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建筑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
江南韵味探秘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

江南韵味探秘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也是世界园林中的瑰宝。
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出江南地区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为大家揭示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探秘其中蕴含的江南韵味。
一、苏州园林的历史渊源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而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则是宋、元、明、清等历代。
这些园林以自然、环境、文化的整合为原则,又结合了北方园林的布局和南方园林的风格。
苏州园林凭借其特有的造园理念和独特的建筑技艺,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二、苏州园林的特点1. 四季花开,景色宜人:苏州园林多以假山、水池、草地和花园为主体,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语花香。
春天,众多的花卉繁盛绽放;夏天,湖水清凉、绿树成荫;秋天,园内各种红叶交相辉映;冬天,庭院银装素裹、静寂宜人,四季景色各有风采,深受游客喜爱。
2. 地脉与空间的巧妙结合:苏州园林以水为脉,通过水的流动,划分出各个景点,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
对水的利用、造型、流动、布置等方面独具匠心,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效果。
3. 以山水画为灵感,追求自然之美:苏州园林的设计灵感常常来自中国传统山水画,力求通过景观的布置和疏密有致的植物组合,再现山水画中的优美意境。
三、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1. 园内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建筑特色,多采用重檐歇山式、翘角歇山式和天井式等传统建筑形式。
建筑通常以木结构为主,重点突出柱子和檩上的雕刻,精致而又富有艺术感。
2. 利用智慧布置的景点如假山、亭台、廊桥等都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
各式假山,从大自然中选取形势奇特,曲线流畅的石块,经过巧妙的组合,形成了栩栩如生的山石,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1. 清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苏州园林是清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文人都曾在此饮食作乐、写诗作画。
他们以园林为背景,以自然美与人文情为题材,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
2. 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苏州园林不仅要求在园林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更要体现出江南地区的文化底蕴,各种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园林一一呈现,对游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与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与文化内涵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与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典雅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精心的布局和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本文将介绍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和文化内涵,并探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园林的典雅景观苏州园林以其独特而典雅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出多样的景观,以营造出宜人而舒适的环境。
在苏州园林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不同的景点,如池塘、假山、廊柱、花坛等,这些景观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精致而和谐的整体。
苏州园林的典雅景观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特点。
园林内的建筑和景观被精心布局,以营造出宁静而恬淡的氛围。
园林中的建筑多以小型建筑为主,如亭、楼、厅,这些建筑与池塘、假山等自然景观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精巧而温馨的氛围。
二、园林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不仅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园林融合了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以及哲学、宗教和文化思想等丰富的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审美理念。
1. 融合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苏州园林中的建筑、景观和装饰常常与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
在园林的各个角落,可以看到雕刻、壁画、花窗等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才情。
园林内常常可以见到摆放有诗词碑刻的亭台楼阁,这些碑刻记录了文人们对园林的赞美之词,也成为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体现哲学、宗教和文化思想苏州园林中的景观和布局常常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和文化思想。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四明山”的设计,展现了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念。
园林中的假山、水池等景观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和宇宙观念。
园林中的建筑多以传统的木材结构为主,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艺和精神。
三、苏州园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州园林景点讲解

苏州园林景点讲解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苏州园林景点的讲解,主要包含历史背景、园林布局、建筑特色、文化内涵、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和旅游信息等方面。
一、历史背景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当时吴国在苏州地区建立了都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逐渐成为了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城市。
在明清时期,苏州园林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形成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为代表的著名园林。
二、园林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对称和平衡,以水景和山景为主要特点。
园林中的水池是整个园林的核心,围绕着水池布置有假山、亭台、长廊等建筑和景点。
园林的布局通常是不规则的,通过曲径通幽的道路和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将整个园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三、建筑特色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细节和装饰。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为双层结构,四面有门窗,楼阁内有扶手、栏杆等设施。
建筑的檐口、梁枋等部位都有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体现了中国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
四、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融合了儒、释、道等多种文化元素。
园林中的景点和建筑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如“留园”寓意着留住美好的时光,“拙政园”表达了远离尘世、归隐山林的愿望。
此外,苏州园林还借鉴了中国古代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致。
五、园林景观苏州园林的景观丰富多样,包括山石、水景、植物等多个方面。
在山石方面,园林中的假山和石笋形状各异、错落有致,通过借景、漏景等手法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在水景方面,园林中的池塘、溪流等水景与周围的建筑和景点相得益彰,形成了优美的水墨画效果。
在植物方面,苏州园林四季有花,处处有景,通过精心配置的植物群落营造出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景观效果。
六、植物配置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注重季节变化和层次感。
在配置过程中,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按照不同季节的生长特点进行搭配。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苏州园林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巧玲珑:苏州园林重视巧妙利用有限的空间,以小见大,把复杂的建筑和景观以精巧的方式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广阔的视觉感受。
2.疏密有致:苏州园林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多样性的景观,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和植被,使游客在园中感受到不同的景色和氛围。
3.假山和水景:苏州园林中最为常见的景观是假山和水景,假山造型多样,有的仿似山峰,有的仿佛仙境,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想象空间;水景则以小型溪流和池塘为主,水质清澈,环境宜人。
4.借景手法:苏州园林重视园内景物与外界山水的衔接,通过设置透光窗和景顶等,将外部的美景自然地引入到园内,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扬州圆融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的风格特点主要有:1.古雅典丽:扬州圆融园注重布局的轻巧和建筑的精致,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出丰富的景观,给人以古雅典丽的感觉。
2.曲径通幽:扬州圆融园强调道路的曲线和变幻,游客常常需要绕过弯曲的小路才能到达目的地,给人以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3.花木扶疏:扬州圆融园注重花木的种植和绿化,园内的花木茂盛,衬托出青翠的草坪和清澈的水景。
4.曲水流觞:扬州圆融园内有许多的水景,如河流、湖泊和喷泉等,水流曲折,水质清澈,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厦门园林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它的风格特点主要有:1.独特的亚洲风情:厦门园林融合了中国、日本和泰国的建筑风格,给人以独特的亚洲风情,让游客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融。
2.山水并存:厦门园林注重山水的布局和景色的变化,园内有山峰、湖泊、溪流等,以及各式各样的花卉植物,给人以多样性的感觉。
3.石桥和水榭:厦门园林中常有石桥和水榭,石桥穿过溪流,与水榭相互呼应,给人一种优雅宜人的感觉。
4.牌楼和拱桥:厦门园林中的牌楼和拱桥是典型的中国建筑形式,经过日本和泰国的改良,给人以古朴而又独特的感觉。
对中国古典建筑苏州园林进行分析

02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通过巧妙的空间利用和景观设计,
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游览路线和引人入胜的景观。这些园林不
仅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
趣和文化内涵
01.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以"文人园"为代表,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园中的建筑多以木材 和砖石为主要材料,结构简洁而典雅,雕刻精致。屋顶多采用坡屋顶形式,以青瓦覆盖, 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
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
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
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
苏州园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作为历史文化 遗产的重要载体,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审美 观念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研究和保护,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苏州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 代表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通过保护和传承苏州园林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 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2
1 2 3 4
概述 建筑风格 水景处理 植物配置
目录
CONTENTS
5 6 7
文化内涵 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
保护与传承
01
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造园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少数可追溯到宋朝。它们以水
景为主导,注重借景、堆山、理水、植物配置等元素的协调,
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氛围
促进传承发展:通过 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 教育活动和文化交流 活动,加强对苏州园 林历史和文化内涵的 传承与弘扬。鼓励社 会力量参与园林的保 护和开发利用,促进 苏州园林在当代社会 中的可持续发展
苏州园林的特点的介绍

苏州园林的特点的介绍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其建设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园林布局的巧妙设计,成为了世界园林文化的珍贵遗产。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
一、精美的造园艺术苏州园林注重园林景点的精致布置和艺术式样的独特创造。
这些园林利用水池、湖泊和人工山水设施,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建筑手法,使景点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
苏州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通过砌石、混凝土等材料建造高山、溪流和池塘,创造出独特的水陆景观。
同时,它还利用花木添景、雕塑造型和假山石料,以丰富园林景点的层次和空间感。
苏州园林注重细节,通过栽培花草树木和构造建筑设施等手段,使整个景区表现出优雅、含蓄且秀丽的特点。
二、严谨的园林布局苏州园林注重园林布局的严谨和合理性。
园林布局通常是融合了山水、空间和建筑等元素,以营造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苏州园林的布局常常以围墙作为界限,将园林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
每个区域内部都有各自特色的景点和建筑,同时,这些区域之间也通过廊桥和拱桥相连接,形成了一幅“园中园”的布局。
苏州园林在布局上追求宽敞、开朗和自然,通过疏密有致的植被安排、修剪整齐的树木和流动的水系,营造出一种迷你版的自然景观。
三、古老传统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成为了一个充满哲学、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借鉴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文化典故和宫廷建筑的设计,通过建筑结构、雕刻造型和传统艺术品展示,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比如,苏州园林常常利用园内的石刻、凉亭和小桥等建筑物来展示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通过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游人可以深入了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匠心独运的技艺表现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技艺和园林艺术的精湛表现,展示出中华民族建筑和园林文化的卓越智慧。
在苏州园林中,建筑物的精致制作、园林景观的精妙呈现以及小品的创作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和园林技艺的精湛水准。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笔记

一、课文简介《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构造特点以及历史文化背景。
作者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1. 突出意境:苏州园林注重营造意境,通过精心设计的布局、建筑、植物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环境氛围,让游人感受宁静、优雅的美感。
2. 追求自然:苏州园林以“山水”、“院落”、“亭台”等元素为主要构成,力求模拟自然山水,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
3. 注重布局:苏州园林以小见大、小有大用的布局手法为特点,通过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建筑布局,体现了我国园林建筑的设计精髓。
三、苏州园林的构造特点1. 明暗对比:苏州园林中常常利用建筑、植物等元素的明暗对比,制造出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感。
2. 水的运用:水是苏州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常以池塘、流水等形式存在,既滋润着植物,又为园林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
3. 建筑风貌: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多采用廊、亭、楼等传统古建筑形式,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色。
四、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1. 古代雅趣:苏州园林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贵族和文人墨客常在园中聚会、休憩、谈笑风生,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2. 宫廷园林:在古代,苏州园林也曾是皇帝和王公贵族们游玩休息的地方,因此园林的建筑格局和装饰风格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差别和主人的审美情趣。
3. 文化传承:至今,苏州园林所体现的意境、构造和文化精髓依然被世人传颂并继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五、作者的态度与感受1. 赞美与热爱:作者通过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热爱,表达了对我国园林艺术的敬佩与向往。
2. 启迪与反思:作者希望通过苏州园林的描述,启发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美的反思,在现代社会中弘扬传统,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六、结语《苏州园林》作为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以其深刻的主题内涵和生动的描述手法,展现了苏州园林的魅力和历史价值。
苏州园林的文化解析

苏州园林的文化解析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精华和特点,以下是对苏州园林文化进行的解析。
一、园林哲学苏州园林的设计和构建始终围绕着“山水之趣”这一主题。
它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借助自然的景观来创造出精致的园林,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的“山水情致”和“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
同时,在苏州园林中,更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雅致”、“精美”、“纤细”的审美情趣,这些都贯穿于整个园林中,成为苏州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园林工程苏州园林建筑工程的手工技术极度精湛,尤以假山、石舫、回廊为代表,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强调的是对工作的热爱、耐心、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于“物之美”的执着追求。
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建造者们,将这种精神的追求引入到园林建筑工程中,使得苏州园林充满了匠心独具的艺术造诣和人文气息。
三、园林文化苏州园林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精髓,更承载着中国园林文化中思想、美学、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内涵。
苏州园林中充满了对文化的强烈表达,例如对季节和自然的关注,对诗词和书画的兴趣以及对建筑和艺术的开放和包容。
这些元素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与兼容并包”的特点。
四、园林艺术苏州园林的艺术表现在建筑、园林设计和庭院艺术中都有体现。
建筑艺术方面,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水池等建筑物是别具匠心的艺术品,其中的假山体现了自然山石形态,又充满亲切感和人文气息。
园林设计方面,苏州园林的布局精妙,许多元素在整体设计中错落有致,但又紧密联系,是中国园林设计艺术的典范。
庭院艺术方面,苏州园林中的花卉和盆景、石桌石凳等庭院装饰物件,是中国文化中艺术品的代表,这些物件的设计和摆放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苏州园林简介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
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
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
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
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
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
最为悠久。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
的佳作。
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
清四大园林。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
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
历史。
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
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
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得名。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
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
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
美誉。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
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
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光。
全园建
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网师园:全园占地约八亩余,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
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
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
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形成
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
价值。
全园面积约九亩,东西狭长。
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
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
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
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
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
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
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
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
池北假山,全用
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掩映。
二。
苏州园林的特色
1、借景的造园手法
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
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
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
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
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
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
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
2、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
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3、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
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
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
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拙政园、留园、
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
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
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
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
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
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
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
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是伟大的历史建筑物!
4、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
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
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
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
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
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
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
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
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
获得精神满足的。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
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
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