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合集下载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形态学检验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形态学检验

二、标本采集与接收
(二)标本接收
标本送达检验科后,由工作人员在Iis系统扫码登记接收,对标 识不明、采集量不足等不合格的标本,执行标本拒收程序。接 收标本后应及时检验,室温可保存4h,分析后的标本保存24h,不 建议将标本保存24h后再应用于检测分析。
对于部分不合格标本,可执行让步接收与让步检验,与临床进 行沟通,并在报告单中备注,说明标本状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制作涂片4~6张。
三、检验程序
(六)仪器法制片
采用细胞离心机( Cytospin)甩片,按仪器操作说明书规范操作。 应用此方法制片,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利于形态辨识,可提 高病变成分检出率。若标本有核细胞数显著增高时,使用生理 盐水适当稀释标本,将悬液有核细胞数稀释至(100~200)× 106/L为宜,有的标本稀释可达10~200倍。
四、报告
(五)涂片保存
发出报告后,对涂片进行分类归档,妥善保管,保存时限按各实 验室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处置,一般保存3~5年。
四、报告
(六)生物参考区间
有核细胞数(90~260)× 106/L,肺泡巨噬细胞85%~96%,淋巴细 胞6%~15%,中性粒细胞≤3%,嗜酸粒细胞<1%,鳞状上皮细胞/ 纤毛柱状上皮细胞≤5%。
要>30%。 ➢ ②不可混入血液,红细胞应<10%,上皮细胞应<5%。 ➢ ③多部位灌洗时,注明灌洗部位;注明灌洗液或冲洗液;较多时
弃去第1管。 ➢ ④儿童BALF标本采集应严格按相应标准要求施行。
二、标本采集与接收
(一)标本采集
根据检测目的分装于不同的无菌试管或洁净试管中。用于病 原学分析的标本需用无菌容器收集。常规细胞学分析需选择 硅化的塑料容器或玻璃容器以减少细胞的黏附,采集标本量成 人应不少于l0ml,儿童应不少于3ml。如考虑为大气道疾病时, 建议第1管吸回收液单独处理;非大气道疾病时,可将所有标本 混合后送检。标本采集结束后,贴好标本信息标签,室温2h内 送检。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要点20世纪60年代后期,可弯曲支气管镜首次应用于临床。

1974年Reynolds 和Newball报道用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为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手段。

随着临床诊治及检测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现从支气管肺泡灌洗也(BALF )可以获取细胞学、可溶性蛋白、酶类、细胞因子、生物活性介质等多种信息,因此BAL成为诊断某些肺部疾病如支气管肺癌、间质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BAL的定义BAL是指通过支气管镜向支气管肺泡内注入生理盐水并进行抽吸,收集肺泡表面液体(诊断性)及清除充填于肺泡的物质(治疗性),进行炎症与免疫细胞及可溶性物质的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的技术,本共识适用于诊断性BAL。

二适应证1. 月市部感染,特别是免疫受损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诊断。

2. 月市部不明原因的阴影、疑是肺部感染或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三、禁忌证1 •严重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且未采用有效呼吸支持。

建立人工气道并非禁忌证,患者可经临床医生全面评估并在密切监护下进行。

2. 新近发生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及恶性心律失常。

3. 主动脉瘤和食道静脉曲张有破裂危险。

4. 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大咯血或消化道大出血等。

出血高风险:血小板计数为(20~50 )X109/L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5倍正常值。

5. 多发性M大泡有破裂危险。

6. 严重消耗性疾病或状态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不能配合。

四操作流程(—)术前准备(二)灌洗操作(三)注意事项五、标本送检六、并发症目前认为BAL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在支气管镜操作技术熟练及准确评估患者适应证及禁忌证的情况下,较少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有:(1 )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发作;(2)气道黏膜损伤及出血;(3 )心律失常,但发生率较低,且与患者基础心脏疾病有关;(4 )灌洗后数小时出现寒战、发热、多为吸收热,需排除感染扩散的可能;(5 )灌洗肺叶术后影像学检查可见短暂性磨玻璃影,偶可发生肺不张;(6)术中PaO2 一过性降低,部分延续到术后z肺功能可有短暂性降低;(7 )气胸少见,一般仅见于同时行经支气管镜月市活检时。

2020ICU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集、送检、检测及结果解读规范

2020ICU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集、送检、检测及结果解读规范

2020ICU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集、送检、检测及结果解读规范与普通病房及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相比。

ICU环境微生态更为复杂,标本采集和送检污染机会多,危重症患者接受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要求也更为苛刻,标本检测程序和结果解读需要精细准确。

因此,ICU 危重症患者合格的BALF获取、及时送检、规范检测和结果的正确判读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治,直接决定患者预后。

因而有必要制定针对ICU危重症患者的BALF标本留取、送检、检测及结果解读规范。

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牵头撰写ICU中BALF的操作规范,对提高BALF的诊断价值有积极意义。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 ro n ch o al ve o l ar l a v age f l u i d,B AL F)的规范化采集和送检流程,是获得正确B A L F微生物学和细胞学结果的前提,而通过不恰当的操作方式获得的结果易误导临床诊疗。

1999年欧洲呼吸学会颁布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规范化操作和非细胞成分检测指南"[1],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颁布了"B A L F的细胞学分析在肺间质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2],201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了"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3],均对支气管肺泡灌洗规范化操作流程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但上述指南或共识并不适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 n te n si ve c ar e u n i t,ICU)这一特殊医疗单元,亟需制定针对I CU危重症患者的B A L F标本留取、送检及临床应用的操作规范。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联合制定了本规范,以期为I C U患者的B A L F采集、送检及临床应用提供标准化流程。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17 年版)目前国内外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 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检测病原体的具体操作及处理流程不同。

为了更充分利用BALF的检测价值、增加BALF病原体的检出率、提高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成功率,需要进一步规范BAL的操作流程及标本处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组织专家撰写了"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II"。

提示本共识涵盖BAL的定义、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标本送检、并发症、临床意义、常见问题说明、BALF 标本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等几个方面,本文仅就常见问题说明展开,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 年第八期。

常见问题说明1 灌洗部位的选择:灌可参考近期的胸部CT,遵循"灌洗病变叶段"的原则,特别是出现新的或进展性的浸润性病变的叶段;影像学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时,推荐选择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这 2 个部位的灌洗操作便利且回吸收量较多(与下叶比较可增加约20%)。

对于肺外周病变,有条件的单位可考虑采用径向超声支气管镜技术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2 灌洗液量的选择:灌灌洗量的多少可影响标本检测的结果,包括细胞比例、蛋白含量及GM 水平等。

具体灌洗多少生理盐水是合适的,不同文献甚至指南的推荐均有差异。

Rennard等发现,灌入20 ml液体后获得的回吸收标本内含有更多的上皮细胞和铁蛋白,表明该标本更可能是BALF研究结果表明,在灌入60或120 ml液体时所回吸收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至少灌入120 ml 生理盐水时所回吸收的标本结果才相对稳定。

上述文献主要集中于健康成人及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观察,对于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基于查找病原体的目的,又要防止在灌洗过程中感染的扩散,本共识认为采用60〜120 ml的灌洗剂量,且分次灌洗,是比较好的方法。

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和细胞学分类

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和细胞学分类

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邯郸市第一医院实验医学科高建军中国·乌鲁木齐2019.10.19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由于环境等问题,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很多医院开展了支气管镜检查,但能看支气管灌洗液细胞的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支气管镜的检查发展。

对支气管镜常见细胞缺乏足够认识。

支气管灌洗液的ROSE技术发展更加迫切需要检查灌洗液细胞学的人才。

外单位送细胞学检查的工作量约二分之一是支气管灌洗液检查我们初学者总是遇到的问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合格标本要求:上皮细胞< 3 %~5 %。

我们很多所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几乎80%都不合格。

☐为什么会这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2020/2/242020/2/24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ohoalveolarlavage,BAL)是指通过支气管镜向支气管肺泡内注入生理盐水并进行抽吸,收集肺泡表面液体(诊断性)及清除充填于肺泡内的物质(治疗性),进行细胞学、肿瘤标志物等检测解决常规支气管镜未能见到的异常肺部病变的诊断,特别是周围性、原发性或继发性恶性肿瘤等的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技术。

间质性肺病及肺部创伤、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有效依据。

2020/2/24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的次数和量?注入生理盐水:支气管镜顶端嵌顿在目标支气管段或亚段开口后,经操作孔道快速注入37℃或室温灭菌生理盐水,总量为60~120ml,分次注入(每次20-~50ml)。

欧洲呼吸学会(ERS)推荐使用标准的4 x 60 ml灌注模式,最大灌注量至少为100 ml,推荐标准240 ml,以便更有效地肺泡取材和精确地定量检测时更加标准化。

本共识适用于诊断性BAL。

支气管冲洗液 (Bronchial washing )2020/2/24 在对肺部可疑肿瘤病灶行支气管镜检查时,用生理盐水对靶病灶进行冲洗。

对于管腔内可见的新生物,直接进行回收;对周围肺部病灶,通过鞘管回收。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检测方法及其在儿童肺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检测方法及其在儿童肺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检测方法及其在儿童肺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李香凝,王金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000摘要:肺炎是儿童常见病,是引起我国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近年由于抗生素滥用和肺炎相关疫苗使用,儿童肺炎病原菌谱发生变迁,病原菌耐药性增高,临床早期经验性治疗的无效率上升,所以早期快速确诊病原菌、针对性用药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取自病灶处,其为标本时病原菌检出率高于痰液和血液。

目前临床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培养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环介导恒温扩增和宏基因二代测序。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法具有经济、检出病原菌谱广、可进行药敏试验的优势,但耗时较长,阳性率较低,很难达到早期快速诊断的目的,在肺炎早期治疗中无法体现足够的优势;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可早期快速诊断多种病原菌,阳性率高于培养法,但一次检测种类有限,无法检测其药敏性,在肺炎早期治疗中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环介导恒温扩增能够在2h内完成病原菌检测全过程,具有快速、简便的优势,且检出率高于培养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虽存在种类有限和无法检测耐药性的局限,但对肺炎早期用药治疗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宏基因二代测序可检测出目前存在的所有病原菌,具有快速、病原菌覆盖范围广、高检出率的优势,且可有效检测部分耐药基因,虽其费用昂贵,但在早期病原菌诊断不明的肺炎诊治中具有很高指导意义。

关键词:病原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儿童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12.028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12-0112-04肺炎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急,进展快,病程长,以发热、咳嗽、咳痰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其病原菌包括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菌(如支原体、衣原体等)和真菌,感染方式包括单一病原菌感染和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在肺炎病原菌感染中占重要比例[1],常引起临床症状严重的肺炎[2],对患儿的健康生命和家庭负担造成极大威胁。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临床应用与实验室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临床应用与实验室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临床应用与实验室检查一.定义: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是一种经纤维支气管镜获取肺泡的细胞与生化成份的广为实用而安全的方法。

注意: BAL的操作规范BAL灌洗液的处理规范BAL的非细胞成份指标尚不能作为有用的临床参考二.用途:●疾病诊断:特异性诊断;重要诊断工具。

●疗效与预后评价●治疗●研究➢对于某些特殊疾病,BAL可以做出特异性的诊断●机会性肺部感染: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肺结核,肺真菌感染●尘肺,石棉肺,肺出血●铍肺(阳性淋巴细胞转换试验)●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恶性淋巴瘤等(肿瘤细胞)●肺泡蛋白沉着症(对氨基水扬酸-阳性小体)●组织细胞增多症 X (Histiocytosis X)➢对于一些间质性肺病,BAL是重要诊断手段结节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慢性嗜酸细胞肺炎等.三.应用指征1.间质性渗出改变:结节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药物性肺泡炎,特发性肺纤维化,胶原血管疾病,组织细胞增多症 X,尘肺,癌性淋巴管炎等。

2.肺泡渗出改变:肺炎,肺泡出血,肺泡蛋白沉着症,BOOP,嗜酸细胞肺炎等3.免疫缺陷病人并肺渗出病变:HIV感染,化疗或放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器官移植四.BAL副反应:发生率为0-2.3%,当同时进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副反应为7%,尚无因 BAL死亡报道,因TBLB死亡0。

2%,因开肺活检(OLB)死亡1。

8%。

1.副反应发生形式与时间2.副反应的预防:副反应随着灌注量及灌注肺段的增加而增加,仔细操作,特别注意能使并发症减少到最小程度。

●全面了解病史,进行肺功能试验,血气分析,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部放射片●ECG,氧饱和度监测并予吸氧●BAL后24小时观察●限制灌洗量到最小需要量●适当的操作前用药,必要时使用ß—受体激动剂等●特殊病人严格掌握适应征3.BAL时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50%的肺野渗出实变PaO2<60mmHg●SaO2〈90%, 支气管反应性PC20<2ug/ml乙酰甲胆碱●FEV1<60%预计值,或FEV1〈1L Prothrombin time<50%●血小板计数低于20,000/ml 明显异常的ECG●对镇静剂敏感或不能耐受严重的伴发症PC20:FEV1降低20%所需的最低乙酰甲胆碱浓度五.BAL操作绝大多数在局麻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版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版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目前国内外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检测病原体的具体操作及处理流程不同。

为了更充分利用BALF的检测价值、增加BALF 病原体的检出率、提高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成功率,需要进一步规范BAL的操作流程及标本处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组织专家撰写了"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提示本共识涵盖BAL的定义、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标本送检、并发症、临床意义、常见问题说明、BALF标本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等几个方面,本文仅就常见问题说明展开,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年第八期。

常见问题说明1灌洗部位的选择:灌可参考近期的胸部CT,遵循"灌洗病变叶段"的原则,特别是出现新的或进展性的浸润性病变的叶段;影像学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时,推荐选择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这2个部位的灌洗操作便利且回吸收量较多(与下叶比较可增加约20%)。

对于肺外周病变,有条件的单位可考虑采用径向超声支气管镜技术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2灌洗液量的选择:灌灌洗量的多少可影响标本检测的结果,包括细胞比例、蛋白含量及GM水平等。

具体灌洗多少生理盐水是合适的,不同文献甚至指南的推荐均有差异。

Rennard等发现,灌入20ml液体后获得的回吸收标本内含有更多的上皮细胞和铁蛋白,表明该标本更可能是BALF。

研究结果表明,在灌入60或120ml液体时所回吸收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至少灌入120ml生理盐水时所回吸收的标本结果才相对稳定。

上述文献主要集中于健康成人及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观察,对于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基于查找病原体的目的,又要防止在灌洗过程中感染的扩散,本共识认为采用60~120ml的灌洗剂量,且分次灌洗,是比较好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以下肺段、亚肺段水平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灌洗,回收获取的肺泡表面衬液样本。

BALF 的细胞形态学、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下呼吸道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发病机制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检验目的
计数BALF中细胞数量(红细胞、有核细胞)及各类有核细胞所占百分比,准确识别BALF中各类细胞、寄生虫、结晶,发现细菌或真菌及其它有形成分,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提供检验诊断依据。

2 标本采集
BALF由临床医生采集,在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后,在活检和刷检前获得。

标本采集结束后,贴好标本信息标签,室温2h内送检。

3 标本接收与处理
3.1 标本接收
3.2 标本处理
4 检验程序
4.1 标本预处理
4.2 理学检查及细胞计数4.3 标本离心
4.4 制片
4.5 染色
4.6 阅片及细胞分类
5 报告
5.1 报告名称及模式
5.2 报告内容
5.3 BALF常规报告
5.4 BALF细胞学报告
5.5 有条件的单位推荐出具BALF常规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
5.6 让步检验报告
5.7 主动及时报告
6 涂片保存
7 生物参考区间
有核细胞数(90~260)×106/L,肺泡巨噬细胞85%~96%,淋巴细胞6%~15%,中性粒细胞≤3%,嗜酸粒细胞<1%,鳞状上皮细胞/纤毛柱状上皮细胞≤5%。

8 生物安全防护
8.1 BALF标本的采集、运送必须符合生物安全要求,防止溢出。

8.2 检验人员在处理BALF标本时,需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程序,对表明有传染性疾病的BALF 标本按级别进行防护。

9 临床意义
9.1 淋巴细胞计数>15%,中性粒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1%,或肥大细胞>0.5%,则分别称为BALF淋巴细胞增多型(即淋巴细胞为主型)、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即中性粒细胞为主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型(即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型)和肥大细胞增多型(即肥大细胞为主型)。

9.2 淋巴细胞计数≥25%,则提示肉芽肿性肺病,如结节病和过敏性肺泡炎(H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慢性尘肺、药物反应、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9.3 淋巴细胞计数>50%,则提示HP或富细胞型NSIP可能性大。

9.4 嗜酸粒细胞计数≥25%,若临床表现符合则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肺病。

9.5 中性粒细胞计数≥50%,提示急性肺损伤、吸入性肺炎或化脓性感染可能性大。

9.6 肥大细胞计数>1%,同时淋巴细胞计数>50%及中性粒细胞计数>3%提示HP。

9.7 细胞分类以含铁血黄素细胞为主(铁染色确证),则提示慢性或隐匿性肺泡出血性疾病,如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弥漫性肺泡损伤、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

9.8 细胞分类以吸烟相关的巨噬细胞(尘细胞)为主,其他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异常,则提示吸烟相关的ILD,如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 或肺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PLCH) 等。

9.9 检出噬菌细胞及大量细菌,则提示细菌性炎症,建议做细菌培养,鉴定致病菌。

9.10 检出肺孢子菌,提示肺孢子菌肺炎。

9.11 检出真菌及菌丝,提示真菌性肺部感染。

若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
提示荚膜组织胞浆菌肺病。

偶见真菌孢子报告时要慎重并予以说明。

检出包涵体、合胞体,提示病毒感染性肺病。

9.12 检出寄生虫,提示寄生虫感染。

9.13 检出大量无定形碎片颗粒,提示肺泡蛋白沉积症。

9.14 检出石棉小体,提示尘肺。

9.15 检出吞噬透明折光性强的碎玻璃样金属颗粒巨噬细胞(尘细胞),则提示硬金属肺病。

9.16 在支气管胆管瘘患者的BALF中,可检出胆红素结晶。

9.17 检出癌细胞,则提示原发性肺癌或转移性肺癌。

9.18 检出造血淋巴组织系统原始细胞或淋巴瘤细胞,则提示白血病、淋巴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