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想史绪论
科学思想史绪论

“科学”一词的定义
但是,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公认 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 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 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 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 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 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科学思想史绪论 张胜光制作 21
科学思想史绪论 张胜光制作 19
这个事情说明了什么呢?它表明,独立 的科学传统的形成是非常非常晚的事情, 在这以前,科学寄附在别的传统之上。
从历史上看,真正意义的近代自然科学, 是从1543年哥白尼“天文学革命”以后才 发展起来的,而在此之前,科学是依附在 所谓“自然哲学”甚至神学里的。
科学思想史绪论 张胜光制作 20
科学思想史绪论 张胜光制作 18
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体系的原著是《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1687),进化论最伟大的先驱拉马克的 代表作是《动物哲学》(1809),近代原子论在化学 中的复兴者道尔顿的著作是《化学哲学的新系统》 (1808),光之波动说的光大者、英国物理学家托马 斯·杨写过《自然哲学讲义》(1807),而且以这个 题目作为当时教科书的名字是比较普遍的。
内容: 第一,学习后的真实感受; 第二,围绕本课程讲授内容的深入思考,自己
写一篇文献综述或小论文。
科学思想史绪论 张胜光制作 11
科学思想史教学大纲

科学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1010课程名称:科学思想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thoughts开课学期:3学时/学分:32 / 2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课开课专业:哲学选用教材: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主要参考书:1、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J.E.麦克莱伦第三、H.多恩:《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3、关士续编著:《科学技术史简编》,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一、课程简介:科学思想史这门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科学思想、概念和理论在历史上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作为一种人类认识现象和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其发展过程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哲学理论思维能力。
该课程共包括六章,分别介绍古希腊时期的科学技术、中世纪的科学技术、16、17世纪近代科学的诞生、18世纪技术革命与科学进展、19世纪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和电气革命以及20世纪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
This course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Thoughts ,mainly introduces to the students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cientific ideas,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history , to le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objective law whic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s a kind of human cognitive phenomenon and as a social and historical phenomenon, follow with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to let the students know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tatus and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cial development, to let students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thinking with philosophy theory. This course includes six chapters, respectively introduce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ncient Greec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iddle ages,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science in 16th and 17th Century ,the scientific advance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 18th Century,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electrical revolution in 19th century ,and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0th Century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科学思想史是本校哲学专业的选修课之一,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哲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性和辅助性知识方面的帮助。
科学思想史绪论

2020/8/5
25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 事实上,从科学史上的哲学家传统中,可以 很容易看出科学的实质是人类对于未知的一种远 征,是人类神圣好奇心的表现。
• 从科学史上的另一种传统——工匠传统中, 我们又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技术的实质在于技术是 人们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手段的集合,是人类不断 改善自己生活状态所取得的物质成果。
2020/8/5
36
空間弯曲就好像把一塊石子放在橡皮模上 石子=重力
橡皮模= 弯曲的空間
2020/8/5
37
•
第四就是创新精神。任何一个科学理论它必须
要能够解释现实,也要能够预测未来。当一个科学理
论既不能解释现实,也不能预测未来的时候,它就要
发生突破,发生革命。
• 就像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家认为已经非常完美 的经典物理学,甚至认为它就是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小 数点多少位的完善问题了,但是突然发现它解释不了 光速不变的原理,这就是当时说空中飘来了两朵乌云 一样,所以就给物理学确确实实带来了危机,那么这 样就产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020/8/5
1
本章目录
31 教学目的和方法 2 什么是科学 3 什么是科学精神 4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35 东西方历史发展之谜
2020/8/5
2
2020/8/5
3
教学目的
• 提高科学素养 • 弘扬人文精神 • 纵论古今人物 • 启迪科学智慧
2020/8/5
4
教学内容
• 第一篇 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科学思想史) • 第1章 文明古国 第2章 古代中国 • 第3章 11-15世纪 第4章 16-17世纪 • 第5章 18-19世纪 第6章 现代物理学革命 • 第7章 现代大科学 第8章 生态自然观
科学思想史-副本1.2.1 什么是科学

科学思想史:第一讲绪论一.西方文化大传统中的科学史1、什么是科学科学的界限科学规范科学革命2、西方科学传统及特征3、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主线二、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的科学史三、如何学习?一、西方文化大传统中的科学史1、什么是科学?【澳】艾伦.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邱仁宗译【德】汉斯. 波塞尔:《科学:什么是科学》李文潮译……1995和1996,美国五个州相继通过一项新法案,要求州立学校科学课程给予圣经“创世科学”与进化论同等地位。
阿肯色州提交议会,“特创论与进化论”法案奥弗顿法官概括了科学的标准:a) 遵循自然规律;b) 根据自然规律解释现象的能力;c) 在经验世界里是可检验的;d) 它的结论是暂时性的,不必是最终的结论;e) 它是可证伪的。
中国:废医论“人为自然立法”“康德是理性时代的最高产品,但是他却要推究理性的限度何在。
理性只能使人知道现象界,而不是本体界。
”科学与实在“康德以前的哲学都汇归到康德处,康德以后的哲学都由康德开出。
”1)科学的界限康德问题重提:三大批判三大问题•纯粹理性批判——人类可以“知道”什么?•判断力批判——人类能“希望”什么?•实践理性批判——人类应该“做”什么?科学的界限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科学可以说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可以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研究。
(科学的)目的在于给表面上一团混乱的现象带来秩序和简单性。
因此通过科学走向实在,就只能在实在的几个不同的方面,就只能得到用简单化了的线条绘成的图画,而不能得到实在自身。
——P2(英)丹皮尔:《科学史》科学的界限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
用以表示范例、模式、模型等。
并推广到包括范例等在内的重大科学成就。
以至表示某一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一整套规定之类。
亦译范式、范型。
2)科学规范(paradigm)范式在科学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无范式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T S.Kuhn科学共同体的共有信念,这种信念建立在某种公认的并成为传统的重大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一种把握研究对象的概念框架,一套理论和方法论信条,一个可供仿效的解题范例,它规定了一定时期中这门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途径,同时也决定着某种形而上学信念和价值标准,即自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科学思想史指南》编者前言:走向科学思想史研究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科学史- 科学史总论:《科学思想史指南》编者前言:走向科学思想史研究文章来源: 《科学思想史指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加入时间: 2003-06-02阅读次数:3237 次《科学思想史指南》编者前言:走向科学思想史研究吴国盛一如何发展我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长期是自然辩证法界青年同仁热烈谈论的主题。
我曾在“自然辩证法辨”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看法,我认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四大学科应逐步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中突出出来,进而成为我们事业的主体学科,这应是自然辩证法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
”问题不在于发展所谓自然辩证法学科,因为根本不存在这样一门学科,而在于建设尚不存在或尚不完善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诸学科。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自然辩证法界实际上已形成了两个群体,一个是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哲学群体,另一个是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群体,两个群体间存在着一种事实上的分工:哲学群体大体关注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科学思想史问题,而社会学群体则大体关注科学社会史、科学社会学以及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问题。
作为哲学群体中的一员,我们愿意为建设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科学思想史三个学科略尽绵薄之力。
学术事业是在积累中获得进步的。
现在看来,那种一味热衷于发现新规律、创造新概念、追赶新思潮,热衷于批判、革命、突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实际上使学术事业长期处于绯徊和停滞不前状态。
但是学术的渐进积累并不是实证主义意义上无先入之见、无边无际的积累,恰恰相反,任何积累都是在一个相对稳定不变的背景框架即范式中进行的,范式的出现标志着学科的建立和学科建设的开始。
应当承认,甚至在我们自然辩证法界的哲学群体中也相当程度上缺乏学术规范,比如,我们甚至可能就本领域的某一篇文章是不是一篇学术论文达成不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再如,各大学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研究生们连共同的名著选读课也没有,学术背景相当不一。
科学思想史内容概要

1、导论定义:今天所谓的“科学”,是在16、17世纪以来形成的特定的意识形态,包含着对事物的特定看法、处理问题的特定方法、知识制造的特定机制。
科学为人类规定了如何看待自然、研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式。
今天所持有的“科学观”本身是历史过程的产物,是斗争的产物,在这种斗争中仅仅只有得胜了的观点才幸存下来。
今日科学的本质:数学化的看待自然科学1(S1):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经验陈述或形式陈述,以及由一定时间内被人们接受了的科学知识所构成的理论和数据的一种集合。
体现在教科书和科学论文中。
没有被真正地看成人类的行为,很少引起史学家的兴趣。
科学2(S2):由科学家们的活动或行为所构成,是作为人类行为的科学包含了作为某种过程结果的S1,但这个过程本身在S1中并没有得到反映。
通常在教科书和科学论文中找不到,必须与历史材料的利用结合起来。
是科学史研究的对象科学史可以称作历史吗?科学史之所以成为历史,是因为搞科学史的人所思考的是历史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
研究科学史需不需要精通特定的科学?观点1:大多数科学史学家对他们所研究的科学了解甚少,因此他们阅读科学著作的序言而对科学著作本身却不予理睬。
如果他们不是数学家,那么他们就没有权力干涉数学史和理论物理学史。
观点2:现代科学史家首先是一位史学家,因此不需要精通他正在研究的那门科学的技术内容。
科学史独立于科学本身科学史的研究对象与科学的对象毫无关系科学史与技术史观点1:科学和技术的确是不同的领域,但是在科学史和技术史之间不存在也不应当有某种明显的界限。
观点2:技术史不能作为科学史的附属物来对待,首先应当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对待。
科学史的“作用”读史明智,历史具有一种教育、启发或引起争论的价值为科学服务。
帮助理科教学,为科学知识包上糖衣看看以前做了些什么,以及还留下些什么要做从历史中为现实的科学难题寻找答案科学史家的科学史对科学研究基本上没有直接的用处为现实服务。
科学史的意识形态功能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史为现实科技政策服务研究科技的社会运行规律,帮助制定科技政策,研究制约科技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思想库为素质教育服务。
《科学思想史》课件

02
古代科学思想
古希腊的科学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
强调数学和逻辑推理在科学中的 作用,认为万物皆数,试图用数 学和逻辑解释世界。
亚里士多德学派
重视观察和归纳推理,对自然世 界进行分类和解释,对生物、物 理等领域有重要贡献。
伊壁鸠鲁学派
主张原子论,认为世界由原子构 成,反对超自然解释,强调经验 和观察。
量子力学的建立
量子力学解释了微观粒子如电子 、光子的行为,揭示了微观世界 与宏观世界之间的根本差异。
信息时代的科学思想
信息论的诞生
香农提出信息论,为信息时代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影响了通信、计算机科 学和数据科学等领域。
计算机科学的兴起
计算机科学的诞生和发展改变了人类 处理信息和数据的方式,推动了人工 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发展。
VS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 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THANKS
感谢观看
牛顿时代的科学思想
总结词
自然法则的探索,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宇宙秩序的 重新认识。
详细描述
牛顿时代的科学思想以探索自然法则为核心,通过数学方法 对物理现象进行定量描述和预测。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为科 学革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秩序的重新认识。
达尔文时代的科学思想
总结词
生物进化的发现,对物种起源的重新解释,以及对人类在自然界地位的重新定位 。
领域。
科学思想史的重要性
理解科学思想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 地认识和理解科学的本质和价值。
科学思想史对于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 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思想演化探析

科学思想演化探析作者:张檀秋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23期摘要:科学思想史作为科学史的一个分支,又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领域。
关键词:科学思想;演化;探析对于科学思想史的研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是科学思想史?”,日本学者板本贤三在他的《科学思想史·绪论》中说道:“科学思想史似乎开始于规定‘科学思想’的含义,但又无法预先明确‘科学思想’这一概念。
目前,只能就科学家对待研究对象的态度作出规定,既把它当做科学家的自然观和研究方法加以历史的追述。
”因此研究科学思想史,不仅要叙述科学思想的发展过程,还需要探索科学思想的发展规律。
我们不禁问道:“古代人是怎样理解世界的?人们最初是通过什么范畴来体验自然的?”科学是非常古老的,就像人类一样古老。
人类花费了4000多年才发展出了我们称之为客观科学的体系。
它的产生在于解决生存的需要。
为了生存,人们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这种适应则被称为技术。
但技术通常来自对经验的观察和学习,而不是实际的理解。
我们观察整个自然界,许多的动物都存在着改善自己生存的环境,也都存在着彼此之间的交流。
然而仅仅在技术与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仅仅是在形式思维过渡到目的性思维的时候,科学才得以存在。
一、偶然性科学思想史作为科学史的一个分支,又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原始的人类家族可以上溯至1500万年前,有些原始人类之树的分支已经灭绝了,但有一支最终进化成了现代人。
当人类用石头敲打另一块石头,以及发现用击打的方式来获取火种时,原始人类才可以说是进化成了智人,即“有思想的人”。
他们不仅大脑进化了,手、眼、脚以及人的骨骼都存在相应的进化,行为也更为丰富和灵活,超过了其他所有的动物。
在人类的攀升当中,重要的有对于火的运用、冰纪的农业革命,但最关键的、跨度最大一步就是游牧生活转向村居农业。
在冰纪末期发生的新种植物的大爆发当中,一种杂交物种小麦在中东出现了。
人类收获了小麦,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种植小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事实上,从科学史上的哲学家传统中,可以
很容易看出科学的实质是人类对于未知的一种远
征,是人类神圣好奇心的表现。
从科学史上的另一种传统——工匠传统中,
我们又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技术的实质在于技术是
人们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手段的集合,是人类不断
改善自己生活状态所取得的物质成果。
对科学和技术的简要概括
教学参 考书
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
北大出版社
王梓坤
科学发现 纵横谈
二十世纪
科学技术
简史
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
的艺术
关于考试方法
1、平时考勤; 2、手写一篇5000字的学习体会文章,两部分 内容: 第一,学习后的真实感受;
第二,围绕本课程讲授内容的深入思考,自己
写一篇文献综述或小论文。
第二节 什么是 科学?
科学的两个来源
科学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来源,首先是 好奇心,以及获得一个整体世界观的内在 要求。 人类永远需要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个 家园,一个不会因为千变万化的眼前现象 而经常改变的理解框架,一种系统地理解 世界的方式。这种内在的要求构成科学史 上的哲学家传统。
第二个来源是,为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 需要,人类必须提高自己制造、使用和改进 工具的技艺和能力,广而言之,人类需要提 高自己支配自然界为自己服务的能力。在这 里形成了技术和工艺的进步,以及近代大工 业的发展,这构成了科学史上的工匠传统。
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
《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 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Scientist”一词的由来
“科学”在英语里是Science,但这个词 在英语里出现却很晚,technology “技术”这
个词出现的比Science还要晚一些,而“科学
家”一词出现的就更晚了。这是非常耐人寻 味的一件事情。
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
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
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 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 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达尔文对科学的定义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 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 即事实与规律。 但是,一般公众往往只是把科学当作实 验室里发现的事实,而往往忽略了隐藏在科 学发现后面的科学精神。
今日所谓科学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晚近的东
西。许多读者也许不信,“科学家”(Scientist)
一词直到十九世纪才出现。那是在1833年剑桥召 开的英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会议上,著名科学史 和科学哲学家威康· 休厄尔建议仿照“艺术 家”(artist)一词创造出一个新词“科学家”, 用来称呼像法拉第那样一些在实验室中探索自然 奥秘、增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
什么是科学?
如果我们要问这样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科学? 第二,科学开始于何处? 第三,作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他最重
要的品质首先是什么?
你该如何回答呢?
我们可以这样回答: 第一,科学是对于未知的一种远征; 第二,科学开始于好奇,科学开始于猜谜
第三,作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他最重要的
品质首先是要有神圣的好奇心。
数学原理》(1687),进化论最伟大的先驱拉马克的
代表作是《动物哲学》(1809),近代原子论在化学
中的复兴者道尔顿的著作是《化学哲学的新系统》
(1808),光之波动说的光大者、英国物理学家托马
斯· 杨写过《自然哲学讲义》(1807),而且以这个
题目作为当时教科书的名字是比较普遍的。
这个事情说明了什么呢?它表明,独立
绪论
本章目录
1 3 2 3 4 5 3
教学目的和方法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东西方历史发展之谜
第一节
关于本次扬人文精神 纵论古今人物 启迪科学智慧
教学内容
第一篇 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科学思想史)
第1章 文明古国
第3章 11-15世纪 第5章 18-19世纪
科学精神的五个方面
科学精神首先体现在好奇和探索精神。科 学始于好奇。“天上星,亮晶晶,数来数去数不 清”。它最早是好奇:为什么人生下来是人?猫 生下来是猫?狗生下来是狗?好奇,所以人的好 奇心是科学诞生的第一动力。 所以我们经常说,在教育当中要保持我们孩
第2章 古代中国
第4章 16-17世纪 第6章 现代物理学革命
第7章 现代大科学 第8章 生态自然观
教学指导思想
我国古代的著名军事家孙子在谈到战争 艺术的最高境界时说过:“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将其类比到教学艺术上,我们是否可以
说:“不教而启人之智,善之善者也!”
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 我们不期望大家能够记住些什么, 但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想到些什么。
的科学传统的形成是非常非常晚的事情,
在这以前,科学寄附在别的传统之上。
从历史上看,真正意义的近代自然科学,
是从1543年哥白尼“天文学革命”以后才 发展起来的,而在此之前,科学是依附在 所谓“自然哲学”甚至神学里的。
“科学”一词的定义
但是,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公认
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
读者也许要问,在出现“科学家”一词
之前,像牛顿那样的大科学家被称做什么呢?
要知道,到了1833年.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大科
学家已经不计其数了,他们的名分是什么?
原来,他们自称也被称为自然哲学家,他 们自以为从事的是自然哲学研究。对这一点, 我们从许多科学著作的名字中亦能看出。
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体系的原著是《自然哲学的
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人们对未知的一种远征。科学的 目的在于不断地有所发现。 什么是技术? 技术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成果。技 术的发展在于不断地有所发明。
第三节 什么是 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
狭义的科学精神 = 理性,即求真
广义的科学精神 = 求真、求善、求美
求真 = 理性 求善 = 人性
求美 = 超越性
科学家最高的奖赏,不在于奖金和赞扬,
而在于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科学”一词的起源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 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 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
19世纪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英
语的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