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基材覆铜板生产过程与工艺原理
覆铜板生产流程

覆铜板生产流程覆铜板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基板,它在电子设备制造中起到连接、支撑和传导电信号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下覆铜板的生产流程。
覆铜板的生产过程通常从原材料的准备开始。
原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布、铜箔和树脂等。
玻璃纤维布是覆铜板的基材,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
铜箔是覆盖在玻璃纤维布上的导电层,用于传导电信号。
树脂则用于固定铜箔和玻璃纤维布,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接下来,原材料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光刻、蚀刻和镀铜等。
首先,将玻璃纤维布涂覆在铜箔上,并使用光刻技术进行图案的制作。
光刻技术是通过光敏胶的暴光和显影来形成覆铜板的导电图案。
然后,使用蚀刻技术将未被光刻覆盖的铜箔部分蚀刻掉,形成电路图案。
最后,通过镀铜工艺,在蚀刻后的导电图案上镀上一层铜,增加导电能力和机械强度。
在覆铜板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多次的热压和钻孔等工艺。
热压技术主要是将多层覆铜板通过热压机进行加热和压制,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钻孔技术用于在覆铜板上钻孔,以便后续组装和焊接电子元器件。
覆铜板的生产过程还包括外层焊接、防腐处理和成品测试等环节。
外层焊接是将电子元器件焊接到覆铜板上,完成电路的连接。
防腐处理是对覆铜板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成品测试是对覆铜板进行电性能测试和外观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总结起来,覆铜板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光刻蚀刻镀铜、热压钻孔、外层焊接防腐处理和成品测试等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配合,最终形成具有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的覆铜板产品。
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技术水平,可以生产出更高质量的覆铜板,满足电子设备制造的需求。
覆铜板生产工艺

覆铜板生产工艺覆铜板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基板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板的制造中。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覆铜板的生产工艺。
首先,覆铜板的生产开始于基材的准备。
基材通常是玻璃纤维布或金属箔,根据需求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基材。
在基材表面涂覆上一层铜箔,这一层铜箔起到了连接器件和电路之间的桥梁作用,因此质量需要保证。
接下来是图案生成。
在覆铜板上涂覆上一层光敏胶,然后将电路图案通过排版、曝光、显影等步骤转移到光敏胶上。
显影完成后,光敏胶只留下图案所需的部分。
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曝光的准确性和显影的完整性,只有确保这两个步骤的质量,才能保证图案的准确传输。
然后是腐蚀。
将覆铜板浸入酸性腐蚀液中,只有未被光敏胶保护的部分铜箔才会被腐蚀掉。
这样就形成了所需的图案。
腐蚀需要注意的是控制腐蚀液的浓度和温度,确保腐蚀速度适中,以免损坏基材或图案。
接下来是去除光敏胶。
将覆铜板放入去胶液中,去除光敏胶,暴露出铜箔。
去胶液需要注意的是,既要彻底去除光敏胶,又要不影响铜箔的质量。
最后是钻孔和外层铜层。
将覆铜板放入钻床中,按照设计要求钻孔。
然后通过电镀方法,在铜箔上电镀一层厚度适中的铜,以加强连接点的导电性能,并且保护铜箔不被氧化。
至此,覆铜板的生产工艺基本完成。
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一步骤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覆铜板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图案传输失真、腐蚀不完全、去胶不彻底等等,需要通过工艺改进和生产控制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总结起来,覆铜板生产工艺包括基材准备、图案生成、腐蚀、去胶、钻孔和外层铜层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控制好质量,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覆铜板产品。
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离子方程式

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离子方程式一、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1.1 印刷电路板简介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是一种用于机械支撑和电气连接的塑料基板,上面覆盖有导电线路。
PCB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
1.2 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覆铜板、蚀刻、化学镀铜等工艺步骤,将电路图案形成在基板上,并实现导电线路。
其中,化学镀铜是制作印刷电路板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1.3 覆铜板的选择覆铜板的选择对印刷电路板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覆铜板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耐腐蚀能力和机械强度。
常用的覆铜板厚度包括1oz(35um)、2oz(70um)和3oz(105um)等。
1.4 蚀刻工艺蚀刻是在覆铜板上通过化学溶液去除多余铜层,形成所需的导电线路。
蚀刻工艺需要配合光刻和腐蚀等步骤,能够快速、精确地形成电路图案。
在化学溶液中,铜表面的电离反应十分关键。
1.5 化学镀铜化学镀铜是将铜层均匀地沉积在基板表面,以修复蚀刻后的铜层。
通过向化学镀铜槽中通入工作电解质,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够揭示化学镀铜的原理。
1.6 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工艺流程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基板预处理、光刻制版、蚀刻、化学镀铜、阻焊油涂覆、丝印标识、组装等步骤。
化学镀铜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化学镀铜的原理离子方程式2.1 化学镀铜原理化学镀铜是指在基板表面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将铜离子还原成金属铜沉积在基板表面。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PCB制造中。
2.2 化学镀铜的离子方程式化学镀铜涉及到电化学原理,其过程包括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
在化学镀铜槽中,加入工作电解质,通以电流后,铜离子发生还原沉积到基板表面。
其离子方程式如下:在阳极处:Cu → Cu^2+ + 2e^-在阴极处:Cu^2+ + 2e^- → Cu总反应方程式:Cu + Cu^2+ → 2Cu通过上述离子方程式,可以清晰地理解化学镀铜的原理及电化学过程。
覆铜板的组成和制造

覆铜板的组成和制造
覆铜板(Copper Clad Laminate,简称CCL)是一种用于印刷电路板(PCB)制造的基材。
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基材:常用的基材材料有玻璃纤维、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等。
基材的选择取决于PCB 所需的性能和应用环境。
2. 铜箔:覆盖在基材上的铜箔通常具有厚度为18μm ~ 105μm 不等,也可根据特定要求进行定制。
铜箔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气性能和连接器件之间的联系。
制造过程如下:
1. 基材处理:将基材切割成所需尺寸,并对其表面进行去污、消除静电等处理。
2. 涂覆:将涂有黏合剂的铜箔覆盖在基材表面,并经过高温高压处理,使铜箔与基材牢固地粘合在一起,形成铜箔层。
3. 成型:通过挤出或压延等工艺方式,将覆铜板成型为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4. 切割:将成型后的覆铜板按所需尺寸进行切割,并进行去毛刺。
需要注意的是,覆铜板的制造过程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种工艺,具体的制造流程也会因不同材料、不同生产商而有所差异。
覆铜板制作方法

覆铜板制作方法
覆铜板是一种常用的电路板材料,它由基板和覆铜层组成。
基板通常采用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等材料,而覆铜层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将铜箔覆盖在基板表面而成。
覆铜板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基板制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基板,通常采用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等材料制成。
基板的厚度和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清洗基板:将基板放入清洗槽中,用清洗液清洗基板表面,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保证基板表面干净。
3. 化学处理:将清洗后的基板放入化学处理槽中,进行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的目的是在基板表面形成一层化学反应产生的铜离子,为后续的覆铜做好准备。
4. 覆铜:将处理好的基板放入覆铜槽中,通过电解的方式将铜箔覆盖在基板表面。
覆铜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 图形化:将覆铜板放入光刻机中,通过光刻技术将电路图形形成在覆铜板表面。
光刻技术是一种将光线照射在光敏材料上,形成图形的技术。
6. 蚀刻:将图形化后的覆铜板放入蚀刻槽中,通过化学反应将未被光刻覆盖的铜箔蚀刻掉,形成电路图形。
7. 清洗:将蚀刻后的覆铜板放入清洗槽中,用清洗液清洗掉蚀刻产
生的残留物,保证电路板表面干净。
8. 钻孔:将清洗后的电路板放入钻孔机中,通过钻孔技术将电路板上需要连接的部分钻孔,形成导电孔。
9. 焊接:将电子元件焊接在电路板上,形成电路。
以上就是覆铜板制作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制作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化学处理时间、覆铜厚度、光刻曝光时间等。
只有严格按照制作流程进行操作,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覆铜板。
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原理

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原理覆铜板是一种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的金属材料,它是由覆铜层和绝缘层构成的。
覆铜层具有良好的电磁导体性能,并且有抗腐蚀、抗拉伸和绝缘的功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覆铜板的原理是将覆铜金属层放置在一层基底层上,再覆以绝缘材料,最后再加层防止金属粒子从金属层中漂移而形成电路板。
覆铜板有多种类别,其中最常见的是铝锌覆铜板、镍覆铜板和铜覆铜板。
铝锌覆铜板由铝和锌两种金属制成,因具有优异的热性和电磁导体性,所以在制作印刷电路板时常用于PCB。
镍覆铜板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电磁导体性能,有良好的电弧抗变色性,抗腐蚀性能较差,但具有较高的抗拉伸强度和良好的绝缘性能,所以广泛用于制作电路板。
铜覆铜板具有优良的电磁导体性能,抗腐蚀性和抗变形性能也很好,所以它在制作电路板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工艺原理是:首先利用钢模具压铸出覆铜板形状的夹板,然后把覆铜金属层和基底层分别粘贴在夹板上,经过加热烫铜完成电路板原型的烘焙,然后将绝缘层压紧和吹洗,最后将绝缘层隔离电源线和贴片元件,将电路板安装在PCB板上,最后经过组装完成电路板的制作。
要完成电路板的制作,覆铜板的性能至关重要。
覆铜板的电磁导体性能是决定印刷电路板的基本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连接性和维护性,以确保印刷电路板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覆铜板还具有抗腐蚀性和耐热性,特别是在高可靠性要求的环境中,要求电路板具有良好的耐热和抗腐蚀性性能,可以抵御不利因素的侵害。
由于覆铜板可以很好地满足电路板的相关要求,因此已经成为制作印刷电路板的重要原材料,也是印刷电路板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覆铜板的优良性能给电子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制造出来的电路板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使用性,可以满足现代电子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总而言之,覆铜板是电子行业研究和制造电子电路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结合其优良的电磁导体性能、耐变形性和抗腐蚀性等优点,为电路板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强大的保证。
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原理

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原理
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是印刷电路板最基本的制作步骤,它是将印刷电路铺设在基材
上的基本方法。
它是由四个步骤构成的,即板材分析、覆铜油层的制作、去掉多余的覆铜
层和基材表面预处理步骤。
首先,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需要进行板材分析,了解其在各项性能指标和电路参数
上的特点和元素,如铜厚度、板材厚度、阻燃剂含量等,以用以确定覆铜层技术方案。
这
里涉及到历史板材的应用经验和工艺的考虑,以及现在的工艺需求。
其次,当板材分析完成后,覆铜工艺便可以开始,其中包括铜厚度的覆盖、表面处理
和封装等步骤。
铜厚度的覆盖包括铜箔展览和热转印,一般是使用电镀铜或蒸镀铜的方法。
表面处理包括反镀铜层,以及抗回流、防腐蚀剂、海绵贴和其他表面外观处理。
封装主要
是指电路板最后的绝缘、安装和覆铜罩如OTP(一次性模块)、SMT(热压焊变压器)和BGA(可替换片)等。
最后,在覆铜处理完成后,需要清除多余的覆铜层,以避免在安装时形成短路和阻塞。
一般来说,常用的去除多余的覆铜层的方法主要有去除、研磨和流图抛光技术,其中,去
除可分为化学方法、手工方法和机械方法,研磨是一种加工技术,可通过不同的研磨球和
片材的进行精细加工,流图抛光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可shao较快速、表面平滑。
虽然
这些方法都能够去除多余的覆铜层,但是由于硅油流光、脏污污秽等因素,表面还可能出
现一些污垢,因此,基材表面还需要进行预处理,以保证其质量。
以上是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基本流程,也是印刷电路制作的关键步骤,必须按照
正确的流程、正确的步骤和正确的技术,才能保证所制作出电路板符合设计需求。
覆铜板制作过程

覆铜板制作过程覆铜板是一种常用于电子产品中的基材,它的制作过程经历了多个步骤,需要经过精密的操作和控制。
下面我将以人类的视角为您描述一下覆铜板的制作过程。
制作覆铜板的第一步是准备基材。
基材通常采用玻璃纤维布,它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玻璃纤维布分成适当的大小,并确保表面光滑平整,以便后续的涂覆和压合工艺。
接下来,对基材进行涂覆。
涂覆工艺是将铜箔均匀地覆盖在基材表面,以形成覆铜层。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涂覆机进行,将铜箔从卷筒中拉出,经过一系列的辊轮和刮刀,使其均匀地附着在基材上。
涂覆完成后,需要经过烘干和固化的过程,以确保覆铜层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然后,进行压合工艺。
压合是将涂覆好的基材与另一片铜箔进行层叠,并通过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和压制,使覆铜层与铜箔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这一步骤主要通过压合机来完成,其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覆铜板的质量和性能。
接着,进行镀铜工艺。
镀铜是为了增加覆铜板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将覆铜板浸入铜盐溶液中,并通过电解的方式,使铜离子在覆铜层表面还原成金属铜,并沉积在上面。
这样就形成了一层厚度均匀的铜层,提高了覆铜板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
进行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为了提高覆铜板的焊接性能和防止氧化。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对覆铜板进行处理。
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浸泡在酸碱溶液中,去除表面氧化层和污染物。
机械方法则是通过研磨或抛光等方式,使表面平整光滑,提高焊接性能和表面质量。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覆铜板的制作过程就完成了。
整个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控制和操作,以确保覆铜板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覆铜板作为电子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基材覆铜板生产过程与工艺原理.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
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
PCB基材覆铜板生产过程与工艺原理
常规PCB 基板材料一一覆铜板,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生产方式是间歇式。
它主要是通过四道大工序依次完成的:树脂胶液的合成与配制(制胶);半成品的浸、干燥(上胶);层压成型(压制);剪切、包装。
纸基覆铜板与玻纤布基覆铜板在生产过程方面有所差异。
下图为两种覆铜板的生产过程:,
纸基覆铜板生产过程
玻纤布基覆铜板生产过程
(一)树脂肢液制造
树脂胶液制造在反应釜中完成。
酣醒纸基覆铜板的树脂胶液制造一般要从原树脂的合成反应开始。
当原树脂制作成为A 阶段的树脂状后,再在反应釜中加入其他树脂、助剂、溶剂等进行配制,最后制成可直接上胶加工的树脂胶液(海外将它称为凡立水, resIn varnish) 。
它的原树脂的制造,一般为改性酣醒树脂的制造。
在这个制造过程中,主要控制的性能检验项目有:树脂胶化时间(又称为凝胶化时间, gel time) 、树脂挥发物含量(volatile content)、密度、黠度、固体量、游离酣含量等。
再对树脂制造过程进行中间控制或一般工艺研究性测定,常见的项目有:pH 值、蒙古度、胶化时间、折射率、水数、浑浊度、酣反应率、游离醒含量等。
环氧-玻纤布基覆铜板的树脂胶液制造,主要是树脂配制加工,即将由专业的树脂生产厂所提供的原树脂(环氧树脂)投入反应釜中,再加入固化剂、固化促进剂、其他助剂、溶剂等,进行混合、溶解而制成。
在树脂合成反应加工中,设备设计、选型中的反应釜的蒸发面积(或反应釜的径高比)、真空泵的抽气速率、冷凝器的冷凝面积、冷凝水温度、反应釜夹套的加热及冷却的方式、反应釜的搅拌器效果等,都对合成树脂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对制造中各反应阶段温度、真空度、反应时间的正确、合理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树脂配制加工来说,要严制各个组分的投料量以及混合、溶解反应的时间、温度。
(二)半成品浸渍干燥加工
将制造好的树脂胶液注人到上胶机的胶槽中,以纤维纸、玻纤布、玻纤纸等为增强基材,进行浸渍树脂胶液,再经上胶机烘箱,在120~180°C 的条件下加热干燥,使树脂处于半固化状态(B 阶段树脂) ,且去除溶剂。
这道工序被称为上胶,其制品称为上胶纸(或上胶布)。
其中上胶布作为一种用于多层板制造的重要原材料,其商品名称又叫做半固化片(prepreg ,简称为PP,或称预浸蒙古结片(preimpregnated bonding sheet) 。
纸基覆铜板的上胶纸加工,一般是在卧式上胶机中进行。
而玻纤布基覆铜板的上胶布加工,一般是在立式上胶机中进行。
上胶纸(上胶布)的质量控制指标一般有树脂含量(resin content , RC%) 、树脂流动度(resin flow , RF%)、挥发物含量(volatile content ,VC%) 、树脂凝胶化时间(gel time , GT) ,上胶纸质量控制指标除此以外还有单张质量、可溶性树脂含量(soluble resin content)。
有的生产厂家还对上胶布做熔融蒙古度曲线、双氧胶结晶
试验、固化百分率、比例流动度等质量性能的研究、检测。
上胶加工中,半成品上胶纸(布)是利用上胶机连续通过浸渍( impregnation) 和干燥(drying) 两大加工过程完成。
浸溃的过程,实质上是浸渍树脂胶液与增强基材的纤维结构中的空气相互交换的过程。
在浸渍过程中,适宜的分子量、黠度、温度的树脂胶液通过上胶机的底涂辐(单方向浸入树脂)、挤压辑〈双方向浸入树脂、控制浸胶均匀度和树脂含量)的机械作用,将增强基材纤维中的空气排走,使树脂胶液占据其空间,并达到一定厚度的涂层。
因此,保证存在于浸渍纤维空间的均匀性和树脂占有率,是半成品浸渍干燥加工中所达到的两大重要目的。
上胶加工是保证半固化片、覆铜板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关键的加工工序。
达到一定均匀的含胶量,是由上胶机的形式、浸胶次数、上胶速度、挤胶辐间隙大小及其精度、其他附属装置的运行质量等所保证的。
而上胶纸〈布〉的浸透性,即浸渍纤维材料的吸收树脂胶液的能力和均匀程度扩又取决于被吸收的树脂胶液的性质(分子量、黠度、密度、固体量等),同时,还与浸渍方式、环境温度、上胶速度、胶液循环情况等
有关。
浸渍后的湿态上胶纸〈布),在上胶机烘箱中进行干燥加工要完成两个必要的过程:
一是溶剂与树脂中的低分子挥发物(包括溶剂)的蒸发过程;二是树脂分子继续进行一定程度的缩聚过程。
前者是物理变化的过程,后者是化学变化的过程。
干燥加工完成后,应达到上胶纸(布)内只残留很少的挥发物成分和具有与层压成型工艺相造宜的一定可溶性树脂流动程度。
干燥加工的过程,是载热体的传热和载湿体的传质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也是上胶纸(布)树脂结构从A 阶段向B 阶段转化的过程。
随着加热干燥的深入,上胶纸(布)的树脂发生一定的缩聚反应,交联密度和分子量在不断增加。
当干燥结束时,可溶解于一些有机溶剂的A 、B 阶段树脂的成分,一般要减少到75%~95%。
严格把握树脂的固化转化程度是上胶加工中的十分重要的工艺控制工作。
在上胶干燥的过程中,浸渍树脂在分子量分布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
日本有关专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 技术,对FR-4 半固化片干燥加工前后的环氧-双氧胶树脂体系按分子直径不同划分为三个区域,进行测定和数据统计(图2-5 、表2-11 )。
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加工的树脂,在低分子量(可看作是单体)部分和中分子量部分的树脂质量百分比均有所减少。
其中,低分子量区域的下降幅度,要比中分子量区域大,而高分子量部分的树脂质量百分比增多。
其增加幅度在6%~7%。
整个树脂的分散系数(Mw/Mn ) 变化不大。
(三)层压成型加工
覆铜板的层压成型加工的整个阶段,主要包括对上胶布(上胶纸的剪切是在上胶加工时同时完成)的剪切(cutting) 、叠层(lay up) 、层压( lamination) 、卸板等几个主要工序。
用配制好的半成品上胶纸(布)的叠合坯料,覆以铜锚,上下放铜板作为模具,然后放置在压机的加热板之间,进行高温、高压的层压成型加工。
层压成型加工是通过预温、热压、冷却三个不同的工艺控制阶段而完成的。
目前,纸基覆铜板层压成型加工,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树脂制作和上胶加工的质量性能提高) ,在国内外大多数厂家可达到直接高温、高压的层压工艺法。
而玻纤布基覆铜板在层压加工过程中,为提高板的性能一般要采用"二步法"。
即在较低温、低压下先进行压制的预温阶段,然后再加高压、提温,完成板的固化成型的加工。
在热压机上的层压成型加工过程,是使上胶纸(布)的树脂首先在纤维增强基材间隙中,进行短时间的熔融再渗透(这种熔融渗透,曾在上胶加工时的干燥过程的初期已进行过)的熔化流动。
然后,由树脂的B 阶段支链状结构,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反应,过渡到C阶段的大分子网状结构,完成固化成型,制成满足各方面性能要求的成品的再熔融渗透和固化成型。
因此,在层压成型加工中,所要达到的是上述再熔融渗透和固化成型的两个目的。
前者主要是在预温阶段完成的,此阶段是根据树脂的流动、浸润渗透、熔融中的蒙古度变化、黠稠状向黠弹状的过渡情况等,去确定、把握由预温阶段向高压高温层压阶段转化的"工艺窗口"。
层压成型加工过程进入高压高温层压阶段,主要是要完成最后成型的加工,以完成板的完全固化成型。
(四)制造条件与覆铜板特性的关系
下表简要归纳了覆铜板在制造过程中,树脂组成、纤维增强基材、铜箱、浸渍干燥加工、层压成型加工五个最关键要素对覆铜板产品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