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丕诗歌的创新性

合集下载

倾情倾度 倾色倾声——曹丕诗歌艺术特色浅论

倾情倾度 倾色倾声——曹丕诗歌艺术特色浅论

倾情倾度倾色倾声——曹丕诗歌艺术特色浅论曹丕,作为三国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现出深邃的情感和婉转含蓄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曹丕的诗歌艺术特色进行浅论。

一、婉转含蓄的情感表达曹丕的诗歌作品中,情感表达常常以婉转含蓄的方式呈现。

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情感变化,使得诗歌情感表达深沉而内敛。

这种婉转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在品味诗歌时,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从而产生共鸣。

二、独特的意境营造曹丕的诗歌作品在营造意境方面独具匠心。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元素,构建出独特的诗歌意境。

这些意境或清新淡雅,或雄浑壮丽,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这种独特的意境营造,使得曹丕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生动的描绘与刻画曹丕的诗歌作品在描绘与刻画方面表现出色。

他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进行描绘,使得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栩栩如生。

同时,他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能够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四、韵律与节奏的运用曹丕的诗歌作品在韵律与节奏的运用方面也表现出色。

他善于运用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这种韵律与节奏的运用,使得曹丕的诗歌作品在朗读时更具韵味和美感。

五、对现实批判与反思曹丕的诗歌作品不仅关注个人情感表达,还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批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反思。

这种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使得曹丕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曹丕的诗歌艺术特色体现在婉转含蓄的情感表达、独特的意境营造、生动的描绘与刻画、韵律与节奏的运用以及对现实批判与反思等方面。

这些艺术特色使得曹丕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从曹丕的诗歌看“诗赋欲丽”的文体特点_古代文学论文【精品论文】

从曹丕的诗歌看“诗赋欲丽”的文体特点_古代文学论文【精品论文】

从曹丕的诗歌看“诗赋欲丽”的文体特点_古代文学论文从曹丕的诗歌看“诗赋欲丽”的文体特点,摘要:曹丕《典论•论文》中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文体特点。

其中,他把诗、赋作为一种纯文学的文体形式与奏、议、书、论、铭、诔等具有政治功效、道德规范的文体区分开来,提出了“欲丽”的追求。

本文从曹丕的诗入手,讨论这一重要的美学范畴——“丽”在其中的体现。

关键词:曹丕丽丽而不淫“丽”在诗文中可以理解为语言的华丽甚至是华靡。

《文心雕龙•情采》中“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这里的“丽”是指委婉华美的辞藻和文采。

此外,《小尔雅•广言》解释为“丽,两也”,通“俪”。

在诗文中指句子的对偶或词语的对称,《文心雕龙•丽辞》“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

丽辞,就是讲求对偶的句子。

曹丕诗“欲丽”的追求,不仅表现在华丽辞藻,而且在内容上表现了“丽”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不仅表现在骈俪对偶,而且在形式技巧方面致力于用韵的对称和和谐。

清词丽句的语言、纤丽细腻的情感、绮丽和谐的音韵、骈俪整齐的句式,使曹丕的诗歌呈现出“便娟婉约”①的风格。

一、清词丽句的语言选词、造句和修辞的选用是曹丕诗歌历来备受推崇的重要依据。

《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认为曹丕诗“蓄盛藻”,《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评》评价“文帝天资文藻”,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推崇曹丕诗歌的语言是“丽语错出”、“华辞既盛”。

相对于汉大赋的富丽、齐梁诗歌的艳丽以及南朝诗歌的靡丽,曹丕诗歌的“丽”可以形容成“清丽”。

正如吴云认为曹丕的五言诗“语言精醇,又能保有民歌化的特点,具有一种‘清丽’的特色。

”②“清丽”诗风的形成,一方面在于曹丕的诗歌多是从质朴自然的汉乐府发展而来,其中一半以上是沿用了乐府古题(据郭茂倩《乐府诗集》及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所收,约三十三题四十五首,其中乐府诗十七题二十四首)。

另一方面,“清丽”的特色体现在清词丽句的辞采之中。

《芙蓉池作》的诗句最具有代表性——“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诗歌创作特点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诗歌创作特点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诗歌创作特点1.曹丕诗歌的内容及诗风创新之处。

答:魏文帝曹丕“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

据史书说,他“好文学,以著述为务”。

现存诗约四十首,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宴游诗。

多写游赏之乐,文词富丽,多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代表作有《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

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

主要写曹军南征之事,既描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的决心,代表作有《黎阳作诗》三首。

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这一类诗体现了曹丕诗的水平。

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同时.《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清人沈德潜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曹丕诗风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

曹操是乱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与历史命运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曹丕却更努力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他敏感而多情,在众宾欢坐的宴会上,他会突然体会到“乐极哀情来,寥亮摧肝心”;而日暖花开,谷水潺潺的自然景物,给他带来的却是“月盈则冲,华不再繁”的忧虑。

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体验,可以说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

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

在艺术形式上,曹丕也勇于创新,他虽然仅存四十多首诗,却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

如《大墙上蒿行》,长达七十五句,三百六十余字,三字至九字句都有.极尽纵横开阖之能事。

三是曹丕诗代表了民歌的文人化与文人诗的民歌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曹丕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既努力摆脱民歌的束缚,又学习民歌的优长;既向文人诗迈进,又保留有民歌的某些特征,清丽自然,代表作品有《上留田行》等。

曹丕代言体诗歌浅析

曹丕代言体诗歌浅析
摘 要:曹丕的代言体诗歌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游子思妇的情感,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 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便娟婉约的诗歌特色。在他的代言体诗歌中体现了他文士的气质,有他政治理想 和政治处境的寄托,也有他对诗歌艺术形式的探索。
关键词:曹丕;代言体;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3-0063-03
第三,虽然没有标明是代言诗,但实质上是为 长期幽居深闺,日夜思夫、盼夫的女子代言。如《燕 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 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 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 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 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其二:“别日何易会日难,山 川悠远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书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耿耿伏枕不能 眠。披衣出户步东西。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 摧心肝。”曹丕用细腻委婉的笔触和清丽的语言,将 思妇安排在秋风萧瑟的清冷秋夜这种游子思妇最 易产生思念情怀的场景之中,通过对女性“爱极生 恨,想极生怨”心理的揣摩,用妇人的口吻写出了其 思夫盼夫的悲伤忧愁的情思。王夫之评曰:“倾情, 倾度,倾色,倾声,古今两无。”[4]
第三,曹丕的个人经历也影响了其诗歌的风 格。曹丕在《典论·自序》中:“以时之多故,一作多 难。故每征伐,余尝从。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 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 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这段话表明了曹丕少年时 就亲眼目睹了死亡,并亲身感受经历了生与死的磨 难。这种少年时代的经历深深地植根于他的生命 里,在诗歌中就更能表现出其由生命意识所引发的 悲忧的情感,显得凄怆缠绵。

对曹丕诗歌评价的再认识

对曹丕诗歌评价的再认识

对曹丕诗歌评价的再认识曹丕,魏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魏之文曹”。

他在魏国历史上留下了卓越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成就莫过于其在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

曹丕的诗歌被广泛认可,现在仍然是中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曹丕的诗歌继承了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

他善于使用押韵的文字描述奇异的自然景观,运用各种特殊的技巧,如夸张、拟人等,营造出诗歌中的强烈情感,同时饱含深度的思考。

他的言辞洗练,充满张力,将细微之间的变化表达得形象而深刻。

他的诗句掌握了触觉与审美节奏,更能把心灵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曹丕的诗歌总是以优美的语言抒发出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诗情,把古典传统的表达方式推到极致。

曹丕的诗歌也曾经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他的诗歌过于夸张,不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但通过对曹丕的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审美观,还体现了非凡的文学天赋。

曹丕能够使用夸张、拟人等技巧,来突出诗句中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深入研究。

曹丕的诗歌融入了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以及对传统的理解和认识,对当今的文学研究及文艺创作极具借鉴意义。

其核心价值观念可以给当今的读者带来精神上的养分和灵感,激励古代的文艺精神和思想,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曹丕的诗歌早已被公认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让人们重新认识中国文学,更深贴近古典传统文化,让文艺精神在人们心中滋生,而曹丕的诗歌将会永不褪色,延续着古人的智慧与心灵,使读者在精神上收获艺术的收获,也能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

最后,曹丕的诗歌留给后人深刻的思考,有其典型的形式和思想,令当今读者深思,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每一个有诗意的想象都为我们带来力量,而我们在每一次认识中都能从曹丕的诗歌中获得智慧和鼓励,从中获取精神的滋润,并努力拼搏。

曹丕诗歌的新变及艺术特色

曹丕诗歌的新变及艺术特色

曹丕诗歌的新变及艺术特色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魏的
建立者。

曹丕是一位文学才子,他的诗歌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有着新的变化。

1. 多样的题材:曹丕的诗歌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人生哲理等。

他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意境。

2. 抒发个人情感:曹丕的诗歌往往抒发了他的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

他以自省和感悟为主题,表达了对时代变革和人生苦痛的思考和回应。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3. 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曹丕在诗歌创作中尝试了一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如饱和的修辞手法、夸张的比喻和象征等。

这些手法使他的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张力。

4. 借古喻今:曹丕善于运用历史故事和人物来表达自己对时代和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他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对时代变革和人生苦痛的看法。

5. 引用典故和古体诗:曹丕的诗歌中经常引用典故和援引古体诗的元素。

他运用这种手法,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又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和历史感。

总的来说,曹丕的诗歌呈现出新的变化和艺术特色,多样的题
材、抒发个人情感、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古喻今和引用典故等元素都使他的诗歌更具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曹丕的诗歌在辞藻中的体现

曹丕的诗歌在辞藻中的体现

曹丕的诗歌在辞藻中的体现
曹丕是中国东汉末期至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辞藻华丽、意境深远、哲理深刻而著称。

曹丕的诗歌在辞藻方面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选用精美词汇:曹丕的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精美的词汇,如“风花雪月”、“瑶台琼楼”、“珠帘玉钩”等等,这些词汇经过他的巧妙运用,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美丽的画面。

2. 运用修辞手法:曹丕的诗歌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借代等,这些手法可以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 注重色彩运用:曹丕的诗歌注重色彩的运用,他在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时,会运用不同的色彩词汇,使得诗歌的画面更加鲜艳、生动。

4. 讲究语言韵律:曹丕的诗歌讲究语言韵律,他的诗歌一般采用平仄押韵的格式,使得诗歌在音韵上更加优美。

曹丕的诗歌在辞藻方面的体现是非常显著的,他的诗歌作品以精美的词汇、修辞手法、色彩运用和语言韵律等方面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美丽的画面,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经典之作。

三曹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三曹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三曹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曹操、曹丕和曹植,三人皆活跃于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特殊的时期——汉末三国。

他们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更是杰出的文学家。

三人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风格各有千秋,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曹操,字孟德,他的诗歌风格朴实无华,不尚藻饰。

曹操的诗歌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他的诗歌情调以慷慨悲凉为特色,这种情感基调在建安文学中尤为突出。

曹操的乐府诗并不完全照搬汉乐府的成规,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

例如,《薤露行》、《蒿里行》等诗,在曹操的笔下,这些原本是挽歌的旧题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曹操的这种创作手法,不仅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丕,字子桓,他的诗歌风格则与曹操有所不同。

曹丕的诗歌委婉含蓄,秀美且细腻。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感,这种美感被后人称为“便娟婉约”。

曹丕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但却同样能触动人心。

曹植,字子建,是三人中文学成就最高的。

他的诗歌乐观开朗,昂扬豪迈,展现出一种清刚健美的特质。

曹植的词采华茂,情感丰富,既有雅怨之愁,又有文质
之体。

但值得注意的是,曹植的后期作品出现了隐曲深沉的特点,甚至流露出哀伤忧愤的情绪。

这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曹操、曹丕和曹植三人的诗歌艺术风格各有千秋。

曹操的朴实无华与慷慨悲凉、曹丕的委婉含蓄与秀美细腻、以及曹植的乐观豪迈与深沉哀伤,都展现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这些差异不仅使他们的作品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曹丕诗歌的创新性摘要:众所周知,曹丕作为曹魏的开国皇帝,其政绩不算好,也不算差,中规中矩,但其在文学上的地位却不容忽视。

作为“三曹”之一,曹丕以其便娟婉约的诗风为确立“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典范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纵观曹丕一生整个诗歌创作,他以其独特的感情细腻风格以及大胆的创新为诗歌创作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其代表作《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后世流传,可见其对诗歌艺术形式的大胆创新。

而其诗歌中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其诗歌清丽的审美特点,都对后世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summary:As everyone knows, Cao Pi is the founding emperor Cao Wei, its performance is not good, not bad, quite satisfactory, but its status in literature can not be ignored. As one of the "three CAOS", Cao Pi with its graceful poetry Juan to establish "Jian'an Fenggu" this poetic aesthetics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open up a new situation for Chinese poetry. Throughout Cao Pi's life, the creation of poetry, he opened a new road for its unique feelings and exquisite style and bold innovation as the poetry creation. The representative of "Yan Ge Xing" is China's earliest existing literati style, posterity, the bold innovation on the art form of poetry. And his poems reveal the rich emotionperception,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s poetry and, had its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关键词:曹丕诗歌、艺术形式创新、生命感悟、审美特点、创新性正文:一、曹丕对诗歌艺术形式的创新。

在艺术形式上曹丕勇于创新,他虽然存世的诗歌作品只有约四十首,算不得多,但其体裁却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

其中长篇杂言诗歌《大墙上蒿行》,长达七十五句,三百六十余字,三字到九字的都有,极尽纵横开阖之能事。

此风格在后世被发扬光大,尤其在唐代达到顶峰,以李白为代表。

以杂言作诗,不拘于形式,更加突出的抒发出作者的情感。

中国明代著名文学家王夫之曾说:“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

鲍照、李白,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

”(《船山古诗评选》卷一)以《燕歌行》为证:“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作为公认的中国古代七言诗走向成熟的标志,情思委曲,深婉感人,乃“魏文帝代为北征者之妇思夫而作”(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三)。

其结构工整,句句用韵,一韵到底,正是用这种继承并发展了乐府诗歌的新体裁来表达这份古朴的情感。

被王夫之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在此之前的七言诗,作品甚少且无佳作。

《燕歌行》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文人选择七言体裁来创作诗歌,可见其影响深远。

二、曹丕诗歌清丽的审美特点。

与其父曹操古直悲凉、大气磅礴的诗风不同,曹丕的诗风婉转清丽,他的诗常常能营造出一种清丽优美的意境。

曹丕非常善于抓住自人界中富有特色的事物,然后与自己情感相融合,创造出极富艺术特色的人物形象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的清丽优美意境,美学感强烈,其无比细腻的感情赋予了他的诗歌清丽的审美特点。

《芙蓉池作》中,曹丕以其极具感情色彩的笔墨,形象生动的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清新细腻的小池风景。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这是写夜游铜雀园的情景诗。

具体的赏析在此不做过多话语。

水渠、嘉木、惊风、飞鸟、明月、华星等在诗人的笔下栩栩生辉,形成一幅清丽多姿的优美画面。

难怪陈祚明评论说:“建安正格,后人非不追做,然正步易似。

”(《采菽堂古诗选》)。

曹丕的诗歌创作模仿了乐府民歌,但不同的是乐府民歌以叙事为主,但到了曹丕这里,就变成一抒情为主了,而且还写得柔美细腻。

在曹丕的笔下,无论什么样的诗都能写得清丽细腻,他提倡以丽为诗,表明他明确的肯定了诗歌的艺术性和美的特性,以抒情为主调的诗歌正是他为这一审美特征的积极实践。

曹操虽然也模仿乐府写诗,但曹操的诗歌更多的是一种豪壮的情怀,相比而言,曹丕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汉乐府民歌的质朴,而且也多了一种清丽的色彩。

相比曹操而言,曹丕的创作更像是对乐府诗歌的美化,多了一种文人气质。

正如沈德潜所云:“孟德诗优势汉诗,子恒以下,纯乎魏响。

子恒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壮悲之习乎?”钟惺也认为“文帝诗便婉娈细美,有公子气,有文士气”。

曹丕诗歌清丽的审美特征的另一个方面就表现在他清丽秀美的语言。

他向汉乐府民歌学习,同时也发展了其清新流丽的语言特色。

曹丕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还力求“从质朴走向工美”,从而创造出许许多多清丽的词句,如《秋胡行》中有一句“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杂诗》里“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挂”,这些诗句语言清丽,韵味隽永,足以看出曹丕在词句上的雕琢,精工之美溢于言表。

曹丕诗歌清丽优美的意境,清丽秀美的语言,体现了其清丽的诗歌审美特点。

这种创作实践正是对传统“诗言志”的一种突破和创新,促进了诗歌的发展,从而将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艺术而艺术的新阶段。

三、曹丕对生命的感悟。

纵观曹丕的整个诗文创作,其中包含了功业追求、文人情结、生命探索这三大部分,它们是其丰富的情感世界的最真实的体现。

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曹丕诗文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世界。

功业追求,伴随了曹丕整个的一生。

由于其父曹操的影响,加之其自身的身份地位,曹丕从小就把功业追求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之上。

并且他置功业于一个十分广阔的空间中,只要是拯世济民、有益于天下的行为都在他的功业范围之内。

为此他留下了大量反映其功业追求的诗文作品,其中既有对功业的渴望,功业达成后的满足,也包含了功业难成之际的自我慨叹。

文人情结,使曹丕一生难以释怀。

他天生便有文人的资质,有适合作文人的细腻情怀,但现实的一切又使他不能成为完全的文人,因而作一个纯粹的文人似乎成了他一生的奢求。

他渴望成为一个切实的文人,他渴望生活在文人的情感世界里。

这种情结始终缠绕在他的周围,形成了连绵不断的文人情结。

文人情结使得曹丕热爱文学创作,爱惜文学人才,并且曹丕还把文学的地位提高到了“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用文学表现世态冷暖,文学成了他一生的依伴。

生命探索,这是人类几千年来一直都在谈论的话题。

汉末三国时代是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代,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在这个时代尽情的展现。

对生命的难以把握使曹丕力图通过物质享乐来消解生命的悲苦,但享乐时却常有一种忧患意识萦绕在他的周围,久久挥之不去。

对生命的担忧的同时是他对生命的深深的思索:人生无常,生与死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因而他更珍惜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世间美好的情感,并积极的探索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真谛。

最终他对生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作为建安文学的主将,曹丕生于乱世,长与将相之家,曹丕以其独特的人生体验描绘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

在曹丕这里首先便表现在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由此,构成了曹丕诗歌创作的基调。

这充分展示了他多愁善感的一面,这在他的《大墙上蒿行》中有特别的体现“阳春无不长成。

草木羣类随大风起。

零落若何翩翩。

中心独立一何茕。

四时舍我驱驰。

今我隐约欲何为。

人生居天壤间。

忽如飞鸟栖枯枝。

我今隐约欲何为。

适君身体所服。

何不恣君口腹所尝。

冬被貂鼲温瞹。

夏当服绮罗轻凉。

行力自苦。

我将欲何为。

不及君少壮之时。

乘坚车。

策肥马良。

上有沧浪之天。

今我难得久来视。

下有蠕蠕之地。

今我难得久来履。

何不恣意遨游。

从君所喜。

带我宝剑。

今尔何为自低卬。

悲丽平壮观。

白如积雪。

利如秋霜。

驳犀标首。

玉琢中央。

帝王所服。

辟除凶殃。

御左右奈何致福祥。

吴之辟闾。

越之步光。

楚之龙泉。

韩有墨阳。

苗山之铤。

羊头之钢。

知名前代。

咸自谓丽且美。

曾不如君剑良。

绮难忘。

冠青云之崔嵬。

纤罗为缨。

饰以翠翰。

既美且轻。

表容仪。

俯仰垂光荣。

宋之章甫。

齐之高冠。

亦自谓美。

盖何足观。

排金铺。

坐玉堂。

风尘不起。

天气清凉。

奏桓瑟。

舞赵倡。

女娥长歌。

声协宫商。

感心动耳。

荡气回肠。

酌桂酒。

鲙鲤鲂。

与佳人期为乐康。

前奉玉巵。

为我行觞。

今日乐不可忘。

乐未央。

为乐常苦迟。

岁月逝。

忽若飞。

何为自苦。

使我心悲”面对草木的盛衰,时光的流逝,曹丕充满惆怅忧伤之情,他也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无助于弱小,正是由于这种无可奈何促使曹丕去思考生命的价值。

然而,在更多的时候,曹丕不去进行类似的严肃的思考,因为他有更开阔的人生视野,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对普通的生命存在表出了极大的关注热情。

这是由他复杂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决定的。

他关注普通人的生命遭遇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从《燕歌行》中我们就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种对普通人生命遭遇的关切。

对社会普通人生命中的情感生活的把握和描绘,使他关注生命的热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曹丕以此创作了如《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寡妇》等真实表现人民群众深深地苦难的作品。

对生命的思考探索少不了对死亡的思考,对此曹丕从满了浓浓的哀伤之情,这时曹丕表现出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

纵观曹丕的诗作,有对生命痛苦的描绘,有对生命个体的思考,曹丕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命的深层意义,他的诗歌对生命的关注是抒情的,他的这类诗歌已经上升到对人细腻而隐秘的心灵上的展示上,对于诗歌的创作来说,这不得不说是种值得肯定的创新,对生命思考的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