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杂货铺里的数学天才华罗庚教案幼儿园(一)

杂货铺里的数学天才华罗庚教案幼儿园(一)

杂货铺里的数学天才华罗庚教案幼儿园(一)教案:杂货铺里的数学天才华罗庚一、教学目标1.了解华罗庚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2.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学习基础的数学概念。

3.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幼儿园图书馆或教室•幼儿园数学教具(如小贝尔计数器、积木等)•华罗庚的简单介绍和图片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入,例如:谁是数学天才?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华罗庚的故事来了解。

–与幼儿进行交流,听他们对数学和天才的认识。

2.学习华罗庚的故事(15分钟)–以杂货铺为背景,讲述华罗庚小时候对数学的兴趣和天赋。

–强调他如何通过数学解决杂货铺的困难和问题。

–鼓励幼儿想象自己也是数学天才,可以通过数学解决问题。

3.认识数学概念(15分钟)–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物品,如书本、玩具等,提问数量、大小、形状等概念。

–利用数学教具进行互动,让幼儿进行简单计数和比较大小的活动。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培养逻辑思维(15分钟)–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幼儿进行思考和解答。

–鼓励幼儿讲解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方法。

–引导幼儿思考,通过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5.结束(5分钟)–总结学习内容,回顾华罗庚的故事和数学概念。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数学世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对华罗庚故事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观察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如计数和比较大小的准确性。

•听取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回答和解题思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华罗庚的故事引起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互动活动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幼儿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六、教学延伸•在课后可继续讲述华罗庚从小学到成为著名数学家的过程,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制作数学游戏,如数独、拼图等,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感受数学家的人格魅力。

2. 通过学习华罗庚的数学成就,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华罗庚的生平事迹2. 华罗庚的数学成就3. 华罗庚的教育理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华罗庚的数学成就及教育理念2. 教学难点:华罗庚的数学成就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华罗庚的照片,引导学生猜测他是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利用PPT展示华罗庚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贡献。

3. 讲解华罗庚的数学成就利用PPT展示华罗庚的数学成就,包括他的研究成果和所获奖项。

4. 讲解华罗庚的教育理念利用PPT展示华罗庚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了解他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华罗庚的生平事迹、数学成就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华罗庚的生平事迹、数学成就和教育理念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思考。

五、课后作业1. 搜集华罗庚的其他事迹和成就,下节课分享。

2. 写一篇关于华罗庚的数学成就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2. 板书内容:(1)华罗庚的生平事迹(2)华罗庚的数学成就(3)华罗庚的教育理念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数学成就和教育理念,让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华罗庚的数学成就”。

华罗庚的数学成就不仅是中国数学界的瑰宝,也是世界数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成就可能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数学概念以简单、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奥妙和美感。

华罗庚幼儿园教案

华罗庚幼儿园教案

华罗庚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练习数数,发展数学思维;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
3.认识三角形并练习用粘土制作三角形。

二、教学内容
1.数数游戏;
2.形状分类;
3.制作三角形。

三、教学过程
1. 数数游戏
1.教师出示一个桶和一些水果,让幼儿数有多少个水果;
2.要幼儿说出数量后再一一拿出水果数到桶里;
3.大约数一数,看看最后数到的数与幼儿数数时相等吗。

2. 形状分类
1.将形状卡片分成两堆,一堆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另一堆是其他形状;
2.孩子分别拿一张卡片,说出它的形状,然后判断是属于哪一组;
3.最后清点各组的数量。

3. 制作三角形
1.教师介绍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给每个幼儿一个粘土球,让他们揉成平面或者立体的三角形;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工具让幼儿调整形状。

四、教学评价
1.对于数数游戏,教师可以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看看他们掌握了什么;
2.在形状分类环节,教师可以看看学生的分类方法是否合理;
3.在制作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查看每个幼儿制作的三角形是否符合要求。

五、教学反思
1.数数游戏需要看到幼儿的数数结果,有助于观察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形状分类需要更多的练习,帮助幼儿加深对形状的理解;
3.制作三角形需要更多的指导,让幼儿更加清晰地了解三角形的形态与特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案、教学设计
-深入理解数论、组合数学等与华罗庚相关的数学概念,并能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收集、整理、分析数学史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华罗庚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这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同时,通过讲述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如他如何克服困难,在数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对数学家的敬仰之情,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自主探究等方面已有一定经验,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教师及时指导。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华罗庚的数学成就,如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探讨华罗庚的数学成就背后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每组撰写一篇探讨报告,不少于500字。
4.学生自主查找与华罗庚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尝试解决。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整理成一篇小论文,不少于400字。
5.家长协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华罗庚的数学方法解决,并记录解题过程。每周至少完成一个实例,为期一个月。

校本教材《竹西四德》——华罗庚教案

校本教材《竹西四德》——华罗庚教案
竹西小学校本课程竹西四德教学设计
年级

主备人
班级
单元
第4单元《有恒篇》
课题
《华罗庚》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数学成就和刻苦钻研精神,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教学重难点
激励学生以华罗庚为榜样,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数学家,他就是“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二、看一看,了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
1、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华罗庚?
2、自由读课本上“看一看”的内容,加深对华罗庚的了解。
三、读一读,感受华罗庚刻苦钻研的精神
1、老师讲故事:《华罗庚刻苦钻研》
2、议一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
四、背一背华罗庚的名言语录
五、总结:华罗庚就是靠刻苦钻研的精神,才取得了辉煌的数学成就。这种精神值
得我们பைடு நூலகம்佩和学习!
教后反思

《华罗庚》教案范文

《华罗庚》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华罗庚》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华罗庚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对华罗庚的精神品质进行评价;(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国家发展作贡献;(2)学习华罗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华罗庚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3)对华罗庚的精神品质的评价。

2. 教学难点:(1)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贡献;(2)如何评价华罗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华罗庚的纪录片,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2)引导学生回顾数学发展史,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华罗庚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简要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贡献有哪些?(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成果,总结华罗庚的数学成就;(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华罗庚的贡献。

4.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探讨:华罗庚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以及如何为实现目标努力;(3)教师总结:强调学习华罗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对华罗庚的生平进行简要介绍;2. 选取课文中一个重要词语或句式,进行深入解释和分析;3. 写一篇关于华罗庚的作文,可以从他的成就、精神品质等方面入手。

六、教学过程5. 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2)重点分析华罗庚的数学成就,如“华氏定理”、“华罗庚不等式”等;(3)引导学生理解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华罗庚》1课时教案

《华罗庚》1课时教案

《华罗庚》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学习他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

2、学习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引用诗句和故事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重点] 1、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学习他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

2、学习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引用诗句和故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识记积累】(学习单元导读时已做补充)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怠(dài)慢吴筱(xiǎo)元一拐一瘸(qu é)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蜚(fēi)声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追溯(sù)商榷(qùe)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补充词解: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

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运筹学: 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一位75岁的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

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也就在这一天,他去世了。

生前,有记者采访过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案_模板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案_模板

《华罗庚的故事》的教案_模板《华罗庚的故事》的教案教学目标:1、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2、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课上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对本文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 、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2)提点意见5 、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6、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7、开火车识字。

8、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三)专题研讨:华罗庚是怎样的小朋友,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2)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

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学生回到课文中,深入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中的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著名、看了又看,算了又算……四、拓展延伸、回读课文出示华罗庚爷爷的照片,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回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开会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罗庚教学教案
导读:课题华罗庚
教学目标1、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他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2、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3、通过认识他人,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教具方法讲授、讨论综合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顾迈南,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如《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

二、华罗庚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

补充材料: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岁的华罗庚(1910—1985)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

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

”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后一天,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三、生字词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勤能补拙(zhuō)怠(dài)慢吴筱(xiǎo)元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
停滞(zhì)蜚(fēi)声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追溯(sù)商榷(què)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四、熟读课文,掌握大意。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

时间主要事件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30年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1932年秋天进入清华大学
1937年夏天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1941年华罗庚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手稿
1950年从美国动身回国
1957年获一等奖、出版《数论导引》
1958年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五、研讨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1)倒叙。

开头就把最精彩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2)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分析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第一处(31页)这首诗表达了华罗庚强调人生要埋头苦干的思想,他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智力不足。

正是依靠这个,华罗庚才做成了一份事业。

第二处(33页)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华罗庚对国土受侵、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的愤慨,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运用了比喻手法。

生动形象。

第三处(36页)这首诗极好地表现了华罗庚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科学家把为国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高尚情操。

第四处(37页)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光荣地加入中
国共产党的喜悦心情。

华罗庚一生,几次写入党申请书,但都没被批准,直到1979年自己已近古稀之年,才被批准,他自然是十分高兴.从中也可看出这位科学家对党忠心耿耿。

3、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

我愿意一辈子从实而终。

”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

“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

“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六、小结文章突出了华罗庚三方面的特征:(1)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2)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杰出的成就;(3)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

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给华罗庚写一篇简介。

字数200字左右。

教学札记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