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疗效评价监测指标模

合集下载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重点专科中期评估评分标准(现场评估部分)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重点专科中期评估评分标准(现场评估部分)

附件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重点专科中期评估评分标准(现场评估部分)一、住院病案(一)中医优势病种病案(45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1、优势病种(建设监测中3个住院最有优势的病种)居收治住院病种前列。

从病案室近1年归档病案中随机抽取30份病案,检查是否含有优势病种病案。

无优势病种病案,每少一个病种扣5分。

102、执行诊疗方案,主病或主证采用中医治疗方法。

按照重点专科建设监测填报的3个本专科中医治疗最有优势的病种,从病案室近1年归档病案中抽取6份优势病种病案及4份非优势病种病案;必要时专家现场电话追踪患者,了解治疗及预后情况。

未执行诊疗方案,即基本的诊断、治疗思路、方法和技术应用与诊疗方案不符,每份病历扣0.8分;部分执行,酌情扣分(每份病历最多扣0.8分)。

(此项指标仅限于优势病种病案,非优势病种病案此项内容不考察)53、诊断明确,依据充分,病名规范。

诊断不明确、依据不充分,中西医病名不规范,每处扣0.1分(每份病历最多扣0.3分)。

34、首次病程记录四诊资料完整,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诊疗计划充分反映中医辨证思维理念。

首次病程记录中四诊资料不完整,酌情扣分;症状、舌脉未按中医辨证要求描述,不足以支撑辨证分型,酌情扣分;辨证分析不准确,酌情扣分。

(每份病历最多扣1分)105、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活动,中医内涵丰富。

查房记录中无上级医师辨证分析与治疗法则、处方,每处扣0.5分;无用药要点讲解记录,每处扣0.5分;对下级医师的诊疗缺陷未及时纠正,每处扣0.5分。

(每份病历最多扣0.5分)56、中医理法方药一致。

中医理法方药不一致,每份病历扣0.5分。

57、合理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

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不合理,酌情扣分。

(每份病历最多扣0.4分)48、辨证使用中成药。

使用中成药不辨证,每份病历扣0.3分;辨证不准确或使用不合理,酌情扣分(每份病历最多扣0.3分)。

3(二)疑难病例病案(20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1、疑难病例数。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价试点评分标准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价试点评分标准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
(通用部分)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0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20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40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0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三、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基础条件”中对床位数有专项要求的,服从专项要求标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专科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正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八、试点专科的专科部分评分标准另行下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表。

中医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中医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17财政投入乘数 省财政投入后带动的其他资金投入总额考的察能省力财。政财资政金投带入动乘市数、高县,资说金明
省财政投入金额
省级财政的带动作用大。
财务
情况 18资金使用率
实际使用金额 实际拨付金额
资金使用率高,说明资金的使用 效率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 的及时性和效益性。
19财务管理状况
制度健全性及管理有效性
科技 工作 情况
5厅(局)级以上 项目立项增长率
6新药证书或临床 批件获得数增长

学术 交流 情况
7 SCI论文影响 因子提高情况
8主办全省性以上 学术会议增长情

成果 奖励 与转 化情

9厅局级以上成果 奖励增长情况
10成果推广覆盖 提高情况
11专利证书或申 请获得数
2004年厅(局)级以上项目立项总数 /2001年厅局级以上项目立项总数×100%
学科建设实际完成数/学科建设计划任务 数×100%
反映学科建设的总体情况
报告期实际到位资金 计划投入资金总额
指项目总经费,资金到位率高, 说明各级财政及项目单位对所实 施项目的重视程度。
报告期实际到位资金
计划投入资金总额
16配套资金到位 率
报告期配套资金到位额 计划投入配套资金
配套资金到位率高,说明当地政 府重视。
反映学科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
2001年新药证书或临床批件获得总数 /2004年新药证书或临床批件获得总数× 反映学科新药开发能力的提高 100%
2001年SCI论文影响因子的总和/2004年 2001年SCI论文影响因子的总和×100%
反映SCI论文质量的提高情况.
2001年主办全省性以上学术会议总数 /2004年主办全省性以上学术会议总数× 100%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试点评价指标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试点评价指标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试点评价指标
1. 背景和目的
本文档旨在介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试点评价指标,为其实施和评估提供指导。

2. 试点评价指标
- 临床技术水平:评估试点专科医院的临床技术水平,包括专家团队的专业能力、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等。

-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试点专科医院的技术创新能力,如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创新治疗方法等。

- 患者满意度:考察试点专科医院的患者满意度,包括对医疗服务、医护人员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 疗效评价:评估试点专科医院的疗效,包括手术成功率、康复效果等。

- 经济效益:考察试点专科医院的经济效益,包括医疗资源利用情况、财务状况等。

3. 评价方法和指标设置
评价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具体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临床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价。

指标设置需要综合考虑专科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评价
指标,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评价结果的应用和改进
评价结果应该作为试点专科医院综合发展的重要参考,为进一
步改进专科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供指导。

根据评价结果,试点专科医院可以对存在问题的方面进行改进,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5. 总结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试点评价指标对于评估试点专科医院的综合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可以进一步提升医
疗质量,提供更好的临床服务。

评价结果的应用和改进将推动专科
医院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
以上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试点评价指标》的文档概述。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监测指标体系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监测指标体系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监测指标体系是为了评估和监测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而建立的一套指标系统。

该指标体系具有全面、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能够全面反映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各个方面,为相关部门做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1.专科医院床位数:反映了专科医院的规模和接诊能力,能够衡量医院的扩建和投资情况。

2.专科医院门诊量和住院量:反映了专科医院的病人就诊情况,能够评估专科医院的接诊能力和诊疗效果。

3.特色科室数量和质量:反映了专科医院的特色和优势,能够评估专科医院的学科建设情况和专科水平。

二、队伍建设指标1.应聘人数和录取人数:反映了专科医院对人才的需求和选拔情况,能够评估专科医院的人才储备和培养情况。

2.医师执业证书和职称比例:反映了专科医院医师的学历和职称情况,能够评估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

3.培训和学术交流次数和规模:反映了专科医院对医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的重视程度,能够评估医院的学术氛围和科研水平。

三、诊疗质量指标1.临床效果指标:如疗效、治愈率、复发率等,能够评估专科医院的治疗效果和疗效评价情况。

2.患者满意度指标:反映了患者对专科医院的整体满意情况,能够评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体验情况。

3.门诊前后情况比较:如患者病情转变情况、用药情况,能够评估专科医院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四、科研创新指标1.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投入:反映了专科医院对科研创新的支持程度和科研水平,能够评估医院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

2.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如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专利申请数量等,能够评估专科医院的学术成果和应用价值。

3.学术影响力指标:如医院的学术影响力和在学术界的地位,能够评估医院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声誉。

五、质量管理指标1.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如手术并发症率、医疗事故发生率等,能够评估专科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2.医疗流程优化指标:如挂号、报到、检查等环节的效率和满意度,能够评估专科医院的服务流程和效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专家手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专家手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专家手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1.06.22•【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1]96号•【施行日期】2011.06.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专家手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1〕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处、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医处,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为做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工作,我司组织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根据《细则》要求,我司组织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专家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按照《手册》的有关要求,组织辖区内各建设单位认真做好评审验收准备工作。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崔咏梅董云龙联系电话:************ 59957688传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验收专家手册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专家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目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评审验收细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评审验收专家组工作职责和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评审验收工作准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评审验收工作日程安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评审验收备查材料内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评审验收专家组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交材料清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评审验收报告提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评审验收打分汇总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评审验收检查记录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荐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的通知(略)中医名称一览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评审验收细则(中医、中西医结合)说明:1.以上四部分内容总分:1000分,加分项:100分;2.每项指标评分时只在本项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3.标“★”为加分项,单独计算,不计入总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

(十)患者随访
二 专科特色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应具有3个以上明确的中医优势病种,病名符合要求 (一)优势病种
(二)诊疗方案 1.思维理念 2.治疗方法 3.临床应用 (三)临床路径 (四)特色疗法 诊疗方案整体体现中医思维理念,中西医诊断明确,理法方药一致 治疗方法具有中医特色,合理纳入中医特色疗法、中医诊疗设备、中医适宜技术、现代技术 、科研成果等内容 熟练掌握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实际中切实应用 开展中医药临床路径的应用、推广等工作 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特色疗法≥3项,适应症明确,临床疗效确切 医院专科中药制剂≥3种 (五)医院制剂 (六)专科护理 (六)学术创新 开展辨证施护,建立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护理方案 在中医药理论、技术、药物、设备、器械等方面有创新点,并明显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2.中医治疗设备
(四)经费投入 (五)中医药文化建 设 (六)信息建设
(八)医德医风
1 . 3 科室建设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①开展患者随访并完善随访制度 ②重点病种的出院患者随访率≥50% 建设周期内至少对口支援2个单位的中医药专科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 ①开展患者随访并完善随访制度 ②重点病种的出院患者随访率≥50% (九)患者随访 (十)对口支援
(二)项目负责人
(三)学术带头人
(四)学术继承人
(五)技术骨干
六 协作组工作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①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参加组织召开的工作会议等 ②完成协作组、协作分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参加组织召开的工作会议等 (一)日常工作
参与完善、优化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工作 (二)诊疗方案
1 . 2 科室建设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专科中医治疗比例≥6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比例≥70% 高于本区域同级同类医院同专科的急危重症患者比例 高于本区域同级同类医院同专科的疑难病症患者比例 区域外患者比例≥30 8.中医治疗比例 9.急危重症患者比例 10.疑难病症患者比例 11.区域外患者比例 (三)设备配备 1. 共用设备 用与专用的诊疗设备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其中专用设备配备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 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诊疗设备的配备要求 ①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经费投入,专款专用 ②单位对重点专科投入专项经费 ,专款专用 在专科环境、专科介绍、病种知识、疗法介绍、优势病种疗效等方面,体现本专科 中医药文化特色 建立专科信息库,包括专科管理、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学术交流等信息 执行国家及行业颁发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七)标准与规范 ①建立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并认真实施 ②无违法、违纪、违规事件发生 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8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评价项目和评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评价项目和评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素学术水平(分值22)围绕本学科文献整理与研究、内涵与外延的确定及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开展研究的工作情况,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处的水平和地位,其学术创新与特色,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学术交流开展的情况。

学科队伍(分值16)学科队伍结构状况和发展潜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的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学科队伍人才的培养措施和效果。

人才培养(分值16)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规模和水平;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课程建设水平。

科学研究(分值18)承担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数量;科研成果的水平及国际国内对其的评价;科技成果、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显示度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条件建设(分值18)仪器设备的数量、水平和管理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状况;部(局、省、区、直辖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图书信息、情报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情况;后勤保障的力度;学科自身建文史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管理水平(分值10)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组织、运行、经费管理的状况与效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分值及内涵解释一、指标体系分值1.学术水平(22)研究方向(3)学科水平(4)*创新与特色(6)学术影响(6)学术交流(3)2.队伍建设(16)队伍结构(4)*学科带头人水平(4)学术带头人水平(3)后备学术带头人水平(2)培养机制(3)3.人才培养(16)*高层次人才培养(8)课程建设(8)4.科学研究(18)*科研课题(6)*科研成果与转化(7)论文及论著(5)5.条件建设(18)*基地建设(8)公共辅助体系(3)经费筹措能力(3)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4)6.管理水平(10)*目标管理(3)组织管理(2)运行管理(3)经费管理(2)二、指标体系内涵解释按A、B、C、D级打分,共10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重点专科联系电话
1.9重点专科开放床位数
1.10重点专科出院人数
1.11重点专科门诊人次
2.按照临床路径管理及实施诊疗方案的患者信息指标
2.1 门诊号(住院号)
2.2 姓名
2.3 性别
(1男性,2女性)
2.4 出生日期
(Y/M/D)
2.5 婚姻状况
(1未婚,2已婚,3丧偶,4离婚,9其他)
2.6 职业
2.7中医诊断:
病名
证候
(按方案中辨证论治中的证候罗列,进行选择)
2.8西医诊断:
2.9 标准治疗时间
2.10进入路径日期
(Y/M/D)
2.11结束路径日期(Y/M/)2.12中医治法(按方案中辨证论治中的治法罗列,进行选择)
2.13 应用主要治疗方法
(按方案中治疗方法罗列,进行选择)
(1中药饮片 2中成药 3基础治疗(加上方案中的重要选项)4针灸 5推拿 6正骨手法 )
2.14 应用主要技术
(按方案中技术
罗列,进行选择)
2.15 应用主要中医诊疗设备
(按方案中治疗中医诊疗设备罗列,进行选择)
2.16 其他
(中西医治疗,中医填word,西医选项)
3.疗效评价指标
入路径评分
出路径评分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疗效评价监测指标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疗效评价监测指标
分类
指标名称
备注
1.重点专科项目基本情况指标
1.1项目编号
1.2重点专科名称
1.3重点专科所属医院名称
1.4医院类别
(1中医 2中西医结合 3民族医医院 4综合医院 5专科医院)
1.5医院性质
(1 公立 2民营)
1.6项目负责人姓名
1.7重点专科联系人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