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三年级下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三年级下古诗三首课堂笔记1.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字词解析。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过年放鞭炮那可热闹啦,噼里啪啦的,就像在和旧的一年说拜拜呢。
- “一岁除”:一年已尽。
这个“除”字就像把旧的东西都除掉,新的一年开始啦。
- “屠苏”:一种酒名。
古代过年的时候,全家老小都要喝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邪避瘟,那感觉就像是给身体注入了新年的活力。
- “曈曈日”: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大年初一,太阳出来了,那阳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就像新年的希望一样。
- “新桃换旧符”:桃符是古代一种风俗,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每年正月初一的时候,就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
这就像我们现在过年贴春联一样,把旧的东西换成新的,迎接新的开始。
3. 诗句赏析。
- 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诗人一上来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热热闹闹的过年景象。
你听,那爆竹声噼里啪啦的,旧的一年就在这热闹声中过去了,多有画面感啊。
- 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吹来了温暖,也吹来了新年的气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屠苏酒,那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啊。
而且按照古代的习俗,喝屠苏酒是从最年少的开始喝起的呢,很有趣吧。
-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你看,太阳出来了,照在千家万户上,这是新的一天,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到处都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 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句把新年的习俗点出来了,新的桃符取代旧的桃符,象征着除旧布新,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1.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字词解析。
-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4月4、5或6日。
这个时候呀,天气常常是阴沉沉的,还经常下雨呢。
- “雨纷纷”:细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3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

3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
一、《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又称为《送子上洋》,是一首描写船行景象的古诗,大约是江西文学家胡仲弼早期写于洪武三十三年(1370)。
泊船瓜洲,烟波四望茫茫外,三山孤伫空悲叹。
月满桂枝垂,只缘子欲上洋,万里犹握落湘衣。
二、《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是唐代韩愈所作,一诗言状写其归途中路过长城,而流露出对历史旧迹的敬畏之心。
郊绿时危栏,晴雪饮马长城窟行。
关山色掩不下,海阔心堆几多慮。
三、《江湖夜雨》
《江湖夜雨》是杜牧先生所作,诗歌描写了夜雨的孤独景象,表达了作者看江湖少年的慈怜之情。
江湖夜雨平湖阔,生死恩仇把人擀。
对酒当歌,兰舟新棹,与君诀别意无多。
三年级下第1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笔记

三年级下第1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笔记
一、《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诗歌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美景。
作者在春晓时分,躺在床上,听到四处啼鸟的声音,夜晚来临时,又听到风雨的声音,花儿落尽,作者不知道有多少花儿落了。
二、《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歌描写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作者在日照下,看到炉火冒出的紫烟,远远望去瀑布悬挂在前川,瀑布从高处飞流而下,三千尺高,犹如银河从天而落。
三、《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歌描写了清明时节,大雨纷纷,路上行人想断绝现实的痛苦。
作者问路人,有没有酒家,路人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乡村,作者可以在这里暂时忘却痛苦,重拾心灵的宁静。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识三首唐诗:《静夜思》、《登鹳雀楼》和《赠汪伦》。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课堂笔记,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课文朗读了两遍后,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诗歌的内容及其诗意。
1、诗歌的内容《静夜思》是李白在夜晚独自旅行时创作的,诗中描述了他在床上思考一切,看到窗外明月时的感觉和思绪。
2、诗的诗意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难懂的词汇,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通过细腻的描写及对内心世界的反映,表现出李白的孤独与思念,也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课文朗读了两遍后,老师为我们解释了一些生字词,并让我们回答了一些问题。
1、诗歌的内容《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明代名山泰山的诗歌。
诗中描写了登山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和其中透露出的诗人豁达乐观的性格。
2、诗的诗意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山海自然的喜爱,并以“人生自古谁无死”一句表达了无论山高海深,都不要轻言言弃。
三、《赠汪伦》《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长篇什麼,老师先让我们课文阅读了两遍,然后再对诗文成分、用词、句子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诗歌的内容《赠汪伦》这首长篇什麼是李白赠送给好友汪伦的一首挽诗。
诗中作者借铜雀春深这个节日,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情,展现了自己的脱俗情怀。
2、诗的诗意诗中中甫越二府,意思是翻过有两个户牌的城门,就是进入城府。
并以春歌尽兼杨柳丝,行人未到半山路为结尾,表达诗人的离愁别恨之情。
同时,李白以超脱凡尘的出走,表达了自己脱离世俗的愿望。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让我们读背诵诗歌,能够体会到诗歌深入内心的美感,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也教给我们如何透过诗歌所描写题材,来了解文学、历史、地理和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三首充满意境的唐诗,让我们少年儿童学懂了中国文学的魅力,无论诗歌还是其他文学,其真谛在于人们对生命与世界的感悟与认知。
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笔记

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笔记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是古诗三首。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唐代王之涣的《春思》。
王之涣是唐代诗人,唐朝有5000余名诗人,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王之涣的诗歌成就在唐代也是突出的。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述了登高览远的场景,诗歌开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下文中使用“高处不胜寒”、“登高壮观天地间”等句,表现出登高后的感觉。
最后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达了王之涣对登高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是写山河大地中的美丽景色和壮丽景象,同时也包含了诗人对于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未尽的探寻之心的感悟。
是一首优美的描写自然和绘景的作品。
《凉州词》《凉州词》表现的是战争和人民的苦难。
诗中写到王之涣离开凉州的心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更多地是描写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流离失所的情景。
诗中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塔寒鸦去,留下一片孤烟。
”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流离失所的场景。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的诗歌,反映了王之涣对残酷战争及其带来的伤痛的强烈感受,寄托着对人民幸福和社会稳定的期望。
《春思》《春思》则写出了王之涣对于春天的思念。
诗中用了一系列富有感染力的静物描写: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晓花衣半留门,水满沟烟火迷,家家户户争看鸡。
将春天的美好形象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王之涣在春天到来时,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由此引发了对生命、亲情、故土等其他复杂的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三首诗都是唐诗的佳作之一,通过描绘自然、人物、社会等具体事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社会、生命的感悟,透露出作者深邃的思想与美好的情感。
这些诗歌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诗歌的艺术传统和文化创新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笔记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笔记以下是《古诗三首》的笔记,供您参考:一、重点词语1. 绝句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头有缨,尾羽上矗,羽毛五彩而多紫色,似鸳鸯稍大,故名。
2. 惠崇春江晚景惠崇:宋代名僧,能诗善画。
三两枝、两两:这里都是约数。
3. 三衢道中三衢:山名。
在今浙江衢县一带。
二、重点内容1. 《绝句》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丽日”,以及第三句的“啼莺”、第四句的“飞燕”,都有意无意地贯串了一种美好、明快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春的气息,春的讯息。
全诗在景物的描写上着笔较重,颈联“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写春季胜景引出逸兴,也以飞燕、归舟作结,点出了作者伤春之感。
全诗对仗精工,声调和谐,情景兼融,结构紧凑,用字简朴,意境深远而富有生活情趣。
它表现了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淡淡的乡思愁绪。
2.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僧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诗中再现了画中的诗情画意,构思别具一格。
诗的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直接写画中的景象,桃花刚开,鸭子戏水;后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凭着自己的丰富想象,给画面添上了几笔,使整个画面更加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3. 《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写景的诗作。
它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在黄梅时节(阴历五月),天气却没有炎热的意味。
“绿阴不减来时路”,表明山林繁茂,路阴森森。
次句写出行的路线——沿溪取道;诗人到衢州去是由建德渡浙江的,“问”字表明沿途要向人问路。
三、四两句描述行程中的见闻,“添得”是诗人对初夏时节的切身感受。
“佳日”指良好的天气,“轻阴”指和缓的雨云。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一、我会认鸳yuān(海鸳)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
鸯yāng(鸳鸯)惠huì(恩惠)崇chóng(崇尚)豚tún(海豚)减jiǎn(减少)二、生字扩词(建议抄写):融(融化)(融合)(融通)燕(燕子)(乳燕)(燕窝)鸳(鸳鸯)(海鸳)(鸳凤)鸯(鸳鸯)(鸯锦)(鸯龟)惠(恩惠)(实惠)(优惠)崇(崇尚)(崇高)(崇拜)芦(芦苇)(芦柑)(芦荟)芽(发芽)(豆芽)(麦芽)梅(梅花)(杨梅)(腊梅)溪(小溪)(溪水)(溪谷)泛(广泛)(泛滥)(泛舟)减(减少)(加减)(减肥)三、易错的字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建议背诵)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得dé(得到)děi(我得)地dì(地球)de(高兴地)五、形近字芽(芦芽)牙(牙齿)庐(庐山)六、诗意《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意思: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
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
溪边泥土湿软,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我)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投下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
七、课文主旨《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
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图画。
自然流畅,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风神别具。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化学实验中的质量管理措施质量管理是化学实验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取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化学实验中的质量管理措施及其重要性。
一、实验前的质量管理措施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以下是实验前的质量管理措施:1. 设计实验方案:在进行实验前,实验室工作者应该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方案中应包括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样品等详细信息,以及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这样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的混乱和失误。
2. 质量控制标准:在实验前,应该明确实验的质量控制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是一些化学指标、纯度等。
依据这些标准,工作者可以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操作,提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3. 样品准备:样品的质量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实验前,应该对样品进行准确的称量、配制和保存。
样品的称量精确性和配制浓度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在实验过程中,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措施:1. 仪器校准: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
在实验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仪器有故障或异常,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试剂纯度: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必须具有一定的纯度。
在进行实验前,应对试剂进行纯度检查,并选择合适的纯度级别。
在实验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对试剂进行合适的储存和保存,以保持其纯度。
3. 控制实验条件:实验条件的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控制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实验时,应保证实验室环境的稳定,并根据实验要求对温度、湿度等进行合适的控制。
4. 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注意实验的顺序、时间和操作技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第一首字词理解:
①迟日:春日。
②泥融:泥土松软。
第二首字词理解:
①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②上:指鱼逆江而上。
③河豚:一种有毒的鱼。
④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第三首字词理解:
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再、又。
⑤阴:树阴。
⑥黄鹂(lí):黄莺。
课文回顾
1、《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面对浣花溪一带春光而作的全诗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表达了诗对美好春光的无限欢喜和热爱。
2、《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
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3、《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关于描写春天、夏天美景的古诗词
1、描写春天景色的佳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 孟浩然《春晓》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 朱熹《春日》
2、描写夏天景色的佳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水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 苏轼《望湖楼醉书》
拓展古诗句运用
1、春风抚摸着柳树,柳树姑娘长出了秀美的长发,微风拂过,好像把柳树姑娘的长发放到湖水中梳洗。
我不禁想起了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2、夏天湖水里长出了碧绿的荷叶和婀娜多姿的荷花,蜻蜓飞到荷花上,优美的站姿令人赞叹。
有首诗能描写这美丽的景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3、秋天,大雁南飞。
小路旁的枫树上挂满了火红的枫叶,不时有枫叶从树上飘落,仿佛在空中翩翩起舞。
这真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4、冬天,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静静地落在湖面上,不一会儿就把这里装扮成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你领略什么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