TEN were rare but life-threatening severe 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 (SCARs). So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for SJS/TEN could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SJS/TEN, and adopt correct therapeutic measure w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duce mortality.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d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SJS/TE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4页(P63-65,66)【关键词】别嘌呤醇;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发病机制;治疗【作者】张育云【作者单位】蕲春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北黄岗 43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5别嘌呤醇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它是通过抑制该酶的活性,减少次黄嘌呤、黄嘌呤合成尿酸,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别嘌呤醇致剥脱性皮炎出现急性肾损伤1例

[] 4 王秋 明 , 天 , 广 屏 静 脉 输 注 盐 酸莫 西 沙 星 氯 化 钠 致 过 敏 性 休 克 张 徐 1例 [] 护 理 研 究, 0 9 2 (c : 6 1 J. 2 0 ,3 6 ) 19 . [] 关 华 , 慧 贤 , 丽 杰 . 西 沙 星 致 头 晕 头 痛 1例 [].医 药 导 5郭 董 杨 莫 J
2 0 6( 2) 9 . 0 6。 1 : 51
[] 雪 晴 . 西 沙 星 致 过 敏 性 休克 一 例 (] 中 国 药 物 与 临床 。0 8 3原 莫 J. 20 .
8 2 :5 . ( ) 1 6
2 h后 好 转 。次 日再 次 用 药 后 又 出 现 上 述 症 状 。 第 三 天 给 药
[O 毛梓 源 , 琳 , 琦 , . 西 沙 星 致 肌 腱 断裂 不 良反 应 观 察 (] 1] 刘 赵 等 莫 J.
黑 龙 江 医药 。0 9 2 ( )3 93 0 2 0 ,2 3 :8 —9 .
5 心 动 过 速
男 ,9岁 , 鼻 寞 炎 口 服 莫 西 沙 星 4 0 , 5 n后 出 现 4 因 0mg 4 mi 心 动 过 速 ,2 1 0次 / n感 觉 到 强 烈 的心 悸 , 5 n后 症 状 自动 mi, 4 mi
消失 ( 。
别嘌呤 醇 致剥 脱性 皮 炎出现 急 性肾 损伤 1例
徐应 发 ( 建省 建 阳市 立 医院 建 阳 3 4 0 ) 福 5 2 0
性肾损伤
中图 分 类 号 : 9 9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3 6 2 1 ) R6. B 10 —7 5【0 0
1例服用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

mm Hg ( 1 m mH g - 0 . 1 3 3 k P a ) 。患者 不 能平 卧 、 气 促 明
处 脱皮 , 容易 发生 感染 。住 院期 间严格无 菌 操作 ; 帮 助患者 剪短 指 甲 , 做好 手卫 生 , 嘱 咐患者 不 要用 手抓
陈惠珍 . 杨筱 敏 , 陈 晓洁
( 温 州 医学 院附 属 第 二 医 院 , 浙 江 温州 3 2 5 0 0 0 )
【 摘 要】 总结 1 例服用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体会。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重点观察呼吸频率、 深度,
监 测 氧饱 和 度 ; 做好皮肤护理 ; 指 导 相 关 饮 食 和 口腔护 理 ; 预防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通过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 , 药 疹 及
指 导 患者 取 半 卧 位 , 予 鼻导 管 吸氧 5 Um i n , 同时 加
强 心理 支持 , 以缓解 患 者 的紧张情 绪 , 遵 医 嘱予 氨茶 碱 0 . 5 m g + 生理盐水 5 0 mL微 量 输 液 泵 2 mL / h输 入, 甲强 龙 8 0 m g静 脉 推 注 . 可必 特 2 . 5 m L、 普米 克 令舒 1 m g雾 化 吸入 3次/ d , 经 以上 处理 1 h后 患者 气 促 明显改 善 。次 E t , 患者 无 明显 气促 , 两 下肺 湿哕 音. 医 嘱予平 喘及 抗 感染 治疗 2 d后, 患 者 呼吸平 稳 , 指导 患者 深呼 吸及有 效 咳嗽 , 并 适 当增加 饮水 , 每 天 饮水 1 5 0 0 mL , 足 够 的水 分 可保 证 呼吸 道 黏膜 的 湿 润 和病变 黏膜 的修 复 , 利 于痰液 排 出和稀 释 。 指导 患
服别嘌醇,最好先做基因检测

家庭医药 2016.0540用药之道·选药指南用药编辑/赵欣****************降尿酸药物不少,其中别嘌醇是痛风患者再熟悉不过的药物。
作为目前上市时间最长、价格最为低廉、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尿酸药物,可以说别嘌醇在人类对抗痛风这场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直至今日,别嘌醇仍在临床广泛应用。
然而,别嘌醇虽然疗效肯定,它也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剥脱性皮炎,让医生都“怕”别嘌醇1966年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痛风和尿酸性关节炎治疗。
目前在美国和欧洲约有25%~30%的痛风患者接受别嘌醇的治疗。
别嘌醇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有皮肤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等,其中以皮肤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为严重。
其中,剥脱性皮肤坏死症是一种严重的皮肤超敏反应,发生率大约为0.1%~0.4%。
其主要引起皮肤剥脱和黏膜的破坏,还会累积到器官系统,死亡率高达20%~30%。
由于这一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业内甚至出现医生“不敢第一个开别嘌醇”的顾虑,严重影响到医生对别嘌醇的用药决策和患者的依从性,也增加了临床使用的风险。
不过,别嘌醇发生剥脱性皮炎的风险,并非人人平等,而是与患者是否携带一个叫做HLA-B5801的基因有关。
HLA-B5801已被多种指南认定为是别嘌醇严重皮肤反应的最大危险因素和特异性基因标志物。
HLA-B5801在不同种族间分布存在差异性,中国汉族人和泰国人该基因频度较高,达到8%左右;白种人和日本人的基因频率仅为1%和0.5%。
如果携带该基因,使用别嘌醇发生严重过敏反应风险的可能性更大。
早在 2008 年,中国台湾地方行政部门就已经发布指令,在服用别嘌醇前必须进行HLA-B5801 检测。
美国风湿病学会在2012年的痛风诊治指南中也建议,特殊人群在服用别嘌醇前检测HLA-B5801基因,这些人群包括:有3级以上的慢性肾脏病(CKD)的韩国裔;所有的中国汉人、泰国裔。
有关服用别嘌呤醇后致重症药疹的治疗和护理

有关服用别嘌呤醇后致重症药疹的治疗和护理【关键词】别嘌呤醇;药疹;治疗;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3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541-01别嘌呤醇的作用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而使尿酸合成减少,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的沉着,用于肾病、痛风性肾病。
不良反应是可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剥脱性或紫癜性皮炎等。
出现重症药疹在临床上较少见[1]。
2011年12月23日,本院急诊病房收治1例老年性痛风患者,因自服别嘌呤醇后出现全身药疹,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症状好转,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80岁,全身皮疹4天,拟皮疹原因待查,痛风于2011年12月23日入院,入院时检查:体温38.0℃,脉搏96次/分,血压138/79mmhg;尿常规检查:浊度微混,白细胞(镜检)0-2/高倍,红细胞(镜检)0-2/高倍,尿潜血弱阳性(±),尿酮体弱阳性(±),尿蛋白定性阳性(1+),中性粒细胞酯酶弱阳性(±)。
生化示:谷丙转氨酶117u/l,谷草转氨酶83u/l,白蛋白30.8g/l,空腹血糖6.67mmol/l,尿素12.76mmol/l,肌酐200.0umol/l,尿酸543umol/l,甘油三酯1.98mmol/l,总胆固醇5.38mmol/l,低密脂蛋白胆固醇3.23mmol/l,钾5.13mmol/l。
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64×10∽9/l,红细胞计数3.74×10∽12/l,血红蛋白109g/l,红细胞压积0.327,血小板计数213×10∽9/l,中性粒细胞相对值0.822,淋巴细胞相对值0.066,单核细胞相对值0.042。
凝血功能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47.80秒,纤维蛋白原4.53g/l;患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前一月开始口服别嘌呤醇,近4日出现颜面部水肿,全身皮疹,部分融合,压之无褪色,无渗出及破溃,入院后予低盐低脂低嘌呤饮食,开瑞坦片、安康信片、地塞米松针5mgivst,葡萄糖酸钙针20ml+ns100ml静滴st,益善复针护肝,金奥康胶囊保胃治疗,处理后全身皮疹未见好转。
美罗培南致迟发性剥脱性皮炎1例

象 时, 应考虑到美罗培南所 致剥 脱性皮 炎的可能 性 , 应 及 时
停药 , 同 时 给 予 抗感 染 、 抗过敏 、 营 养 支 持 及 对 症 治疗 。
参考文献 :
[ 1 ] At e s k a n U, Ma s MR, Ya s a r M, e t a 1 . De f e r o x a mi n e a n d me r o p e n —
现间断发热 、 呼 吸困难 , 体温最 高达 3 9 . 0 ℃, 就 诊 于我科 , 行 心脏 彩 超 提 示 三 尖 瓣 轻 度 返 流 , 左 室舒 张功能 减退 , 心 包 积 液, 心脏射血分数正 常; 胸部 C T检查 提示 右肺体 积缩小 , 含 气减 少 , 大部呈软组织密度改 变 , 右侧胸 腔积液 , 左 肺 纹 理 增
c o m a o ft h ePul m o n a r yT r u n kM i m i c ki n g P ul mo n a r yTh r o m b o e mb o l i e D i s e a s e . Ac t a Ra d i o l o g i c a , 2 0 0 3, 4 4: 5 0 4
影响肺动脉 内血 流信 号 的基 础上 , 调 节 超 声 诊 断 仪 相 关 参
数, 以重 点 关 注 肿 物 内是 否存 在 供 血 血 管 。 超 声 心 动 图 虽 然 不 是 诊 断 肺 动 脉 血 管 肉瘤 的 金 标 准 , 但 可 观察 肺 动 脉 内 占位 的 位 置 及 范 围 , 测定肺 动 脉压 , 0 断占
查 血 嗜 酸性 粒 细胞 总 降 至正 常 ,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百 分 比 降 至
5 . 8 , 患者全身皮损好转 , 周 身 水 肿 减轻 。
别嘌呤醇副作用有哪些-

别嘌呤醇副作用有哪些?别嘌呤醇是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对控制体内尿酸过多有极好的效果,正常情况下如果按照医嘱来服用的话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但是因人而异,有的患者会出现皮疹、皮肤瘙痒、荨麻疹等;有的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还有的患者会出现手脚麻木等症状。
★一、别嘌呤醇作用别嘌醇主要在痛风发作间期和慢性期使用,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对排尿酸药过敏或无效,以及不宜使用排尿酸药物(如有肾功能不全)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病人,以控制高尿酸血症。
本药也可与排尿酸药合用,以加强疗效,特别适用于痛风石严重而肾功能尚好的病人。
★二、别嘌呤醇药理作用该品可被体内黄嘌呤氧化酶催化成为别黄嘌呤,别黄嘌呤与该品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
由于黄嘌呤氧化酶对别黄嘌呤的亲和力比对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大,因而使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不能利用该酶转化为尿酸,使血中尿酸的浓度降低。
而黄嘌呤及次黄嘌呤在体内的浓度及尿中的排泄量增加,因它们的溶解度比尿酸大,故在泌尿道中不易析出,易于被肾清除。
又由于尿酸在血浆中浓度降低至其溶解度水平之下,这不仅避免尿酸结石的沉积,还可以有助于结石的重新溶解。
★三、别嘌呤醇副作用1、皮疹(常为斑丘疹)、皮肤瘙痒或荨麻疹等较常见,发生率3—9%。
重症还可能发生其他过敏性反应,如剥脱性和紫癜性病变、多形性红斑等。
一旦出现皮肤病变,应即停药;2、腹泻、恶心、呕吐、胃痛或阵发性腹痛等,发生率1—3%。
重症或持续存在时应作适当的对症处理;3、手脚麻木感、刺痛或疼痛、乏力等末梢神经炎症状,以及粒细胞缺乏症、贫血、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抑制等极少见,发生率<1%;4、全身过敏性血管炎,能导致不可逆的肝脏中毒,应及早发现,及时停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别嘌呤醇导致剥脱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265-01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别嘌呤醇致剥脱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口服别嘌呤醇致剥脱性皮炎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治愈5例,死亡3例。
结论剥脱性皮炎患者通过精心,科学的护理科研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别嘌呤醇;剥脱性皮炎;护理
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病,临床表现为潮红、脱屑,累及金身或大部分皮肤表面。
而药源性剥脱性皮炎为严重的药物性皮炎,在临床中较常见。
我科于2006年4月~2011年6月间收治8例口服别嘌呤醇致剥脱性皮炎的患者,经及时抢救,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8例患者,男2例,女6例。
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55.5岁。
2 原因分析
2.1 药源性剥脱性皮炎发病机制及预防药物引起剥脱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有的尚不清楚,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机制:①抗原-抗体反应;②迟发(细胞介导)型过敏反应;③类过敏反应。
剥脱性皮炎的预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切忌滥用药物。
用药时要详细询问过敏史,同类和具有相似结构的药物之间存在着
交叉过敏。
对于有药物过敏史、高敏体质的患者,临床用药应特别谨慎。
重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发现,早停(致敏)药和早治疗。
对于用药后出现的病情变化,除考虑疾病因素外,更要想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尽快停药,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2.2 性别、年龄的关系本组男性发病率明显低于女性,说明抗感染药物致剥脱性皮炎与性别有一定的关联性。
国外文献报道剥脱性皮炎的男女发生比例为1:2。
本资料统计结果接近1:3。
在年龄分布上,50岁以上发病率相对50岁以下的发病率要高,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社会逐渐老龄化,同时该年龄组患者容易患病,用药机会增加有关。
2.3 剥脱性皮炎与用药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时间的关系8例口服别嘌呤醇致剥脱性皮炎与用药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患者服用别嘌呤醇后24 h内出现adr的有5例,5min就出现的有l例,最慢的为连续服药3个月后才出现adr,说明在连续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临床观察,出现反应及时停用抗感染药物并作相应的药物治疗。
2.4 预后情况分析 8例抗感染药物致剥脱性皮炎病例中痊愈5例(占62.5%),死亡3例(占37.5%),说明口服别嘌呤醇剥脱性皮炎,其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主要可能是因为这些死亡的病例出现的药源性剥脱性皮炎属于迟发(细胞介导)型过敏反应,其特点是细胞的激活、增殖及聚集需较长时间,所以反应出现需24 h以上,持续2~3周。
3 结果
本组8例,痊愈5例(占62.5%),死亡3例(占37.5%)。
4 护理体会
4.1 心理护理由于病情重,病程长,皮损严重,且全身创面反复脱痂,患者容易失去治疗信心,产生紧张、焦虑、悲观、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每日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加强心理疏导,尽量满足患者要求,生活上予以细心照顾、消除患者顾虑,以疗效的逐渐好转取得患者信任,保持心态平衡,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4.2 病情观察持续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及24 h出入量。
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不良反应,如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倾向等合并症出现,并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4.3 皮肤黏膜护理病情进入慢性皮肤干燥阶段,出现皮肤干裂时及时擦用无刺激的油剂、霜剂或软膏,以保持皮肤不破裂。
对糜烂有渗液处进行湿敷,对潮湿的皱襞部位保持干燥。
患者明显发痒,影响食欲和睡眠,搔破皮肤后易感染,应采取有效止痒措施,适当服用抗组织胺药物镇静脱敏,外擦无刺激的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樟脑霜剂等。
切勿用热水、肥皂洗浴,洗浴时水温不宜过烫,避免用力摩擦皮肤和黏膜,以防损伤皮肤。
并发眼结膜炎患者应用醋酸可的松眼药水,眼睑干燥时擦红霉素软膏,口唇黏膜干燥时涂香油或液体石蜡,可减轻患者不适。
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餐后及时漱
口,做好晨晚间护理。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天用0.1%新洁生灭清洗会阴2次。
4.4 预防感染重度剥脱性皮炎,因全身皮肤破损,创面极易感染,预防创面感染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将患者安置在特护病房的单人房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2—25℃,每天早晚紫外线消毒病房一次,地面湿式清扫,用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室内物品。
严格限制探视人数,控制探视时间、次数,减少医院感染率。
患者所用衣服、床单、被褥均应为质地柔软的棉制品,如被渗液污染随时更换,更换时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干痂剥脱。
换下的衣被要进行消毒处理。
悬浮床保持清洁、干燥,滤单及时更换。
诊疗用具专人专用,治疗操作时严重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严格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4.5 饮食护理由于患者体温高、分解代谢增强、口腔溃疡致进食减少,加上皮肤大量脱屑、渗出,导致蛋白质消耗较大,故应加强饮食护理,进食困难时可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输入新鲜血、血浆或白蛋白,同时静脉补充能量合剂、脂肪乳剂等;饮食向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逐渐过渡,给予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进食瘦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暴饮暴食,指导患者多饮水,并给予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6 出院指导出院后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1个月后门诊复查,如有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嘱患者切勿用易致过敏的药物,保持心情
舒畅,避免情绪刺激。
注意饮食调护,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及维生素饮食,忌辛辣食物。
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洗浴,勤换洗内衣内裤,定期做好随访工作。
小结
对口服别嘌呤醇致剥脱性皮炎的患者要加强皮肤黏膜的护理,针对不同皮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皮肤护理措施。
有些皮损外貌似正常皮肤,触摸后即出现呈手套样剥脱,给治疗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护理操作不注意,表皮剥脱暴露糜烂面则易继发感染。
治疗上可以采用局部氧疗增加局部组织供氧,有效地改善局部创面缺血、缺氧状态,使坏死组织氧化分解,促进正常组织细胞氧合,从而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加速创面愈合,而且有促进局部干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倪木兰.重症药疹的观察与护理[j].安徽医药,2005,9(1):63.
[2]李伟,吕中法.别嘌呤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6):371-372.
作者单位:241000 安徽省宣城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