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简介。
2. 人物形象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3. 故事情节概括:重点分析英子与宋妈的关系、英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等。
4. 主题思想探讨:童年记忆、成长烦恼、家庭亲情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课后主动阅读的情况。
2. 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达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以便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相关评论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拓宽视野。
3. 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作品背景的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小组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城南旧事》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课时:导读课教学目标:1、读封面、读封底、读目录,读扉页,交流收获。
2、通过交流,初步感知一些读书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五年级了,也学习过一些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回忆一下,拿到一本书我们先看什么呢?(看封面、看封底、看扉页)教师板书二、出示封面,激发猜读兴趣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或许我们手中的书封面不一样,通过比较、交流,我们就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出示各种封面及问题:①通过看封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什么?板书:前言后记略读四、介绍背景,激发阅读兴趣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丰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林海音。
本书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作品极其丰富。
著有散文集《窗》、《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等。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通过对老北京城南地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人物介绍: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如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北京的历史文化。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城南旧事》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1. 完成对《城南旧事》的阅读,确保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有全面的了解。
2. 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对故事的概括、对人物的评价、对自己的启示等。
3. 选择一部其他有关北京历史或文化的小说进行阅读,作为对比和拓展。
八、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关于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图片、视频资料。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阅读中概括《城南旧事》的每章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利用好大阅读时间,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学会阅读。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及时制作“读书小报”,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城南旧事》,学生重温童年的美好,感受人间真情,传递给他们温暖和力量,陪伴他们一路成长。
4、阅读时不仅欣赏原文,还要看看名家点评和赏析,学会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提炼作者写作技巧,简单写写读后感,全方位品读本书,提高文学素养。
二、课前准备:学生的“读书笔记”;师生共读《城南旧事》简介、前言。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阅读过程:第一课时:初次了解,激发阅读兴趣(一)激趣导入: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1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2、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
(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1、师:同学们“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本节课,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著作《城南旧事》。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她的《窃读记》,认识了一位热爱读书、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小女孩。
本册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这本书的序言,让我们了解了骆驼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深深地留恋。
这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的往事,展现了成人世界的北悲欢离合,满怀怀旧基调和眷念之情,在天真盎然中道尽了人世复杂的情感。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妞儿、兰姨娘、宋妈,还有那一片蓝蓝的大海……2、师: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前言《美好的童年,淡淡的乡愁》,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
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评课稿

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评课稿评课稿: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主题: 感受与记忆整本阅读指导课围绕韩少功的小说作品《城南旧事》展开,以感受与记忆为主题,对这本描写作者童年回忆的小说进行了全方位的阅读指导。
以下是我的评课稿。
首先,课程设计紧密结合了《城南旧事》这本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进行。
通过学生们对小说的整体阅读,他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童年回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考。
通过课堂的导读和讨论,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小说中所描绘的城南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这种紧密结合使得学生对小说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更好地从中汲取教育启示。
其次,在课程设计中,阅读指导课突出了感受与记忆的重要性。
学生们通过阅读小说,深入了解了记忆对人的影响以及记忆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课堂上的互动讨论,帮助学生们思考自己的童年回忆,并从中找到一些有意义的片段。
通过这些讨论,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己童年回忆的深情以及对那段岁月的思考,还能够从中找到自己自身的共鸣和启示。
此外,课程设计还强调了阅读的深度和多样性。
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的同时,注意细节和描写的变化,对比角色的性格和思维的改变,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文学构思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同时,通过学习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学生们能够拓宽视野,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最后,课程设计在活动设计上注重了学生的实际参与。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以及课堂展示等多种形式,学生们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总体来说,这堂阅读指导课设计合理,紧密结合了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突出了感受与记忆的重要性,提供了多样的阅读体验和活动形式,并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韩少功的童年回忆,在阅读中获得成长与启发。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采取多种办法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将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为此,我一上完《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后,我马上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向学生隆重推荐了此书。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计:一、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进入书中情境。
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这张图片很熟悉,我们一起来朗读图片下面的这段文字吧!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在哪里见过这张图片和这段下面的文字?抽生回答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常,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奶奶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当然由于印刷的版本不同,编排的顺序也有所不同,有的版本把这篇课本放在书的序言里,有的版本把它放在书的第一章,还有的版本把这篇课文放在书的后记里。
不过,这都不影响我们对这本书的阅读。
师:我们来看看林海音奶奶她是怎样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这部小说的:(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书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神韵。
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或是“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柔美,或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切的美......正是这些美的文字,美的情趣,把我们单调的生活涂抹的五彩缤纷。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英子童年的兴趣,感受作品中的北京风情。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眷恋。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品背景,感受作者情感。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
2.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城南旧事》的背景。
3. 课堂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四、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评价。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城南旧事》原著。
2. 课件:作者简介、作品背景、阅读指导等。
3. 辅助材料:相关评论、报道、作者其他作品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准备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 课堂活动: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人物。
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作品中的北京风情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c.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d. 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2. 引导阅读: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城南旧事》批注式阅读指导课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城南旧事》
生平写照 人生百岁几日春, 休将黑发恋风尘。 去年此地君曾至, 想见茑花待故人。
《城南旧事》目录
《惠安馆
》 《我们看海去 》 《兰姨娘 》 《驴打滚》 《爸爸的花儿落了》
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好方法?
1、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 2、边读边划,划出好词佳句。 3、边读边悟,写出自己的感受。
序
作者资料
林海音(1918年—2001年)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 著名女作家五岁随父母亲从台湾来到北京,在那 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 她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 说集,其中《城南旧事》(1960年) 最为著名。 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 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标注读书感受
读——划——标——悟
推荐阅读
充满童心、诗趣、灵感 “回忆式”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
……
……
批注式阅读
1、读书做标记,不动笔墨不读书。
2、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好词佳句要积累 遇疑惑善于提问
标注读书的感受 联系实际去理解 学后运用乐趣多
初读——细读——精读
精彩点击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 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 气 居然有勇气不挪窝。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 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 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他左看右看, 愤 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他左看右 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 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 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 了! 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 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 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 狼狈 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 去上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初步懂得赏析小说。
3、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一课时经典导读课
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导入
1、播放视频歌曲《送别》,说说歌曲给你什么感受?影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简介《城南旧事》作者。
活动一一读:读书名、封面
1、齐读书名。
说说书中会写什么?
2、看封面,说说看到了什么?好的封面设计会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提示读书方法:一读。
活动二二读:读简介、目录、序言。
1、课件简介,指名读;
2、出示目录,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故事?为什么?
3、读序言。
快速浏览,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南旧事》?(提示读书方法:读一读,想一想。
)为什么作者要详细描述冬阳下的骆驼队?跟写作缘由有什么关系?
4、提示读书方法:二读。
活动三三读: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读人物片段:小英子
2、小组任务:感情朗读喜欢的句段。
① 从文中看出小英子的什么特点,请做批注,并举例说明。
② 作者抓住人物哪些方面描写小英子?做批注,并举例说明。
③ 小英子是怎样的人?画出概念图。
④ 你眼中的小英子是什么样子?请画出来。
3、读情节:《我们看海去》
① 师讲故事,生猜结局。
两个男孩踢皮球,不小心踢到荒草园,皮球不见了。
小英子去帮他们找皮球。
找啊找,
皮球没找着。
猜猜,她发现了什么?一个铜盘下扣着很漂亮的绸缎衣服。
听到这,你有什么问题?
几天过去了,小英子又去了荒草园。
拨开那丛草,哎呀,她吓了一跳,猜猜,她看到
了什么?一个看起来很老实的人蹲在草丛里。
他在干什么呢?你认为他是在干什么?
老实人要给她漂亮的玻璃球,小英子不肯要,只拿回了丢了的皮球。
老实人给小英子讲自己和弟弟的故事,告诉小英子弟弟在学校考第一名,他要一直供
弟弟读书,出国留学。
小英子又去找老实人,却没看到他,只顺手捡了掉在草地的一个小铜佛。
当一个陌生
人问起铜佛时,小英子把铜佛送给了陌生人。
猜猜,陌生人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这么一个不值
钱的小铜佛?故事结局会怎样?
② 给梗概,搭建情节梯。
4、读环境:
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品赏。
总结
1、回顾三读
2、钢琴曲林海音的诗
第二课时班级读书会《城南旧事》——走进“惠安馆”
教学重难点:
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艺术魅力
导入
1、《城南旧事》读书进程如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读书的感受。
2、文中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这节课我们来聊聊“惠安馆”故事中的
人物。
简介“惠安” 。
活动一编织人物网
1、“惠安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秀贞、妞儿、英子、英子父母、宋妈、妞儿养父
母)
2、小组合作画出人物关系图。
3、小组展示关系图,全班讨论。
活动二人物面面观
1、浏览“惠安馆” ,找出描写英子的有关语句,独立完成任务单。
故事:“惠安馆”人物分析单:英子
角色行为动机分析性格分析(好性格发展性格总结理由与坏)
2、小组交流讨论任务单。
3、小组代表汇报任务单。
4、学生自由选择“惠安馆”故事中另一人物,独立完成任务单。
5、学生以所选人物为主题重新组合小组并讨论任务单。
6、人物小组轮流汇报,全班讨论。
总结
第三课时班级读书会阅读分享营
教学重难点:
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艺术魅力
导入
提出学习任务:交流阅读汇报单
活动一快乐分享会
1、小组交流各自完成的阅读汇报单。
(1) 、《城南旧事》是属于()类别的小说。
(2)、摘抄书中三个不理解的新词或喜欢的好词,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解释,并分别造句。
(3)、请小结《城南旧事》每个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物、背景、问题、事件等等。
(4)、《城南旧事》中主要讲述了五个故事,请写出每个故事中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
(5)、选择《城南旧事》中的一个人物,分析人物的性格变化。
包括角色行为动机分析、角色性格分析(好与坏)、角色性格发展、性格总结并说明理由,要从书中找出依据
(6)、选择《城南旧事》的一个故事分析背景描写的作用。
(7)、摘抄书中一处细节描写,并分析所用的修辞和语言的特色。
(8)、选择书中一幅插图,从文章中找出证据并说明插图的作用。
(9)、选择书中一处与你生活实际有关联的文段,写出你的联想和感受。
2、小组分其中一项任务准备展示。
3、小组展示。
活动二阅读推广人
1、学生写一封短信给自己的朋友,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2、学生宣读自己的好书推荐短信。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