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选试卷(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2024甲卷历史试题卷

2024甲卷历史试题卷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甲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202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3.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4.表1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A.《宋史》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D.《宋史纪事本末》5.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6.A.抵制了列强入侵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7.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

据此可知,当时波斯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8.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

大学历史专业历史文选真题

大学历史专业历史文选真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1.唐代刘知几的《》是一部体史著。

2.所谓的“三通”是指《》、《》和《》,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和。

3.我们把古籍中作者给自己所著的文字加说明的现象叫作,而称不是给自己所著的文字加说明的现象为,对那些汇萃众家说明文字的古籍则称作。

4.避讳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综观历史上的情况,我们把避讳分为、和三种类型。

5.《续资治通鉴长编》和《续资治通鉴》的作者分别是朝的和朝的。

两部书都是体史著。

6.朝的创立了纪事本末体的史书。

与编年体的以时间为中心和纪传体的以人物为中心不同,纪事本末体是以为中心。

7.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史学家是、和,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和《》。

8.唐玄奘的《》、明末清初顾祖禹《》以及清代章学诚参予修纂的《永清县志》,通常都被人们归入到史部类。

9.乾嘉史学中的“史考三大家”分别是、、。

他们的代表作是《》、《》和《》。

10.在近代史学家中,率先用新的眼光和材料写出的新史著有魏源的《》、夏燮的《》。

二、名词解释题:(共5题,每题4分)1.“六家二体”2.《资治通鉴》3.汉学与宋学4.章学诚5.新史学三、释词题:(共10题,每题2分)1.“世人皆尤其不量力,不度德。

”2.“显隐必该,洪纤靡失。

”3.“岂天之靳斯文而不传与?抑非其人而不祐之与?”4.“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

”5.“逮于养生送死之具、庆弔问遗之资,咸俾经营,并立条制。

”6.“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7.“日遣诸杨与之选胜游宴,侑以梨园教坊乐。

”8.“《仓公》录其医案,《货殖》兼书物产,《龟策》但言卜筮,亦有因事命篇之意,初不沾沾为一人之始末也。

”9.“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

”10.“夷人志在入城;不许,则必挟兵以要我。

先守后战,曲在彼矣。

”四、繁简字题:(共20题,每题0.5分)经论礼辅无观务传数顾学书声历证宝让归实录五、标点翻译题:(共2题,每题15分)1. 户部尚书安思顺知禄山反谋因入朝奏之及禄山反上以思顺先奏不之罪也哥舒翰素与之有隙使人诈为禄山遗思顺书于关门擒之以献且数思顺七罪请诛之丙辰思顺及弟太仆卿元贞皆坐死家属徙岭外杨国忠不能救由是始畏翰郭子仪至朔方益选精兵戊午进军于代——《安史之乱》2.如是姑息有功释而不用者有之略加戒谕奴仆者有之又不明白与功臣道其奴仆所作之过含忍大多及法司屡奏却疑大臣欺罔君上一旦不容即加残害此君不明之所致也——《作铁榜申诫公侯》华中师范大学2004–2005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一、注釋:閱讀下面的句子,注釋句後之字。

中国历史文选考试解答题

中国历史文选考试解答题
《文献通考》凡分二十四门:《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徵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每门再分子目。其中《田赋》等十九门,仿照《通典》成规,详加增补;《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门,则为作者所自创。
答:《续资治通鉴长篇》(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清·毕沅);《明通鉴》(清·夏燮);《明纪》(清·陈鹤)。
十、名词解释《通鉴纪事本末》。
答:《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撰,共四十二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历史著作.
鉴于编年、纪传之弊,袁枢依据《资治通鉴》断限,起自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包括一千三百六十余年间史迹,按历史年代顺序,分编为二百三十九目;另有六十六目,作为附录,散见于各正目之后。
五、比较《通典》与《通考》间的异同优劣。
答:1、同:《通考》中的《田赋》等十九门,仿照《通典》成规,详加增补;异:《通考》分二十四门且作者又自创《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门,可《通典》只分八门。
2、二者优劣:《通考》不仅史料丰富,分类详细,体例多所创新,保存了大量史料;即在历史认识上,也颇有可取,而且从史料价值而言,则应该说《通考》超过了《通志》,而且超过了《通典》;
《十七史商榷》着重典章故事的论述,兼及版本义例。
三、仿造《通典》所编撰的典制体专书有哪些,请举三部。
答:典制体专著:《唐会要》、《五代会要》(北宋·王溥);《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南宋·徐天麟);《春秋会要》(清·姚彦渠);《秦会要》(清·孙楷);《三国会要》(清·杨晨);《明会要》(清·龙文彬)。

大学历史文选复习题及答案(含名词解释、论述题、翻译、断句)

大学历史文选复习题及答案(含名词解释、论述题、翻译、断句)

1.《汉书》:①作者及注本情况:《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由唐朝颜师古释注。

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完稿、分别由其妹班昭,马续续成。

②内容和体例:内容上,记载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起,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止,计229年。

全书由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计一百篇,一百二十卷。

汉武帝以后部分,大都改编了《史记后传》原文。

汉武帝以前的记载则多袭用《史记》原文,但也增添了许多史料。

体例上,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

③价值:创立断代史纪传体;扩大历史研究的领域;确立书志体;开创目录学;保存重要的历史文献。

④地位:“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⑤不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据的“五德终始说”和王权神授的封建神学说教为主导思想。

2.《三国志》:①作者及注本情况:西晋陈寿编写的纪传体国别史,由南朝宋裴松之注。

②内容和体例:内容上,记载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六十年的历史。

《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分《魏书》、《蜀书》和《吴书》。

体例上,《魏书》有纪、传,蜀、吴二书有列传,但都没有表、志。

③价值:头绪清楚、文笔简要、比较系统;反映了比较广阔的社会层面;注意用以类相从的方式来撰写类传。

④不足:陈寿屈从封建统治者的要求,经常采用“回护”书法,曲笔隐词;叙事过简,以致疏漏;⑤地位: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3.《后汉书》:①作者:由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②内容和体例:内容上,记述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体例上,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创制类传;改《外戚传》为《皇后纪》;缺表;志中缺“河渠”、“食货”、“艺文”;合传编写。

③价值:体裁创新;类传多以类相从;严谨周密,文字精炼,详略得体,剪裁适当;史料价值高。

全国统一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全国统一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更的共同缘由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须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全部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冲突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峻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惊慌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独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激励民间投资设厂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由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1940年头中后期,中国很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旺盛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斗争的成功推动生产复原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文选题库与答案.docx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文选题库与答案.docx

名词解释题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笔记小说别史杂史地理志书政书诏令奏议甲骨金石档案文献经部文献子部文献集部文献说文解字紀傳體,是以人物爲中心的著史體裁,由西漢司馬遷創體,以後歷代皆有寫作。

除《史記》爲通史外,其餘多爲斷代史。

自《史記》至《明史》的二十四部後朝寫前朝的紀傳史書,因得到歷朝帝王下令頒行,而被稱爲“正史〃。

紀傳體史書一般由本紀、表、志、世家、列傳等五種體例構成。

■保存最丰富的历史资料,具有权威性■为后人提供历史借鉴■其结构能容纳丰富的历史素材。

■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宣扬英雄史观■美化君主■制造所谓正统,为封建统治服务。

■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宣扬英雄史观■美化君主■制造所谓正统,为封建统治服务。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

以时间为中心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类别:断代编年体(东汉荀悦《汉纪》、明谈迁《国榷》)通史编年体f司马光《资治通鉴》〉纲目体(宋朱熹《通鉴纲目》〉起居注、日历、实录、东华录等。

•优点: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为研究历史演变的因果关系创造了条件。

•不足:①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叙述多过于简略,影响了编年体史书的使用价值。

②分年记事,不便把人物事情叙述得完整集中。

纪事本末体价值:■一、简明扼要,便于学习:编排首尾完整,叙事简明扼要■二、以事为主,便于探讨史事的前因后果,以为鉴往知来之用■三、在历史编纂学上有重要地位:矫正编年、纪传的弊病,亦发挥二者的长处——记事按编年,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叙事仿纪传,人物事迹首尾完整。

■综上,纪事本末体的价值为:为学习研究历史提供了使用价值;为改造旧史体、创造新史体提供借鉴价值。

缺点:■一、取材多系钞录编年或纪传,即不能取代原书,亦不能作为原始材料, 很难说有较高史料价值。

■二、限于体例,对于天文、历法、地理、方技、典制、名物等等,不能详加备载,无法总汇百科史料。

二、■ 三、纪事本末体分事立目,以一事为起讫,事件之间缺乏联系,不能反映历史的整体性、有机性,很难探讨发展的规律性。

2023年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3年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3年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

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

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2.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

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

据此可推知()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3.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

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

这说明()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4.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

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

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

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

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5.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

对此解读合理是()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6.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本题共10分)1、甲骨文第一部著录性著作是清末刘锷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铁云藏龟》,第一部研究性著作是孙诒让的契文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世本》内容有七部分,其中________________ 记载了上古的技术发明和礼乐初制,氏姓篇_____________ 是先秦大小贵族的起源和宗支分化状况的族谱。

3、《诗经》中最长的诗篇是__________________ ,《国风》中的第一长篇是__________ 七月 ___________ 。

4、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吴人______________ 作的《国语集》,近人徐元诰撰有国语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汉书》对《史记》的体例有所变更,将“书”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消“世家”并入列传_______________ 。

二、解释下列史文中带点的字词(每个字词0.5分,本题共10分)1、故天翼临子.,法保先王。

通慈;大42、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叫鸣;灭亡93、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修理;足趾184、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国内退休的老臣;385、晋师三日馆.、谷,及葵酉而还。

住下来休息;吃楚国的粮食;416、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 羞辱;步入正轨497、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抄小路;借着68&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快;把.做成肉干9、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

编排;起点,头绪;10410、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受苦于原因是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个字词4分,本题共20分)1、一条完整卜辞的组成形式2、汉初传《诗》有哪四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上册A 卷)一、填空(每空 1 分,本题共10 分)1、甲骨文第一部著录性著作是清末刘锷的《铁云藏龟》,第一部研究性著作是孙诒让的契文举例。

2、《世本》内容有七部分,其中作篇记载了上古的技术发明和礼乐初制,氏姓篇是先秦大小贵族的起源和宗支分化状况的族谱。

3、《诗经》中最长的诗篇是宓宫,《国风》中的第一长篇是七月。

4、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吴人韦昭作的《国语集》,近人徐元诰撰有国语集解。

5、《汉书》对《史记》的体例有所变更,将“书”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二、解释下列史文中带点的字词(每个字词0.5 分,本题共10 分)1、故天翼临子,法保先王。

通慈; 大 42、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叫鸣; 灭亡93、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修理; 足趾184、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国内退休的老臣; 385、晋师三日馆、谷,及葵酉而还。

住下来休息; 吃楚国的粮食; 416、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羞辱; 步入正轨497、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抄小路; 借着688、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快; 把.做成肉干9、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

编排; 起点,头绪; 10410、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受苦于原因是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个字词4 分,本题共20 分)1、一条完整卜辞的组成形式。

2、汉初传《诗》有哪四家。

3、越王勾践灭吴的具体措施。

4、《史记》三家注。

5、《诗经》的体例及内容。

四、标点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 分,本题共20 分)1、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辛垣衍许诺2、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酰酱千瓨浆千甔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锺薪藳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髤者千枚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巵茜千石马蹄躈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糵曲盐豉千荅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狐鼦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锺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五、翻译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 分,本题共20 分)1、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

”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

”先轸曰:“「子与之!。

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

”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

曹、卫告绝於楚。

2、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

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

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低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六、论述下列问题(每个字词10 分,本题共20 分)1、试论《大孟鼎铭》的史料价值。

2、《史记》与《汉书》的比较。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上册B 卷)一、填空(每空 1 分,本题共10 分)1、甲骨文集大成的著作是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辑的甲骨文合集。

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首创科学地划分金文时代以便应用的方法。

2、清代学者闫若璩撰写的尚书古文疏证,惠栋撰写的古文尚书考,都是考辨《古文尚书》的力作。

3、我国周代各国都有编年体史书,鲁、燕、齐、宋等国称《春秋》,晋国则称是,楚国则称。

4、《战国策》是西汉人刘向校录的,东汉人高诱最早为该书作注。

5、《汉书》较为著名的唐颜师古注汇集了隋朝以前的家注,清朝王先谦汇集了唐宋以来六十七家成果,作汉书补注。

二、解释下列史文中带点的字词(每个字词0.5 分,本题共10 分)1、敏朝夕入谏,亨奔走,畏天畏。

疾; 威 42、武王乃手大白,以麾诸侯。

拿着,持; 指挥133、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通扑; 长寿184、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重创; 头发斑白335、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

进攻城门的士兵; 陈尸396、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十万; 害怕,担心497、鲁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代指魏国; 回去688、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

”卒为天下笑。

你; 最终699、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更名民曰:“黔首”。

大酺。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兵器大宴饮8510、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藉其门,视此。

”将他全家编入薄册作为徒隶; 83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个字词 4 分,本题共20 分)1、夏商周三正。

2、《左传》和《国语》的主要区别。

3、鲁仲连帝秦论的四大危害。

4、《史记》五部分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5、列举前四史的书名、作者、写作时代。

四、标点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 分,本题共20 分)1、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昬於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於是乎搜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於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於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2、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繇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五、翻译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 分,本题共20 分)1、命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句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居有三年之食。

2、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

及文公踰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闲;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

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

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

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

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六、论述下列问题(每个字词10 分,本题共20 分)1、《尚书》的体例及内容。

2、试论《晋楚城濮之战》一文中晋胜楚败的原因。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下册A 卷)一、填空(每空 1 分,本题共10 分)1、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有两部史论名著,一部是。

另一部是。

2、《史通·二体》系指、而言。

3、宋末元初为《资治通鉴》作注,名曰。

4、清代主持编撰《续资治通鉴》,共卷。

5、《中西纪事》是一部体史书,作者为。

二、解释下列史文中带点的字词(每个字词0.5 分,本题共10 分)1、故其书受嗤当代,良有以焉。

2、三、五之代,书有《典》、《坟》。

3、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

4、栅准以遏东兵。

5、欲厚生民而丰其食者。

6、比及秋成,乃令偿直。

7、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8、殿前副点检自是亦不复除云。

9、会部落破散,与延偃兄子思顺俱逃来。

10、或请之河陇,或请之灵武。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个字词4 分,本题共20 分)1、列举四部中国古代地理名著2、史才三长说3、乾嘉三大考史名著4、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优缺点5、续三通四、标点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 分,本题共20 分)1、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是学者之入门处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故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学者而不能得其人之宗旨即读其书,亦犹张骞初至大夏不能得月氐要领也是编分别宗旨如灯取影杜牧之曰丸之走盘横斜圆直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不能出于盘也夫宗旨亦若是而已矣尝谓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之所不及也牛毛茧丝无不辨晰眞能发先儒之所未发程朱之辟释氏其说虽繁总是只在迹上其弥近理而乱眞者终是指他不出明儒于毫厘之际使无遁影陶石篑亦曰若以见解论当代诸公尽有高过者与羲言不期而合毎见钞先儒语录者荟撮数条不知去取之意谓何其人一生之精神未尝透露如何见其学术是编皆从全集纂要钩玄未尝袭前人之旧本也2、尚书一变而为左氏之春秋尚书无成法而左氏有定例以纬经也左氏一变而为史迁之纪传左氏依年月而迁书分类例以搜逸也迁书一变而为班氏之断代迁书通变化而班氏守绳墨以示包括也就形貌而言迁书远异左氏而班史近同迁书盖左氏体直自为编年之祖而马班曲备皆为纪传之祖也推精微而言则迁书之去左氏也近而班史之去迁书也远盖迁书体圆用神多得尚书之遗班氏体方用智多得官礼之意也五、翻译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 分,本题共20 分)1、又若:主有宽仁之德,臣有忠良之心,然被各少察断而不明,何也?盖功臣奴仆倚恃权贵,欺压良善,为臣者不能察其所为,致使纵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