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800字

合集下载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通用20篇)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通用20篇)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通用20篇)张晓风散文读后感篇1生活就像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只有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美。

老师让我们读张晓风的散文,她的文章叙述她的酸甜苦辣,其中,令我记忆深刻的一篇是——《我喜欢》。

作者从身边的小事述说她喜欢的事物。

如:喜欢冬天的阳光,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喜欢夏日的永昼……身边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美好的。

张晓风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对生活充满乐趣。

于丹老师曾说过:“在三锅开水里,扔一个生鸡蛋,一根生胡萝卜和一把干茶叶,你会发现生鸡蛋被煮熟,变得硬梆梆的,我们生活里有些只固守着自己的内心,不肯融合的人,他们最后会变得里里外外铁石心肠,这就是被生活煮硬的人。

第二锅里的胡萝卜呢,经过煎熬煮的软塌塌的,成一团胡萝卜泥,这就是被生活煮软的人,可是第三锅里的茶叶呢,他在沸腾中自己舒展,丰美,滋润,他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一锅香茶,它在煎熬里,放全自己,它也把它的美,爱和力量,传递出去,改变社会和别人。

”生活就似一根苦瓜,只要懂得品味生活的人,就品尝得出苦瓜中的“甜”。

但一些觉得苦,而不敢于尝试的人,他们就品尝不到苦瓜中的“甜”。

我们满怀热血面对生活,生活也同样会给予你其中的乐趣。

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就在我们生边!张晓风散文读后感篇2我喜欢多雨的日子。

我喜欢对着一盏昏灯听檐雨的奏鸣。

细雨如丝,如一天轻柔的叮咛。

这时候我喜欢和他共撑一柄旧伞去散步。

伞际垂下晶莹成串的水珠――一幅美丽的珍珠帘子。

于是伞下开始有我们宁静隔绝的世界,伞下缭绕着我们成串的往事。

我也喜欢独自想象老去的日子,那时候必是很美的。

就好像夕晖满天的景象一样。

那时再没有什么可争夺的,可留连的。

一切都淡了,都远了,都漠然无介于心了。

那时候智慧深邃明彻,爱情渐渐醇化,生命也开始慢慢蜕变,好进入另一个安静美丽的世界。

啊,那时候,那时候,当我抬头看到精金的大道,碧玉的城门,以及千万只迎我的号角,我必定是很激励而又很满足的。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5篇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5篇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5篇《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我曾经认为只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__。

读了张晓风散文集后,我发现我错了。

因为,我发现,张晓风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同样也是能感人肺腑的真切言语。

生活就像一条鱼,是经不起挑剔的。

真正会品的.人,会生活的人,才能从鱼那嫩白的肉质中品出香甜,品到幸福。

但一些在鱼身上挑刺的人,因为怕鱼刺咔住喉咙,就不愿意去品尝鱼肉的人,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无法品到生活的甜美与多姿。

我永远相信上帝是公平的。

只有对生活心存热爱,用自己澎湃的热血去浇灌生活的人,生活才会给予他们幸福与快乐!生活,总是需要多种多样的喜欢,若你的心中永远对生活充满了怨恨与不满,那岂不无趣?它就像是一个杯子,若你用中药将它盛满,那它必定是苦涩的。

真正甜的水,是需要你在淡而无味的白开水中,品到自己的喜欢与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热爱生活!春天的山径,夏日的永昼,秋风的芒草,冬天的阳光。

生活,总能在细小之中,得到幸福与快乐。

生活的完美是需要你的充实想象,才会更加充满韵味!于无声中听大音!于无形中见功底!于点滴中现情趣!于细微处见真情!有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生活才会更有韵味。

山不在呆板,水不再空洞,张晓风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使《张晓风散文集》这篇__体现出了其中的韵味。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2读了张晓风散文集,我感触颇多。

__淡有淡味,浓有浓情。

有时广阔如人生,有时细小如牛毛。

__涉及很多。

若说淡,一般都是谈一些文学方面的。

若说浓,那大都是谈人与人的故事。

看张晓风的散文,我总觉得,是在和人谈话。

但有些散文,语言里饱含着情感,浓的化不开。

看着看着就腻了。

我认为作者感情非常丰富。

常人应该没有这么多的感触。

若说广阔,__中的确有,但较少,我不太好分析。

若说细小,倒有许多。

作者经常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或者一些感受。

__涉及自然,友人,物等很广泛。

我最喜欢看关于自然的或是故事的__。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5篇)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5篇)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料作文大全、名言名句、心得体会、语录大全、祝福语、演讲稿、古诗词、读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compositions, famous sayings and sentences, experiences, quotations, blessings, speeches, ancient poems, after-reading feeling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5篇)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晓风散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张晓风散文集里收录了许多写儿女情长的篇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数《母亲的羽衣》等一些文章。

《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的是一个温馨场面,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张晓风写得极美,又极沉重,仿佛知悉世间所有秘密。

《常常,我相想起那座山》中,让我们欣赏到她对大自然的那份狂爱和“一个人,带一块面包,几只黄橙去朝山谒水”的那种率性。

“乍酱草软软的在地上摊开,浑朴、茂盛,那气势把整个山顶压住了。

那种愉快的水红色,映在她的脸庞上都不自觉地热起来了!”张晓风眼中风景都是有性格的。

可分为吓人的,静静的和令人怦然心动。

一切水,投射到她的心境上便都有了感情。

另一篇散文《我喜欢》流露出了张晓风的真实性情。

张晓风向我讲述着她喜欢的一切。

她善于发现大自然社会中的真善美,向我们展示着生活中值得喜欢的种种。

冬日清晨邻居的一声“早”,就会让她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空气中充满了和善。

如果我们也以一颗热情的,善于接纳的心对待万物,那么它们都将变成我所喜欢的。

由一尘不染而历经炎凉沧桑直逼人世内核,仿佛自风平浪静卷入狂风巨浪,张晓风有一双宁静清澈的眼睛,那里因隐藏着百年忧患的海棠血痕而有一丝忧郁,几分愤怒,但更多的却是自信,是担当,是困顿中不失安祥,凡常里有有庄严。

浩大的场景。

纷繁的群象,重大的事件,在张晓风散文中并不多见,但与那些浓墨重彩的长篇巨幅相比,张晓风的散文毫不逊色地具有令人震撼的情感经验和审美情趣。

如果你也想看的话,不妨去借阅吧!《张晓风散文》读后感2我曾经认为只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

读了张晓风散文集后,我发现我错了。

因为,我发现,张晓风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同样也是能感人肺腑的真切言语。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范文5篇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范文5篇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范文5篇《张晓风散文集》是一本散文集,这部散文集精选了作者张晓风近九十篇散文,我读后感到,每一篇散文的文风都很朴实,故事情节也不过是平常的一些琐事,但却很生动精彩,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肯放下。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张晓风包子读后感这个周末,我在家中阅读《张晓风散文集》,其中,我读到了一篇使我心灵感到震撼的文章——《包子》。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张晓风的一个亲戚死了,想起以前她和她丈夫到老妇人家做客,到了中午,老妇人留人吃饭,但无奈家徒四壁,就热情的提出吃包子,但老妇人的儿子的一声恶吼“哼!包子!台湾来的人会吃你的包子?!”使老妇人很不安的让我们走了……现在老妇人已走了,怎么样挽回都是无用功了,有些事没有第二次的……看到这儿,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为什么会是这样?老妇人毕竟也是好意啊!台湾来的人又怎么了?是神吗?是神也可以吃包子啊!那包子又怎么了?!包子做出来也不是给人吃的吗?好,包子做工是粗糙,可包子里也包括了老妇人深深地情谊啊!老妇人的儿子做生意,时赚时赔,但也不够他一个人用,把生他养他的母亲扔在那儿,任其自生自灭……,留老妇人一人在暴风雷电中面对孤灯,一人在宁静的夏夜受蚊虫的骚扰,一个人在黑如地窖的破屋中苟且生存,一人在寒冷的冬夜与一只小炭篮相依为命,看着邻居家晚辈大包小包的回家过年,而自己只能在黑暗中与泪水为伴,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思念着远方不靠谱、无情无义的儿子吧……人的生命贱如蝼蚁,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考验,还自以为强大,就像文中的儿子无情无义,那一声恶吼“哼!包子!台湾来的人会吃你的包子?!”也许是无意的吧,但他的恶吼打碎了老妇人的热情,打碎了老妇人那可怜的自尊,打碎了老妇人队对他儿子的最后一丝希望。

而现在的社会中,那些空穴老人也不是如此吗?因年老了、生病了、儿女们就对他不管不顾,自生自灭,看着别人家大团圆,自己家的孤灯与破屋,有什么呢?只不过是脸上的两行浊泪罢了。

《张晓风散文集》的读后感(4篇)

《张晓风散文集》的读后感(4篇)

《张晓风散文集》的读后感第一篇:我不禁被这深厚的书香味吸引了。

没错,这就是《张晓风散文精选》。

这本书以一篇篇有意义的散文的形式使人懂得一人生哲理,并令人从她细腻的文章中备受感动、启发以及深思,还从她不华丽而朴实真诚的话语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还要属《人生的什么和什么》了。

这篇文章是以第二人称的形式为大家叙述的,写了一人正在开车,收音机转到一不知什么台的台上,正播着安静讨好的小提琴。

在她马上要进入隧道时,广播里说人生最重要的事只有两件。

话还没说完,声音就断了,她很想知道答案,可过完了四十秒,车出隧道时,这已经讲完了。

她想去追问那一段来,可以觉得并没有必要,自己都四十岁了,还不知道“人生的什么和什么”吗?这篇文章最后并没有告诉读者们答案,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十分耐人寻味,觉得仅在我的思考能力范围内,人生里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坎坷和经历了无数次坎坷后的成功。

在每人哇哇落地时,就注定了坎坷的来临。

坎坷虽然十分令人畏惧,它可能使你失去信心,可能使你自甘堕落,可能使你悲痛欲绝……但是,你千万不能就这样倒下,倒在成功的面前。

你一定不甘心走入失败的大门,所以,你务必要勇敢地去战胜它,因为坎坷是避免不了的,可如果它把你打倒,你也不能气馁,应更加勇敢地去打倒它。

坎坷必定会成为我们走目人生之路的“绊脚石”,但我们不能退缩,只能前进,走向成功。

然而一美好的人生大概就是克服坎坷与困难并走向成功大门的过程吧,所以我是这么认为的。

在我细细的品味中,我不禁再次被这书香吸引。

《张晓风散文集》的读后感第二篇:张晓风的散文也许算不上是最好的,但是却带给了我许多与众不同的感悟,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就让我带着你,一起走进张晓风的散文世界吧。

读张晓风的书,让我感到十分惬意、轻松。

她的景物描写虽然精致,却并不繁杂,只是几笔简单的描写,便能勾勒出一幅幅温馨的画面。

我想她一定是位田园诗人吧,即使全篇都在写景,也能让读者明白她的心思,带给我们发人深省的思考。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5篇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5篇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5篇《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5篇1在读了张晓风的散文后,我被她那种温柔多情的文字所深深吸引。

读她所写的__,总会让人体会到一种忧伤的平静、美丽,体会到生命里自然单纯的富有和充实。

而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的便是《花拆》那一篇了。

文中提到了一种叫“一夜皇后”的大昙花,“它每颤开一分,便震出噗然一声,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针刺入的声音,所有细致的芯丝,登时也就跟着一震。

”昙花的每一次绽放,都要自己付出多么大的努力呀!每一次付出,它都绷紧了自己,不得有一丝松懈,在最后一刻拼尽全力迸发出来。

虽然它的生命十分短暂,被称为了“一夜皇后”,但是,我想就像烟火一样,只要曾经灿烂过,辉煌过,就算消失不见,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花蕾是蛹,是一种未经展示经破茧的浓缩的美。

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

花蕾是胎儿,似乎混沌无知,却有时喜欢用强烈的胎动来证实自己。

”而年少的我们有何尝不是花蕾呢?我们是那些待放的花蕾,渴望绽放,渴望辉煌。

但这些都是需要努力的,需要付出的。

虽然可能每一次面临的都是泥泞和荆棘,但是,只要坚持、奋进的话,还有什么是能难得倒我们的呢?而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坐享其成吗?不是的,我们正处于最年轻、最有活力的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为未来打算,为未来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吗?有人说我们现在还小,不用那么紧张,可是我们正处于花季,现在不努力,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有一天,我将年老,无法看花拆,则我愿从一堆小小的春桑枕为收报机,听百草千花所打的电讯,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乐”。

我努力过,便不再后悔。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5篇2如果不是学校的推荐,还真难遇上张晓风这样的奇女子,读到她这样有才情的__。

这一回,我真算得上是孤陋寡闻了。

作为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名声绝不局限于岛内。

张晓风的散文,实在值得我细细品味。

这本集子令我心有触动的,如《平视,也有美景》、《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许士林的对白》等篇章,令我心生怅惘的,却是那篇:《不识》。

读张晓风散文集有感合集5篇

读张晓风散文集有感合集5篇

读张晓风散文集有感合集5篇读张晓风散文集有感 1轻合上书,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作者深情而优美的文字,细细想着那一行行文字中所蕴藏的思想与感悟,竟有一丝疲倦不知不觉中在脑海间蔓延开来,讶异于自己居然看了一会书,居然就有点累了。

但仔细想想,也该累了吧,看了快两个小时的书,每一篇文章看完后都需要自己去慢慢的琢磨,去品味作者的思想和表达,去和她作关于这个话题思想上的交谈,大脑工作了这么久,的确思维也累了。

好久没有这样的体会了吧,看书把自己看累到,不过也确实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有这样的一本书,可以让我自己深入进去,仔细思考,细致的,慢慢地品味她的文字,想及此,不由得自己有点羡慕自己。

不禁想到北京的种种实验与讲座,想到那么多的科学院士为我们讲解知识时愉快与满足的神情,想起参观的力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等等。

想起一个个精巧的实验,想起我们为了知道原理而把讲师围成一圈的场面。

想起那样充实而又精彩的经历,不由得为自己而庆幸,羡慕自己,这样聚集了科学界精英的地方,而我,竟有机会去聆听一二,去了解,参观。

于是又想到几天前那个在兴隆站的夜晚,想到那如被墨汁浸染的天空,蓝黑色由天空的中心向四周蔓延,扩散。

满天的星斗悬挂在我们的头顶上,孜孜不倦地为我们送来那来自宇宙深处多少亿光年以前的光。

以及清晨的树林,日初照,阳光悄悄渗进那被参天古木所笼罩出一片阴翳的小路上,晨风带来些混杂着微润的泥土和新鲜树叶的气息。

羡慕自己,那样美,那样不可思议的场景,居然被我遇上,让我有机会去享受。

张晓风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她暗暗嫉妒那些因为*惯而“处美不惊”的人。

而此刻,我想,也许完全没有必要。

像她这样会写出“感谢生活专宠自己”的人,必有一颗懂得羡慕自己的心。

这样的人,往往会时时庆幸自己的幸运,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学会羡慕自己,是通往美好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读张晓风散文集有感 2今年开学后,我已升入初中,是一名中学生了。

老师为了开阔我们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推荐我们多读些课外书,《张晓风散文精选》便是其中一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800字
如果不是学校的推荐,还真难遇上张晓风这样的奇女子,读到她这样有才情的文章。

这一回,我真算得上是孤陋寡闻了。

作为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名声绝不局限于岛内。

张晓风的散文,实在值得我细细品味。

这本集子令我心有触动的,如《平视,也有美景》、《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许士林的对白》等篇章,令我心生怅惘的,却是那篇:《不识》。

文中写道:两个人坐着谈话,其中一个是高僧,另一个是皇帝,皇帝说,你认得我是谁吗?……
不,不识。

在高僧看来,人与人其实都是不识的。

谁又曾真正认识过一个人呢?
张晓风继而想到,就连我们自己,也未必识得自己吧!
几年前,一位长着曾对我说:“夫与妻之间,朝夕相处,日夜相伴。

在离婚那一天,才发现,许久以来,他们并不认识对方,所谓的结婚、生子,原来也是一场错误。


一个人,走在人生的路上,经历曲折、起伏、欢笑和泪水。

多少年后蓦然回首,那个不谙世事铸下错事的少年是我吗,那个在池塘边凝视水面的孩子是我吗,那个追逐妈妈直到将鞋子跑掉的人是我吗?
是你,不是你;你知道,你不知道。

1
人生的河流,就这样流淌,顺势而下,激起水花时,被石块绊住脚步的我们会思考:我认识我吗?将这样的困惑拿来纠缠自己,真是幸也不幸。

张晓风这样思考:从宗教意义言,肉体只是暂时居住的房子,屋主终有搬迁之日。

回族有这样的生死观: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结果。

而苏轼说,人生如梦。

讨论“识”与“不识”,想想“死生一矣”,的确有些宗教哲学的意味。

阅读使人思考,思考促人参悟。

如果悟不透,那也是参悟的前兆,抱
着这样的信念,自然更有兴致将这本书读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