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专题

合集下载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导学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导学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专题导语南宋一百五十年间,始终与内忧外患关联。

悲愤、抵御外侮、恢复失地是这一朝代的最强心态,也造就了时代文学的主旋律。

词也不例外,李清照的词打上了那个动乱时代特有的印记,而辛弃疾、陆游的词则唱出了南宋词坛的最强音,他们以高亢的歌喉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宣泄壮志难酬的郁愤,词风悲壮直率。

此外,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派词人讲究词法,重视词的艺术技巧,追求“雅正”、“凄美”的风调。

与北宋相比,南宋词人词作的数量都大大增加了,词的风格也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求突破北宋的框架而达到“极其工”、“极其变”的境界。

学习本专题,应重点掌握:1.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词学大家俞平伯说:“五代之词精美,北宋之词大,南宋之词深。

”学习本专题,除了要反复诵读外,一定要抓住“深”字来学习。

要理解词人通过意象寄寓情感的深沉,使用艺术技巧的精深。

一、词人名片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李格非以散文见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自幼颖悟,博闻强记,少时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伉俪情深,志趣相投,诗词酬唱之余,校勘金石书画,收藏颇丰。

徽宗大观元年,因赵明诚父赵挺之狱事,夫妇离京,屏居青州乡里十余年。

宣和三年,赵明诚起知莱州,后改任淄州。

靖康之变,仓皇南渡。

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调任湖州知州,不久病逝。

此后,李清照只身辗转流离于越州、台州、温州、衢州一带,所收藏金石文物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赴杭州,后卜居金华,为赵明诚遗著《金石录》作后序,备述一生哀乐参半。

晚年寓居临安,境况孤苦凄凉。

二、诗词故事李清照的气节在随南宋朝廷南渡的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却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

叛乱平定后,他被朝廷撤职。

高中语文苏教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四 专题检测(四) 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四 专题检测(四) 含答案

专题检测(四)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樯.(qiánɡ)萧.萧(xiāo)辚.辚(lín)B.省.识(xǐnɡ) 干.云霄(ɡān) 沙鸥.(ōu)C.青冢.(zǒnɡ)盘飧.(sūn)戍.守(shù)D.旧醅.(pēi)万壑.(hè) 金樽.(zūn)答案C解析“冢"应读zhǒn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兵车行.行:出发B.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C.独留青冢.向黄昏冢:坟墓D.信.知生男恶信:确实答案A解析“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后为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句例句:武皇开边意未已.()A.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B.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答案D解析都作“停止"讲。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耶娘妻子..走相送B.行人..弓箭各在腰C.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D.归来头白还戍边..答案D解析A项为“妻子儿女”;B项为“士兵”;C项为“华山以东".5.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武皇开边意未已 B.归来头白还戍边C.古来白骨无人收D.禾生陇亩无东西答案D解析“陇”通“垄".6.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B.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C.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D.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答案B解析B项为夸张,其余为顶真.7.下面是关于杜甫的上联,请以李白为内容,对出下联.(上联)江畔孤舟,途中瘦马,沉郁顿挫,尽显诗圣品格(下联)①花间美酒,醉后狂歌,豪放飘逸,才是谪仙本色②天上明月,杯中美酒,豪放飘逸,更露谪仙风骨8.根据具体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掌握唐诗宋词的特点。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唐诗宋词,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经典唐诗宋词的解析和背诵。

教学难点:1. 唐诗宋词的艺术特色和内涵。

2. 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唐诗宋词概述1. 导入新课,介绍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唐诗宋词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其背景。

3. 分析唐诗宋词的特点,如韵律、意境、情感等。

第二课时:唐诗欣赏1. 选取经典唐诗,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进行解析。

2. 让学生反复品读,体会唐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指导学生进行背诵,要求熟练掌握。

第三课时:宋词欣赏1. 选取经典宋词,如《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进行解析。

2. 让学生反复品读,体会宋词的意境和情感。

3. 指导学生进行背诵,要求熟练掌握。

第四课时:唐诗宋词比较1. 让学生对比分析唐诗宋词的不同之处,如主题、形式、表达手法等。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唐诗宋词的艺术特色。

3. 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第五课时:古典文学鉴赏方法1. 讲解古典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作者背景、理解词句含义、品味意境等。

2. 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鉴赏一首唐诗宋词。

3.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进行鉴赏和赏析。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3. 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唐诗宋词的背诵熟练程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唐诗宋词鉴赏》2. 参考资料:相关唐诗宋词的解析、鉴赏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播放相关音乐等。

唐诗宋词专题试卷答案

唐诗宋词专题试卷答案

唐诗宋词专题试卷答案篇一: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2004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2005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yǎo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颈联”就是第三联,这是阅读古代诗歌应该掌握的常识。

什么是对仗?构成对仗的词语,必须是词性相同和相对的词,或结构相同的短语,处于上下联的位置。

答案:“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

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

关于唐诗宋词的书

关于唐诗宋词的书

关于唐诗宋词的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自唐宋时期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推崇。

这些经典作品以其精美的词汇,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每一个阅读者。

以下是推荐的关于唐诗宋词的书籍:
一、《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甫所作,汇集了唐朝三百首最优美的诗歌。

这本书的文字描写生动、情感深刻,通过描绘唐代社会的人物故事和自然景观,展示了唐朝时期人们的风貌和思想。

二、《全宋词》
《全宋词》是一部汇集了宋代大量文化精华的作品集。

其中,包含了近五千首作者不同的诗歌,涵盖了当时文化上的主题和风格。

《全宋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唐诗鉴赏大辞典》
《唐诗鉴赏大辞典》是一本权威性的唐诗专题书籍。

书中对唐诗的文学特点、语言风格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都有详细的描述。

该书是一本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诗歌鉴赏读物。

四、《李清照评传》
《李清照评传》是一本深入了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书籍。

该书以李
清照词为主要内容,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准确而
全面的描绘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形象。

五、《唐宋诗词全解》
《唐宋诗词全解》是一本云集诸多名家之才,旨在彻底解析唐宋诗词
的文字与艺术魅力。

全书涉及诗歌格式、韵律运用、词汇解释等方面,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唐宋诗人作品全方位的解码书籍。

以上是关于唐诗宋词的推荐书籍,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都充分证明
了唐诗宋词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一专题检测(一)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一专题检测(一)

专题检测(一)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CA.缈丽(qi) 擎席(y如)江港(zhU) 旗外(jiAn) B.凤网(qu4) 壁雪(s&n) 南逋(p。

)绿圾pin)C.江畔(pGn) 鸾鸟(lu4n)皎皎0询0)沙汀(ling)D.”尘(qi*i),舟(piAn)体板(zhEn)碎石(jiC)解析A项“筵”应读丫加。

B项“霰”应读xi*n。

D项“纤”应读xiA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佩惊物候新(特别、尤其)忽闻歌声啰(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港(指水中陆地)日售孥(深远)C.然强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宁为日本凤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承受得住)咳咳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答案C解析百夫长: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蔽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D.淑气催黄鸟答案A解析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

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献。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B解析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B.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体裁,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

C.本诗虚实相生、黑白相辅,并从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使本科学员系统而有重点地学习并掌握唐诗宋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唐诗宋词的发展历史、主要作家群体及主要流派的艺术成就;2、通过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培养学员具有阅读、鉴赏、分析、评论唐诗宋词的能力,为从事大中小学语文教学或其他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自学与治学能力,用先进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二、教材和参考书教材: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三卷第四、五编;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

并参考以下书目:1、《中国文学史》(二)(三)游国恩等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北京第1版2、《中国文学史》(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北京第1版3、《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赵义山、李修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4、《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5、《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6、《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7、《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四卷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9、《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北京第1版10、《中国词学批评史》方智范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三、课程内容上编唐诗第一章唐诗的发展状况第一节绪论一、唐诗繁荣的原因(一)客观环境(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士人心态)对文学的影响:1、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2、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的影响;3、唐代文化繁荣的环境对诗歌的积极影响(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对唐诗繁荣的积极影响);(二)唐代士人生活对文学的影响。

唐诗宋词选读文学常识总复习(含答案)

唐诗宋词选读文学常识总复习(含答案)

唐诗宋词选读文学常识复习一、关于诗歌概述1、从内容角度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2、从形式角度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3、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唐诗专题1.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

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迥、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四杰十分敬佩,他在《戏为六绝句》中称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后以“不废江河”赞扬作家或其作品流传不朽。

(1)王勃,字子安,有《王子安集》。

(2)号称“吴中四士”的是张若虚和贺知章,包融,张旭。

张若虚的诗风格近于齐梁体。

《春江花月夜》别具特色,历来为人们称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专题
熊国华主讲
第一讲:唐代文学概述
唐代文学:指公元618年—907年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隋炀帝杨广时期爆发农民起义。
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建立唐朝。
627年李世民做皇帝,贞观之治。
755年爆发“安史之乱”。
907年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李白:“梁陈以来,艳薄斯极,将复古道,非我而谁?”
韩柳“古文运动”。
注经文化。“述而不作”。
在创作实践上扫荡了宫体诗风,创作
了一批能体现他革新主张的优秀作品。
《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
《登幽州台歌》28页: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楚辞·远游》:“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咏物诗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第二节:初唐四杰
年少才高,官小名大
王勃650——676,字子安,9岁著《指瑕》十卷。颜师古《汉书注》。神童,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P.7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时间空间设计,物理时空,心理时空。
空间变形。
杨炯:五律《从军行》17页,边塞诗,笔力遒劲,气势雄健。
瑶笙燕始归,金堂露初唏。
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
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
“六对”: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八对”。
沈佺期和宋之问。“沈宋”
《独不见》22页:不胜其愁,迁怒明月
《渡汉江》史.227泷州,异常心态,情结。
贡献:使律诗进一步定型化和规范化。“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标志着律诗成熟定型。
3佛道盛行。居士
二山水田园诗派的特点
1诗体以五言为主;
2风格学习陶、谢,以恬静清朴为主,较少奔放雄浑;
3题材侧重山水田园,较少反映批判现实生活。
4、思想接近佛道,比较消极,追求清静闲适的精神生活。思想性不强,但艺术成就高,影响大。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杜甫:“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王维:诗佛,高人,正宗。
第二节:孟浩然(689—740)
布衣。鹿门山。“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存诗200多首,田园隐逸诗;山水行旅
诗。清新质朴、平和冲淡,但不乏壮逸之
气。
上承陶、谢,下启王、李,开盛唐山水田园诗风气之先的重要诗人。“王孟”
《过故人庄》33页。访
沈德潜:“语淡而味终不薄。”
闻一多:“淡到看不见诗。”
唐代文学成就
1、唐诗:黄金时代高峰
(1)从诗人和作品的数量来看
人才辈出,佳作如林。
《全唐诗》《全唐诗外编》51000多首诗歌,诗人有2千多家。
(2)从作品的题材内容来看
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世界。“诗史”
盛唐精神。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批判性。“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闺怨诗
(3)从诗歌艺术的表现形式看
陈子昂的诗标志着齐梁诗风的结束,预
示着唐诗高潮的到来!
第三讲:王孟研究
第一节: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王湾、裴迪、邱为等人
一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原因
1盛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2唐代社会隐逸成风。A终南捷径;B亦官亦隐;C失意退路;D晚年优游;E不与统治者。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七言歌行《长安古意》,脂粉气较少,“沿用宫体又突破宫体”。
骆宾王:《帝京篇》,“绝唱”。《畴昔篇》自传体长诗。《讨武曌檄》
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
在题材内容上突破了宫体,由宫廷走到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增强了诗歌的思想意义。
在艺术形式上,王、杨擅长五律,使五律渐趋成熟并初步定型;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七古写得更完美。
人类对宇宙时空的千古慨叹!
艺术特点:
1、作者完全舍弃了一切人生不幸遭遇的具体描绘,而把读者引入纯粹的宇宙时空的慨叹。抽象性和共同性,成为最能激动人类心灵的人性的感受。
2、诗人采取了时间对比和空间对比,突出地表现了一种俯瞰古今和人生的伟大的孤独感。
瞬间性
张若虚:明丽纯净,兴象玲珑,以情韵取胜,优美
陈子昂:苍劲豪放,雄浑阔大,以风骨取胜,壮美
3、唐传奇
文言文的短篇小说。成熟阶段。
4、词:是一种配合隋唐以来产生的新
音乐——燕乐的新体诗。也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琴趣、乐章、乐府。
5、变文:是寺院僧侣向群众宣讲佛经
画叫变相,文字底本叫变文。
韵散相间,说唱结合。章回体。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2盛唐时期(713——770)鼎盛期
3中唐时期(771——835)丰富期
4晚唐时期(836——907)夕阳返照期
第二讲:初唐诗歌
第一节:上官仪和“沈宋”
沿袭齐梁的浮艳文风,宫体诗和骈文,修辞性和装饰性。
上官仪:字游韶。
“上官体”: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写的宫体诗,大多是应诏、侍宴、奉和之作,特点是绮错婉媚、讲求对仗,时人争相仿效,号为“上官体”。
熊国华:“写一次宴会的全过程。”
请柬——赴宴——宴会——告辞
意犹未尽,再次相约
至功无功,至法无法。体
《春晓》
艺术特点:
A、诗体大备,B、臻于成熟
C、流派众多,D、风格多样
“上官体”,“文章四友”,“初唐四杰”,陈子昂。
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李白,杜甫。
以卢伦、钱起为代表的“大历十才子”、“元白”通俗;“韩孟”奇险;
“小李杜”、温庭筠(八叉)。
鲁迅:“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2、散文(古文)
骈文:辞藻、声律、对仗、用典。
6、政治经济的发展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7、文化的开放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宗教自由,思想活跃,文禁松弛
中外交流/南北交流
胡马
胡酒
胡服
胡舞
胡乐
胡姬
8、作家素质的提高。九品中正制
文人相亲(轻)
9、文学本身发展的结果
“永明体”
10、统治者的提倡和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以诗取士”。
唐诗的分期
1初唐时期(618——712)准备期
第三节:陈子昂
1、生平思想(659——700):字伯玉
,四川射洪县人,出生于富豪之家。晖上人。
2、对唐诗的贡献:
在理论上明确提出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
《修竹篇序》史.230提出“兴寄”和“风骨”作为诗歌革新的口号。壮大昂扬、刚健清新的美学风格。“声律”
陈子昂:“以汉魏变齐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