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学生《克服任性》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
最新三年级心理健康教案资料

第一课克服任性坏习惯教学目标:1、认识任性行为的危害。
知道哪些是任性行为。
2、学会积极主动的改正任性坏习惯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妈妈和乐乐的对话:妈妈:乐乐,你的功课做完了吗?乐乐:我早就做完了,妈妈,现在我就想看电视。
妈妈: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咱们不是约好,等你吃完饭才看的吗?乐乐:不行,就是不行,我一定要现在就看!呜呜呜……2、看了他们的对话,你认为乐乐的行为属于一种什么行为?他这样做对吗?3、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行为?二、认识任性1、读一读专家的观点:任性,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无节制,全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抗拒、不服从外来的合理管教;不按照别人的合理要求去做,或者表面答应,内心不服!2、看看任性的危害: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我们太任性,父母的合理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他们会以不理智的方式来表达对我们的强烈不满。
比如,有的父母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对我们严加管教,有的父母对我们放任自流,还有的父母则对我们的不合理要求一再妥协,天长日久就更加助长了我们任性的行为。
三、策略训练1、角色扮演,体验任性。
(1)读一读情景描述。
(2)东东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东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呢?(3)如果你是东东的妈妈,面对此种情况,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4)想一想。
小学生出现任性行为,可能会有哪些原因?2、告诫自己要冷静,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交流说一说:看谁最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交流一下,说说在同学的交往中,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最终合理采纳同学意见的实例。
四、拓展训练1、通过本课的学习,请你谈谈任性有哪些危害?2、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当你出现任性行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举例说明。
第二课完成作业应规范学习目标:1、对作业规范形成认同感,知道自己的作业规不规范。
2、逐渐养成按规范做作业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一、诊断评价1、拿出语文作业本,就最近的一次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做得最好。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

克服任性坏习惯
任性——不好的品质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二课完成作业应规范
课型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各科作业的规范形成有认同感,并逐级养成按规范做作业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作业规范形成认同感,并逐级养成按规范做作业的习惯。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思考
一、导入
师:你们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原因是什么呢?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关。有了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你获得成功;没有好的习惯就可能影响你的学习成绩。可见,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我们今天就学习新的一课《完成作业应规范》。
教学计划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2
第一课克服任Βιβλιοθήκη 坏习惯134
第二课完成作业应规范
1
5
6
第三课精打细算零花钱
1
7
8
第四课同学有错多原谅
1
9
10
第五课门门功课都有趣
1
11
12
第六课保持记忆不神秘
1
13
14
第七课书山有路勤为径
1
15
16
第八课我也能当班长
1
17
18
第九课比比谁的主意多
1
19
20
教学内容
2、新授
(1)表演:《任性的小女孩》
旁白:这是一个星期日的上午,妈妈和女儿丽丽正在屋里交谈
妈妈:丽丽,你的功课做完了吗?
丽丽:(自豪地)早就做完了。妈妈,你带我到姥姥家玩好吗?
妈妈:(生气地)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妈妈不是说下午去吗,就是不行!
心理健康教育课——告别任性

告别任性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目的:1、通过表演小品、讲故事,道出一个道理:任性不受欢迎,到处碰壁。
2、让学生改掉任性的毛病,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一定非常爱动脑筋,今天,老师先出几个字谜,让大家猜一猜,比一比谁的脑子最聪明。
请看卡片1、一口咬掉牛尾巴。
2、另有一把刀。
3一千零一人,猜仟枉费神。
4、一心生一个。
板书:告别任性。
今天,我们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大胆发言。
二、讲授新课1、今天我们活动课的题目是:告别任性。
谁能讲一讲什么是任性?(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任性也是孩子一种不正常的心态,是孩子要挟大人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你能举个例子吗?告别任性是什么意思?1、提问:任性好不好?(不好)任性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在我们的同学中,就有许多任性的孩子。
2、演一演。
请大家认真看、听,看后还要请你当评委,评出最佳节目,最佳演员,还要谈自己的感想,回答问题。
请节目主持人王丹阳、王薇杰上场。
请看下面的小品:《任性的小女孩》《我不再任性》《任性的军军》,《任性的跳跳》《小小的早晨》《离家出走的思考》(学生自编)等。
3、小组讨论。
看了这几个小品,你有何感想?任性为什么不好?请写在纸上,准备发言。
(到处碰壁不受欢迎)4、在班上交流。
请谈一谈你的感想,比一比谁说得好。
(各抒己见)5、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任性的的事?大胆地谈谈,你准备怎样改正?(听家长的话,不再任性)三、教师总结:对,任性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不尊敬家长,以自我为中心,随意放纵,缺少克制力,如果不改掉任性的毛病,就会给家长老师添麻烦,就会到处碰壁,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那么,我们一定要怎么做?齐读课题:告别任性!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好,看了很多小品,也谈了自己的感想,你们一定收获很大吧?那么你就拿起笔,把自己的收获写在日记本上吧。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题10:克服任性 通用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题10:克服任性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任性行为的危害,认识克服任性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习惯。
3.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学会承担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克服任性的必要性。
2.难点:倾听他人的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任性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性行为的危害和克服任性的必要性,先针对任性的概念做一个简要说明。
2. 任性行为的危害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任性。
3. 培养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习惯1.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家庭和班级生活中常见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并通过互相理解、沟通解决矛盾。
2.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承担责任。
四、教学评估1.实际案例分析,学生能否比较全面地认识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以及如何克服任性。
2.角色扮演,考察学生在矛盾中是否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并通过沟通解决矛盾。
3.学生的日常表现,是否能够积极承担责任并避免任性行为。
五、课后作业1.思考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任性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2.反思自己在家庭和班级生活中的表现,针对不足的地方,思考如何改进。
六、教学资源1.实际案例资料。
2.角色扮演的指导。
3.教师精心准备的沟通方式参考资料。
七、教学建议1.本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沟通能力、情商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建议时间安排在教学计划的重点阶段。
2.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建议适当增加个人反思和自我评价的环节。
心理健康我不任性导学案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甚至还乱发脾气的时候吗?
【自主学习】
观察30页-31页的图片,想一想你有这样的行为吗?
【合作探究】
说一说因任性而让自己吃苦头的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一起来想一想,议一议怎样改掉这个毛病。
【归纳提升】
小朋友之间相处要互相谦让、宽容、理解。
多体贴家长,做听话的孝顺孩子。
当我们的要求合理时,也应该好好的跟妈妈说,千万不能乱发脾气,做个讲道理的好孩子。
要多为别人想想,不能再一味地任性下去,更不能无理取备怎么做?角色扮演。
【学习反思】
东城岩洞寺小学导学案
学科:心理健康班级:主备人:杨琼授课人:
学习内容
我不任性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知道任性的具体表现,任性对以后的不利影响
2、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
3、遇事能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讲道理、明事理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健康地生活,积极、愉快地生活。
《好孩子不任性》教案

《好孩子不任性》教案《好孩子不任性》教案《好孩子不任性》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什么是任性,懂得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2、初步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懂事的孩子。
【活动准备】1、一个手偶“妞妞”。
故事《任性的妞妞》。
2、《任性》PPT媒体课件。
3、爸爸妈妈写给孩子的信两封。
【活动过程】一、手偶表演故事,萌发幼儿兴趣。
1、教师手偶表演,幼儿完整倾听故事。
一天傍晚幼儿园放学了,爸爸来接妞妞回家。
妞妞看见幼儿园周围有许多卖好吃的店,就让爸爸买了牛奶和肉串。
走着走着,妞妞又看见了棉花糖,对爸爸说:“爸爸,我想吃棉花糖!”于是爸爸给妞妞买了好吃的棉花糖。
可是妞妞又看见了爆米花,又吵着对爸爸说:“爸爸,我还要爆米花!”爸爸说:“妞妞,你已经吃了牛奶和肉串,还买了棉花糖,不能再吃了!回家要吃晚饭的!”可是妞妞不听,把手里的食物扔到地上,大哭着喊:“我就要爆米花!我就要爆米花!我偏要买!你不给我买,我都扔了!”看见妞妞这个样子,爸爸特别生气。
师提问:(1)妞妞开始跟爸爸要了什么?(2)爸爸买了后他又想买什么?吵着又要买什么?(3)爸爸是怎么说的?为什么爸爸说不能再吃了?(4)妞妞后来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5)小朋友,你觉得妞妞这样做对么?为什么?师小结:小朋友们想吃东西可以让爸爸妈妈买,但是不能像妞妞这样!妞妞不听从大人的劝告,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不管什么情况下非要达到自己目的,一旦没达成目的还要哭闹、耍脾气。
这种行为就叫做“任性”,任性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二、观察图片,探讨任性的坏处。
1、师:刘老师这里有四张照片,你们来瞧瞧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朋友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逐一出示,逐一探讨)(1)出示图一:冬天里,红红偏偏要穿夏天的短裙子。
师:你看见了什么?妈妈劝说她后,她是怎么做的?红红的表情是怎样的?你觉得她这样做对么?为什么?(任性会影响身体健康)师:红红这样做太任性了!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帮助红红吗?(控制自己的情绪,听一听他人的劝告,劝告一定能够有帮助。
小学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要任性》活动课教案

3.总结讨论结果:
任性行为大部分是在儿时,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例如:父母总是在宝宝哭声的折磨下顺从宝宝的心愿;也有后天形成,例如男朋友对女朋友的过分宠爱!由于某些人(小孩子)的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经常以执拗发泄不满,过分的宠爱更助长了任性行为;有的人不听话,其监督者无可奈何,于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不要任性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到任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危害。
2.让学生看到任性的危害,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3.让学生看到任性的危害,帮助学生克服任性的毛病,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看到任性的危害,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看到任性的危害,帮助学生克服任性的毛病,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让学生了解到任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危害。让学生看到任性的危害,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有很多优点,生活条件比较好,营养比较充足,脑子就比较聪明,知道的信息也比较多,但独生子女也有不足之处,有的同学比较娇气,比较任性,今天我们就学习新的一课,题目是《不要任性》。
三、讨论
师:娟娟任性有什么结果,为什么?
此题可让同学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讲。
师:同学们为娟娟的主意真不错,如果你是娟娟,就要接受同学的建议。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讨论交流生活学习中的典型事例。
二、教学过程:
(一)、导题谈话:
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会听到大人们说这句话:这孩子,太任性了!那么,任性是什么意思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三年级心理健康第五课 该不该任性教案

第五课该不该任性教学目标1.通过演生活中任性的故事,找自己任性的事例,使学生知道任性的坏处要克服任性。
2.使学生想出几种克服任性的方法,并在生活中试试改掉任性的坏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事例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任性,找出自己任性的事例,克服任性。
教学难点克服任性的方法。
教学方法故事表演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室门外传来小红哭闹的声音“我就要穿红裙子,就要穿……”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去看看吧!二、小看台1.两生表演“小红非要穿红裙子”的故事2.一生上台扮演家长,走上台来“这不我们家的小鹰也在给我怄气呢!”表演:小英不吃面条,要吃肯德基的故事。
妈妈:小英,吃饭了!(边说边端过来放到桌子上)小英:(小英看了看)脸色一变,又是面条,我不吃面条,我要吃肯德基。
妈妈:昨天才吃过的,哪能天天吃?今天饭已做好,就吃吧,改天妈妈再领你去吃。
小英:(哭闹起来)不!不!我不吃,就是不吃!妈妈:哎!这孩子这么不听话(摇了摇头无奈的样子)3.师:这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你们那一家父子俩又在争什么呢?两男生分别扮演小刚和爸爸。
超市里父子俩在逛文具专柜。
小刚:爸爸,这个文具盒多漂亮!我要这个新文具盒。
爸爸:刚开学那会儿我才给你买的新的呀!不买了!小刚:(在文具盒前舍不得离去)爸爸:走吧,小刚我们看看别的去。
小刚:(生气地)我不走,我要!爸爸:这孩子这么不听话,你不是有好几个文具盒吗?小刚:你不给我买我就不上学!(哭闹的)三、故事续编故事的结局如何呢?1.小红穿了裙子上学去,后来······请第一组的同学,把后面发生的事编一编,演一演。
2.小英吃饭了吗?······请第二组的同学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演一演3.爸爸给小刚买新文具盒了吗?······请第三组的同学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演一演4.想一想,你生活中有没有任性的时候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回答四、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任性好不好,大家说说吧!五、任性是不好的,我们要克服任性,你有什么方法帮大家克服任性吗?指名回答交流自己完成作业,克服任性有高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服任性
教师:舒郊中心校蒋湘华赵国印张秀平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认清任性的害处,努力塑造良好的个性,从而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教学重点:分组讨论任性的害处,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做法。
教学方法:以情境塑造(表演、录相)采用负告诫和正面诱导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
录相带、幻灯片
2挑选一名女生扮演剧中任性的小女孩丽丽,一名女生扮演妈妈,一名男生负责旁白。
一、导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个性倾向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等构成的,正确的需要动机、兴趣、无疑对我们的成长是有利的,但生活中也有一些错误的倾向,需要我们在成长中加以摒弃和克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克服任性》。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认清任性的害处,养成优良的个性,从而使我们成为一个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
b5E2RGbCAP
二、新授
1.表演:《任性的小女孩》
旁白:这是一个星期日的上午,妈妈和女儿丽丽正在屋里交谈
妈妈:丽丽,你的功课做完了吗?
丽丽:(自豪地)早就做完了。
妈妈,你带我到姥姥家玩好吗?
妈妈:(生气地)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任性,妈妈不是说下午去吗,就是不行!
丽丽:(执拗地)不行,就是不行!(丽丽越哭越厉害),后来索性坐到了地上。
旁白:瞧,这位小女孩多任性呀!大家可千万别学她那样。
三、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认为丽丽这是一种什么行为?(任性的行为)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
1.丽丽任性好不好?
2.丽丽如果不任性的话,应该怎么办?(指几名同学回答)
3.剧中的小妇孩非常任性,很不好;那么录相中的小男孩他做的对吗?请你当他的心理医生,给他做—下心理诊断。
plEanqFDPw
4.出示录相:(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一位八九岁的男孩,跟妈妈到百货大楼买文具,路过玩具柜台,
他看中了一支玩具手枪,非叫妈妈买,可妈妈一看,兜里的钱不够了,妈妈说:下次一定买,可小男孩哭着,喊着,扯着妈妈的衣角闹着,弓I来了许多"观众”)DXDiTa9E3d
5.指名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剧中的小女孩和录相中的小男孩是这样任性,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类似他们的行为呢?如果有,你打算今后怎样做?(指名谈谈)RTCrpUDGiT
6•下面请你判断这些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幻灯片出示)
(1)任性长期发展下去,就会使我们产生心理疾病。
()
(2)妈妈不让明明上学,明明非得要念书,这是任性。
()
(3)对于合理的要求,我们要坚持,这不是任性。
()
同学们判断的很好,同时,你们也认清了任性的害处,下面请大家讨论:
怎样才能克服任性的缺点,使自己成为一名天真、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
(请同学发表意见)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任性是一种不好的个性品质,任性的孩子往往缺乏礼貌,不尊重家长,自己撒娇,自我中心,随意放纵,缺少克制力,如果不注意改掉任性的手病,将来就有可能在集体中到处碰壁,
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当然,如果改抻了任性的毛病,家长,老师和同学都会很高兴的。
5PCzVD7H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