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讨.doc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识。
《 计算机应用基础》 更是受到全体高校师生的高度关注。 , 本文结 合高职 院校 实际, 围绕计算机应 用基础在 实际教 学中所面 临的机遇 和 挑 战, 探索 高等 职 业学 校计 算机 教育 中 《 算机 应用 基础 》 的教 学改 革 。 计 2 当酋膏职院校 《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曩 《 算机 应 用基 础 》是高 职 院校 大学 生 的一 门必修 的公共 课 , 目的旨 计 其
3 当酋膏职院校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 算 机 应 用 基础 》课 程 存 在 的诸 多 问题 ,促 使 《 算 机 应 用基 础 》 计 计
的教 学务 必需要 改革 。 在 《 计算 机应 用基础 》课 程教 学改 革实 践中, 根据 其特 点和 形势 发展 应 需要, 不断探 索并 提出 改革思 路 正确把 握并 定位计算 机应 用基 础教学 的 目标 是计算 机课程 教学 改革首先 要解 决的 问题 。 计 算机 应用基 础》课程教 学 的 目 《 标和 要求应该 随着整个 高职教 学改革 的要求 同步发展, 还必 须结合 计算机技 术 发 展的瓶 特 点, 于计算 机基 本知识 和基 本能 力的培养 , 着力 培养学 生利用 计算 机 分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j 。 1 、部 分 高职 院校 和教 师要 改变 教 学理念 。教师 在教 学过 程 中, 树立 应 引 导者的角 色 。教 师要 引导学 生把主 要精力 放到 教会 学生掌 握获取 最先 进的 计算机 知识 上来, 点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重培养 学 生的 重 着 自行 学习计 算机 新技术 的能力 。 2 、实行 差异 化教 学 。根据 学 生客观 存在 计 算机 水平 的差 异, 在教 学 目 标的制 定、 学 内容的讲 解 、 教 实践教 学等方 面体现 差异 性, 以满 足不 同层次 学 生 学 习的需要 。使每 个学 生都 获得最 佳教 育, 到最好 的 发展 。 得 3 引入 最新 的计 算机 前 沿发 展 作 为教 学 内容 。 要根 据 教学 大 纲 的要 、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基 础知 识 的普 及 . 有 的教 学 内容 、 学 方 法 和教 学模 式 已经 不 适 应 新 形 式 的 要 求 。本 文从 教 学 内 容 、 学 方 法 和教 学 现 教 教 模 式等 方 面对 这 门课 程 的 改 革 进 行 了有 益 的探 讨 。
【 关键词 】 计算机应 用基础; 课程改革 ; 教学模式
O 前 言
些 现象 的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但 主要 原 因 是 多 数 教 师 习惯 于 教 材 随 着 信 息 技 术 的 迅 猛 发 展 , 算 机 已经 深入 到人 们 的工 作 、 上 有 什 么就 教 什 么 ,很 少 有 人 结合 自己 的 教 学 工 作 挖 掘 办 公 软 计
难 。 着 计 算 机 的 发 展 与 普及 . 部 分 学 生 在 中 小 学 时期 就上 过 等 等 . 算 机 技 术 无 论 有 多 先 进 . 师 的 情 感 、 师 的 敬 业 精 神 随 大 计 教 教 信 息技 术 课 程 , 握 了一 定 的计 算 机 基础 知 识 , 备 了一 定 的计 都 是计 算 机 无 法 替 代 的 。而 处 在 青 少 年 时 期 的 学 生 , 掌 具 一方 面 . 他 算 机操 作 能 力 。但 是 . 整 体 来 看 , 生 的 计 算 机 基 础 水 平 又 不 们进 入 了学 习计 算 机 技 术 的 黄 金 时 期 .他 们 中 很 多 人 精 通 计 算 从 学 致 , 至 相 差 悬 殊 。 管 教 育 部 制 定 了 中 小 学 信 息 技 术 教育 规 机 技 术 ; 一 方 面 . 们 的 性格 还 没 有 定 型 . 易 沉 湎 于 计 算 机 甚 尽 另 他 容
维普资讯
14 9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当前课程存在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等措施。

经过实施,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将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必要性,内容更新,方法创新,手段改进,效果,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当前,随着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教学内容和方法亟须更新和改进。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的建议,最终评估教学改革的效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将指引本文后续内容的展开,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铺平道路。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教育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讨[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如何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掌握实用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信息技术基础,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文章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从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项目导向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寻求一种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积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工具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首要任务,因此,每个学校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等的使用,以满足将来学习、工作的需要。

近几年,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学生来源于全国十几个省市,由于各地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外部环境条件相差悬殊等原因,致使这些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本文结合我院教学改革实际,就高职院校如何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谈一下看法。

一、通过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我院每学期都有近1600人参加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学生人数多,计算机水平差别也很大。

为了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改变了原来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方式,采取了分层次教学。

1.科学合理地分班是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

在学生开课前,由学院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统一组织考试,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成A,B,C三个层次,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学 生喜 欢 计 算 机课 程 , 由 于教 学 不 能满 足 他 们 的 个人 需 求 , 但 而无 法 吸 化 基 础( 级 的 理论 知 识 )这 个 模 块使 学 生 了解 计 算 机 文化 ; 算 机 技 初 , 计 引他 们 热 情持 久 地学 习。每 学 期 的第 一 堂课 总 是爆 满 . 随着 教 学 的逐 步 术基 础 ( 化 动手 能 力) 强 ,这 个 模块 以学 生 掌握 常 规 的计 算 机 操作 为 目 深入 , 课 的人 便 越 来越 少 了 。如 果本 学 期 有 等级 考 试 的 话 , 加 完 考 的 ; 算 机 应 用 基 础 ( 论 与 实践 结 合 )这 个 模 块要 求 学 生 能 较 深 人 的 到 参 计 理 , 试 的学 生 就几 乎 不来 上 课 了 。而那 些 要 等到 下 学期 才 考试 的学生 , 处 掌 握 计 算 机 理 论 与 操 作 知 识 。 教 学 内容 主 要 包 括 计 算 机 基 础 知 识 、 将 于课 程 结束 后 无 法获 得 老师 辅 导 的困 境 。 Wid w 基 本操 作 、fe no s Of e办公 自动 化 ( r 、xe、o eP it 汉 字 输 l WodE clP w ron 、 )
21 0 1年
第 1 期 1
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 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林 美 ( 东江 门艺华旅游职 业学 院 广 东 广
【 摘
江门
5 90 ) 2 0 0
要】 通过 了解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 发现和分析 了存在的问题 。提 出结合本课程特点, 重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 学方
式 和教 学 内容 , 充分 利 用 多媒 体教 室或 网络 化教 学平 台 , 用 先进 的教 学方 式 , 要 采 重视 强化 训 练学 生 的计 算机 操 作技 能及 其应 用 能 力 , 革 考试 方 改 式 和考 核 手段 , 学生 明 确 学 习计 算机 应 用基 础 的 目的 , 高教 学质 量 , 升 毕业 学 生 就业 的 竞争 力 。 让 提 提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癌嚣 藩
0 0
高 教 研 究

■●■
基础》


母 t

#卑


套t § 譬 } 薯 一肇
【 要 】 本 文主要针对不 同专业的教学对 象, 计 算机 摘 在《
应 用 基础 》 程教 学方 式 上 进 行 案例 情 景 教 学 的探 讨 课

办公软件的运用较为频繁 。所 以 , 者在 教学“ 笔 两步走” 的第二 步 ,也就 是计 算机应用基础方面花大量时间进 行 Ofc 办公 软 fe i
件的情景教学 。 例如 , 笔者在进 行基 本技巧 的讲解 之后 , 增加 了“ 如何通 过
在: 在计算机 文化基础教学 之后 , 并不直接 开始计 算机应 用基 础 的教学 , 而是进行计算机技 术基础方面 的教学 。考虑到计算 机本专 业的学生在其 后要开设大量 的本专 业课程 , 《 算机 而 计 应用基础》 是这 些后续课程 的前导 , 因此在 当前的第二步 ( 计算
Ofc 办公软件” “ le i f ,在学校学 的软件社会上都淘汰不用 , 现在 用 的软件 学校都 不教 ” ……从技术 平 台的层 面来看 , 学生的抱怨
不无道理 ,但是教学现状在 今后一 段时间 内不可能 有大的改
【 关键词 】 《 计算机应 用基础》 情景教学 教学方式


引言
为了适应信息 时代 的要求 , 促进高 职高专院 校《 算机应 计 用基 础》 教学跃上新 台阶 , 目前各高职高专院 校都将其 设为各 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因此 ,计算机应用基础》 《 课程 的教学要求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 的最新科技成果 , 应通过对教 学内容 的研究实现教育与科研的有效结合 。同时 , 要调整学生 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 体现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发展的新 形 势 , 一步提高学生对计 算机信息作 用的认识 , 进 培养 学生对 信息 的处理和利用能力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 , 应通过对计算 机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 计 算机应用基础 》 程的重要性 , 课 提升学生的学 习兴趣。 全 国普通高级 中学及城 市初 级中学均在 2 0 年开设信息 01 技术必修课程 , 课程 内容几 乎已经覆盖 了 目前大 学计算机 应用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考 试 周 0年 1 刊2 o 第0 1 期
关 于 高 职 院 校 《 算 机 应 用 基 础 》 程 教 学 改 革 的 探 讨 计 课
王 宁圻 王冬 梅
( 江 大学 , 北 荆 卅 44 2 ) 长 湖 I 3 0 3

要 : 据 《 算机 应 用 基 础 》 学 的 现 状 和 目前 教 学 根 计 教
对 象的 具 体 情 况 ,本 文作 者针 对 该 门课 程 各 高校 普 遍 采 用 的 教 学模 式 和教 学 方 法提 出 了部 分教 育 改革 的观 点 和 想 法 。 关 键 词 :高职 院校 《 算 机 应 用 基 础》 课 程教 学 改 革 计
目前 . 由于 计 算 机 在 各 行 各 业 的 深 入 应 用 , 以及 在 日常 办 公 的普 及 应 用 , 高 校 及 高 职 院 校 都 将 《 算 机 应 用 基 础 》 各 计 课 程 作 为必 修 课 程 ,在 所 有 专 业 的 基 础 课 教 学 中都 能 看 到 。 同 时 .在一 些 条 件 稍 好 的 中小 学 也 都 开 设 了相 关 的计 算 机 基 础 的教 学课 程 。 这说 明各 院 校 对 计 算 机 基础 教 学 的重 视 。 是 关 但 于 该 课程 的教 学 又 有 一 种 很 奇 怪 的状 况 : 教 学 方 面 来 说 , 从 该 门课 的教 学 逐 渐 边 缘 化 ,认 为 随 便 一 个 计 算 机 老 师 都 能 上 得

学 需 求 的 。 么 我 们 要 做 的 第一 件 事 就 是 分 析 学 生 的需 求 , 那 学 生 的需 求 其 实 也 很 简 单 : 自己专 业 有 关 的 , 自 己专 业 有 益 与 对 的 , 用性 的东 西 都 是 学 生 感 兴趣 的 。 实 那 么 《 算 机 应 用 基 础 》 和 不 同专 业 都 挂 上 钩 吗 ? 这个 计 能 答 案 也 是 很 明 显 的 , 算 机 在 各 行 各 业 都 有 应 用 , 行 各 业 计 各 在 办 公 时候 基 本 都 离 不 开 计 算 机 ,计 算 机 应 用 基 础 》 及 的 《 涉 内容 就 是 各 行 各 业 在 办 公 时候 的实 用 知 识 。如 果 一 个 教 师 给 学 生 这 样 讲 :我 说 的 这 个 实 例 就 是 你 们 以后 工 作 时 经 常 碰 “ 见 , 常 操 作 的 内容 。 ” 想 学 生 是 会 很 感 兴 趣 的 , 实 也 如 经 我 事 此 , 实际教学 中 , 生对 我这样强调 的内容是非 常重视的 。 在 学 这 样 . 据 不 同 的 专业 , 集 不 同 的 针 对 性 的 实 例 来 讲 课 , 根 采 效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刘永红 ,陈 萍
( 东青年 职业学院,广 州 5 0 ) 广 1 5 7 0
摘 要 :在分析 高职院校计算机 应用基础课程教 学中存在的 问题 ,结合教 学准备 、教学 实施 、教 学检验三 个阶 段 ,对教 学资源建设 、教 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 学检验等基础上 ,对相关 问题提 出具体 的改革措施与建议 。 关键词 :高职 院校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 学改革 中 图分 类号 :G72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0 - 46( 0 1 2 0 7 - 4 0 9 54 2 1 )0 - 02 0
习情景、鼓励学生进行 “ 协作学习” ,调动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 , 使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利 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 术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
2 坚持教 学原 则 .
办法试图解决 ,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 的改革措施——分别在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实施阶
技术 。
第8期 4
刘永红 ,陈 萍:高职院校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7 3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全校学生的课程 ,学生 人数多,而且教学 内容多 ,如果教学过程局限于课 堂时间的话 ,学生和教师 的交流少 , 教师对教学效
果 和学 生的学 习效果 很难跟 踪和 评估 。
第 2 第 8 5 4期
21年 0 01 6月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J u n l f a g o gYo t e d r olg o r a n d n uhL a esC l e o Gu e
Vo . 5 No.4 12 8
Jn. 0 1 u e 2 1
高职 院校 《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教学 改革 的探 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作者:陈宗升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3期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如何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掌握实用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信息技术基础,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文章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从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项目导向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寻求一种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积极性
[作者简介]陈宗升(1969- ),男,山东聊城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研究。

(山东聊城252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13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工具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首要任务,因此,每个学校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等的使用,以满足将来学习、工作的需要。

近几年,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学生来源于全国十几个省市,由于各地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外部环境条件相差悬殊等原因,致使这些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本文结合我院教学改革实际,就高职院校如何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谈一下看法。

一、通过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我院每学期都有近1600人参加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学生人数多,计算机水平差别也很大。

为了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改变了原来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方式,采取了分层次教学。

1.科学合理地分班是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

在学生开课前,由学院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统一组织考试,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成A,B,C三个层次,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

2.因材施教,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A层次为成绩在75分以上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对于该层次学生,在教学中重点讲授一些高级应用技能,如Word中的“排版技术”“样式”等,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加“深”、加“宽”,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技能,为今后的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B层次为成绩在50~75分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所了解,操作不够熟练。

对于该层次学生,教师应制订翔实的授课计划,把计算机基础知识快速讲授一遍,重点放在学生掌握不是很好和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如网络操作、数据库知识等方面。

这样既使学生巩固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又使学生学到了新知识,有了新收获,提高了计算机应用技能。

C层次为成绩在50分以下的学生。

对于该层次的学生,应从零开始,教师应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讲解和训练,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指导和上机辅导,快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

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明显进步,并且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通过个别化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
个别化学习,又称个体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个别化学习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高度自主性。

这种自主性具体表现在: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后,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能够获取知识本身外,还能够培养学习能力。

进行个别化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网络教学是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

网络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有力支持,网络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活动突破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具有灵活、多样、开放的特点。

我院创建了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网站,网站有在线考试、最新课件、精彩实例、视频点播、教学资源、在线答疑等栏目,学生可以随时了解教学活动信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个别学习和互助学习随时进行,也可以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三、通过项目导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指利用企业中的典型项目,事先给每个学生或每个团队安排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项目,将项目的具体实施贯穿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在完成应用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项目导向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何找到适合我院的最佳方式,并不容易。

我们在聊城市一些用人单位做了关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掌握哪些计算机知识技能”的问卷调查,参考了其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制定了我们的实施方案。

我们把整个课程分为几大模块:中英文输入模块、Windows应用模块、Word应用模块、Excel模块、课件制作模块、组装维护模块、网络应用模块等。

每个模块对应一个相关的实际项目,项目是我们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精心制
作的,有些直接就是用人单位的一些项目。

例如,制作我院的正式公文、一些商家与客户的协议书,给中小学教师制作课件,把微机拆开后重装,组装后自己安装系统并配置IP地址,上网搜索一些软件并安装等。

每个模块结束后,都安排一次技能考核,通过技能考核找到问题,并在教学中加以解决。

“项目导向”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我们设计和采用了不同的比赛方法,通过定期开展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我们自己开发了“应用基础知识竞赛”考试系统,竞赛考试题库由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点精心设计。

全院参加本门课的学生由授课教师组织参加,对每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予以表彰和奖励。

另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等,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些都对课程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通过改革评价机制,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做好上文中提到的几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主要考核指标,教师的报酬不再以学历、职称为基础计算,以此调动教师搞好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教师课时酬金根据选课学生数、期末考试通过率和授课时数计发,分为基础酬金和奖励酬金两部分。

奖励酬金分为三级:以全院平均通过率为基准,超过5个百分点以上为一级;超过5个百分点以内为一级;低于5个百分点以内为一级。

对于低于5个百分点以下的,不但没有奖励酬金,还要扣罚部分基础酬金。

改革措施实施近三年来,对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课程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使教师感到了压力;另一方面,加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外,还促进了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现在,课堂教学改革蔚然成风,教师们都在研究教法、学法,实践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

总之,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发挥教、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目标,完善评价机制,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吻合,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曹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教学改革浅说[J].计算机教育,2007(10).
[2]陈永遥.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7(5) .
[3]訾秀玲.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结构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