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五单元(A卷)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2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单元测验2(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A.会.稽(Kuài)得车数乘.(chénɡ)B.履.危石(lǚ) 困窘织屦.(jù)C.趣.灌渎(qù) 离而腊.之(là)D.逡.巡(qūn) 穷闾阨.巷(è)解析A项“乘”应读“shènɡ”,古代一车四马为乘。
C项“趣”应读“qū”,“趣”通“趋”,“奔向”之意;“腊”应读“xī”,“干肉”之意,在此名词作动词。
D项“阨”应读“ài”,“阨”通“隘”,“狭窄”之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处穷.闾阨巷穷:贫穷B.履危.石危:危险C.惠子相.梁相:辅佐D.益.车百乘益:增加解析A项“穷”应为“偏僻”之意。
B项“危”应为“高”之意。
C项“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国相”之意。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A.趣灌渎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骛扬而奋鬐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解析A项“趣”通“趋”。
B项“恂”通“瞬”。
C项“鬐”通“鳍”。
4.对下列加点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C)①离而腊.之②郢人垩.漫其鼻端③上.窥青天,下.潜黄泉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⑤欲代子相.⑥日.凿一窍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解析①⑤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③⑥名词作状语,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鹓过之.,仰而视之.曰两个加点的“之”均指代鸱(即猫头鹰)。
B.已而大鱼食之.“之”指代鱼饵。
C.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加点的“此”“之”均指七窍。
D.措杯水其肘上,发之.“之”指代箭。
解析A项中前一个“之”指代“鸱”,而后一个“之”应指代“鹓”。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A.饰小说..以干县令B.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C.于是..鸱得腐鼠D.发之,适矢复沓..解析A项“小说”,古义指偏颇琐屑的言论;今义指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和他的后学们最注重也最擅长营造艺术表现形式。
他们营造的艺术表现方式,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奇。
他们自己都说自己的学说文章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亦即迂远的说教、荒唐的言论、无头绪无边际的言辞。
美字体非梧桐不止非醴泉不饮赏美文庄子的翅膀叶春雷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
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
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
这只蝴蝶,或者大鹏。
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
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
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 ,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
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
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
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
庄子被诱惑。
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
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
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
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
庄子选择了突围。
庄子冲天而起。
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
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
”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
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五单元庄子选读5.4

四、尊生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遂.行不辍遂:终,竟。
C.走及..匠石走及:跑着赶上。
D.冬日衣.皮毛衣:穿。
答案:A解析:A项,之:语助词。
2.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是不材之木也B.几死之散人C.匠石之齐D.太后之色稍解答案:C解析:A、B、D三项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C项中的“之”是动词,到,往。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女将恶乎比予哉B.实熟则剥C.小枝泄D.若将比予于文木邪答案:D解析:A项,女,通“汝”;B项,剥,通“扑”,击打;C项,泄,通“抴”,拖,用力拉。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弟子厌.观之B.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C.至于..曲辕D.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答案:B解析:B项,古今义相同。
A项,古义:满足。
今义:厌恶。
C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连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D项,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连词,用在表转折关系的句子的前半句。
5.从文言句式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C.之二虫又何知D.吾何以天下为哉答案:B解析: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B项是判断句。
6.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冬日衣.皮毛A.虽贵富不以养.伤身B.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C.是不材.之木也D.合同异,离坚白..答案:C解析:例句,名词用作动词,穿。
A项,动词用作名词,用来养生的物品;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被杀;C项,名词用作动词,成材;D项,坚、白,形容词作名词,硬度、颜色。
二、课内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二、鹏之徙于南冥

• 句式: • 1、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固定句:是…还是… 宾语前置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瘀者。 (否定句动词宾语前置)
• 4、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
(疑问句动词宾语前置)
尧让天下于许由
• 重点字词
合时宜的 劳: 辛劳 • 时: 做天子 致: 交还 立:
听课文朗读
北冥 鲲鹏 抟 迁徙 坳堂 草芥 夭阏 决起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蜩蝉 tiáo míng
kūn tuán xǐ ào jiè è xuè
舂粮 chōng 蟪蛄 huì gū 大椿 chūn 斥鴳 chì yà n 泠然 líng rè n 万仞 hāo 蓬蒿
第一段
鲲 、鹏 野马、尘埃 大 对比 小 比喻 海运将徙 以息相吹 强调 嘲笑大鹏 反驳 (比喻)行路备粮
《鹏之徙于南冥》 • 重点字词: 记 奋发,奋起 志: 离开 • 怒: 击:击打 去: 到,去 之: 这 凭借 以: 之:到 适: 长 穿越 南: 修: 图: 计划,考虑 绝: 向南飞,名作动 灰心,失望 • 誉 :赞美 劝:努力 非:责怪 沮:
通假字:
通“凭” 飡: 同“餐”反: 通“反” 垂:同“陲” 培: 小大之辩 : 通“辨”,区别、辨别 而: 通“能”,能力 六气之辩: 通“变”
共同进步!
↓
什么才是“逍遥游”
↓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 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 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 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 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 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 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 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检测)第五单元五、恶乎往而不可+Word版含答案

五、恶乎往而不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用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站在更高的境界上,懂得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
在一片寂静的山林中,静坐着一位老者,一位在时间长河中垂钓的老者。
他在孤独地凝望,凝望着这片骄阳下的勃勃生机。
长年的战火将这个悲凉的时代灼染成一片焦黄,人们早已淡忘了这片苍山里的那片鸟语花香。
在战鼓的轰鸣声中,这片青绿就如他的眼睛一样,显得那样孤独而又动人。
一顶沾满黄泥的斗笠,遮掩不了智者传神的目光。
一双松散的草鞋,牵制不了行者坚定的【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寻求个人心灵的安宁在一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庄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
春秋无义战。
当时的人民都处于倒悬状态,庄子极欲解除人心的困惫,可是,现实的无望却使他无法实现心愿,在这种情形下,他唯一的路,便是回归于内在的生活。
因而在他的世界中,没有禁忌,没有禁地;他扬弃一切传统的形式化,遗弃一切信仰的执迷。
庄子则试图化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牵制,以求获得身心的极大自由。
于是,感悟世界的幻灭无常,认定驰心于外物,寻求个人心灵的安宁。
读庄子的书确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他眼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跳跃跃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有如争吵不休的猴子。
读他书中大鹏小鸟的比喻、河伯海神若的对话以及井底虾蟆的设喻,你会觉得他简直是千古一傲人。
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孤鸿远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21世纪的科学知识,将使人类愈为抽离;21世纪的科学技术,将使人类更为机械化,忽略人的内在生命。
在这疯狂的时代,庄子哲学也许有一份清醒的作用,作为调整人心的清凉剂。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51无端崖之辞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而斫之听:任意B.郢人立不失容..失容:面容变色C.引.之盈贯引:带领D.其于大达.亦远矣达:显贵项,引:拉开弓。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苍梧已北B.趣灌渎C.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益车百乘项,已,同“以”;B项,趣,通“趋”,趋向、奔向;D项,说,通“悦”,高兴。
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30033)A.南海之帝为儵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之”在A、B、C三项中均为结构助词,的;在D项中为代词,代鱼饵。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饰小说..以干县令B.上窥青天..,下潜黄泉C.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D.于是..鸱得腐鼠项,古义:偏颇琐屑的言论。
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B项,古今意义相同。
C项,古义:志趣,传闻。
今义:社会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D项,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惠子相.梁B.离而腊.之C.日.凿一窍D.非能水.也、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C项是名词作状语。
6.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子何为者邪A.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B.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犹象人也,“何为”即“为何”。
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是以”即“以是”,因此;C 项,状语后置;D项,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试题卷)

三岔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试题卷)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
(14分)1.默写。
(8分)⑴ 子曰:“ ,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⑵ 子在川上曰:“ , 。
”(《论语·子罕》)⑶ 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⑷ 子曰:“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⑸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⑹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饭疏食饮水(米饭) 其良人出(丈夫) 听而斫之(任意,听任)B.多见其不知量也(多数)利与善之间也(差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勤勉)C.抑为之不厌(不过) 畜君何尤(喜欢) 女将恶乎比予哉(何,什么)D.自伐者无功(攻战) 举直错诸枉(通“措”,安排)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显)3.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富而可求也 B.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有道而正焉 割鸡焉用牛刀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D. 斧斤以时入山林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4.下列有关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B.《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长于论辩是《孟子》的鲜明特征。
《孟子》长于在论辩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之富有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来说理,书中的寓言表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Word版含答案.docx

作者简介庄子,名周,字子休。
一般认为其生年约为公元前369年,卒年约为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蒙城漆园吏。
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是继老子之后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庄周的生平已不可详考,但《庄子》一书和其他史料可作印证。
估计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生活贫苦,住在穷闾陋巷,困窘时以织屦为生,弄得面黄肌瘦,据说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去做国相,他却拒绝了。
庄子学问渊博,能言善辩,是一个因愤世、厌世而遁世的没落知识分子。
他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所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思想核心是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
其源出于老子,又从消极和唯心主义方面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魏晋以后,与老子并称“老庄”。
背景扫描战国时代,各种学派纷纷登台表演,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
老庄的道家学派,与儒家和名家学派是相对的,尤其表现为对儒家思想的尖锐批判。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立场是鲜明突出的。
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强烈不满,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排除一切功利目的和一切人为的桎梏,清静无为、逍遥自由。
在这种情况下,《庄子》就产生了。
单元导读本单元的重点是欣赏庄子的散文。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有五十二篇。
西晋著名学者郭象加以删定,并注释了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内篇有七篇,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有十五篇,包括《田子方》《秋水》等;杂篇有十一篇,包括《徐无鬼》《外物》《列御寇》等。
郭象注精深、独特,为历代所推崇,因此该本唐代以后广为流传,渐渐成了定本。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内篇基本上出自庄子本人,外、杂篇则基本上出自庄子的后学。
《无端崖之辞》讲了七个小故事,思想高远,手法奇特。
庄子善于讲故事,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蕴藏在这些故事里面。
庄子善用各种修辞手法,语言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尤其善于夸张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A卷)试卷一、选择题(共24题;共100分)1.下列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曲偻(lóu)句赘(jù)有沴(lì)B.跰(pián)浸假(jìn)鸮炙(xiāo)C.无怛(dàn)佚我(yì)镆铘(mò)D.蘧然(qú)眴若(xún)翣资(shà)【答案】B【考点】字音【解析】A.偻—lǚ;C.怛—dá;D.眴—shùn。
2.下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渚(zhǔ)崖崖涘(sì)尾闾(lǔ)B.稊(bì)米吾喙(huì)井幹(hán)C.缺甃(zhòu)持颐(yí)灭跗(fū)D.虷(gàn)蟹奭(shì)然口呿(qū)【答案】C【考点】字音【解析】A项,闾:lǘ,B项,稊:tí,D项,虷:hán。
3.下面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B.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C.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D.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答案】B【考点】正确断句【解析】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泾流之大②两涘渚崖之间③野语有之曰④我之谓也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⑦睹子之难穷⑧非至于子之门⑨大方之家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答案】D【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结构助词“的”。
5.下列对《鹏之徙于南溟》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讲,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
B.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思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C.这种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
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
【答案】D【考点】概括内容和观点【解析】D项,代表庄子的没落贵族思想。
6.下列划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顺流而东行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答案】C【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端,尽头,名词。
A.美,盛美,形容词作名词;B.东,向东,名词作状语;D.少,看不起、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7.“豆蔻年华”和“弱冠之年”分别指女子和男子的岁数是()A.13、18B.15、20C.15、18D.13、20【答案】D【考点】理解古代文化知识【解析】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破瓜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半百之年)。
8.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A.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B.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C.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D.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答案】A【考点】正确断句【解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故选A。
9.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A.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B.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C.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D.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答案】A【考点】正确断句【解析】答案为A,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漫步百年古村李家坑,细细品味村落的一草一木一花,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地生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感慨。
②看到女儿在操场上忙碌着,帮助叔叔阿姨发了50盏台灯和50个文具盒给小朋友,万芝斌地说,女儿帮助了别人,而真正快乐的是她自己。
③在与现场粉丝互动环节中,五个小鲜肉展现出与舞台上帅气形象截然相反的“搞笑”一面,令在场粉丝、尖叫连连。
A.忍俊不禁情不自禁不由自主B.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忍俊不禁C.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忍俊不禁D.不由自主忍俊不禁情不自禁【答案】C【考点】成语(熟语)【解析】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
答案为C。
11.在《无端崖之辞》第二则中,庄子提出了“至人”可以达到的境界是()A.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B.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答案】B【考点】情景式默写【解析】A、C、D项是《鹏之徙于南冥》的内容。
1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下列判断与这句话意思不合的一项是()A.“仲尼之闻”“伯夷之义”都为世人所称道。
B.“始吾弗信”是指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像仲尼、伯夷那样的圣人。
C.“则殆矣”,“殆”在坐井观天,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文句中的“子”是指“不见水端”的北海。
【答案】D【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解析】D项,子:指海神若。
1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人赋予鱼丰富的寓意,比如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______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②被高宗看重的上官仪是一路___位至宰相,被特许可以随意出入禁宫面圣,并专门掌管诰命,起草圣旨。
③实现梦想需要一以贯之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付出,那些急功近利,只付出片刻努力就妄图________的人,结局注定失败。
A.一步登天飞黄腾达青云直上B.青云直上一步登天飞黄腾达C.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一步登天D.一步登天青云直上飞黄腾达【答案】C【考点】成语(熟语)【解析】飞黄腾达: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
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
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也形容地位一下子升得非常高。
14.在《鹏之徙于南冥》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A.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也?C.其正色之?其远而无所至极之?D.其正色乎?其远而无所至极乎?【答案】A【考点】情景式默写【解析】答案为A,注意句末虚词的使用。
15.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和例句中的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D.停数日,辞去【答案】B【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例句和B都当“推辞”讲A辞别,C 道歉 D 告辞。
16.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B.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C.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D.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答案】B【考点】正确断句【解析】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7.对下列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又知何。
”B.《齐谐》者,志怪者也。
“……者……也”表示判断C.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
一般句式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不亦……乎?”表示反问,相当于“这不是……吗?”【答案】C【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解析】C项省略介词“以”的宾语,可以加“之”18.庄子在《鹏之徙于南冥》中指出,要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A.若夫乘天地之正,而驭六气之辩。
B.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C.若夫乘天地之正,而驭六气之辨。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
【答案】B【考点】字形,情景式默写【解析】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
答案为B。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
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
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