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试卷7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文选》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文选》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文选》作业答案一、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加线的字或词1.三月丙午,入曹。

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

”数:责备;数说。

2.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施:延及;影响。

4.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厉:损害;妨碍。

5.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填:通“镇”,镇服;安定。

6.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薄:通“迫”,逼近;迫近。

7.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

晏然:平定安然。

8.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若:你。

9.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归:通“愧”,惭愧。

10.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阋:使争吵;使争斗;挑拨。

11.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敎寡人计策?”数:屡次;多次。

12.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尝交关,亦离祸毒。

离:通“罹”,遭受。

13.其后黄巾遂盛,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矣。

文章:礼乐制度。

14.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矜:骄傲。

伐:夸耀。

15.毋贻盲者镜,毋与躄者履,毋赏越人章甫,非其用也。

章甫:冠;帽子。

16.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质:对质;参照;评判。

稽:考核。

17.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大讼党人,言甚方切。

讼:申冤。

18.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辅拂:辅佐。

拂通“弼”。

19.今也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倍:通“背”,背叛;违背。

20.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

宾:通“摈“,排斥;疏远。

21.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自多:自以为多;自我满足。

中国历史文选考试解答题

中国历史文选考试解答题
《文献通考》凡分二十四门:《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徵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每门再分子目。其中《田赋》等十九门,仿照《通典》成规,详加增补;《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门,则为作者所自创。
答:《续资治通鉴长篇》(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清·毕沅);《明通鉴》(清·夏燮);《明纪》(清·陈鹤)。
十、名词解释《通鉴纪事本末》。
答:《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撰,共四十二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历史著作.
鉴于编年、纪传之弊,袁枢依据《资治通鉴》断限,起自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包括一千三百六十余年间史迹,按历史年代顺序,分编为二百三十九目;另有六十六目,作为附录,散见于各正目之后。
五、比较《通典》与《通考》间的异同优劣。
答:1、同:《通考》中的《田赋》等十九门,仿照《通典》成规,详加增补;异:《通考》分二十四门且作者又自创《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门,可《通典》只分八门。
2、二者优劣:《通考》不仅史料丰富,分类详细,体例多所创新,保存了大量史料;即在历史认识上,也颇有可取,而且从史料价值而言,则应该说《通考》超过了《通志》,而且超过了《通典》;
《十七史商榷》着重典章故事的论述,兼及版本义例。
三、仿造《通典》所编撰的典制体专书有哪些,请举三部。
答:典制体专著:《唐会要》、《五代会要》(北宋·王溥);《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南宋·徐天麟);《春秋会要》(清·姚彦渠);《秦会要》(清·孙楷);《三国会要》(清·杨晨);《明会要》(清·龙文彬)。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7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7

南阳师范学院政法系《中国历史文选》试卷7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史馆2、元修三史3、史才三长4、三大史考名著5、欧阳修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资治通鉴》取得成功的原因。

2、《文献通考》以《通典》为基础,其实用价值高于《通典》,为什么?- 1 -三、翻译(每题8分,共40分)1、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2、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数百言,众不能屈。

3、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

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

理尽一言,语无重出。

4、人生如白过隙,所以好富贵之,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

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多置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

5、人君御物之方,莫大乎抑浮止竟。

宋自仁宗以来,四十余年,虽所用非其人,而风俗醇厚,好尚端方。

论世之士谓君子道长。

- 2 -四、标点,回答问题(共20分)1、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事莫不备载其事行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2、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也3、给上述文字加上标点。

4、概括编年体史书的优点。

5、概括纪传体史书的优点。

- 4 -。

中国古代史文学、历史常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史文学、历史常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史文学、历史常识试题及参考答案中国古代史1.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

A.北京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2.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3.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

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

A.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C.造纸技术D.制墨技术4.中国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新疆,西亚,到大秦。

这条丝绸之路开通于( )。

A.战国时期B.西汉C.东汉D.宋朝5.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6.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7.能够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8.傲视群雄,兼并六国,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帝王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成吉思汗9.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10.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了西周( )。

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D.推行郡县制11.某同学在活动课上说出的下列观点,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后代总要胜过前代12.纸发明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已知纸最早出现于( )。

A.秦朝B.西汉C.东汉D.宋朝1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文选题库与答案.docx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文选题库与答案.docx

名词解释题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笔记小说别史杂史地理志书政书诏令奏议甲骨金石档案文献经部文献子部文献集部文献说文解字紀傳體,是以人物爲中心的著史體裁,由西漢司馬遷創體,以後歷代皆有寫作。

除《史記》爲通史外,其餘多爲斷代史。

自《史記》至《明史》的二十四部後朝寫前朝的紀傳史書,因得到歷朝帝王下令頒行,而被稱爲“正史〃。

紀傳體史書一般由本紀、表、志、世家、列傳等五種體例構成。

■保存最丰富的历史资料,具有权威性■为后人提供历史借鉴■其结构能容纳丰富的历史素材。

■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宣扬英雄史观■美化君主■制造所谓正统,为封建统治服务。

■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宣扬英雄史观■美化君主■制造所谓正统,为封建统治服务。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

以时间为中心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类别:断代编年体(东汉荀悦《汉纪》、明谈迁《国榷》)通史编年体f司马光《资治通鉴》〉纲目体(宋朱熹《通鉴纲目》〉起居注、日历、实录、东华录等。

•优点: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为研究历史演变的因果关系创造了条件。

•不足:①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叙述多过于简略,影响了编年体史书的使用价值。

②分年记事,不便把人物事情叙述得完整集中。

纪事本末体价值:■一、简明扼要,便于学习:编排首尾完整,叙事简明扼要■二、以事为主,便于探讨史事的前因后果,以为鉴往知来之用■三、在历史编纂学上有重要地位:矫正编年、纪传的弊病,亦发挥二者的长处——记事按编年,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叙事仿纪传,人物事迹首尾完整。

■综上,纪事本末体的价值为:为学习研究历史提供了使用价值;为改造旧史体、创造新史体提供借鉴价值。

缺点:■一、取材多系钞录编年或纪传,即不能取代原书,亦不能作为原始材料, 很难说有较高史料价值。

■二、限于体例,对于天文、历法、地理、方技、典制、名物等等,不能详加备载,无法总汇百科史料。

二、■ 三、纪事本末体分事立目,以一事为起讫,事件之间缺乏联系,不能反映历史的整体性、有机性,很难探讨发展的规律性。

文选试卷(06—07)下A标答

文选试卷(06—07)下A标答

華中師範大學2006–2007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卷(历史文选A卷)标答一、填空題:(共10題,每題2分)1、战国。

性善。

性恶。

2、王逸。

补注。

2、太史公书。

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4、刘宋。

范晔。

党锢。

宦者。

5、魏书。

蜀书。

吴书。

6、刘宋。

裴松之。

7、地理。

北魏。

郦道元。

8、杜佑。

典志。

9、北齐。

颜之推。

10、南宋。

纪传。

二、名詞解釋題:(共4題,每題5分)1、司馬遷(见课文第151页。

)2、《世說新語》(见课文第272页。

)3、《洛陽伽藍記》(见课文第306页。

)4、劉知幾(见课文第358页。

)三、字詞解釋題:(共10題,每題2分)1、现。

横。

2、微不足道。

罪。

3、不久。

沟通。

4、代理。

备齐官员。

5、逐步影响。

改变、迁化。

6、乐见成功。

艰难的开始。

7、末世。

依靠。

8、出仕。

尊严没落。

9、一起连坐。

名气和行辈。

10、用世的想法。

起用我。

四、簡繁字轉換題:(共10題,每題1分)五、標點翻譯題:(共1題,每題30分)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爲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

頃之,又領益州牧。

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爲與國。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十二年春,亮悉大衆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爲久駐之基。

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相持百餘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

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三國志·諸葛亮傳》(译文略)。

第07卷 中国古代史综合卷(原卷版)

第07卷  中国古代史综合卷(原卷版)

【安徽专版】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同步测试卷第07卷中国古代史卷(测试范围: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形式:开卷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虞夏时期,黄帝已被人力当作始祖祭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沿袭了之前对黄帝的祭祀活动。

据此推知,祭祀黄帝的主要原因是()A.承认黄帝贡献B.获取统治的合法性C.整合各方势力D.增强民族认同2.“买”是会意字,甲骨文的“买”下部像个外壳,有用网捞取贝壳的意思。

而据墓葬考古发现,商周时期人们以一种特定的海贝为货币,用于商品交换这表明甲骨文()A.最早运用于商业B.受到社会实践影响C.产生于商品交换D.为统治阶级所掌控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分钟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下列新观点中属于儒家的是()A.提倡节俭B.无为而治C.有教无类D.以法治国4.西汉时期,大臣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要两个人抬进去,汉武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但是到了东汉中期之后,竹木简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

这是因为()A.造纸术的改进B.竹简制造技术失传C.西汉王朝灭亡D.文字书写方式改变5.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他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以治病来传道,太平道在民间传播很快。

184年,张角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这表明黄巾起义()A.对抗了社会不公B.获得了多方支持C.推动了道教发展D.借助了宗教手段6.魏晋南北朝时期,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鲜卑族“以国家力量推行汉化”的举措是()A.昭君出塞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景之治D.汉武帝的大一统7.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深远影响。

以下充分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作品(或建筑)是()A.《齐民要术》B.《兰亭集序》C.龙门石窟D.《女史箴图》8.吴兢《论奢纵·贞观政要(卷六)》记载,贞观十一年,马周对唐太宗说:“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京积布帛,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黄燕颜《历史文选》期末考核

黄燕颜《历史文选》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历史文选》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

亦是儒家经典之一。

2.史记:《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原名《太史公记》。

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战国策: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4.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上的特点,曾被称为分类书。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带框的粗体字。

(每题5分,共20分)1,夏則資皮。

答:贾人:商贾,商人2.答:沈:沉。

3.答:文章:法令4.答:禽:捉住,杀了。

三、请按现代汉语标点格式对下列古文进行标点(共20分)陳勝,字涉。

陽城人,吳廣,字叔陽夏人。

勝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然甚久,曰:“苟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勝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四、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简述纪传体的优缺点?答:编年体根据年月日的顺序依次记载史实,不会出现重复记载的现象,这是它的长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史馆
2、元修三史
3、史才三长
4、三大史考名著
5、欧阳修二、简答(每题10
分,共20分)
1、简述《资治通鉴》取得成功的原因。

2、《文献通考》以《通典》为基础,其实用价值高于《通典》,为什么?
- 1 -
三、翻译(每题8分,共40分)
1、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2、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数百言,众不能屈。

3、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

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

理尽一言,语无重出。

4、人生如白过隙,所以好富贵之,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

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多置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

5、人君御物之方,莫大乎抑浮止竟。

宋自仁宗以来,四十余年,虽所用非其人,而风俗醇厚,好尚端方。

论世之士谓君子道长。

- 2 -
四、标点,回答问题(共20分)
1、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事莫不备载其事行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
2、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也
3、给上述文字加上标点。

4、概括编年体史书的优点。

5、概括纪传体史书的优点。

-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