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植物教学设计
《常见的植物》导学案

《常见的植物》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的名称、特点以及对人类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一、导入:1. 与学生分享一段关于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身边常见的植物有哪些?你知道这些植物的名称和特点吗?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几种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学习内容:1. 植物名称: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如樱花、月季、仙人掌等,并展示图片。
2. 植物特点:讲解每种植物的特点,如樱花的花朵美丽、月季的花色丰富、仙人掌的多肉性等。
3. 植物用途:讨论每种植物对人类的作用,如樱花的观赏价值、月季的园艺价值、仙人掌的药用价值等。
四、学习活动:1. 观察植物: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家庭附近观察各种常见植物,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植物的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种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然后向全班汇报。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室或家中种植一种常见植物,并记录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五、学习评价:1. 个人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对植物的认识和兴趣程度。
2. 小组合作:评价小组讨论和汇报的表现,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分享。
3. 整体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励学生对植物的保护和研究兴趣。
六、课后延伸:1. 植物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开展有奖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植物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植物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植物的美丽与特点,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植物保护倡议:组织学生参与植物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其爱护大自然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常见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常见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植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2.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内容:1.常见的植物分类:树木、花草、水生植物等;2.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3.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4.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够熟练识别和描述不同种类的植物;2.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2.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进行植物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植物的生长环境;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植物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常见的植物分类和特点,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第二课时:实地考察校园或公园内的植物,让学生触摸、闻、看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第三课时: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植物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植物知识的掌握程度;2.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观察成果;3.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植物考察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七、教学扩展:1.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培养学生的爱绿植的意识;3.设计植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常见的植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态知识,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奇妙。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以及生态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分类,包括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2. 学会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植物种类,掌握分类知识。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科学分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标本或图片,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 准备一些种子和植物繁殖材料,以便学生了解植物繁殖方式。
3. 准备一些植物观察记录表,以便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4. 准备一些教学视频或PPT,展示植物的发展环境和特征。
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植物的分类和特征进行思考,以便引入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发展环境等特征,并让学生进行描述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并激发他们对植物学课程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植物发展过程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植物学课程中,引导学生对植物的特征进行思考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征,激发他们对植物学课程的兴趣,并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猜谜语引入:幼儿见之笑开颜,花中隐士自成群。
长长身体柳叶形,红红脸蛋喜笑人。
(打一植物)2. 展示植物图片,介绍植物的种类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1. 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以及发展环境和繁殖方式等。
植物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等。
《认识常见植物》作业设计方案

《认识常见植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认识常见植物》是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用途。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植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设计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外貌特征,加深对植物的认识;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用途,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设计内容及流程:1. 作业一:观察周围的植物(时间:3天)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用一段描述文字和一张图片来展示这种植物的外貌特征。
同时,要求学生记录下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以及可能的用途。
2. 作业二:家庭植物调查(时间:2天)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种植的植物,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要求学生描述这种植物的外貌特征、生长状况以及可能的用途,并附上一张图片。
3. 作业三:植物的分类(时间:2天)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将自己观察到的植物进行分类,分别写出这些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植物的分类有哪些方法?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四、评价方式:1. 作业一、作业二和作业三将分别以描述的详细程度、观察力和逻辑性为评价标准,分别给予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的评价;2. 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可以在班级、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共同对作业进行评价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成长。
五、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常见植物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这次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植物和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第二课时一、引言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认识常见植物,可以增加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用途,通过亲自观察和记录,激发他们对植物的兴趣。
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学设计

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学设计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具有优美的花朵和独特的香气,因此备受人们爱慕。
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详细介绍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学设计。
一、实验目的
1.1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
1.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1.3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
2.1 菊花幼苗或者种子。
2.2 培养基和培养皿。
2.3 显微镜和其他实验仪器。
三、实验步骤
3.1 准备菊花幼苗或者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3.2 将菊花组织置于培养基中,控制培养条件。
3.3 观察菊花组织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分析
4.1 分析菊花组织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4.2 比较不同培养基对菊花组织生长的影响。
4.3 探讨菊花组织培养实验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五、实验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菊花组织培养实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5.2 展望菊花组织培养实验的未来发展方向。
5.3 探讨如何将菊花组织培养实验与植物生长发育课程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可以看出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实验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又可以增加他们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认识。
希翼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中植物教案

初中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3. 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植物的分类。
2.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3. 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植物的分类。
2.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植物标本、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植物标本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
2. 学生分享对植物的初步认识和观察到的特征。
二、植物的分类(15分钟)1. 教师介绍植物的分类依据,如种子、孢子、营养器官等。
2. 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标本,了解不同分类群的特征。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20分钟)1. 教师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等。
2. 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标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教师介绍植物的发育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等。
4. 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标本,了解植物的发育过程。
5. 教师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如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
6. 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标本,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四、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介绍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如食物、药材、建材等。
2. 学生分享对植物在人类生活中作用的认知。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植物标本,使学生对植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植物分类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学设计

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学设计
标题: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学设计
引言概述: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具有欣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在植物组织培养教学中,菊花的组织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通过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本文将就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学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一、实验目的
1.1 了解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
1.2 掌握菊花组织培养的操作方法
1.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
2.1 菊花组织培养所需的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
2.2 培养瓶、显微镜等实验设备
2.3 实验室环境和操作规范
三、实验步骤
3.1 菊花茎段的消毒处理
3.2 菊花组织的分离和培养
3.3 菊花组织的生长观察和记录
四、实验结果分析
4.1 观察菊花组织的生长情况
4.2 分析菊花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
4.3 探讨菊花组织培养在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五、实验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菊花组织培养实验的经验和教训
5.2 展望菊花组织培养在植物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5.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推动植物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的菊花组织培养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兴趣和热情,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翼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教师和学生有所匡助。
初中生物关于植物的教案

初中生物关于植物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掌握植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内容:
1. 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3. 植物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学习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讲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 给学生展示植物的植株,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部位的特点。
3.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 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株成熟等阶段;
-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情况。
4. 学习植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 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
- 讲解叶绿体的功能;
- 展示植物细胞的组织切片,让学生观察细胞结构。
5. 拓展:让学生自主观察和探索植物,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
六、总结与评价: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掌握了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
接下来,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植物的生态、分类等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常见的植物(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2.无种子植物的分类依据,即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三类植物的结构特点
3.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这三类植物分别有哪些代表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非种子植物的分类依据
2.分类思想的加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观察(肾蕨、葫芦藓、海带)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法、问题教学法
第2课时——无种子植物
一、导入
图示(种子抽芽,破土而出的图片),观察图片回答: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引出种子植物。
师:我们的自然界无奇不有,大家猜想一下,如果在没有种子的情况下,植物还能不能繁殖后代?
--引出无种子植物。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吗?用什么繁殖后代?
2.这三类植物分别有哪些代表植物?
三、温故
1.能产生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
2.根据,可把种子植物分为和。
3.一般所指的绿色开花植物是指()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种子植物
D、双子叶植物
4.下列各项中,属于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共同特征的是()
A、开花
B、结果
C、产生种子
D、没有真正的根
5.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不同的特征是()
A、被子植物受精结果,裸子植物受精后不结果
B、裸子植物适宜生长在干旱的地方,而被子植物却不能
C、裸子植物的根、茎、叶发达,被子植物则不发达
D、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6.下列哪一种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
A、苹果
B、豌豆
C、红松
D、黄瓜
7.下列哪一种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
A、水杉
B、苏铁
C、侧柏
D、银杏
E、珙桐
四、知新--无种子植物
1、什么是无种子植物?
顾名思意,不用种子繁殖后代。
设疑:那这类植物究竟通过什么繁殖后代呢?
2、无种子植物的特点
既然无种子植物不通过种子繁殖后代,那么它们需不需要像种子植物一样通过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的过程?这说明了无种子植物没有哪些器官?
--揭示无种子植物共同特点:无种子、花、果实三大器官。
3、无种子植物的分类及分类依据
过渡:那是不是所有无种子植物都是一样的?不是的,根据它们结构特点的差异,又可以将种子植物分为三大类--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1)蕨类植物
问题:你们知道地球史上第一个登上陆地的植物是谁吗?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
教师讲解:是蕨类。
蕨类不仅仅是绿色植物哦,地球上的优质煤基本上是由石炭纪大型蕨类植物形成的。
问题:你见过的蕨类植物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出示各种蕨类植物的图片
肾蕨、铁线蕨、胎生狗脊、满江红、贯众、桫椤(补充说明:桫椤至今已有有3亿年,比起恐龙还来得早,故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呼。
目前濒临灭绝。
专家感叹说:桫椤经历亿万年的自然环境的考验,却抵挡不住人类的几年的污染,真是太可怕了。
)
出示图片:观察分析蕨类植物有无根茎叶之分
思考:虽然蕨类有根茎叶之分,蕨类的根系不发达,你认为它们的生活环境会是怎么样呢?学生结合图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阴湿的环境。
观察并思考:种子植物通过种子来繁殖,那么蕨类植物用什么来繁殖呢?
观察实物——蕨和孢子囊
学生小结:蕨类植物的特点(具有根、茎、叶分化。
生活在阴湿环境中,靠孢子繁殖后代)(2)苔藓植物
结合图片,提问:我们在山上走路时,会发现树上、小路边、石头上会有许多小小的绿色植物。
他们是什么呢?
出示葫芦藓图片,葫芦藓算是苔藓植物里个子较高的一种了,高达3厘米。
学生观察并思考: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学生:(看图指出)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
如何来理解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
呢?请大家看一下很多苔藓植物都是生长在石头上面的,说明苔藓植物的根有没有吸收水份的作用。
让学生明确苔藓植物的根没有吸收水份的作用,因此不是真正的根。
苔藓植物的根没有吸收水份的作用,而水又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那大家猜想一下苔藓植物通过哪些结构来吸收水份供植株生长所需呢?引出苔藓植物需要通过茎和叶来吸收水份
教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了苔藓植物需要通过茎和叶来吸收水份,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苔藓植物的生长环境吗?
学生:潮湿
教师:对!苔藓植物的茎和叶是暴露在空气中,为了通过茎和叶来吸收水份,它们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在繁殖方面:苔藓植物也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的。
出示图片,让学生寻找苔藓植物的孢子囊。
学生小结:苔藓植物的特点(没有根,只有茎和叶分化,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诗句描绘了一种什么生物现象?
--春天到了,气温转暖,由于湖水、江水中微小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水变绿,其中绿水中就有一种微小的单细胞藻类(衣藻、蓝藻)。
现在让我们学习一下藻类。
问题: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藻类植物?
生:海带、紫菜、水绵
我们来看一下,海带是藻类的一种,通过图我们发现,海带有没有根茎叶之分呢?
教师:由于藻类植物大多浸没在水中,直接吸收水中的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专门的吸收、运输养料的器官,因此,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在繁殖方面:藻类植物也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的,但如衣藻这种单细胞藻类是通过细胞分裂来繁殖的。
学生小结:藻类植物的特点(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靠细胞分裂或孢子繁殖后代)
(4)巩固与小结
巩固:接龙游戏
6组同学参与,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粘贴植物的各种器官,其余同学按照顺序说出以下各类植物的具有的器官,不能重复。
结构特点:有无花、果实、种子、根、茎、叶?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
小结:将五大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按进化的先后顺序由低等到高等排列。
五、随堂练习
1.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多细胞植物体
B、都没有根、茎、叶器官的分化
C、大都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D、都不产生种子
2. 有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地下茎、不定根,叶背面有孢子囊,据此我们推测它属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3. 下列植物中不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A.铁线蕨B.满江红C.胎生狗脊D.马尾松
4. 下列植物有根的是()
A、海带
B、满江红
C、葫芦藓
D、紫菜
5. 下列关于苔藓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茎、叶矮小,并且贴地生长B.用孢子进行繁殖
C.生活在山坡等干燥的地方D.没有花、果实和种子
6. 下列植物中,无根、茎、叶分化的是()
A、葫芦藓
B、紫菜
C、仙人掌
D、莲
7. 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是()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8. 下列植物都能产生孢子的一组是()
A、葫芦藓和胎生狗脊
B、地钱和银杏
C、铁树和水杉
D、蕨和银杏
9.按照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的是()
A、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D、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10.指出下列每组生物中,哪一种生物跟其余两种属于不同生物类别,并说出理由。
(1)紫菜、海带、蕨
答:
(2)葫芦藓、银杏、荔枝
答:
(3)地钱、满江红、胎生狗脊
答:
(4)苏铁、郁金香、红豆杉
答:
11.人们常把一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栽种在花盆里供观赏,盆栽的蕨类植物应该摆放在阳光下,还是背阴处?应经常保持干燥还是经常给它浇水?
12.(2010年中考深圳)SO2、NO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有一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只有茎叶的分化,对SO2特别敏感,可以作为监测空气中SO2的指示植物。
这类植物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六、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有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无种子植物
代表植物结构特点生殖方式生活环境
蕨类植物蕨,胎生狗脊,满江红有根,茎,叶孢子生殖潮湿的环境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有茎,叶,无根孢子生殖阴湿的环境
大多生活在水中藻类植物衣藻,水绵,海带,紫菜无根,茎,叶孢子生殖
(细胞分裂)
小结:
低等简单水生藻类植物(0)
苔藓植物(2)
蕨类植物(3)
裸子植物(4)
高等复杂陆生被子植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