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

合集下载

病理学-流脑和乙脑ppt课件

病理学-流脑和乙脑ppt课件

病原体 传播途径 流行季节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流脑 脑膜炎双球菌 呼吸道飞沫 冬春 脑脊髓膜化脓性炎 脑膜刺激症及颅内高压症状
脑脊液
压力高,混浊,细胞数多 (中性粒为主) ,细菌(+)
乙脑 乙脑病毒 蚊虫叮咬 夏秋 脑实质变质性炎 嗜睡、昏迷等神经症状明显,可 有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症
清亮或微浊,细胞数轻度增多 (淋巴细胞为主)
2.暴发型脑膜脑炎型:严重脑水肿,颅内压急 剧增高,昏迷、脑疝,危及生命等。
3.混合型:
可编辑课件PPT
10
四、结局: 磺胺类抗生素治疗,大多痊
愈,少数死亡,可有后遗症:
①颅神经受损。 ②脑积水。 ③脑缺血性梗死(脑底部动脉炎)。
可编辑课件PPT
11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 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 脑实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变质性 炎),儿童易患,夏秋季流行。临床表现 为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等。
25
(4)胶质细胞增生: 小胶质细胞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
胶质细胞结节: 增生的胶质细胞聚集成群。位
于小血管旁或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 附近。
可编辑课件PPT

26
Microglial nodule
胶质结节
噬神经细胞现象
可编辑课件PPT
27
三、临床病理联系: 1.病毒血症:高热、全身不适等。
2.神经症状: 嗜睡、昏迷、抽搐等。 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抽
结局
死亡率低
死亡率较高,有后遗症
可编辑课件PPT
31
小结
一、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
23
(二)爆发型
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如 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病 死率高。 休克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
24
1.休克型
高热寒战,或体温不升,伴头痛、
呕吐及全身严重中毒病症,精神萎
糜、烦躁不安及意识障碍。全身皮
肤粘膜广泛淤点、淤斑,可迅速增
加并融合成片。休克是本型特征性
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指
33
(一)血象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亦 明显增高。并发DIC者血小板可减少。
34
(二)脑脊液检查
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可见颅压升高, 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数明显升高为 1000×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 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及氯化物明显 减低。但发病早期或败血症休克型病人 脑脊液检查可正常。必要时可复查脑脊 液,以免漏诊。
现或可有低热、咽痛、咳嗽及鼻炎等上 呼吸道感染病症,咽拭子培养可阳性。 持续1—2日。
20
〔一〕普通型
2.败血症期 ①毒血症病症:起病急,高热寒战,伴头痛、 全身不适、乏力肌痛及精神萎糜等毒血症病症。 ②皮疹:最显著的体征是皮疹,约70%一90% 病人可有皮肤粘膜淤点或淤斑,大小1—2mm 至1一2cm,开始为鲜红色,以后为暗紫色,重 者淤斑迅速扩大,中央可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疱。 持续1—2日后进入脑膜炎期。
激活内、外凝血系统
凝血物质下降
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14
细菌 CNS 脑膜炎症 颅内高压 脑疝 内毒素 脑血管微循环障碍 缺血缺氧 脑水肿
15
病理解剖
败血症期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损害,血 管壁炎症、坏死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 出血。皮肤粘膜局灶性出血,肺、心、 胃肠道及肾上腺皮质等脏器亦可有广泛 出血。

流脑ppt课件

流脑ppt课件
碍及抽搐。通常在2-5d后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
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瘀点、 瘀斑消失。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约10%病人出现口唇疱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二) 暴发型
1、休克型
临床表现
败血症休克型
短期内出现广泛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迅速 扩大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循环衰竭是本 型的特征,易并发DIC。
(二)脑脊液检查
实验室检查
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颅内压增高,脑脊液 外观混浊,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在1000×106 /L 以上,以多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及氯化物 明显降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三) 细菌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1、涂片 取瘀斑处组织液涂片染色镜检,简便 易行,阳性率高达80%。脑脊液沉淀后涂片的阳性 率为60%-70%。
1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二) 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暴发型脑膜脑炎病变主要在脑实质,引起脑组
织坏死、充血、出血及水肿。颅内压显著升高, 重者发生脑疝。少数病人由于脑室孔阻塞,可引 起脑积水。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 普通型
临床表现
前驱期
(上呼吸道感染期) 约为1-2d,可有低热、 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病人 无此期表现。
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原学
脑膜炎奈瑟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 该菌为专性需氧菌,仅存在于人体。
细菌裂解可释放内毒素,为其致病的重要因 素。也可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自溶而死亡。
抵抗力很弱,对干燥、寒 (低于30℃)、热 (高于50℃)及一般消毒剂和常用抗生素极为敏感, 故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

流脑- PPT课件

流脑- PPT课件

B、C三群最常见,占90%以上

我国目前流行的菌群仍以A群为主
可于病人、带菌者的鼻咽部以及病人血液、脑脊
液、皮肤瘀点中检出
4
病原学(3)

脑膜炎双球菌 多存在于中性粒细胞 内,少数在中性粒细 胞外面
5
流行病学(1)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10日内具有传
染性,经治疗后细菌很快消失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中山大学传染病教研室
郑玉宝 guangzhouzyb@
1
概述

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为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剌激征,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

脑炎症状:谵妄、抽搐、神志障碍
普通型(5)

恢复期 体温下降 瘀点瘀斑消失或溃烂结痂愈合 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实质损害征象好 转 一般在1~3周内痊愈
20
暴发型(1)

多见于儿童 起病急骤、病情凶猛 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
21
暴发型(2)
败血症休克型


15
普通型(2)

败血症期:起病急 感染中毒症状:寒战、高热39~40℃、头痛、 呕吐、神志淡漠 皮疹( 70%):
– 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重者可形成坏死 – 咽部、四肢、躯干、不对称分布、大小形态不一 – 出现速度、范围大小及颜色与病情有关 – 约10%病人可出现口周单纯疱疹
16
普通型(3)

流行性脑膜炎.ppt

流行性脑膜炎.ppt
▪症状好转,体征消失 ▪约10%病人可出现口唇疱疹
恢复期口唇疱疹
暴发型
以儿童多见 起病急骤,病势凶险,病死率高 抢救不及时可在24h内死亡 临床分为三型
休克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
休克型
起病急骤,发展快,24h内迅速 出现循环衰竭
瘀点迅速扩展融合成大片状 易发生DIC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脑脊液仅细胞数轻度增多
抵抗力:
在外界抵抗力很弱
致病性:
细菌裂解释放的内毒素是主要致
病 因素 。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 带菌者和病人 ❖ 潜伏期末和发病期均有传染性 ❖ 传染期<10d ❖ 带菌者意义更大
(二)传播途径
❖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少年儿童发病率高 感染后对本群病菌产生持久免疫力
按病情轻重分为不同临床类型
• 轻型 • 普通型 • 暴发型
轻型
临床表现不典型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皮肤黏膜可见少许出血点 无脑膜刺激征或不明显 脑脊液基本正常 咽拭子可培养出病原菌
下 肢 皮 肤 出 血 点
普通型
是最常见类型 占症状明显病例的90%以上 临床经过有前驱期、败血症期、
好发于冬春季,儿童与青少年多见 主要临床特征: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 严重者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结膜、关节、心包、 呼吸道、泌尿
生殖系
一、病原学-脑膜炎球菌
❖ 形态学特征:
属奈瑟菌属,革兰染 色阴性
菌体呈肾形或豆形 凹面相对成双排列 或4个相连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彭劼 副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流脑 PPT课件共24页

流脑  PPT课件共24页
A、菌被消灭—不发病 B、相持状态—局部轻微卡他性炎(带菌者) 2、抵抗力差→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期)→败 血症(败血症期)、脑脊髓膜炎(脑膜炎期)
二、病理变化
(一)普通型流脑(典型) 根据病变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1 、上呼吸道感染期
2、败血症期
3、脑膜炎期
1、上呼吸道感染期: 特点:鼻咽粘膜急性卡他性炎+上膜上皮C变性,肿胀,充血水肿,
一般来说,瘀斑出现得越广泛,越大片,病情越 重。
3、脑膜炎期
细菌侵犯到脑膜→脑脊髓膜急性化脓性炎 肉眼(附图) (1)脑脊髓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2)蛛网膜下腔有大量黄白色脓性渗出 物堆积,脑沟处明显,严重时,脑回也被脓 液掩盖而模糊不清。 脓液分布广泛,脑血管 周围、脑底部、脊髓背侧面最为明显。
表现:① 剧烈头痛;② 呕吐;③ 小儿囟门 隆起;④ 昏迷、抽搐
(3)脑脊液改变 压力↑﹥200mm水柱,混浊,蛋白质含
量↑,细胞数↑(嗜中性粒细胞为主,达1000 个/mm3以上) ,糖↓,氯化物↓,细菌培养 (+)
(4)败血症表现 前面已述(寒战、高热、瘀点、瘀斑、
休克)
(二)暴发型
1、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性败血症(休克 型),简称“暴脑败血症”,过去称“华佛氏 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s Syndrome)
2、暴发型脑膜脑炎(暴发型脑水肿型) 机理:
(1)内毒素作用→脑血管强烈痉挛→通透性↑→ 大量浆液渗出→脑水肿
(2)脑实质中,中性白细胞浸润 ,最终导致颅 内压升高→脑疝
临床: (1)高热、颅内压急剧增高(头痛如裂,频繁呕 吐,惊厥或反复抽搐,迅速转入昏迷等症。 (2)脑水肿发展→脑疝
小脑幕裂孔疝(海马沟回疝)、枕骨大孔 疝(小脑扁桃体疝)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

保持个人卫生
教育公众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拥挤 场所等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病毒传播 的可能。
避免接触患者
如有接触过流脑患者,应立即采取隔 离措施,并告知相关部门进行监测和 治疗。
疫苗接种
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最有效方 法,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接种。
控制策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强监测
建立完善的流脑监测系 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
详细描述
某地区在冬季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病 例。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有效 控制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案例二:某学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
总结词
校园疫情,及时隔离治疗
详细描述
某学校发生了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病例进行 隔离治疗,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观察。在医护人员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 ,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 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
流脑的潜伏期一般为2-3周,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 率较高。
流脑的预防主要依靠接种疫苗,同时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流脑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案例三:某家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
总结词
家庭聚集性,注意个人卫生
详细描述
某家庭出现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由于家庭成员间的密切接触,疫情在家庭内传播。经过及时就医和隔离治 疗,家庭成员逐渐康复。此事件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家庭卫生管理,避免疾病在家庭内传播。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相关知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课件

04
易感人群为儿 童和青少年, 尤其是5岁以下 的儿童
流行病学特征
01
传染源: 患者和带 菌者
02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03
易感人群: 儿童、青 少年
04
流行季节: 冬春季节
05
流行地区: 全球范围内 均有发生, 发展中国家 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 高,持续时间 较长
头痛:头痛剧 烈,持续时间 较长
呕吐:呕吐频 繁,持续时间 较长
意识障碍:意 识模糊,持续 时间较长
皮肤瘀点:皮 肤出现瘀点, 持续时间较长
呼吸困难:呼 吸困难,持续 时间较长
2
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的病因
病原体
01
病原体:脑膜 炎奈瑟菌

传播途径:飞 沫传播、接触
传播
03
感染人群:儿 童、青少年
04
症状:发热、 头痛、呕吐、 颈部僵硬、意
早期诊断,早 期治疗
针对并发症进 行对症治疗
加强护理,保 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窒息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提高 免疫力
加强锻炼,增强体 质,提高抗病能力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 地方,减少感染风

4
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的预防与控制
疫苗接种
01
接种对象:易感 人群,如儿童、 老年人、免疫力
低下者等
02
接种时间:根据 疫苗类型和接种
计划进行接种
03
接种方式:肌肉 注射或皮下注射
04
接种效果: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降低发病率
和死亡率
卫生习惯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治疗
• 2.脑膜炎型: • 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 • 治疗脑水肿和脑疝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吸氧 • 药物及物理降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预防接种、提高 人群免疫力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最高 •病后对该群产生持久免
疫力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特征
•隐性感染率高 •明显季节性 •周期性流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发病机理
• 细菌数量、毒力 • 机体防御功能 • 形成菌血症、败血症致全身小
血管病变,引起临床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理解剖
• 脑、皮肤、肺、心、胃肠道、肾 上腺皮质等广泛受累
• 脑膜病变为组织充血、肿胀、坏 死、出血致颅内高压,CSF浑浊, 脑疝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
(三)轻型:症状轻微
• 婴幼儿流脑的特点 • 老年人流脑的特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WBC、N、Pt (二)脑脊液:压力、外观、细胞数及
分类、Pro、糖、氯化物。 (三)细菌学检查:1.涂片 2.细菌培养 (四)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原抗体 (五)其他:CSF2微球蛋白、鲎试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人群易感性 • 流行特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源
•带菌者、病人 •带菌者为重要传染源 •流行期带菌者可达 50%以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播途径
• 通过呼吸道直接传播
• 由于本菌在外界生活力极 弱,故很少间接传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概述
•脑膜炎奈瑟菌 呼吸 道传播 化脓脑膜炎
• 主要临床表现 • 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 冬春季、儿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原学
• G-双球菌 • 鼻烟部、血液、CSF、皮肤淤点 • 培养的要求 • 病原体分13群,我国A群占90% • 内毒素-致病 自溶酶-菌体自溶 • 抵抗力:很弱
• 皮肤、肺、心、胃肠道、肾上腺 皮等广泛血管内皮损伤相应病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2-3日 临床分型: 普通型
暴发型 轻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
(一)普通型:占全部病例的90%
1.前驱期 (上呼吸道感染期) 2.败血症期: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 显,皮肤粘膜的改变突出 3.脑膜炎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恢复期:体温及症状逐日改善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
(二)爆发型:危重,儿童多见,
治疗不及时可于24小时内死亡 1.休克型: • 严重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 皮肤粘膜淤斑淤点、出血明显 • 循环衰竭的表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
2.脑膜脑炎型: • 脑实质损害症状 • 脑水肿表现 • 脑疝 3.混合型: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
表现,极危重
4.败血症休克型:其他细菌引起 的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预后
• 预后与临床类型有关 • 与治疗是否及时有关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治疗
(一)普通型
1.一般治疗 2.病原治疗:青霉素、磺胺、
氯霉素、头孢霉素等 3.对症治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治疗
(二)爆发型
1.休克型: 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 抗休克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DIC治疗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并发症
• 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 膜炎、心包炎、肺炎等
• 后遗症已少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资料 2.主要症状和体征 3.实验室检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2)
鉴别诊断
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2.结核性脑膜炎
3.流行性乙型脑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