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企业所得税前判断条件
保险费税前扣除标准

保险费税前扣除标准保险费作为一项重要的支出,在税前可以享受一定的扣除标准。
以下是相关的参考内容:一、保险费税前扣除标准的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的规定,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商业健康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款可以在税前扣除。
具体的扣除标准如下:1. 五险一金: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均可以在税前扣除。
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扣除标准为个人实际缴纳金额的最高限额,具体数额由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当地居民平均工资水平进行规定。
2. 商业健康保险费:个人缴纳的商业健康保险费可以在税前扣除,扣除标准为实际缴纳金额的最高限额,具体数额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3. 住房公积金缴存款: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可以在税前扣除,扣除标准为实际缴存金额的最高限额,具体数额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二、保险费税前扣除的意义1. 减少纳税负担:通过将保险费在税前进行扣除,可以有效减少个人的纳税负担,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让个人享受更多的实际收入。
2. 鼓励个人购买保险:保险费税前扣除的政策能够鼓励个人购买保险,提高保险参保率,增加个人的保险保障,减少个人因意外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3. 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和商业健康保险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税前扣除可以增加个人的缴纳动力,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三、保险费税前扣除的申报办理个人需要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将相关的保险费用及相关凭证进行申报办理。
具体办理流程如下:1. 了解相关政策:个人应该了解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对保险费税前扣除的规定,包括扣除标准、限额以及相关的凭证要求。
2. 保存好相关凭证:个人应该妥善保存个人缴纳五险一金、商业健康保险费以及住房公积金的相关凭证,包括缴费凭证、缴费明细等。
3. 编制个人所得税申报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填写相关的信息并注明保险费税前扣除的金额。
补充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的账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进行纳税调整, 调增应纳税所税 额(11000-9000)×5%×25%×2=50(万元)。
2.因支付比例而调整。 如果企业为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的比例超过 职工工资总额的 5%, 则在年终对超过部分进行纳税调整。 3.2008年的处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 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通 知》(国税函[2009]286号)规定, 对于 2009年 5月 31日后确定的个别 政策, 如涉及纳税调整需要补退企业所得税款的, 纳税人可以在 2009年 12月 31日前自行到税务机关补正申报, 不加收滞纳金和追究法律责任。 企业为此应进行自查, 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正申报。
1.随工资调整而调整。 企业为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的扣除基础是职 工工资总额,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 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规定, 企业支付给员工合理的工 资、薪金可以税前扣除, 如果工资、薪金不合理, 则要纳税调整。同 时, 企业为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也相应要调 整。另外, 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 其工资、薪金, 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 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 也不得在 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盘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前扣除项目及注意事项

【盘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前扣除项目及注意事项企业所得税实行的是法定扣除,一项支出能否税前扣除,首先要看其是否属于税法允许扣除的支出,只有充分了解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扣除标准,才能做到合理合法节税。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前扣除标准如下:10项扣除标准一、业务招待费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2、对从事股权投资业务法人企业(包括集团公司总部、创业投资企业等),其从被投资企业所分配的股息、红利以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以按规定的比例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3、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二、工会经费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2、企业应于每月15日前,按照上月份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交当月份的工会经费。
工会在收到工会经费后,应向交款单位行政开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税务部门据此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三、职工福利费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2、超过14%的部分,应当作为企业所得税调增项目计入“递延税款—-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在次年汇算清缴时作为扣缴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在报表上则反映为“递延税款贷项"。
四、职工教育经费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五、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员工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企业所得税前判断条件(地区口径)-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会计实务类价值文档首发!员工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企业所得税前判断条件(地区口径)-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员工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支出问题
各地税务机关
地区口径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关于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的通知》(财税(2015)126号)一、关于试点地区问题
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试点地区为:
(一)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二)河北省石家庄市、山西省太原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沈阳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芜湖市、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南昌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郑州市(含巩义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株洲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海南省海口市、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曲靖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陕西省宝鸡市、甘肃省兰州市、青海省西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不含所辖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
三、关于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征管问题
对试点地区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按照24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个人所得税前予以扣除,具体规定如下:
(一)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自行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的,应当及时向代扣代缴单位提供保单凭证。
扣缴单位自个人提交保单凭证的次月起,在不超过200元/月的标准内按月扣除。
社保税前扣除标准

社保税前扣除标准XX社保税前扣除标准xx不少市民对xx税前扣除标准很是关注,那么具体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国税发〔xx〕56号文件下发前,各地对社会保障性缴款税前扣除政策掌握不一,有的规定提取未缴局部可在税前扣除,有的那么不准扣除。
综合上述文件,我们看出此次政策调整很显然对社会保障性缴款税前扣除作了限定。
也就是说,纳税人当期提取未缴纳的各类社会保障性缴款,虽然财务上计入了当期费用,但在缴纳所得税时不得在提取当期予以扣除,而可以在实际缴纳时扣除。
同时,新文件还明确了纳税人在“应付福利费”中实际列支的符合税收规定标准的根本、补充医疗保险(超过税收规定标准局部不得纳税调减)可作纳税调减处理。
当然,对于提取未缴纳的局部,要按照附表四《纳税调整增加工程明细表》填报说明第六条第十八项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1.按照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五险一金”,即根本费、根本医疗保险费、费、费、费等根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2.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
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平安保险费和符合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商业保险费准予扣除。
自xx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局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局部,不予扣除。
3.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社会保险费是指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过程当中,雇员和雇主按照规定的数额和期限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的费用,它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最主要,是社会保险的保险人(国家)为了承当法定的社会保险责任,而向被保险人(雇员和雇主)收缴的费用。
按照我国现行税收政策的规定,纳税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时是有区别的。
企业所得税12项费用税前扣除比例大全

企业所得税12项费用税前扣除比例大全费用一▶项目名称: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扣除比例:100%也就是: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费用二▶项目名称:职工福利费支出▶扣除比例:14%也就是:企业发生职工福利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费用三▶项目名称: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扣除比例:8%也就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费用四▶项目名称:工会经费支出▶扣除比例:2%也就是: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费用五▶项目名称:研发费用支出▶加计扣除比例:75%也就是: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费用六▶项目名称: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支出▶扣除比例:5%也就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费用七▶项目名称:业务招待费支出▶扣除比例:60%、5‰也就是: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费用八▶项目名称: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扣除比例:15%、30%也就是:一般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烟草企业不得扣除)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及其标准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及其标准1.工资、薪金支出:无限额,但要求“合理”。
政策依据:□《实施条例》第34条: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国税函〔2009〕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
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1)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2)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3)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4)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5)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两个税收优惠: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工资费用的加计扣除,即在据实扣除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基础上,再按其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使用下岗职工的,可按年人均4000元依次扣除营业税、城建税、教育附加、企业所得税。
冀地税函〔2009〕9号--《河北地方税务局关于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规定:对于已提取未发放的工资和奖金,欠发工资在次年汇算清缴期限内发放的,准予做为当年工资进行扣除。
超过汇算清缴期限的,按下年实发工资进行税务处理。
例:某酒店10月份向职工发放下列支出:(1)基本工资(2)提成工资(3)奖金(4)加班补贴(5)生活困难补助(6)五险一金(7)工作服冬装(8)交通补贴(9)通讯补贴(10)取暖补贴(11)工伤医疗费(12)旅游费(13)差旅费补贴(14)员工会餐支出(15)过节费(16)发放月饼食用油等过节福利请指出:哪些属于税法上的计算福利费的基数“工资总额”内容,哪些属于税法上的福利费支出内容,哪些属于计征个人所得税的项目。
答案:工资总额包括(1)(2)(3)(4);福利费包括(5)(8)(9)(10)(11)(14),其余不得列在福利费中进行税前扣除。
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27号
2009年6月2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2010 LexisNexis, a division of Reed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企业所得税前判断条件
导读:只计提不支付的,将不符合扣除的条件,但是如何理解支付,由于实践当中保险的实施方案的不同,也有可能税务机关有不同的认定.
员工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企业所得税前判断条件
学习理解
一、基本理解
补充养老保险费与补充医疗保险费,是有别于基本社会保险的强制性要求的,属于鼓励类的范畴.对其扣除的标准界定了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的限制.当前,补充养老保险费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现实当中存在的情形比较多,由此也引起部分如何认可的争议.
由于两者在个人所得税上,无论是个人承担部分,还是公司缴纳的部分,都视为个人取得所得进行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当下年金递延纳个人所得税已得到实践,但是补充养老保险的其他产品却未应用起来.
二、事例应用
适用人员的范围
对适用人员的范围,《实施条例》规定的是投资者或者职工,在财税[2009]27号文中规定的是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对《实施条例》中的”投资者”的界定我们没有找到依据,但是就企业所得税的原则来理解,投资者也应属在企业任职、工作,才有相应的
列支条件,否则只能取得分红的权利.
财税[2009]27号文中提及的全体员工的概念,很多人理解如果只为部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那任何支付的金额都不能税前扣除.不知是27号文有意为之,还是从整体标准计算限额为计算出发点,对其规定为全体员工的范围,我们持支持态度,对由于年度内人员的变化、手续的办理的情形,属正常的差异事项,应予以认可.
有的企业为高管办理的相应保险,有别于一般职工的保险险种,此时虽然符合了全体员工的范围,但其享用的标准不一样.这种情形是企业的一种自主行为,不必拘泥于全体员标准一样的苛求.
适用计算基数的问题
在基本社会保险中我们已探讨,对于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是采用的工资总额的概念,而且是上一年度的工资总额.我们倒不建议使用上一年度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总额来作为计算标准,当然以当年度的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作为计算标准,也造成与事实的不符.实际上,只要企业缴纳的比例是低于工资总额的5%,这里的工资总额或许是包括企业计提的部分,我们也应认可其账载金额,并作为税收金额,此时注意看企业是否有实施的合作机构,并定时的进行缴纳,如果只计提未缴纳,此情形下可以不予认可,暂行纳税调增处理.
以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总额的5%来计算限额,很有可能造成企业虽按合规比例缴纳,但是出现纳税调增的情形,而之后年度如出现限额空间,能否再转回原来调增的部分,也没有合适的依据.2014年版本的纳税申报表有潜意识的表达了用当年度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总额计算5%限额,这相当于是对于财税[2009]27号文件中的”工资总额”的一个新的解读. 之后年度补缴的情形
承对基本社会保险费用的理解,补缴性质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应允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