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校准

合集下载

红外线温度计校准报告

红外线温度计校准报告

红外线温度计校准报告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和观察结果,以下是对红外线温度计的校准报告。

1. 引言红外线温度计是一种用于非接触测量目标表面温度的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各个领域。

为了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对红外线温度计进行校准非常重要。

2. 测量方法和设备在本次校准中,我们使用了标准温度源和比较性温度计作为参考。

标准温度源是一个经过精确校准的热敏元件,而比较性温度计是一种已校准过的接触式温度计。

3. 测量过程首先,我们将红外线温度计对准标准温度源,并记录其显示的温度值。

然后,使用比较性温度计测量标准温度源的实际温度,并记录结果。

这个过程被重复了多次,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数据分析和校准结果通过将红外线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值与比较性温度计测量的实际温度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了一些偏差。

这些偏差可能是由于环境条件、目标表面的各种特性或传感器的误差造成的。

为了校准红外线温度计,我们使用了校准曲线进行修正。

校准曲线是通过对比较性温度计的测量结果和红外线温度计的显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

校准曲线可以用于校正红外线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值,并提高其准确性。

5. 结论经过校准后,红外线温度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校准曲线的应用使其在非接触测量目标表面温度时更加精确。

然而,校准结果仍然受到环境条件和目标表面特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仍需谨慎。

6. 建议为了保持红外线温度计的准确性,建议定期进行校准,并注意校准结果的稳定性。

此外,应注意环境条件和目标表面特性的变化,以避免对温度测量结果造成偏差。

7. 参考文献(如有)此报告总结了对红外线温度计的校准结果,提供了对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评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校准报告的目的是确保使用红外线温度计时能够获得准确和可靠的温度测量结果。

红外分光光度计校验操作规程

红外分光光度计校验操作规程

红外分光光度计校验操作规程一、设备准备1.检查仪器的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保持室温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

2.检查光源、检测器、光谱仪等各部分的连接是否牢固,无松动或接触不良。

3.校验所需的标准物品和试样应具备良好的保存条件,保证其稳定性。

二、仪器清洁1.用纯水和洁净纸巾擦拭仪器的外观,保持仪器表面的清洁。

2.用纯水和洁净纸巾擦拭光源、检测器和光谱仪的各个部分,保持其表面的干净。

三、基线校准1.打开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电源,预热一段时间,使仪器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2.在没有样品的情况下,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基线校准,保证仪器对零点的准确性。

四、灵敏度校准1.准备灵敏度校准曲线所需的标准物品,确保其纯度和浓度的准确性。

2.将标准物品逐一放入红外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测量,并记录各个浓度点的吸光度值。

3.根据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绘制灵敏度校准曲线。

五、波数校准1.准备红外标准物品,确保其波数准确。

2.将红外标准物品放入红外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测量,并记录其吸光度值。

3.根据红外标准物品的波数值,调整仪器的波数刻度,使其与标准物品吻合。

六、测量操作校验1.使用准备好的标准物品和试样,按照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2.每次测量完毕后,清洁标准物品的外观,并记录吸光度值。

3.对同一标准物品进行多次测量,以验证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七、数据处理1.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样品的红外吸光度值。

2.分析校准曲线和测量结果,评估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八、校验结果分析1.根据校验结果,判断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2.若校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仪器或进行故障排除。

九、记录与报告1.对每次校验操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仪器的状态、使用的标准物品和试样、测量结果等。

2.根据记录,生成校验报告,明确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和可靠性。

校验频率和方法应根据仪器的使用情况和性能要求来确定,一般建议每隔一定时间或每次使用前进行校验。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说明书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说明书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说明书一、产品概述红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仪器,用于测量样品中吸收或透过红外辐射的能力。

本说明书旨在向用户提供准确的使用方法,以确保正确操作和获得可靠的测试结果。

二、仪器的组成红外分光光度计包括以下基本部件:1. 光源:提供红外辐射源,常用的光源包括红外灯等;2. 初始化装置:用于设置分光比例,校正基线等;3. 滤光器:用于选择特定的红外波长范围;4. 样品室:放置待测样品的区域,在测试过程中以确保样品与光路的正确对准;5. 探测器:用于检测通过样品后的光强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6. 幅度显示器:用于测量和显示光强度的变化。

三、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a. 将红外分光光度计放置在稳定的平台上,保证仪器稳定不会晃动;b. 确保仪器与电源连接正常,并接通电源;c. 打开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电源开关,并进行预热(根据具体型号预热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2. 分光比例的设置a. 将红外分光光度计调至初始化装置;b. 通过调整初始化装置上的控制按钮或旋钮,将分光比例调整为适当的数值;c. 确保初始化装置设置完成后,将其调至测试模式。

3. 样品操作a. 打开样品室,并按照仪器说明将待测样品正确放置于样品室中;b. 关闭样品室,并确保其与仪器的光路对齐。

4. 测试与数据记录a. 使用滤光器选择所需的红外波长范围;b. 确保仪器的幅度显示器显示清晰并可读;c. 记录幅度显示器上的读数,并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和校正;d. 如需进行多次测试,请注意及时更换样品并按照相同的方法重复测试流程;e. 在测试结束后,关闭红外分光光度计,并及时保存和整理测试数据。

四、注意事项1. 使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时,务必仔细读取和理解仪器的操作说明书,避免操作失误或不当使用;2.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仪器外部清洁,避免对仪器的正常操作产生影响;3. 在打开样品室时,确保周围环境无干扰光源,以防止测量结果出现误差;4. 如需使用特定红外波长范围进行测试,请及时更换并正确选择滤光器;5. 对于未熟悉操作的用户,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EP 2.2.24 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

EP 2.2.24 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

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频率在4000~670 cm-1之间(2.5~15.4μm),有时也低至200cm-1 (50μm) 。

仪器一般分光光度计的组成由适宜的可见光源、单色光谱仪、干涉光谱仪及检测器。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复色光源,利用傅立叶变换计算出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原始光谱。

也可以使用其他检测领域中配有单色光源系统的红外分光光度计。

通常由对比透射光和入射光的强度来获得光谱。

吸光率(A)值为透光率(T)的倒数取log10对数的值。

T =I=入射光强度I =透射光强度制备样品记录吸光率或透光率用下列方法制备样品。

液体:制成两盐片间的液膜或由透明的样品池盛装的样品,也可以直接用红外光照射待测液体。

悬浊液或乳浊液用适合的溶剂溶解样品。

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样品池光程以便得到满意的光谱。

通常,液体浓度为10~100g/l,液体池光程为0.1~0.5mm。

在参比光路中放入与溶液相同的溶剂池以补偿溶液中溶剂的吸收。

固体使待检物质分散在适合的溶液中(研磨),或者分散在固体中(卤化物压片);根据专论要求,将熔融的待检物质滴在两盐片之间制成薄膜,然后测定光谱。

A研磨法用少量样品粉末加少量石蜡或者其他适合的液体研磨;通常用5~10mg样品加1滴石蜡研磨,磨好后压入两盐片之间测定光谱。

B压片法除非另有规定,1~2mg待检测物质加300~400mg干燥的溴化钾或氯化钾细粉,共同磨碎。

通常该量的样品足够成压成一个直径为10-15 mm压片,并得到合适的光谱强度。

若底物为盐酸盐,推荐使用氯化钾,仔细磨碎混合物,均匀的铺在模子里,在800MPa压力下压片。

某些不稳定或易潮解的物质,压片应在真空中进行。

导致坏片的原因很多,如过多或太少的研磨,吸潮,分散媒介物中有其他杂质,没有进行充分研磨和颗粒的尺寸不够小等。

除非另有规定,不好的压片要弃用:用肉眼观察,压片的透明度不均匀;或没有补偿的情况下,在2000cm-1 (5 µm)左右缺少特殊吸收带,透光率低于60%。

红外分光光度计校准方法

红外分光光度计校准方法

红外分光光度计校准方法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校准是确保红外分光仪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在使用该仪器之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

红外分光光度计校准一般包括调零(zero)和示定(span)两部分。

调零是检验系
统的基础空白,通常需要将仪器接入偏振滤光片,再连接无反射的空白源,完成后仪器的
显示值应该是零,以确保仪器静态0点的精度,以及判断仪器是否存在示态漂移等问题。

示定是控制系统的指标范围,在完成调零以后,通过精准的标准样品或者参考剂来设置波
长强度响应范围,以检验仪器灵敏度、线性度、杂散漂移等,确保仪器满足想要的分辨率
要求。

校准原理上可分为两类,即定比法和绝对法,定比法指两个样品的比值大小是不变的,可以减少校准的复杂度;绝对法则是量仪校准的基本方法,每一条波长都要与标准值比较,以确保其准确性。

校准过程也分为空白校准和全波长精度校准,空白校准指让红外分光光度计接入一个
未受到污染的空气输入源,以确保准确读取零值;全波长精度校准则需要将标准样品或者
参考剂按照预定的校准方式进行精准的设定,以确保仪器的准确度。

在实际校准时,要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挑选,并且要检验校准过程中的
调零和校准数据,正确使用校准工具,确保每次校准都达到精准的要求。

此外,校准完仪
器以后,应及时记录所有的校准数据,以便今后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精
准性。

红外分光光度计校验操作规程

红外分光光度计校验操作规程

文件系统—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规范红外分光光度计校验检查标准操作,确保其精确度始终处于正常范围。

二、范围:适用于红外分光光度计校验检查。

三、责任者:质检部、QC操作人员。

四、程序:1. 校验依据: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81-90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和中国药典附录规定,并参考仪器说明书。

2. 校验所需仪器和样品2.1 仪器:无。

2.2 样品:标准聚苯乙烯薄膜。

3. 一般检查:3.1 仪器标识:应标明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年、月和仪器编号等。

3.2仪器的各紧固件均应紧固良好,各调节旋钮、开关均能正常工作。

3.3 仪器工作站性能正常。

4.校验项目及标准项目波数范围(cm-1)要求波数准确度4000~2000 ≤±4cm-1 2000~400 ≤±2cm-1透过率重复性1000~930cm-1≤0.5%TI0线平直度全波段范围≤4% 2350cm-1,667cm-1大气蒸汽吸收峰≤2% 3900~3300cm-1 ,1800 ~1500cm-13200~2800cm-1噪声电平≤1%题目红外分光光度计校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SOP-QCD313-00文件类别设备管理制定部门化验室审核人批准人制定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质量部生效日期年月日印制份数3份分发部门质检部、化验室分辨率3000cm-1附近聚苯乙烯在3000cm-1附近可分辨六个吸收峰,且其中3027cm-1与3000cm-1吸收带的分辨深度≥1%5.程序5.1 I线平直度在不放置任何参比物和样品的情况下,对仪器的透过率进行测量。

此时仪器在整个波段的透过率应为100%,画出一条直线这里称作I线。

5.1.1指标要求:①线性:≤4%(全波段范围)②大气水蒸汽吸收峰:≤2%(环境湿度≤65%;二氧化碳:2350cm-1、 667cm-1;水汽:3900~3300cm-1 ,1800 ~1500cm-1)③噪声电平: ≤1%(3200~2800cm-1,定波数扫描5min,其最大噪声(峰-峰值))5.1.2测试参数:参数范围模式:透过率起始波数:4000速度:很快终止波数:400狭缝:宽最大值:102响应:慢最小值:0测量次数:一次5.1.3检测方法:设置好测试参数并确认样品室中无任何物品后,按“校正”键(F2)进行零百校正,然后点击“扫描”即可。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一、简介红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特性的仪器,可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使用说明书旨在帮助用户正确操作和维护红外分光光度计,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二、仪器组成红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主机:负责光谱采集与数据处理;2. 光源:发射红外光波;3. 样品室:用于放置待测样品;4. 探测器:接收透射或反射光信号;5. 控制面板:设定测量参数和读取结果。

三、使用步骤请按以下步骤正确使用红外分光光度计:1. 准备工作:a. 确保仪器处于稳定水平的工作台面上;b. 接通仪器电源并预热一段时间,确保温度稳定;c. 清洁样品室,确保无杂质干扰。

2. 设定参数:a. 按照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红外光波段;b. 设定所需的光源强度和探测器灵敏度;c. 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透射或反射);d. 设定所需的光谱扫描范围和步长。

3. 放置样品:a. 将待测样品放置于样品室中,并确保与光路对准;b. 清洁并确保样品室门关闭。

4. 启动测量:a. 点击启动按钮,仪器将开始扫描并记录光谱;b. 需要根据样品类型和需求确定测量时间。

5. 分析结果:a. 仪器将自动生成光谱图,并显示吸光度数据;b. 点击保存按钮将结果存储至电脑或其他存储设备;c. 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四、注意事项使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时,请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测量准确性和仪器的长期稳定性:1. 定期检查光源和探测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2. 避免将有害物质接触到样品室内部或仪器光路中;3. 在测量前确保样品室内无杂质,并定期清洁和消毒;4. 对于需要进行红外透射测量的样品,使用透明的样品室;5. 对于需要进行红外反射测量的样品,使用合适的反射配件;6.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仪器受到外界震动或振动。

五、维护保养定期进行以下维护和保养,以延长红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寿命:1. 检查并更换损坏或老化的零件;2. 保持仪器外部清洁,并用软布轻轻擦拭仪器表面;3.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方法清洁样品室;4. 校准仪器以保证准确性。

红外分光光度法检验操作规程

红外分光光度法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检验操作。

三、职责:1. 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2. 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红外分光光度法是在4000-400cm-1波数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收光谱,用于化合物的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除部分光学异构体及长链烷烃同系物外,几乎没有两个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红外光谱,据此可以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化合物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程度与其浓度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1. 仪器及其校正:可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或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用聚苯乙烯薄膜(厚度约为0.04mm)校正仪器,绘制其光谱。

波数校正:用3027cm-1、2851cm-1、1601cm-1、1028cm-1、907cm-1处的吸收峰对仪器的波数进行校正。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3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cm-1以内,在1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1cm-1。

分辨率校正:仪器的分辨率要求在3110~2850cm-1范围内应能清晰地分辨出7个峰。

仪器的标称分辨率,除另有规定外,应不低于2cm-1。

分辨深度校正:峰2851cm-1与谷2870cm-1之间的分辨深度不小于18%透光率,峰1583cm-1与谷1589cm-1之间的分辨深度不小于12%透光率。

2. 供试品的制备及测定:2.1 红外固体压片操作步骤:2.1.1 CO2和H2O在中红外段有较大的吸收峰,在制片和测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考虑到。

室内应配备除湿机,人员不超过3人,操作人员佩戴医用乳胶手套进行压片操作。

2.1.2 取用光谱级溴化钾用玛瑙研钵研细至200目以下,在烘箱中100度干燥后装在干燥容器中备用。

2.1.3 取200mgKBr,1~2mg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细,约1~2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使用的红外分光光度计。

三、责任:计量校准人员对此表的检定负责。

四、内容:
1.校准人员必须为本公司授权的可开展校准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校准人员。

2.校准此表时按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制订的《红外分光光度计校准规范》ZG08-2009执行。

3.校准步骤:
3.1校准环境温度:(15~30)℃;相对湿度:≤60%。

3.2依照中国药典2005版(ChP 2005)附录IV C 红外分光光度计。

3.2.1检查外观:外观与初步检查应正常。

3.2.2波数正确度的测量:取聚苯乙烯标准片校正仪器,绘制光谱图。

红外分光光度计在3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 cm-1,在1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1cm-1。

3.2.3分辨率的测量:仪器的分辨率要求在(3110~2850) cm-1范围内应能清晰地分辨出7个峰。

3.2.4透光率的测量:峰2851 cm-1与谷2870 cm-1之间的分辨深度应不小于18%透光率,峰1583 cm-1与谷1589 cm-1之间的分辨深度应不小于12%透光率。

3.3依照欧洲药典6.0版(EP 6.0)2.2.2
4.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infrared
3.3.1检查外观:外观与初步检查应正常。

3.3.2波数正确度的测量:取聚苯乙烯标准片校正仪器,绘制光谱图。

红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在3060.0cm-1,2849.5 cm-1, 1942.9 cm-1,1601.2 cm-1,1583.0 cm-1,115
4.5 cm-1,1028.3 cm-1有吸收。

波数误差应不大于±1cm-1。

3.3.3吸光度的测量:峰2849.5 cm-1与谷2870 cm-1之间的分辨深度应不小于0.33的吸光度,
3.4校准结果的处理:对校准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校准结果符合计量技术要求的判为合格,在原始记录上签字。

另一校准人员对原始记录进行复核后签字。

校准不符合计量技术要求,将被测仪器送修后重新校准。

4.校准周期为三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