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教学实验: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合集下载

脂质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脂质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脂质体的制备实验报告脂质体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类物质构成的微小球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在药物传递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磷脂、胆固醇、药物(如硝酸甘油)、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无水乙醇等。

制备过程如下:1. 溶解磷脂和胆固醇:将所需量的磷脂和胆固醇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氯仿和甲醇的混合物中,以获得磷脂和胆固醇的混合液。

2. 脂质体的形成:将药物溶解于混合液中,搅拌均匀,使药物与磷脂和胆固醇相互作用。

3. 溶剂挥发:将混合液转移到圆底烧瓶中,使用旋转蒸发仪将有机溶剂挥发,直到获得脂质体的混悬液。

4. 脂质体的稳定:向混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使脂质体进一步稳定。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制备方法,我们成功制备了硝酸甘油脂质体。

观察到脂质体呈现微小球形状,粒径均匀分布。

此外,我们还对脂质体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

1. 粒径分析:使用动态光散射仪测定脂质体的平均粒径。

结果显示,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00-200纳米,符合药物传递的要求。

2. 药物包封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包封率。

结果显示,硝酸甘油的包封率达到了90%以上,表明脂质体在药物传递中具有较高的效率。

3. 药物释放性能:通过离心法和体外释放实验,研究了脂质体的药物释放性能。

结果显示,硝酸甘油脂质体具有缓释性能,能够持续释放药物,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硝酸甘油脂质体,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粒径分布、高包封率和缓释性能,适用于药物传递和治疗。

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脂质体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但对于药物传递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改进药物的包封率和释放性能,以满足不同药物传递的需求。

羧甲基茯苓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

羧甲基茯苓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

制剂 与 技 术 ・
2 0 1 3 年 1 月 第l 0 卷 第 3 期
羧 甲基茯苓 多糖脂 质体 的制备及其包封率 的测 定
赵 永 新 赵 子 剑 王 邹
怀化 学 院 , 湖南 怀 化
4 1 8 0 0 0
【 摘 要】目的 制备 羧 甲基茯 苓 多糖 脂质 体 , 并测 定羧 甲基 茯 苓多糖 脂 质体 的含 量 和包 封 率 , 初 步探 讨最 佳 包 封 的 药 量 。 方 法 采 用薄 膜分 散法 制 备羧 甲基茯 苓 多糖脂 质 体 , 离 心分离 法 测定 羧 甲基茯 苓 多糖 脂 质体 的包 封 率 。
Pr e p a r a t i o n o f l i p o s o me o f c a r b o x y me t hy l p a c h y ma r a n a nd de t e r mi na t i o n
0 f i t s e n c a p s u l a t i o n p e r c e n t a g e
l i p o s o m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w a s 1 - 1 0 0 m g / L . T h e b e s t e n c a p s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d r u g o f c a r b o x y me t 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 p a c h y ma r a n l i p o s o me w a s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p r e p a r e o f c a r b o x y m e t h y l p a c h y ma r a n l i p o s o m e a n d d e t e r mi n e t h e c a r b o x y me t h y l p a c h y ma r a n

药剂学实验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药剂学实验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06
实验注意事项与改进建议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
01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
和护目镜。
化学品安全
02
熟悉并遵守所有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SDS)指南,特别注意
有毒、易燃或腐蚀性物质的正确处理和存储。
设备安全
03
正确使用实验设备,遵循制造商的操作指南,确保设备维护和
其他制备方法
复乳法
将药物水溶液与磷脂等膜材制成W/O型乳剂 后,再分散到外水相中形成W/O/W型复乳 ,除去有机溶剂后可得脂质体
熔融法
将磷脂等膜材在高于相变温度条件下熔融成液晶态 ,加入药物溶液进行搅拌,然后冷却固化得到脂质 体
超声波分散法
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将磷脂膜材分散成脂 质体
03
包封率测定原理及方法
02
直至形成稳定的W/O型乳剂,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 剂
03
形成脂质体,加入缓冲液,通过凝胶色谱法或超速 离心法除去未包封的药物
注入法
1
将类脂质和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把 此药液经注射器缓缓注入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上的 磷酸盐或醋酸盐等缓冲液
2
类脂质排列成整齐的脂质双分子层而形成脂质体
3
该方法可制备粒径较大且粒径分布均匀的脂质体
包封率定义及意义
包封率定义
包封率是指脂质体中药物包裹量与投 药量之比,是评价脂质体制备工艺和 药物包裹效果的重要指标。
包封率意义
高包封率意味着更多的药物被有效地 包裹在脂质体内,有利于提高药物的 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少用药剂量 和副作用。
测定原理
分离原理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脂质体中的游 离药物与包裹药物分离,然后分别测 定两者的含量,计算包封率。

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i n l i n e wi t h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C h i n e s e p h a ma r c o p o e i a ”2 0 1 0 v e r s i o n . C o n c l u s i o n: h e T i f l m d i s p e r s i o n me t h o d i s e a s y a n d s i mp l e t o p r e p a r a t e t h e S e u l e l l a r i a b a r b a t a l f a v o n e s L i p o s o me ,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i s e a s y t o g r a s p, t h e mo r p h o l o g y o f l i p o s o me s p r e p a r e d we l l a n d h J g h e n c a p s u l a t i o n r a t e ; T h e U h r a e e n t r i f u g a t i o n me ho t d c o mb i n e d w i t h UV c a n b e a c c u r a t e ,r e l i a b l e t o d e t e mi r n a t e o f t h e e n c a p s u l a t i o n r a t e .

北方药学 2 0 1 5 年第 1 2 卷第 5期
院 泰州 2 2 5 3 0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姜黄 素脂质体的制备 , 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 测定其 包封率。方法 : 采 用薄膜分散 法制备姜黄 素脂质体 , 采用超速 离心法分 离脂质体及 游离药物 , 采 用紫外分 光光度法( u v) 测 定姜黄 素含量 , 计算其 包封率 。结果 : 采用薄膜分散 法制得的姜黄素 脂质体为黄 色, 呈 圆形或类 圆形 , 平均粒径为 0 . 4 9 t x m, 分布均 匀, 脂质体的平均 包封率为 9 6 . O 2 %, 符合 2 0 1 0 版《 中国药典》 的要 求。 姜 黄素脂质体 中姜黄素含量为 9 . 8 7 m g / g , R S D为 0 . 9 9 %。结论 : 薄膜 分散法可 以简单快速地制备姜黄 素脂 质体 , 操作 流程掌握容 易, 制备的脂质体形 态较好、 包封率较高 ; 超速 离心法与紫外分光光度 法结合可以准确、 可靠地测定姜黄 素脂质体 的含量。

脂质体制备试验

脂质体制备试验

实验十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的工艺。

2.掌握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

3.熟悉脂质体形成原理,作用特点。

4.了解“主动载药”与“被动载药”的概念。

二、实验指导脂质体是由磷脂与(或不)与附加剂为骨架膜材制成的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状体。

常见的磷脂分子结构中有两条较长的疏水烃链和一个亲水基团,将适量的磷脂加至水或缓冲溶液中,磷脂分子定向排列,其亲水基团面向两侧的水相,疏水的烃链彼此相对缔和为双分子层,构成脂质体。

用于制备脂质体的磷脂有天然磷脂,如豆磷脂、卵磷脂等;合成磷脂,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

常用的附加剂为胆固醇。

胆固醇也是两亲性物质,与磷脂混合使用,可制得稳定的脂质体,其作用是调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减低脂质体膜的通透性。

其他附加剂有十八胺、磷脂酸等,这两种附加剂能改变脂质体表面的电荷性质,从而改变脂质体的包封率、体内外其他参数。

脂质体可分为三类:小单室(层)脂质体,粒径为20~50nm,经超声波处理的脂质体,绝大部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多室(层)脂质体,粒径约为400~3500nm,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尤如洋葱断面或人手指纹的多层结构;大单室脂质体,粒径约为200~1000nm,用乙醚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多为这一类。

脂质体的制法有多种,根据药物的性质或需要进行选择。

(1)薄膜分散法:这是一种经典的制备方法,它可形成多室脂质体,经超声处理后得到小单室脂质体。

此法优点是操作简便,脂质体结构典型,但包封率较低。

(2)注入法:有乙醚注入法和乙醇注入法等。

“乙醚注入法”是将磷脂等膜材料溶于乙醚中,在搅拌下慢慢滴于55~65℃含药或不含药的水性介质中,蒸去乙醚,继续搅拌1~2h,即可形成脂质体。

(3)逆相蒸发法:系将磷脂等脂溶性成分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中,再按一定比例与含药的缓冲液混合、乳化,然后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即可形成脂质体。

该法适合于水溶性药物、大分子活性物质,如胰岛素等的脂质体制备,可提高包封率。

实验10脂质体的制备

实验10脂质体的制备

理不同,可分为“主动载药” 与“被动载药”
两大类。所谓“主动载药”,即通过脂质体内
外水相的不同离子或化合物梯度进行载药,主
要有K+-Na+梯度和H+梯度(即pH梯度)等。传统上,
人们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被动载药”法。所谓
“被动载药”,即首先将药物溶于水相或有机
相(脂溶性药物)中,然后按所选择的脂质体制
整理课件
• (4)取预热的PBS 30ml,加至含有磷脂膜的烧 瓶 中 , 65-70℃ 水 浴 中 搅 拌 水 化 10-20min 。 取 出 脂质体液体于烧杯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室温 下,搅拌30-60min,如果溶液体积减少,可补加 水至30m1,混匀,即得。(整个过程也可在旋转 蒸发仪上完成,其它的脂质体制备也可在旋转蒸 发仪上完成。)
按柱分离度考察项下②进行操作,另一份
置于分离柱顶部,按 “柱分离度考察” 项下③进行操作,所得溶液于345nm波长
处测定吸收度,按下式计算包封率。
• 包封率(%)=( Al /At )×100%
• 式中,Al—通过分离柱后收集脂质体中盐
酸小檗碱的吸收度;At—盐酸小檗碱脂质
体中总的药物吸收度, 2.5为稀释倍数。
整理课件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根据药物的性质或研究
需要来进行选择。
• (1)薄膜分散法 这是一种经典的制备方法,它可形成多 室脂质体,经超声处理后得到小单室脂质体。此法优点
是操作简便,脂质体结构典型,但包封率较低。
• (2)注入法 有乙醚注入法和乙醇注入法等。“乙醇注入
法”是将磷脂等膜材料溶于乙醇中,在搅拌下慢慢滴于 55-65℃含药或不含药的水性介质中,蒸去乙醇,继续搅 拌1—2h,即可形成脂质体。

药物制剂中脂质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脂质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脂质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载体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类物质组成的微囊体,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对水溶性和油溶性药物都有良好的包封效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一、脂质体的制备方法1. 脂膜溶解法脂膜溶解法是一种常用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其主要步骤是将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药物,通过溶剂蒸发或超声乳化等方法形成脂质体。

这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药物包封率。

2. 沉淀法沉淀法是一种通过药物与磷脂的共沉淀形成脂质体的方法。

药物和磷脂在溶液中共同形成微囊体,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得到脂质体。

这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3. 脂质指位法脂质指位法是一种通过指位的膨胀作用使药物与磷脂相互混合形成脂质体的方法。

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和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疏水性药物的制备。

二、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 提高药物稳定性脂质体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能够有效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在药物制剂中加入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有效期,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 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脂质体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的口服吸收。

脂质体由于具有与细胞膜相似的结构,能够在胃肠道中与细胞膜融合,促进药物的吸收。

因此,在口服给药制剂中加入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剂量。

3. 改善药物的靶向性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使药物能够更好地靶向到病灶部位。

例如,通过改变脂质体的表面电荷,可以增强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4. 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添加后,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由于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够与药物形成亲和性较好的结合,从而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疗效。

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ppt课件

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ppt课件
12
(二)实验部分
1.空白脂质体的制备(用于测定柱分离度用)
【处方】
注射用大豆卵磷脂
0.9g
胆固醇
0.3g
无水乙醇
2-20m1
磷酸盐缓冲液
适量
制成约30m1脂质体
13
• 【制备】
• (1)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配制 称取磷酸 氢 二 钠 ( Na2HPO4﹒12H2O ) 0.37g 与 磷 酸 二 氢 钠 (稀释Na至H2P1O040﹒0m2lH(2Op)H约2.为0g5,.加7)蒸。馏水适量,溶解并
22
• 4.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 (1)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柱的制备 取 已处理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适量,装于底 部已垫有少量玻璃棉(或多孔垫片)的 5ml注射器筒中(总量约4ml刻度处),加 入PBS水化过的阳离子交换树脂,自然滴 尽PBS,即得。
• (2)柱分离度的考察
• ①盐酸小檗碱与空白脂质体混合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3mg/m1盐酸小檗碱溶液0.1ml, 置小试管中,加入0.2ml空白脂质体,混 匀,即得。
• 【质量检查】观察粒子形态,最大粒径与最多粒 径,药物的包封率。
• 【注意事项】同前。
18
• 3.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主动载药法)
• 【空白脂质体处方】
• 注射用豆磷脂
0.9 g
• 胆固醇
0.3 g
• 无水乙醇
2-20 m1
• 柠檬酸缓冲液
30 ml

制成约30ml脂质体
19
• 【制备】主动载药法
照品溶液的吸收度;2.5—对照品溶液的 稀释倍数。
25
• 注意:在进行柱分离度实验前,需要用 空白脂质体对分离小柱进行饱和,具体 操作如下:量取0.2ml空白脂质体,置于 分离小柱顶部,待柱顶部的液体消失后, 仔细用5mlPBS进行洗脱,待液体滴尽即 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质体电镜照片
多室脂质体电镜照片
脂质体冷冻蚀刻电镜照片
用于制备脂质体的磷脂有天然磷脂,如大 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等;合成磷脂,如二棕 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 常用的附加剂为胆固醇。胆固醇与磷脂混 合使用,可制得稳定的脂质体,其作用是调节 双分子层的流动性,降低脂质体膜的通透性。 其他附加剂有十八胺、磷脂酸等。这些附加剂 能改变脂质体表面的电荷性质,从而改变脂质 体的包封率、体内外稳定性、体内分布等其他 相关参数。
2.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被动载药法)
【处方】
注射用豆磷脂 0.6 g 胆固醇 0.2 g 无水乙醇 2-3mL 盐酸小檗碱溶液(1mg/mL) 30mL 制成30mL脂质体
【制备】
(1)盐酸小檗碱溶液的配制 称取适量的盐酸小檗 碱溶液,用磷酸盐缓冲液配成1mg/mL和3mg/mL 两种浓度的溶液。 (2)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 按处方量称取豆磷 脂、胆固醇置于100mL烧瓶中,加无水乙醇,余 下操作除将PBS换成盐酸小檗碱溶液外,同“空 白脂质体制备”,即得“被动载药法 ”制备的 小檗碱脂质体。
(二)实验部分
1.空白脂质体的制备(用于测定柱分离 度) 【处方】
注射用大豆卵磷脂 胆固醇 无水乙醇 磷酸盐缓冲液 0.9g 0.3g 2-20mL 适量
制成约30mL脂质体
【制备】
( 1 )磷酸盐缓冲液( PBS )的配制:称取磷酸氢二钠 ( Na2HPO4·12H2O ) 0.37g 与 磷 酸 二 氢 钠 (NaH2PO4·2H2O)2.0g,加蒸馏水适量,溶解并稀释至 1000mL(pH约为5.7),混匀。 ( 2 )称取处方量磷脂、胆固醇,置于 100mL (也可以是 250、500或1000mL)烧瓶中,加无水乙醇1-2mL(根据 情况可以加 10或 20mL),置于65-70℃水浴中,搅拌使 溶解,于旋转蒸发仪上旋转,使磷脂的乙醇液在壁上成 膜,减压除乙醇,制备磷脂膜。 (3)另取PBS 30mL于小烧杯内,同置于65-70℃水浴中, 保温,待用。
Na+ Ber +
Na+
SO-3

Ber + -
Na+
- Ber +
SO-3
Na+
Ber +
- - -
SO-3
三、实验内容
(一) 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盐酸小檗碱、注射用大豆卵磷 脂、胆固醇、无水乙醇、95%乙醇、磷酸氢 二钠、磷酸二氢钠、柠檬酸、柠檬酸钠、 NaHCO3、阳离子交换树脂。 2.实验设备与仪器:旋转蒸发仪、烧瓶、恒温 水浴锅、磁力搅拌器、吸耳球、光学显微 镜、玻璃棉、5mL 注射器筒、0.8μm微孔滤 膜、紫外分光光度仪、容量瓶等。
【注意事项】
(1) “主动载药”过程中,加药顺序一定不能颠 倒,加三种液体时,随加随摇,确保混合 均匀,保证体系中各部位的梯度一致。 (2) 水浴保温时,应注意随时轻摇,只需保证 体系均匀即可,无需剧烈振摇。 (3) 用冷水冷却过程中,应轻摇。
【质量检查】
粒子形态,最大粒径与最多粒径,药物的包 封率。
磷脂等膜材
水性介质
逆相蒸发法
系将磷脂等脂溶性成分溶于有机溶剂,如 氯仿、二氯甲烷中,再按一定比例与含药的缓 冲液混合、乳化,然后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即可 形成脂质体。该法适合于水溶性药物、大分子 活性物质,如胰岛素等的脂质体制备,可提高 包封率。
在制备含药脂质体时,根据药物装载的机 理不同,可分为“主动载药” 与“被动载 药”两大类。 所谓“ 主动载药”,即通过脂质体内外水 主动载药 相的不同离子或化合物梯度进行载药,主要有 K+-Na+梯度和H+梯度(即pH梯度)等。 传统上,人们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被动载 药”法。所谓“ 被动载药”,即首先将药物溶 被动载药 于水相或有机相(脂溶性药物)中,然后按所选 择的脂质体制备方法制备含药脂质体。
outside neutral pH
inside acid pH
DH+ H+ D
DH+
H+ D
“主动载药”中pH梯度法载药原理示意图
评价脂质体质量的指标有粒径、粒径分布 和包封率等。其中脂质体的包封率是衡量脂质 体内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常见的包封率测 定方法有分子筛法、超速离心法、超滤法等。 本文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包封率。 “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是利用离子交换作 用,将荷正电的未包入脂质体中的药物(即游 离药物),如本实验中的游离小檗碱,通过阳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除去;包封于脂质体中的药 物(如小檗碱),由于脂质体荷负电荷,不能被 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用 以测定包封率。
【质量检查】
粒子形态,最大粒径与最多粒径,药物的包封 率。 【注意事项】同前。
3.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主动载药法)
【空白脂质体处方】 注射用豆磷脂 胆固醇 无水乙醇 柠檬酸缓冲液 0.9 g 0.3 g 2-3mL 适量 制成约30mL脂质体
【制备】
(1)空白脂质体制备 称取磷脂0.9g和胆固醇 0.3g ,加入无水乙醇,置于 65-70℃水浴中, 搅拌(或转动)使溶解,于旋转蒸发仪上旋 转,使磷脂的乙醇液在壁上成膜,减压除乙 醇。加入同温的柠檬酸缓冲液30mL,65-70℃ 水 浴 中 水 化 10-20min , 取 出 脂 质 体 于 烧 杯 中,余下操作同“1.空白脂质体的制备”。 空白脂质体的制备 (2)主动载药 准确量取空白脂质体2.0mL、药 液 (3mg/mL)1.0mL 、 NaHCO3 溶液 0.5mL ,在 振摇下依次加入10mL西林瓶中,混匀,盖上 塞, 70℃水浴中保温 20min( 定时摇动) ,随后 立即用冷水降温至室温,即得。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 1.绘制显微镜下脂质体的形态图。 • 2.记录显微镜下可测定的脂质体的粒 径。 • 3.计算柱分离度与包封率。
脂质体检测结果
脂质体 类别
空白脂质体 被动法载药 脂质体 主动法载药 脂质体
形态
最大粒径 最多粒径 (μm) (μm)
备注
五、思考题
1.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特点。请讨论影响脂 质体形成的因素。 2.从显微镜下的形态上看,“脂质体”、 “乳 剂”、“微囊”之间有何差别? 3.如何提高脂质体对药物的包封? 4.如何选择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本文所用的方法 与“分子筛法”、“超速离心法”相比,有何 优缺点? 5.请试着设计一个有关脂质体的实验方案。本实 验方案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根据药物 的性质或研究需要来进行选择。 ¾薄膜分散法 ¾注入法 ¾逆相蒸发法 ¾冷冻干燥法 ¾熔融法等
薄膜分散法
这是一种经典的制备方法,它可形 成多室脂质体,经超声处理后得到小单 室脂质体。此法优点是操作简便,脂质 体结构典型,但包封率较低。
注入法
注入法有“乙醚注入法”和“乙醇注入法” 等。“乙醇注入法”是将磷脂等膜材料溶于 乙醇中,在搅拌条件下慢慢滴入55-65℃含药 或不含药的水性介质中,蒸去乙醇,继续搅 拌1-2h,即可形成脂质体。
【附注】
(1)柠檬酸缓冲液 称取柠檬酸10.5g和柠檬 酸钠 7.0g 置于 1000mL 量瓶中,加水溶解并 稀 释 至 1000mL ( pH 值 约 为 3.8 ) , 混 匀,即得。 (2)NaHCO3溶液 称取NaHCO3 50.0g,置 于 1000mL 量 瓶 中 , 加 水 溶 解 并 稀 释 至 1000mL ( pH 值 约 为 8.0 ) , 混 匀 , 即 得。
注意:
在进行柱分离度实验前,需要用空 白脂质体对分离小柱进行饱和,具体操 作如下:量取0.2mL空白脂质体,置于分 离小柱顶部,待柱顶部的液体消失后, 仔细用 5mL PBS 进行洗脱,待液体滴尽 即可。
(3)包封率的测定
精密量取盐酸小檗碱脂质体 0.lmL 两份,一 份置 10mL 量瓶中,按柱分离度考察项下②进行 操作,另一份置于分离柱顶部,按 “柱分离度考 察 ” 项下③进行操作,所得溶液于 345nm 波长处 测定吸收度,按下式计算包封率。 包封率(%)=( Al/At )×100% 式中,Al—通过分离柱后收集脂质体中盐酸 小檗碱的吸收度;At—盐酸小檗碱脂质体中总的 药物吸收度, At = A样×2.5 ,2.5为稀释倍数。
( 4 )取预热的 PBS 30mL ,加至含有磷脂膜的烧瓶 中,转动下, 65-70℃水浴中搅拌水化 10-20min 。 取出脂质体液体于烧杯内,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室 温,搅拌30-60min,如果液体体积减少,可补加水 至 30mL ,混匀,即得。(整个过程也可在旋转蒸 发仪上完成,其它的脂质体制备也可在旋转蒸发仪 上完成。) (5)取样,在油镜下观察脂质体形态,画出所见脂 质体结构,记录最多和最大的脂质体的粒径;随后 将所得脂质体液体通过0.8μm微孔滤膜两遍,进行 整粒,再于油镜下观察脂质体的形态,画出所见脂 质体结构,记录最多和最大的脂质体粒径。
【注意事项】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禁止用火; 禁止用火 (2)磷脂和胆固醇的乙醇溶液应 澄清,不能在水 澄清 浴中放置过长时间。磷脂和胆固醇的比例可以 采用4:1或5:1或6:1,如果磷脂和胆固醇的质 量不好,建议采用6:1; (3)磷脂、胆固醇形成的薄膜应尽量薄; (4)60-65℃水浴中搅拌水化10-20min时,一定要 充分保证所有脂质水化,不得存在脂质块。 不得存在脂质块
“被动载药”的共同特点是:在装载过 共同特点 程中脂质体的内外水相或双分子层膜上的药 物浓度基本一致,决定其包封率的因素为药 物与磷脂膜的作用力、膜材的组成、脂质体 的内水相体积、脂质体数目及药脂比(药物与 磷脂膜材比)等。 对于脂溶性的、与磷脂膜亲和力高的药 物,“被动载药”法较为适用。而对于两亲 性药物,其油水分配系数受介质的pH值和离 子强度的影响较大,包封条件的较小改变就 可能使包封率有较大的变化,此类药物首选 “主动载药”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