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与采样的选择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临床探讨_黄国金

不理想。
但通过全肺灌洗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参考文献[1]Rosen SH,Castle m an B,Liebo w AA.Pu l m onary A l veol ar Protei no-sis.N Egl JM ed,1958,258(9):1123-1142.[2]徐萧洪,宋作庆,范贤明.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研究进展.国际呼吸杂志,2006,11(26):856-859.[3]W yla m M E,Ten R,Prakas h UB,et a.l Therap euti c effi cacy ofgranulocyte-m acrophage col onysti m u lati ng f act or f or pu l m on ary al ve-olar p rotei nos is.Eu r Res p ir J,2006,27(3):585-593.[4]张大勇,马永强,刘星彤,等.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4):461-462.[5]De A rriba C,An t n C,A rreche E,et a.l Pul m on ary al veolar pro-tei nos i s and craz y pavi ng pattern i n h i gh resol u ti on CT.An S ist Sa-n itNavar,2006,29(1):127-130.[6]李朝霞,刘又宁,陈良安,等.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研究.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2006,5(3):181-184.[收稿日期:2009-07-24]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临床探讨黄国金郑世营杨如松马国栋=摘要> 目的在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 m all cell l ung can cer,NSCLC)患者手术治疗中,对纵隔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国内外学者仍有较大争议。
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2021全文版)

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2021全文版)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了85%以上。
然而,对于NSCLC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却存在诸多争议。
其中,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分子检测指征和内容、辅助治疗的指征和方案选择,以及术后的随访管理等问题尤为突出。
此外,即使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许多NSCLC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因此,寻找更优化的治疗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指南的专家组由32名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组成,他们分别来自胸外科、肿瘤科、呼吸科、放疗科和病理科。
专家组通过投票和讨论审议,针对83个辅助治疗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审议,并呈送更大范围的专家团审阅收集建议而形成指南推荐。
本指南旨在归纳总结Ⅰ-ⅢB期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诊断、分子检测、辅助治疗、术后管理等问题,以规范NSCLC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法、降低患者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本指南还充分吸收了全球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并参考了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以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尤其是对于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本指南提供了新的优化治疗方案,如吉非替尼辅助治疗Ⅲ期研究和最新的奥希替尼辅助治疗Ⅲ期全球注册研究。
这些研究表明,对于可切除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可显著降低其复发率。
因此,本指南建议在肿瘤完全切除后,应对患者进行EGFR突变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方案。
总之,本指南为NSCLC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建议,有助于规范化治疗和管理,降低患者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手术是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包括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复合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以达到肿瘤完全切除的标准。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取样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取样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作者:秦大磊陈亮耿玉六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第23期[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以及并发症。
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0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80例,根据是否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取样分为研究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取样)和对照组(常规手术),每组各40例。
对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安全性指标。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取样并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取样;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734.205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8(b)-0099-04[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systemic lymphadenectomy for early lung cancer. Methods The data of 80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General Hospital of Wanbei Coal and Power Group from August 2016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systemic lymph node cleaning and sampling) and control group (normal operation)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systematic lymph node cleaning and sampling was,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perioperative indexes and safety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cision length,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drainage tube removal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Systema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sampling will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Systemic; Lymphadenectomy; Sampling; Complications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肺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而其途径多见于淋巴结转移[1]。
jtd综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概述

jtd综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概述淋巴结清扫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切除转移性淋巴结的同时保留完整的淋巴结同样非常重要。
有研究者认为,早期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限,应按肺叶特异性淋巴结引流等规律进行手术切除。
为了降低早期肺癌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创伤,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或许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鉴于此,来自上海肿瘤医院的陈海泉教授等专门就该临床热点问题进行了总结,陈海泉教授等希望通过对肺叶特异性淋巴结引流模式的终结为选择性淋巴结清扫(SLND)提供临床指导。
此外,该综述还纳入了肿瘤的组织学观点,肿瘤标志物和SLND方案等信息,希望能激发该领域的创新研究和临床试验。
陈海泉教授肺癌是中国和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肺癌特别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手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如今,早期NSCLC的标准手术治疗方案是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LND),其能够提供准确的分期,检测隐匿性转移和提高存活率。
然而,随机临床试验并没有证实LND相比淋巴结采样可使患者达到更多的生存获益。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定期体检越来越受欢迎,早期NSCLC患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因此,微创治疗方案可能使这部分患者获益。
一般来说,有三种方法:视频辅助胸外科,保留肺实质切除术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SLND)。
前两项以得到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而SLND仍然存在争议。
基于从叶特异性淋巴结引流模式组织学成分,肿瘤标记物等得出的转移规律,SLND对于特定的患者可能有效,并可以减少手术创伤,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缩短住院时间。
不过,有些质疑迄今仍未解决。
肺叶特异性淋巴引流模式纵隔淋巴结图谱基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淋巴结的第七版TNM分期。
上叶上叶淋巴结引流规律。
Okada调查了406例上叶NSCLC 患者(64.3%pN0,16.5%pN1和19.2%pN2)的淋巴结引流模式,所有患者均无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ystem atic Lym phadenectom y in N on- sm all Cell Lung Cancer Operation
减 少 术 后 复发 和 远 处转 移 ,提 高 生存 率 ,是 共 同 关 注 的问 题 ,本 文 对 肺癌 手 术 中行 系统 性 淋 巴结 清扫 进行一 些 探讨 ,现 报道 如下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and effects of systematic lymphadenect0m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operation. Methods I ~ m a 14 case operable eligible, uses with NSCLC were divided to a systematic lymphadenect0my group (research)a n d a conventio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group(contro1). Analyze total number of dissected lymph node, number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metastasis ratio of lymph nod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postoperative ̄llow—up visit. Result The research g roup eliminate total number of lymph nodes were 657, metastatic lymph nodes were 402, met ast astic ratio of lymphy no d es Wa s 61.2% (402/657). Th e control group eliminate total number of lymphy nodes were 275, meta staic lymphy nodes were 215, metastasis ratio of lymph nodes Was 78.1% (215/275).Postoperative compication have no obviously di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visit indicated that had one case metast asis in research group and four ca s es meta stasis a n d two ca ses recurrence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lymphadenect0my in Non— small cell Lung can cer operation can decrea s e postoperative ratio of recurrence an d postoperative ratio of met asta sis and Ca n raise long—term survival ratio of patient.
非小细胞肺癌N1期淋巴结分检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N1期淋巴结分检及意义作者:张磊郭占林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通过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N1期淋巴结的剖取及病理检测结果,了解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病理分期影响。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式目前仍然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的病理分期是指导临床选择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最可靠依据,任何一种术前的淋巴结转移判定方法都无法达到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程度。
因此,非小细胞肺癌术中N1淋巴结和N2淋巴结彻底清扫及病理检测,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N2淋巴结的清扫比较规范,有明确的标准,而N1淋巴结的清扫则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
随着人们对肺癌的认识深入,N1淋巴结被逐渐重视起来。
本文主要对N1期淋巴结,尤其是13~14组淋巴结清扫及意义做一综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N1期、13组、14组淋巴结;病理分期【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84—02前言:肺癌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对肺癌的早期进行规范、系统的治疗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最主要的手段,也越来越成为医务工作者目前迫切的任务。
手术是治疗早期肺癌最主要的方法,而决定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患者在术前是否就已经存在转移,根据Naruke所绘制的肺癌淋巴结图谱[1]及手术目的,进行标准系统的淋巴结清扫,然后将所清扫下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测,以判定是否出现转移。
在临床肺癌手术中,主要采取的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规范化清扫。
切除下来的肺叶往往在取下肿瘤标本做病理检查之后就被丢弃,但同侧切除下的肺叶内所包括的N1期淋巴结尤其是12~14组也同样被丢弃。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就是原有的肿瘤分期被人为的降低了。
正确的肿瘤分期是关系到患者术后是否接受进一步巩固治疗(放、化疗)的依据。
1 N1期淋巴结分组的定义目前,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肺癌淋巴结分组图是Mountain/Naruke淋巴结分站图谱[1,2]。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淋巴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主要的转移途径之一,术中淋巴结清扫程度及病理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因此,术中淋巴结清扫已成为标准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迄今为止,早期NSCLC手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及范围尚未统一。
本文就将目前早期NSCLC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方式、范围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肺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85%,是我国人群死亡率上升最快的癌症,目前已经跃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死亡原因[1,2]。
其根治平均5年生存率仅为30%~50%,临床I期肺癌也只达到61%~70%[3,4]。
目前认为,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的适应症状包括I期、II期和部分可切除IIIa期[5,6],但是临床I期肺癌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和范围存在一定争议。
本文就将目前早期NSCLC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方式、范围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肺癌淋巴结的分区及转移规律淋巴结转移是肺癌的最主要的转移途径之一,多沿肺内淋巴结转移至肺门、纵隔淋巴结,从而向远处进一步转移[7]。
此外,亦有少部分肺癌患者存在跳跃式转移(即越过N1组淋巴结而直接转移至N2组淋巴结[8])。
Watanabe等[9]根据淋巴结引流特点,将纵隔淋巴结区划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其中,右侧上纵隔淋区域包括第2、3、4组,右下纵隔区域包括第7、8、9组;左侧上纵隔区域包括2、3、4、5、6组,左下纵隔区域含第7、8、9组。
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评估对于肺癌患者病理的临床分期以及相应的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对于术后放疗靶区的制定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T1期NSCLC更为明显。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寻求不同肺叶、肿瘤大小、病理类型NSCLC的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
肺癌根治术中的纵隔淋巴结清扫

• N2淋巴结 上纵隔淋巴结: 1最高纵隔 2上气管旁 3气管前及气管后 4下气管旁(包括奇静脉淋巴结)主动脉淋巴结 5 主动脉弓下(主动脉窗,亦称Bottalo淋巴结); 6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 下纵隔淋巴结: 7隆凸下 8食管旁(隆凸水平以下后方紧邻食管处) 9下肺韧带
• N1淋巴结 10肺门 11叶间;12肺叶;13肺段;14亚段
纵隔淋巴结的清扫仍是当今肺癌外科研 究的热点。 其临床意义的揭示需要大规模前瞻性随 机对照研究,需要更新、更可靠的术前分期 诊断手段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期中的应 用。
systematic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SML
是指肺癌手术过程中将纵隔淋巴结连同周围脂肪组织一并切除的技术。 按Mountain 1997年修改的淋巴结分布图, 右侧肺癌清扫的区域包括最高纵隔淋巴结、上气管旁淋巴结、气管前 后淋巴结、前纵隔淋巴结、下气管旁淋巴结、升主动脉旁淋巴结、隆 突下淋巴结、食管旁淋巴结、肺韧带淋巴结以及局灶的肺门淋巴结、 叶间淋巴结、叶淋巴结,亦简称为1、2、3、3A、4、6、7、8、9、10、 11、12组淋巴结。
1978 年Naruke 肺癌淋巴结分布图
1 区:最高纵隔; 2 区:气管旁; 3 区:气管前(3a 为前纵隔;3p 为气管后或后纵隔) ; 4 区:气管、支气管;5 区: 主动脉下;6 区:升主动脉旁;7区:隆突下;8 区:隆突下食管旁;9 区:下肺韧带;10 区:肺门;11 区:叶间;12 区: 叶支气管旁⋯上、中、下叶;13 区:段支气管旁;14 区:亚段支气管旁
• 一项有关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的研究报 道淋巴结数量的多少与复发率相关,区 域淋巴结数量多的复发率低,无瘤复发 的生存期长,既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 实纵隔淋巴结微转移灶的存在,为系统 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提供了该术式可以提 高局部控制率的病理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继续收集中...
Part Ⅰ 亚肺叶切除数据需进一步完善充实 Part Ⅱ 淋巴结清扫 vs 采样数据收集 启动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对照组(清扫组)
右2/4/7/9/10/11,左5/6/7/9/10/11
淋巴结清扫数越多,阳性检出率越高 淋巴结清扫数越多,OS 越高
N0 和 N1/N2组均获益 隐匿转移的癌细胞?
16个
临床早期
1667例临床I期NSCLC(clinical T1-2 N0) 均行纵隔淋巴结清扫
至少2组N2淋巴结 其中均包含第7组
9% 存在非肺叶引流区域的N2阳性 N0 中位生存期 83.7m,N1/N2为48.0/37.9m cI期NSCLC也建议行淋巴结清扫
清扫组6.1% vs 采样组8.5% ,p=0.12
远处转移率无差异
21.2 % vs 24.9% , p = 0.07
系统清扫组远期生存率优于采样组
危险比0.78; 95%CI 0.69-0.89 因更好的切除了隐匿性转移灶? 因准确分期而采用了更合适的综合治疗? 仅有其中3组研究有“术后综合性治疗”相关信息,且无具体采用
回顾性分析≤2cm肺结节的病例217例 纯GGO 35例
11例AAH,24例AIS,无淋巴结转移
混合密度GGO 89例
5例淋巴结转移(6.0%)
实性结节 93例
淋巴结转移28例(30.1%)
淋巴结阳性重要相关因素
结节直径>1cm
χ2 = 9.021,p < 0.003
CEA > 5ug/L
χ2 = 15.541,p < 0.000
SUVmax > 5
χ2 = 0.644,p < 0.000
混合密度GGO或实性结节
χ2 = 23.41,p < 0.000
我科数据
2016.08 – 2017.03 GGO行手术治疗64例,入组46例
含纯GGO及混合密度GGO 肺叶切除29例,肺段切除17例 排除楔形切除(无淋巴结清扫)
广州中山Wu YL等:
淋巴结清扫围术期并发症增高,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 肿瘤直径小于2cm两者无差异,大于2cm者清扫组可临床获益 Lung Cancer,2002,36(1):1-6.
样本量较大
US SEER 38806例;CHN 多中心 5705例
随访较严格
US 5年;CHN 3.6年
实验组(采样组)
上述区域每组至少1枚淋巴结
谢谢!
率等数据
建议所有患者均行淋巴结清扫
存在疑问
病例数偏少
如果所有NSCLC患者均建议行淋巴结清扫,那么淋巴结 采样பைடு நூலகம்否属于治疗不足?
系统清扫有助于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对远期总生存率无明显获益?
华中科技大学李劲松等:
淋巴结采样组局部复发率较高,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无差异 学位论文,2013
临床早期NSCLC手术治疗中的淋 巴结清扫和采样的选择
长海胸外 · 洪江
1989 – 2007, 5项 RCT研究,1980例患者 系统清扫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无统计学差异)
出血(p=0.36),乳糜胸(p=0.08),喉返神经损伤(p=0.14)
两组围术期生存率无差异 局部复发率无差异
磨玻璃结节
磨玻璃结节的特殊性
单纯磨玻璃影(pGGO)恶性率约18% 混合性磨玻璃影( mGGO)恶性率约为64% 以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的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100% Fleischner协会建议手术指征:
直径>15 mm的单纯性GGO 实性成分>5 mm的混合性GGO 随访过程中明显增大(>2mm)或实性成分增加 首选VATS,肺叶切除或亚肺叶切除 淋巴结切除方案无明确建议