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最新文档
科学小制作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科学小制作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哎呀,说起科学小制作,那可真是动手又动脑,乐趣无穷的小冒险啊!咱们今儿就一块儿来捣鼓个简单又好玩的,保证让你成就感满满,家里的小朋友看了也得眼馋!首先,咱们得有个好主意,对吧?咱们就做个“迷你太阳能小车”,听起来就酷毙了!不需要啥高深的技术,就靠阳光驱动,环保又节能,正适合咱们绿色生活的小理念。
第一步:收集材料咱们得像个侦探似的,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宝贝。
首先,一个小纸板盒,最好是那种扁扁的长方形,当车身用;再来点铝箔纸,闪闪发光那种,用来反射太阳光;哦对,还得有轮子,四个小瓶盖或者玩具车上拆下来的轮子都行,记得要大小差不多哦;还有一根细长的木棍或者竹签,当车轴;最后,别忘了找块小镜子或者凸透镜,这可是收集阳光的关键道具。
第二步:组装车身现在,咱们开始动手了!先把纸板盒底部剪平,四个角稍微修圆一点,免得划伤小手。
然后,在纸盒两端各钻两个小洞,大小要能穿过轮子的轴心。
把轮子一一装上,嘿,小车骨架就成形了!这时候,你可以发挥创意,用彩笔给车身画上你喜欢的图案,让它独一无二。
第三步:制作太阳能板接下来是重头戏——太阳能板!把铝箔纸铺平,用剪刀剪成比车身稍大的长方形。
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铝箔纸包在车身顶部,用胶带固定好,记得要贴得平整,别让它皱巴巴的。
这时候,你的小车就已经有了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啦!第四步:安装聚光镜为了让太阳能板更有效率,咱们得给它加个聚光灯——不对,是聚光镜!把找来的小镜子或者凸透镜放在车身前方,调整角度,让它能把阳光聚焦到铝箔纸上。
这样,阳光一照,铝箔纸就能更热,转化成更多的能量,推动小车前进啦!第五步:试车时间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把你的迷你太阳能小车放到户外。
随着阳光慢慢聚焦,你会看到铝箔纸开始发热,小车竟然缓缓地动了起来!那一刻,成就感简直要爆棚了!记得要轻轻推一下,让它有个初始动力,然后它就能借着阳光的力量,一路向前啦!怎么样,这个科学小制作是不是既简单又有趣?不仅能让你学到太阳能的知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那份亲手创造的快乐,可是无价之宝哦!快去试试吧,让你的小伙伴们都羡慕去吧!。
小学自制教具_共10篇完整篇.doc

★小学自制教具_共10篇范文一: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成绩教具名称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姓教具制作人情况名李飞性别女考号265使用学科sx专业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09级2班教具装置图教具特点及用途制作材料特点:生动形象,直观用途:说明圆的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塑料KT板,大头针,线先在红色板上做一个圆,再以圆的直径为斜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用黄色板作为底板垫在下面,用一颗大头针把三角形固定在底板上,三角板可绕大头针旋转,再把圆固定在三角板上面,并且三角形的斜边恰好是圆的直径,用一颗大头针将线的一端固定在三角板斜边的一端。
在圆周上任取一圆周角,用大头针和线将此圆周角表示出来,将直角三角形绕斜边上的大头针旋转,使三角形的直角刚好和所取圆周角重合,再在圆周上任取圆周角,重复上述方法。
制作方法使用方法范文二: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中小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说明书成绩教具名称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姓名教具制作人情况李飞性别女考号265使用学科sx专业数学学院.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09级2班教具装置图教具特点及用途制作材料特点:生动形象,特点:生动形象,直观用途:用途:说明圆的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大头针,塑料KT板,大头针,线先在红色板上做一个圆,再以圆的直径为斜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先在红色板上做一个圆,用黄色板作为底板垫在下面底板垫在下面,形,用黄色板作为底板垫在下面,用一颗大头针把三角形固定在底板上,三角板可绕大头针旋转,再把圆固定在三角板上面,并底板上,三角板可绕大头针旋转,再把圆固定在三角板上面,且三角形的斜边恰好是圆的直径,且三角形的斜边恰好是圆的直径,用一颗大头针将线的一端固定在三角板斜边的一端。
在三角板斜边的一端。
在圆周上任取一圆周角,用大头针和线将此圆周角表示出来,在圆周上任取一圆周角,用大头针和线将此圆周角表示出来,将直角三角形绕斜边上的大头针旋转,将直角三角形绕斜边上的大头针旋转,使三角形的直角刚好和所取圆周角重合,再在圆周上任取圆周角,重复上述方法。
科学玩教具制作范文

科学玩教具制作范文科学玩教具是指那些能够激发儿童对科学知识和实验的兴趣,以及帮助他们进行探索和实践的教育玩具。
这类玩具往往具有一定的科学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儿童亲自体验科学的乐趣和奥秘。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科学玩教具的制作方法。
1.极性演示器材料:透明杯、塑料袋、粗盐、蓝色食品染料、牙签、两根铜片、导线、电池。
制作步骤:1)将透明杯倒置,将塑料袋套在杯子上并固定;2)在塑料袋底部加入粗盐和适量的蓝色食品染料;3)在塑料袋上穿孔,将牙签插入其中;4)在导线的一端连接电池正极,另一端连接铜片,并将铜片插入杯中;5)将导线的另一端连接电池负极,并将负极插入塑料袋中;6)开启电池,观察塑料袋内的颜色变化。
科学原理:极性演示器利用盐水的电离性质,演示了化学分子中正负离子的运动情况。
当电流通过铜片和盐水时,盐水中的正负离子被电场作用,沿着导电路径移动,最后导致了塑料袋内的颜色变化。
2.太阳能车材料:小直流电动机、太阳能电池板、木板、轮子、轴、胶带。
制作步骤:1)在木板上划出车体的轮廓,并将电动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车体上;2)在车轮位置钻孔,将轮子与轴连接起来;3)将电动机的两根导线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两个焊接端,用胶带固定;4)将太阳能电池板朝向阳光,车子就可以行驶了。
科学原理:太阳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通过电动机驱动轮子转动,达到车子行驶的效果。
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硅芯片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由电动机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轮转动。
3.气球火箭材料:气球、塑料吸管、装饰纸、胶水、剪刀、可乐瓶。
制作步骤:1)将气球打开,将塑料吸管的一端插入气球,用胶水固定;2)在可乐瓶上开口,将气球吸管部分插入瓶口;3)制作火箭外部的装饰纸,将其固定在瓶子外壁;4)吹气球,然后松开气球即可。
科学原理:充气的气球里面的气体具有高压,当气球被松开时,气体会被迫从吸管中逸出,产生了一个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上移动。
科学教具制作小学

科学教具制作小学科学教具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提升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科学教具制作方法,以帮助小学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教具。
一、水力电站模型制作水力电站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力发电原理,并且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塑料杯、塑料瓶、小电动机、铝箔、铜导线等。
然后,将塑料杯剪开成一个扇形,用铝箔覆盖住其中一部分。
接下来,在塑料瓶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将小电动机固定在塑料瓶上,并通过铜导线将小电动机与铝箔连接。
最后,将塑料瓶装满水,让小电动机转动,观察铝箔上是否产生电流。
二、植物生长观察装置制作植物生长观察装置可以帮助学生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提高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塑料容器、纸巾、水培种子等。
然后,将塑料容器剪开一侧,制作成一个透明的观察窗口。
接下来,在塑料容器内铺上湿纸巾,将水培种子放置在纸巾上,并加入适量的水。
最后,将观察装置放置在明亮的地方,并定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磁力实验装置制作磁力实验装置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磁力的作用和性质。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铁钉、磁铁、钉板、纸夹等。
然后,将磁铁固定在钉板上,将铁钉固定在纸夹上,并将纸夹夹在钉板上。
接下来,我们可以观察到铁钉受到磁铁吸引而保持悬浮的现象。
通过观察探索,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磁力的特性和应用。
四、密闭空气压力实验装置制作密闭空气压力实验装置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压力的作用和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玻璃瓶、橡皮塞、水、吸管等。
然后,将橡皮塞固定在玻璃瓶口上,插入一根吸管。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捏住吸管封住出气口,并将瓶子倒置入水中,观察到水上升的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理解空气压力对物体的作用,并探索出一些有趣的现象。
五、太阳系模型制作太阳系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的规律。
小学科学特色制作方案

小学科学特色制作方案一、项目名称:水母摇篮的制作项目简介:通过制作一个水母摇篮,让小学生学习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了解水母的生态特点,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塑料透明球、塑料袋、线、彩色纸、剪刀、胶水。
2.将塑料袋剪成长丝状,使其具有流动的感觉,代表水母的触手。
3.将触手系在塑料球的底部,形成水母的造型。
4.在球的底部用彩色纸制作水母的眼睛,增添其可爱的形象。
5.用线将塑料球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制作成摇篮的形状。
6.最后在摇篮的底部放入一些蓝色的装饰物,使其看起来像是在海洋中摇动。
项目意义:通过制作水母摇篮,小学生可以了解到水母是一种神奇的海洋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态习性。
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需要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项目名称:植物生长之旅项目简介:通过植物生长之旅项目,让小学生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原理。
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花盆、土壤、植物种子、水壶、园艺工具。
2.将土壤放入花盆中,使其能够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3.在土壤中种植植物种子,小心照顾它们,确保它们能够正常生长。
4.每天给植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5.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的变化。
6.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原理。
项目意义:通过植物生长之旅,小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原理。
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仔细观察、记录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项目名称:小学科学摄影比赛项目简介:通过举办小学科学摄影比赛,鼓励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
比赛内容:1.比赛主题可以是自然景观、动物生态、植物生长等与科学相关的主题。
2.学生可以用手机、相机等设备进行拍摄,并上传参赛作品。
比赛步骤:1.宣布比赛主题和规则,并介绍科学摄影的一些技巧。
科学小制作利用废旧物品手工制作(转自百度)

科学小制作利用废旧物品手工制作(转自百度)1、自制羽毛球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网一只,橡皮筋两根,玻璃弹珠一颗,乒乓球一个。
制作过程: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珠,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2、 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2、自制香皂纸制作材料和工具: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制作方法: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饮料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装了香皂碎片的饮料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白纸,晾干就成了香皂纸。
3、自制热气球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
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
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
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5 自制手电筒材料:1. 废弃易拉罐2.厚瓦楞纸3. 两节1号电池4. 塑料盖一个5. 灯泡一个6. 导线一段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
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
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
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
取一段导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
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
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
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
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掌握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设计并制作观察植物生长的教具。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植物种子、土壤、容器、水、温度计、放大镜等。
2. 学生准备:制作观察植物生长的教具材料(如透明塑料瓶、绳子、标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制作教具1. 教师讲解制作观察植物生长教具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观察植物生长的教具。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与记录1. 学生将制作好的教具带到家中,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植物种植。
2.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3. 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四、展示与交流1. 学生将观察记录整理成册,展示给全班同学。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生长现象。
3.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总结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
2. 学生在制作教具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在展示交流环节的表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记录不同阶段的变化。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植物种植活动,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时间、场地、材料等。
自制手工小玩具科学教案

自制手工小玩具科学教案引言手工制作小玩具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而通过制作小玩具,孩子们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还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科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简单的手工小玩具制作方法,并结合科学知识,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有趣的科学教育。
1. 风车材料:彩纸、牙签、胶水、剪刀制作方法:1)将彩纸剪成正方形,然后对角线对折,再次对折成小三角形。
2)将三角形的底部剪掉一小段,然后在三角形的每个角上剪一个小口。
3)将三角形的每个角折到中心点,用牙签固定。
4)将牙签插入一个小木棍上,然后放到风口处,风车就会转动了。
科学知识:风车的转动是通过风的力量来驱动的,风的能量可以转化为机械能,这就是风能的利用原理。
同时,孩子们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几何知识,比如对称、角度等。
2. 纸飞机材料:A4纸制作方法:1)将A4纸对折,然后再打开。
2)将两条对角线对折到中心线上。
3)将两边的角分别对折到中心线上。
4)将上面的两个三角形再对折到中心线上。
5)将纸的两侧再对折到中心线上。
6)将两个小三角形再对折到中心线上。
7)将飞机的两个翼展开,然后就可以飞了。
科学知识:纸飞机的飞行原理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通过纸飞机的形状和重心的设计,来使得空气对纸飞机产生升力。
孩子们可以通过制作纸飞机,了解一些简单的空气动力学知识。
3. 气球火箭材料:气球、吸管、胶带、塑料瓶制作方法:1)将吸管用胶带固定在塑料瓶的口上。
2)将气球套在吸管的一端。
3)用手捏住气球的部分,然后往气球里吹气。
4)将气球放开,火箭就会飞出去了。
科学知识:气球火箭的原理是利用气球的弹性和空气的压力,当气球被吹起来后,释放气球时,气球会产生向前的推力,从而推动火箭飞行。
孩子们可以通过制作气球火箭,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
结语通过手工制作小玩具,孩子们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还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科学知识。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在制作小玩具的同时,讲解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一说到自制教具,很多老师会认为那是在实验教学器材还不十分完善的改革初期。
在那个物资还比较匮乏的年代,很多老师努力创造条件,自制教具,以达到设想的教学效果。
那是一批让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特别是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各校科学实验室配备已经十分完善,很多学校都严格按照部颁标准来配备,制作自制教具还有必要吗?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很多实验现象只需上网搜索,很容易找到相关视频,有必要麻烦地制作自制教具吗?
事实上,我们的实验室配备标准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参照着中学物理实验室,在原有的小学自然教学器材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虽然各校科学实验室配备十分完善,但是作为第一线教师应该明白,实验室中真正能用起来很称手、效果很好的实验器材并不是很多。
怎样的教具才是适用的教具,教师是最清楚的。
一、自制教具的设计原则
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具或学具,是教学仪器与实验器具的必要补充。
自制教具,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我们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自制教具不追求结构的复杂,只是需要新颖的创意,良
好的效果。
自制教具,是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教学经验结合起来的创造性活动,是在创造性思维基础上产生的。
设计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育性:具有一定的教育目的
自制教具要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用稿)》的基本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
自制教具要符合学生探究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提到的受水型水钟(见图一),如果仅让学生通过图片是很难理解这个水钟的工作原理的。
但是如果要复原这么一个水钟,使其能精确测量时间也是不必要的。
教学时教师只要做出模型来,学生就能理解这个水钟的工作原理了。
这个教具的教育意义就大于实际计时的意义,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科学性: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
自制教具的本意是对实验仪器的填漏补缺以及功能的改进
完善,其初衷和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和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但如果自制设计发生了科学性谬误,那么无论用于演示还是分组实验,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从而削弱甚至毁灭他们的科学信仰。
六年级上册小缆车实验中,计时始终是个难点,学生不能做到同步,也就得不出正确的科学数据。
使用这套装置(见图二),
学生就不用再手忙脚乱,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结论了。
3.创新性、实用性:有亮点,破常规,有新特色、新功能
自制教具的创新性跟创造发明的创新性不完全相同。
自制教具的创新性更多的是教学服务,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时难以掌握的重难点。
在小学四年级天气单元中关于风向和风速问题的研究中,在我们成人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到了学生那里就不那么简单了。
四年级学生对辨别方向还是有难度。
对于风向(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况且课上不可能要什么风向的风就来什么风向的风。
在这里制作一套有效的自制教具十分必要了(见图三)。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我班级一个学生的创意哦。
不要以为自制教具只是教师的专利,其实学生的大胆设想,往往能给我们老师更多的灵感。
4.简易性:结构合理,制作方法简单,演示操作简单
随着近几年自制教具比赛的大量推广,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自制教具,从整个自制教具的趋势上看,教具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科技化。
这样的自制教具给教师也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自制教具最初就是“不花钱”,或者说“少花钱”的教具。
复杂的教具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切忌为了追求美化效果把教具设计得复杂,只要效果明显即可。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摆的研究》。
摆的研
究是经典物理学的传统研究项目,从小学自然教材到小学科学教材都有涉及,各个版本的科学教材也都有涉及。
但是摆的实验装置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挂摆系摆绳始终是学生操作的难点。
这里我们使用的实验室常见的环形磁铁可以很方便地改变摆锤的
轻重,使用吊车吊臂原理可以很容易得到一倍绳长和两倍绳长,利用这套装置,学生就能专心进行实验研究了,再也不用为挂摆系摆费心了。
这套实验器材加工也十分简便(见图四)。
二、自制教具的制作步骤
自制教具的整个制作步骤要经历选题、设计选材、加工制作、试用改进这么几个过程。
以摆这个实验装置为例:
1.选题:选择这个内容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经典课题,但是实验装置始终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十分困难,占用了大量时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2.设计选材:设计出图纸。
这个设计是从吊车吊臂得到的启发,最大限度地减小学生实验操作的难度。
3.加工制作:选材问题解决之后加工就变得不是很难了。
学校里有小机床可以加工出来。
4.试用改进:经过试用,发现学生实验更专注了,操作难度大大降低了,测得的数据也精确了。
但是竹棒不太好储存,往往到第二年竹子就发霉了,只能重新加工。
后来改用了有机玻璃,但是太脆,容易折断,也不好。
最后选择了铜棒,这样的效果最好,也易于储存。
三、结语
自制教具作为实验室内实验器材的有效补充,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责任心,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同时也要听取学生的建议,发现问题,改进、创新实验器材。
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动起手来,做出更适合小学科学教学的自制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