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原复习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讲导论部分一、要点回顾:1 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国际关系研究跨界的人类团体之间的行为,研究超越国界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国际政治学,简称IP;国际经济学,简称IE;国际政治经济学,简称IPE。
它是国际政治学与国际经济学的交叉,用经济学与政治学相结合的视角来考察国际事务2 关于国际关系特性的四个命题:全球范围内权力的非集中性;各权力集团权力的非平衡性;主权国家旨在服务本国民众;市场逻辑与国家逻辑的对立统一3 斯密定理斯密定理,即通过分工促进经济增长,是市场规模限制劳动分工的假说。
其实质是倡导自由贸易,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是市场逻辑的很好诠释4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流派: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自由主义理论渊源: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代表性理论:相互依存理论(1)强调国家之间的相互易摧性和敏感性。
虽然美苏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但是在军事上它们却是最脆弱的,在核时代条件下互为“人质”;(2)国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趋于全球化,即类似能源、人口、环境、粮食、裁军、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单靠个别国家的努力已无法解决;(3)“高级政治”(指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军事战略等)逐步向“低级政治”(指经济发展、人口与粮食问题、社会福利等)过渡;(4)各国再也不能闭关锁国,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缓和与开放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5)随着缓和形势的发展,国际合作的趋势逐步超过国际冲突的趋势;(6)武力在解决国际争端上的作用日益减弱;(7)谈判逐步取代冷战,均势逐步取代遏制;(8)研究对象从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国家转向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跨国组织;(9)主张在国际体系中以平等关系取代等级制;(10)相互依存的趋势将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起溶解作用,推动全人类利益的形成,最终将成为通向未来没有国界的世界国家的“中途站”。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0、感受理性和冲动同样是上帝的礼物。
人对世界的理解比世界到底是什么更重要。
上帝赐予了每个人自己找寻灵魂获救的权利。
1、柏拉图(侧重《理想国》):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对希腊现实政治的批判和关于“知识即美德”的观点。
柏拉图以城邦为基础,首先确认权利(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支配)是政治的核心问题,但权利只是手段,目的是保证知识。
他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其着作《理想国》中。
人类才能是单一的,社会是多面的,因此社会分工与合作,国家基于这种分工和人的相互依赖而产生。
他将不同天性人的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正义是各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国家有掌握真正知识和美德的哲学王统治,理想的国家是实现正义的国家。
同时要在统治者和守卫者阶级消灭私有财产和家庭。
强制性公民教育思想。
随着理想国的政治实践的失败和认识的深化,柏拉图从理想国向二等好的国家转变,着有《法律篇》。
其中,对私有财产和家庭方面有所松动。
强调法治与民主。
他强调,为圣贤所制定的法律不可轻易更改,同时为了保证法律和城邦的生命力,又要始终为贤者们保留发挥智慧的渠道。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政治是最高层次的科学,努力实习实现制度的稳定、完善和为人所接受。
城邦的目的是至善。
在政治学的研究上,他指出政治学要研究优良的政体,同时要考量不同城邦的具体情况和比较之间的差异,还要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法律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人人必须服从法律,法治优于人治。
他相信,真正的理性是相信人类的理性是不完美的,因此法律也是不完美的,但不能轻易地改变法律,以防止法律权威的丧失,人治大行其道。
3、公民与城邦:古希腊人的特点是与物质财富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追求,个人对城邦高度依赖,生活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个人只有成为城邦的一部分才能实现本质。
同时城邦在公民的教育、财产、信仰的众多方面有特殊的权力。
4、自然法:自然法指人类所共有的权利或正义体系。
(完整word版)材料物理复习题

名词解释1。
磁晶的各向异性:单晶体的磁性各向异性2。
自发磁化:铁磁性材料在没有外加H时,原子磁矩趋于同向排列,而发生的磁化3。
磁畴:铁磁质自发磁化成的若干个小区域4、第一类超导体:大多数纯金属超导体,在超导态下磁通从超导体中全部逐出,具有完全的迈斯纳效应(完全的抗磁性)。
5。
压电体:当挤压或拉伸时,两端能产生不同的电荷的晶体6、马基申定律:ρ=ρ(T)+ρ残7.铁电畴:铁电体中自发极化方向相同的区域8。
自发极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单位晶胞内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形成偶极矩,呈现象极性。
这种在无外电场作用下存在的极化现象称为自发极化9.激子:空穴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它们之间的库仑吸引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使它们在空间上束缚在一起,这样形成的复合体称为激子。
10。
激光:11。
磁致伸缩材料:具有磁致伸缩特性的材料。
磁性伸缩铁磁体在磁场中磁化时,其尺寸或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12。
剩余磁感性强度:当对磁体施加完一个磁场以后,产生磁通密度。
但是把磁场去掉以后,磁通密度并不会减小到0,出现剩余磁场,此为剩余磁通密度。
13.磁弹性能:当铁磁体存在应力时,磁致伸缩要与应力相互作用,与此有关的能量14、反铁电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相邻离子联线上的偶极子呈反平行排列,宏观上自发极化强度为零,无电滞回线的材料,称为反铁电体。
15、铁电畴:在一个小区域内,各晶胞的自发极化方向都相同,这个小区域称为铁电畴16、电介质的击穿:一般外电场不太强时,电介质只被极化,不影响其绝缘性能.当其处在很强的外电场中时,电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被拉开,甚至脱离约束而成为自由电荷,电介质变为导电材料.当施加在电介质上的电压增大到一定值时,使电介质失去绝缘性的现象称为击穿17、第二类超导体:铌、钒及其合金中,允许部分磁通透入,仍保留超导电性.存在两个临界磁场,较低的Hc1和较高的Hc2.18、热释电体:对于具有自发式极化的晶体,当晶体受热或受冷后,由于ΔT而导致自发式极化强度变化(ΔPS),从而在晶体的一定方向上产生表面极化电荷的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具有热释电效应的材料称为热释电体。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体现。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基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治发展有两种基本形态和方式: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政治学原理 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关注政治权力、政府组织、政治制度以及政治决策等方面的问题。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等。
二、政治学的基本概念1. 政治:指的是社会中关于权力的分配和运用的活动。
2.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
3. 政治权力: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
4. 政府:是指执掌政治权力的组织机构。
5. 政治制度:是指政府组织和运作的规范和程序。
6.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关于政治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模式。
7. 政治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活动。
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传统政治学:主要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规范性和制度性。
2. 行为政治学:强调对政治行为的实证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动机和决策过程。
3. 制度政治学:重点研究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和政策结果的影响。
4. 文化政治学:关注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5. 批判政治学:强调对现有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批判和改革。
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 历史研究法:通过研究政治现象的历史演变来理解其本质和规律。
2.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政治系统和政治行为的比较来揭示其异同和规律。
3.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政治现象进行观察、实证和统计分析来验证理论假设。
4. 理论研究法:通过对政治理论的构建和推理来解释和理解政治现象。
5. 模型构建法:通过建立数学或逻辑模型来研究政治行为和政策结果。
五、政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政治理论:研究政治权力、政府组织和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2. 政治制度:研究政府组织和运作的规范和程序。
3. 政治行为:研究个体和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行为动机和决策过程。
4. 国际关系:研究各国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国际组织的角色。
5. 公共政策:研究政府决策和政策实施的过程和结果。
101思想政治理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01思想政治理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研究生入学考试之101思想政治理论从入门到精通随着考研大纲的发布日期日益临近,考研政治的复习也被列入了计划,提上了日程。
就关注三年考研的情况来看,从考试大纲发布日起,开始复习政治是比较合适的。
不宜太早或者太晚。
四个月的时间,如果用的方法得当,足够把政治这门课程复习得融会贯通。
本篇经验贴讲述从开始复习政治开始到考研政治结束,一套完整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无论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无论你是一战还是再战,即使是对政治零基础的你,看完此贴后,也不再为政治而苦恼。
本贴由初学乍练、初窥门径、粗通皮毛、鹤立鸡群、驾轻就熟、独孤求败、返璞归真七个部分组成,每部分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考研政治。
请各位看官上座,且听金翅来说这第一部章初学乍练。
初学乍练(九月)未曾学艺先学礼,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介绍经验之前,先要了解考研政治到底要考什么。
考研大纲一般是5年一大变,05和10年大幅度修改过一次考研大纲。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13年的考研大纲不会再变,基本和12年的保持一致,细小的地方有差别。
具体来说考察四门课程。
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近代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下简称形势政策)其中毛概占得分数最多,马基次之,近代史和思修最少,形势政策结合在如上四部分中考察。
这里有一个大概的数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8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试卷结构大约按下分值分配:单项选择题约16 %多项选择题约34 %分析题约50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要有效的罗列自己的计划了。
对于政治我的建议是两大轮四小轮,六轮复习法。
高炉原料中级工复习题

一、填空@@ 矿石的软化性包括矿石的、两个方面。
@@(软化温度、软化温度区间)@@ 系指矿石在一定的荷重下加热开始变软的温度。
@@(软化温度)@@我国铁矿资源的特点是富矿,贫矿,分布很广。
@@(少,多)@@ 是指实际得到的筛下物的质量与入筛的物料所含小于筛孔尺寸的物料的质量的百分数。
@@(筛分效率)@@ 振动筛是一种常用的筛分设备,其振动方向与筛面垂直或近似垂直,因而物料在筛面的运动方向是与筛面的。
@@(垂直)@@ 原料混匀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混匀原则却是相同的,即。
@@(平铺截取)@@ 高炉冶炼所用熔剂的作用是一、,二、是去除有害杂质硫,改善生铁质量。
@@(易于渣铁分离改善渣铁流动性)@@ 熔剂按其性质可分为熔剂,熔剂和中性熔剂三类。
@@(酸性,碱性)@@ 当矿石中的脉石成份主要为酸性氧化物时则使用熔剂。
@@(碱性)@@当矿石中的脉石成份主要为碱性氧化物时则使用熔剂。
@@(酸性)@@ 常用的酸性熔剂主要有,碱性熔剂主要有和。
@@(硅石,石灰石,白云石)@@ 是指石灰石除去本身所含酸性氧化物造渣所消耗的碱性氧化物外,剩余的碱性氧化物的含量。
@@(石灰石的有效熔剂性)@@ 理论燃烧温度能代表炉缸温度和硅含量的高低。
@@(不)@@ 装料制度包括、、三项内容。
@@(装料顺序,料线高低、批重大小)@@ 一批料中,矿石和焦炭同时装入高炉内的方法叫。
@@(同装)@@ 一批料中,先装矿石后装焦炭叫。
@@(正装)@@ 装料制度中正装可以使中心煤气流。
@@(得到发展)@@ 当料线愈高时,炉料落下形成的堆尖,离炉墙,边缘的透气性随之改善,而中心的透气性则。
@@(越远,降低)@@ 冶炼每吨生铁的炉料带入的总硫量叫。
@@(硫负荷)@@ 采用双钟式的炉顶通常使用、二种布料器。
@@(马基式,空转螺旋)@@马基式布料器既有布料作用又担当着的作用。
@@(炉顶密封)@@ 大钟既有盛料作用又有作用。
@@(布料)@@ 料车由,,三部分组成。
政治学原理 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孟德斯鸠、洛克、分权制衡、契约论、神权论、暴力论、三权分立、“五权分立”《理想国》、《政治学》、《君主论》、《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政治、政治改革、政治革命、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文明、民族问题、政党、政治团体、院外活动、压力集团、君主制、贵族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委员会制、国家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两党制、多党制、一党制、单一制、联邦制、国家元首二、简答题:1、简述在政治学比较关注的问题中主张一院制的理由?2、非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主要有哪些?如何评价?3、为什么说福利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在制度上的安排及其现实生活中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类型的标准是什么?6、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7、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及其制度安排。
8、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9、简述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国家三要素”说及其局限。
10、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11、资本主义国家集团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2、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国际政治的含义及其与国内政治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4、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15、简述契约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作用。
16、简述国家机构设置和形式的多样性。
17、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划分的标准及其成果。
18、简述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定义、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19、简述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0、简述政治文化结构三层次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特点。
21、简述国家权力的含义及其特性。
三、论述题:1、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2、论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共性特征。
3、论述我国政治文化研究和建设必须遵循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基原考试重点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马克思主义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6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第二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法国、英国、德国的三次大的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 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是威廉,配第(1623—1687)、中间经过亚当。斯密(1723_1790)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1772—1823)结束。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1760-1825)、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恩格斯总结和概况“全面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论和辨证论、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的 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 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为新事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有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人是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手段的程序和方法这些工具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理论依赖实践: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把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二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理论是否正确,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中,是没有得到证实也不可能得到证实的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正确把握真理,必须理解他的对立面—谬误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全面的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 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局限 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价值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管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体现和概况,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活力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