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张骞出使西域

合集下载

第12课_张骞通西域_课件1

第12课_张骞通西域_课件1
?~前114年 字子文 西汉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开始第一次出使西域
汉 武 帝
张 骞
张骞出使西域壁图(敦煌壁画)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已经取得重大胜利。张骞再度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 继续打击匈奴。张骞和三百多个随员,带了一万多头牛羊和许多金银、丝绸、布匹等出发。 张骞去乌孙国,因动乱无法与汉朝合作。张骞让随行人员分头访问大宛、康居、大夏、安息 等国,与许多国家结交。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联络乌孙进攻匈奴


联络大月氏与汉 朝夹击匈奴
出发时间 返回时间 结 成 果 效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19年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 的任务 开通了西域与中原 的道路沟通了联系
未完成联络乌孙 的任务
互通有无 促进交流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波斯风格的银豆
这个三牺钮列瓣纹银豆发现于西汉齐王刘襄墓中,原是古波斯王朝贵族流行的药丸银 盒,公元前2世纪流传到汉朝,应为政府之间馈赠的礼物。银豆传入中国后,另配置铜圈足 和盖上的三牺钮,可谓中西合璧。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新疆轮台县汉代烽燧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西域 (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张骞通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第十二课张骞通西域

第十二课张骞通西域

第十二课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的时间,了解西域的自然环境、西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让学生设想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锻炼其想象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促进西域地区迅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出使西域。

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册,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看图片。

(逐一展示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图片或实物)这些东西你吃过吗?它们是什么时候在内地出现的呢?它们是从什么地方传到内地来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知道答案了。

(板书课题:第12课张骞通西域)新课学习:师: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在听的同时,请你想一想,这首歌曲带有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特色?(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学生回答)今天的新疆在汉代属于西域地区的一部分。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由于内地和西域之间相距遥远,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对它都缺乏了解,因此,这就使得遥远的西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神秘的西域师:那么,汉代的西域地区究竟指的是哪些方呢?1、西域的地理范围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本67页的第一自然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张骞通西域》PPT课件 (2)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张骞通西域》PPT课件 (2)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都是奉汉武帝之命,促进西汉与西 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 提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寻求军事同盟,进攻匈奴。 4骏.张马骞、两瓜次果出、使蔬西菜域、后音,乐内、地舞与蹈西和域魔的术联等×系传日入益西密域切。,( 内) 地的 提示:应是西域的骏马、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和魔术等传 入内地。
探究主题2 西域都护的设置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户之。宣帝改曰都护。” ——《后汉书·西域传》
【探究思考】 (1)举例说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参考答案:内地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和先进的铁器制作和凿井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瓜果、蔬 菜、音乐、舞蹈和魔术等传入内地。
探究主题1 张骞通西域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探究思考】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界定西域有关的三个标志性地名。狭义的西域指哪里,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哪一地区, 广义的西域又指哪里?
参考答案:①玉门关、阳关、葱岭。 ②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③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判断抢答】
1.玉门关和阳关是区别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的标志。( )
提示:葱岭是区别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的标志。
2.长安是西汉都城,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地。大月氏人生活 的地区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地。( )
×
提示:汉武帝想借用西域大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
(2)为了保护往来商旅,管理西域的军事和政治,西汉在材料二中的A处设置了怎样的机构?该机构的设置 具有怎样的意义?

【历史课件】第12课《张骞通西域》ppt课件

【历史课件】第12课《张骞通西域》ppt课件
汉武帝
第4课 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 Nhomakorabea(敦煌壁画)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塑像(甘肃阳关)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墓(陕西省城固县)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纪念金币
返回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西汉疆域图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轮台汉代烽燧 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城西约20公里,残存的烽火 台为夯筑,现存平面略呈方形,残高约8米,边长约6—7米。烽 火台南侧附近残存有房屋遗迹,曾出土较多的五铢铜钱。烽火台 四周为屯田遗址,反映了汉代在西域的驻军情况。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行进在沙漠中的驼队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鎏金铜马(1981年陕西兴平县茂陵一号无名冢出土。 据考证,该马是根据西域大宛良马的形象铸造的)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 (大)宛 马“天马”。
——《汉书·张骞传》
返回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绘制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学习测评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重庆第三十中学涂菁【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通过对张骞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任务)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Hi,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Tujing.Nice to meet you.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重庆三十中的历史老师,我姓涂,大家可以叫我涂老师。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这是?(逐一展示黄瓜、胡萝卜、石榴)生:黄瓜、胡萝卜、石榴。

师:这些东西你们都吃过吗?生:吃过。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的原产地是哪里吗?生:(略)讲授新课:师:这些都是古时从一个叫西域的地方传过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域,开启一段神秘的西域之旅。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7页第十二课《张骞通西域》。

本课共分为三个板块,“通”往何处——走进神秘西域,“通”之过程——张骞出使西域,“通”向未来——“凿空”西域影响,我们将其概括为“三通”。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
4.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 设置的?
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
②西域和内地的官员、商旅往
来增多; ③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活 动加强。
5.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责、意义?

时间:公元前60年
职责: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

意义 :①表示汉朝中央政权正式管辖西域 ②促进内地和西域的联系加强 ③有利于西域的发展
廊 C.今西北地区 天山南北地区
如何评价张骞?
第一,前人为他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张骞功绩与汉的强盛、对匈奴作战
的胜利等有直接关系。 汉代人的精神风貌。
第三,积极进取、为国立功、敢于冒险是
第四,张骞不是一个人在活动。第一次出
使100余人随行,第二次出使300多人随 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神秘的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学标:

1.西域指什么地方?
2.西域绿洲上的人民是如何生活的?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及结果怎样? 有何意义? 4.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 5.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责、意义? 6.课后测评1.
1.西域指什么地方?

狭义:汉朝时,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 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 区被称为西域。 广义: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我们教材中所说的西域指狭义上的西域。
阳关遗址: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玉门关遗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西域绿洲上的人民是如何生活的?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及结果怎 样?有何意义?
出发时间

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

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
战。直到公元前 126 年,张骞才回到长安。
3.结果:张骞虽未达到出使的目的,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沟 通汉与西域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典例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 A.发展同西域的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解析】选项 A 是第二次出使西域达到的目的,B、D 两项是 出使西域的结果和作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联络大 月氏夹击匈奴。 【答案】C
难点提示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影响 1.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 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国同西亚、欧洲的贸易
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成为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互相传递着文明的信息。
3.张60 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典例 2】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 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
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张骞
B.董仲舒
第 12 课 张骞通西域
玉门关
阳关 138
大月氏 119
60
重点提示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原因:西汉初年,匈奴控制着西域诸国。匈奴贵族残酷 地压迫和剥削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还不时南下,威胁西汉
的都城长安的安全。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并想借用西域大 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
2.经过:公元前 138 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 西行,途中被匈奴扣留了 10 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离匈奴, 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已经安定下来,不愿再和匈奴作

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新201907)

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新201907)
第 12 课 张骞通西域
玉门关
阳关 138
大月氏 119
60
重点提示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原因:西汉初年,匈奴控制着西域诸国。匈奴贵族残酷 地压迫和剥削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还不时南下,威胁西汉
的都城长安的安全。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并想借用西域大 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
2.经过:公元前 138 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 西行,途中被匈奴扣留了 10 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离匈奴, 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已经安定下来,不愿再和匈奴作
战。直到公元前 126 年,张骞才回到长安。
; / 捕鱼大亨 捕鱼大亨手机版下载 捕鱼大亨免费下载 ;
女婿 影视剧《东方小故事》:施大生饰演陶侃 进号平南将军 禁降羽 败尚让于太 且并与腹心而弃之矣 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 辽东平定 [9] 宗泽独自一人骑马到王善的兵营 25.城中的战火熄灭后 不同的史书有不同记载 杨进等拥兵百万 合万余人 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马 援的儿子说:“梁松是陛下的女婿 此非国之利也 讲论经术 其父孟宗政在开禧北伐中崭露头角 尚书左丞许景衡上书极力为宗泽争辩 他在戎马倥偬间 死无闻于后 冲天而去 塔察儿而就撤围而去 时人乃疑其有贰耳 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 援以兵少 鲜卑名王 咸和四年十二月(330年) 只求一窥历史的真相 荆州就失去东大门了 不值得忧虑了 ?众志皆惬山地道 宜哉 长江从上游的秭归到中游的寿昌(今湖北鄂州 昼夜兼程 送往京师 虽贫苦 多张疑兵 司马懿 派遣胡遵等追讨并破降 就推举陶侃为武冈县令 五弟:司马恂 ?唐昭宗认为李克用破黄巢功高 请升县为军 皆明珠文犀 清浊无所失 星言兼迈 ”侃威名已著 马援像 军务烦剧 后归光武 说他:“行为轻薄 以儒素立德 之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后为郡督邮 但 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张骞出使西域
课堂导入(汗血宝马)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有名的马?比如:三国演义里吕布的赤兔马、刘备的的卢马,那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种马:“身体健壮、日行千里、出汗如流鲜血”这就是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流出的汗水真的是鲜血吗?有谁知道?其实是因为这种马的皮肤较薄,奔跑起来能看见它的血管,同时,这种马流出的汗水映在红色的皮毛上,看起来就好像流血一样,所以人们称它为汗血宝马。

在中国,汗血宝马首先出现在西汉,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宛国(今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发现的,后来传入到中原地区。

那么西域和大宛是在何处,张骞通西域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骞通西域。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67页
学习新课
1:神秘的西域
在汉朝,西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西域指的是: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玉门关和阳关分别在今天的甘肃敦煌西北和西南。

想一想,在你们所学的诗句中,有没有提到过这两个地方?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近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葱岭,也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有人认为:葱岭就是中国神话
故事中的不周山,你们知道不周山吗?传说不周山是人界到达天界的唯一途径。

广义的西域是指葱岭以东包括今天的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辽阔地区。

在本堂课,我们讲的主要是狭义的西域。

西域地区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人类活动,分布着众多的民族。

请同学们阅读67到68页的小字内容,了解下西域各族人民是如何生产和生活的。

(请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西域人民有的在水草丰盛的草原上放牧,有的在肥美的绿洲上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瓜果蔬菜,如葡萄、石榴、核桃、胡萝卜等。

此外,那里的人民还能歌善舞,有许多的乐器。

因为,西域与西汉的中原地区相距遥远,并且交往很少,所以西汉人民的心目中,那是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

直到张骞通西域后,才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2:张骞出使西域
请同学们阅读68到70页张骞出使西域,3分钟后老师请同学来完成一个表格。

这就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大致情况,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的
学习。

西汉前期,匈奴人控制了西域,并对西域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掠夺。

同时,匈奴骑兵还不断南下侵犯西汉边境,威胁长安的安全,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决定对匈奴用兵,但是,匈奴是十分强大的,所以汉武帝想寻找一位帮手,而当时西域与西汉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汉武帝就想借用西域大月氏的力量,从东西两个方向来夹击匈奴。

说到这里,我们思考下汉武帝为什么会选择大月氏呢?
因为汉武帝听说西域有个叫大月氏的国家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月氏原住在祁连山一带,力量相当强大,但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却惨遭失败,匈奴人把大月氏王杀死,并把他的头盖骨用来装酒。

大月氏人民在新女王的带领下被迫向西迁移,并发誓要寻找报仇血恨。

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我们的朋友,汉武帝认为大月氏是可以联合的力量。

但问题是大月氏现在去了何处?朝廷上下是无人知晓。

于是汉武帝就发布诏书,想招募一位能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的人。

而这个诏书就相关于我们今天的公司招聘广告。

我们一起来看大汉公司的这则招聘广告,工作内容是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公司(相当于是西汉到西域公费旅游),招聘要求有三条:第一条是要对公司绝对忠诚,第二条是不怕死、不要命,第三条是身体好,能吃苦。

工作待遇:事成之后,吃香的、喝辣的(荣华富贵、加官进爵)。

发布人:董事长、刘彻。

我们来分析下这三条标准:首先是要对公司绝对忠诚,因为国家派出的使者,它所代表的已经不是他个人,而是整个国家,如果使者叛变或投降,不仅完成不了任务,
还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耻辱。

第二条不怕死、不要命,从长安去西域,要经过匈奴人所控制的区域,稍有不慎就会被匈奴抓住,然后小命不保。

第三条:是身体好,能吃苦。

长安到西域路途遥远,那时不像我们今天去新疆可以坐火车、飞机等,那是去西域的交通工具是骆驼,同学们,你们相像下,要骑着骆驼走几千上万里,你让个老头或者是一个不能吃苦的人去行吗?
时势造就英雄,当汉武帝的诏书一公布,马上就有人站了出来。

而我们本堂课的主角即将登场。

张骞,汉中郡(今陕西省、城固县)人,当他看到汉武帝的诏书后,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安定的生活(因为当时他在朝廷担任郎官)选择为国出使西域,建立奇功。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同行的人有担任向导的匈奴族人甘父和一百多位勇士。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始。

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都知道唐僧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同样的,张骞也经历了许多磨难才建立了不朽之功,名垂青史。

(看地图)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

然而,刚出陇西,就被匈奴人给捉住了,我们来看这则材料:(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而不失。

)有没有人主动起来翻译下这句话。

匈奴人扣押了张骞十多年,期间匈奴人不断的对他进行威逼利诱,企图使张骞投降,甚至还对他实行美人计,给他择配妻室,并且有了儿子,但张骞仍牢记自己的使命,忠于自己的国家。

后来,张骞终于找
到机会逃了出来,继续西行,在大宛的帮助下,翻过了葱岭,终于找到了大月氏,然而,由于生活安定,大月氏已经不愿再和远在东方的匈奴作战,张骞无法说服他们,只得失望而归。

在归途中,张骞为了躲避匈奴,选择向南绕行,很不幸的是,还是被匈奴抓住了,扣押了一年多后张骞趁匈奴内乱逃了出来。

长达12年,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回到了长安后,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反映了西域各国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

后来张骞跟随卫青北击匈奴,因熟悉地形,立了功,被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西汉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匈奴被迫向西北迁移,对西汉的威胁基本解除,也为西域门路的通畅创造了条件。

为了进一步发展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孤立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

乌孙原来生活在祁连山、敦煌之间,与大月氏为邻,后来被大月氏打败,西迁至伊列水(伊犁河)流域,乌孙与匈奴也时常发生战争。

与第一次出使西域相比,张骞的第二次出使是相当的风光和顺利,因为这次,张骞以中郎将的身份,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1万多头牛和丰厚的礼物浩浩荡荡的向乌孙进发,因为此时,西域大部分地区已经被西汉所控制,所以张骞很快就来到了乌孙,但是上次出使的悲惨又在这里重演,当时乌孙由于国内动乱,无法与汉朝合作。

同学想,我们这么多人,带着如此丰厚的礼物来到西域,总不能什么事都没办成就回去,而且回去也交不了差。

于是,张骞就让随行的人带着
礼物分头访问西域各国,广泛进行联络,受到各国的接待。

其中,安息国的接待最为热烈,安息国王多次邀请张骞去他们国家,但我们知道,一般老大都是不轻易出场的,于是张骞派了个副使去访问安息,安息国王很高兴啊!他派将军率领2万多骑兵到边境上迎接汉使。

张骞顺利回国时,乌孙国派出几十名使者跟随来到长安,向西汉政府表达敬意。

后来安息国也派出使团来到长安,赠送给西汉许多奇珍异宝,还带来魔术团表演。

魔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传入中原的。

虽然两次出使西域张骞都没能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但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呢?同学们思考下?
在汉代以前,内地与西域之间的往来非常少,可在张骞出使西域后呢?双方交往十分频繁,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西域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等物品传入了内地,而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也传到了西域。

(展示西域与内地经济交流示意图。

)因此,张骞通西域: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代以前,由内地到西域的道路是非常难走的。

张骞出使西域后,这种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

后来,在中原与西域之间产生了一条著名的商路。

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丝绸之路(关于丝绸之路、我们在下一节课将进行学习)。

所以,张骞通西域的第二个意义就在于: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而张骞的第三个意义,就是我们接下来所学习的内容。

3:西域都护的设置。

自张骞通西域后,内地与西域往来人员增多,交流十分频繁,西域各族与汉王朝渐渐融为一体,于是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来管理西域的政治、军事和保护商旅往来,这就标志着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在这里,特别注意的是:西域都护的设置还标志着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张骞的精神品质
值得肯定的是,西域都护的设置也与张骞通西域密不可分。

对于张骞,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是这样评价的。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无疑,张骞的品格是高尚的,同学们认为张骞有哪些高尚品格?
性格坚强宽容守信意志坚定忠诚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